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5-2016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有答案)

2015-2016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有答案)201-2016学年度下学期半期校联考高二化学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出题人:付银燕审题人:幸孙剑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16,I—3,—12,a—40,u—64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据报道,199年我国科研人员在兰州首次合成了镤元素的一种同位素镤-239,其原子核内有148个中子。
现有A元素的一种同位素,比镤—239的原子核内少4个质子和100个中子,则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3周期第ⅠA族B.第4周期第ⅠA族.第周期第ⅠA族D.第3周期第ⅡA族2、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A.基态g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B.过氧化氢的电子式:.As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Ar]4s24p3D.羟基的电子式:3、下列各组元素都属于p区的是:()A.原子序数为1,6,7的元素B.,S,P.Fe,u,l D.Na,Li,g4、下列大小比较不正确的是:()A.熔沸点:Si2>Nal>S>2 B.酸性:HN2<HN3;H3P4<H2S4.还原性:H2S>HI>HBr>Hl D.键长:—H<N—H<—H 、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Ne]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
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A.最高正化合价:③>②>①B.单质氧化性:③>①>②.电负性:③>②>①D.原子半径:③>②>①6、下列对分子及其性质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甲烷难溶于水都可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B.乳酸[H3H(H)H]中存在一个手性碳原子.许多过渡金属离子对多种配体具有很强的结合力,因而,只有过渡金属才能形成配合物D.已知酸性:H3P4>Hl,是因为H3P4分子中有1个非羟基氧原子而Hl为07、下面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为空间网状结构,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上,最小的环上有6个碳原子B.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距离相等的Na+共有6个.氯化铯晶体中,每个s+周围紧邻8个l-D.干冰晶体中,每个2分子周围紧邻12个2分子8、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
福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A卷(测试)

福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8题;共36分)1. (2分) (2016高二下·乐安期中) 某有机物甲经氧化后得到乙(C2H3O2Cl),而甲经水解可得到丙.1mol 丙和2mol乙反应可得到一种含氯的酯(C6H8O4Cl2).以此推断甲的结构简式为()A . Cl﹣CH2﹣CH2﹣OHB . Cl﹣CH2﹣CHOC . HCOOCH2ClD . HO﹣CH2﹣CH2OH2. (2分)已知将煤进行干馏,可以得到粗苯等物质,将苯与溴水混合,充分振荡后静置,用分液漏斗分出上层液体放置于一试管中,若向其中加入一种试剂,可发生反应并产生白雾,这种试剂是()A . 浓H2SO4B . HNO3C . 锌粉D . 铁粉3. (2分)下列物质可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A . 碘与酒精B . 硝基苯与水C . 苯与溴苯D . 乙酸与水4. (2分) (2018高二上·南宁月考) 下列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 . 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B . 3,3-二甲基-1-戊烯的键线式:C . -OH的电子式:D . 环戊二烯()分子中最多有10个原子在同一平面5. (2分)(2016·靖安模拟) 烷烃分子可以看作由以下基团组合而成:如某烷烃分子中同时存在这四种基团,则该烷烃最少含有的碳原子数应是()A . 6B . 7C . 8D . 106. (2分)分子式为C7H10O2的物质不可能为()A . 醇B . 醛C . 羧酸D . 酚7. (2分) (2017高一上·天津期末)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A . 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MgCl2溶液、AlCl3溶液B . 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与FeCl3溶液C . 用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鉴别NH3和HCl气体D . 用氯化钙溶液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两种溶液8. (2分)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系物的是()A . CH4和CH3(CH2)2CH3B . CH3CH3和CH3CH2CH3C . CH2=CH2和CH2=CHCH3D . CH3(CH2)2CH3和CH3CH(CH3)CH39. (2分) 3﹣氯戊烷是﹣种有机合成中间体,下列有关3﹣氯戊烷的叙述正确的是()A . 3﹣氯戊烷的分子式为C6H9Cl3B . 3﹣氯戊烷属于烷烃C . 3﹣氯戊烷的一溴代物共有3种D . 3﹣氯戊烷的同分异构体共有6种10. (2分) (2017高二上·包头期末) 已知卤代烃可以和钠发生反应,例如溴乙烷与钠发生反应为:2CH3CH2Br+2Na→CH3CH2CH2CH3+2NaBr利用这一反应,下列所给化合物中可以与钠反应合成环丁烷的是()①CH3Br②CH2BrCH2CH2CH2Br③CH2BrCH2Br④CH3CH2CH2CH2Br⑤CH3CH2 BrCHCH2Br.A . ①③⑤B . ①④⑤C . ②③D . ①②③④⑤11. (2分)化学式为C8H10的芳香烃,苯环上的一硝基(—NO2是一种官能团)取代物只有一种,该芳香烃的名称是()A . 乙苯B . 邻二甲苯C . 间二甲苯D . 对二甲苯12. (2分) (2016高二下·成都期中)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 与HBr、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产物都只有一种B . 分子式为C6H10OC . 可发生加成、酯化和氧化反应D . 分子中有两种官能团13. (2分) (2018高二下·高明期末) 下图一是维生素C的键线式结构。
福建省福州八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学年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含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一个吸热的过程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仅仅表现为热量变化C.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2.已知在25℃,101kPa下,l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l)+22.5O2(g)═8CO2(g)+9H2O(g);△H=﹣48.40kJ•mol﹣1B.C8H18(l)+2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1C.C8H18(l)+2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1D.C8H18(l)+22.5O2(g)═8CO2(g)+9H2O(l);△H=﹣48.40kJ•mol3.已知氟化氢气体中有平衡关系:2H3F3(g)⇌3H2F2(g)△H1=a kJ•mol﹣1H2F2(g)⇌2HF (g)△H2=b kJ•mol﹣1已知a、b均大于0;则可推测反应:H3F3(g)⇌3HF(g)的△H3为( )A.+(a+b)kJ•mol﹣1 B.+(a﹣b)kJ•mol﹣1C.+(a+3b)kJ•mol﹣1 D.+(0.5a+1.5b)kJ•mol﹣14.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C.氢氧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5.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并且溶液呈碱性.根据这一物理化学特点,科学家发明了利用原电池原理测定水泥初凝时间.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Cu+Ag2O═Cu2O+2Ag.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Ag2O/Ag电极为正极B.Cu电极为负极C.电池工作时,OH﹣向Ag2O/Ag电极移动D.电池工作时,有1 mol Cu2O生成时,电路中有2 mol电子通过6.如图所示,将两烧杯用导线如图相连,Pt、Cu、Zn、C分别为四个电极,当闭合开关后,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C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 B.Cu电极附近OH﹣浓度增大C.Na+移向Pt电极 D.Pt电极上有O2生成7.如图所示,其中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乙、丙池是化学能转化电能的装置B.甲池通入CH3OH的电极反应为CH3OH﹣6e﹣+2H2O=CO32﹣+8H+ C.反应一段时间后,向乙池中加入一定量Cu(OH)2固体,能使CuSO4溶液恢复到原浓度D.甲池中消耗280 mL(标准状况下)O2,此时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1.45g固体8.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5 mol•L﹣1•s﹣1 B.v(B)=0.3 mol•L﹣1•s﹣1C.v(C)=0.8 mol•L﹣1•s﹣1 D.v(D)=1 mol•L﹣1•s﹣19.反应X(g)+Y(g)⇌2Z(g);△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10.一定条件下,分别对反应C(s)+CO2(g)⇌2CO(g)(正向吸热)进行如下操作(只改变该条件):①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②增加反应物C的用量;③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④减少体系中CO的量.上述措施中一定能使反应速率显著变大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③11.己知反应A(g)+B(g)⇌C(g)+D(g)的平衡常数K值与温度的关系如右表所示.830℃时,向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 A和0.20mol B,10s时达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7008301200K值 1.7 1.00.4A.