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控制器生产过程中防静电要求的工艺文件(KZQ)
关于某控制器生产过程中防静电要求的实用工艺文件资料

关于某控制器生产过程中防静电要求的实用工艺文件资料一、背景介绍静电是指电荷在物体表面累积或者移动时引起的现象,常见的静电主要有静电放电和电对电导致的静电干扰。
静电对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具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控制器等高灵敏度电子产品,一旦受到静电干扰可能导致设备故障、产品失效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控制器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静电干扰,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稳定。
1.静电防护措施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采取静电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人员防护:要求操作人员穿着防静电工作服和静电鞋,避免静电的产生和传递。
-环境控制:要求在控制器生产车间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设备防护:要求使用带有防静电功能的设备和工具,如防静电地垫、防静电工作台等。
2.静电监测和测试为了保证防静电措施的有效性,需要进行静电监测和测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静电监测仪器:要求配备静电监测仪器,用于实时监测静电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静电问题。
-静电测试方法:要求建立静电测试方法,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定期的静电测试,确保符合相关防静电要求。
3.存储和包装要求在控制器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成品进行合适的存储和包装,以防止静电的产生和传递,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成品存放:要求在防静电环境下存放成品,避免外界静电对产品的影响。
-成品包装:要求使用防静电包装材料对成品进行包装,以保护产品免受静电干扰。
4.培训和监督为了确保防静电要求的有效执行和落实,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和监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培训:对生产工人进行防静电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对静电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监督:建立相应的检查和监督机制,对生产过程中的防静电措施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三、总结对于控制器的生产过程中防静电要求的实用工艺文件资料,需要包括静电防护措施、静电监测和测试、存储和包装要求以及培训和监督等内容。
防静电管理操作规范

实用文档防静电管理操作规范1. 目的完善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静电防护措施及环境要求,降低因静电造成的产品及物料不良损耗确保产品品质。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工厂从来料、仓储及生产过程的静电防护控制。
3. 职责和权限工程技术部:静电防护管理规定文件制定、装置防静电设施的具体规划、申购、管理、维护;生产制造部:负责对静电防护设备的日常点检维护、和相关人员操作正常佩戴静手环的执行管理;物流仓储部:凡接触线路板、元器件的仓管人员操作时需佩戴防静电手环操作;品质管理部:凡接触线路板、元器件的品管人员检验时需佩戴防静电手环操作,对生产制造部和相关部门接触线路板或电子元器件时佩戴防静电手环执行的监督。
4.作业内容4.1静电防护作业管制流程:4.2 防静电设施的规划和建立4.2.1防静电区域通用接地方法,如下图对作业台及流水台的基本对策是连接接地线和防静电皮(导电垫),确保静电的释放路径。
在有带电可能性的场所使用表面电阻率在104~109Ω之间的材料,并且与防静电对策用接地线相连接,应设置专用静电接地线,并与设备用接地线分离,在工作区内单独铺设防静电对策用的接地线。
尽可能不用不锈钢板直接做为防静材料。
4.3 新品导入工程技术部在新品导入过程中设计工艺流程时,应在相应设计到静电防护的作业指导书中标注静电防护要求,如是否佩带静电手腕,电烙铁是否要求接地、是否佩带防静电手套等事项。
4.4 防静电管理文件的制定工程技术部制定防静电手环使用点检作业指导书和相关的静电环点检记录表单,生产部,品管参照执行和监督。
4.5静电防护作业内容4.5.1来料及检验静电防护作业:A、对贵重敏感元器件(如IC,电子模块等),来料要求供应商必须做好防静电包装及防护。
B、对静电敏感物料在来料收货时须佩戴静电手环进行清点作业,IQC检验时须佩戴静电手环进行作业,仓存物料员须佩戴防静电手套作业。
C、对一般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二极管),仓管员、物料员和IQC戴静电手环或静电手套直接进行收料及检验;对贵重电子元器件(如IC,电子模块),收料及IQC 检验可视来料包装情况不拆包装点数和检验,直接确认验证来料包装上的说明是否符合要求。
