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中考语文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答案)
北京市各城区中考语文二模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及参考译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及参考译文【西城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世主有先醒者,有后醒者,有不醒者。
昔楚庄王即位,乃.退僻邪而进.忠正,能者任事。
当是时也,宋X无道,庄王围宋伐X,诸侯说服。
庄王归,过申侯之邑。
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曰:“臣斋而具食甚洁,日中而不饭,臣敢请罪。
”庄王喟然叹曰:“非子之罪也。
吾闻之曰,其君贤君也,而又有师者,王;其君中君也,而有师者,伯;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者,亡。
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谷①,不谷恐亡无日也。
吾闻之,世不绝贤。
天下有贤,而我独不得。
若吾生者,何以食为.?”故庄王思得贤佐,日中忘饭,谓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也。
昔宋昭公出亡,至于境,喟然叹曰:“呜呼!吾知所以亡矣。
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百人,无不曰吾君丽者。
吾发政举事,朝臣千人,无不曰吾君圣者。
吾外内不闻吾过,吾是以至此。
吾困宜矣。
”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馂,昼学道而夕讲之。
二年美闻于宋,宋人车徒迎而复位,卒为贤君。
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此后醒者也。
昔者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谏臣诘.逐,晋师伐之。
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曰:“吾渴而欲饮。
”御者乃进清酒。
曰:“吾饥而欲食。
”御进腶脯粱糗。
虢君喜曰:“何给也?”御曰:“储之久矣。
”曰:“何故储之?”对曰:“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
”君曰:“知寡人亡邪?”对曰:“知之。
”曰:“知之,何以不谏?”对曰:“君好谄谀,而恶至言,臣愿谏,恐先虢亡。
”虢君作色而怒,御谢.曰:“臣之言过也。
”为闲,君曰:“吾之亡者诚何也?”其御曰:“君弗知耶?君之所以亡者,以.大贤也。
”虢君曰:“贤人之所以存也,乃.亡,何也?”对曰:“天下之君皆不肖,夫疾吾君之独贤也,故亡。
”虢君喜,据轼而笑曰:“嗟!贤固若是苦耶?”遂徒行而于山中居,饥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块自易,逃行而去,君遂饿死,为.禽兽食。
此已亡矣,犹不寤所以亡,此不醒者也。
(取材于汉·贾谊《新书·先醒》)【注】①不谷:诸侯自称的谦辞。
初中初三中考语文- 二模课外文言文(模考试题)

2013学年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1. 桓公知士齐桓公深知宁戚,将任.之以政。
群臣争谗之,曰:“宁戚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
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
公曰:“不然,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乃夜举火而爵①之,以为.卿相,九合②诸侯,一匡③天下。
桓公可谓善求士矣。
【注释】①爵:大摆筵席②九合:多次联合③一匡:安定统一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齐桓公深知.宁戚()将任.之以政 ( )以为.卿相 ( ) 桓公可谓善.求士矣( )2.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是(3分)A.宁戚是卫国人,(卫国)离开齐国不远,您可以派人去调查他。
B. 宁戚是守卫者,到齐国上任不久,您可以叫人去问问他的情况。
C.宁戚保卫人民,消灭齐国时间不久,您可以让人调查这件事了。
D.宁戚是卫国人,(卫国)与齐国距离不远,您可能派人问过了吧。
3.齐桓公认为“失天下之士”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2分)4.从这件事看出,齐桓公比群臣高明之处在于(3分)12.(1)任用(2)担任 13.A 14.知小恶忘其大美 15.知人善用2.亮躬耕陇亩①,好为《梁父吟》②。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③,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④与亮友善,谓为信然⑤。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⑥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⑦亮,凡三往,乃见。
【注】①陇亩:田地。
②《梁父吟》:古歌曲名,曲调悲凉慷慨。
③管仲、乐毅:分别是春秋和战国时期齐国和燕国的名臣。
④元直:徐庶,字元直。
⑤谓为信然:认为确实是这样。
⑥器:器重。
⑦诣:到……去。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好为.《梁父吟》()时人莫之许.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A. 每次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那时的人们不赞同他。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一、(2024·山东·中考真题)王公政教[明]沈德符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
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
治察郡中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深究事情,吏民畏之如神。
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
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
尤留心学校,凡朔望①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②,听诸生说经。
