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矿质营养复习试题参考答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名师解析)2-5植物的矿质营养

第二单元第五节课时提能·精炼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植物矿质营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是同一个过程B.矿质元素是以离子状态被吸收的C.根吸收矿质元素与其细胞呼吸密切相关D.叶片也能吸收少量的矿质元素解析:根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矿质元素是以离子状态被吸收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与细胞呼吸密切相关,叶片表皮细胞外侧细胞壁的角质层上有裂隙,形成细微的孔道,是植物体地上部分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
答案:A2.根据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运输、利用的特点进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氧浓度为0时,植物因缺乏能量而不能吸收矿质元素B.矿质元素只在木质部的导管中,不会出现在韧皮部的筛管中C.Ca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能被再度利用,所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总要施用钙肥D.P元素在植物体内能被再度利用,但仍要在作物不同发育时期适量施加磷肥解析:氧浓度为0时,可以由无氧呼吸供能。
矿质元素主要由导管运输,但不是惟一途径。
合理施肥是指根据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不同元素的需求量的差异而适时、适量施肥。
答案:D3.某地的一片农田中,农作物的幼叶首先出现卷曲、黄化、枯死等现象。
经专家建议,在农田中使用了某种化肥后,症状很快好转。
请你判断他们使用的化肥可能是下列哪一种() A.KCl B.Ca(H2PO4)2C.Mg(H2PO4)2D.NH4NO3解析:幼叶先出现缺乏症状,说明缺乏的是不可再度利用的元素,N、P、K、Mg元素都是可再度利用的元素,Ca是不可再度利用的元素。
答案:B4.如图是洋葱根尖表皮细胞的细胞膜在不同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图。
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①载体数量②能量③离子浓度④酶的活性A.①②B.②①C.③①D.②④解析:根据曲线可知,A、B两点处在曲线上升段上,还没有达到最大,此时限制因素是能量供给(即氧浓度),B、C两点氧浓度(即ATP供给量)相同,此时对两种不同离子吸收量不同的原因是由于离子载体数量的不同。
植物生理学题库(含答案)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植物生理学题库(含答案)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一、名词解释:1、矿质营养:亦称无机营养,指植物在生长发育时所需要的各种化学元素。
2、必需元素:指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是19种,包括10种大量元素和9种微量元素3、大量元素:亦称常量元素,是植物体需要量最多的一些元素,如碳、氧、氢、氮、磷、钾、硫、钙、镁、硅等。
4、胞饮作用:指物质吸附于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将物质转移到细胞内的过程。
5、交换吸附:指根部细胞在吸收离子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离子的吸附与解吸附。
这时,总有一部分离子被其他离子所置换,这种现象就称交换吸附。
6、离子交换:是植物吸收养分的一种方式,主要指根系表面所吸附的离子与土壤中离子进行交换反应而被植物吸收的过程。
7、离子拮抗作用:当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其他盐类时,单盐毒害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就会逐渐消除,这种靠不同离子将单盐毒害消除的现象称离子拮抗作用。
8、被动吸收:亦称非代谢吸收。
是一种不直接消耗能量而使离子进入细胞的过程,离子可以顺着化学势梯度进入细胞。
9、氮素循环:亦称氮素周转。
在自然界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氮能够通过化学、生物、物理等过程进行转变,它们相互间即构成了所谓的氮素循环。
