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棱镜矫正隐斜视的实例分析

合集下载

三棱镜在眼科的应用..

三棱镜在眼科的应用..

这一检查对视功能成熟的成年人更 为重要。应告诉这些患者手术后会 立即出现复视,术后复视与三棱镜 中和斜视出现的复视基本一致。多 数情况下,异常视网膜对应的复视 较正常视网膜对应的复视易耐受, 且持续时间短,一般几天到几个月。
三、三棱镜的治疗作用 1、小角度共同性水平和垂直斜视 <10Δ 三棱镜小角度共同性水平和 垂直斜视手术时有过矫的危险,配戴 三棱镜可取得好效果。
(4)应用三棱镜注意事项
①塑料制作的块状三棱镜及水平和垂直的条 状三棱镜组,标定于最小偏斜位,用于额平 面时误差很小,临床应用时应放在额平面。 ②同一方向的三棱镜不能叠加在一起应用, 他们叠加在一起不是线性关系,产生的作用 比预期的大。如两个30Δ三棱镜叠加在一起产 生的作用不是60Δ三棱镜,而是94Δ三棱镜。
2、斜视术后欠矫或过矫 除非内斜视术后有明显过矫,需再次早期 手术,一般内斜术后过矫需观察等待。最初 的治疗是降低远视患者的远视度数,基底朝 内的三棱镜可使眼球保持正位或轻度内斜, 预防抑制产生。多数外斜术后欠矫的患者, 需再次手术,配戴至少比残留的外斜视大 10Δ 的基底向内的三棱镜,模拟内斜视,产生复 视。患者为了减轻复视,双眼试图辐辏,这 种辐辏运动的适应可减低外斜视,所带的三 棱镜每6月减低一次,个别患者外斜消失。
在同一会议上Berard也总结了三棱镜应用的结 果。他认为手术前3-4个月用三棱镜维持眼位正常将 改善手术结果。他和他的同事在后来发表的文章中 建议用三棱镜确定儿童的视网膜对应,认为如果病 人用三棱镜矫正到稍微过矫后,没有出现融合,则 提示异常视网膜对应(anomalous retinal correspondence, ARC);如果儿童出现过度辐辏, 或用三棱镜没有融合,那么这种儿童“具有深度异 常视网膜对应,无功能治愈的可能。

视光论文

视光论文

V on Grafe和马氏杆检查隐斜的结果分析论文题目:V on Graefe和马氏杆检查隐斜的结果分析年级:08级仪器班院系:眼视光工程学院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1年6 月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1.隐斜的概念及隐斜测量方法 (2)1.1隐斜的概念 (2)1.1.1 隐斜的分类 (2)1.1.2 隐斜的危害 (3)1.1.3 隐斜的治疗 (3)1.2 隐斜测量方法 (4)1.2.1 遮盖法(Cover test) (4)1.2.2 马氏杆法(Maddox杆法) (5)1.2.3 Von Graefe法(格雷夫法) (6)2.隐斜测量的主要方法——马氏杆测量法和Von Graefe法 (6)2.1 马氏杆法的检测原理 (6)2.2 Von Graefe法的检测原理 (8)3.马氏杆测量法和Von Grafe法检查隐斜的结果 (9)3.1 引用实验得出两种方法检测隐斜的结果 (9)3.2 分析马氏杆与Von Graefe检测隐斜的结果 (11)4.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摘要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正眼位的人占10%左右,有隐斜视的人占90%左右。

因此,隐斜测量是验光师在临床屈光检查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项。

随着综合验光仪在国内的普及,Von Graefe法和马氏杆法成为最常用的两种临床主观隐斜测量方法。

本文从比较这两种方法的准确性、适用范围出发,深入分析各自的检测原理,为临床医生和视光师在使用综合验光仪检查隐斜时选用适当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Von Graefe 马氏杆隐斜Abstract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statistics, the eye position accounted for 10% of the people, who had heterophoria about 90%. Therefore, the phoria measurement is an optometrist in clinical refraction in the essential one. With the popularity of integrated refractometer in the country, Von Graefe method and the method has becom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arkov shot the two methods of clinical measurement of the subjective phoria. This paper compared the accuracy of the two methods, scope of departur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or clinical doctors and optometrists in the use of integrated refractometer check phoria use the appropriate method when the reference.Key words: Von Graefe Maddox Phoria measurements引言在通常情况下,90%的人都有隐斜视,而98%的隐斜视者没有不良反应。

