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初三二模课内文言文

合集下载

2016年上海闸北区初三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上海闸北区初三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闸北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考生注意:1、本卷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造化钟神秀,。

(《望岳》)2、,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3、晨兴理荒秽,。

(《归田园居》)4、予谓菊,。

(《爱莲说》)5、,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诗中“班马”的意思是。

(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以送别环境之清雅,烘托友人间情谊之高雅。

B、颔联用“孤蓬”比喻漂泊无定的友人和自己。

C、颈联将浮云和落日拟人化,表达对友人的关切。

D、尾联以萧萧马鸣之声传依依惜别之情,令人回味。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上文节选自“唐宋八大家”之一(人名)所写的文章《》(篇名)(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老人、孩子为代表写游人之乐,更能凸显滁州百姓生活安定富足。

B、太守宴席的最大特色是融于山水,就地取材,以泉代酒也足可醉人。

C、宾客的喧哗充分体现了“宴酣之乐”,与太守的沉闷形成鲜明对比。

D、“太守醉也”既因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也因自己年时已高,精神不济。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俗以喜人面①谀者曰:“喜戴高帽”。

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2016年二模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2016年二模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

2016年二模课外文言文宰相气量正至和间,仁宗不豫,一日少间,思见宰执。

执政闻召亟往。

吕文靖为相,使者相望于路,促其行,公按辔益缓。

至禁中,诸执政已见上,上体未平,待公久,稍倦,不乐曰:“病中思见卿,何缓也?”文靖曰:“陛下不豫,久不视朝,外议颇异。

臣待罪宰相,正昼自通衢驰马入内未便。

”帝闻其言,咨叹久之,诸公始有愧色。

【注释】①不豫:病重的委婉说法。

②宰执:指宰相等执掌国家政事的重臣。

③衢:大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公按辔益.缓()诸执政已见.上()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仁宗听了他的话,咨询了很久,别的大臣觉得很羞耻。

B. 仁宗听了他的话,赞叹了很久,别的大臣觉得很羞耻。

C. 仁宗听了他的话,咨询了很久,别的大臣开始显惭愧。

D. 仁宗听了他的话,赞叹了很久,别的大臣开始显惭愧。

3.下列词中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文靖曰:“陛下不豫,久不视朝,外议颇异。

……”A.急B.怒C.徐D.叹4.从文中课看出吕文靖是一个的宰相。

(2分)11、(1)拜见谒见(2)更,更加(每格2分,共4分)12、D(3分)13、C(3分)14、(处理事情)考虑周全(2分)刘子玄①,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

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②督之。

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

逾年,遂通览群史。

以善文词知名。

擢③进士第。

【注】①刘子玄:唐朝史学家。

②楚:古代拷打责罚人的小杖。

③擢:提拔,提升。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业.不进()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许.授《左氏》()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

3.文中刘子玄的父亲“怒”的是,“奇”的是(2分)。

4.下列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讲的是刘子玄在父亲指导下认真读书的故事。

B.写出了刘子玄小时候读书从慵懒到勤奋的变化。

2016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

2016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

2016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文言文1.默写(1)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2),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3)晨兴理荒秽,。

(《归田园居》)(4),水落而石出者。

(《醉翁亭记》)(5)然往来视之,。

(《黔之驴》)2.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列各题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词都写了雨后山村的景象。

B、两首诗词都有直接点明季节的诗句。

C、两首诗词都写到了秋天山水的特点。

D、两首诗词都通过色彩来描绘景物。

(2)两首诗词的作者借赏心悦目的秋景都表达了。

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叙述了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经历。

B、交代了作者劝说刘婵“开张圣听”的原因。

C、表达了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

D、表达了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

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欲将更弃之。

元对日:“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

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

2016年闵行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6年闵行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6年闵行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6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晴》2、可怜身上衣正单,。

《卖炭翁》3、,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4、学而不思则罔,。

《孔孟论学》5、,皓月千里,……《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4分)【甲】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乙】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山居秋暝》的作者是。

从诗歌形式上分,上面两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2 分)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诗作为山水田园诗,都描写了清新、宁静的优美图景。

B.两首诗都反映诗人寄情山水、追求清静隐逸生活的理想。

C.两首诗中的“空”字都隐隐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

D.情感表达上,甲诗在尾联直抒胸臆,乙诗则显得更为含蓄。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9分)桃花源记(节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8、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6分)9、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选文表现出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与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

广东省2016届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2016届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2016届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2)□□□□□□□,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的句子是:□□□□□□□,□□□□□□□。