达到平衡后,B的转化率为50%B.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D.反应初始至平衡,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5mol•L﹣1•s﹣1 12.在容积为2.0L的密闭容器内,物质D在T℃时发生反应,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反应开始到第一次达到平衡时,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66 7 mol/(L•min)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D(s)⇌2A(g)+B(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2(A)•c(B)C.已知反应的△H>0,则第5 min时图象呈现上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升高体系的温度D.若在第7 min时增加D的物质的量,则表示A的物质的量变化正确的是a曲线13.对于常温下pH=3的乙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等体积、pH=3的盐酸比较,跟足量锌粒反应产生的H2更少B.加水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pH变为4C.加入少量乙酸钠固体,溶液pH升高D.升高温度,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增大14.一定温度下,满足下列条件的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A.pH<7的某物质的水溶液B.加酚酞后显无色的溶液C.能与金属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D.c(H+)>c(OH﹣)的任意物质的水溶液15.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NaClO相比,NaCN溶液的pH较大,则下列关于同温、同体积、同浓度的HCN和HClO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酸的强弱:HCN>HClOB.pH:HClO>HCNC.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HClO>HCN D.酸根离子浓度:c(CN﹣)<c(ClO﹣)16.HA和HB两种酸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变化的简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HA是一种强酸B.x点,[A﹣]=[B﹣]C.HB是一种弱酸D.原溶液中H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HB的10倍17.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五点K W间的关系:B>C>A=D=EB.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少量的酸C.若从A点到C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适量的NH4Cl固体D.若处在B点时,将pH=2的硫酸与pH=10的KOH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18.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H4)2SO4、NH4HSO4、NH4Cl溶液中c(NH4+):(NH4)2SO4>NH4HSO4>NH4ClB.向醋酸钠中加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c(Na+)>c(CH3COO﹣)>c(H+)>c(OH﹣)C.1.0mol/L Na2CO3溶液:c(OH﹣)=2c(HCO3﹣)+c(H+)+c(H2CO3)D.某二元弱酸的酸式盐NaHA溶液中:c(H+)+c(Na+)=c(OH ﹣)+c(HA﹣)+c(A2﹣)19.室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5的NH4Cl溶液或醋酸中,由水电离出的c(H+)均为10﹣9mol/LB.pH=3的醋酸和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C.同体积同pH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分别稀释相同倍数,氨水的pH较大D.0.1mol/L Na2CO3溶液和0.1mol/L NaH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c(Na+)+c(H+)=c(CO32﹣)+c(SO42﹣)+c(HCO3﹣)+c(OH﹣)20.将物质的量都是0.1mol的HCN和NaCN混合后配成1L溶液,已知该溶液c(CN﹣)<c(Na+),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c(H+)>c(OH﹣) B.c(HCN)<c(CN﹣)C.c(CN﹣)+c(OH﹣)=0.1mol•L﹣1 D.c(HCN)+c(CN﹣)=0.2mol•L﹣1二、非选择题(请按照各题要求回答问题,共4题,每空2分,合计40分)21.CuCl2溶液中的铜主要以Cu (H2O)42+、CuCl42﹣形式存在,它们间有如下转化关系:Cu(H2O)42+(蓝色)+4Cl﹣⇌CuCl42﹣(黄色)+4H2O;电解不同浓度的CuCl2溶液,均可看做Cu2+、Cl﹣直接放电.下图为电解浓度较大CuCl2溶液的装置,实验开始后,观察到丙中的KI﹣淀粉溶液慢慢变蓝.回答下列问题:(1)甲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丙中溶液变蓝是乙电极产物与KI反应导致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随电解的不断进行,U型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A.由黄色变为浅蓝色 B.由蓝色变为浅黄色(4)当电解到一定程度,甲电极附近出现蓝色Cu(OH)2絮状物.经测,甲电极附近溶液的pH=a,此时甲电极附近溶液中c(Cu2+)= mol•L﹣1.(已知:Cu(OH)2的K sp=2.2×10﹣20).()22.碳是形成物种最多的元素之一,许多含碳物质对人类极其重要.(1)工业上利用甲烷和氧气直接氧化制取甲醇的反应如下:CH4+O2(g)⇌CH3OH(g)△H=﹣128.5kJ/mol副反应有:CH4(g)+O2(g)⇌CO(g)+2H2O(g)△H=a kJ/molCH4(g)+2O2(g)⇌CO2(g)+2H2O(g)△H=b kJ/molCH4(g)+O2(g)⇌HCHO(g)+H2O(g)△H=c kJ/mol甲醇与氧气反应生成HCHO(g)和水蒸汽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苯乙烷(C8H10)生产苯乙烯(C8H8)的反应:C8H10(g)⇌C8H8(g)+H2(g)△H>0.T1℃下,将0.40mol苯乙烷充入2L密闭容器中反应,不同时间容器内n(C8H10)如表:时间/min0102030n(C8H10)/mol0.400.300.26n2①当反应进行到30min时恰好到达平衡,则n2取值的最小范围是 ;②改变温度为T2℃,其他条件不变,测得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为反应前的1.4倍,则此时苯乙烷的转化率为 .(3)用惰性电极电解葡萄糖[CH2OH(CHOH)4CHO]和硫酸钠混合溶,可以制得葡萄糖酸[CH2OH(CHOH)4COOH]和己六醇[CH2OH(CHOH)4CH2OH].电解过程中,葡萄糖酸在 极生成,对应的电极反应式 .23.X、Y、Z、W分别是HNO3、NH4NO3、NaOH、NaNO2四种强电解质中的一种.下表是常温下浓度均为0.01mol•L﹣1的X、Y、Z、W溶液的pH.0.01mol/L的X Y Z W 溶液PH1228.5 4.5(1)X、W的化学式分别为 、 .(2)W的电离方程式为 .(3)25℃时,Z溶液的pH>7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4)将X、Y、Z各1mol•L﹣1同时溶于水中制得混合溶液,则混合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5)Z溶液与W溶液混合加热,可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单质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4.不同价态锰的微粒的能量(△G)如图.若某种含锰微粒(如Mn3+)的能量处于相邻价态两种微粒(Mn2+和MnO2)能量连线左上方,则该微粒不稳定并发生歧化反应,转化为相邻价态的微粒.(1)MnO42﹣能否稳定存在于pH=0的溶液中?答: (“能”或“不能”);(2)将Mn3+歧化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可测定反应平衡常数.电池负极反应为 ,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3)实验室可利用以下反应检验Mn2+存在:2Mn2++5S2O82﹣+8H2O→16H++10SO42﹣+2MnO4﹣;确认Mn2+存在的现象是 ;检验时必须控制Mn2+浓度和用量不能过大,否则实验失败.理由是 .三、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含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5.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c向b的变化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3C.该温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26.已知反应:2SO2(g)+O2(g)⇌2SO3(g)△H<0.某温度下,将2mol SO2和1mol O2置于 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甲知,B点SO2的平衡浓度为0.3mol•L﹣1B.由图甲知,A点对应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80C.达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则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可以用图乙表示D.压强为0.50 MPa时不同温度下SO2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丙图,则T2>T127.已知:NH2COO﹣+2H2O⇌HCO3﹣+NH3•H2O.现用两份氨基甲酸铵溶液在不同温度(T1和T2)下实验,得到c(NH2COO﹣)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无法判断T1和T2的大小关系B.T1℃时,第6min反应物转化率为6.25%C.T2℃时,0~6min ν(NH2COO﹣)=0.3mol•L﹣1•min﹣1D.往平衡体系加水稀释,平衡右移,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减小28.下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温度/℃25t1t2水的离子积常数1×10﹣14a1×10﹣12A.