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信息中心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docx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测量放线施工提供详细的方案和操作步骤。
测量放线是建设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确定了建筑物的精确位置和各个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为施工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基础。
本文将介绍测量放线的目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2. 目的本文档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清晰的测量放线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通过正确的测量放线,能够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和主要部件位置的精确性,避免施工偏差和质量问题。
3. 方法在进行测量放线前,应根据建筑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确定测量放线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下面是常用的测量放线方法:3.1 全站仪放线法全站仪是一种常用的测量设备,可以直接测量地面上待放线点的坐标和高程。
使用全站仪进行放线时,应注意以下步骤:1.设定全站仪的坐标系统和基准点,并确保精确度和准确性。
2.将仪器放置在已知点上,根据设计图纸中的平面坐标和高程要求,通过观测和测量确定待放线点的坐标和高程。
3.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放线方法,如正常放线、交角放线、连续放线等,根据测量数据确定放线店的坐标和高程。
3.2 测量仪器放线法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全站仪可能无法满足测量放线的要求,此时可以使用其他测量仪器进行放线。
常见的测量仪器包括经纬仪、水平仪、测距仪等。
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放线时,应遵循以下步骤: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待放线点的位置和要求。
2.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并记录坐标和高程数据。
3.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放线点的坐标和高程,并进行验证和校正。
4. 步骤在进行测量放线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测量仪器的检查和校准、放线点的确定和准备等。
下面是测量放线的基本步骤:1.确定放线起点和基准点,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坐标信息进行选择。
2.检查测量仪器的功能和准确度,如全站仪的水平仪、测距仪等。
3.将测量仪器放置在起点,根据设计要求设定仪器的坐标系统和测量精度。
4.按照设计图纸上的放线要求,在起点上进行测量和记录,包括水平角、垂直角和距离等。
施工测量放线的流程及方法步骤和方案

施工测量放线的流程及方法步骤和方案一、流程1.准备阶段:搜集相关图纸和资料,了解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明确测量和放线的目标和标准。
2.确定控制点: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要求,在施工现场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确保测量和放线的准确性。
3.测量控制点: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经纬仪等,对控制点进行测量,记录准确的坐标和高程。
4.绘制图纸:根据测量结果,制作测量图纸,标明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并绘制出施工线路、位置和尺寸等信息。
5.拍摄照片:拍摄控制点和测量线路的照片,以备施工过程中的参考和证明。
二、方法1.静止法:在测点上固定一个测具,用测具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再通过测具上的标尺读出测量结果。
2.针眼法:利用放线针,在被测点打上针眼,再通过读取针眼与参考线的距离来确定测量结果。
3.三角测量法:利用三角形的性质,通过测量已知边长与角度,计算出待测边长或角度值。
4.三线测量法:利用三根放线杆的位置关系,通过测量与计算,确定待测点的坐标。
三、步骤1.确定测量内容:明确需要测量和放线的位置、线路、尺寸等内容。
2.准备测量工具:准备好全站仪、经纬仪、测量杆、放线针等测量工具。
3.定位控制点:在施工现场确定控制点的位置,使用全站仪或经纬仪进行精确定位。
