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顶最新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1.(2019 ?西藏)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②人恒过.过衡③衡.于虑④而后喻.喻(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 .苦.其心志B.无案牍之劳.形C.曾.益其所不能D.凄.神寒骨(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完成填空。
孟子,名轲,时期思想家,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
请你写出一句本文之外的孟子的名言警句:。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个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事例。
2.(2019 ?莱芜区)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 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春秋》)【乙】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10套试题18专题分类汇编(12)文言文阅读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10套试题18专题分类汇编(12)文言文阅读目录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10套试题18专题分类汇编(1)字音字形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10套试题18专题分类汇编(2)文学文化常识、汉字书写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10套试题18专题分类汇编(3)成语词语运用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10套试题18专题分类汇编(4)标点符号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10套试题18专题分类汇编(5)句子语病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10套试题18专题分类汇编(6)句子语序排列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10套试题18专题分类汇编(7)语法修辞综合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10套试题18专题分类汇编(8)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10套试题18专题分类汇编(9)综合性学习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10套试题18专题分类汇编(10)古诗文默写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10套试题18专题分类汇编(11)古诗鉴赏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10套试题18专题分类汇编(12)文言文阅读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10套试题18专题分类汇编(13)说明文阅读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10套试题18专题分类汇编(14)议论文阅读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10套试题18专题分类汇编(15)记叙文(文学作品)阅读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10套试题18专题分类汇编(16)名著阅读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10套试题18专题分类汇编(17)新题型综合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10套试题18专题分类汇编(18)作文1.2019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word+答案+逐题解答【三】(15 分)【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超级大汇编(172套):专题18 课外文言文阅读:62个试题(黄金版)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超级大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62个试题1(包头市·2019)(一)宁越,中牟①之鄙人也。
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
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
”宁越曰:“请以十五岁。
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
”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
矢②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③,不止也。
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10分)(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中牟:地名。
②矢:射出的箭。
③舍:古代度量单位,三十里为一舍。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1)苦.耕稼之劳苦:(2)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达:8.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1)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2)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
9.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10.从选文看,宁越身上有哪些优点?(2分)11.小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发?(2分)答案:二、阅读(49分)(一)(10分)7.(2分)(1)以……为苦(2)显达8.(2分)(1)怎样做才能够免除这种辛苦呢?(2)学了十五年,周威公拜他做了老师.9.(2分)对比。
通过对比突出坚持不懈的意义。
10.(2分)①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②勤奋刻苦。
(或认准目标,坚持不懈)11.(2分)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我们要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2(长春市·2019)(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康照间,曹练亭为江宁织造。