若25<t1<t2,则a<1×10﹣14B.t2℃时,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后,所得混合溶液pH=7,溶液呈中性C.25℃时,某Na2SO4溶液中c(SO42﹣)=5×10﹣4mol/L,取该溶液1 mL加水稀释至10mL,则稀释后溶液中c(Na+):c(OH﹣)=1000:1D.t2℃时,将pH=11的苛性钠溶液V1 L与pH=1的稀硫酸V2 L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V1:V2=11:9(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29.25℃时,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 mol•L﹣1 CH3COONa溶液与0.1 mol•L﹣1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c(Na+)=c(Cl﹣)>c(CH3COO﹣)=c(OH﹣)B.0.1 mol•L﹣1NH4Cl溶液与0.1 mol•L﹣1氨水等体积混合(pH>7):c(NH3•H2O)>c(NH4+)>c(Cl﹣)>c(OH﹣)C.0.1 mol•L﹣1 Na2CO3溶液与0.1 mol•L﹣1 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c(Na+)=c(CO32﹣)+c(HCO3﹣)+c(H2CO3)D.0.1 mol•L﹣1 Na2C2O4溶液与0.1 mol•L﹣1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H2C2O4为二元弱酸):2c(C2O42﹣)+c(HC2O4﹣)+c(OH ﹣)=c(Na+)+c(H+)四、非选择题(请按照各题要求回答问题,共2题,每空2分,合计30分)30.某经济开发区将钛冶炼厂与氯碱厂、甲醇厂组成了一个产业链(如图1所示),大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请填写下列空白:(1)写出钛铁矿经氯化得到四氯化钛的化学方程式: .(2)由CO和H2合成甲醇的方程式是:CO(g)+2H2(g)⇌CH3OH(g).①已知该反应在300℃时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27,该温度下将2mol CO、3mol H2和2mol CH3OH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比较此时反应:v(正) v(逆).②若不考虑生产过程中物质的任何损失,该产业链中每合成19.2t甲醇,至少需额外补充H2 t.(提示:电解饱和食盐水产生的氢气不算在内)(3)用甲醇﹣空气碱性(KOH)燃料电池作电源电解精炼粗铜(图2),在接通电路一段时间后纯Cu质量增加3.2g.①请写出燃料电池中的负极反应式: .②燃料电池正极消耗空气的体积是 (标准状况,空气中O2体积分数以20%计算).(4)在25℃下,将a mol•L﹣1的氨水与0.01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时溶液中c(NH4+)=c(Cl﹣).则溶液显 性(填“酸”、“碱”或“中”);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 b= .31.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N2和6mol H2,发生反应:N2(g)+3H2(g)⇌2NH3(g)△H<0,5min时达到平衡,测得c(NH3)=0.5mol•L﹣1.(1)该条件下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2)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3)若平衡时,移走1mol N2和3mol H2,在相同温度下再次达到平衡时c(NH3) 0.25mol•L﹣1(填“>”、“<”或“=”).32.25℃,将0.2mol/L CH3COOH 溶液和 0.1mol/L KOH 溶液各 1L 混合后,pH=5(设混合后溶液总体积为两溶液体积之和)①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i) c(CH3COO﹣)+c(CH3COOH)= mol/L(ii) c(CH3COO﹣)﹣c(CH3COOH)= mol/L.33.用如图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中ClO2的含量:ⅰ.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50mL水溶解后,再加入3mL稀硫酸;ⅱ.在玻璃液封装置中加入水,使液面没过玻璃液封管的管口;ⅲ.将一定量含ClO2的混合气体通入锥形瓶中吸收;ⅳ.将玻璃液封装置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ⅴ.用0.100 0mol•L﹣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I2+2S2O32﹣═2I﹣+S4O62﹣),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20.00mL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此过程中:①锥形瓶内ClO2与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测得混合气中ClO2的质量为 .2015-2016学年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含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一个吸热的过程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仅仅表现为热量变化C.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A.弱电解质电离时要吸收能量;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有多种形式;C.依据反应前后能量守恒分析判断;D.破坏微粒间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解答】解:A.弱电解质电离时要吸收能量,即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一个吸热的过程,故A正确;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有多种形式,如原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可燃物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故B正确;C.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中旧键断裂和生成物中新键的形成,断键要吸收能量,成键要放出能量,故D正确.故选C.2.已知在25℃,101kPa下,l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l)+22.5O2(g)═8CO2(g)+9H2O(g);△H=﹣48.40kJ•mol﹣1B.C8H18(l)+2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1C.C8H18(l)+2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1D.C8H18(l)+22.5O2(g)═8CO2(g)+9H2O(l);△H=﹣48.40kJ•mol【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分析】在25℃时,101kPa下,1g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48.40KJ的热量,则1mol辛烷即114g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5518KJ的热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热写出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解答】解:在25℃时,101kPa下,1g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48.40KJ的热量,则1mol辛烷即114g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5518KJ的热量,所以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8H18(l)+1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故选B.3.已知氟化氢气体中有平衡关系:2H3F3(g)⇌3H2F2(g)△H1=a kJ•mol﹣1H2F2(g)⇌2HF (g)△H2=b kJ•mol﹣1已知a、b均大于0;则可推测反应:H3F3(g)⇌3HF(g)的△H3为( )A.+(a+b)kJ•mol﹣1 B.+(a﹣b)kJ•mol﹣1C.+(a+3b)kJ•mol﹣1 D.+(0.5a+1.5b)kJ•mol﹣1【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①2H3F3(g)⇌3H2F2(g)△H1=a kJ•mol﹣1②H2F2(g)⇌2HF (g)△H2=b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得H3F3(g)⇌3HF(g)△H3,从而求出反应热.【解答】解:①2H3F3(g)⇌3H2F2(g)△H1=a kJ•mol﹣1②H2F2(g)⇌2HF (g)△H2=b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得H3F3(g)⇌3HF(g)△H3=+(0.5a+1.5b)kJ•mol﹣1故选D.4.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C.氢氧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考点】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分析】A.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铜锌原电池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C.氢氧燃料电池属于原电池;D.锌锰干电池中,锌易失电子而作负极.【解答】解:A.锂离子电池中能循环使用,属于二次电池,故A正确;B.铜锌原电池中,锌易失电子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故B错误;C.燃料电池属于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故C正确;D.锌锰干电池中,锌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故D正确;故选B.5.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并且溶液呈碱性.根据这一物理化学特点,科学家发明了利用原电池原理测定水泥初凝时间.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Cu+Ag2O═Cu2O+2Ag.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Ag2O/Ag电极为正极B.Cu电极为负极C.电池工作时,OH﹣向Ag2O/Ag电极移动D.电池工作时,有1 mol Cu2O生成时,电路中有2 mol电子通过【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由电池反应方程式2Cu+Ag2O=Cu2O+2Ag知,较活泼的金属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铜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银作正极,原电池放电时,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根据转移电子和氧化亚铜的关系计算转移电子数.【解答】解:A、由电池反应方程式2Cu+Ag2O=Cu2O+2Ag知,较活泼的金属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铜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银作正极,故A正确;B、较活泼的金属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铜作负极,故B正确;C、原电池放电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氢氧根离子向铜极移动,故C错误;D、2Cu+Ag2O=Cu2O+2Ag,铜由0价变为+2价,有1molCu2O生成时,电路中有2mol电子通过,故D正确;故选C.6.