10、生物固氮:指微生物自生或与动物、植物共生、通过体内固氮酶的作用,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11、微量元素:是植物体需要量较少的一些元素如铁、锰、铜、锌、硼、钼、镍、氯、钠等,这些元素只占植物体干重的万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12、选择吸收:根系吸收溶液中的溶质要通过载体,而载体对不同的溶质有着不同的反应,从而表现出根系在吸收溶质时的选择性。
这就是所谓的选择性吸收。
13、主动吸收:亦称代谢吸收。
指细胞直接利用能量做功,逆着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离子的过程。
14、诱导酶:指一种植物体内原本没有,但在某些外来物质的诱导下所产生的酶。
15、转运蛋白:指存在于细胞膜系统中具有转运功能的蛋白质,主要包括通道蛋白与载体蛋白两类。
考研农学门类联考《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的矿质营养【圣才出品】

第4章植物的矿质营养一、单项选择题1.缺乏下列哪种元素时,缺素症首先在植物的老叶表现?()A.NB.CaC.FeD.B【答案】A【解析】一般情况下,缺素症首先在植物的老叶表现出来的是一些容易重复利用的元素,如N、P、K、Mg、Zn。
缺素症首先在植物的幼叶表现出来的是一些难以重复利用的元素,如B、Ca、Fe、Mn、S、Cu。
因此答案选A。
2.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B.负相关C.既相关又相互独立D.没有关系【答案】C【解析】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之间的关系是既相关又相互独立。
两者相关表现为矿质元素须溶于水中才能被根系吸收,而且活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导致了细胞水势的降低,从而又促进了植物细胞吸收水分。
两者相互独立是指两者的吸收并不一定成比例,且吸收机制和运输去向也不相同。
因此答案选C。
3.给盐碱性土壤施肥时,应选择()。
A.(NH4)2SO4B.NaNO3C.KNO3D.NH4NO3【答案】A【解析】土壤溶液的pH影响植物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一般最适pH为6~7。
(NH4)SO4属于生理酸性肥料,使用后会降低土壤溶液的pH,可以缓解盐碱性土壤的pH。
BC 2两项,NaNO3和KNO3中的Na+和K+会加剧土壤碱性。
D项,(NH4)2CO3属于生理中性肥料,使用后不会明显影响土壤溶液的pH。
因此答案选A。
4.下列哪种元素是固氮酶成分,在氮代谢中有重要作用,对豆科植物的增产作用显著?()A.MgB.MoC.BD.Ca【答案】B【解析】生物固氮中的固氮酶的组成亚基是钼铁蛋白和铁蛋白两部分。
因此答案选B。
5.能够反映植株体内氮素营养水平的氨基酸是()。
A.谷氨酰胺B.蛋氨酸C.色氨酸D.苏氨酸【答案】A【解析】根系吸收的氮素主要是硝酸盐和铵盐,前者被根系吸收后被还原为氨。
硝酸盐还原在根部和地上部都可进行。
氨的同化过程主要是先合成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然后再通过氨基转移酶的作用被用于其他氨基酸的合成。
植物生理学期末复习3第3章植物的矿质营养-自测题及参考答案+重点

植物生理学期末复习3第3章植物的矿质营养-自测题及参考答案+重点第 3 章植物的矿质营养自测题:一、名词解释1.矿质营养2.灰分元素3.必需元素4.大量元素5.微量元素6.有利元素7.水培法8.砂培法9.气栽法10.营养膜技术11.离子的被动吸收12.离子的主动吸收13.单盐毒害 14.离子对抗 15.平衡溶液 16.生理酸性盐 17.生理碱性盐18.生理中性盐 19.胞饮作用 20.叶片营养 21.诱导酶 22.可再利用元素23.生物固氮 24.易化扩散 25.通道蛋白 26.载体蛋白 27.转运蛋白 28.植物营养临界期 29.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30.缺素症二、缩写符号翻译1.AFS2.Fd3.Fe-EDTA4.NiR5.NR6.WFP7.GOGAT8.GS9.GDH 10..NFT 11.PCT 12.FAD二、填空题1.在植物细胞内钙主要分布在中。
2.土壤溶液的pH对于植物根系吸收盐分有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阳离子的吸收随pH的增大而;阴离子的吸收则随pH的增大而。
3.所谓肥料三要素是指、和三种营养元素。
4.参与光合作用水的光解反应的矿质元素是、和。
5.参与吲哚乙酸代谢的两个矿质元素是和。
6.在植物体内充当氨的解毒形式、运输形式、临时贮藏形式的两种化合物是和。
7.在植物体内促进糖运输的矿质元素是、和。
8.亚硝酸还原酶的两个辅基分别是和。
9.硝酸还原酶的三个辅基分别是、和。
10.植物体缺钼往往同时还出现缺症状。
11.对硝酸还原酶而言,NO3 - 既是又是。
12.应用膜片-钳位技术现已了解到质膜上存在的离子通道有、和等离子通道。