三棱镜加遮盖法测成年人隐斜视

三棱镜加遮盖法测成年人隐斜视

4 3例 。 符合 条件 : 1 裸 眼或矫 正视 力 ≥1 ;2 眼前 () . () 0 后 节无 异 常 ;3 无 显斜 ;4 反应 敏捷 , () () 能配 合检 查 。
1 方 法 应 用 三棱 镜加 遮 盖 法对 被 检 者 行 3 e . 2 3m
人融 合 范 围 0 - 9 , 均 1 . 。 其 中测 得 5 辐  ̄2 。 平 04; 6 2人
近视 眼需要 的 调节 与正 视 眼相 近 ,产生 了相应 的调
节 性集 合 , 因此 减少 了外 隐斜 。 外本 研究 中少 数人 另
22 近视 眼裸 眼 与戴 镜 3 c 5 隐斜 度 比较 . 3m、m
5 7
的外 隐斜 度 数很 大 ,甚 至 达 5 0 ,超过 一 些 显斜 患 者 , 而其 双眼 视功 能正 常 , 时亦 无斜 视 出现 。笔 然 平 者 认 为对 这 类 人 应 注 意 随访 有 无 间歇 性 外 斜 的发 生。 同视机 检查 10例成 年人 均具 有三 级功 能 ( 体 0 立
2近视眼裸眼与戴镜33cm5m隐斜度比较57例近视眼裸眼33cm5m隐斜度分别为一1530830一20452257例戴镜33cm5m隐斜度分别为一1242775一184土502近视眼裸眼33cm隐斜度与戴镜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维普资讯
南 通 大 学 学 报 (医 学 版 )
关 于 成 年 人 的 隐 斜 视 , 有 不 少 文 献 【 过 叙 已 l 】 做
述。 然而 未见 有用 三棱 镜加 遮 盖法 测量 的报 道 。 笔者 于 20 0 4年 1 1月 ~ 0 5年 1 20 1月 间 对 1 0名 成 年 人 0 用三 棱镜 加遮 盖 法进 行 检查 ,并 用 同视 机 检查 了 双 眼视 功能 , 现报 告 如下 。

详解眼斜位

详解眼斜位

详解眼位(眼隐斜视)问题由《美式2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书作者黄炳南先生撰写在广大验光员学习屈光检查后,让更多的验光人员了解视觉,我们必须对眼位这个概念了解清楚,要知道它到底是表达什么意义,作用是什么眼位的定义是什么首先,我们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隐斜视,没有一个人有绝对的正眼位,当隐斜视大到一定的程度时,当融像贮备代偿不足时,就会有不同程度的视觉问题出现。

这些视觉问题就是可以通过对眼位的测试,得到可靠的依据,再对眼睛视觉进行矫正。

测试方法与处理方法,请参考《美式2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书或《隐斜视测试与AC/A比值的分析》.再次让我们看一下英文是怎样表示眼位:“Distance lateral phoria”:我们常以“远眼位”为表示,但如从英文整体的含义上来说,应该“视远时水平性隐斜视”。

Phoria表示为隐斜视,但出现显斜视时,英文是用“heterotropia或strabismus”来表示的。

“Near lateral phoria”:我们常以“近眼位”为表示,但如从英文整体的含义上来说,应该“视近时水平性隐斜视”。

当我们在测试眼位(水平性隐斜视)时,就是破坏两眼的融像,通常我们分离融像的方法有四种:红绿分离法、偏光分离法、棱镜分离法、成像不同分离法(马氏杆法就是)。

每种方法各有优点与缺点,也就是说,各种方法测试出来的数据有小偏差,但远眼位(视远时水平性隐斜视)测试时,偏差的数据更小,近眼位(视近时水平性隐斜视)时,偏差的数据略大些。