每出,拥八骆。
,必携书一本,观玩不已。
人问:“公何好学?”曰:“非也。
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借此遮目耳。
”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⑧,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
人以此重之。
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风月繁华之述备矣,明我斋③读而羡之。
(选自袁枚《随园诗话》)【注释1驺. (zou):古代养马驾车的官,这里指马匹。
②不相中(zhòng):不合。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1.(2019•常州)阅读两组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乙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⑦矣。
”小人..穷斯滥(《史记•孔子世家》)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注释】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
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
③所设行:措施和作为。
④用事:当政,掌权。
⑤徒役:服劳役的人。
⑥穷;走投无路、困厄。
⑦滥:不加节制,乱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曲肱.而枕之②威武不能屈.③军.于城父④士不可以不弘毅..⑤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在陈蔡被围,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孔子为什么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请结合甲乙两部分材料加以综合分析。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真题汇编

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①?——欧阳修《归田录》
(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②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③有可感者,故记之。
【注】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②幽潜:指幽居避世。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之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15.通过两处玉兰花的对比,表达了不要被虚名迷惑,要靠自己的观察体悟来认识事物,以及只有潜心钻研,凭借真才实学才能走得久远的感悟。(4分)
(完整word版)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含答案解析)

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分)(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2分)【答案】8.C (通“讠志”,做标记)9.A (A.指示代词,那B. 前者代词,这;后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C.前者兼词,“于之”,从这里;后者助词,表疑问语气D.前者副词,竟;后者连词,于是)10.B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错误。
)11. ⑴村里的人见到渔人,就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的人”、“乃”、省略的“渔人”、“所”,每点0.5分,共2分)⑵村里人的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
(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人的祖先”,“妻子”、“绝境”、“焉”,每点0.5分,共2分)20.【2013年·广东省广州市】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10分)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手.自笔录虽人有百手.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辞也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10.把“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19年全国各地118余份中考语文试题,共128页,118题,有答案;为便于阅读、打印和作为学生训练的试题使用,对题号进行了重新编写,试题的内容未作改动。
1.(2019年中考·安徽卷)[三](15分)【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
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
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巧。
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①染:熏陶,沾染。
②与:赞许,来附。
③狎:亲昵,亲近。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此后汉所以..痛恨:..倾颓也所以:(2)未尝不叹息痛恨(3)愿.陛下亲之信之愿:(4)不私.于物私:(5)今则不然.然:1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15.【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16.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4分)【答案】13.(5分)(1)……的原因(或“这里表示原因”)(2)痛心、遗憾(3)希望(4)偏爱(5)这样(共5分。
每小题1分。
意思对即可)14.(4分)(1)这(些)都是忠正贤明,(可以)为保全节操而死的人。
(2)亲近爱护君子,疏远拒绝小人。
(共4分。
每句2分。
意思对即可)15.(2分)汉室之隆立身成败(共2分。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专题1

海鸥与巷燕 鸥于海渚遇巷燕。 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 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是观之,子其病①矣.” 鸥曰:“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忮②其爱乎?”鸥曰:“子谓
2019 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专题 1(word 版可编辑修改)
3.(2 分)B(“遗"应解释为“馈赠") 4.(6 分)
