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辨证取穴治疗急性腰扭伤306例
急性腰扭伤的董氏奇穴治疗

急性腰扭伤的董氏奇穴治疗急性腰扭伤为腰部筋膜、肌肉、韧带、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的急性扭伤,多因突然遭受间接暴力所致,俗称闪腰、岔气,多发于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若处理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使症状长期延续,变成慢性,笔者运用平衡针法配合董氏奇穴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患者均来自康复理疗科,年龄18~65 岁,病程 1~7 天,全部病例均急性起病,表现为腰部僵硬疼痛,弯腰或腰部后伸或侧身不能。
治疗方法:选穴:腰痛穴(位于神庭与印堂中点);灵骨穴(位于手背拇指和食指叉骨间,即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结合处);大白穴(大指与食指叉骨间陷中,即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中间之凹处)。
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优点:针刺完后,有利于患者在无压力的状况下活动腰部),取腰痛穴,常规局部消毒,取 28 号 3 寸针,平刺,根据疼痛的方向决定针尖指向,弯腰不能者针尖向下,后伸不能者,针尖向上,右侧疼痛针尖向左,左侧疼痛者针尖向右(另:脊柱正中疼痛,可配董氏奇穴之中白穴和下白穴)。
灵骨穴、大白穴均直刺,皆应深针,针刺顺序:先针腰痛穴,次针灵骨穴,最后针大白穴,一般针灸时间 25 分钟,每 5 分钟行针一次。
均采用泻法。
行针后令患者活动腰部,怎么不舒服怎么动(此法来源于董氏动气理论)。
疗效评价:治愈:腰部疼痛消失,活动恢复正常;好转:腰部疼痛减轻,活动轻度受限;无效:腰部疼痛与活动经治疗3 次无改善者。
结果:本组 73 例病人中,治愈者 62 例,占 84.9%;好转者 7例,占9.6%;无效者 4 例,占 5.5%。
总有效率达 94.5%。
病例介绍:病例一:陈文挺,男,35 岁,2011 年 5 月 19 日来诊,自述咳嗽后,遂感腰部疼痛,不能活动,弯腰疼痛明显,由家人送我科治疗。
查体:强迫体位,L4-S1 棘突压痛。
诊断:急性腰扭伤。
治疗方法:采用上述针刺方法,患者针刚扎完,卧床晃动腰部数分钟后,令患者下床活动,患者即能弯腰,再经过行针及活动腰部后,立感腰部疼痛消失,活动都不受限。
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体会

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体会本文有过多年的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经验,在大量病例的对比观察基础上,筛选有效穴位和配方,根据急性腰扭伤患者的疼痛部位、病位,根据各特定穴的作用取穴,采用循经取穴,临床疗效显著。
标签: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循经取穴;疗效急性腰背部扭伤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疾病,患者口述常说“岔气”、“闪腰了”。
在接诊的患者中,男性较女性多;青年较老人、幼年患病多;偶发性患者发生在非体力劳动者为多。
几年来,在接诊的急性腰背部扭伤患者中,多口述疼痛难忍,不敢大出气,影响腰部活动。
当触诊患部时,常遇到突发的剧痛。
一般患者喜平卧,认为可减轻痛苦。
在触诊时其痛点均较固定,但与四肢活动无明显变化。
目前临床上针灸治疗本病的方法很多,本人根据多年的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经验,采用循经取穴,取得了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典型病例中的患者均来自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林业医院,均属急性腰扭伤。
典型病例1:2009年末,李××,男,41岁,一位中学体育教师,因打排球不慎将腰扭伤,以致经筋受损,左侧腰部疼痛不已,活动受限;勉强直立行走。
典型病例2:2012年7月,陈××,女,50岁,因搬重物不慎将腰扭伤三天,以致右侧腰部疼痛难忍,不能直立挺腰行走,咳嗽、转侧活动时疼痛加重。
检查:表情痛苦,烦躁不安,命门穴周围有明显触痛,不能下蹲,咳嗽时更痛,苔薄白,脉弦紧。
2 治疗方法2.1 处方穴位肾俞、环跳、承山、后溪、人中、腰痛。
2.2 配穴命门、阳关、大肠俞、合谷。