(以后有机会可以写出各种方法测试的优缺点文章)一、正位眼与隐斜视没有隐斜视的两眼我们称为“正位眼”,又称正位视。

在融像机能大部分或完全消失的情况下,眼球仍能维持其功能性原在位,无偏斜趋势的状态。

如两眼注视一物体时,遮盖其中一眼,而两眼视线仍能准确的投向该物体,且不出现分离现象。

但实际上绝对正位眼是不存在的。

每一人都有隐斜视存在。

只是每人的隐斜视程度、情况不一样而已。

内隐斜在左眼前加BO三棱镜外隐斜在左眼前加BI三棱镜

内隐斜在左眼前加BO三棱镜外隐斜在左眼前加BI三棱镜
斜视检查
咸阳市眼科医院
张娟娟
2014.3
斜视检查
• 病史采集 • 视力检查 • 屈光检查 • 斜视角检查 • 眼球运动检查 • 眼知觉状态检查 • 其他检查
病史采集
• 斜视发病年龄 • 诱因:高热、惊吓、外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全身病 • 特点:间歇性、交替性、恒定性、周期性、发生在看远、
看近、远近均有 • 伴随症状:强光下闭合一眼、视疲劳、复视、视物模糊、
• 应用于单眼盲、旁中心注视等单眼注视功能丧失 者,及不配合检查的儿童。
三棱镜角膜映光法(Krimsky Test)
遮盖试验(Cover Test)
• 交替遮盖试验(Alternating Cover Test) • 遮盖—去遮盖试验(Cover-Uncover Test) • 三棱镜交替遮盖试验(Alternating Prism-Cover
三棱镜遮盖去遮盖法
• 主要用于共同性斜视、不全麻痹性斜视的水平与 垂直斜视角的测量。适用于9个诊断眼位斜视角的 测定,以及头位向左右肩倾斜时产生偏斜角的测 定。所测得的斜视度不包括隐斜视。
三棱镜遮盖去遮盖法
三棱镜角膜映光法(Krimsky Test)
• 斜视角的定量检查 • 被检者健眼注视33cm笔状光源 • 三棱镜放于健眼:被检者健眼注视笔状光源,将
三棱镜交替遮盖试验
• 三棱镜的光学原理
▫ 光线经三棱镜向基底方向屈折,通过三棱镜观察, 物体向三棱镜的尖端移位。
▫ 临床上应用三棱镜的位移作用测定斜视角度。
三棱镜遮盖去遮盖法
• 斜视角的定量检查 • 分别注视33cm和6m视标 • 被检者一眼注视视标,将三棱镜放于偏斜眼前,
遮盖注视眼,观察三棱镜后的眼是否移动,重复 遮盖注视眼,不断调整三棱镜度,直至遮盖注视 眼时偏斜眼不再移动。此时的三棱镜度是患者的 显斜视度数。将三棱镜放于另一眼前,以同样的 方法测量。

验光案例分析集锦_黄炳南(包括一些斜视情况的特殊处理)

验光案例分析集锦_黄炳南(包括一些斜视情况的特殊处理)

验光案例分析集锦黄炳南/文案例1:杨某,男,48岁,公司老总。

主诉:看近不清楚,有复视现象,常感眼胀、流泪。

看远时,有时也会有复视出现,头也经常胀疼,无法集中精神,但喝酒后,看远时眼不适感有所改善,视物也较清晰,不会出现重影感,精神也较能集中,这种情况已经有许多年了。

检查:患者在未喝酒状态下,无眼疾。

远裸视力:R:1.0,L:1.0;近裸视力:R:0.4,L:0.4 。

习惯性视远眼位(3项)检查为BI 4△;习惯性视近眼位(13A项)检查为:BI 12△;(都较大)。

主觉屈光检查(7A项)为R:+0.50DS 矫正为1.2;L:+0.50DS 矫正为1.2;双眼视力为1.5。

BCVA测试(7B项)与7A测试视力一样。

分开性交叉圆柱镜(14A项、BCC测试)测试为下加光R:+2.00D 矫正近视力1.0;L:+2.00D矫正近视力1.0;FCC测试(14B项)为+0.25D。

视远时聚散功能测试: BO(9、10项):12/19/7 ; BI(11项):X/12/5;视近时聚散功能测试:BO(16项):17/10/2 (较低); BI(17项):23/27/17 (较高)。

调节幅度(19项)测试为2D;相对性调节:PRA测试(20项):-0.75D;NRA测试(21项):+1.25D。

视远注视视差为BI 2△;视近注视视差为BI 4△。

分析:视远眼位与视近眼位都较高,有较大的外斜视位,在视近时,聚散功能都已经偏离中间线,向BI方向偏移。

AC/A比值也只有2.8△/D,太低。

在调节幅度2D下,NRA测试值为+1.25,证明过度放松调节,可定性为“辐辏不足”。

由于酒精对外眼肌起麻痹作用比其他眼肌大,所以喝酒后,外眼肌较无力,使外斜有所改善,也改善了视觉效果。

由于有老视出现,需要矫正。

处理:辐辏不足可以通过视觉训练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但患者年龄较大,不宜做训练。

