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合集下载

新疆和田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新疆和田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2 . 1 建 立 指标 体 系原则 反映县域经济发展特征指标体 系构建遵循 以下原则 : ( 1 )客 观 性 原 则 .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必 须 有 客 观 的统 计 数
据, 并且数据必须完整, 每一个指标 应反 映县 域经济发展 的 不 同方面, 充分揭示其社会经济发展 的内在规律. ( 2 )比较性原则. 对研究单位共 同有 的 、相同量纲的、 同一个 时期 的、 同一个 指标 下的数据 作为采集对象 , 包括 区 域间具有共性特征 的可 比指标 , 将综合 的价值指标 、 平均指 标和相对指标 三者相结合运用. ( 3 )代表性原 则. 选 用的指标 体系 中的指标 和数据具 有较强 的代表性 、 准确性及具有较强 的鉴别能力 , 可 以用 它 来区分各县域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发展情况. ( 4 )操作性原则. 在考虑到指标体 系完整 、科学的前提 下, 从 实际出发。 尽可能选 择现行统计 资料 中能获取 的实际
异, 对促 进县域经济的全面 、 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 其重
要 的意义. 【 J 1
和田地区共有 7个县 1 个市 , 县域经 济的发展对于提
高全地区经济综合实力 、缩 小与先进 地区发展差距显得尤 其重要 . 本 文选取 了 8个县( 市) 作为样本 , 建立县域 经济 评
价指标体 系, 根据 和田地 区经济普查 及有关统计 资料, 运 用
县域 经济是 以县级 行政 区划 为地理空 间, 县域 经济是
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县域经济 的发展不仅 是富 民兴县 的
关键, 促 进县域经济持续 、 快速、 健康 的发展, 已成 为组织 国
民经 济 运 行 迫 切 需 要 解 决 和 研 究 的 问题 . 准 确 评 价 一 个 县 ( 市) 的社会经济 发展状况 , 全 面 分 析 和 比较 县 ( 市) 之 间 的 差

新疆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新疆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新疆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摘要:新疆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其中的原因复杂,不仅源于长期累积的历史原因,而且还有新疆地区性因素的政策效应等客观原因。

关于新疆经济发展的现状,本文主要从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以及新疆的产业结构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分别对南北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进行检验和分析,摸清新疆地区贫富分布状况,然后,通过对新疆经济社会现状的分析,找出新疆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这些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产业结构非参数检验引言2009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新疆考察时强调指出:“新疆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来解决,要始终把走科学发展道路、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新疆问题的根本途径,始终把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做好新疆工作决不仅仅是新疆的事情,而是整个国家的事情,中央将一如既往大力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采取重大措施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4年4月2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新疆考察,对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跨越式发展进行调研指导。

国家领导人对新疆发展的重视,充分证明了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周边与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印度等八个国家毗邻,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区位优势,新疆不仅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汇之地,而且是中国向南亚中亚各国开放的重要门户,新疆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区,其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而且自然资源丰富,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无比重要的生态安全地位和资源战略地位。

