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母猪的饲喂要点
母猪的饲喂要点,分娩猪舍卫生管理的三个方面

母猪的饲喂要点,分娩猪舍卫生管理的三个方面加强种猪饲养管理,提高种猪质量,保证种猪健康,才能提高猪场生产效益。
本文为大家介绍母猪的饲喂要点、仔猪的补料方法,以及分娩猪舍卫生管理等问题。
一、母猪的饲喂要点母猪临产前2~3天开始减料,分娩当天不喂料或少喂料,分娩后第一天喂1.0千克,第二天喂2.0~2.5千克,第三天喂3~3.5千克,5~7天后增加至哺乳量(2千克+0.5×带仔数)。
在生产实践中如果把握不好母猪饲喂量,如临产前喂太多料易造成母猪产后便秘,产后1~3天饲喂过多易造成母猪出现消化不良等现象,5~7天后喂料太少,又会影响到母猪泌乳量和断奶后体况,而断奶后母猪的体况好坏又直接影响到母猪发情。
不让母猪吃发霉料,饲喂母猪的料一定要新鲜,每天保证饲喂的母猪料没有发霉变质,同时每天必须清理料槽1~2次,以防止在料槽边角的饲料发霉变质而影响到母猪的采食量。
二、仔猪的补料方法仔猪出生后5日龄左右开始补料,料槽要保持清洁,少喂勤添,保持饲料新鲜,每天补料4~5次,晚间补添一次。
此项工作主要是刺激仔猪的肠道发育,同时提前准备好断奶时仔猪由母乳过渡到饲料采食,此工作控制不好,如补料不新鲜,易造成仔猪腹泻,补料不及时,易造成断奶后仔猪不吃料等现象增多,直接影响到仔猪的成活率、生产速度和饲料报酬,对生产影响较大。
三、猪舍的卫生管理为母猪和仔猪创造一个相对干燥、清洁的卫生环境对减少病原,保障母子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产房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根据生产计划和栏舍情况,安排好母猪和仔猪的调入和调出,每出完一间猪,对此间栏舍进行全面清洗、空栏和消毒,消毒后空栏1周,下一批进入母猪冲洗、消毒后才可调入。
2、产房日常卫生产房卫生要经常清扫,定期检查,屋顶无蜘蛛网、窗户干净明亮,走道必须每天要进行清扫,料槽每天至少要清理两次,猪粪及时清除,保证猪体干净,屋外水沟定时清理,胎衣、死猪和垃圾分开处理。
产仔、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产仔、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认真做好产前准备产前补钙补硒为预防母猪产后前产后瘫痪的发生,可在母猪产前30天左右,每头每天补充粘土、蛎粉、碳酸氢钙、蛋壳粉、骨粉等30克~40克,连喂15天~30天。
为预防子猪白肌病的发生,可在母猪产前15天~20天,用0.1%亚硒酸钠8毫升~10毫升,对母猪作出一次量肌肉注射即可。
防疫和驱虫严格执行母猪免疫和驱虫制度。
产前21天每头肌肉注射88k99大肠杆菌双价基因治疗苗2头份;产前20天前后选用阿维菌素等细菌驱虫药驱除母猪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准备好产房产前10天~15天,检查、维修、打扫、冲洗、消毒产房。
可用甲醛溶液密闭消毒液产房空间;选用2%过氧化氢的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产房地面。
产前1周调入产房母猪调入产房前,先将母猪全身洗刷干净,再用适当的消毒液防腐母猪全身,后用1%的敌百虫溶液喷洒母猪周身。
临产前,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涤母猪阴门、乳房和腹部。
控制饲料喂量产前5天开始减料,每头每天喂2千克,产前2天减至1.5千克,分娩当天不喂料,只供给饮水。
少数体弱的母猪,可在分娩当天结构性供给少量加糖盐的温热截叶麸皮水。
以后逐渐增加喂料使用量,直至产后10天,才能供给哺乳期最高的包茎奶制品量。
实行人性化管理细心看管和善待临产前母猪,饲养人员对母猪态度要温和,平时多与母猪接触,如经常刷拭猪体,按摩乳房等。
