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专题《化学推断题》综合检测试卷含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备战中考化学推断题综合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备战中考化学推断题综合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1.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氯化钾、硫酸铜、氢氧化钠、硝酸镁,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鉴定它们,做如下实验:(1)将该固体物质全部溶解于水中,得到无色溶液a。

(2)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硫酸铁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3)另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据此推断,该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以下写化学式,下同)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请写出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步骤(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aOH、Na2SO4Mg(NO3)2、CuSO4KClFe 2(SO4)3+6NaOH= 2Fe(OH)3↓+3Na2SO4,Na2SO4+ Ba(NO3)2= BaSO4↓+2NaNO3【解析】【详解】(1)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将该固体物质全部溶解于水中,得到无色溶液a,说明无硫酸铜,同时不可能同时含有氢氧化钠和硝酸镁,因二者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2)硫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

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硫酸铁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有氢氧化钠,同时说明一定不含硝酸镁;(3)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钠;据此推断,该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NaOH、Na2SO4,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Cl,一定不含有可能含有Mg(NO3)2、CuSO4。

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 2(SO4)3+6NaOH= 2Fe(OH)3↓+3Na2SO4,步骤(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O4+ Ba(NO3)2= BaSO4↓+2NaNO3。

2.(1)X、Y、Z、W、R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元素,X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气体,Y的一种单质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的原子序数为11,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请回答下列问题:①X阳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W离子的离子符号为;②实验室用一种白色固体制备Z单质,该化学方程式为;③元素X、Y、Z、W和元素X、Z、R可分别组成两种化合物甲和乙.甲和乙都是治疗胃酸(盐酸)过多的药剂,甲、乙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④X、Y、Z三种元素可按质量比12:3:8形成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该化合物俗称为,它是一种(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该化合物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⑤高温下,R单质能与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该化学方程式为。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化学推断题综合测试附答案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化学推断题综合测试附答案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化学推断题综合测试附答案一、化学推断题1.现有A、B、C、D、E、F、G、H八种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黑色粉末,H为红色粉末,B、E、F、G为单质且G在常温下呈液态,D的溶液呈蓝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C和H的化学式:C ,H 。

(2)写出A和E反应生成B和C的化学方程式。

(3)图示5个转化关系中共有个化合反应。

2.甲、乙、丙、丁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甲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乙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甲,丁。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3)生活中,物质丙的用途之一为。

3.图中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E是导致溫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图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1)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2)物质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写出图中一个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与B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4.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H为蓝色的硫酸盐溶液。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H中溶质的化学式。

(2)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反应①~③中为置换反应的是(填序号)。

(4)写出稀盐酸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1)物质A的化学式是________;写出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项试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项试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项试题1.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单质,B、C、D都是氧化物,A、B是黑色固体,C和D组成元素相同。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C的用途___________。

(2)B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C→E的反应可以用于制汽水,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A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C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D可用于制___________,(3)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此反应可证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___________。

(4)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已知A、B、C在常温下的状态各不相同,B、E为黑色固体D为有毒气体。

请回答:(1)A的化学式:_____;(2)写出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A~I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A、B为常见金属,其中B为光亮红色,在空气中灼烧生成C。

C、G、H为黑色固体,D、E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

D中加入C后快速反应,产生E和气体F,A在F中剧烈燃烧生成G,H在F中燃烧生成温室气体I。

(1)物质H的化学式为______。

(2)固态I的俗名______。

I与E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_。

(3)A在F中燃烧的反应表达式为______。

B在空气中灼烧生成C的反应表达式为______。

(4)D中加入C后产生气体的反应表达式为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5.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备战中考化学复习推断题专项综合练含详细答案

备战中考化学复习推断题专项综合练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1.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实验一:探究固体的组成(1)向固体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

(2)生成白色滤渣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

实验二:进一步探究固体中是否含氯化钠得出结论:原固体中一定含NaCl。

(4)试剂X是__________。

(5)滤液C中除含Fe(NO3)3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答案】CO2 Ba(NO3)2+MgSO4=BaSO4↓+Mg(NO3)2 Na2SO4 Ba(NO3)2 HNO3、NaNO3、Mg(NO3)2、Ba(NO3)2【解析】【详解】实验一根据白色固体中加过量的稀硝酸,有无色气体生成可知,原固体中一定有碳酸钠;根据向无色无色溶液加过量硫酸镁有白色滤渣生成可知,原固体中一定有氢氧化钡,一定没有硫酸钠。