2.3 用法除人中外,均取两侧,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共行针3次。
肾俞针后加灸。
3 治疗原则急性腰扭伤多因剧烈转动躯体,腰部肌肉用力失调所致。
损伤常发生于骶棘肌及腰背部筋膜附着部,软组织损伤而致局部气血供养不足,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
应当疏通经络,通行气血,活血化瘀。
4 选穴原理通过筛选有效穴位,采用循经取穴,选督脉的人中,足太阳经的肾俞、承山,手太阳经的后溪,足少阳经的环跳。
急性腰扭伤的“一针疗法”

急性腰扭伤的“一针疗法”分经治疗腰痛急性腰扭伤是针灸中的常见病,在临床中经常遇到。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对治疗急性腰扭伤常用的几个穴位作了一些对比:手太阳小肠的后溪、督脉的人中、手背的腰痛点。
1)病在足太阳经本组病例多为骶棘肌与腰背筋膜损伤,病在脊柱两侧,属足太阳经经脉所过。
其主要症状为一侧腰痛,俯仰、转侧不利。
检查时可在腰椎横突间或腰椎外侧骶棘肌处有明显压痛,局部肌肉紧张。
分别用三组穴位针刺以后溪穴效果最好,人中次之,腰痛点最差。
2)病在督脉本组病例多为棘间韧带操作,病在正中,属督脉经脉所过,其主要症状为腰椎棘突间疼痛,患者俯仰不利,坐卧、行动均感困难。
检查时在棘间韧带处有压痛。
以针刺人中穴效果最好,后溪穴次之,腰痛点最差。
3)病在足太阳与足少阳两经本组病例多为骶棘肌及臀大肌操作,腰痛在患侧脊外侧,连及臀部和大腿(足太阳和足少阳经经脉所过),转侧、俯仰及步行均感不利。
检查时可见一侧的骶棘肌及臀大肌有压痛。
针刺以腰痛点效果最好,后溪次之,人中最差。
针刺穴位治疗腰痛常用王文远教授的平衡针灸,效果很好,急性腰扭伤一般取腰痛穴,也可以配臀痛穴。
平衡针灸【腰痛穴】定位:此穴位于前额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针刺特点:其刺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正为宜。
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
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
针感:以局限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活血化愈,调节神经,止痛消炎。
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腰间盘脱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
患者自然坐位,医者准备好针具,消毒速刺入准确穴位,实施捻转泻法,同时嘱患者自然适度活动腰部。
同时患者腰部会有猛地轻松感,片刻症状消失。
水沟穴(人中穴)急性腰扭伤在1----3天内,针刺“人中穴”有特效!3天以上,效果较差!32年前,我调下乡当工作队长,遇一农民坐在路边痛苦呻吟。
辨经取穴治疗急性腰扭伤105例

辨经取穴治疗急性腰扭伤105例目的探讨辨经取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急性腰扭伤患者,穴位常规消毒,取28号1.5寸毫针刺入穴位,用捻转泻法,激发经气向腰部传导。
先捻转3分钟,继而留针5分钟。
留针期间嘱患者活动腰部,继轻捻1分钟出针。
结果本组105例痊愈95例,占90.5%;显效9例占8.5%;好转1例,占1%;总有效率100%。
结论辨经取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可加速气血的运行,有利于气至病所及经脉畅通,使疗效得以加强。
标签:腰扭伤;针灸疗法;选穴;循经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5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73例,女32例;病程最短者发病仅10分钟,最长者为3天。
1.2辨经分型腰部有多条经脉分布,但以足太阳经、足少阳经、督脉、带脉损伤最为常见,故临床以此四脉分型诊断。
足太阳型:疼痛以腰部一侧或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为甚,在腰部正中位旁开1.5寸左右压痛明显,腰部活动受限,尤以弯腰为著,有38例足太阳型;足少阳型:以腰两侧疼痛明显,并伴有两侧下肢外侧疼痛为特征,向对侧侧弯时疼痛加剧,有12例;督脉型:于腰部正中某一点疼痛显著,压之更甚,腰部不得前屈,屈侧痛甚,有36例;带脉型:腰部以酸痛重坠为主,患者多自觉腰部正中向两侧如带状疼痛,并伴有腰部脱节感,腰部活动明显受限,有19例。
1.3治疗方法根据辨经取穴:足太阳型,取内关;足少阳型,取丘墟;督脉型,取印堂;带脉型,取足临泣。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取28号1.5寸毫针刺入穴位,用捻转泻法,激发经气向腰部传导。