生产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生产过程中的静电安全,防止静电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静电产生的生产环节,包括但不限于化工、电子、医药等行业。
三、组织管理1. 公司成立防静电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 各部门应设立防静电安全责任人,负责本部门防静电安全管理工作。
四、防静电措施1. 工艺控制(1)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合理设计防静电措施,如采用抗静电材料、控制物料流速、优化操作流程等。
(2)对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如输送带、搅拌器等,采取接地措施,确保静电及时导走。
2. 设备管理(1)定期检查防静电设备,确保其完好、有效。
(2)对于无法接地的设备,应采取其他防静电措施,如使用抗静电手套、防静电服等。
3. 物料管理(1)使用防静电容器、输送带等,降低物料摩擦产生的静电。
(2)对易燃易爆物料,加强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的防静电管理。
4. 人员管理(1)员工应佩戴防静电手环、防静电鞋等个人防护用品。
(2)禁止穿着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生产区域。
(3)加强员工防静电安全培训,提高员工防静电意识。
五、静电检测与报警1. 定期对生产区域进行静电检测,确保静电水平符合安全要求。
2. 当静电水平超过安全阈值时,立即启动报警系统,通知相关人员采取措施。
六、事故处理1. 发生静电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救援。
2.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七、监督检查1. 防静电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各部门防静电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防静电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电子产品制造中防静电技术指标要求

电子产品制造中防静电技术指标要求防静电技术在电子产品制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静电可能对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静电措施来保护电子产品。
本文将介绍电子产品制造中防静电技术的指标要求。
1.静电防护区域:在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应该设置静电防护区域,在该区域内进行问题装配和检验工作。
静电防护区域应该具备良好的接地系统,并设置足够数量的静电防护工作台,以便对电子产品进行装配和测试。
2.静电防护材料:在电子产品制造中,应使用防静电材料来减少或消除静电。
这些材料包括防静电地板、防静电工作桌、防静电手套、防静电衣物等。
这些材料应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磨性能,并能有效吸收和排除产生的静电。
3.静电接地系统:静电接地是防静电技术的核心之一、在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应建立可靠的静电接地系统,确保设备、人员和材料能够有效地接地,以排除静电。
4.静电防护器件:在电子产品制造中,应使用静电防护器件,如静电消除器、静电防护装置等,来减少或消除静电。
这些器件应能够有效地吸收和排除静电,保护电子设备。
5.静电防护标准:在电子产品制造中,应建立和执行静电防护标准。
这些标准应该明确规定静电防护区域的位置、静电防护材料的使用、静电接地系统的建立和静电防护器件的使用等。
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培训员工正确使用和保护防静电材料和设备。
6.静电测试:在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应进行静电测试,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静电防护要求。
静电测试可以通过使用静电测试仪器来进行,如静电电压计、静电电荷计等。
测试结果应满足产品的静电防护要求。
综上所述,电子产品制造中的防静电技术要求包括建立静电防护区域、使用防静电材料、建立静电接地系统、使用静电防护器件、执行静电防护标准和进行静电测试等。
这些要求的实施可以有效保护电子产品,并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
工厂防静电工艺规范介绍

工厂防静电工艺规范介绍工厂防静电工艺规范介绍一、前言静电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工业生产中的问题,不仅会对人体和设备造成危害,还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等严重事故。
为了确保生产安全,保护人员健康,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建立科学可行的防静电措施和工艺规范。
本文将介绍一套针对工厂防静电工艺的规范。
二、防静电原理静电是由于电荷的分离而产生的电势差,当电荷在物体表面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形成静电放电。