预产期前20天左右,饲养人员应该于每天早饲后美发按摩母猪乳房10分钟,建立人猪感情,这样可以减少母猪分娩与哺乳时的恐惧,母猪就不怕人,以便接产和护理,母猪产后也母乳喂养能顺利进行哺乳;禁止棍打脚踢、强行追赶轻率和剧烈运动等粗暴管理,防止因跨沟、咬架、滑倒、拥挤等造成流产;做好防暑与防寒组织工作,避免中暑与感冒;产前一个月适当运动,多晒太阳,产前半个月停止运动;分娩前后母猪若发生便秘,可在饲料中会添加轻泻药物,如硫酸钠或硫酸镁30克~80克,加水500毫升~1000毫升,一次内服。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1.哺乳母猪的环境要求:确保母猪舒适的住所和良好的通风系统。
猪舍内温度适宜,通风良好,防止过度拥挤和过分噪声。
2.饲养与饮水:哺乳母猪需要高品质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
饲料应符合合理的营养需求,其中包括高能量、高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定期提供新鲜水源,并确保水源清洁无污染。
3.饲喂方式与时间安排:一般来说,哺乳母猪应在产仔后24小时内开始进食。
一开始可以提供容易消化的饲料,如高水分的饲料。
并逐渐过渡到更均衡的饲料。
饲喂时间应固定,避免频繁换饲喂时间,以养成母猪的饮食规律。
4.疫苗免疫:母猪需要进行常规的疫苗免疫,以预防常见的猪源疾病。
如口蹄疫、猪瘟和猪肺疫等。
提前制定并执行免疫计划,定期接种疫苗以保持良好的免疫状况。
5.配种与妊娠管理:合理的配种管理可以提高母猪的受孕率和产仔率。
确保配种的母猪健康,合适的身体条件,并在适宜的发情期进行配种。
一旦确认受孕后,关注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如适量增加饲料和营养补充。
6.哺乳期管理:母猪分娩后,要确保乳汁充足。
观察母猪乳房的状态,如有乳腺炎等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乳汁质量。
对乳猪通过猪流行性腹泻等疾病的威胁做好防控工作。
7.杂交和品系选择:选择优质的品种和个体进行繁殖,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效益。
针对不同的饲养环境和市场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8.定期体检:定期检查母猪的身体状况,包括体重、体温、乳房状况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保持母猪的健康状态。
9.饲养记录与数据管理:建立健全的饲养记录系统,包括配种、分娩、断奶等记录,以及疫苗免疫和体检结果等。
通过数据管理和分析,及时调整饲养策略,提高繁殖性能和生产效益。
总的来说,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包括合理的环境、高质量的饲料和水源,定期免疫和体检,合理的配种和妊娠管理,以及建立健全的饲养记录和数据管理系统。
通过合理的管理,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效益。
母猪饲喂程序

母猪饲喂程序一、母猪饲喂的重要性母猪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生产动物,其饲喂管理直接关系到母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合理的饲喂程序能够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益和生产寿命,确保仔猪的健康成长。
二、母猪饲喂的基本原则1. 营养均衡:母猪饲喂应包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满足母猪不同阶段的需要。