4.进行测量和放线:根据测量内容,使用工具进行测量和放线,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操作。
5.检查测量结果:核对测量结果和放线情况,确保准确性和质量。
6.记录和处理数据:将测量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处理,比对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
7.编制测量报告:根据测量结果,编制测量报告,明确测量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四、方案1.施工准备:搜集相关图纸和资料,了解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明确测量和放线的目标和标准。
2.测量准备: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和仪器,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控制点设置: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现场设置足够数量和位置合理的控制点,确保测量和放线的准确性。
4.测量方法: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测量和放线。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一、前言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放线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
本文将介绍测量放线的基本原理、施工方案及注意事项,以期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二、测量放线的基本原理测量放线是通过测量仪器对工程建筑区域进行测量和标示,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大小和形状,为后续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测量放线的基本原理包括测量仪器的选择、测量的精度与准确性以及施工现场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三、测量放线的施工方案1.确定放线起点和方向:在施工现场确定放线起点,并根据工程图纸确定放线方向,确保放线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2.选择放线仪器: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放线仪器,如全站仪、测距仪等,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
3.标定测量仪器:在进行实际测量前,对放线仪器进行标定,校正仪器的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4.进行放线测量:根据工程图纸要求,进行放线测量,保持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5.记录和保存数据:及时记录和保存放线测量的数据,保证施工后的检查和复核。
四、测量放线的注意事项1.在进行放线测量时,要注意避免仪器受到外界干扰,保持测量的稳定性。
2.在放线过程中,要及时校正仪器误差,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放线测量后,要进行数据的整理和保存,以备后续复核和验收使用。
4.在不可避免的天气条件下,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结论测量放线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准确的测量放线工作能够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实际工程实践中,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测量仪器,严格执行施工方案,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施工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施工测量放线施工方案第1篇施工测量放线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本施工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工程2. 工程地点:×××市×××区3. 工程规模:×××平方米4. 工程性质:×××5. 建设单位:×××公司三、施工测量放线目的1. 确保工程按照设计图纸准确施工,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2. 保证工程进度,提高施工效率。
3. 避免因测量放线错误导致的返工、延误等问题,降低施工成本。
