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初三二模课内文言文
2016年上海闸北区初三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闸北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考生注意:1、本卷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造化钟神秀,。
(《望岳》)2、,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3、晨兴理荒秽,。
(《归田园居》)4、予谓菊,。
(《爱莲说》)5、,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诗中“班马”的意思是。
(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以送别环境之清雅,烘托友人间情谊之高雅。
B、颔联用“孤蓬”比喻漂泊无定的友人和自己。
C、颈联将浮云和落日拟人化,表达对友人的关切。
D、尾联以萧萧马鸣之声传依依惜别之情,令人回味。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上文节选自“唐宋八大家”之一(人名)所写的文章《》(篇名)(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老人、孩子为代表写游人之乐,更能凸显滁州百姓生活安定富足。
B、太守宴席的最大特色是融于山水,就地取材,以泉代酒也足可醉人。
C、宾客的喧哗充分体现了“宴酣之乐”,与太守的沉闷形成鲜明对比。
D、“太守醉也”既因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也因自己年时已高,精神不济。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俗以喜人面①谀者曰:“喜戴高帽”。
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2016年二模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

2016年二模课外文言文宰相气量正至和间,仁宗不豫,一日少间,思见宰执。
执政闻召亟往。
吕文靖为相,使者相望于路,促其行,公按辔益缓。
至禁中,诸执政已见上,上体未平,待公久,稍倦,不乐曰:“病中思见卿,何缓也?”文靖曰:“陛下不豫,久不视朝,外议颇异。
臣待罪宰相,正昼自通衢驰马入内未便。
”帝闻其言,咨叹久之,诸公始有愧色。
【注释】①不豫:病重的委婉说法。
②宰执:指宰相等执掌国家政事的重臣。
③衢:大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公按辔益.缓()诸执政已见.上()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仁宗听了他的话,咨询了很久,别的大臣觉得很羞耻。
B. 仁宗听了他的话,赞叹了很久,别的大臣觉得很羞耻。
C. 仁宗听了他的话,咨询了很久,别的大臣开始显惭愧。
D. 仁宗听了他的话,赞叹了很久,别的大臣开始显惭愧。
3.下列词中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文靖曰:“陛下不豫,久不视朝,外议颇异。
……”A.急B.怒C.徐D.叹4.从文中课看出吕文靖是一个的宰相。
(2分)11、(1)拜见谒见(2)更,更加(每格2分,共4分)12、D(3分)13、C(3分)14、(处理事情)考虑周全(2分)刘子玄①,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
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②督之。
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
逾年,遂通览群史。
以善文词知名。
擢③进士第。
【注】①刘子玄:唐朝史学家。
②楚:古代拷打责罚人的小杖。
③擢:提拔,提升。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业.不进()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许.授《左氏》()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
3.文中刘子玄的父亲“怒”的是,“奇”的是(2分)。
4.下列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讲的是刘子玄在父亲指导下认真读书的故事。
B.写出了刘子玄小时候读书从慵懒到勤奋的变化。
2016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

2016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文言文1.默写(1)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2),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3)晨兴理荒秽,。
(《归田园居》)(4),水落而石出者。
(《醉翁亭记》)(5)然往来视之,。
(《黔之驴》)2.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列各题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词都写了雨后山村的景象。
B、两首诗词都有直接点明季节的诗句。
C、两首诗词都写到了秋天山水的特点。
D、两首诗词都通过色彩来描绘景物。
(2)两首诗词的作者借赏心悦目的秋景都表达了。
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叙述了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经历。
B、交代了作者劝说刘婵“开张圣听”的原因。
C、表达了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
D、表达了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
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欲将更弃之。
元对日:“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
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
2016年闵行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6年闵行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6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晴》2、可怜身上衣正单,。
《卖炭翁》3、,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4、学而不思则罔,。
《孔孟论学》5、,皓月千里,……《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4分)【甲】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乙】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山居秋暝》的作者是。
从诗歌形式上分,上面两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2 分)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诗作为山水田园诗,都描写了清新、宁静的优美图景。
B.两首诗都反映诗人寄情山水、追求清静隐逸生活的理想。
C.两首诗中的“空”字都隐隐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
D.情感表达上,甲诗在尾联直抒胸臆,乙诗则显得更为含蓄。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9分)桃花源记(节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8、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6分)9、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选文表现出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与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
广东省2016届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2016届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2)□□□□□□□,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的句子是:□□□□□□□,□□□□□□□。
(4)《伤仲永》中表现仲永幼年时期才能显现的句子是:□□□□□□□□,□□□□□□□□。