(1)根据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向固体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2)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原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钡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所以白色滤渣甲是硝酸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的硫酸钡,化学方程式为:Ba(NO3)2+MgSO4=BaSO4↓+Mg(NO3)2;(3)在原白色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得到无色溶液,通过以上推断可知原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钡,所以一定不含硫酸钠;实验二(4)滤液A中含有硫酸镁,硫酸根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银,会干扰氯离子的检验,所以要向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向滤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固体中含有氯化钠;(5)固体样品中加入的是过量稀硝酸,滤液C 中一定有硝酸;碳酸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所以滤液C 中一定硝酸钠;无色滤液中加入硝酸铁,整个过程中没有和其他物质反应,所以滤液C 中一定有硝酸铁;硫酸镁和过量的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镁所以滤液C 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和过量的硝酸钡。

中考化学复习《框图推断题》专项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中考化学复习《框图推断题》专项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中考化学复习《框图推断题》专项测试卷(含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A、D均属于氧化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A与水化合得B,C是白色难溶固体。

B的化学式为;D的一种用途是;D→C的化学方程式为。

2.如图中的物质B是黑色粉末状固体,C是胃液的主要成分,E在工业上用来生产肥皂,F是炼铁高炉中排放出的高炉气体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图中用“一”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用“→”或“↔”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单向或双向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1)写化学式A:B:E:F:。

(2)D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

(3)A和C反应的现象是。

3.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化学卡片玩起了趣味“接龙”游戏。

下图是其中一位同学自创的“回龙”谜宫,“-”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生成的含义。

已知A、B、C、D分别是氢氧化钠、硫酸铜、三氧化二铁、稀盐酸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试根据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请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

(2)写出下列相关反应的方程式:①D→Fe:。

②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物质A~F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1)若A为固体非金属单质,E为红色固体单质,则B的化学式为:B 。

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A+B:。

(2)若E为一种盐,则A的化学式可能是。

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B+C:。

5.A~F为初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省略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且上述反应均在初中范围内)。

其中B是最常见的金属,C由三种元素组成且可作为燃料,F为紫红色固体。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推断题》综合检测试卷及详细答案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推断题》综合检测试卷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1.某气体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气体的成分。

请用符合题目要求的装置序号填空(装置可以重复使用,除杂试剂均足量)。

提示:CO+CuO Cu+ CO2, H2+CuO Cu+ H2O;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1)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水蒸气,可将该气体通入装置_____。

(2)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_,可检验并除去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3)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_。

(4)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_____,可一次性确定该气体的成分。

【答案】④;①②;②⑤①;④①②③⑤④①【解析】(1)根据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解答;(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解答;(3)根据先要除去二氧化碳,再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在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解答;(4)根据各气体的性质分析解答。

(1)由于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水蒸气,可将该气体通入装置④;(2)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①②,可检验并除去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3)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首先要除去二氧化碳,再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在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所以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装置②⑤①;(4)要验证该气体的成分,应通过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再通过过氢氧化钠溶液将二氧化碳除干净,然后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将反应的气体先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检验是否有水生成,判断氢气的存在,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判断一氧化碳的存在;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④①②③⑤④①,可一次性确定该气体的成分。

2.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物质,分别由C、H、O、S、Fe、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已知A、C是单质,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E的固体俗称“干冰“,F是氧化物,F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能相互反应,“→”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中考化学总复习《推断题》专项测试卷(带有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推断题》专项测试卷(带有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推断题》专项测试卷(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化学是一门美丽的学科,在发现“化学之美”主题活动中,小组同学回顾所学知识,利用常见的物质转化关系,绘出了以硫酸为核心的一条“鱼”。

其中A~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C 是最常见的溶剂,E 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指一种物质可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指两种物质可发生反应。

(1)分析1:A 的化学式是 。

(2)分析2:B→C 的微观实质是 。

(3)分析3:24H SO D →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分析4:24H SO E -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如图中A ~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 、B 、C 、D 、E 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B 是一种常见的碱,F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其中“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1)物质A 的化学式是 。

(2)写出物质B 的一种用途 。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3.在学习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后,小华构建了如图所示的知识网络。

已知B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 、B 、C 、D 四种物质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

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物质B的化学式:。

(2)物质C的用途有。

(任写一种)(3)由D→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整个过程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4.A~H都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D为蓝色沉淀,F、H为黑色固体,他们之间转化关系如下图(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D的化学式是;固体E的俗称是;A的一种用途。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化学推断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化学推断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化学推断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化学推断题1.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与CO2的知识网络图,“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条件未标出)。