四、施工测量放线依据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2.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JGJ/T408-2013)4. 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5. 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五、施工测量放线原则1. 准确性原则:确保测量放线数据的准确无误,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2. 科学性原则: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提高施工测量放线的效率。
3. 合规性原则:遵循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测量放线工作的合法合规。
4. 安全性原则:在测量放线过程中,确保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六、施工测量放线内容1. 控制网建立1.1 平面控制网建立1.2 高程控制网建立2. 建筑物定位2.1 建筑物平面定位2.2 建筑物高程定位3. 结构施工测量3.1 结构柱、墙轴线测量3.2 结构梁、板模板测量3.3 结构构件尺寸测量4. 装修施工测量4.1 装修墙面、地面测量4.2 装修天棚、吊顶测量4.3 装修细部尺寸测量5. 施工监测5.1 建筑物沉降观测5.2 建筑物位移观测5.3 结构构件应力观测七、施工测量放线方法1. 水平控制测量1.1 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闭合水准路线或附合水准路线。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1. 引言放线施工是建筑、土木工程以及道路等施工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通过放线施工,可以确定施工地点的准确位置和各个施工要素的相对位置,为后续施工提供准确的参考和定位。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测量放线施工方案,旨在提供一种简单、高效且精确的放线方法。
2. 准备工作在进行测量放线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放线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2.1 测量仪器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以下仪器:•测量点位仪:用于确定放线点和放线方向的仪器。
常见的测量点位仪有全站仪、经纬仪等。
•标尺:用于测量长度和距离的工具。
•放线绳:用于标示测量点和测量线的绳子。
•钢钉:用于固定放线绳和标示测量点。
2.2 工作环境准备•确保施工现场无干扰物,如垃圾、植被等。
•清理施工现场的杂物,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3. 放线施工步骤在进行放线施工前,需要根据实际项目情况确定放线的具体要求和方案。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放线施工步骤:3.1 确定放线起点和放线方向•使用测量点位仪,在地面上测量出放线起点的坐标,并标记该点位。
•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放线的方向和目标位置,并使用测量点位仪确定该方向。
3.2 固定放线绳和标示测量点•通过测量点位仪,在放线起点中心各设立一个放线钉,并在钉上系上放线绳。
•沿着放线方向,使用标尺测量出一定距离,然后设立一个放线钉,并在钉上系上放线绳。
重复该步骤,逐渐延伸出放线线路。
•在每个放线点位上使用标尺测量出相应的距离,并在地面上标示每个测量点。
3.3 检查放线准确性•使用测量点位仪再次检查每个放线点位的坐标是否准确。
•检查整条放线线路上每个放线点位之间的距离是否符合实际要求。
4. 放线施工注意事项放线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放线的精确和有效:4.1 工作人员要熟悉仪器操作放线施工需要有熟练的测量人员进行操作,熟悉仪器的使用和标定,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4.2 放线绳要保持紧绷在放线过程中,要保持放线绳的紧绷,避免因放线绳松弛而造成放线误差。
1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1测量放线施工方案放线施工方案是指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将设计要求的建筑物的轮廓、位置、高低等信息通过放线仪器进行实地测量,并在施工现场进行相应标记,为后续的施工工作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下面是一份关于放线施工的详细方案,共计1200字以上。
1.前期准备1.1.放线工具准备:放线仪、标杆、测量尺、测量绳。
1.2.确定放线控制点: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建筑物的主要位置和轮廓,确定一定数量的放线控制点。
1.3.室内室外相结合:根据工程要求,确定室内室外放线的比例和方式。
2.室内放线2.1.测量准备:清理室内工作场所,衡量高度、长度、角度等重要参数。
2.2.放线工具设置:将放线仪垂直放置,放置在工作区域的中心位置。
2.3.连线校准:将放线仪设定为0,确保所有的测量都是参考此基准点进行的。