(5)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像初试歌喉的云雀 tōng xiāo dá dàn()地啼唱。
(2)在hé xù()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jī bàn (),容不得闭塞。
(4)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rùn rú yóu gāo()。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A.站在罗布泊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B. 十年前共同的初中生活,让这对相遇在洛杉矶的老同学一见如故....。
C. 他有一副热心肠,总是迫在眉睫....地想去帮助别人。
D. 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可非议....。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B.每天背诵默写、做题纠错、复习测验,虽然枯燥,因为看到自己逐渐进步,老师欣慰地笑了。
(把“因为”改为“但是”)C.《乖,摸摸头》这本书是我新买的,我很喜欢很精彩。
(把“很精彩”删掉)D.下半夜,突然雷声隆隆,接着电光闪闪。
(把“雷声隆隆”和“电光闪闪”互换)5.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4分)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2016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6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文言文(39分)1.(15分)默写(1)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2),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3)晨兴理荒秽,。
(《归田园居》)(4),水落而石出者。
(《醉翁亭记》)(5)然往来视之,。
(《黔之驴》)2.(4分)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列各题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词都写了雨后山村的景象。
B、两首诗词都有直接点明季节的诗句。
C、两首诗词都写到了秋天山水的特点。
D、两首诗词都通过色彩来描绘景物。
(2)两首诗词的作者借赏心悦目的秋景都表达了。
3.(8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1)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2)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叙述了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经历。
B、交代了作者劝说刘婵“开张圣听”的原因。
C、表达了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
D、表达了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4.(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
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欲将更弃之。
元对日:“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
2016年黄浦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

2016年黄浦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2、草色烟光残照里。
(《蝶恋花》)3、孤村落日残霞,,。
(《天净沙·秋》)4、,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5、则吾斯役之不幸,。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首联“横”与“绕”动静结合地撤写青山白水的姿态,以下与之手法相似的一项是(2分) ()A.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B.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C.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下列对诗歌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首联写景色之美让人流连,正是诗人和友人惜别之情的体现。
B.颔联以“孤”写“蓬”,生动地描摹出友人漂泊天涯的孤单。
C.颈联用“浮云”作比,写友人行踪不定,无限关切饱含其中。
D.尾联以声夺人,以班马长鸣渲染了别离时浓烈的哀伤氛围。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8、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则是。
(2分)9、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有个托付他的妻子给朋友,(自己)到楚国去游历的人。
B.有个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的朋友,(自己)到楚国去游历的人。
C.有个托付妻子儿女给朋友,(自己)来楚国游历的人。
D.有个把妻子托付给他的朋友,(自己)来楚国游历的人。
2016年松江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

2016年松江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2、,浓睡不消残酒。
(《如梦令》)3、,白水绕东城。
(《送友人》)4、而吾蛇尚存,。
(《捕蛇者说》)5、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列诗句,完成第6-7题(4分)【甲】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乙】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栏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甲、乙分别通过“”和“_ ”等词句表现“凭栏之久”,以此表达用情之深。
(2分)7、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句所交代的时令都是春季。
B.都描绘了有情人离别时的场景。
C.甲的抒情方式委婉,而乙较直接。
D.两句中的景分别用来渲染气氛和层层设障。
(三)阅读下列选文,完成第8-10题(9分)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节选语段的作者是清朝派古文家(姓名)。
(2分)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4分)(1)崖限当道者()(2)半山居雾若带然()10、下列对划线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描绘了泰山顶上时而日照时而迷雾的奇特气象。
B、“半山居雾若带然”一句从侧面表现了泰山之高。
C、“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表现了积雪的厚实白亮。
D、表达作者历尽艰险领略到美景后的兴奋畅快之情。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①。
学毕,乃牧豕②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其主犹以为少。
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阅读【甲】【乙】两选文,完成第8-----10题(9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秦王纳谏》)【乙】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něi )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王顾左右而言他》)8、甲文选自《》一书,乙文作者是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2分)9、(1)下列与“臣之妻私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由此观之 B.王之蔽甚矣C.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D.四境之不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10.围绕邹忌和孟子向两位齐王的进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邹忌和孟子的进谏,都以小见大,以己及人,说理层层推进,尽显思维的严谨。