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
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
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
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
当是时,黉序③间读书声洋洋盈耳。
丁祭④,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
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⑤,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
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
③黉(hóng)序:古代学校。
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
⑤国学:国子监。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
B.“吏民畏之如神”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
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
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
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
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
2024年上海市各区初三语文中考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市各区初三语文中考二模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一)【甲】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丙】宋小坡退敌宋小坡侍御督学秦中,值教匪流毒①正酷,案临巩昌,距府城数十里外。
郡守驰报贼信,请勿至,小坡毅然往。
出廉俸二千金,募回兵为防御计。
贼侦知,遁去,城藉②无恙。
前任陈远山闻贼到汉中,即他避,生童③随散,多为贼所戕④。
远山闻之,郁郁成疾,卒于任。
可见临大事,存乎胆识,胆识不足,而欲以济事也,难哉。
[注释]①教匪流毒:指清朝时的白莲教之乱。
②藉:同“借”,凭借。
③生童:生员和童生。
④戕:杀害。
5.【甲】诗的作者是唐代的(人名);【乙】文选自《》(书名)。
(2分)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肉食者鄙()(2)可见临大事()7.对【乙】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A.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不能一一巡查,我也一定根据实情(进行处理)。
B.大大小小的监狱,虽然不能一一巡查,我也一定根据诚心(进行处理)。
C.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我也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D.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我也一定根据诚心(合理裁决)。
上海各区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

上海市各区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闵行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一12题12分盖公者;齐之胶西人也;明《老子》;师事乐臣公;汉之起;齐人争往于世主;唯盖公独遁居不仕..及汉定天下;曹参为齐丞相;尽延问长老诸生以百数;何以治齐..人人各殊;参不知所从..闻盖公善治黄老;乃使人厚币聘之;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遂推此类;为参具言之.参悦;乃避正堂舍之;师事之;齐果大治.及参入相汉;导盖公之道;故天下歌之.盖公虽为参师;然未尝仕;以寿终..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参不知所从2为参具言之11.下列对画线句子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 曹参喜欢;于是让出自己的正堂让他住..B. 曹参喜欢;竟然避开了正堂让他住..C. 曹参高兴;于是让出自己的正堂让他住..D. 曹参高兴;竟然避开了正堂让他住..12. “齐果大治”在文中的体现是“”;原因是用自己的话来回答4分浦东新区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0一13题12分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注①既望:农历每月十六.②属zhǚ:倾注; 引申为劝酒..③斗牛; 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④一苇:比喻极小的船..⑤冯píng虚御风:乘风腾空而邀游..10.语段中的“苏子”是人名;“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句话在我们学过的《》一文中也出现过.. 2分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清风徐来2而不知其所止1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一句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地点..B. “徘徊”二字描绘出月光柔和似对游人极为依恋且脉脉含情..C.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写出渺小在旷大前的迷茫..D.在浩瀚的江水上;作者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溢于言表..13.选段中;作者借写“月”来抒发情怀;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一个相同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3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翁捽①其御者;詈②且殴;索偿菜值..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③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翁始惶恐;叩首乞哀..