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测试卷鲁科化学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
【精品】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堂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课时跟踪检测(一) 走进化学科学1.化学变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A.质量B.元素种类C.原子数目D.分子种类2.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化学家是( )A.波义耳B.道尔顿C.李时珍D.门捷列夫3.古诗词是历代文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4.下列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 )A.注意节约用水B.减少食品加工过程C.发展氢能和太阳能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5.宣传科学知识,介绍高新科技,推广高新技术,揭露伪科学,是科学工作者和当代中学生的义务。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伪科学的是( )A.没有水就没有生命B.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C.这种口服液中含丰富的氮、磷、镁等微量元素D.这种环保汽车不消耗任何能源6.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下列做法:①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②城市垃圾分类处理;③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
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③④⑤⑥7.[双选题]顺式Pt(NH3)2Cl2(相对分子质量为300)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抗肿瘤药物。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4种元素组成B.含NH3分子C.属于混合物D.Pt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5%8.请仔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
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
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如上图)。
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煤在燃烧时会产生许多污染物,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可设法把煤转化成清洁的燃料。
将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煤层可制得较洁净的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科版高一上学期化学(必修一)《1.1走进化学科学》同步测试题-带答案

鲁科版高一上学期化学(必修一)《1.1走进化学科学》同步测试题-带答案一、单选题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港珠澳大桥使用高性能富锌底漆是依据外加电流法防腐B.“天和核心舱”电推进系统采用的氮化硼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D.农村推广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病人在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氢氧化铝)期间,可以多吃酸性食物B.包装食品里常有硅胶、生石灰、还原铁粉三类小包,其作用相同C.洪灾区民众用明矾净水并用漂白粉消毒,二者化学原理相同D.家中做卫生保洁时,不可将“84”消毒液与洁厕精(含浓盐酸)混合使用3.2021年6月,中国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二号”进驻空间站,开启了中华民族“空间站时代”的新篇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航天员的耳机使用的双层蛋白皮革主要成分是有机物C H N)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运载火箭的燃料偏二甲肼(822C.航天器使用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Xe原子核含77个中子D.天和核心舱的霍尔发动机燃料131544.化学与生活、科技、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宫”空间站使用聚乳酸材料餐具,聚乳酸是化合物B.富勒烯与石墨烯用途广泛,它们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冬奥场馆建筑使用碲化镉发电玻璃,碲和镉均属于主族元素D.中国承建的卡塔尔首座光伏电站中的光伏材料为高纯度二氧化硅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下列有关蕴含的化学知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食品包装中常见的抗氧化剂成分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B.“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黏土烧制陶瓷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C.“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粮食发酵产生的酒精分散在酒糟中,可以通过蒸馏与酒糟分离D .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指的是碳酸氢钠,其水溶液显碱性 6.科技进步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化学。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内容综合测试题 (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内容综合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3.0分,共45分)1.根据硫元素的化合价判断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氧化性的是( )A . Na 2SB . SC . SO 2D . H 2SO 42.1 mol·L -1硫酸溶液的含义是( )A . 1 L 水中含有1 mol 硫酸B . 1 L 溶液中含有1 mol 氢离子C . 将98 g 硫酸溶于1 L 水中配成溶液D . 1 L 硫酸溶液中含98 g 硫酸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H + OH -SO 24− Na + B . K + Mg 2+ Cl - Fe 2+C . Ca 2+CO 23− OH - K + D . Ba 2+CO 23− SO 24− Na + 4.某溶液中可能存在Mg 2+、Fe 2+、Fe 3+,加入NaOH 溶液,开始时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一定有Fe2+,一定没有Fe3+、Mg2+B.一定有Fe3+,一定没有Fe2+、Mg2+C.一定有Fe3+,可能有Fe2+,一定没有Mg2+D.一定有Fe2+,可能有Mg2+,一定没有Fe3+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B.将C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CO3沉淀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 0.12 g石墨中含有6.02×1022个碳原子6.玻璃钢是一种复合材料,下列关于玻璃钢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钢的基体是玻璃纤维,增强体是合成树脂B.玻璃钢的基体是合成树脂,增强体是玻璃纤维C.玻璃钢的质地异常柔软,有强的韧性D.玻璃钢有一定的导电、导热和机械加工性能7.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加以控制使用,铝在下列应用时应加以控制的是( )①制铝合金②制电线③制炊具④明矾净水⑤明矾和苏打制食品膨松剂⑥用氢氧化铝凝胶制胃舒平药品⑦银色漆颜料⑧制易拉罐⑨包装糖果和小食品A.