先捻转3分钟,继而留针5分钟。
留针期间嘱患者活动腰部,继轻捻1分钟出针。
1.4疗效标准痊愈:经1次治疗即恢复如常;显效:经3次治疗后恢复正常;好转:经3次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经3次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2治疗结果本组105例痊愈95例,占90.5%;显效9例占8.5%;好转1例,占1%;总有效率100%。
其中足太阳型38例,痊愈33例,显效5例;足少阳型12例,痊愈10例,显效2例;督脉型36例,痊愈33例,显效2例,好转1例;带脉型19例,痊愈15例,显效3例,好转1例。
急性腰扭伤的董氏奇穴治疗法

急性腰扭伤的董氏奇穴治疗法患者160例,全部来源于中医院骨科门诊病人,其中男96例,女64例,年龄18-52岁,平均35.6岁,病程最长的3d,最短的15min。
符合以下诊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①有腰部扭伤史,多见于青壮年:②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减少疼痛;③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块,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脊柱生理弧度改变。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仅有腰部疼痛而无下肢放射痛等其他症状。
病程在3d以内。
经X线排除骨折、脱位、结核、肿瘤等腰椎骨质病变的。
CT或MRI检查未见脊髓或神经根受压征象。
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欢手平放上腹部两侧,用75%酒精在穴位处常规消毒,取0.3mm X 30mm不锈钢毫针,针刺双手灵骨、大白两穴。
灵骨穴定位:在手背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
大白穴位于手背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间至凹陷处。
(大白穴拳手取穴法:拇指弯曲抵食指第一节握拳,当虎口底处外开五分处取之。
)大白穴即是手阳明大肠经三间穴。
直刺0.5-1寸,同时并施以捻转提插,使患者得气。
得气后嘱患者活动腰部,以后伸运动为主,配合左右摇摆,逐渐加大幅度。
每隔5min行针1次,留针15min。
拔针后,嘱患者在诊断床上左右个翻身I次,改仰卧位为俯卧位,再次仰卧位后,嘱患者下地室内行走。
1日进行1次治疗,若1次治疗未愈,次日再治疗1次。
疗效评定: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有关标准。
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正常。
好转:腰部疼痛减轻,脊柱活动基本正常。
未愈:症状无改善。
160例患者,I次治疗治愈135例,2次治疗治愈25例,1次治愈率84.3%,总有效率100% 。
急性腰扭伤,俗称“闪腰”、“岔气”,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之一。
主要是腰部的肌肉、韧带、筋膜、关节突关节的急性损伤。
多因身体超负荷负重,动作不协调,突然失足,猛烈提物,活动时没有做充分的准备,活动范围过大导致腰部的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突然受到牵拉而引起的急性撕裂伤,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
急性腰扭伤的针灸取穴经验

急性腰扭伤的针灸取穴经验急性腰扭伤是指腰部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的急性损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闪腰或是岔气,它是针灸医生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疾病。
针灸治疗这种病有显著的优势,每个医生也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
对针灸有所了解的人就会发现,治疗急性腰扭伤有很多穴位可供选用,那么在临床上我们到底怎么选穴,有没有一定的原则?答案是有的。
选哪个穴位不是凭针灸医生的个人喜好,这里面有我们的取穴思维。
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选穴原则,最主要靠的就是经络辨证,也就是看病人的疼痛部位在哪条或哪几条经络上,然后在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