用棱镜矫正注视视差BI 2△。

患者的调节幅度只有2D,患者习惯在35~40cm处近距工作,由于要保留一半调节力与患者习惯,ADD+1.75,患者试戴无不适并清晰,比BCC测试值低,最后处方为:R:+0.50DS(优势眼)矫正视力1.2;L:+0.50DS BI 3△矫正视力1.2;ADD+1.75D矫正近视力1.0;这样患者视远时已经没有不适感,看近也清楚舒适。

用贴膜三棱镜与球镜来矫正旋转性斜视的方法

用贴膜三棱镜与球镜来矫正旋转性斜视的方法

用贴膜三棱镜与球镜来矫正旋转性斜视的方法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旋转性斜视。

在日常验光中,我们经常使用“Maddox双棱镜法”来对旋转性斜视定性,用“双Maddox杆试验”检查来对旋转性斜视定量。

如果患者在其屈光不正都完全矫正的情况下,(这里你要加上一个什么方法来测试斜视)其中一眼看到的是水平线,另一眼看到的是偏斜于水平的直线,此时这个现象就称为旋转性斜视。

旋转性斜视定义:眼球的矢状轴有旋转趋势,即一眼或两眼角膜垂直经线上端潜在地,向鼻侧(内旋)或是颞侧(外旋)倾斜,但通过眼外肌(主要是上、下斜肌)的努力能维持一定的双眼视觉功能。

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疼、恶心、呕吐及其它神经功能症状;屈光不正矫正后自觉症状没有减轻等。

依原因可以分为:特发性、神经性、解剖性、光学性、调节性。

?特发性旋转性斜视又称为原发性旋转性斜视,主要是由神经因素或是解剖异常所引起的旋转性斜视。

神经因素的旋转性斜视也称为核下性旋转性斜视,是由于下级神经元受累时产生单条眼肌功能失常所引起。

?神经性旋转性斜视:两眼同名垂直眼外肌麻痹时,由于其垂直成分互相抵消而出现的旋转性斜位,多见脑震荡。

?解剖性旋转性斜视:上下斜肌或直肌着点靠前或靠后及其走行异常,或是内外直肌附着点偏上或偏下所致的潜在性旋转偏斜眼位。

?光学性旋转性斜视:又称为假性旋转性斜视、屈光性旋转性斜视,是由于高度散光所引起的。

(本文并不针对此类旋转性斜视论述)。

?调节性旋转性斜视:当向前方近距离注视时,两眼下直肌同时收缩所引起的外旋作用大于上斜肌的内旋作用,或是上斜肌的内旋作用比下直肌的外旋作用强而出现的旋转隐斜视。

近距离调节性旋转隐?斜视以外旋性最为常见。

下面介绍几个检查和测试旋转性斜视的方法:一、Maddox(马氏杆)双棱镜法:Maddox双棱镜是将2个基底相对大小为4△的三棱镜嵌在一个镜片上的特别镜片。

把它放在一眼瞳孔水平线处,此时这眼看到的是两条水平线(如不是水平线,请换另一眼),另一眼看到中间的一条水平线。

舒曼光学【棱镜系列】之隐斜视知识点

舒曼光学【棱镜系列】之隐斜视知识点

舒曼光学【棱镜系列】之隐斜视知识点一、隐斜视的表现(一)内隐斜视临床表现:远视处物体较久的时候出现头痛,眼部不适,立体感和定位感缺失,头痛部位不定,休息睡眠后仍然感觉不适;阅读或书写的时候,喜欢近距离,常伴有眼球的不适感,个别患者停止阅读后很久都不消失,患者很少有复视,但是平常喜欢采取下颌内收位视物以减轻症状,因如此看时,眼位可以稍微分开,克服部分内斜视。