全部B.③⑤⑧⑨C.⑥⑧⑨D.③④⑤⑥⑧⑨8.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OH)3胶体,可行的方法是()A.过滤B.蒸发C.加入适量的盐酸D.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9.下列有关分散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较大,不能透过滤纸B.液态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类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D.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得到的分散系属于胶体10.下列关于单质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硫的活泼性不如氯气B.硫在过量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C.硫与金属单质或非金属单质反应均做氧化剂D.硫与铁反应产物为Fe2S311.人类使用材料的增多和变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材料与化学制备无关的是() A.铁器B.青铜器C.高分子材料D.石器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根本原因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B.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溶液<胶体<浊液C.氯化铁溶液加入到冷水中可以制得氢氧化铁胶体D.胶体的分散质可以通过过滤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13.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某温度压强下,1 mol某气体的体积为30 L,此条件下该气体的摩尔体积为30 L·mol-1B.标准状况下,0.5 mol氢气和0.5 mol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C.在同温同压下,22.4 L的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D.标准状况下,1 mol氢气所占的体积是0.5 mol氧气所占的2倍14.实验室在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为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而变质,常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A.锌粉B.铁粉C.硫酸铁D.盐酸15.下列有关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化合物都是电解质B.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C.难溶于水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D.溶于水能导电的物质是电解质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1.0分,共55分)16.铁在潮湿的环境下易生锈,铜表面也容易生成绿色铜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向铜锈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固体逐渐溶解,得到蓝色溶液,从蓝色溶液中回收铜的过程如图:(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2)操作过程中,加入过量铁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向蓝色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相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证明B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化学同步试题:第1章第一节知能优化训练鲁科化学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1.(2011年北京东城区高一检测)在互联网上用google搜索“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时,可搜索到下列被曝光的事件,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三聚氰胺等掺成“假奶粉”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C.用硫黄燃烧熏蒸粉丝D.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解析:选C。
化学变化一定形成新物质,C项硫黄燃烧生成SO2,为化学变化,其余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2.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它们为世界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以下发明和发现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的是( )①火药②指南针③造纸④印刷技术⑤炼铜、炼铁、炼钢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⑦人工合成蛋白质⑧提出原子—分子学说A.②④⑥⑧B.①③⑤⑦C.④⑤⑦⑧D.②③⑤⑦解析:选B。
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出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指南针、印刷技术的发明不是化学史上的成就。
3.(2011年滨州高一检测)以下事实与化学科学的创造性无关的是( )A.国家游泳馆水立方采用的覆盖膜为先进的EFET膜,具有防火、抗老化等功能B.航天英雄翟志刚穿着我国自行设计的航天服漫步太空C.朝鲜核试验引发朝鲜半岛核危机D.科学家研制新型药物抗击H1N1流感病毒解析:选C。
化学科学的创造性体现在发现新物质和创造自然界没有的新物质方面,EFET 膜、航天服所用材料以及新型药物均属于创造性发明,核试验与此无关。
4.节能减排实际上要完成两个相关联的任务,一是应对能源危机,确保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二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
要完成这两个任务,就需要开源节流。
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有( )①发展核电,以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②积极推行“限塑令”,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的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③加速建设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④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广可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城市照明系统⑤使用生物酶降解生活废水中的有机物,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⑤D.③④⑤解析:选A。
高中同步测试卷·鲁科化学高一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一)word版含解析

高中同步测试卷(一)第一部分专题通关卷集训1原子结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2553I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A.72B.19C.53 D.1252.根据下列原子某层的电子数,能确定该元素的原子序数的是()A.K层有2个电子B.L层有3个电子C.次外层有8个电子D.最外层有5个电子3.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原子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C.若碳原子的质量为W g,此原子的质量为(m+n)W gD.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4.金属钛对人体体液无毒且有惰性,能与肌肉和骨骼生长在一起,有“生物金属”之称,下列有关4822Ti 和5022Ti的说法正确的是()A.4822Ti和5022Ti原子中均含有22个质子B.4822Ti和5022Ti的中子数相同C.T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9D.4822Ti和5022Ti为同一核素5.某阴离子R n-的核外有x个电子,核内有y个中子,则R的质量数为()A.y-x+n B.y-x-nC.y+x-n D.y+x+n6.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两种微粒:第一种是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微粒,这种微粒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为“零号元素”;第二种是由四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分子式为O4)。