近年来,新疆地区构建了“两个基地,一个中心(东联西出的商品组装加工基地,西进东销的商品集散地和旅游购物商贸中心)”的发展目标。

目前新疆经济社会正迅猛发展,总体态势良好,正努力实现打造“新疆在中南亚经济国重心地位”发展战略。

新疆乌昌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新疆乌昌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显偏 低 。
二 、 证 分 析 实
地, 目前水 、 土地等 资源 已成 为制 约其 可持续 发展 的瓶
颈。
乌昌经济一体化是 自治 区党委和政府做 出的重 大战 略决策 。乌鲁木齐 市与 昌吉州不仅 地域相 连 , 资源 优势 互补 , 而且两地在长期独立 发展 的同时 已经 形成 了天 然 的紧密联系 , 随着乌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 , 势必 打破 原有的利益格局 , 而使两个 地 区的发展 空间都 得到扩 从
的 , 目的是 为 了 研 究 非 平 稳 序 列 的 建 模 问 题 。 因 为 经 其
工基地 , 新疆最大的城市群和最重要 的人 居生态 区 , 辐射 带 动天山北坡 和新疆经济快速发展 。
( ) 昌地 区产 业 结 构 布 局 二 鸟
济变量的时间序列模 型本身 可能 是非平 稳 的 , 是这 些 但 变量的线性组合却仍然可能是平稳 的。建立模 型如下 :
总量 和经济发展水 平都 有着显 著 的增长 。这 一 时期 , 乌
昌地 区 G P占全 新 疆 的 比重 在 2 7 ~33 之 间 ,90 D .% .% 19
年 乌 昌 地 区 G P在 全 新 疆 所 占 比重 为 32 % ,07年 为 D .7 20
“ 城市 , 大 小郊 区” 的特点 , 缺乏经济发展所 需要 的纵深腹
( ) 整 检 验 一 协
型工业 化的总体 目标 : 把乌 昌地 区建成 新疆 最强 的制造
业 基 地 , 疆 最 重 要 的 出 口加 工 和外 贸 基 地 , 疆 最 重 要 新 新 的旅 游集 散 地 和 目的 地 , 疆 最 重 要 的 农 业 和 农 产 品 加 新
协 整 检 验 是 在 18 97年 由 E g nl e和 Gagr 同 提 出 rne 共