13.作为固氮酶结构组成的两个金属元素为和。
14.离子跨膜转移是由膜两侧的梯度和梯度共同决定的。
15.促进植物授粉、受精作用的矿质元素是。
16.以镍为金属辅基的酶是。
17.驱动离子跨膜主动转运的能量形式是和。
18.盐生植物的灰分含量最高,可达植物干重的。
19.植物体内的元素种类很多,已发现种,其中植物必需矿质元素有种。
植物生理第一章矿质营养习题答案

第2章矿质营养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矿质元素亦称灰分元素,将干燥植物材料燃烧后,留在灰分中的元素。
必需元素是指在植物生活中作为必需成分或必需的调节物质而不可缺少的元素。
大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多,占植物体干重0.001% 以上的元素。
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
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少,大约占植物体干物重的0.001~0.00001% 的元素。
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锰、铜、锌、钼、硼、氯、镍。
有益元素亦称有利元素。
是指对植物生长表现出有利的促进作用,并在某一必需元素缺乏时,能部分代替该必需元素的作用而减缓缺素症状的元素。
如钠、钴、硒、镓、硅等。
水培法将各种无机盐按照生理浓度,以一定的比例,保持适宜的pH 值配制成平衡溶液,用以培养植物的方法。
砂培法是用洁净的石英砂或玻璃球代替土壤,再加入培养液培养植物的方法。
生理酸性盐例如(NH 4)SO4 ,植物吸收铵离子较硫酸根离子多而快,这种选择性吸收导致溶液逐渐变酸,故把这种盐称为生理酸性盐。
生理碱性盐例如NaNO ,植物吸收硝酸根离子比吸收钠离子多而快,这种选择性吸收的结果使溶液变碱,故称这类盐为生理碱性盐。
生理中性盐例如NH4 NO3 ,植物吸收其阴离子与阳离子的量几乎相等,不改变周围介质的pH 值,故称这类盐为生理中性盐。
单盐毒害植物被培养在某种单一的盐溶液中,即使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不久即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这种现象称单盐毒害。
离子拮抗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其它盐类,再用其培养植物时,就可以消除单盐毒害现象,离子间这种相互消除毒害的现象称为离子拮抗。
离子协合作用是指一种离子的存在促进对另一种离子吸收利用的作用。
平衡溶液在含有适当比例的多种盐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毒害作用被消除,用以培养植物可以正常生长发育。
胞饮作用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摄取物质的过程。
可再利用元素亦称参与循环元素,某些元素进入地上部分后,仍呈离子状态(例如钾),有些则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如氮、磷),可不断被分解,释放出的离子又转移到其它器官中去,这些元素在植物体内不止一次的反复被利用,称这些元素为可再利用元素。
植物的矿质营养 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第 3 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自测题:一、名词解释1.矿质营养2.灰分元素3.必需元素4.大量元素5.微量元素6.有利元素7.水培法8.砂培法9.气栽法 10.营养膜技术 11.离子的被动吸收 12.离子的主动吸收 13.单盐毒害 14.离子对抗 15.平衡溶液 16.生理酸性盐 17.生理碱性盐 18.生理中性盐 19.胞饮作用 20.叶片营养 21.诱导酶 22.可再利用元素 23.生物固氮 24.易化扩散 25.通道蛋白 26.载体蛋白 27.转运蛋白 28.植物营养临界期 29.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30.缺素症二、缩写符号翻译1.AFS2.Fd3.Fe-EDTA4.NiR5.NR6.WFP7.GOGAT8.GS9.GDH 10..NFT 11.PCT 12.FAD二、填空题1.在植物细胞内钙主要分布在 中。
2.土壤溶液的pH对于植物根系吸收盐分有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阳离子的吸收随pH的增大而 ;阴离子的 吸收则随pH的增大而 。
3.所谓肥料三要素是指 、 和 三种营养元素。
4.参与光合作用水的光解反应的矿质元素是 、 和 。
5.参与吲哚乙酸代谢的两个矿质元素是 和 。
6.在植物体内充当氨的解毒形式、运输形式、临时贮藏形式的两种化合物是 和 。
7.在植物体内促进糖运输的矿质元素是 、 和 。
8.亚硝酸还原酶的两个辅基分别是 和 。