如图所示,将两烧杯用导线如图相连,Pt、Cu、Zn、C分别为四个电极,当闭合开关后,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C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 B.Cu电极附近OH﹣浓度增大C.Na+移向Pt电极 D.Pt电极上有O2生成【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当闭合开关后,右边装置中锌和稀硫酸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且锌和碳棒是活泼性不同导体,所以右边装置构成了原电池;左边装置虽然铂和铜的活泼性不同但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当闭合开关后,右边装置是原电池,所以左边装置有外加电源就形成了电解池;根据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解答.【解答】解:当闭合开关后,右边装置中锌和稀硫酸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且锌和碳棒是活泼性不同导体,所以右边装置构成了原电池;左边装置虽然铂和铜的活泼性不同但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当闭合开关后,右边装置是原电池,所以左边装置有外加电源就形成了电解池;A.C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故A错误;B.铜电极是电解池阴极,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同时铜电极附近产生氢氧根离子,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铜电极附近OH﹣浓度增大,故B正确;C.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所以钠离子向铜电极移动,故C错误;D.铂作电解池阳极,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故D错误;故选B.7.如图所示,其中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乙、丙池是化学能转化电能的装置B.甲池通入CH3OH的电极反应为CH3OH﹣6e﹣+2H2O=CO32﹣+8H+ C.反应一段时间后,向乙池中加入一定量Cu(OH)2固体,能使CuSO4溶液恢复到原浓度D.甲池中消耗280 mL(标准状况下)O2,此时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1.45g固体【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A、根据燃料电池和电解池中的能量转换知识来回答;B、在燃料电池中,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C、电解池中,电解后的溶液复原遵循:出什么加什么的思想;D、根据串联电路中转移电子相等结合电子守恒知识来回答.【解答】解:A、甲池是燃料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乙、丙池是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故A错误;B、在燃料电池中,负极是甲醇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在碱性电解质下的电极反应为CH3OH﹣6e﹣+2H2O+8OH﹣=CO32﹣+8H2O,故B错误;C、电解池乙池中,电解后生成硫酸、铜和氧气,要想复原,要加入氧化铜,故C错误;D、甲池中根据电极反应:O2+2H2O+4e﹣=4OH﹣,所以消耗280mL(标准状况下0.0125mol)O2,则转移电子0.05mol,根据丙装置中,在阴极上是氢离子放电,转移电子0.05mol,减小的氢离子是0.05mol,氢氧根离子是0.05mol,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理论上最多产生氢氧化镁质量应该是0.05mol××58g/mol=1.45g固体,故D正确.故选D.8.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5 mol•L﹣1•s﹣1 B.v(B)=0.3 mol•L﹣1•s﹣1 C.v(C)=0.8 mol•L﹣1•s﹣1 D.v(D)=1 mol•L﹣1•s﹣1【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分析】由于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化学反应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解答】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A.=0.25,B.=0.3,C.=0.27,D.=0.25,则反应速率最快的为B,故选B.9.反应X(g)+Y(g)⇌2Z(g);△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A、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减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不变;B、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C、两种反应物,增加一种物质的量增大另一种物质转化率,本身转化率减小;D、反应是放热反应,降温平衡正向进行;【解答】解:A、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减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不变,故A错误;B、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Z的产率不变,故B错误;C、两种反应物,增加一种物质的量增大另一种物质转化率,本身转化率减小,增大c(X),X的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D、反应是放热反应,降温平衡正向进行,Y的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故选D.10.一定条件下,分别对反应C(s)+CO2(g)⇌2CO(g)(正向吸热)进行如下操作(只改变该条件):①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②增加反应物C的用量;③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④减少体系中CO的量.上述措施中一定能使反应速率显著变大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③【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一般增大浓度、增大压强、升高温度,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以此来解答.【解答】解:①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正反应速率一定加快,故选;②C为纯固体,增加反应物C的用量,反应速率不变,故不选;③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则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大,故选;④减少体系中CO的量,平衡正向移动,正逆反应速率均在减小,故不选;故选D.11.己知反应A(g)+B(g)⇌C(g)+D(g)的平衡常数K值与温度的关系如右表所示.830℃时,向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 A和0.20mol B,10s时达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7008301200K值 1.7 1.00.4A.达到平衡后,B的转化率为50%B.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D.反应初始至平衡,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5mol•L﹣1•s﹣1【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A.令参加反应的B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利用三段式表示出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故利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代入平衡常数列方程计算;B.增大压强,反应混合物的浓度都增大,故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C.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据此判断;D.根据v=计算v(A).【解答】解:A.设平衡时参加反应的B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A(g)+B(g)⇌C(g)+D(g)开始(mol/L):0.2 0.2 0 0变化(mol/L):x x x x平衡(mol/L):0.2﹣x 0.2﹣x x x故=1,解得x=0.1所以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100%=50%,故A正确;B.增大压强,反应混合物的浓度都增大,故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B正确;C.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D.反应初始至平衡,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5mol•L﹣1•s﹣1,故D正确,故选C.12.在容积为2.0L的密闭容器内,物质D在T℃时发生反应,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反应开始到第一次达到平衡时,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66 7 mol/(L•min)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D(s)⇌2A(g)+B(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2(A)•c(B)C.已知反应的△H>0,则第5 min时图象呈现上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升高体系的温度D.若在第7 min时增加D的物质的量,则表示A的物质的量变化正确的是a曲线【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分析】A.根据v=计算反应速率;B.依据各物质变化趋势判断反应物、生成物,依据转化量之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计算方程式计量系数,平衡常数为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比值,注意固体不能代入表达式;C.第5分钟时A、B的物质的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而D的物质的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由于反应的△H>0,所以此时是升高温度;D.改变固体的用量,平衡不移动;【解答】解:A.根据v=计算得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667mol/(L•min),故A正确;B.