【doc】新疆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

【doc】新疆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

新疆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产业经i斋也是浙江省经济差异的重要来源.通过重点扶持低洼地区,提升该地区产业层次,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使其形成发达县f市)所具有的产业集群形态,从而加快实现经济低洼经济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最终降低省内县(市)之间的经济差异,促进全省经济上一个新台阶.丽水市,衢州市以及温州市应当积极抓住海西经济区的开发机遇,主动融人海西建设中.例如温州南部的苍南县与福建地区语言互通,气候较为相似,抓住海西建设中与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优势,引进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人才等.从而优势互补互利双赢.3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浙江省正稳步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并向工业化后期转变.政府应切实改善海,陆,空交通运输和解决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工业化"先行官"问题,破除工业化的"瓶颈",为浙江省工业化的发展及城市化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积极致力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环境;制定有效的政策,如对低洼经济地区的优惠政策扶持等,从而为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政策环境.例如,在衢州,丽水等地融入海西建设的过程中,就农业方面浙江省应尽早出台地区对台优惠政策,对台商创业中遇到的诸如投资基础设施方面给予适当补贴,从而推动外资(港澳台)进驻低洼地区,最终推动地区的发展.参考文献:l1]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421I71胡良民苗长虹乔家君: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时空格局研究lIIl地理科学进展,2002,21(3):268—274f3]彭宝玉,覃成林,阎艳: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分析U】.经济地理,2007,27(3):409—412【4l李小建乔家君:2()世纪9()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地理,2001,58(2):136—144f51郑炎成鲁德银: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地区差异的解释力分析【l】l财经研究,2004,30(7):121—129I6J6张小军李植斌: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地区差异及对策UJ.经济论坛,20()8(12):21—23I7I黄飞飞张小林余华崔开俊:基于空间自相关的江苏省县域经济实力空间差异研究【1l_人文地理,2()(】9,24(2):84—89. 18l周慧秋李友华等:黑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选择uJ_农业经济问题,2000,(2):49—51[9】刘伟东: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8):125—129f10l彭宝玉覃成林:河南县域经济实力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Il_地域研究与开发,2()()7,26(1):45—50f11】黄源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U1.安徽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7,31(2):147—153『12l刘明皓汪红群: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测评与区域开发模式构想一以重庆市为例生产力研究,2009(3):87—90.Il3】杜强贾丽艳:SPSS}~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IM1.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9:271新疆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一阿依古丽?赛杜力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摘要]新疆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区,促进新疆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变成为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农业结构不合理,低效率,农业劳动力素质低等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新疆农民还处在贫困状态.本文通过分析新疆农业结构的实际情况,出现问题,并且围绕着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关键词]农业结构优化跨越式发展农业发展一,新疆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1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地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新疆三次产业的发展总体水平不断的提高.各产业的产值比重也按着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变化,新疆农业产值比重总体来讲是符合经济发展进程的,符合工业化进程的规律,即农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1978年新疆第一产业产值在新疆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是35.8%,2009年为17.8%,下降了18个百分点.三十年来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地位不断地变化,比如1980年到1990年之间农业在三次产业中占首要地位,三次产业的顺序是~二三,改革开放刚开始的这个阶段,新疆工业和服务业还没有发达,所以农业对新疆生产总值中的地位高;1991年到1995年和2003年到现在位置的产业结构顺序是二三一,2008年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95%;1995年到2003年的产业结构顺序是三二一.新疆产业结构的这种发展形式与新疆九十年代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是分不开的,特别是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带动餐饮住宿的发展,对外贸易带动仓储运输的发展为新疆第三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出现新疆的第三产业发展受到影响,产业顺序就变动.2农业内部产值结构农业内部各部门在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不平衡,但各部门历年的产值发展趋势大体上不变.201O年新疆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种植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占绝对优势地位,产值超过其他三部门的两倍,其产值历年就在70%左右徘徊,波动幅度不大,这意味着,新疆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大多年份不足2%,发展缓慢;标志着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保持相对稳定,但所占的份额还小.一般经济比较发达,农业结构良好的一些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超过50%,但是新疆畜牧业历年都徘徊在25%左右,2002年达到28.20%,从此又开始下降,2006年降到21.40%.这不仅远远小于发达国家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又与有利发展新疆畜牧业的资源环境不对称.渔业产值比重历年基本维持《商场现代化》2011年1月(中旬刊)总第635期产业经i嚣在0.6%一0.8%.是因为新疆是一个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干旱地区, 水资源的分配不合理,主要来源是山雪融化而形成河流,新疆缺乏养渔咸水与场所.3.新疆各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新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各地区农业内部各部门的差异很大.2009年新疆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最多的地区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产值为266,793'fZ,元.其次是喀什地区,产值为23987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最少的地区是克拉玛依.产值为7.2234亿元;种植业产值最多的地区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产值为1543950亿元.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的种植业产值也超过1O0亿元以上,产值最少的地区是克拉玛依,产值为2.3150亿元;林业产值最多的地区是喀什,产值为201745亿元,最少的地区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H2920万元;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牧业产值最多,产值为1O1.3766"~Z,元,晶吉回族自治州占第二位,产值是85.2977亿元.牧业产值最少的地区是克拉玛依,产值为2.2653亿元;渔业产值各地区比较少,其中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的产值超过一亿元,其他地区均未过亿元,产值最少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渔业产值仅为188万元. 由于新疆各地区的土地面积,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所以表现为各地区在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总体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很大,这正是新疆各区域差异性的最直接表现.二,新疆农业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1.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不协调.就业形势严峻2009年新疆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是49:15:36,这就意味着新疆劳动力的大约一半集中于第一产业,在农村劳动人1:3中存在潜在失业的危险.由于乡镇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和卫生事业水平低,信息业,金融保险等产业不适和我国农村第一,二产业发展的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农村工业发展与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不协调.随着农业的发展.生产率的逐步提高,会有更多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脱离出来,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容量有限,需要第三产业容纳大量劳动力.而周边城市第三产业的就业信息无法有效传递到乡镇,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闲置,就业形式严峻.2.农产品品种结构难以协调农业产业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体,配置协调的农产品结构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具有较大的依赖性,且各地的自然经济条件呈现多样性.如何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经济资源,而又不失为市场所需,这不能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社会化服务落后各级政府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所进行的宏观引导和调控尚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直接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产前,产《商场现代化》2011年1月(中旬刊)总第635期中,产后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不仅数量少,规模小,而且服务手段落后,服务内容欠丰富等等.从而造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特征.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低,信息来源渠道窄,所收集信息的时效性差.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时农民大多依据过去的经验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不能对农产品未来供求总量,供求结构以及价格变动等进行有效的判断和把握,从而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果的农产品供给往往与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存在偏差,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经常发生.三,优化新疆农业结构的建议1加强乡镇企业发展和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大深化镇,村集体企业产权的改革,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拓展外向型农业,链接"公司+基地+农户""种养+加工+储运+销售"等若干生产单元和生产环节,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搞好农村小城镇的规划,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同时彻底摒弃传统的城乡隔离政策和城市倾斜政策,建立城乡开放统一的大市场,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缓解农村就业压力.2_j虽化市场导向下的政府指导,完善落实有关支农政策深入分析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可以发现,农业的弱质性以及农民的弱势地位必然要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在政府指导下进行得到政府的更多支持和引导.各级地方政府应坚持资源比较优势原则,制定出切合本地区发展状况的农业结构调整规划,指导,弓l导区域内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格局.制定农村和农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户自发和自愿地进行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切实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科技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3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由于新疆各地区的土地面积,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等因素之间的差异较大.所以新疆农业系统存在着区域性特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同区域特色和发挥地方比较优势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特色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促进区域分工与专业化,降低农业产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在新疆,结合"一退三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大力发展草食性畜牧业参考文献:【1I吉晋慧:《关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思考》U1中国商界,2009.3【2J王荣花徐健:《山西农业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D1山西农业大学.2OO533新疆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一2O10》fM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9。