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注释:①捽zu6:揪.②詈lì骂.③起居:问安..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乘车过宣武门大街2假贯钱足矣11. 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汤敦甫因为身上没钱无法赔偿老翁而感到困窘急迫..B.汤敦甫因为卖菜翁咄咄逼人的态度而感到困窘急迫..C.汤敦甫以为身上没钱无法赔偿老翁而感到困窘急迫..D.汤敦甫被那个卖菜翁咄咄逼人的态度逼得困窘急迫..12.卖菜翁对汤敦甫的态度经历了一哀求一的过程..2分13.汤敦甫与指挥言谈良久方才离去;其用意是;可见他具有的品性..4分静安区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焚券了债隋李士谦有粟1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2;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赈赡3;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4;曰:“债了矣;勿为念也..” 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或曰:“子多阴德5矣..”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为;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选自《隋书·隐逸传》有改动注释1粟:一种粮食;俗称小米..2年谷不登:指荒年;下文“大熟”指丰年..3赈赡:以财务救灾..4燔契:烧掉债券..5阴德: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1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1皆来致谢 2吾家余粟11.以下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于是李士谦邀请了所有的欠债人;为他们摆设酒宴B.于是李士谦召集了所有的欠债人;为他摆设酒宴C.于是李士谦邀请了所有的债主;为他们摆设酒宴D.于是李士谦召集了所有的债主;为他摆设酒宴12.“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的“争”写出了债家来偿的□□之情..李士谦“拒之;一无所受”是因为___________;表现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4分;每格1字13.以下对李士谦言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2分A.大公无私B.扶危济困C.目光长远D.虚怀若谷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一12题12分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①存焉;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晋赂虞君以宝玉骏马;虞君甚喜..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越疆②而去;荀息③伐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去..故守不待④渠⑤堑而園;攻不待冲降⑥而拔⑦;得贤之与失贤也..节选自《淮南子》;有删改注①宫之奇:春秋时虞国大臣..②越疆:越过虞国疆界..③荀息:春秋时晋国相国..④不待:用不着;不必..⑤渠:人工开的河道..堑:防御用的濠沟..⑥冲降:即“冲隆”;古时兵车名..⑦拔:高出;高大..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越疆而去2荀息伐之11.下列对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宫之奇规劝虞君不听;进言虞君不采用..B.宫之奇的告诚虞君不听;说了也没有用..C.宫之奇不听劝谏;进言虞君;但没有用..D.宫之奇规劝虞君不听;不用再多说什么..12.上文画曲线句与曾学过的《天时不如地利》中“; ”句的意思相近..虞国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和虞君的有关..6分徐汇区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9一12题12分解缙①应制题《虎顾众彪②图》; 曰:“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文皇③见诗有感;即命夏原吉迎太子于南京..文皇与解缙同游..文皇登桥;问缙:“当做何语”缙曰:“此谓‘一步高一步'..”及下桥;又问之;缙曰:“此谓‘后面更高似前面'..”注释①解缙:字大绅;明代著名才子..②应制:古时由皇帝指定大臣来作诗或者写文章..③彪:此指小虎..④文皇:明成祖朱棣..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虎顾众彪2及下桥10.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皇于是命令夏原吉到南京接太子..B. 文皇于是任用夏原吉到南京接太子..C.文皇于是命令夏原吉接太子去南京..D. 文皇于是任用夏原吉接太子去南京..11.从文中看;文皇见诗有感;是因为诗中的“”三个字触动了他.. 2分12.下列选项中对解缙的特点概括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有勇有谋B.灵活睿智C.谦虚谨慎D.忠于职守长宁区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第11-1312分曹玮用兵①曹玮知镇戎①日;尝出战小捷;虏②引兵退去..玮侦虏去已远;乃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行阵;众将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羁縻③军耳..不若弃之;整师而归..”玮不应;但使人候之者三;虏去玮数十里;闻其利牛革而师不整;遽还袭之..韦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整师待之;向暮;虏至;玮使人谓之曰;“大军远来必甚疲;吾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兵马;明日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②旦日;玮鼓军而进;一战克敌;遂弃牛羊而班师..