(4)《伤仲永》中表现仲永幼年时期才能显现的句子是:□□□□□□□□,□□□□□□□□。

(5)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像初试歌喉的云雀 tōng xiāo dá dàn()地啼唱。

(2)在hé xù()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jī bàn (),容不得闭塞。

(4)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rùn rú yóu gāo()。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A.站在罗布泊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B. 十年前共同的初中生活,让这对相遇在洛杉矶的老同学一见如故....。

C. 他有一副热心肠,总是迫在眉睫....地想去帮助别人。

D. 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可非议....。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B.每天背诵默写、做题纠错、复习测验,虽然枯燥,因为看到自己逐渐进步,老师欣慰地笑了。

(把“因为”改为“但是”)C.《乖,摸摸头》这本书是我新买的,我很喜欢很精彩。

(把“很精彩”删掉)D.下半夜,突然雷声隆隆,接着电光闪闪。

(把“雷声隆隆”和“电光闪闪”互换)5.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4分)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2016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6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2016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一、文言文(39分)1.(15分)默写(1)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2),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3)晨兴理荒秽,。

(《归田园居》)(4),水落而石出者。

(《醉翁亭记》)(5)然往来视之,。

(《黔之驴》)2.(4分)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列各题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词都写了雨后山村的景象。

B、两首诗词都有直接点明季节的诗句。

C、两首诗词都写到了秋天山水的特点。

D、两首诗词都通过色彩来描绘景物。

(2)两首诗词的作者借赏心悦目的秋景都表达了。

3.(8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1)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2)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叙述了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经历。

B、交代了作者劝说刘婵“开张圣听”的原因。

C、表达了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

D、表达了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4.(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

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欲将更弃之。

元对日:“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

2016年黄浦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

2016年黄浦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

2016年黄浦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2、草色烟光残照里。

(《蝶恋花》)3、孤村落日残霞,,。

(《天净沙·秋》)4、,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5、则吾斯役之不幸,。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首联“横”与“绕”动静结合地撤写青山白水的姿态,以下与之手法相似的一项是(2分) ()A.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B.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C.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下列对诗歌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首联写景色之美让人流连,正是诗人和友人惜别之情的体现。

B.颔联以“孤”写“蓬”,生动地描摹出友人漂泊天涯的孤单。

C.颈联用“浮云”作比,写友人行踪不定,无限关切饱含其中。

D.尾联以声夺人,以班马长鸣渲染了别离时浓烈的哀伤氛围。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8、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则是。

(2分)9、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有个托付他的妻子给朋友,(自己)到楚国去游历的人。

B.有个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的朋友,(自己)到楚国去游历的人。

C.有个托付妻子儿女给朋友,(自己)来楚国游历的人。

D.有个把妻子托付给他的朋友,(自己)来楚国游历的人。

2016年松江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

2016年松江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

2016年松江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2、,浓睡不消残酒。

(《如梦令》)3、,白水绕东城。

(《送友人》)4、而吾蛇尚存,。

(《捕蛇者说》)5、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列诗句,完成第6-7题(4分)【甲】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乙】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栏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甲、乙分别通过“”和“_ ”等词句表现“凭栏之久”,以此表达用情之深。

(2分)7、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句所交代的时令都是春季。

B.都描绘了有情人离别时的场景。

C.甲的抒情方式委婉,而乙较直接。

D.两句中的景分别用来渲染气氛和层层设障。

(三)阅读下列选文,完成第8-10题(9分)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节选语段的作者是清朝派古文家(姓名)。

(2分)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4分)(1)崖限当道者()(2)半山居雾若带然()10、下列对划线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描绘了泰山顶上时而日照时而迷雾的奇特气象。

B、“半山居雾若带然”一句从侧面表现了泰山之高。

C、“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表现了积雪的厚实白亮。

D、表达作者历尽艰险领略到美景后的兴奋畅快之情。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①。

学毕,乃牧豕②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其主犹以为少。

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阅读【甲】【乙】两选文,完成第8-----10题(9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秦王纳谏》)【乙】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něi )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王顾左右而言他》)8、甲文选自《》一书,乙文作者是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2分)9、(1)下列与“臣之妻私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由此观之 B.王之蔽甚矣C.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D.四境之不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10.围绕邹忌和孟子向两位齐王的进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邹忌和孟子的进谏,都以小见大,以己及人,说理层层推进,尽显思维的严谨。