乌鲁木齐经济发展区的产业结构与特色

乌鲁木齐经济发展区的产业结构与特色

乌鲁木齐经济发展区的产业结构与特色乌鲁木齐经济发展区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乌鲁木齐市,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撑点。

乌鲁木齐经济发展区的产业结构多样化,以多元化的特色产业为支撑,为乌鲁木齐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乌鲁木齐经济发展区的农业产业具有独特的特色。

该区域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了以小麦、棉花、蔬菜等为主的农作物种植业。

乌鲁木齐市的农产品以绿色、有机、优质为特点,深受市场青睐。

同时,乌鲁木齐经济发展区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与科技的融合,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乌鲁木齐经济发展区的工业产业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

该区域以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为依托,发展了石油化工、能源化工、冶金等重点行业。

乌鲁木齐市的石油化工产业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成为乌鲁木齐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此外,乌鲁木齐经济发展区还积极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为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

再次,乌鲁木齐经济发展区的服务业也具备一定的特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乌鲁木齐市的服务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特别是旅游、餐饮、金融、物流等领域,乌鲁木齐经济发展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务业特色。

乌鲁木齐市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推动了旅游和餐饮业的繁荣。

同时,乌鲁木齐市的金融和物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经济的融通和商品的流通提供了有力支撑。

最后,乌鲁木齐经济发展区的特色产业也包括文化和教育。

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

乌鲁木齐市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

同时,乌鲁木齐市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优秀学子和研究人员,为乌鲁木齐经济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新疆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学)

新疆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学)

新疆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摘要摘要: : : 新疆是一个资源大省新疆是一个资源大省新疆是一个资源大省, , , 自然资源是支撑新疆经济增长的基础,自然资源是支撑新疆经济增长的基础,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 , 是新疆区域开发的关键,是新疆区域开发的关键,是新疆区域开发的关键,因此,因此,新疆经济发展要走资源型经济的路。

本文从新疆地域特色角度分析新疆目前的经济优势,本文从新疆地域特色角度分析新疆目前的经济优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对策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 : : 新疆新疆新疆; ; ;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自然资源; ; ; 资源型经济资源型经济资源型经济一、新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北面、西面、西南分别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及印度交界交界, , , 边界线长边界线长边界线长540054005400多公里。

多公里。

这里自古就是我国连接中亚、欧洲各国的重要通道的重要通道,,又地处国防前哨又地处国防前哨,,占略地位十分重要。

占略地位十分重要。

新疆地域面积新疆地域面积166166166万平方公里万平方公里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6 ,1/6 ,1/6 ,是我国面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

区内自然资源种类多积最大的省区。

区内自然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储量丰富,,发展潜力大。

人口2181.332181.33万万,区内民族众多区内民族众多,,少数民族人口少数民族人口1306.721306.721306.72万万,占全疆总人口的59.9%59.9%。

中国西部大开发是国家总揽全局、面向中国西部大开发是国家总揽全局、面向212121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