工业生产中的静电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摩擦产生的静电:当两种不同材料之间发生摩擦时,会使电子从一个材料转移到另一个材料,产生静电。
2.电离产生的静电:当气体中的分子或离子被电场强力抽离时,会产生静电。
3.云电荷:在大气中形成的云层中,正负电荷通过空气传导而分离,形成大气中的静电。
三、防静电工艺规范1.静电地板的铺设:防静电地板能有效地导电,消除人员的静电积聚。
地板的导电材料应该选择导电性能好、耐磨损的材料,如导电橡胶或导电塑料。
2.静电消除装置的设置:工厂的每个工作站都应安装静电消除装置,如静电杠、静电棒等。
这些装置能够将人体积聚的静电导回地面,减少静电带来的危害。
3.防静电工作服的使用:工厂工人应穿戴防静电工作服,这些服装能够有效地防止静电的积聚,并确保工作过程中的安全。
4.静电保护区的划分:将工厂划分为不同的静电保护区,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防静电措施。
比如,在易发生静电的区域,可以设置禁止吸烟和禁止摩擦的规定。
5.静电防护设备的使用:在一些特殊场合,需要使用静电防护设备,如可伸缩的静电导线、静电屏蔽箱等。
这些设备能够有效地防止电荷的积聚和放电。
6.静电检测设备的应用:在工作过程中,应使用静电检测设备对工作区域、设备和人员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控,确保工艺规范的有效实施。
四、防静电培训和宣传为了确保每个员工都能正确使用工艺规范中的防静电措施,工厂应定期组织防静电培训和宣传活动。
培训内容应包括静电的原理和危害、防静电措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I. 概述防静电管理是在相关工作场所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预防和控制静电产生和积累,并消除电击和静电火花可能导致的危险和损害。
本文将介绍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II. 防静电管理制度1. 目的和适用范围防静电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减少静电带来的风险。
本制度适用于涉及具有静电危险的工作场所和作业。
2. 责任和义务2.1 防静电管理责任所有员工都有责任遵守和执行防静电管理制度,并积极参与静电危险的预防和应对工作。
2.2 防静电管理人员指定专门的防静电管理人员,负责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相关的管理工作,包括培训、设备维护和定期检查等。
3. 静电监测与评估建立静电监测和评估机制,通过定期检查和测试,评估工作场所的静电环境和危险程度,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 防静电装备和设备4.1 防静电服装根据工作需要,提供合适的防静电服装,包括静电跳线、防静电鞋、面罩等,并要求员工按规定使用。
4.2 防静电设备和工具选用符合防静电要求的设备和工具,并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效果。
5. 静电消除和控制5.1 静电接地对于易产生静电的设备、机器和工作台等,确保其良好的接地连接,并定期检测接地情况。
5.2 静电泄漏采取措施,及时消除静电积聚,如使用静电消除器、喷雾剂等。
III. 操作规程1. 静电危险识别与评估在开展工作前,对工作场所进行静电危险识别,并评估相应的危险和风险。
2. 防静电操作要求2.1 防静电检测使用专业的仪器和设备,定期进行防静电检测,确认操作区域的静电水平是否符合要求。
2.2 防静电操作流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操作流程和步骤,确保在操作过程中减少静电产生和积聚。
3. 防静电培训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防静电培训,内容包括静电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危险识别和紧急处理等。
4. 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定事故处理和报告程序,对于发生的静电相关事故,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填写事故报告,以便后续的调查和改进。
防静电操作规范

受控状态防静电操作规范文件执行标准:上海广茂达光艺股份有限公司实施日期:2011年4月1日编制汪亮审核批准文件号版本页码防静电操作规范 1更改记录序号更改条款更改人批准人更改日期123456789一纲要:1.1 目的:为避免静电敏感元器件在生产、运输、储存、检测等过程中受到静电释放的影响,从而产生的元件的电阻漂移、开路、工作性能退化等不良现像。
特建立《防静电操作规范》,以保证产品品质,增加可靠性,减低不良率,节省产品维修费用,加强员工自觉防止静电现像之观念,促进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1.2 适用范围:本文适用于车间所有生产制程及电子元件的采购、运输、储存、检测过程中的静电防护。
1.3 职责:制造部:工艺工程师制定本规范,巡检及操作人员执行本规范。
生命部:检验规范执行情况,参与设备的校验及校准。
1.4 执行参考标准SJ/T 10694 - 1996 《电子产品制造防静电系统测试方法》GB/T 15463-1995 《静电安全名词术语》GJB 3007 –97 《防静电工作区技术要求》GJB 1649 –93 《电子产品防静电放电控制大纲》GB 12014 –89 《防静电工作服》SJ/T 10533-94 《电子设备制造防静电技术要求》SJ/T 10630-1995 《电子元器件制造防静电技术要求》ANSI / ESD STM3.1-2000 《静电放电敏感产品防护用标准:离子发生器》ANSI / ESD S20.20-1999 《建立一个静电放电控制方案—保护电气和电子零件,装置和设备》二名词术语静电:一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电荷。