下列有关这两种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种微粒核外有4个电子B.第一种微粒质量数为4C.O2、O3、O4互为同位素D.O4与第一种微粒互为同素异形体7.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此元素是()A.S B.CC.Si D.Cl8.已知R 2+核外有a 个电子,b 个中子,表示R 原子的符号正确的是( )A.b a RB.a +b -2a -2RC.a +b +2 a +2RD.a +b a -2R9.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分别相等,它们可能是( ) A .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 B .一种原子和一种离子 C .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D .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②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③一种元素不可以形成不同单质④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值就是质量数 A .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D .①②③④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多电子原子里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B .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低在电子层上C .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D .微粒的最外层只能是8个电子才稳定 12.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 A .某原子M 层上只有8个电子B .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的原子M 层上电子数大于内层电子数C .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则该原子只有两个电子层D .某微粒的核电荷数与电子层数相等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两倍的原子一定是非金属元素的原子B .L 层电子数为偶数,M 层电子数为奇数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元素C .电子层数为n ,最外层电子数为(2n +1)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元素D .内层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5倍的原子一定为金属元素 14.由(m 、n 均大于0)的原子构成的单质,与盐酸反应有可燃性气体生成。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化学同步试题:第1章第二节第1课时知能优化训练鲁科化学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1.下列关于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B.金属钠着火可用水扑灭C.少量的钠可保存在汽油中D.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可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解析:选A。
钠与氧气反应,在常温下生成Na2O,在加热时生成Na2O2,故A项对;若钠着火用水扑灭,钠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H2,且水与钠燃烧的产物Na2O2反应生成O2,使燃烧更剧烈,故B项错;由于汽油易挥发且易燃烧,故C项错;由于钠与盐溶液反应时,首先是钠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盐溶液反应,故D项错。
2.(2011年黄冈高一检测)钠的密度为0.97 g·cm-3,水的密度为1 g·cm-3。
将一块钠投入水中,反应过程中某同学观察到熔化成的闪亮小球的水面的位置为( )解析:选D。
按常规思考,根据钠比水的密度略小的事实,A好像是正确的。
但由于与水接触的钠的下部有无数小的氢气气泡,相当于在钠的下方加了无数的小气垫,使钠上浮较多。
而钠又不可能全部露出水面,因此,D应该是合理的。
3.查阅资料得知,金属钠不仅能跟O2和H2O反应,还能跟多种其他物质反应,其中包括与酒精在常温下的反应。
要研究金属钠跟酒精反应的性质以及该反应与金属钠跟水反应的异同点,下列研究方法中用不着的是( )A.实验法B.观察法C.分类法D.比较法解析:选C。
研究金属钠与酒精反应的性质,必然要用到实验法;因实验时必须认真观察现象,所以要用到观察法。
而要研究两个反应的异同点,则必须用到比较法。
4.(2011年威海高一检测)下列物质必须隔绝空气和水蒸气保存的是( )①Na ②NaOH ③Na2O ④Na2O2⑤Na2CO3⑥NaClOA.①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⑥解析:选D。
空气中有CO2、H2O、O2等,凡是能与上述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发生反应者,必须隔绝空气和水蒸气保存。
5. 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1)若A 是一种金属,C 是淡黄色固体,则B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A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 全册测试同步训练全解全析 鲁科版必修1

鲁科化学必修一全册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相对分子质量:H 1 C 12 N 14O 16 Na 23 S 32 Cl 35.5 Zn 65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1.下面是人们对于化学科学的各种常见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A.化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用性的科学B.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C.化学面对现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显的无能为力D.化学将在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2. 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它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
下列各图中能用作安全瓶防倒吸装置的是()3. 制备硅单质时,主要化学反应如下:(1)SiO2+2C = Si +2CO↑(2) Si + 2Cl2 = SiCl4(3)SiCl4+ 2H2 = Si + 4HCl下列对上述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1)(3)为置换反应B.(1)(2)(3)均为氧化还原反应C.(2)为化合反应D.三个反应的反应物中硅元素均被还原4.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制造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先进复合材料,其中被覆在整个机身上的防热瓦片,使航天飞机能安全穿越大气层,是耐高温的()A.陶瓷基复合材料B.合成树脂基复合材料C.玻璃钢D.金属基复合材料5.新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于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其中,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由一次记6分调整为记12分。