9.硝酸还原酶的三个辅基分别是 、 和 。
10.植物体缺钼往往同时还出现缺 症状。
11.对硝酸还原酶而言,NO3 - 既是 又是 。
12.应用膜片-钳位技术现已了解到质膜上存在的离子通道有 、 和 等离子通道。
13.作为固氮酶结构组成的两个金属元素为 和 。
14.离子跨膜转移是由膜两侧的 梯度和 梯度共同决定的。
15.促进植物授粉、受精作用的矿质元素是 。
16.以镍为金属辅基的酶是 。
17.驱动离子跨膜主动转运的能量形式是 和 。
18.盐生植物的灰分含量最高,可达植物干重的 。
高考生物 高考考点4 植物的矿质营养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高考考点4 植物的矿质营养本类考题解答锦囊对于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主要是以实现设计的方式来考查的,这一问题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解决此类题目关键是要有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验步骤设计的要合理,只能存在一个变量,即要研究某一种元素,只能缺乏这一种元素,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同时还应该设计一个对照实验,或者还需要进行二次对照,进一步突出该元素的重要性。
近几年高考有要求考生对实验过程和蛄论等进行评价的趋势,无论怎样,这是考虑这类问题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对于矿质元素的遣输和利用迷类问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决此类问题主要是要求考生了解植物不同的部位对各种矿质元素的需求量不同,以及哪些矿质元素可以再利用,哪些矿质元素不能重复利用,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Ⅰ热门题【例题】植物口十片从幼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A.有机物输出也输入,矿质元素只输入B.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只输入C.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输入也输出D.有机物与矿质元素都既输入,又输出高考考目的与解题技巧:本题短小精悍,阅读量不大,考查的知识点不多,但内容丰富。
从题干上可以看出要让学生了解植物是怎样生活生长的;从选项上主要考查在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但是这里面蕴含着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应用,以及有机物的代谢。
【解析】需要学生了解矿质元素在植物整个生命活动中的应用,像K、N、P、Mg等离子或可重复利用的离子一旦缺乏或因幼叶生长旺盛,幼叶可以从老叶中获得,因此,矿质元素既可以输入也可以输出;对于有机物,由于幼叶光合面积小,合成的有机物少,但是,由于生长旺盛,所需的有机物多,因此,可以从外界获得,而老叶光合面积大,光合作用强,合成的有机物多,但生长缓慢,所需要的有机物少,因此,多余的有机物可以输送给生长旺盛或根等部位,因此,对于有机物来说,也可以输入,也可以输出。
因此,此题的答案应该是D。
对于这类题来说主要是审题,首先题干中的叶片从幼叶到老叶,平时我们做过很多有关幼叶和老叶的题目,一看到这个第一反应就应该考虑到矿质元素的利用问题,然后再看题目所问的问题,是否与此有关,这样可以使思路不偏差太大,同时可以节约时间;从四个选择项来看,主要是涉及到了有机物和矿质元素的问题,矿质元素在植物体的利用课本上讲得很明白, K、N、P、Mg等离子或可重复利用的离子一旦缺乏或因幼叶生长旺盛,幼叶可以从老叶中获得,因此,矿质元素既可以输入也可以输出;而一看到有机物,就应该考虑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从题目上看,主要是要考虑光合作用能合成有机物,而植物不同的部位所需的有机物的量不同,因此,有机物也可以既输入也可能输出。
7植物的矿质营养

考点7:植物的矿质营养一.选择题(1―23为单项选择题,24―25为多项选择题)1.用完全培养液在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如右图所示。