2.4.室内放线:根据设计图纸,找出关键控制点的坐标,用标杆和测量绳将这些点标识出来,并用测量尺对标杆进行测量。
3.室外放线3.1.室外环境勘测:根据设计图纸,考察施工现场的地势、地下管线、围墙等情况,确定需要放线的控制点。
3.2.环境准备:清理室外工作区域,将妨碍放线的杂物清除。
3.3.放线工具设置:将放线仪放置在工作区域的中心位置,确保放线仪与控制点之间有良好的视野。
3.4.连线校准:将放线仪设定为0,确保所有的测量都是参考此基准点进行的。
3.5.室外放线:根据设计图纸,找出关键控制点的坐标,用标杆和测量绳将这些点标识出来,并用测量尺对标杆进行测量。
如果施工区域较大或控制点较多,可以采用两人以上的放线队伍进行配合。
4.放线标记4.1.标志点标记:对于每个放线的控制点,用标杆和颜色醒目的喷漆等方式进行标记,确保标记清晰可见。
4.2.补充标志:对于工程中的其他重要区域和位置,如管道走向、设备基础等,可以进行额外的标记,以便后续施工作业。
5.放线质量控制5.1.放线记录:在放线过程中,及时记录每个控制点的坐标和测量数值,并进行核对和比对,确保放线的准确性。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范文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1. 简介在建筑、道路和桥梁等工程建设中,测量放线方案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它直接影响到整个施工的顺利进行,如不准确的放线会导致建筑物错位、道路弯曲不顺、桥梁跨度过小等问题,给工程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测量放线施工前,需要仔细制定测量放线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实施,以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质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制定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包括测量放线前的准备、测量放线原理、测量放线工具和测量方法。
2. 测量放线前的准备在进行测量放线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前期调研:了解工程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情况、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险物等。
同时需要确定测量放线起点和终点,确定基准点。
•制定测量放线方案: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结合所掌握的相关信息,制定测量放线方案。
•确定测量放线工具和仪器:选择适合测量放线的工具和仪器,如经纬仪、全站仪、二等水准仪等。
•确定测量放线标志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量放线的标志点,如前面提到的基准点等。
3. 测量放线原理测量放线原理是本方案设计的理论基础,也是制定测量放线方案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测量放线施工前,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基本概念:•唯一性:每个点必须唯一。
这个要求是由工程实际需要和工程数学公式所要求共同决定的。
•独立性:每个角的测量必须与运算无关。
•数量积时的序:在进行角度的量测时,连线要按照一定的方向和顺序。
这个顺序是由初、末点先后和朝向而定的。
•角度的标度要采用分度,以小数度或0.1度作为单位,用透明银纸弥补视线位置限制;•角度的闭合差不能超过控制网络精度的规定值。
根据以上原理,制定测量放线方案,并在测量时严格遵守。
另外,在进行测量放线前,需要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精度符合测量要求。
4. 测量放线工具在进行测量放线施工时,需要使用到以下工具:•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测量仪器,可同时测量水平角和垂直角度,并测量距离、高差等参数,非常适合长距离和大跨度的测量。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一、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1.1、 定位和测量放线工程简介 本工程新建工程,由初中、高中素质楼、教学楼,初中、高中宿舍楼,体育 馆,礼堂,文化传播中心,国学讲堂组成。总建筑面积108817川其中地下室14525 〃,地上面积94292川。建筑单体最高高度24.3m
1.2、 定位和测量放线工程施工 1、 施工测量总体思路 1) 平面控制网按照场区平面控制网和主轴线控制网两级测设。场区平面控 制网以业主(测绘单位)提供的控制(网)点为基准,测设时采用导线测量方法进 行测设。主轴线控制网依据场区平面控制网采用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进行测 设。
2) 咼程控制网根据业主(测绘单位)提供的水准基准点 (基准点应保证二个 以上),采用欧波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 AL32,按照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将高程 引测到现场形成高程控制网。