③既克、玮曰:“吾知虏伺机必还;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精已疲;力已尽;投其所好而安之;则气衰而难鼓矣..吾以此取之..”选自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有删改注释①镇戎:地名;宋时边地重镇..知镇戎日:主镇镇戎的时候;②虏:古时对外族的蔑称..③縻ml:束缚..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①玮侦虏去已远 2 整师而归12.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玮不应;但使人候之者三..A.曹玮不予理睬;但是派人侦察了三次..B.曹玮不予理睬;但是派人多次侦察..C.曹玮不予理睬;只是派人侦察了三次..D.曹玮不予理睬;只是派人多次侦察..13.从全文来看;曹玮能够一战克敌的原因是什么6分123奉贤区三文言文阅读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0一12题11分指南针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②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③中独茧缕④;以芥子⑤回许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⑥其理..选自《梦溪笔谈》注释①方家:行家..②碗唇:碗边..③纩kuang :丝绵..④独茧缕:单根的蚕丝..③芥子:中药名;呈微小球形..⑥原:推究..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但坚滑易坠2不若缕悬为最善11.下列选项中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指南针使用时;可以放在水中、指爪上、碗唇上或者用丝悬挂..B.缕悬法的步骤是先取丝;再用一点点蜡把丝粘在针上;最后在无风处悬挂..C.只要采用悬挂的方法;磁针一定指南..D.作者写作此文时;交代了当时还无法推究磁石指南的原理..12.文中作者对指南针的研究有哪些发现4分12嘉定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1一13题12分平湖陆稼书平湖陆稼书龙其;改名陇其..初为嘉定令;以小舟载纺具抵任;内子①躬自辟垆;易日用蔬菜;而慈惠子民;强毅任事;一时有神君之颂..忽有瞽者③诣案自陈曰:“聪明正直谓之神;公即神也..我不幸两目无见;特乞公一字批断批断;来生作有目人;地下冥王必不违公言耳..”稼书笑而允之..不二载;被劾去;嘉定士民数千泣留不得;因刻《公归集》为赠..山右山右魏总宪上疏;称以天下第一清官;复其职;仍补灵寿县;内擢监察御史..罢官归朱泾;著书自娱;卒于康熙乙亥年..注释①内子:指妻子..②辟:绩麻练麻..绩麻为辟;练麻为垆..③瞽者:失明的人..④批断:原指算命先生对命主吉凶祸福命运趋向的推断..⑤山右:山西省旧时别称..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1初为嘉定令2易日用蔬菜12.以下对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不到两年;陆稼书被人弹劾离任;嘉定几千个士人百姓哭着挽留也没能有办法留下他..B.过了两年;陆稼书被人弹劾离任;嘉定几千个上人百姓哭着;以为他留不得了..C.不到两年;陆稼书被人弹劾离任;嘉定几千个士人百姓哭着;以为他留不得了..D.过了两年;陆稼书被人弹劾离任;嘉定几千个士人百姓哭着挽留也没能有办法留下他..13.选文中表现陆稼书“清廉”的事情是;表现他“爱民”的事情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陆稼书恢复官职的根本原因是“”.. 6分杨浦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鷧鸟①中计人有鱼池;苦群鷧窃啄食之;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群鸬鹚初回翔不敢即下;已渐审视;下啄..久之;时飞止笠上;恬不为惊..人有见者;窃去刍人②;自披蓑、戴笠;而立池中..仍下啄;飞止如故..人随手执其足;鷧不能脱;奋翼声假假③°..人曰:”先故假;今亦假耶”注释①鷧yì鸟:即鸬鹚; 俗称鱼鹰; 喜欢吃鱼; 善于潜水捕鱼..②刍chu 人:草人..③假假:拟声词..10.解释加点字..4分1恬不为惊为2飞止如故故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12.文中鵡鸟中的“计”;具体是指:3分13.以下从本文中得出的启示;错误的一项是2分A.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B.我们既要看事物表象;更要认清事物本质..C.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D.我们要杜绝用经验主义来看待、处理事物..普陀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崇①奏捕蝗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捕蝗:“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②;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③耳..”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除蝗不克而害愈甚..”拒御史不应命..崇移书诮④之曰:“聪伪主;德不胜妖;今妖不胜德..公众号:语文教与学..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教;因以无年⑤;刺史其谓何”若水惧;乃纵捕;得蝗十四万石..注释①崇:宰相姚崇..②瘗:yì;埋..③特人不用命:只因为人们没有尽力..④移书:传递文书..诮:qiào;讥讽..⑤无年:荒年..10.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蝗乃可尽2分道杀蝗11.文中画线句子“除天灾者当以德”的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消除天灾的人应当是品德高尚的人B.消除天灾能够使自己功德高尚C.消除天灾应当凭借德行D.消除天灾是因为有德行12.概括故事情节;在空格处填入恰当的内容:4分崇奏捕蝗→__________→__________→倪若水纵捕13.故事结尾倪若水“惧”是因为_..2分松江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一12题12分;松江某相国①之孙某;贫乏不能自存;其故仆富于财者;往而乞怜..适舂米;以五斗令佣负之以随..佣不能胜;息于衢③..其问佣曰:“何无力至此”佣叹息曰;“吾非佣工者;先祖为某相国..”某惊目:“如此;则亲戚矣”然两人俱弗克负荷;遂为之相抱而泣..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市人聚观;一长者予以竹梢;共举以归..