它所引起的磁场效应可以忽略不计(静电可由物质的接触与分离、静电感应、介质极化和带电微粒的附着等物理过程而产生)。
E S D:Electronic Static Discharge,原意是指静电释放,即通过带静电区域直接接触或感应而引起的静电电荷在不同电势物体上的转移。
后常指静电防护,即避免静电释放的发生。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一、引言在许多工作场所,特别是电子制造、化工、医药等行业,静电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和产品质量问题。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静电的危害,保障人员安全和生产顺利进行,特制定本防静电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和规程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可能产生静电的工作区域和操作过程,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实验室、仓库等。
三、防静电管理职责(一)防静电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生产部门、技术部门、安全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的防静电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指导和监督公司的防静电工作。
(二)各部门职责1、生产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本部门的防静电操作规范,确保生产过程中的防静电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2、技术部门提供防静电技术支持,制定防静电设备的选型和维护标准。
3、安全部门监督检查公司的防静电工作,对违反防静电规定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四、防静电设施和设备要求(一)防静电地板生产车间、实验室等区域应铺设防静电地板,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电阻值符合标准要求。
(二)防静电工作台操作人员使用的工作台应具备防静电功能,表面电阻应在规定范围内,并连接可靠的接地装置。
(三)防静电工具和器具如防静电镊子、防静电刷子、防静电容器等,应选用符合防静电标准的产品,并定期进行检测和更换。
(四)静电消除设备在容易产生静电的区域,应安装静电消除器,如离子风机、静电消除棒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
五、人员防静电要求(一)着装要求进入防静电区域的人员应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严禁穿戴化纤类衣物。
(二)静电手环和脚环操作人员在进行静电敏感操作时,应佩戴合格的静电手环或脚环,并确保其与接地系统良好连接。
(三)培训要求所有可能接触静电敏感产品的人员,都应接受防静电知识培训,了解静电的危害和防护措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六、防静电操作规程(一)物料搬运和存储1、静电敏感物料在搬运过程中,应使用防静电容器或包装材料,并采取防静电措施,如使用防静电推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防静电警示标识
、所有生产及辅助生产工作区的操作人员必须按要求穿着防静电工作鞋,防静电服、防静电手
图3 工作台接地方式
图4 防静电工作区标识
、贴片、写芯片工作区域内所有塑料表面,容易产生静电的仪器、工具、工装,要求全部采用锡箔纸防护;且工作区域内保持长期处于恒温、恒湿的稳定环境,一般温度控制在
10 防静电工作鞋的正确穿着要求
5.20、防静电手环的使用和管理:
所有与静电敏感元件接触的员工(含操作、检测等)必须佩戴防静电手环。
1)防静电手环种类:
目前,分厂车间使用的防静电手环分为三种:
①无线静电手环(如图12所示);
②单路有线防静电手环(如图13所示);
防静电工作鞋太脏防静电工作鞋后跟未拉起
图11 防静电工作鞋穿着不规范
图15 正确佩戴防静电手腕带 图16 不正确佩带防静电手腕带
金属片与皮肤未有效接触。
金属片与皮肤
有效接触。
17 图18 插入左端I 路,开关置为I 图19 插入右端II 路,开关置为II 档 图20 双路选择,开关置为ON 档
如果防静电手腕带正常佩带,监控仪指示灯绿灯显示(如图21所示);
如果防静电手腕带佩带不正常或者出现其它异常情况,监控仪指示灯红绿灯交替闪烁并且伴有
图22 异常情况 如果智能在线监控仪出现声光报警,本岗位员工必须仔细检查异常情况并排除后才能继续生产件
GY00307872控制器生产过程中防静电要求的工艺文件(KZQ) 主题类别 工艺改善双路功能选择开关,选择I 路 I 路接口
手腕带DC 插
头插入监控仪双路功能选择开
关,选择II 路 II 路接口
双路功能选择开关,选择双路
绿灯显示 红绿灯交替闪烁
金属片与皮肤有效接触。
金属片与皮肤未有效接触。
图25 无线静电手环正确佩带
《静电接地线节点处导通检测》、《静电接地线节点处导通检测《静电接地线导通检测记录表》
《防静电手环检测记录表》、《防静电具体要求直观图》
脚腕带
接地线
接地线需与地线有效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