2. 适量适时:根据母猪的生理状态和饲养环境,科学确定饲喂量和饲喂时间,避免过度饲喂或饥饿。
3. 分阶段饲喂:根据母猪的繁殖周期,将饲喂过程分为备孕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分别制定不同的饲喂方案。
4. 注重水源:保持母猪饮水器的清洁,提供新鲜干净的饮用水,确保母猪的水分摄入量。
1. 饲喂高蛋白饲料:备孕期母猪需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可选择含蛋白质较高的饲料,如豆饼、鱼粉等。
2. 补充维生素:适量添加维生素E、维生素B和叶酸等,有助于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
3. 定时饲喂:每天定时给予饲料,保持饲喂量稳定,避免过度饲喂。
四、妊娠期母猪饲喂程序1. 减少蛋白质饲料:妊娠期母猪需要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以避免胎儿生长过快。
2. 增加纤维素饲料:适量添加纤维素饲料,如青贮料、秸秆等,有助于母猪消化和排泄。
3. 分次饲喂:将饲喂次数增加到3-4次,每次饲喂量适量,避免母猪过度饥饿。
4. 补充矿物质:饲喂含有矿物质的饲料,如矿物质添加剂或矿物质块,有助于母猪产后恢复和仔猪骨骼的发育。
五、哺乳期母猪饲喂程序1. 高能量饲料:哺乳期母猪需要摄入高能量的饲料,如玉米、糠饼等,以满足哺乳和生产乳汁的需要。
2. 补充蛋白质:适量添加蛋白质饲料,如豆粕、鱼粉等,有助于提高乳汁中蛋白质的含量。
3. 分季饲喂:根据仔猪的生长阶段,将饲喂过程分为初乳期、过渡期和断奶期,分别制定不同的饲喂方案。
4.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母猪和仔猪的健康成长。
六、总结合理的母猪饲喂程序对于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养殖户应根据母猪的不同生理状态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喂方案,并严格执行。
母猪的饲喂方法

母猪的饲喂方法
母猪的饲喂方法如下:
1. 怀孕母猪:从配种到产前3天,每天饲喂6到7斤配合饲料和3斤青绿
饲料。
饲料中长期添加维安1公斤,并在每月的1000斤饲料中加入“孕畜康5包+蓝独灵1公斤”,保健一周。
2. 哺乳母猪:产后10天,用包衣替米考星,产后7天停止使用;产后25
天内,每天使用补血生乳丹50克和“和维安” 10克。
3. 断奶母猪:种猪保每天5克,多情多仔每天50克,直至发情配种。
4. 断奶小猪:断奶前3天开始加两周,100斤饲料中加入“和维安”100克、包衣替米考星100克、科特免300~500克。
两周后,1000斤饲料中加入“和维安”1公斤+蓝圆转阴1型、2型各500克。
此外,母猪每隔4~6个月使用通灭注射一次6~8毫升进行驱虫,仔猪在
50日龄使用通灭注射1毫升。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可以根据猪场的具体情
况进行调整。
母猪分娩期间饲养管理技术

母猪分娩期间的饲养管理技术一、日粮要合理在母猪分娩前1周,要根据母猪的膘情和乳房发育情况来增减饲料。
膘情好、乳房发育膨大的母猪应逐渐将日粮减少到原日粮量的70%~80%,主要减少青绿多汁饲料和部分精饲料,以防产后头几天乳汁过多,仔猪吃不了而引起乳房炎,或因乳汁过浓引起仔猪下痢。
瘦弱的母猪不必减料,如果产前几天乳房膨大不好,应加喂一些含蛋白质多的催乳饲料或喂些催乳药物,防止产后少乳或缺乳。
分娩后的1~2天,母猪很疲倦,食欲差,为了尽快让母猪恢复体力、子宫恢复原状,这时不能喂容积大、难于消化的饲料,应当喂些小米粥、麸皮粥等流质饲料,适当喂些青料。
3天以后逐渐加料,到7天时达到哺乳母猪的正常给料量。
二、运动要适度母猪分娩前3~5天要减少运动,只在圈内自由活动,不能追赶、惊吓、并圈等。