两人祖皆崇祯间相也..时人为之语曰:“五斗米;两公子;扛不起;枉读《诗经》怨‘劬劳’;乃祖贻某岂料此”注释①相国:宰相..②舂chong 米:把米放在石白里打碎.. ③衢:道路.. 为之语曰:④劬qu劳:劳苦..⑤贻:遗留..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以五斗令佣负之以随2佣不能胜11.下列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个人轮流挑着米一起回家..B.两个人一起抬着米回家..C 长者挑着米和他们一起回家.. D两人一起扛着竹梢回家..12.选文通过相国后代和其故仆的先后对比;启示我们;5分宝山区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2分逸马杀犬于道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一笑..9.对选段中通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4分A.如果让你们撰写史书;再多卷册也写不完..B.这样使得你们撰写史书;很多卷册都写不完..C.即使让你们翻阅史书;再多卷册也看不完..D.如果让你们翻阅史书;很多卷册都看不完..10.下列三句句子都在写相同的“一事”;即“奔马毙犬”;但是..A句和B句的不同处在于:;B句和C句的不同处在于4分A.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B.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C.逸马杀犬于道..11.这则故事启示我们;在写作时要4分金山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 12分王安石与游客王安石退居金陵..一日;头幅巾手拄杖;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辩说纷纭..公坐其下;人莫之顾..良久;有一客徐问公;曰:“亦知书否”公颔之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俯而去..注释①盛谈:大谈..10.解释文中带点字的意思.. 4分1有一客徐问公2俯而去11.下列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安石坐在那人的旁边;没有人来拜访他..B.王安石坐在他们的旁边;没有人来拜访他..C.王安石坐在那人的旁边;没有人注意到他..D.王安石坐在他们的旁边;没有人注意到他..12.对众人“俯而去”的原因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众人怕遭到王安石这一大学者的嘲笑..B.为在王安石面前班门弄斧而觉得羞愧..C.因为众人盛谈文史;辩说纷纭无结果..D.众人为他们怠慢了王安石而感到害怕..13.“颔”、“拱手”的描写表现出王安石的品质.. 2分青浦区三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2分①大中①中;王式为晋州刺史..会河曲大歉;民流徙;他州不纳;独式劳恤之;活数千人..时特峨胡②亦饥;将入侵;闻式严备;不敢道境;曰:“晋州刺史当避之”以善最③称..②徙安南④都护;蛮兵入掠;式使译者开谕..一昔去;谢曰:“我自缚叛者;非为寇也..”初;安南数有变;相率夜围城..式徐被甲;引家僮乘城责让;矢旝⑤交发;叛者走..翌日;尽捕斩之..选自《新唐书》;有删改注①大中:年号②特峨胡:少数民族③善最:指优异的政绩④安南:古代地名⑤旝kuai:作战时用的一种发石器械..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会河曲大歉 2 谢曰11.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王式逐渐被盔甲所累;于是拉着家僮登上城墙要求让步..B.王式逐渐被盔甲所累;于是率领家僮背靠城墙斥责反叛者..C.王式慢慢披上盔甲;率领家僮登上城墙斥责反叛者..D.王式慢慢披上盔甲;拉着家僮凭借城墙地势要求让步..12.从第①段看;王式“以善最称”表现为和从第②段王式对蛮兵和叛者的不同态度中;可以看出他的特点..6分虹口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杜黄裳李师古跋扈;惮杜黄裳为相;未敢失礼..乃命一干吏;寄钱数千绳;并车子一乘;亦近直千缗..使者未敢入;乃于宅门伺候累日..有舆自宅出;从婢二人;皆青衣褴褛..问何人;曰:“相公夫人..”使者遽归;以白师古..师古乃止;终身不敢失节..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惮杜黄裳为相2使者未敢入11.翻译下列句子..3分使者遽归;以白师古..12.李师古“未敢失礼”的原因是;后来“终身不敢失节”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5分参考答案闵行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一12题12分10.各2分1听从;顺从2详细地11.4分C12.2分天下歌之2分听从了盖公“治道贵清净”的建议..如果写只采纳了盖公的建议给1分..浦东新区三古诗文课外12分10. 2分苏轼写苏轼的字、号也可核舟记11. 4分1缓慢、缓缓、慢慢2停止12.3分C13.3分说明列举例子1分;分析2分..示例1《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将明月比喻成“璧”;突出月下洞庭湖的沉静美丽;表现迁客骚人沉醉其中忘记一切的“览物之情”;引出下文作者关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议论2《山居秋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写明月照松林的秋山晚景;突出其幽静之美;令人向往;含蓄地表达诗人归隐自然、怡然自适的心境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千里共婵娟”——诗人围绕中秋明月;通过对月的追问、赞美与向往;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他复杂又矛盾的心理;以及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崇明区三课外文言文12分10.1坐车2分2借2分11.A2分12.愤怒1分感谢1分13.担心指挥事后再去找买菜翁的麻烦2分宽容厚道2分静安区三课外文言文12分10. ⑴道歉2分⑵剰下/多余的2分11.A2 分C1 分12. 迫切/急切2分他已经当众焚券了债/他已经当众说过“债了矣”1分说话算话/一言九鼎/信守承诺1分13.B2 分黄浦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10.4分;每个2分1离开2攻打;讨伐11.2分A12.6分;每空2分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听劝谏、留不住贤人写出一点即可徐汇区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9一12题12分9.4分1回头看2等到;到了10.3分A 11.2分父子情12.3分B长宁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11. 