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A.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B.植物对离子的吸收有选择性C.植物对离子的吸收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D.水稻吸收Si的载体多2.甲状腺激素、血红蛋白和叶绿体中含有的重要元素依次是A.Cu、Mg、I B.I、Fe、Mg C.Ca、Mg、 Fe D.Fe、Mg、I3.农作物施用农家肥比施用单一的化肥生长好,原因是A.农家肥的肥效低 B.农家肥见效快C.农家肥含有多种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D.农家肥含有植物需要的有机养料4.将浸泡过的大豆种子去皮,放在红墨水中染色15~20min,下列现象中表明种子完全丧失生命力的是A.胚根、子叶未着色B.胚根、子叶略带红色C.胚全部被染上红色D.子叶出现红色斑点5.植物叶片从幼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A.有机物输出也输入,矿质元素只输入 B.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只输入C.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输入也输出 D.有机物与矿质元素都既输入,又输出6.叶片中物质的量不能用下列表中数据来表示的是叶片天数 2 8 25 80 200 300物质含量0.1 3.6 6.0 6.0 5.3 1.2A.蛋白质含量B.铁元素含量C.叶绿素含量D.自由水含量7.右图中的曲线表示生物学中某些现象,有关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该曲线可用来表示叶片年龄与其叶绿素含量的关系B.若曲线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则b点表示环境出现剧烈变化C.若曲线表示青霉菌生长曲线,则c点是提取青霉素的最佳时间D.若曲线表示一个国家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则a一b段该国老年人数量比例较小8.对植物嫩叶所必需的矿质元素Fe和Mg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Fe和Mg既来源于土壤,又来源于老叶B.Fe和Mg来源于土壤,Mg又可来源于老叶C.Fe和Mg只来源于土壤,不来源于老叶D.Fe和Mg来源于老叶,Mg又可来源于土壤9.保健品黄金搭档组合维生素片中含钙、铁、锌、硒等矿质元素,其中属于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的是A.钙B.铁 C.锌 D.硒10.某学生利用溶液培养法验证铁元素是否为植物生活所必需的矿质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质营养自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矿质营养(mineral nutrition ):是指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与同化的过程。
2、灰分元素(ash element):也称矿质元素。
将干燥植物材料燃烧后,剩余一些不能挥发的物质,称为灰分元素。
3、必需元素(essential element) :是指在植物完成生活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直接生理作用的、不可缺少的元素。
4、大量元素(major element):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多,占植物体干重达千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包括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镁等9种元素。
5、微量元素(minor element,microelement) :植物体内含量甚微,占植物体干重达万分之一以下,稍多即会发生毒害的元素。
包括铁、锰、铜、锌、硼、钼、氯、镍等8种元素。
6、有利元素(beneficial element):也称有益元素。
指对植物生长表现有益作用,并能部分代替某一必需元素的作用,减缓缺素症的元素。
如钠、硅、硒等。
7、水培法(water culture method):也称溶液培养法、无土栽培法。
是在含有植物所需的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并具有适宜pH的溶液中培养植物的方法。
8、砂培法(sand culture method):也称砂基培养法。
在洗净的石英砂或玻璃球等惰性物质的支持中,加入营养液培养植物的方法。
9、气栽法(aeroponic):将植物根系置于营养液雾气中培养植物方法。
10、营养膜技术(nutrient film technique):是一种营养液循环的液体栽培系统,该系统通过让流动的薄层营养液流经栽培槽中的植物根系来栽培植物。
11、离子的被动吸收(ion passive absorption):是指细胞通过扩散作用或其他物理过程而进行的矿物质吸收,也称非代谢吸收。
12、离子的主动吸收(ion active absorption):细胞利用呼吸释放的能量逆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13、单盐毒害(toxicity of single salt):植物培养在单种盐溶液中所引起的毒害现象。