产后3天内,由于母猪体弱,仔猪吮乳频繁,最好让母猪在圈内休息。
3天以后,如果天气良好,可让母猪到舍外活动。
三、接产要及时要注意观察母猪临产特征,当母猪乳头左右外张,外阴部红肿异常,尾根两侧下陷,起卧行动缓慢,说明3天左右就要分娩;待到衔草做窝,时起时卧,频频排尿的动作开始以后,隔6~12小时即要分娩,要做好接产准备工作,做到及时接产。
当仔猪产出后,用双手托起仔猪,立即清除仔猪口中及鼻周围的粘液,以免窒息,然后先用干草,后用毛巾或麻袋擦干猪体粘液,以免仔猪受冻。
而后断脐带,断时先将脐带血挤向腹部3~5厘米处,用两手扯断脐带,手术前后应以碘酒消毒脐部。
如在产后脐带已断,应及时在脐带断端涂以5%碘酒,然后放入有干草的产箱内保温。
对于假死仔猪可采取酒精刺激鼻部、针刺人中穴、向鼻端猛吹气等法进行抢救。
四、护理要仔细母猪产前7~10天,应彻底清扫并消毒产房,干燥后垫上切短的垫草。
出现分娩动作的当天,宜停止喂食。
分娩当中不给食,如果分娩时间过长,母猪口渴,可以喂给清洁的饮水。
分娩后应随时注意母猪的呼吸、体温、排泄和乳房状况,保持产房安静,用干净毛巾或稻草擦净后躯血水,用温水洗净乳房,同时进行按摩。
产房母猪如何喂养产房母猪的饲喂技巧

产房母猪如何喂养产房母猪的饲喂技巧让产房猎捕的分娩母猪增加采食量可以有助于让母猪提高产奶量保障猪奶的质量,这样也是为仔猪日后生长和母猪生产周期做铺垫。
而且母猪吃的多了身体也就比较好。
但做好这个并不是太简单,那么产房母猪如何喂养?产房家犬的饲喂技巧。
怎样提高分娩舍母猪采食量一直是养殖户最关心的风险问题之一。
猪场管理良好的特征是各个阶段的母猪都能长期保持完美的体况,其中分娩比涅母猪表尤为重要,因为母猪好,仔猪才会更健康。
而产房镰形的饲喂影响产房仔猪、母猪的生产成绩以及断奶的发情间隔和受胎率。
因此,我们必须浴缸重浴室母猪的饲喂,或使母猪在分娩后尽快的达到最大采食量,这样可以使母猪的量及仔猪生长最大化,同时使母猪失重最小化。
采食量提高效益的好处1)增加产仔率;2)缩短断奶至发情间隔;3)增加仔猪断奶重;4)减少妊娠期的营养成本;5)延长母猪的换用年限。
冲击母猪采食量的因素量有很多,例如温度、湿度、通风、光线、饮水质量、怀孕期采食量、产程过程、母猪所带仔猪数量、母猪的健康状况、饲料的适口性、饲喂制度及饲喂融资方案。
根据生产情况,我们从饲养管理上为提出上在以下几点建议:产房肥猪如何喂养?产房母猪的贮存技巧1、饮水水的敏感性普遍感受性被严重低估,猪乳的绝大部分是石灰,母猪站起来离开其仔猪很短的一段时间里,她必须饮用较多的水。
因此,分娩舍中的乳头饮水器的流速必须不低于2.5升/分钟。
2、怀孕期采食量根据母猪体况将母猪分为5个级别:1-5分,更准确的方法是使用背膘仪测量。
上床母猪的膘情在3-3.25分较为合适。
防止母猪太胖或者太瘦远比采取补救措施要好得多。
肥胖母猪产程长,死胎多,当然它们的食欲也相对很差,因为释放出来它们在消耗储存起来的脂肪,泌乳量低只有20%左右。
好妊娠母猪的膘情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分娩舍母猪采食量。
3、饲喂制度不同胎次,不同品种的母猪在产前与产后资产类别所需要的营养不一样。
制定和严格执行母猪合理的母猪饲喂方案,不但可以将母猪生产性能最大化,还可以从饲料耗费圈养上降低饲养成本。
产后母猪的饲喂要点

产后母猪的饲喂要点科学合理管理分娩后的母猪能够极大地提高母猪繁殖效率,从而也提高了整个猪场的生产能力。
但是在实际的生产中,一般注重分娩前和分娩中的疫病防治,而分娩后母猪的饲养管理却往往被忽略。
1.饲养:a.分娩当天不喂食由于母猪分娩时间较长,体质消耗较大,精神疲乏,胃肠功能活动能力较差。
一般不提倡喂食,可供给足量的饮水,冬季饮温水,适当加盐、电解多维等,必要时可饮麸皮(少量)水。
b.分娩后2~3天喂稀食,并逐渐增加供食量母猪分娩后2~3天,对哺乳母猪更要注意饲喂方式,由于分娩带来的胃肠功能下降,这时饲喂过度,最易诱发母猪产后不食病的发生,前2~3天要少喂勤添,喂流汁食物。
而后逐渐增加饲料供给量,5~7天达到正常饲喂量。