根据图在第一次达到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mol,B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2mol,所以A、B为生成物,D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4mol/L,所以D为反应物,D、A、B的变化量之比为0.4:0.4:0.2=2:2:1,反应中各物质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浓度的变化量之比,写出化学方程式为2D(s)⇌2A(g)+B(g),由于D是固体,所以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2(A)•c(B),故B正确;C.第5分钟时A、B的物质的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而D的物质的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由于反应的△H>0,所以此时是升高温度,故C正确;D.由于D是固体,量的改变不影响化学平衡,所以A的物质的量不变,故D错误;故选:D.13.对于常温下pH=3的乙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等体积、pH=3的盐酸比较,跟足量锌粒反应产生的H2更少B.加水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pH变为4C.加入少量乙酸钠固体,溶液pH升高D.升高温度,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增大【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分析】醋酸为弱酸,在溶液中存在CH3COOH⇌CH3COO﹣+H+,加。
福州市高二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卷(模拟)

福州市高二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间的交叉和综合越来越多,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边缘科学”即代表了一个新名词,说明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但目前的科学研究,学科间的分工依然存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仍有所不同.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 . MERS病毒疫苗的研制B . 朝鲜的原子弹爆炸实验C . 近期出现雾霾的原因探究D . 马鞍山钢铁厂冶炼特种钢2. (2分) (2016高一下·天津期末) 下列关于环境、能源和材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 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B . 在西部和沿海地区兴建风力发电站,解决能源短缺问题C .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 . 铁质器具表面刷漆或将其置于干燥处保存,均能有效减缓铁的锈蚀3. (2分)以下结构简式表示一种有机物的结构,关于其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 它有酸性,能与纯碱溶液反应B . 可以水解,其水解产物只有一种C . 1 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7 mol NaOH反应D . 该有机物能发生取代反应4. (2分)分子式为C10H14的三取代芳烃(即苯环上只有三个支链),其可能的结构有()A . 5种B . 6种C . 7种D . 8种5. (2分) (2017高一上·长春期末) 白蚁分泌的蚁酸的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能腐蚀很多建筑材料.下列材料中最不容易被白蚁蛀蚀的是()A . 钢B . 铜C . 大理石D . 生铁6. (2分) (2016高二下·石家庄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质谱、红外光谱都能够快速、精确地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B . 核磁共振氢谱中,CH3COOH,CH3OH都可给出两种信号C . 的名称为2,2,4﹣三甲基﹣4﹣戊烯D . 、和互为同系物7. (2分) (2016高一下·海南期末) 以下关于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 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B . 甲烷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被任何氧化剂氧化C . 甲烷分子中具有极性键D . 甲烷分子中四个C﹣H键是完全等价的键8. (2分)下列有机反应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A . 甲烷与发生取代反应:CH4+Cl2CH3Cl+HClB . 乙烯与Br2加成:CH2=CH2+Br2→CH2Br=CH2BrC . 催化裂化:C16H34C8H16+C8H18D . 淀粉水解:(C6H10O5)n+nH2O nC6H12O69. (2分) (2018高二上·扬州月考) 关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 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B .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烃,煤经过分馏可制得焦炭、煤焦油等产品C . 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D . 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和质量10. (2分) (2018·青浦模拟) 下列烷烃命名错误的是()A . 2─甲基戊烷B . 3─乙基戊烷C . 3,4─二甲基戊烷D . 3─甲基己烷11. (2分) (2018高一下·成都期末) 2001年5月,中国宣布将推广“车用乙醇汽油”,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里加入适量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
福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福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1. (2分) (2017高二下·铜陵期中)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结构如图)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 双氢青蒿素的分子式为 C15H24O5B . 双氢青蒿素分子中有2个六元环和2个七元环C . 青蒿素分子中含有过氧键、酯基和醚键D . 由青蒿素制备双氢青蒿素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2. (2分)下列各组说法均不正确的是()①CH3﹣CH=CH2和CH2=CH2的最简式相同②丁二烯和丁烯为同系物③标准状况下,11.2L的己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④CH≡CH和C6H6含碳量相同⑤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逐渐变低⑥能够快速、微量、精确的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物理方法是核磁共振氢谱法.A . ①②⑥B . ②③④C . ②③⑥D . ④⑤⑥3.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B . 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的化合物都是烃C . 大多数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或碳原子与其他原子之间相结合的化学键是非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D . 有机物完全燃烧只可能生成CO2和H2O4. (2分) (2015高一上·广州期末)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1molCl2溶于水反应,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B . 56g晶体硅中含有硅分子数为2nAC . 1 mol Cu和足量稀硝酸反应产生nA个NO分子D . 标准状况下,1.12 L NO与1.12 L 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2nA5. (2分) (2016高一上·东海期中) 24mL浓度为0.05mol/L 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浓度为0.02mol/L 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2SO3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 ,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A . +2B . +3C . +4D . +56. (2分) (2017高二上·平罗期末) 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 . H2C=CH2+HCl→H3C﹣CH2ClB . 2CH3CH2OH+O2 2CH3CHO+2H2OC . 2C6H6+15O2 12CO2+6H2OD . CH3CH3+Cl2→CH3CH2Cl+HCl7. (2分)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不能鉴别的是()A . 白色粉末:CuSO4、Na2CO3、CaCO3B . 无色液体:乙醇、苯、四氯化碳C . 白色粉末:NaOH、NaCl、NH4NO3D . 无色液体:苯、甲苯、乙醛8. (2分) (2016高二上·银川期中) 我国化学家近年来合成的聚乙炔衍生物分子M的结构式及M在稀硫酸作用下的水解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M与A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退色B . B中含有羧基和羟基两种官能团,B能发生消去反应和酯化反应C . 1molM与热的烧碱溶液反应,可消耗2nmol的NaOHD . A,B,C各1mol分别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9.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B . 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C . 食品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D . 甘氨酸和丙氨酸发生脱水反应,最多可生成4种二肽10. (2分) (2015高二下·清流期中) 如图是一些常见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关于反应①~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反应①③是加成反应B . 反应②是加聚反应C . 只有反应⑦是取代反应D . 反应④是消去反应11. (2分)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它的同分异构体属于酚类的共有()A . 2种B . 3种C . 4种D . 