B.邹忌和孟子的进谏,都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委婉含蓄,显示了他们的智慧。
C.邹忌和孟子的进谏,都提出了对秦王的批评意见,体现了他们的胆识和智慧D.邹忌和孟子的进谏,都意在提醒秦王,要及时纠正不足,尽心治理好国家。
(三)课语段阅读(9分〉8、《战国策》儒家(2分〉9、⑴D (2分)(2)如今的齐国, 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
(2分)10、A(3 分)普陀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桃花源记(节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8、《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朝的(人名)。
(3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不足为外人道也。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段主要写桃花源中人的问讯、款待及嘱咐。
B.“咸来问讯”写出桃花源中人向往外界生活。
C.桃花源中人的自述表明他们追求和平的愿望。
D.末句表明桃花源中人不愿意被外面的人打扰。
8、晋陶渊明9、(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10、B徐汇区(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桃花源记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分)不足为外人道也10、下列对第⑤段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A.桃花源只是子骥等高尚之人心中的向往与追求。
B.子骥寻找桃花源“未果”的经历体现了桃花源的神秘。
C.“后遂无问津者”表明世人普遍怀疑桃花源的真实性。
D.“寻病终”意在呈现探寻桃花源之人的惨淡结局。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8. (2分)陶渊明9. (3分)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10. (3 分)B黄浦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8、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则是。
(2分)9、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有个托付他的妻子给朋友,(自己)到楚国去游历的人。
B.有个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的朋友,(自己)到楚国去游历的人。
C.有个托付妻子儿女给朋友,(自己)来楚国游历的人。
D.有个把妻子托付给他的朋友,(自己)来楚国游历的人。
10、孟子三问层层推进,意在使齐宣王。
“王顾左右而言他”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齐宣王的样子,齐宣王这么做是想要。
(5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8. (2分)孔子9. (2 分)B10. (5分)认识到治理好国家是自己对百姓应负的责任(2分)尴尬(窘迫、难堪)(1 分)离开话题,避而不答(2分)闵行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9分)桃花源记(节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8、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6分)文学常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选文作者是(人名〕②未果,寻病终寻: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句:9、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选文表现出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与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
B太守“即造人”寻桃花源“遂迷”,表现了桃花源人厌恶战争的态度。
C.“不足为外人道”表现了桃花源人不愿让别人来扰乱他们的平静生活。
D.借助子骥这一真实人物,增添文章真实感,使读者为之神往。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9分)8. ①(1分)陶渊明(陶潜、陶元亮)②(2分)不久③(3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件一件详细地告诉了他们9. (3 分)B虹口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9分)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6分)文学常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本文选自课文《①》作者是②(人名)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我”从东谷进入,经过中岭、西谷到达山巅。
B.古时候一般人都是从东谷登山,经过天门溪水。
C.“我”登山时遇到的困难有道路冰滑、迷雾等。
D.“我”登上山巅看到了汶水、徂徕如画的景致。
(三)(9分)8.(6分)①登泰山记②鼐③背,覆盖,以背载物④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它(称之为)天门。
(关键词:当、道)9.(3 分)A闸北区(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上文节选自“唐宋八大家”之一______(人名)所写的文章《》(篇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老人小孩为代表,写游人之乐,更能凸显百姓生活安定富足。
B.太守宴席的最大特色是融于山水、就地取材,以泉代酒也足可醉人。
C.宾客的喧哗充分体现了“宴酣之乐”,与太守的沉闷形成鲜明的对比。
D.“太守醉也”既因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也因自己年事已高、精神不济。
(三)(8分)8.欧阳修醉翁亭记(2分,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该空不得分)9.(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场景,是众位宾客在尽情欢乐。
(3分,判断句及“坐”“而”“众”)10. A(3 分)松江区(三)阅读下列选文,完成第8-10题(9分)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郭,汶水、徂徠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4分)(1)崖限当.道者()(2)半山居.雾若带然()10、下列对划线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描绘了泰山顶上时而日照时而迷雾的奇特气象。
B.“半山居雾若带然”一句从侧面表现了泰山之高。
C.“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表现了积雪的厚实白亮。
D.表达作者历尽艰险领略到美景后的兴奋畅快之情。
(三)(9分)8. (2分)桐城(1分)鼐(1分)9. (4分)(1)占着,挡着(2分)(2)停留(2分)10. (3 分)A奉贤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臣本布衣,躬耕于,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8、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5分)9、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叙述了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经历。
B.交代了作者劝说婵“开圣听”的原因。
C.表达了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
D.表达了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三)(8分)8. (1)诸葛亮(1分)(2)奔走效劳(2分)(3)三顾茅庐(2分)9. B(3 分)崇明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曹刿论战(删选)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