3) 以主轴线和高程控制网作为结构、基坑监测、装饰装修、安装工程施工 的测量基准点。并定期进行校核,以保证基准点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2、 测量施工阶段划分 测量工作施工时,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施工,即基础阶段施工,地上主体结 构阶段施工、二次结构装饰阶段施工,其中又分为二个流水施工段。在点位布设 时充分考虑流水施工段测量的方便性。 3、测量控制基准点交接、复测与维护 测量工作实施前与业主(测绘单位)进行基准控制网书面和现场交接,并对 基准控制网进行复测,并将复测成果报业主和监理审核。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控 制网点进行校准并做醒目的围护栏杆进行保护,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
4、测量仪器的选择 为了保证测量精度,现场采用了智能型天宇 CTS-632全站仪、天宇电子 LDT-02L经纬仪、欧波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 AL32。主要测量仪器及性能见下表。
主要测量方法一览表 序号 测量项目 测量仪器 测量方法 依据标准与规程 1 主轴线定位与 控制 天宇CTS-632全站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一、编制依据 1.1太原师范学院新校区图文信息中心工程设计图纸; 1.2晋中市规划局提供的基准坐标点、建筑红线及水准控制点等; 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1.4 中铁六局太原铁建项目工程测量管理办法(中铁六太程[2011]37号)。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晋中市经二路以西、纬五街(学府街)以北,纬六街以南、经一路以东区域内榆次区。(太原师范学院新校区中心地段) 本工程地下两层为人防层,地上10层,建筑层高分别为4.2米和4.8米,建筑总高51.5米。 本工程±0.000为相当于绝对标高809m。
三、施工测量准备 3.1施工测量准备 A、测量工作控制程序 2
测量成果报监理、业主竣工测量
施工测量
施工复验检查
控制网、水准基点加密
施工基线的开工复测测量
B、 测量总原则 本工程采用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长方向控制短方向的原则。 C、技术准备 根据建筑结构形式和施工场地特点进行场地考察,并结合规划局所给建筑红线点进行建筑物的初步定位,现场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专业测量员和测量技术人员充分熟悉图纸,并编制测量施工方案,对关键施工部位和施工难点、重点进行测量技术交底。 3.2 施工测量组织 施工现场以项目经理牵头、项目技术总工负责组织专业测量人员组成专业测量组。确保建筑物定位和施工过程测量控制及成果能满足设计要求,并满足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四、总平面控制网布设 根据总的建筑平面定位图、规划局所给测量控制点,具体平面坐标和高 3
程控制点如下所示:(A)X=50561.710;Y=31780.168;高程:807.647m (B)X=50434.589; Y=31781.136;高程:806.270m。 根据规划局给定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引测至地下室基坑开挖边线外控制桩如下所示: (K1)X=50480.291;Y=31657.27;高程:800.48, (K2)X=50561.322;Y=1670.328;高程:804.54。 采用全站仪闭合导线二次回测法将规划局提供的平面控制点A、B引测至地下室基坑开挖边线外控制桩上,经业主和监理复核认可后构成整个场区总平面控制网。其控制桩点采取设置钢筋混凝土墩子(500mm×500mm),墩顶设置十字控制线,并用油漆进行标识。下部用240厚砖墙围护,自然地面以上钢管进行围护。 如下图所示意:
平面剖面
五、平面测量主控制线测定 5.1地基与基础部分 地下室(含基坑开挖线):利用现场总平面控制网用全站仪和50m钢卷尺采取直接设站法、投影法和主轴线法相结合方法进行主控线的测定与复核。 5.2主体结构部分 4
主体结构±0.00平面: 利用现场总平面控制网用全站仪和50m钢卷尺采取主轴线(纵横轴线)法进行主控线的测定与复核。 主体二层以上结构:采用内控法和主轴线控制法相结合。利用现场总平面控制网用全站仪和50m钢卷尺采取二次回测法,在已浇筑成型的±0.00混凝土楼板上建立各施工区域的平面控制网,经业主和监理复核并签字认可后,作为二层以上结构平面传递内控控制点之用(用于平面和高程控制之用)。 内控基准点周围清理干净,并用铁板或是木板进行适当遮盖,防止杂物或混凝土落下破坏。以上各结构楼层对应于下一层的内控点处留置200mm×200mm大小的预留洞,便于使用垂准仪传递各轴线控制点之用。
传递轴线时,用垂准仪将±0.00内控基准点投测至相应楼层,并用经纬仪(全站仪)和50m钢卷尺复核无误后,报业主和监理复核确认后,作为该楼层平面测量控制点,并进行结构梁柱的定位放线施测工作。 内控点布置如下: 5 六、 高程水准测量控制网布设