单盐毒害无论是营养元素或非营养元素都可发生,而且在溶液浓度很稀时植物就会受害。
14、离子对抗(ion antagonism):也称离子颉颃,就是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加入少量价数不同的其它金属离子,即能减轻或消除这种单盐毒害,离子之间的这种作用称为离子对抗。
15、平衡溶液(balance solution): 将植物必需的各种元素按一定比例﹑一定浓度配成混合溶液,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良好作用而无毒害的溶液,叫平衡溶液。
16、生理酸性盐(physiologically acid salt): 植物根系从溶液中有选择地吸收离子后使溶液酸度增加的盐类。
如对于(NH4 )2 SO4,根系对于NH4+ 吸收多于SO42-,由于NH4+ 同H+ 交换吸附,导致溶液变酸,这种盐类叫生理酸性盐。
17、生理碱性盐(physiologically alkaline salt): 植物根系从溶液中有选择地吸收离子后使溶液酸度减低的盐类。
如对于NaNO3,根系对于NO3-吸收多于Na+,由于NO3- 同OH- 或HCO3-交换吸附,导致溶液pH升高,这种盐类叫生理碱性盐。
18、生理中性盐(physiologically neutral salt):对于NH4NO3 ,植物吸收其阴离子与阳离子的量几乎相等,不改变周围介质的pH值,故称这类盐为生理中性盐。
19、胞饮作用(pinocytosis):吸附在质膜上的物质,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攫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
20、表观自由空间(apparent free space,AFS):指植物体自由空间体积占组织总体积的百分数。
豌豆、大豆、小麦等植物根的表观自由空间在8%~14%之间。
21、叶片营养(foliar nutrition):也称根外营养,是指植物地上部分,尤其是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22、诱导酶(induced enzyme):又称适应酶,指植物体内本来不含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诱导生成的酶。
如硝酸还原酶可为NO3-所诱导生成。
23、可再利用元素(repetitious use element): 也称参与循环元素。
某些元素进入植物地上部分以后,仍呈离子状态或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可不断分解,释放出的离子又转移到其他器官中去,可反复被利用,称这些元素为可再利用元素。
如:氮、磷、钾。
24、还原氨基化作用(reduced amination):还原氨直接使酮酸氨基化而形成相应氨基酸的过程。
25、生物固氮(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26、初级共运转(primary cotransport):质膜H+-ATPase 把细胞质基质的H+ 向膜外泵出的过程。
又称为原初主动运转。
原初主动运转在能量形式上把化学能转为渗透能。
27、次级共运转(secondary cotransport):也叫次级主动运输,以△μH+作为驱动力的跨膜离子转运。
离子的次级共运转使质膜两边的渗透能增减,而这种渗透能是离子或中性分子跨膜运输的动力。
28、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又称协助扩散。
是小分子物质经膜转运蛋白顺化学势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跨膜运转过程。
膜运转蛋白可分为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
29、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是细胞膜中一类内在蛋白构成的孔道。
通道蛋白可由化学方式及电化学方式激活,控制离子通过细胞膜顺电化学势梯度流动。
30、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又称传递体、透过酶、运输酶。
是一种跨膜物质运输蛋白。
载体蛋白属膜整合蛋白,它有选择性地在膜一侧与分子或离子结合,形成载体-物质复合物,通过载体蛋白构象变化,透过膜把物质释放到膜的另一侧。
31、转运蛋白(transport protein):具有物质转运功能的膜内在蛋白的统称。
包括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
32、膜片-钳技术(patch clamp technique PCT):指使用微电极从一小片细胞膜上获取电子信息,测量通过膜的离子电流大小的技术。
33、植物营养临界期(critical period of plant nutrition): 又称需肥临界期。