还有一个常用的取穴原则就是经验穴,像腰痛穴等。
我们设想现在来了一个急性腰扭伤的病人,你会怎么治疗?当然最要紧的就是看病人的疼痛部位在哪。
病人可能痛在腰部正中间(督脉),也可能在棘突旁(夹脊),或是距中线二指或四指(膀胱经第一、二侧线),或是距中线再远的地方。
痛在督脉,我们可以取人中或是后溪,如果是督脉连同棘突旁都疼,那后溪的效果就更好一些。
根据全息理论,也可以取后溪和腕骨中间的腰痛1穴。
痛在棘突旁,我们可以取手三里穴或是第四、五掌骨间的腰痛2穴。
痛在膀胱经第一侧线,取第三、四掌骨间的腰痛3穴。
痛在膀胱经第二侧线,取第二、三掌骨的腰痛4穴。
距离正中线更远,在太冲穴压痛点取穴或是取第一、二掌骨间的腰痛5穴。
对于急性腰扭伤的病人,以前都用董氏奇穴的灵骨、大白,或是人中、后溪或是腰痛穴。
有一次治愈的,也有治疗好多次无效的,但始终没弄清楚为什么无效。
现在终于想清楚了,他们所治疗的是不同位置的腰扭伤。
灵骨、大白针对的是距中线较远的疼痛,而腰痛穴针对的分别是棘突旁和膀胱经第二侧线的疼痛。
===急性腰扭伤的经验穴位运用===

急性腰扭伤的经验穴位运用急性腰扭伤在生活中很容易会出现,也会给相当痛苦,现介绍临床速效经验。
希望会给广大朋友带来实效。
单纯急性腰扭伤有(1)疼痛:通常伤后立即出现下腰部疼痛,但有时损伤当时疼痛不明显,过几小时或第二天晨起后感到明显疼痛。
疼痛呈持续性、刀割样或撕裂样,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但不消除。
咳嗽、大声说话、腹部用力时均可使疼痛加重。
患者多能指出较为明确的疼痛部位。
局部压痛范围开始较大,以后逐渐局限。
患者多用双手撑腰,借以防止因活动而发生更剧烈的疼痛。
(2)腰部僵硬,活动受限:受损肌肉由于疼痛及其他各种病理因素而反射性引起痉挛,造成腰部僵硬,脊柱代偿性侧弯(一般多向患侧倾斜)。
脊柱的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一切活动均因疼痛加重而受限。
处于痉挛状态的肌肉可使疼痛加重,再度使肌肉痉挛,形成恶性循环。
(3)放射性和牵扯性神经痛:有近半数急性腰扭伤患者有放射性或牵扯性神经痛,其疼痛多在臀部、大腿后部、大腿根部前内侧等处。
直腿抬高试验有时可为阳性,但足背伸加强试验阴性,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
此外,需拍X线片除外骨质性疾病。
1 治疗:水沟穴(人中穴):患者自然坐位,医者准备好针具,消毒速刺入准确穴位,实施捻转泻法,同时嘱患者自然适度活动腰部。
同时患者腰部会有猛地轻松感,片刻症状消失。
2 急性腰扭伤在1----3天内,针刺“人中穴”有特效!3天以上,效果较差!几年前,我回老家,遇一老乡坐在路边痛苦呻吟。
问其故?答说:“因撑船闪了腰,船弃河边,想去医院医治,又无法走动!”恰好我带有针灸针和消毒酒精【这是我经常必备的医具】,就对他说,无妨,10分钟内可以无事!老乡不太相信,同行的人员也半信半疑!我立即取针消毒,用小毫针针刺“人中穴”,捻转数次,留针不动,并把他扶起,叫他缓慢前后左右活动腰部,再捻转数次。
他说:“真神,真的不痛了!”同行的人员也感到神奇,前后不到十分钟!我对他说,现在不要撑船了,好好休息一下,明天才能去撑船。
一个穴位一分钟解决急性腰扭伤、落枕

一个穴位一分钟解决急性腰扭伤、落枕
大约2010年,在养生堂节目上,记着八十多岁的中国特一级按摩师卜义长老先生分享了一个治急性腰扭性和落枕的特效穴:跗阳穴。
在应用的时候,让患者爬在床上,双脚并齐,张开手掌四指朝上,你的手心按在患者脚后跟上,那中指指尖下(大筋外)即是跗阳穴。
它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
我们用双手的大拇指双时向内侧用力挤压这个穴位,同时让患者左右上下活动腰(急性腰扭伤),或者让患者转动并活动自己的颈部(落枕),这两个症状,大约活动一分钟,症状就可以消除85%以上。
可谓百试百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 腰扭伤 ; 针 灸疗法 ; 循经取穴
急性 腰 扭 伤 为 针 灸 科 临 床 常 见病 , 中医 “ 痛 ” 畴。 属 腰 范
19 95年 4月 ~ 09年 1 20 0月以来 , 笔者通 过临床采用循经辨 证取
穴 针 刺 治 疗 该 病 3 6例 , 得 满 意 疗 效 , 总结 如下 。 0 取 现 1 资 料 与 方 法
3 典 型病 例 患 者 , ,1岁 。 初诊 日期 20 年 3月 6 E, 劳 作 不 慎 扭 男 3 01 t因
[] 2 张培林. 经解剖 学. 神 北京: 人民卫生 出版社 ,9 7 11 18 :9 . [] 3 夏晓红 , 胡玲 . 杨继洲 医案看 临床 思维 的培养. 从 中国针 灸,
2 8号 15寸毫针刺人 穴位 , 捻转 泻法 , 发经气 向腰 部传 导。 . 用 激 先捻转 2m n 随后针 1 n 留针期间嘱 患者活动腰 部 , i, 0mi, 继续捻
转 1rn i出针 。 a
14 疗效标准 .