B.邹忌和孟子的进谏,都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委婉含蓄,显示了他们的智慧。

C.邹忌和孟子的进谏,都提出了对秦王的批评意见,体现了他们的胆识和智慧D.邹忌和孟子的进谏,都意在提醒秦王,要及时纠正不足,尽心治理好国家。

(三)课语段阅读(9分〉8、《战国策》儒家(2分〉9、⑴D (2分)(2)如今的齐国, 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

(2分)10、A(3 分)普陀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桃花源记(节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8、《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朝的(人名)。

(3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不足为外人道也。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段主要写桃花源中人的问讯、款待及嘱咐。

B.“咸来问讯”写出桃花源中人向往外界生活。

C.桃花源中人的自述表明他们追求和平的愿望。

D.末句表明桃花源中人不愿意被外面的人打扰。

8、晋陶渊明9、(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10、B徐汇区(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桃花源记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分)不足为外人道也10、下列对第⑤段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A.桃花源只是子骥等高尚之人心中的向往与追求。

B.子骥寻找桃花源“未果”的经历体现了桃花源的神秘。

C.“后遂无问津者”表明世人普遍怀疑桃花源的真实性。

D.“寻病终”意在呈现探寻桃花源之人的惨淡结局。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8. (2分)陶渊明9. (3分)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10. (3 分)B黄浦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8、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则是。

(2分)9、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有个托付他的妻子给朋友,(自己)到楚国去游历的人。

B.有个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的朋友,(自己)到楚国去游历的人。

C.有个托付妻子儿女给朋友,(自己)来楚国游历的人。

D.有个把妻子托付给他的朋友,(自己)来楚国游历的人。

10、孟子三问层层推进,意在使齐宣王。

“王顾左右而言他”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齐宣王的样子,齐宣王这么做是想要。

(5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8. (2分)孔子9. (2 分)B10. (5分)认识到治理好国家是自己对百姓应负的责任(2分)尴尬(窘迫、难堪)(1 分)离开话题,避而不答(2分)闵行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9分)桃花源记(节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8、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6分)文学常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选文作者是(人名〕②未果,寻病终寻: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句:9、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选文表现出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与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

B太守“即造人”寻桃花源“遂迷”,表现了桃花源人厌恶战争的态度。

C.“不足为外人道”表现了桃花源人不愿让别人来扰乱他们的平静生活。

D.借助子骥这一真实人物,增添文章真实感,使读者为之神往。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9分)8. ①(1分)陶渊明(陶潜、陶元亮)②(2分)不久③(3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件一件详细地告诉了他们9. (3 分)B虹口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9分)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6分)文学常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本文选自课文《①》作者是②(人名)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我”从东谷进入,经过中岭、西谷到达山巅。

B.古时候一般人都是从东谷登山,经过天门溪水。

C.“我”登山时遇到的困难有道路冰滑、迷雾等。

D.“我”登上山巅看到了汶水、徂徕如画的景致。

(三)(9分)8.(6分)①登泰山记②鼐③背,覆盖,以背载物④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它(称之为)天门。

(关键词:当、道)9.(3 分)A闸北区(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上文节选自“唐宋八大家”之一______(人名)所写的文章《》(篇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老人小孩为代表,写游人之乐,更能凸显百姓生活安定富足。

B.太守宴席的最大特色是融于山水、就地取材,以泉代酒也足可醉人。

C.宾客的喧哗充分体现了“宴酣之乐”,与太守的沉闷形成鲜明的对比。

D.“太守醉也”既因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也因自己年事已高、精神不济。

(三)(8分)8.欧阳修醉翁亭记(2分,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该空不得分)9.(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场景,是众位宾客在尽情欢乐。

(3分,判断句及“坐”“而”“众”)10. A(3 分)松江区(三)阅读下列选文,完成第8-10题(9分)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郭,汶水、徂徠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4分)(1)崖限当.道者()(2)半山居.雾若带然()10、下列对划线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描绘了泰山顶上时而日照时而迷雾的奇特气象。

B.“半山居雾若带然”一句从侧面表现了泰山之高。

C.“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表现了积雪的厚实白亮。

D.表达作者历尽艰险领略到美景后的兴奋畅快之情。

(三)(9分)8. (2分)桐城(1分)鼐(1分)9. (4分)(1)占着,挡着(2分)(2)停留(2分)10. (3 分)A奉贤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臣本布衣,躬耕于,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8、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5分)9、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叙述了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经历。

B.交代了作者劝说婵“开圣听”的原因。

C.表达了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

D.表达了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三)(8分)8. (1)诸葛亮(1分)(2)奔走效劳(2分)(3)三顾茅庐(2分)9. B(3 分)崇明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曹刿论战(删选)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