5种12. (2分) (2017高二下·唐山期中) 在有机物分子中,若某个碳原子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则这个碳原子被称为“手性碳原子”,凡含有手性碳原子的物质一定具有光学活性,如物质有光学活性,发生下列反应后生成的有机物无光学活性的是()①与甲酸发生酯化反应②与NaOH溶液反应③与银氨溶液作用④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氢气作用.A . ①③B . ②④C . ①④D . ②③13. (2分)(2017·昌平模拟)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A . AB . BC . CD . D14. (2分)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合物X受热分解:2X=A↑+2B↑+4C↑ ,测得反应后生成的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11.43,在相同条件下,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 . 11.43B . 22.85C . 80.01D . 160.0215. (2分) (2015高二下·屯溪期中) 有机物A,B只可能为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等物质的量的A和B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相等,则A和B的分子量相差不可能为(n为正整数)()A . 8nB . 14nC . 18nD . 44n16. (2分) (2016高一上·烟台期中) 下列相关操作或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可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可确定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B . 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试管口竖直向上C . 实验室需要800mL0.1mol•L﹣1NaOH溶液,需要称取4.0gNaOH进行配制D . 实验室中可用碱石灰干燥氯气二、填空题 (共9题;共46分)17. (5分)下列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互为同位素的有________,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液氯② ③O2④18O⑤⑥O3⑦16O⑧氯气⑨ ⑩18. (3分)(2017·南通模拟) 某有机物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 该化合物分子中不含手性碳原子B . 该化合物与NaHCO3溶液作用有CO2气体放出C . 1 mol该化合物与足量溴水反应,消耗2 mol Br2D . 在一定条件下,该化合物与HCHO能发生缩聚反应19. (8分)请根据官能团的不同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1)芳香烃:________ ;(2)卤代烃:________ ;(3)醇:________ ;(4)酚:________ ;(5)醛:________ ;(6)酮:________;(7)羧酸:________;(8)酯:________20. (7分)(1)0.1mol某烃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水各0.6mol,则该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_ .若该烃不能使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其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则此烃属于________烃,结构简式为________,名称是________.(2)若该烃能使溴水褪色,且能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2,2﹣二甲基丁烷,则此烃属于________烃,结构简式为________ ,名称是________.21. (4分)某醛的分子式为C5H10O,其属于醛类的同分异构体种数为________;写出属于酮的三种同分异构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福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A卷(考试)

福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1. (2分) (2016高二下·淮南期中) 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团)之间会相互影响,导致相同的原子(团)表现出不同的性质.下列现象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A . 苯酚与溴水可以直接反应,而苯与液溴反应则需要铁作催化剂B . 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 . 甲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而甲基环己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 . 苯酚可以与NaOH反应,而乙醇不能与NaOH反应2. (2分) (2016高二下·德州期中) 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A . 5molB . 4molC . 3molD . 2mol3. (2分) (2015高二下·红河期中) 茉莉醛具有浓郁的茉莉花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关于茉莉醛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 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能被氢气还原B . 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C . 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D . 不能与氢溴酸发生加成反应4. (2分) (2018高二上·济南开学考)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 石油分馏可获得乙烯、苯及其衍生物B . 苯、乙醇和乙烯都能发生加成反应C . 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D . 纤维素水解与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不同5. (2分)下列反应不属于消去反应的是()A . CH3CH2OH CH2═CH2↑+H2OB . CH3CHBrCH3+NaOH CH3CH═CH2↑+NaBr+H2OC .D . 2CH3OH CH3﹣O﹣CH3+H2O6. (2分) (2016高二下·红河开学考) 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的一组物质是()A . 苯己烷B . 苯甲苯C . 乙烷丙烷D . 乙烯乙炔7. (2分)某有机物与过量的金属钠反应,得气体VA L ,另一份等质量的该有机物与纯碱反应,得气体VB L (同温同压)。
福建省福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D卷

福建省福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 漂白粉有效成分的化学式:Ca(ClO)2B . 亚硫酸的电离方程式:H2SO3═2H++SO32﹣C . NO、NO2都是酸性氧化物D . Na+的结构示意图:2. (2分) (2015高二上·岳阳期末) 下列涉及有机物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①戊烷②丙烷③丁烷沸点高低顺序为①>③>②B . CH4与Cl2以体积比1:4混合,光照时可制得纯净的CCl4C . 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H2加成生成环己烷D . CH2=CH2+H2O→CH3﹣CH2OH 是加成反应3. (2分)(2020·广东模拟) 单萜类化合物香叶醇是香精油的主要成分之一。
在酸性溶液中,香叶醇可以转化为环状单萜α—松油醇:关于香叶醇和α—松油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是C10H20OB . 两者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C . 两者均能在铜丝催化下和氧气氧化生成醛D . 两者均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发生加成反应4. (2分) (2016高一上·延安期中) 下列有关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酸性氧化物肯定是非金属氧化物;②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③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④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A . ①③B . ①④C . ②④D . ③④5. (2分) (2017高二上·金溪开学考) 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B . 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C . 1 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D . 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6. (2分)下列广告语对应商品中含有的物质有误的是()A . “醋都尚品,紫林厚道”﹣﹣乙酸B . “衡水老白干,喝出男人味”﹣﹣乙醇C . “吃了钙中钙,腰不疼了,腿不痛了,腰杆也直了”﹣﹣碳酸钙D . “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乙二醇7. (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②麦芽糖与蔗糖的水解产物均只含葡萄糖③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理相同④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⑤酶、木材、蚕丝、动物的皮毛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⑦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A . ①②④⑦B . ②④⑤⑦C . ③④⑥⑦D . ④⑦8. (2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2,2-二甲基丁烷与2,4-二甲基戊烷的一氯代物种类数相同B . 乙烷、苯、裂化汽油溶液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 . 苯的密度比水小,但由苯反应制得的溴苯、硝基苯、环已烷的密度都比水大D . 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9. (2分)下列关于同系物的说法错误的是① 和互为同系物,均可以与金属钠反应.②苯和甲苯互为同系物,均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③同系物在水中的溶解性相同,苯的同系物都难溶于水,乙醇的同系物都易溶于水.④烷烃的密度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大,液态烷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固态烷烃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⑤同系物的分子式可以用一个通式概括,符合通式CnH2nO的物质是饱和一元醛.