痊愈 : 一次治疗 恢 复正常 ; 经 显效 : 3次治疗 经
同之穴 位, 必须加强其针对性 治疗 , 高其功效 。如此循经辨 证 提 早在《 内径》 即已载之 。《 素问 ・ 刺腰痛论篇 》 中论述奇经 八脉及 正经皆可令人腰痛 , 并采取不 同刺法予 以调 治 , 根据 临床不 同证 型将急性腰扭伤分为 四型论治。其 中内关为手厥阴 阴经络穴 , 功 能为安 神定痛 , 取此穴以治足 太阳经脉损伤本 属无意得 之 , 因效 果显著而常用此穴 J 。丘墟为足少 阳胆经原穴 , 主要功能为舒 筋 通络利腰胁 , 灵光赋》 髀枢不动泻丘墟 ” 在《 有“ 之言 , 故取 本穴 以
部正中线的某一点疼痛显著 , 压痛 明显。腰部不 得前屈 , 则痛 屈
甚 。共计 9 0例 。④ 带脉型 : 腰部 以酸痛重坠感 为主 , 患者多 自觉 腰部正中间两侧如带状酸痛 , 腰部伴 有脱节感 , 腰部 活动无 明显
受限。共 计 5 8例。
13 治 疗 方 法 . 根 据循 经辨 证取 穴 : 太 阳经 型 取 内关 , 少 阳 足 足 经 取 丘 墟 , 脉 型 取 后 溪 , 脉 型 取 足 临 泣 。操 作 : 规 消 毒 , 督 带 常 取
循 经 辨 证 取 , 急 性 腰 扭 伤 3 6例 / 口 \ 疗 0
王明光 王巍
勃利 县 中 医院针 灸科 ( 黑龙 江
勃 利 14 0 ) 5 5 0
通过 对笔者所在 医院针 灸科 19 年 4月 ~ 09年 95 20
本组 36例 经过针刺治疗 0
采 用 循 、
【 摘要 】 目的 探讨 急性腰扭伤采 用循经辨证取 穴 临床 上的疗效 。方法 在
经辨 证 取 穴 治 疗 急 性腰 扭 伤 , 临 床 上 时 间越 短 效 果越 显 著 , 法 简便 易行 。 在 此
痊愈 , 经过 半年 随访 未见 复发 。按 G S分级 标 准 : O 痊愈 2 6例 , 7 显效 2 6例 , 转 4例 , 效 0例 。 总 有 效 率 达 到 10 。结 论 好 无 0%
20 2 ( )2 1 0 9,9 3 :3 .