(1)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皇亲国戚及宦官因此大为收敛,听说(他)的人都害怕他。 (大意正确计 2 分,落实“惮”的意思计 1 分) (2)(他)不随便附和别人,不伪装言语和神色来取悦他人。(大意正确计 2 分,落实 “辞 色”的意思计 1 分) 5.(4 分)他办案神明、执法公正(1 分),为官清廉、为民作主(1 分);老百姓以“青天”称之, 表达了百姓对他的敬仰(赞美)之情(2 分)。(语意相近即可)
C、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 安陵君其许寡人
(选自《聊斋志异》 有删减) 【注释】①潞安:县名。 ②郡关:州府。 ③扫橐③:扫,清理。橐③,钱袋。④冲循:交通 要道.
2019 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专题 1(word 版可编辑修改)
2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既走,则又从之 (2)犬始奔去 (3)返客疾驰 (4)金亡其半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 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 23.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义犬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2 分) (三)(9 分) 21。(1)已经 (2)离开 (3)快速 (4)丢失 22。(他)又想到(来路)是南北交通要道,来往的行人像蚂蚁一样多,丢失的银两(钱财)哪 有存在的道理!(意对即可) 23.紧随主人,打骂它都不回;为主人寻找丢失的银两,竟累死在草丛中;临死也不忘用身紧 护主人的银两。 (答出两点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二)(2018·镇江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
(共13分)太祖微行至田舍,见一村翁,问其生庚。
翁告之某年月日时,皆同上。
太祖曰:“尔有子乎?”答曰:“否。
”“有田产乎?”曰:“否。
”“然则何以自给?”日:“吾恃养蜂耳。
”曰:“尔蜂几何?”曰:“十五桶。
”太祖默念曰:“我有两京十三省,渠有蜂十五桶。
此年月日相合之符。
”太祖又问曰:“尔于蜂,岁割蜜,凡几次?”翁曰:“春夏花多,蜂易采,蜜不难结,我逐月割之。
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
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量人为出,以糊其口;而蜂亦有馀蜜,得不馁。
明岁,又复酿蜜。
我行年五十,而恃蜂以饱,盖若此。
他养蜂者不然,春夏割之,即秋亦尽割之,无馀蜜,故蜂多死。
今年有蜜,明年无蜜,皆莫我若也。
”太祖叹曰:“民犹蜂也,君人者不务休养,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是亦不留馀蜜之类也。
蜂丈人之言,可以传矣,可为养民者法矣。
”(选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注释】①太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②微行:帝王或高官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
③两京十三省:两京指南京、北京;十三省指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十三省。
④渠:他。
⑤听:听作则,任凭。
⑥啖(dàn):吃。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尔蜂几何..:多少⑵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交换⑶得不馁.:气馁(停止)⑷竭..泽取之:舀干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5分)⑴然则何以自给?既然这样,你是靠什么生活的呢?⑵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
我割三成的蜜,留下七成的,让蜜蜂自己吃,以保证它们一年都有吃的。
11.太祖得知自己与蜂丈人生庚相同,发现民与蜂相当,最后联想到取蜜与税收相似。
12.文中的太祖具有哪些特点?答:太祖亲民,体恤民情;太祖善于学习,接地气。
第五伦传(节选)(2018·自贡市中考)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
建武二十七年,举孝廉。
光武召见,甚异之。
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
明日,复特召入,与语至夕。
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
虽为二千石,躬自斩刍①养马,妻执炊爨②。
受俸裁留一月粮,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
迁蜀郡太守。
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吏③家资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
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④,于是争赇⑤抑绝,文职修理。
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
肃宗立,代牟融为司空。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
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
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节选自《后汉书·第五伦传》)【注】①斩刍:切草。
刍,喂牲口的草。
②炊爨:做饭。
炊爨,灶。
③掾吏:汉以后指各州县设置的属官。
④处曹任:担任部门职务。
⑤赇:贿赂。
1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贸:卖。
B. 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简:选择。
C. 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见:看。
D. 或.问伦曰:“公有私乎?”或:有人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言事无所依违 / 诸子或时谏止 / 辄叱遣之 / 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 亦并封上B.言事无所依违诸子 / 或时谏止 / 辄叱遣之 / 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 亦并封上C.言事无所依违 / 诸子或时谏止 / 辄叱遣之吏人 / 奏记及便宜者 / 亦并封上D.言事无所依违诸子 / 或时谏止 / 辄叱遣之吏人 / 奏记及便宜者 / 亦并封上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五伦受到皇帝喜爱。
他回答光武帝为政之道,光武帝很高兴,第二天又召见他,与他一直谈到晚上。
B.第五伦选用人才有方。
他淘汰有钱的官员,选拔贫寒有节操的人为官,他举荐的人很多受到朝廷重用。
C.第五伦为官受到赞誉。