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

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新疆是重点。

新疆大开发新疆是重点。

新疆大开发,,生态是前提生态是前提,,资源是重点。

新疆兵团城市经济差异性的决策分析——以阿拉尔市与图木舒克市为例

新疆兵团城市经济差异性的决策分析——以阿拉尔市与图木舒克市为例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新疆兵团城市经济差异性的决策分析 要要 要以阿拉尔市与图木舒克市为例
王万禹 1 王 莉 2 渊1.成都师范学院数学系袁四川 成都 611130曰2.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袁新疆 阿拉尔 843300冤
揖摘 要铱自 2003 年同时挂牌成立的农一师阿拉尔市和农三师图木舒克市袁近些年来袁两市的经济都有较快进的发展袁但也存在着经济发 展不协调等诸多问题遥 文中从两市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概述袁通过两市人均 GDP 的绝对差异的分析袁在此基础上袁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要通经分 析袁计算决策系数袁并进行分析比较说明袁进而提出促进两市经济发展的思路对策遥
X4 0.8643 -0.5928 0.9559 1.0000 0.9508 0.9906 0.6990 0.2021
X5 0.6809 -0.7385 0.8450 0.9508 1.0000 0.9681 0.4465 0.4799
X6 0.8401 -0.5763 0.9503 0.9906 0.9681 1.0000 0.6395 0.2657
X5
X6
X7
X8
X1 1.0000 -0.4148 0.9167 0.9235 0.4353 0.9625 0.3758 -0.9342
X2 -0.4148 1.0000 -0.3867 0.2481 -0.4335 -0.3507 -0.0447 -0.2233
X3 0.9167 -0.3867 1.0000 0.9731 -0.0984 0.9519 0.8249 -0.9777
X4 0.9235 0.2481 0.9731 1.0000 0.0025 0.8657 0.8640 -0.9977

新疆外向型经济区域差异比较分析

新疆外向型经济区域差异比较分析
70 0 170
得较好成绩, 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 贸依存度较低的缺憾 。 但值得注意的 是新疆外贸依存度2 0 年为2 . 06 3 %, 8 2 0 年提升g3 . 可是外资依存 08 U66 %, 度却仅为0 7 排名倒数第一。 . %, 2 反映
天 津
总规 模 万美 元
水平。 =. 新■ 外 向型经济 省际 差异 比较 通 过 比较 新疆 与 国内其他 省份 外 向型 经济 发展 , 以 可 探 悉 新疆 外 向型经 济 的实力及 其 在 国 内所处 的地 位 。 文 本 以2 0 年 各省 相 关数 据为依 据 , 06 来考 察新 疆与 国内其他 省 份外向型经济 的差异 , 表 1 见 : 结果 分析 ;
区域 发展
新疆外向型经济区域差异比较分析
● 李 钦
[ 内容提要] 对新疆及 国内其他省市外向型经济规模和对外开放度进行衡 量和比较, 以探究我 国外向型经 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及新疆在全国的地位, 对新疆区内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进行 测算及按水平进行区域分
类、 评价, 最终得出相关结论并提 出 升新疆对外开放水平的相应建议。 提
广 东 北 京
10 3 0 2 7 8 0 308 0 24 90