利用水准仪、塔尺、钢尺采取往返联测结点平差法将业主和规划局提供的绝对水准点(经各相关部门进行复核后的)传递至各施工区段,并转换成各施工区域的±0.00相对标高或是控制标高,经业主和监理复核确认后用红“∇”标志在周围相应固定的建筑物上(塔吊塔身上)作为各施工段高程控制基准点。
七、高程控制测量 7.1 地基与基础分部 6
地下室(含土方开挖):利用水准仪、塔尺、钢尺采取往返联测结点平差法将各施工区段地下室(如-5m、-8m等)相对标高传递至基坑内,经业主和监理复核确认后作为桩基和地下室高程控制点。 7.2主体结构部分 主体结构±0.00平面:用水准仪、塔尺利用就近高程基准点进行控制。 主体二层以上结构:在首层平面易于向上传递标高、间距分布均匀并满足结构施工需要的位置(如外墙角柱、电梯井壁、每施工区段交接处)用水准仪往返联测结点平差法布设+1.0米相对水准点,用红色油漆标记“∇”,并经业主和监理复核确认后作为±0.000 以上各层基本传递高程点。以上楼层以此为依据向上引测,在此竖向引一通长直线,消除钢尺的垂直误差。 ±0.000 以上各层的标高传递均利用首层红“∇”基本传递高程点,用检定合格的钢尺向上引测,并在投测层标记该楼层相对+1.0米红“∇”水准点,经联测复核并报监理确认后,作为该楼层施工高程水准控制点。
该层施测在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可重新引测相应的基本传递高程点,保证建筑物的测量精度要求。 7.3 装修及安装部分 7
装修及安装各分部以各楼层+1.00标高(相对于结构标高)(按照建筑图纸装修做法)进行控制。
八、 施工细部放样 8.1 楼层轴线加密放样 利用经纬仪和钢卷尺将各楼层平面测量控制点采用主轴线法逐一引测出建筑物各轴线,用墨线弹在混凝土面上,并在较重要部位用红“∇”予以标志,用于施工质检和模板安装控制之用。 8.2 墙、柱定位及模板放样 定位:根据控制轴线位置放样出墙、柱的位置、尺寸线,用于检查墙、柱钢筋位置,及时纠偏,以利于模板位置就位。必要时候测放出施工控制线以便于检查模板安装定位情况。 模板放线: 方法一:在混凝土楼面沿墙、柱位置线内侧用电钻钻取φ8孔径(孔深50~80㎜),然后植入φ10光圆钢筋(外露50㎜),模板施工时,将模板根部紧贴钢筋即可确保模板位置准确性; 方法二:在墙柱位置线周围增放出模板线控制线,用于检查墙、柱模板定位准确性,保证的截面尺寸及位置。 8
8.3 梁、板放样 由于墙、柱、梁、板一次性支模,因此,梁板模板定位利用楼层轴线采用线锤垂吊法引测至梁底满堂红脚手架水平横杆之上进行分中控制。 8.4 围护结构放样 待墙、柱拆模后,进行高程传 递,立即在墙、柱上用墨线弹出+1.00m线,不得漏弹,同时根据主体结构施工时所施测的轴线控制线用经纬仪或线锤投测引测出梁、柱、板围护结构控制轴线及控制边线。如右图所示 8.5 楼梯踏步放样 根据楼梯踏步设计尺寸,在实际位置两边的墙上用墨线弹出,并弹出两条梯角平行线,以便纠偏。如右图示: 8.6 门窗、洞口放样 平面施测墙体位置控制线同时弹出门窗洞口的平面位置控制线,并在绑好的钢筋笼上放样出窗体洞口的高度,用红油漆标注,然后放置窗体洞口成型模体。外墙门窗、洞口在已浇筑外墙(梁)竖向弹出通线与平面位置校核,以控制门窗、洞口位置。 8.7 控制点、预留洞设置 9
控制点:±0.00结构平面混凝土完成后,将各施工区段内控制基准点用十字交叉线弹出并用红油漆标志,并砌筑300㎜高保护台。保护台平时采用钢板遮盖,未经同意不得蓄意破坏。 预留洞:在控制点的正上方每层相应位置预留200mm×200mm 大小的预留洞,平时采用厚模板遮盖,以免混凝土或杂物堵塞。 8.8外墙大角控制 外墙拆完模后,沿大角处 向内各量出300或500mm,用经纬仪竖向投测或吊垂线放出通线用以控制外墙转角柱、墙模板位置,防止大角出现偏差。在大角模板的相应位置做出标记,待上层大角模板合模时,通线与标记一定要相吻合。如上图所示。 8.10 施工细部标高与平整度控制 A、 基础垫层(土方)标高与平整度 在基坑(槽)土方平整时,采用打1000mm×1000mm梅花桩(短钢筋或是竹片)控制标高,桩顶标高平垫层面标高。 浇筑垫层时,采用2m长刮尺下口平桩顶来控制垫层平整度与标高。 B、楼层面标高与平整度 楼层结构面混凝土浇筑前,将楼层+1.m标高转化为+0.5m标高引测至框架柱、暗柱主筋上,并用双面胶带纸粘贴在其上。浇筑混凝土时,采 10
取拉线量取法控制楼层标高,同时利用2m长刮尺控制楼面平整度。 九、沉降观测 9.1沉降观测方法和基本要求 9.1.1 仪器设备要求 使用可测Ⅱ等水准的精密水准仪和铟合金水准尺,当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时,使用铝合金塔尺第一段标尺,确保观测误差小于变形值的1/10~1/20。 9.1.2 观测时间和次数 沉降观测必须定期准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首次沉降观测时间为-2层结构施工完毕、观测点设置完成后进行。以后每施工完一层观测一次。装修期间每一个月观测一次。对于突然发生的情况,将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单位。 9.1.3 观测点设置与做法 根据设计要求观测点共计18个,具体位置设在-2层2/D轴交点、13/D轴交点、5/E轴交点、10/E轴交点、2/G轴交点、6/G轴交点、9/G轴交点、13/G轴交点、4/J轴交点、11/J轴交点、2/L轴交点、1/8/L轴交点、13/L轴交点、7/K轴交点、2/N轴交点、6/N轴交点、10/N轴交点及13/N轴交点。,由专业测量员负责观测,观测点采用先浇筑后钻孔设置,沉降观测点距离地面高为+0.50m。 混凝土墙面(柱面)沉降观测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