各2分1离开2军队12. 2分D2分C1分13. 6分1故为贪利以诱之伪装贪利之举诱使敌方长途奔袭2行得地利处以待之占据有利地形以逸待劳3投其所好面安之投其所好令敌军隔一夜再战;泄其锐气一小题2分;用原文语句或自己概括均可;顺序不论;酌情给分奉贤区10.1容易2分2比得上2分11.C3分12. 1磁针指向不是正南方;而是略偏东2 磁针有四种装置方法;缕悬法最好..3磁针有指南、指北之分..3选24分嘉定区11.4分1担任、做2分2交换2分12.2分A13. 慈惠子民:强毅任事16分“清廉”:他用小船带着纺具到任;妻子亲自绩麻练麻;换口常蔬菜等..“爱民”:他笑着答应一位盲人百姓“一字批断”的请求..2分意对即2分意对即可山右魏总宪上疏称以天下第一清官2分杨浦区三课外语段阅读12分4分10、1被2分过去2分2原来11、养鱼人就绑慕做了个假人;3分稻草人披蓑衣戴斗笠手持竹竿;立在鱼池中用来吓唬鵡鸟们..12、养鱼人见鵡鸟会时常飞落到草人的斗笠上站着不被惊吓;于是偷偷撤去草人;自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站在池子中间扮作草人;伺机抓鵡鸟..普陀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崇①奏捕蝗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捕蝗:“请夜设火;坎其旁;且焚且瘗②;蝗乃可尽..古有讨除不胜者;特人不用命③耳..”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除蝗不克而害愈甚..”拒御史不应命..崇移书诮④之曰:“聪伪主;德不胜妖;今妖不胜德..公众号:语文教与学..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教;因以无年⑤;刺史其谓何”若水惧;乃纵捕;得蝗十四万石..注释①崇:宰相姚崇..②瘗:yì;埋..③特人不用命:只因为人们没有尽力..④移书:传递文书..诮:qiào;讥讽..⑤无年:荒年..10.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蝗乃可尽完;没有了2分道杀蝗路11.文中画线句子“除天灾者当以德”的翻译;恰当的一项是C 2分A.消除天灾的人应当是品德高尚的人B.消除天灾能够使自己功德高尚C.消除天灾应当凭借德行D.消除天灾是因为有德行12.概括故事情节;在空格处填入恰当的内容:4分崇奏捕蝗→____倪若水上言拒御史______→_____崇移书诮倪_____→倪若水纵捕13.故事结尾倪若水“惧”是因为害怕被扣上“无德”的帽子;更担心因为自己的失职造成荒年;自己难辞其咎_..2分松江区三12分10.2+2分1背2承受11.3分B12.2+3分身份或经济条件、生活状况要学会自强培养自我生存能力宝山区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2分9.4分A10.4分叙述A、B句的主语各不相同B句相对啰嗦或者说C句更加简洁或者从语序角度、过错方角度回答;也可以11.4分语言表达力求简洁同一件事;可以从不同角度叙述金山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1一13题.. 12分10.1慢;此指慢悠悠地2分2离开2分11.D3分12.B3分13.谦逊;低调2分青浦区10.1恰好;正遇上2分2道歉2分11.C2分12.体恤灾民2分虹口区9.B4分2+2分2进入2+2分10.111.使者;把这件事告诉了李师古..3分关键词:速、以、白12.他忌惮师古担任宰相被李师古的节俭品德所感染2+3分。
2022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2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海淀区】(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7—9题。
(6分)【甲】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选自[宋]沈括《活板》)【乙】(毕昇)活字之法,斯其权舆。
然泥字既不精整,又易破碎。
松脂诸物亦繁重周章,故王桢《农书》所载活字之法,易以木版。
其贮字之盘,则设以转轮,较为径捷,而亦未详备。
至陆深《金台纪闻》所云铅字之法,则质柔易损,更为费日损工矣。
是编参酌旧制,而变通以新意。
(选自[清]金简《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有删改)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持就火炀之瞬息可就..B.若止印三二本若无兴德之言..C.则第二板已具问所从来,具答之..D.每一字皆有数印扶苏以数谏故..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分)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翻译:9.印刷术是人类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传播、交流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甲】【乙】两文展现了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历程:由唐代的①到宋代毕昇的泥活字印刷,再到元代王桢记载的____②_____,明代陆深记载的铅活字印刷。
到了清代,金简奉旨勘印《四库全书》,要“变通以新意”。
可见,我们的祖先从未停止过改良印刷术的脚步。
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______③______精神。
(3分)7.答案:B(2分)8.答案:它(铁板)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一类的东西覆盖好(1分。
2017年初三二模语文汇编(课外文言文)

2017年初三二模语文汇编(课外文言文)2017年初三二模汇编—课外文言文2017年初三二模徐汇区(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4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①,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有删改)【注释】①行义:行为道义。