1~2△棱镜的内斜可因长时间近距离工作导致集合过强所引起,故可视为正常,一般不会引起视疲劳的症状。

(二)外隐斜视临床表现:主要发生在近距离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疲劳症状,阅读和书写时间不持久,稍久后即感觉字迹模糊不清楚,稍微闭上眼睛休息后可以继续阅读,但是症状不久后会出现,可伴有严重眼睑沉重,昏昏欲睡,眼痛、恶心等症状,有些患者可以出现睑缘充血慢性结膜炎,但是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往往不容易感觉疲劳,多是由于主导眼黄斑功能已经被抑制的缘故。

(三)垂直隐斜视临床表现:垂直隐斜视的症状较水平隐斜视严重,主要为两眼物像的上下分离所致,且上隐斜的程度与它所产生的症状轻重成正比,正常人一般可耐受1~2△的上隐斜。

患者感觉单眼视物较双眼视物清晰而省力。

看远处物体较看近处物体或阅读时清晰,看字形成重叠双行,立体感缺乏。

无复视但在闭合一眼后,症状减轻,轻度上隐斜常常有轻度弱视,中度者一般都有弱视。

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并常有比较特殊的面容,即上隐斜眼侧眉毛上挑并有面肌紧张的表情,有抬头纹。

头向下斜眼侧倾斜,以便使双眼的上、下物像位于同一水平。

伴有麻痹因素者,可有面部回转和下颌位置的改变。

(四)旋转隐斜视临床表现:旋转隐斜视可引起极度不舒适的感觉,如头痛、恶心、呕吐精神障碍,有时候会引起严重的光学障碍,常常感觉有房屋倒塌的感觉,以至于不能正常的生活,患者常常有明显的代偿头位以矫正倾斜的影像。

二、隐斜视的治疗(一)内隐斜视的治疗1.屈光矫正如有远视应该充分矫正以减轻调节力和调节性集合,如有散光或屈光参差也应该矫正以提高视力,有远视者应在低度矫正的时候求得较好的视力,因为提高视力可以提高和促进双眼视功能融合反射,对治疗内隐斜也可以起到作用,对于高AC/A比率的内隐斜病人需要配戴双光眼镜或渐变焦眼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 ) 像 A
矫 正 其 屈光 不 正 。对 水 平 方 向隐 斜视 , 眼位 训 练 无 在
效 情 况 下 ,一 般 用 三 棱 镜 矫 正 其 全 部 隐 斜 视 的 1 垂 . / 2,
直 方 向隐斜 视 可 直接 用 三棱 镜 进 行全 部 矫 正 , 隐 斜 对
视 程 度 较 大 无 法 用 三 棱 镜 矫 正 者 可 进 行 手 术 。用 三 棱