在作物生育期当中对矿质元素缺乏最敏感时期称为植物营养临界期。
34、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maximum efficiency period of plant nutrition): 又称最高生产效率期。
在作物生育期当中施肥的营养效果最佳时期叫营养最大效率期。
35、反向传递体(antiport): 将H+ 转移到膜的一侧的同时,将物质转移到另一侧而进行跨膜物质转运的载体蛋白叫反向传递体。
36、同向传递体(symport): 膜的一侧与H+ 结合的同时又与另一种分子或离子结合并将二者横跨膜,释放到膜的另一侧而进行跨膜物质转运的载体蛋白叫同向传递体。
37、单向传递体(uniport):载体蛋白在膜的一侧与物质有特异性结合并通过载体蛋白的构象变化顺着电化学势梯度将物质转移到膜的另一侧。
载体蛋白构象变化依靠膜电位的过极化或ATP分解产生的能量。
38、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 亚硝酸细菌(Nitrosomonas)和硝酸细菌(Nitrobacter)使土壤中的氨或铵盐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
39、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许多微生物,尤其是各种反硝化细菌,在土壤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并进一步把亚硝酸盐还原为氨基游离氮的过程。
结果使土壤中可利用氮消失。
40、交换吸附(exchange absorption):植物细胞通过H+ 和HCO3- 分别与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吸附在细胞表面的过程叫交换吸附。
41、外连丝(ectodesmata):是表皮细胞外边细胞壁的通道,它从角质层的内表面延伸到表皮细胞的质膜,可将胞外营养物质传送至细胞内部。
42、缺素症(element deficiency symptom):当植物缺乏某些营养元素时表现出的特征性病症。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1、AFS —表观自由空间;2、Fd —铁氧还蛋白;3、Fe-EDTA —乙二胺四乙酸铁盐;4、NiR —亚硝酸还原酶;5、NR —硝酸还原酶;6、WFS —水分自由空间;7、GOGAT —谷氨酸合酶;8、GS —谷氨酰胺合成酶;9、GDH —谷氨酸脱氢酶;10、NFT —营养膜技术;11、PCT —膜片钳技术;12、FAD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三、填空题1、细胞壁;2、增大,下降;3、N,P,K;4、Mn,Cl,Ca;5、Zn,Mn;6、天冬酰胺,谷氨酰胺;7、K,P,B;8、铁-硫蔟(4Fe-4S),西罗血红素;9、FAD,Cytb557,Mo;10、氮;11、底物,诱导物;12、K+离子通道,Cl—离子通道,Ca2+离子通道;13、Mo,Fe;14、化学势,电势;15、B;16、脲酶(或氢酶);17、ATP,ΔμH+(H+电化学梯度);18、45%;19、70多种,14种;20、17;21、9,8;22、溶液培养;23、被动吸收,主动吸收,胞饮作用;24、载体学说,离子通道学说;25、竞争效应,饱和效应;26、化学分析诊断法,加入诊断法,病症诊断法;27、Zn;28、老;29、嫩;30、通过土壤溶液获得,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离子交换而获得,分泌有机酸溶解土壤难溶盐而获得;31、酸,碱,中;32、升高;33、下降;34、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独立过程;35、根尖的根毛区;36、载体;37、硝酸还原酶,细胞质基质;38、亚硝酸还原酶,叶绿体内;39、木质部;40、生殖生长;41、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溶液浓度,土壤溶液pH,土壤温度,离子间相互作用;42、叶片,外连丝;43、角质层,表皮细胞;44、还原氨基化作用,氨基交换作用;45、氮,磷,Ca;46、叶色,长相,酰胺含量,酶活性;47、硼;48、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四、选择题(包括单选与多选)1、C;2、A,B,D;3、B,C,D;4、A,D;5、A;6、A;7、C,D;8、B;9、C;10、B;11、A;12、A,C,D;13、C;14、C;15、C;16、B;17、A;18、B;19、C;20、A,B;21、A,B;22、D;23、C;24、B;25、B;26、C;27、A;28、D;29、C;30、B;31、D;32、B;33、D;34、C;35、A;36、A;37、C;38、B;39、C;40、B,D;41、B;42、A;43、A;44、C;45、B;46、C;47、C;4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