11.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1)少.与王安石游()(2)以吝故不及.()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2分)安石何如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曾巩认为王安石的优点有文章学问高超、行为道义杰述)(4分)14.选文内容体现曾巩的为人特点是()(2分)A. 嫉恶如仇B.左右逢源C.春风化雨D.客观理性(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4题(12分)11.(4分,每空2分)(1)年轻(2分)比得上12.(2分)王安石为人怎样?13.(4分,每空2分)敢于有所作为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14.(2分)D2017年初三二模闵行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先主一见马超,以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超见先主待之厚也,阔略无上下礼,与先主言,常呼字,关羽怒,请杀之,先主不从,张飞曰:“如是,当示之以礼。
”明日大会诸将,羽、飞并挟刀立直,超入顾坐席,不见羽、飞座,见其直也,乃大惊。
自后乃尊事先主。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先主不从.()(2)明日大会.诸将()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14.对本材料中人物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先主宽厚仁爱B.张飞求贤若渴C.关羽简单粗暴D.马超知错就改(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11.(4分)(1)听从(2分)(2)会合(或:聚会、集会)12.(3分)马超进入,环顾座位。
备战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综合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
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
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
”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
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
”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
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
以楚之彊,天下弗能当。
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
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
”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
”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
”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①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
”遂定从於殿上。
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於堂下。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选自《史记•平原君列传》)(注)歃血: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
1.对下面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毛遂比至楚比:等到B.毛遂按剑历阶而上历:越过C.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臣:使称臣D.而王弗知恶焉恶:憎恨2.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B.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C.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D.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毛遂是一个胆识超群、辩才出众的人,而且是一个善于抓住机会施展才华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中考语文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
一.鹦鹉噪虎
女几之山,鹊所巢,有虎出于朴簌①,鹊集而噪之。
鹦鹉闻之,亦集而噪。
寒鸦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鹊曰:“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噪而去之。
”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
寒鸦笑曰:“鹊之巢木末②也,畏风故忌虎,尔穴居.者也,何以噪为?”
注释:①朴簌:小树。
②木末:树梢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虎行.地者也()(2)故.噪而去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
14.鹊“集而噪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这是一则寓言,其寓意是。
(3分)
二.陈章侯蔑视显贵
陈章侯性诞僻○1,好游于酒。
人所致金钱随手尽。
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
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
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2笔也。
有一龌龊○3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
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
章侯头裸体○4,谩骂不绝。
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
显者拂然,乃自先去.。
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1诞僻:怪僻○2搦(nuò)握○3龌龊:肮脏,引申为品行卑劣
○4头裸体:不戴帽子
12(1)下列“之”的解释与文中加点词“诱之.入舟”相同的一项是(4分)