【 收稿 日期 】 2 1 0 0 0— 3—1 1
一
92 一
会之通于带 脉者 , 故取其 以调 带脉使气通 血畅 , 针刺这些 穴位 在 的同时 , 一定要配合患者 的 自身活动 , 可松弛局部 肌肉之过度 紧 张 ]加强气血的运行 , , 更加有利于气 至病所及脉络畅通 , 使疗效
更 加 明 显 J 。通 过 多 年 临 床 实 践 , 者 体 会 到 , 用 奇 经 八 脉 交 笔 运
伤腰部 , 致使腰部活动受 限, 尤以前屈 为重 , 左侧 L 、 椎体旁开 4
2寸处广泛压痛。属于足太 阳经脉受 伤 , 血运行不 畅所致 。故 气
取 左 侧 内关 , 经 刺 入 , 转 泻 法 。 激 发 经 气 传 导 。行 针 2m n 逆 捻 i
后 患者 自诉 有 酸 麻 胀 感 , 由腕 至 胁 继 而传 到 腰 部 , 续 行 针 继
1 0月收 治 的 3 6例 急 性 腰 扭 伤 患者 , 急性 腰 扭 伤 发 病 短 期 内采 用 辨证 施 治 , 经 辨证 取 穴 , 太 阳 经 取 内 关 , 少 阳经 取 丘 墟 。 脉 0 在 循 足 足 督
型取后溪 , 带脉型取足 临泣。常规消毒取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号 15寸毫针 , . 用捻 转泻法激发经 气传导使 其腰 痛消失。结果
急 性 腰 扭 伤 , 床上 一 般 多 因劳 作 不 慎 所 致 , 经 辨 证 总 属 临 循
气滞血瘀 , 不通则痛 , 治疗 以行气活血 , 通经止痛为主。由于腰部
有 多 条 经脉 通 过 , 同 经 脉 受 损 临 床 表 现 各 异 , 治 疗 上 应 取 不 不 在
脉, 诸条经脉是扭伤最为常见的 , 故临床 以此 四条经脉分 型辨 证 , ①足太阳型 : 疼痛以腰部一侧 或两侧 足太 阳膀胱 经循行 部为甚 , 多数在腰部两 侧压 痛 明显 , 腰部 活动 受限 , 以弯腰 为重 , 计 尤 共
疗后症状无 明显改善。
2 结 果
进一步发扬光大。
参 考 文 献 [ ] 元 德 . 关 穴 临床 应 用 与 机 理 的 文 献 综 述. 1杨 内 中国针 灸 ,9 5 19 ,
1 ( )5 . 5 1 :2
本组 36例 , 0 痊愈 2 6例 , 9 . % ; 7 占 0 2 显效 2 6例 , . % ; 占8 5 好 转 4例 , 13 ; 占 . % 无效 0例。总有 效率 10 。其 中足太 阳 型 0% l2例, 1 痊愈 12例 , 0 显效 1 ; 0例 足少阳型 4 6例 , 痊愈 4 0例 , 显效 6例 ; 督脉 型 9 O例 , 痊愈 8 4例 , 显效 4例 , 好转 2例 ; 带脉 型 5 8 例, 痊愈 5 O例 , 显效 6例 , 好转 2例 。
3 6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 门诊病 例 , 中男 14 0 其 9
2m n 患 者疼 痛 消 失 , 动 如 常 。 i, 活
4 讨 论
1 1 一般资料 .
15d . 。
例 , l2例 ; 程 最 短 者 发病 仅 2 n 最 长者 为 3 d 平 均 女 1 病 0 mi, , 12 循经分型 . 腰部经脉分 布有 足太 阳经 , 足少 阳经 , 督脉 , 带
中外 医 学 研 究
21 0 4月 第 8卷 0年
第 7期
C I E EA D F R I N ME IA E E R H H N S N O EG D C LR S A C
医 多 誊i 孽 号 。 。誊 l . |¨|蠢j 。 i j 曩 垂 嚣 季 l 誊曩 薯 .誊劳 |誊豫 簪 重 l营 旁 _ = | |
疏 达 少 阳之 气 血 。 后 溪 为 八 脉 交 会 之 穴 , 有 “ 溪 督 脉 内 眦 素 后 颈 ” 说 。取 之 以 助 督 脉 气 血 运 行 , 瘀 止 痛 。足 临 泣 为八 脉 交 之 散
12例 。②足少阳型 : 1 以腰两 侧疼 痛 明显 , 同时伴 有下 肢外侧 疼 痛为特征 , 向对侧弯 曲时疼 痛加剧 , 共计 4 6例 。③ 督脉 型 : 以腰
会的特定关系进行 选 穴 , 效 更为 显著 。古 人云 : ……左 痛刺 疗 “
右 , 痛刺 左 ”, 泻 络 远 针 , 有 病 而 脚 上 针 ” 深 刻含 意 , 得 右 “ 手 的 值
后 恢 复 正 常 ; 转 : 3次 治 疗 后 疼 痛 明 显 减 轻 ; 效 : 3次 治 好 经 无 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