元 件 , 中 主 截 面 为 三 角 形 的 棱 镜 称 为 三 棱 镜 (图 1 其 : AB c主 截 面 ) 主 截 面 的 薄 缘 ( ) 为 顶 ( 尖 ), 。 A 称 或 其 厚 缘 (B C) 为 底 , 顶 垂 直 于 底 的 直 线 ( 称 过 AD ) 底 为
顶线。 三 棱 镜 效 应 (图 2): S 出 的 光 线 经 三 棱 镜 后 , 物 发
三 棱 镜 大 小 单 位 用 “ 镜 度 ”或 “ X 棱 / ”表 示 , 个 一
△ 内 隐 斜 , 眼 3 上 隐 斜 = 眼 3 X 隐 斜 。垂 直 方 向 左 △ 右 /下 隐斜 视一 般 以某 只 眼 的上 隐斜 表示 , : 如 R2/ 上 隐 斜 。 X 人 眼水 平 方 向融 合 力 大 , 耐 受 的棱 镜 度或 隐斜 能 视 度 较 大 , 直方 向融合 力 小 , 耐 受 的棱 镜 度 小 , 垂 能 一 般 不 超 过 1 X。因 个 体 差 异 , 的 人 隐 斜 视 较 大 而 无 症 / 有
相 关概 念 1三 棱 镜 . 棱 镜 是 指 由两 个 互 不 平 行 的平 面所 构 成 的 光 学
棱 镜 度 (1 X) 由 于 棱 镜 的 作 用 使 1 0 位 距 离 处 的 / 指 0单 物 体与 像 的偏 移 为 1 单 位 。三 棱 镜 的 方 向用 底 顶线 个 的底 朝 方 向 表示 , 用 的有 老式 英 国 法 : 垂 直与 水 常 其 平 方 向 用 底 朝 上 、 、 、 表 示 , 向 用 底 所 朝 角 度 下 内 外 斜
D 。 C
状 , 的人 隐斜 视 虽 小也 会 产 生症 状 。隐 斜视 的症 状 有 主 要 有 : 期 工 作 后 视 力 变 弱 、 歇 性 视 力 模 糊 、 睛 长 间 眼
疲 劳 、 睛疼 、 痛 、 心 等 。 眼 头 恶
(图 1 三 棱 镜 ) :
有 隐 斜 视 而 无 症 状 者 无 需 矫 正 , 症 状 者 应 首 先 有
( 眼 的 柱 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轴 向 相 同 ) 示 , 底 朝 上 (B ) 朝 外 与 表 如 U 、 ( B0 ) 底 朝 上 内 方 4 度 。 、 0
三 棱 镜 主 要 用 于 眼 肌 的正 位 训 练 、 x- 视 与 隐 及 , - j  ̄ 斜 视 的 矫 正 。当 透 镜 通 过 移 心 或 视 物 时 视 轴 不 通 过 铙 片 光心 位置 都 会产 生 棱镜 效应 , 计 算公 式 为 := F 其 P C・ ( 中 : 为 产 生 的 棱 镜 度 ,“/ 其 P X”; C为 视 轴 通 过 镜 片 位 置 点 与 光 心 之 间 距 ,“ m”; 透 镜 镜 度 ,“ e F为 D” ) 。 2隐 斜 视 . 无 论 是 双 眼 或 单 眼 注 视 (另 一 眼 遮 盖 ), 眼 视 两 轴 都 通 过 固定 视 点 , 远 时两 眼视 轴 平 行 , 种 眼位 看 这 称正 位 眼 , 则称 眼位 不正 , 有斜 视 和 隐斜 视 之 分 。 否 其 无 论 两 眼 注视 或 单 眼 注视 , 有一 眼视 轴 通 过 固视 点 只 的 眼 位 称 斜 视 ( 显 性 斜 视 ) 或 。 隐 斜 视 主 要 分 为 : 平 方 向 隐 斜 视 (分 内 隐 斜 和 水 外 隐斜 ) 垂 直 方 向隐斜 视 ( 上 隐斜 和下 隐斜 )两 和 分 。 眼 隐 斜 视 的 符 号 法 则 (即 均 分 法 则 ) :“ 对 内 、 为 内 外 x  ̄-上 x- ”。 即 水 平 方 向 隐 斜 视 不 分 左 右 眼 , 直 - ,、 -下 ,l J , j 垂 方 向 隐 斜 视 有 左 右 眼 之 分 。如 : 眼 2/ 内 隐 斜 = 眼 2 左 X 右
维普资讯
验 光 与 配 镜
用 三棱 镜矫正 隐斜视 的实例 分析
口 蒋金 敝
征 实 际 验 光 配镜 过 程 中 ,如 遇 到经 过 准 确 的 验
光 和 配 镜 (或 试 戴 镜 ) 患 者 仍 感 不 适 , 找 不 出 适 后 且 当 原 因 , 时 应 考 虑 进 行 必 要 的 视 功 能 测 定 (如 隐 斜 此 视 、 比较 性 调 节 、 较 性 集 合 ) 通 过 对 隐 斜 视 定 性 定 比 。 量 分 析 后 确 认 戴 镜 不 适 原 因 由隐 斜 视 引 起且 隐 斜 视 度 不 很 大 时 , 三 棱 镜 X" 斜 视 进 行 矫 正 。 用 - ,隐 j
其 折 射 光线 向底 部 偏 折 ,而所 成 像 S向顶部 偏 移 , 即 人 眼 通 过 三 棱 镜 看 物 体 时 其 像 沿 底 顶 线 方 向 向 顶 部 偏 移 。三 棱 镜 x- - , ̄线 只 有 屈 折 ( 偏 向 ) 力 , 无 聚 j : 或 能 而
焦 能 力 , 镜 度 F O 其 =。
S (
人 眼
镜 矫 正 时 , 通 过 透 镜 移 心 或 在 镜 片 上 加 磨 三 棱 镜 的 可 方 法来 获 得 所 需棱 镜 度 , 底 朝 方 向 与 隐斜 视 轴 偏斜 其 方 向 相 反 , : 隐 斜 用 底 朝 下 三 棱 镜 矫 正 。考 虑 到 镜 如 上
(图 2: 棱 镜 效 应 ) 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