l 4

57 .% 4
54% .1 46% .1
75 % .5

2 3

3 8 15 5 7 0 0 18 7 0 2 74 9 22 70 708 9766 827
5622 4 8 1
( 外向型经济规模 比较 一)
1 8 都与全 国总体7-6 . . %, 1 k - 6 %相差甚远, T 2 ' 这些省份基本 位于我国中西部地 区。 可见, 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存在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疆一产所占比重接近北疆,二产比重较高,这 与东疆经济经济发展水平接近或赶上北疆以及它 们与南疆之间的经济差异逐渐拉大的事实相吻合。
从三大区域上看, 1991 年~ 2009年间, 三大区 域的第一产业比重都是下降的, 第二产业比重均 居于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小结:在北疆地区内,第一产业的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第三产业比重稳步增长,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由1991年22.1%、 44.5%、33.4%,转化为2001年的17.9%、42.o%、40.1%, 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东疆地区的第二产业主导作用显著,经过多年的发 展,第二产业的比重日益升高,已经由1991年的46.2%升高到2001 年的57.O%,上升了约10.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较为快 速,已经由1991年的22.8%下降到2001年的13.6%,远远小于第 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整体处
新疆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姓 名:梁 云 学 号:2010111001
进入21世纪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 得了巨大成就。
但当前疆内3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态势加剧,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日益扩大。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式和西部大开发的发展 机遇,研究新疆区域产业发展状况,了解 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其变化趋势, 对新疆整体经济的增长与发展都具有十分 重展 水平
从区域的角度来看,可以依据地理环境等因素,将 新疆或分为三个区域进行研究。
北疆包括乌鲁木齐市、昌吉州、石河子、克拉玛依 市、博州、伊犁地区或目前的伊犁州直属、塔城 地区阿勒泰地区;
东疆包括吐鲁番地区和哈密地区; 南疆包括巴州、阿克苏地区、克州、喀什地区、和
田地区
相关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 C. G. Clark) 在经济学家 威廉 配第(William Pet ty ) 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对产 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统计论证, 得出了一个 结论即著名的配第! 克拉克定理: 伴随经济进步, 劳 动人口由农业向制造业, 进而, 由制造业向商业及服 务业的移动。配第! 克拉克定理无非是说出了生产 要素中的人力资源配置结构随着经济发展所发生的 规律性变化, 但这非常简洁地证明了经济发展与产 业结构的相关性。
在继威廉 配第和克拉克提出其著名的论断即配第! 克拉克 定理之后, 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 S. Kuznets) 对美国、 日本、英国等13个国家多年产业结构变动情况进行了深入 研究和分析, 得出一个重要结论: 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第 一产业的产值比重的不断下降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 比重的不断上升.2#。这一结论不仅被后来的许多经济学 家所证实, 也被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所证明。德国 经济学家霍夫曼(W. Hoffmann) 在深化产业结构演变的 动因及工业内部结构演进规律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从 这些研究中不难看出,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演化有很强 的对应关系。这些均揭示了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产 业结构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演进和转换。
新疆三大产业所占GDP比重
三大地区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都是 下降的, 也就是说, 二、三产业的比重是上升的, 根据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说明三
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都在提高。
第一产业比重在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差异,发达地区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越低。北疆第一产业比重最低, 是由于二产和三产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份额大, 经济增长也主要是二产和三产拉动的, 因此这些 地州经济发展水平得以快速提高。
区域经济发展既是总量增长过程, 同时也是结 构成长过程。区域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和结构的高 成长就像区域经济的两个驱动轮, 把区域推向前进, 推向经济的持续发展。就产业结构而言, 一个区域 产业结构的状况和转换能力, 不仅决定了其在区际 分工中的相对地位, 而且对区域经济增长和收入水 平的提高具有重大作用。因此, 用产业结构变 化来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北疆地区由于是新疆经济、政治、文化、科技、 交通中心, 具有南疆和东疆区域无法比拟的优势。 三次产业构成比由1991年的22.1:44.5: 33.4(23. 1(23. 4, 演变为2001年的 17.9: 42:40.1 进而提高到2009 年的16.4:46.1:
37.5.
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形态( 第一阶段, 第一 产业占绝大比重; 第二阶段, 第二产业占绝大比 重; 第三阶段, 第三产业占绝大比重, 而且二产比 重远大于一产) , 北疆地区的产业结构逐渐往合 理化和高级化发展。
( 1) 在区域经济增长中, 结构因素是重要的增长 源泉, 区域产业结构差异会直接导致区域经济增长 速度和质量的差异。一个区域要保持经济持续、高 速增长, 除增加经济资源的投入外, 更重要的是产业 结构的调整, 通过推进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 化来寻求速度和效益。
南疆地区一产比重一直高于30%,甚至1991年 超过了50%, 说明产业结构处于低级化阶段, 其 经济发展水平都很低。
同时,南疆地区第一产业比重20年间由56.1% 降到30.2%,降幅较大。这主要是由于油气资源 的开发带动了工业的高速发展, 旅游业促进了相 关第三产业。
东疆地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最高,一方面是由 于其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另一原因则是由于煤 矿、石油开采以及交通的发展。
因此,从历史角度看, 不同历史时期, 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 量、水平与规模存在着重大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 在于产业结构差异; 从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和地区 看, 在大致相同的生产要素和科技水平下, 不同国家 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潜力和现实经济发展的速度 和质量出现重大差距, 也与产业结构的配置和选择 有关
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南疆地区是新疆典型的农业区域,虽然经过几十 年的发展,第一产业的比重日益下降,但仍然占有较高的比重,1991 年时第一产业的比重为56.1%,到2001年时,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为 32.9%;第二、三产业都出现增长,但比重都不是很高,南 疆地区的 整体产业结构还处于较低阶段。
三、结论和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