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乙醇)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K2Cr2O7酸性溶液与乙醇反应生成蓝绿色Cr3+。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K2Cr2O7是氧化剂②乙醇表现氧化性和还原性③Cr3+是还原产物④闻气味能判断是否酒后驾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 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a+ 、K+、SO42-、HCO3-B.Cu2+、K+、SO42-、NO3-C.Na+、 K+、Cl-、 NO3-D.Fe3+、K+、SO42-、Cl-7. 实验室用固态不纯氯化钠(含少量NH4HCO3和Na2SO4杂质)制取纯净氯化钠溶液。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综合检测(一).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综合检测(一)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1.下列反应现象中,叙述正确的是( )A.灼热的铁丝在氯气中燃烧,集气瓶内产生棕黄色烟雾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集气瓶口有白雾C.钠在氯气中燃烧,集气瓶内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D.灼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集气瓶内产生棕红色烟【解析】本题中的产物NaCl、CuCl2、FeCl3都是固体,因此,看到的是具有特征颜色的烟;HCl是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因此,看到的是雾;Cu在Cl2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Fe在Cl2中燃烧产生棕红色烟,Na在Cl2中燃烧产生白烟。
【答案】 B2.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及其目的相同的是( )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A.①和④B.①和③C.①和②D.③和④【解析】玻璃棒在各项操作中的作用:过滤——引流,蒸发——搅拌,溶解——搅拌,向容量瓶转移液体——引流。
【答案】 A3.下列操作图示中错误的是( )【解析】称量物质的质量时,应遵循“左物右码”原则。
【答案】 B4.经测定某固体混合物中,只含钠和氧两种元素,将其放入足量水中,可产生两种气体,则该混合物( )A.一定没有钠单质B.一定有氧化钠C.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D.只含有两种物质【解析】因只含钠和氧两种元素,故只能为钠和钠的氧化物。
又因放入水中,产生两种气体,故一定有钠和过氧化钠,还可能含有氧化钠。
【答案】 C5.对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2O与Na2O2均可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B. Na2O与Na2O2组成相同,分别与CO2反应产物相同C. Na2O与H2O反应为化合反应,而Na2O2与H2O反应属复分解反应D. 在呼吸面具中,Na2O2常作供氧剂,而Na2O不能【解析】A项,Na2O+2HCl===2NaCl+H2O,2Na2O2+4HCl===4NaCl+2H2O+O 2↑;B项,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C项,反应Na2O+H 2O===2NaOH是化合反应,但反应2Na2O2+2H2O===4NaOH+O2↑有单质生成,不是复分解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同步测试卷(一)第一部分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走进化学科学及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对近代化学的最大贡献是()A.最早使用天平研究化学B.最早提出空气是由O2和N2组成的结论C.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D.能用加热HgO的方法制取O22.与近代化学科学的诞生无关的是()A.化学元素的概念B.英国科学家波义耳C.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D.古代的化学实践活动3.下列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A.合成高分子材料B.煅烧石灰石得氧化钙C.研制抵抗甲型H7N9病毒的疫苗D.分析“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成功对接4.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B.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表明科学研究既要继承又要创新C.C60是英国和美国化学家共同发现的,体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D.科恩和波普尔因理论化学方向的贡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意味着化学已成为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5.科学家经过不断的科学实验,初步获得了室温下水可以变成冰的科学认识。
这说明()A.科学实验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B.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的一个重要来源C.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D.科学实验是认识的最终目的6.某同学想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究SO2的性质,设计了如下研究程序,合理的是()A.观察(得出SO2的物理性质)→分类(预测SO2的化学性质)→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预测)→比较并得出结论,对于异常现象再预测,再实验,再验证B.分类(预测SO2的化学性质)→观察(得出SO2的物理性质)→实验→比较并得出结论C.观察(得出SO2的物理性质)→实验→分类(预测SO2的化学性质)→比较并得出结论D.实验→分类(预测SO2的化学性质)→观察(得出SO2的物理性质)→比较并得出结论7.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金属钠可以保存在少量水中B.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Na2OC.钠是银白色金属,但露置在空气中会变暗D.钠投入CuSO4溶液中会观察到钠表面析出红色的铜8.下列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可制得不同产物的是()A.Al和稀硫酸B.Na和Cl2C.Na和O2D.Na和H2O9.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入下列溶液中,既能产生气体又会出现白色沉淀的是()A.稀硫酸B.氢氧化钾稀溶液C.硫酸铜溶液D.氯化镁溶液10.在学习钠及其化合物在空气中的反应时,老师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学生观察到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表面迅速变暗→“出汗”→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B.“出汗”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表面形成了溶液C.最后变成碳酸钠粉末D.该过程的所有变化均发生了化学反应11.在实验室中,对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A.温度计不慎打破,散落的水银应用硫粉处理后收集B.金属钠着火燃烧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D.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12.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接触氯气后,其颜色变化为()A.变红B.先变红后变白C.变白D.不变13.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B.通常状况下,干燥的氯气能和Fe反应C.纯净的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瓶口呈现雾状;光照H2和Cl2的混合气体时,因迅速化合而发生爆炸D.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HClO和HCl,久置氯水最终变为稀盐酸14.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B.新制氯水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C.久置的氯水酸性增强D.氯水经光照有气泡逸出,该气体为HCl15.久置的氯水与新制的氯水比较,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颜色不相同B.都能使有色布条退色C.都具有酸性,但酸性不相同D.加入AgNO3溶液都能产生白色沉淀16.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7.(12分)当前我国面临的挑战有健康、环境、能源、粮食等方面的问题。