A. 何陋之有?
B.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C.言之,貌若甚戚者 D. 属予作文以记之
(2)下列“去”的解释符合文中加点词“乃自先去.”意思的一项是
A. 除掉、去掉
B.失去、损失 C.距离 D.离开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
(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15.短文赞扬了陈章侯。
(3分)
三.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
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
”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
夏王谓傅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
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
注①:羿,即后羿,传说中的人物,擅长射箭。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乃命.羿曰()(2)更.射之,又不中()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
14.文中有一个地方预示了后羿难以射中,请摘录出来。
(2分)
15.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其寓意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四.刘羽冲,性孤僻,好讲古制。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②兵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
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甫③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
[注] ①经年:经过若干年。
②将:率领。
③甫:刚刚,才。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
(1)会.有土寇()(2)州官使.试于一村()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古人岂欺我哉?
14.用自己的话概括刘羽冲的两次失败:(1)(2)(4分)
15.下列各项与本文主旨最接近的是(2分)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C.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五.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板桥曾任范县令,案无留牍,爱民如子。
迁①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板桥开仓赈济,或阻之,板桥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②,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迁:指调动官职。
②谴:责问、责备。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我任.之()(2)去.任之日()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14.联系上下文,“或阻之”的理由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5.文中的郑板桥是一个的人。
(3分)
六.迂公修屋
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吝啬。
篱败不修,瓦裂不葺。
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
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
妻且号且诟①,诘曰:“吾适②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
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
旦日,延人治屋。
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
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
【注】①诟,责骂。
②适,指女子出嫁。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⑴篱败不修.修_____
⑵妻且号.且诟号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旦日,延人治屋_____
14.文中直接表现迂公“性吝啬”的言行有:(4分)
⑴_____⑵_____
15.“迂公修屋”故事的寓意是_____(2分)
七.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为分宁①主簿②。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
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
不听,乃委③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释】①分宁:地名。
②主簿:官名。
③委:抛弃,扔弃。
④手版:即笏(hù)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有狱.久不决狱()(2)囚得.免得()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
14.敦颐“将弃官去”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3分)
15.联系全文,对“王逵最终所明白的道理”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周敦颐善于断案,才智在自己之上。
B. 周敦颐为人正直,刚正不阿,自己拗不过他。
C. 做事不能一意孤行,要根据实情来断案。
D. 为人不能太残酷凶悍,要善意待人。
一.12.行走(2分);所以(2分)
13.(寒鸦)问鹦鹉,鹦鹉没有话来回答它。
(3分)
14.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噪而去之。
)(2分)
15.凡事不要人云亦云(东施效颦),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主见;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的策略。
(3分)
二.12(1)B (2)D (4分)
13.那个显贵者不听从他的,于是陈章侯想自己从船上跳入水中(以示抗议)(3分)
14. 章侯头裸体,谩骂不绝。
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2分)
15.陈章侯扶贫济困,刚正不阿,蔑视权贵的品格(大意即可)(3分)
三.12.命令再(次)
13.这个后羿,射箭没有射不中的,但是给他定下赏罚的要求,就射不中靶子的原因是什么呢?(大致意思对即可。
重点词“斯”、“发”、“的”)
14.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
15.一个人无论水平有多高,只要患得患失,就难以成功。
或:做事情不能患得患失。
如果答“做事情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成功”也可。
如果仍然在谈射箭,不给分。
四.12.(4分)(1)正好(恰巧)(2)派遣(命令)
13.(2分)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
14.(4分)(1)训练乡兵与土匪战斗,结果一败涂地。
(2)修建水渠,大水一来,把人都淹了。
15.(2分)A
五.12.(4分。
各2分)(1)承受、承担(2)离开
13.(3分)(郑板桥)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14.(2分。
各1分)没有申报上级,自己决定开仓放粮,\会被追究责任
15.(3分。
仅写出其中一点得1分)爱民敬业(或关心百姓疾苦;或爱民如子)、敢于负责
六.12 ⑴整治修理⑵大声叫
13 第二天,迂公请人整修屋子
14⑴篱败不修,瓦裂不葺⑵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
15 讽刺了缺乏远见的人,批评了一种目光短浅,看不见长远利益的人
七.12.(2+2分)(1)案件(2)得到、获得、得以
13.(2分)有个囚犯按法律不应该死,王逵想要严厉地惩办他。
(关键字:法、深)14.(3分)王逵对囚犯的量刑不公正,还不听取周敦颐的意见。
15.(3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