请回答:(1)A的化学式是_____,E的化学式是_____;(2)C﹣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7分)下图中: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单质,B为氧化物,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和F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D和E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两种原料。

“”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请回答:(1)D和E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① A B的化学方程式② B C的化学方程式(3)物质F可以是或(具体写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3.A—J都是初中化学常用的物质。

其中B、E、H、J是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气体C可用于灭火。

它们相互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物质D、J的化学式:D ,J 。

(2)“气体C→B”的转化过程,在自然界中称为作用。

(3)反应①的反应条件,其基本反应类型。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5)若要实现“H+I→红色固体J”的转化,物质I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4.甲、乙、丙、丁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甲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乙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甲,丁。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3)生活中,物质丙的用途之一为。

5.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Al、S、Ca、Cu、Ag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

在通常情况下,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D、G、H、I均为单质,其中G为紫红色固体,H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A,F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化学推断题》综合检测试卷含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推断题1.粗盐中含有MgCl2、CaCl2等杂质,工业提纯粗盐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1)Ca(OH) 2俗称_____,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步骤③操作a的名称是_____。

(3)若步骤①和步骤②的顺序颠倒,则最后所得的精盐水中还含有_____。

【答案】熟石灰或消石灰 MgCl2+Ca(OH)2=Mg(OH)2↓+CaCl2;过滤 CaCl2(或氯化钙)【解析】【分析】粗盐水里面含有氯化镁和氯化钙,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会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滤液中含有氯化钙。

【详解】(1)氢氧化钙的俗名为熟石灰或消石灰;步骤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Mg(OH)2↓+CaCl2。

(2)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步骤③操作a后得到沉淀和滤液,故为过滤。

(3)根据Ca(OH)2可除去MgCl2,Na2CO3可除去CaCl2.如果步骤①和步骤②的顺序颠倒,步骤②先反应溶液中就有过量的碳酸钠,然后完成步骤①,这时过量的氢氧化钙把上步中多余的碳酸钠除去,同时生成氢氧化钠,另外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应还生成氯化钙,最后步骤④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反应掉生成的氢氧化钠,但不与生成的氯化钙反应,所以最后所得的精盐水中还含有CaCl2,故答案为CaCl2。

【点睛】除杂的原则:除去杂质,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如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酸______,碱______。

(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

请根据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

(写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4H SO 2Ba(OH) 2244BaCl H SO BaSO +=↓2HCl +232Na CO +Ba(OH)3BaCO ↓+2NaOH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和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其他答案合理均可)【解析】【分析】根据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规律进行分析。

【详解】(1)根据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判断,生成硫酸钡需要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故酸是硫酸24H SO ,碱是氢氧化钡2Ba(OH);(2)硫酸和盐反应会生成硫酸钡,从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只要是可溶性的钡盐就可以如硫酸和氯化钡或者硝酸钡等可溶性钡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或者硝酸;(3)氢氧化钡和盐反应生成碳酸钡,从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可以知道,盐只要是可溶性的碳酸盐就可以如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可溶性碳酸盐和可溶性钡盐可以生成碳酸钡。

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为2244BaCl H SO BaSO +=↓2HCl + (4). 232Na CO +Ba(OH)=3BaCO ↓+2NaOH(4)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

可从酸碱盐反应的特点得出结论如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盐与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

3.现有A 、B 、C 、D 、E 五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 是一种常见的酸,由两种元素组成,C 是种金属氧化物,A 在通常状况下为气体。

用两侧间的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箭头“→”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以上反应均在初中知识范围内)(1)写出A 和C 物质的化学式:A_____,C_____;(2)写出C 和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3)过量粉状E 与B 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

【答案】CO 2 Fe 2O 3 3C+2Fe 2O 3高温Fe+3CO 2↑ 黑色粉末逐渐减少,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且放出热量【解析】【分析】B 是一种常见的酸,由两种元素组成,C 是种金属氧化物,A 在通常状况下为气体,BC 都可以生成A ,则B 稀盐酸,C 是氧化铁,A 是二氧化碳,A 和D 反应,也可以由D 生成,故D 是碳,D 可以生成E ,E 可以和B 反应,则E 是铁。

【详解】(1)B 是一种常见的酸,由两种元素组成,C 是种金属氧化物,A 在通常状况下为气体,BC 都可以生成A ,则B 是稀盐酸,C 是氧化铁,A 是二氧化碳,故A 、C 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氧化铁,化学式为CO 2、Fe 2O 3。

(2)C 和D 是碳还原氧化铁的过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323C+2Fe O Fe+3CO 高温。