(1)化学研究的课题很多,如①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药物的研发;③在低耗能条件下分解水制得氢气为燃料;④寻求解决“白色污染”的途径;⑤研制人造血管、关节等;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工生产;⑦开发风能、水能、潮汐能等;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
其中属于健康问题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环境问题的是________;属于能源问题的是________;属于粮食问题的是________。
(2)市场上出现的“葡萄糖酸钙”、“加碘食盐”、“含氟牙膏”等商品,这些商品中的钙、碘、氟应理解为________。
A.原子B.分子C.离子D.元素(3)某种麦片中含有微量极细小的还原铁粉,食用这种麦片后,铁在人体胃液中变成亚铁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2分)(1)分别写出由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下列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必须注明反应条件)。
①Na2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a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氧元素在下列各物质中的化合价:O3:________;Na2O2:________;Na2O:________。
19.(14分)A、B、C是三种常见的化合物,A为淡黄色固体。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完成下列空白:(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甲+B―→C+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的一种重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分)室温下,单质A、B、C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它们可以按如图所示进行反应。
又知E溶液是无色的,F溶液是浅绿色的。
请回答:(1)试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1.[导学号29010000]解析:选C。
题中四项都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贡献。
拉瓦锡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纠正了化学科学上的“燃素说”。
2.[导学号29010001]解析:选C。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这样,A、B、D三项被排除。
3.[导学号29010002]解析:选D。
化学科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据此可知D项不属于其研究范畴。
4.[导学号29010003]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A、B、C项中叙述的内容比较常见,应该可以分析出其中的辩证关系;D项中理论化学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否定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应明确“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故正确答案为D。
5.[导学号29010004]解析:选B。
科学实验不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A错误;科学家经过不断的科学实验,获得了相关的科学认识,说明科学实验是获得认识的来源,B 正确;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是生产实践,C错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D错误。
6.[导学号29010005]解析:选A。
观察物质的外观、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是研究过程的重要环节,它们的科学组合便形成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7.[导学号29010006]解析:选C。
金属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化学反应,保存钠时必须隔绝空气和水,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A错误;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得到Na2O,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Na2O2,B错误;金属钠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因缓慢氧化而变暗,C正确;钠投入CuSO4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CuSO4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D错误。
8.[导学号29010007]解析:选C。
Na与O2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a2O2。
9.[导学号29010008]解析:选D。
钠与酸溶液反应时,先与酸反应,酸消耗完后再与水反应;钠与盐溶液反应时,发生的不是钠与盐的置换反应,而是钠与水的置换反应,生成的碱还可能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将一小块钠投入选项四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均有H2产生,故都满足题目的第一个条件“产生气体”;C项中还产生Cu(OH)2蓝色沉淀,D项中还产生Mg(OH)2白色沉淀。
10.[导学号29010009]解析:选D。
选项中B与D属于矛盾选项,肯定有1个选项不符合题意。
NaOH具有强烈的吸水性,这是物理性质,显然B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不正确。
11.[导学号29010010]解析:选A。
B.金属钠着火燃烧时,泡沫灭火器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只能助燃,不能灭火;C.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抹布拭去,先后用水和碳酸氢钠溶液(3%~5%)冲洗;D.含硫酸的废液应倒入废酸缸。
12.[导学号29010011]解析:选B。
氯气溶于水生成HCl和HClO,其中HCl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而HClO又具有漂白作用,故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白。
13.[导学号29010012]解析:选B。
通常状况下,干燥氯气不与Fe反应,但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FeCl3。
14.[导学号29010013]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氯水中的粒子种类及其作用和氯水的酸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