他生性诚实,在位的时候以清正廉洁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朝的贡禹。
D.第五伦自认为有私心。
他说,有人因选拔官员送他千里马,他虽然没有接受,但也不任用送马的人。
第Ⅱ卷(共114分)四、古代诗文阅读(25分)(一)文言翻译(8分)1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皇帝让他做扶夷的长官,还没有到任,又任命他做会稽太守。
(大意1分。
以为、到官、追拜译正确一处,1分)我的儿子生了病,我虽然没有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是没有私心吗?(大意1分。
虽、竟夕、若是译正确一处,1分)(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2018•长春市中考)陈子经①,尝作《通鉴续编》,书宋太祖废周主为郑②,雷忽震其几。
子经厉声曰:“老天便打折陈桱之臂,亦不换矣。
”后三日,子经因昼寝.,梦至一所,类王者居。
有人入报:“陈先生至矣!”其中坐者衣黄袍,起坐待之,曰:“朕何负於卿,乃比朕于篡③邪?”子经心知其宋祖,对曰:“陛下欲臣死,即死耳。
史贵直笔④,不可易.也。
”遂惊寤。
(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有删节)【注释】①陈子经:陈桱,明初史学家。
②宋太祖废周主为郑: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取得政权,废周主为郑王。
③比朕于篡:把我与篡位者等同。
④史贵直笔:史官贵在秉笔直书,无所避忌。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1)子经因昼寝.()(2)不可易.也()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陛下欲臣死,即死耳。
16、这个故事借梦境塑造了陈子经怎样的形象?(2分)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1)睡觉(2)改变15、陛下想要臣死,臣立刻就死罢了。
16、正直,秉笔直书,无所避忌的大无畏精神卫南之战(2018•梧州市中考)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
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选自《宋史》)【注释】①泽:宗泽,南宋将领。
②云:报告。
③生兵:新兵。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今日进退等.死(等:同样)(2)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考虑)17.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2分)答:善于鼓舞士气,又能审时度势灵活用兵。
(2018•泰州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
(14分)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①。
吕氏藤花,次则余家之青桐,皆数百年物也。
……吕氏宅后售与高太守兆煌,又转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犹在,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
其阴覆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书室一院。
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
慕堂②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③。
迄今四十馀④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⑤。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减) 【注】①给孤寺:寺名。
②慕堂:吕元龙,乾隆时举人,曾与作者同窗。
③觞咏殆无虚夕:饮酒赋诗,几乎没有空过一个晚上。
④馀:同“余”。
⑤邻笛之悲:是哀念亡友的典故。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 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皆.数百年物也 ( )②藤今犹.在 ( )③始.能支拄 ( )④其蔓旁引.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A.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B. 其真无马邪 (《马说》)C.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幼时记趣》)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次则余家之青桐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
(2分)译文:(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岳阳楼记》(2分)译文: 11.《阅微草堂笔记》流露出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从选文可以看出纪昀追求怎样的生存状态? (2分)8、(1)①皆:都是。
②犹:还。
③始:才。
④引:延伸。
(2)B9、次/则/余家之青桐10、(1)藤花盛开时,犹如紫色的云彩垂落于地面,花的香气冲到了衣服上。
(2)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
11、喜爱花木优美的居住环境;喜爱朋友相聚。
义猫(2018•台州市中考)[清]宣鼎有某翁者,救死恤生,利人爱物,人皆仰之。
然厄于命,家中落拓。
有饥猫倾侧将毙,翁睹之恻然,伺之。
自此猫不他往,恋恋依翁侧。
翁每饭必食以腥,即外出,必嘱家人尽心爱养。
是年秋涝,粒米无收。
翁家乏食,借贷无门,典质①已尽。
猫更无从得食,嗷嗷于侧。
小女子责之曰:“人尚无食,汝欲食耶?汝不念平日养育恩勤,何以报德,而反嗷嗷取憎耶?”猫呦然似诺,一跃登屋去。
未几,猫衔一物掷翁怀中,视之,妇女旧抹额②也,上缀宝珠二十余,光明圆正,值千金。
翁惊讶失色,曰:“猫虽通灵,但窃取之物,污我品行,且恐失物之家,冤及婢仆,性命攸关,奈何?”其妻女曰:“翁言虽是,但井上之李岂无主者廉士尚且取之所谓饥不择食也。
况此物自至,必天神怜翁,假手以济,岂尽狸奴③力耶?姑先质资④度岁,暗访物主,明告其故而归之,似亦无伤。
”翁不得已,姑从之。
次年遍访,无失物家。
乃赎珠而货之,缘是起家。
(选自《夜雨秋灯录》,有删改)[注释]①典质:典当。
②抹额:妇女束在额前的巾饰,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
③狸奴:猫的别称。
④质资:这里指抵押宝珠换钱。
16.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词。
(8分)(1)【食】翁每饭必食.以腥▲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2)【已】借贷无门,典质已.尽▲然志犹未已.(《隆中对》)▲(3)【故】明告其故.而归之▲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4)【从】翁不得已,姑从.之▲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17.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