⑥乙二醇和丙三醇互为同系物.()A . .③④⑤⑥B . ①②③④C . ①②⑤⑥D . ①②③④⑤⑥10. (2分)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 乙烯、甲苯、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B . 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时,通入氢气并加催化剂加热C . 利用质谱图可以分析有机物含有的化学键和官能团D . 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的核磁共振氢谱都有两个吸收峰11. (2分) (2018高一下·雅安期末) 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A . AB . BC . CD . D12. (2分)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操作方法是()A . 混合气通过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B . 混合气通过盛足量溴水的洗气瓶C . 混合气通过盛水的洗气瓶D . 混合气跟氯化氢混合13. (2分)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卤代烃的是()A . 硝基苯B . 溴苯C . 四氯化碳D . 氯乙烯14. (2分) (2016高一下·孝感期末)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蔗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B .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C . C4H9Cl有4种同分异构体D . 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15. (2分)(2015·梁山模拟) 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分子式为C7H6O5B . 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C . 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D . 1mol莽草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生成0.5mol H216. (2分) (2018高二上·腾冲期中) 某烃与氢气加成后得到2,2-二甲基丁烷,该烃的名称可能是()A . 3,3-二甲基-3-丁炔B . 2,2-二甲基-2-丁烯C . 2,2-二甲基-1-丁烯D . 3,3-二甲基-1-丁烯17. (2分)(2016高二下·沈阳期中) 某高分子化合物R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R的说法正确的是()A . R的单体之一的分子式为C9H10O2B . R完全水解后生成物均为小分子有机物C . 通过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可以生成RD . 碱性条件下,1 mol R完全水解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2 mol18. (2分)脑白金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对脑白金主要成分的推论不正确的是()A . 其官能团和营养成分与葡萄糖相同B . 其分子式为C13H16N2OC . 该物质能与溴水反应D . 该物质能发生水解反应并生成乙酸19. (2分)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下列命名正确的是()A . CH3CH=C(CH3) CH3 3﹣甲基﹣2﹣丁烯B . CH3CH(CH3)CH(Cl)CH3 3﹣甲基﹣2﹣氯丁烷C . CH3CH(OH)CH2CH3 3﹣羟基丁醇D . CH3CH(C2H5)CH2CH2CH3 2﹣乙基戊烷20. (2分) (2016高二下·金台期中) 1体积某气态烃和2体积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后,最多还能和6体积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由此可以断定原气态烃是(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A . 乙炔B . 丙炔C . 丁炔D . 丁二烯二、非选择题 (共6题;共37分)21. (6分)根据问题填空:(1)写出下列有机物的名称或结构简式① 系统命名:________.②有机物的系统名称________,将其在催化剂存在下完全氢化所得烷烃的系统名称是________.③0.1mol某烃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各0.6 mol,若该烃能使溴水褪色,且能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2,2﹣二甲基丁烷,则此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名称是________.(2)写出下列物质所含官能团的名称 ________.22. (6分)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1)中非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含氧官能团的电子式为________。
福建省福州市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题

闽侯二中、闽清高级中学、永泰二中、连江侨中、长乐二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段化学学科期中联考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江文珍校对:连秀芳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座号写在答题纸上的密封线内的相应空格中。
2.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第I卷(选择题共55分)一、选择题(1-11题,每小题2分,12-22题,每题3分,共5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对不同时期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在时间上先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电子分层排布模型②“葡萄干布丁”模型③量子力学模型④道尔顿原子学说⑤核式模型A.④⑤②①③B.①③②⑤④C.④②③①⑤ D.④②⑤①③2、金属的下列性质中,与自由电子无关的是:()A.密度大小B.容易导电C.延展性好D.易导热3、某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分布在K与L电子层上,在下列L层分布中正确的是A. B.C. D.4、下面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为空间网状结构,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上,最小的环上有6个碳原子B.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距离相等的Na+共有6个C.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s+周围紧邻8个Cl﹣D.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紧邻12个CO2分子5、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C.蔗糖溶于水D.SO2气体溶于水6、下列有关纯铁的描述正确的是()A.熔点比生铁低B.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比生铁的快C.在潮湿空气中比生铁容易腐蚀D.在冷的浓硫酸中可钝化7、构造原理揭示的电子排布能级顺序,实质是各能级能量高低,若以E表示某能级的能量,下列能量大小顺序中正确的是()A.E(4s)>E(3p)>E(3d)B.E(3s)>E(3p)>E(3d)C.E(6s)>E(4f)>E(5d)D.E(5s)>E(4p)>E(3d)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所有的非金属元素都分布在P区B.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C.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D.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9、下列能级中可容纳电子最多的是()A.6s B.4p C.3d D、4f10、下列基态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A.Ca: 1s22s22p63s23p64s2 B.Mg2+: 1s22s22p6C.F—: 1s22s22p5 D.B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 11、关于丙醇(CH3CH2CH2OH)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共含有11个极性键 B.分子中含有配位键C.分子中只含σ键 D.分子中含有1个π键12、下面的排序不正确的是()A.晶体熔点由低到高:F2<Cl2<Br2<I2 B.熔点由高到低:Rb >K>NaC.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D.晶格能由大到小:NaF>NaCl>NaBr>NaI13、某一个元素的质量数51,中子数28,其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为()A.4 B.1 C.2 D.314、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A.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B.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C.CH4、SiH4、GeH4、SnH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D.水结成冰体积膨胀15、已知X、Y是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单位是KJ/mol.根据下表所列数据判断错误的是()元素I1I2I3I4X49645626912 9543Y5781817274511600A.元素X的常见化合价是+1价B.元素Y是ⅢA族的元素C.元素X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XClD.若元素Y处于第3周期,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16、已知H—H键能为436kJ·mol-1,H—N键能为391kJ·mol-1,根ΔH=-92.4 kJ·mol-1;则N≡N键的键据化学方程式:N能是()A.431 kJ·mol-1 B.946 kJ·mol-1C.649 kJ·mol-1 D.869 kJ·mol-117、某元素+3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则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A.ⅤB族 B.ⅢB族C.Ⅷ族D.ⅤA族18、二氯化二硫(S2Cl2)是广泛用于橡胶工业的硫化剂,其分子结构与双氧水分子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八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2016.4.27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u:64 Mg:24 Si:28第Ⅰ卷基础卷(共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含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A.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一个吸热的过程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仅仅表现为热量变化C.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2.101kPa下,l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