(3)过量粉状E 与B 是铁粉和盐酸的反应,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实验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减少,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且放出热量。

【点睛】B 是一种常见的酸,由两种元素组成,B 是稀盐酸,C 是种金属氧化物,A 在通常状况下为气体,,A 是二氧化碳。

4.A ~K 为中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 为黑色粉末,H 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1)D的化学式_____。

(2)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气体E在该实验中体现的主要性质是_____性。

【答案】Cu(OH)2复分解反应 Cu+2AgNO3=2Ag+Cu(NO3)2还原【解析】【分析】A﹣K为中学常见的物质,H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H是白色沉淀,所以H是碳酸钙,气体F和溶液G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所以F是二氧化碳,G是氢氧化钙,固体I和硝酸银反应会生成蓝色溶液和银白色固体K,所以I是铜,J是硝酸铜,K是银,A为黑色粉末,A和气体E加热会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A是氧化铜,E是一氧化碳,氧化铜会与溶液B反应,所以B是盐酸或硫酸,C是硫酸铜或氯化铜,C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蓝色沉淀D,所以D是氢氧化铜沉淀,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1)根据分析过程,D的化学式 Cu(OH)2;(2)反应①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所以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3)反应②是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化学方程式是:Cu+2AgNO3=2Ag+Cu (NO3)2;(4)气体E在该实验中体现的主要性质是还原性。

故答案为(1)Cu(OH)2;(2)复分解反应;(3)Cu+2AgNO3=2Ag+Cu(NO3)2;(4)还原。

5.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a、Al、S、Cl、Ca、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A为单质,F、G、I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余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C俗称纯碱;反应①和②各生成一种沉淀,且沉淀颜色不同;实验室里和工业上制取气体I,均需要主要成分为H的原料。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C________。

(2)写出化学方程式:实验室里制取气体I_________,反应①________,A与B反应________。

【答案】Na2CO3 CaCO3+2HCl=CaCl2+CO2↑+H2O 2NaOH+CuSO4=Cu(OH)2↓+Na2SO42Al+3H2SO4=Al2(SO4)3+3H2↑【解析】【分析】由题干可得,C俗称纯碱,C为Na2CO3,实验室里和工业上制取气体I,均需要主要成分为H的原料,H为CaCO3,I为CO2,A为单质,且A~I是分别由H、C、O、Na、Al、S、Cl、Ca、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A为Al,B能与A反应,也能与C反应,B为含三种元素的酸,为H2SO4,E既能与Al反应,又能与D反应产生沉淀,E为CuSO4,D能转化为碳酸钠,D为NaOH,碳酸钙能转化为F,且F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沉淀,F为CaCl2,F、G、I由两种元素组成,且G能转化为二氧化碳,也能转化为氯化钙,G为HCl,经检验该推断符合题意【详解】(1)由分析可得,C为碳酸钠,故填写:Na2CO3;(2)实验室里制取气体二氧化碳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写:CaCO3+2HCl=CaCl2+CO2↑+H2O;由分析可知,反应①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故填写:2NaOH+CuSO4=Cu(OH)2↓+Na2SO4;A与B反应是铝与稀硫酸反应,故填写:2Al+3H2SO4=Al2(SO4)3+3H2↑【点睛】该题为图形推断题,解题关键是找到突破点,而此题最易找到的突破点是C俗称纯碱,即碳酸钠,由此再结合文字和图形进行推断。

6.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

(“→”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A为氧化物)(1)若A、B、C、D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常温下,A为无色液体,C为黑色固体,则A为__________,C与D发生的化学反应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置换反应。

(2)若A、B、C、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C在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且C的固体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则A为________,写出B→C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水不是二氧化碳 Na2CO3+Ca(OH)2=CaCO3↓+2NaOH【解析】【分析】【详解】(1)C是黑色固体,则C可能是氧化铜,A是无色液体,则A可能是水,A、B、C、D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B为氧气,D为一氧化碳,推断合理,则A 是水;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C是氧化铜,D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反应物全是化合物,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填:水;不是(2)A、B、C、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C 在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且C的固体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因此C 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盐可以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因此B 属于钠盐,可以是碳酸钠,碳酸钠可以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得到碳酸钠,因此A为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D属于酸,可以是盐酸,推断合理,的反应是:则A是CO2; B是碳酸钠,C是氢氧化钠,B CNa2CO3+Ca(OH)2=CaCO3↓+2NaOH;故填:二氧化碳;Na2CO3+Ca(OH)2=CaCO3↓+2NaOH【点睛】此题考查物质的判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