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8H18(1)+22.5O2(g)=8CO2(g)+9H2O(g);△H=-48.40kJ·mol-1B.C8H18(1)+22.5O2(g)=8CO2(g)+9H2O(1);△H=-48.40kJ·mol-1C.C8H18(1)+22.5O2(g)=8CO2(g)+9H2O(1);△H=+5518kJ·mol-1D.C8H18(1)+22.5O2(g)=8CO2(g)+9H2O(1);△H=-5518kJ·mol-13.已知HF气体中有平衡关系:2H3F33H2F2△H1= a kJ·mol—1;H2F22HF△H2= b kJ·mol—1。
已知a、b均大于0;则可推测反应:H3F33HF的△H3为A.(a + b)kJ·mol—1 B.(a —b)kJ·mol—1C.(a + 3b)kJ·mol—1 D.(0.5a + 1.5b)kJ·mol—14.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5.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并且溶液呈碱性。
根据这一物理化学特点,科学家发明了利用原电池原理测定水泥初凝时间。
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Cu+Ag2O===Cu2O+2Ag。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Ag2O/Ag电极为正极B.Cu电极为负极C.电池工作时, OH-向Ag2O/Ag电极移动D.电池工作时,有1 mol Cu2O生成时,电路中有2 mol电子通过6.如图所示,将两烧杯用导线相连,Pt、Cu、Zn、C分别为四个电极,闭合开关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B.Cu电极附近OH-浓度增大C.Na+移向Pt电极D.Pt电极上有O2生成7.如图所示,其中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乙、丙池是化学能转化电能的装置B.甲池通入CH3OH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2H2O===CO2-3+8H+C.反应一段时间后,向乙池中加入一定量Cu(OH)2固体能使CuSO4溶液恢复到原浓度D.甲池中消耗280 mL(标准状况下)O2,此时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1.45 g固体8.在2A(g)+B(g) 3C(g)+4D(g)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1·s-1 B.v(B)=0.3 mol·L-1·s-1C.v(C)=0.8 mol·L-1·s-1 D.v(D)=1 mol·L-1·s-19.反应X(g)+Y(g) 2Z(g) 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10.一定条件下,分别对反应C(s)+CO2(g)2CO(g)(正反应吸热)进行如下操作(只改变该条件):①升高反应体系温度;②增加反应物C用量;③缩小反应体系体积;④减少体系中CO的量。
上述措施中一定能使反应的反应速率显著加快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 D.①③11.已知反应A(g)+B(g) C(g)+D(g)的平衡常数K值与温度关系如下表所示。
830 ℃时向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达到平衡后,B的转化率为50%B.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D.反应初始至平衡,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5 mol·L-1·s-112.在容积为2.0 L的密闭容器内,物质D在T ℃时发生反应,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反应开始到第一次达到平衡时,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66 7 mol/(L·min)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D(s) 2A(g)+B(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2(A)·c(B)C.已知反应的ΔH>0,则第5 min时图像呈现上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升高体系的温度D.若在第7 min时增加D的物质的量,则表示A的物质的量变化正确的是a曲线13.对于常温下pH=3的乙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等体积、pH=3的盐酸比较,跟足量锌粒反应产生的H2更少B.加水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pH变为4C.加入少量乙酸钠固体,溶液pH升高D.升高温度,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增大14.一定温度下,满足下列条件的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A.pH<7的某物质的水溶液B.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溶液C.能与金属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D.c(H+)>c(OH-)的任意物质的水溶液15.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和NaClO相比,NaCN溶液的pH较大,则同温同体积同浓度的HCN和HClO说法正确的是A.电离程度:HCN>HClOB.pH:HClO>HCNC.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HClO>HCND.酸根离子浓度:c(CN-)<c(ClO-)16.HA和HB两种酸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变化的简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HA是一种强酸B.x点,c(A-)=c(B-)C.HB是一种弱酸D.原溶液中H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HB的10倍17.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五点K W间的关系:B>C>A=D=EB.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少量的酸C .若从A 点到C 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适量的NH 4Cl 固体D .若处在B 点,将pH =2的硫酸与pH =10的KOH 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中性 18.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H 4)2SO 4、NH 4HSO 4、NH 4Cl 溶液中c(NH +4):(NH 4)2SO 4>NH 4HSO 4>NH 4ClB .向醋酸钠中加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c(Na +)>c(CH 3COO -)>c(H +)>c(OH -)C .1.0 mol/L Na 2CO 3溶液:c(OH -)=2c(HCO -3)+c(H +)+c(H 2CO 3)D .某二元弱酸的酸式盐NaHA 溶液中:c(H +)+c(Na +)=c(OH -)+c(HA -)+c(A 2-) 19.室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H =5的NH 4Cl 溶液或醋酸中,由水电离出的c(H +)均为10-9mol/L B .pH =3的醋酸和pH =11的NaO 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 >7C .同体积同pH 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分别稀释相同倍数,氨水的pH 较大D .0.1 mol/L Na 2CO 3溶液和0.1 mol/L NaHSO 4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c(Na +)+c(H +)=c(CO 2-3)+c(SO 2-4)+c(HCO -3)+c(OH -)20.用物质的量都是0.1mol 的HCN 和NaCN 混合后配成1L 溶液,已知溶液中的c(CN -)<c(Na +)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c(H +)>c(OH -) B .c(HCN)<c(CN -)C .c(CN -)+c(OH -)=0.1mol·L -1D .c(HCN)+c(CN -)=0.2mol·L —1二、非选择题(请按照各题要求回答问题,共4题,每空2分,合计40分)21.CuCl 2溶液中的铜主要以Cu (H 2O)42+、CuCl 42-形式存在,它们间有如下转化关系:Cu(H 2O)42+(蓝色)+4Cl-CuCl 42-(黄色)+4H 2O ;电解不同浓度的CuCl 2溶液,均可看做Cu 2+、Cl -直接放电。
下图为电解浓度较大CuCl 2溶液的装置,实验开始后,观察到丙中的KI-淀粉溶液慢慢变蓝。
回答下列问题:(1)甲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丙中溶液变蓝是乙电极产物与KI 反应导致的,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随电解的不断进行,U 型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为________;A .由黄色变为浅蓝色B .由蓝色变为浅黄色(4)当电解到一定程度,甲电极附近出现蓝色Cu(OH) 2絮状物。
经测,甲电极附近溶液的pH =a ,此时甲电极附近溶液中c(Cu 2+)=____________ mol·L -1。
(已知:Cu(OH) 2的K sp =2.2×10-20)。
(2220()() 2.210sp K c Cu c OH +--=⋅=⨯)22.碳是形成物种最多的元素之一,许多含碳物质对人类极其重要。
(1)工业上利用甲烷和氧气直接氧化制取甲醇的反应如下:CH4+12O2(g) CH3OH(g) △H=-128.5kJ/mol副反应有:CH4(g)+32O2(g) CO(g)+2H2O(g) △H=a kJ/molCH4(g)+2O2(g) CO2(g)+2H2O(g) △H=b kJ/molCH4(g)+O2(g) HCHO(g) +H2O(g) △H=c kJ/mol甲醇与氧气反应生成HCHO(g)和水蒸汽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苯乙烷(C8H10)生产苯乙烯(C8H8)的反应:C8H10(g) C8H8(g)+H2(g) ΔH>0。
T1℃下,将0.40 mol①当反应进行到30 min时恰好到达平衡,则n2取值的最小范围是;②改变温度为T2℃,其他条件不变,测得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为反应前的1.4倍,则此时苯乙烷的转化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