有条件的猪场可以使用产房母猪饲喂器进行饲喂,不仅可以减少人工,还能达到母猪的精确饲喂。
它根据母猪产后的进食特点“初产进食少,随后食量逐渐增加及少食多餐原理”,设定母猪哺乳期每天的饲喂量及每天饲喂次数。
每次的饲喂量设为200-300g,避免饲料的浪费。
c.母猪分娩后4~5天,注意增加母猪的活动母猪生产后,由于体质较弱,再加之仔猪频繁的哺乳,这时应当增加母猪的运动,有利于体质的增强,减少疾病,增加泌乳。
可采取母猪出圈活动,而后入圈再行哺乳。
2.护理a.产后的清洁母猪分娩结束后,立即清除胎衣及污染的产床,清扫地面,用温肥皂水或表面活性剂(饮水消毒的产品也可以)洗净母猪的外阴部、尾巴及后躯的污染物及奶头,阻止病原或其产生的毒素侵入,导致全身感染。
b.母猪产后的检查母猪产后应注意观察:①恶露的排出量、色泽及排出时间的长短(猪的恶露很少,初为暗红色,以后变为淡白,再成为透明,常在产后2~3d停止排出),恶露的排净时间延长,则母猪产后可能受病原感染,常用0.1%的高锰酸钾、生理盐水等溶液冲洗子宫。
冲洗时,应注意小剂量,反复冲洗,直至冲洗液透明为止。
②观察乳房的胀满程度,有无炎症、乳量多少及乳头有无损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房母猪的饲喂要点
怎样提高分娩舍母猪采食量一直是养殖户**关心的问题之一。
猪场管理良好的特征是各个阶段的母猪都能保持完美的体况,其中分娩舍母猪表现尤为重要,因为母猪好,仔猪才会更健康。
而产房母猪的饲喂影响仔猪、母猪的生产成绩以及断奶后的发情间隔和受胎率。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产房母猪的饲喂,使母猪在分娩后尽快的达到**采食量,这样可以使母猪的泌乳量及仔猪生长**化,同时使母猪失重**小化。
采食量**化的好处
1)增加产仔率;
2)缩短断奶至发情间隔;
3)增加仔猪断奶重;
4)减少妊娠期的营养成本;
5)延长母猪的使用年限。
影响母猪采食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温度、湿度、通风、光线、饮水质量、怀孕期采食量、产程过程、母猪所带仔猪数量、母猪的健康状况、饲料的适口性、饲喂制度及饲喂方案。
根据生产情况,我们从饲养管理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饮水
水的重要性普遍被严重低估,猪乳的绝大部分是水,母猪站起来离开其仔猪很短的一段时间里,她必须饮用大量的水。
因此,分娩舍中的乳头饮水器的流速必须不低于2.5升/分钟。
2、怀孕期采食量
根据母猪体况将母猪分为5个级别:1-5分,更准确的方法是使用背膘仪测量。
上床母猪的膘情在3-3.25分较为合适。
防止母猪太胖或者太瘦远比采取补救措施要好得多。
肥胖母猪产程长,死胎多,当然它们的食欲也相对很差,因为它们在消耗储存的脂肪,泌乳量低只有20%左右。
控制好妊娠母猪的膘情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分娩舍母猪采食量。
3、饲喂制度
不同胎次,不同品种的母猪在产前与产后所需要的营养不一样。
制定和严格执行合理的母猪饲喂方案,不但可以将母猪生产性能**化,还可以从饲料消耗上降低饲养成本。
母猪合理的体况为上床膘情3-3.25分,其他生产及非生产时间要求膘情控制在3分。
分娩舍母猪产前、产后饲喂对仔猪断奶成活率及断奶重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注意事项
1)分娩后1-3天根据标准饲喂量进行饲喂,防止母猪过度采食,造成健康问题。
2)每次喂料前,检查母猪料槽内饲料是否新鲜干净,去除除发霉变质的饲料。
3)检查饮水器,保证母猪充足饮水。
4)对于采食量下降的母猪,需要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治疗。
5)特别关注1胎母猪的采食及健康状况。
4、饲喂方式
一般有人工饲喂、半自动饲喂、自由采食、智能化饲喂这4种方式。
一个好的饲喂方式能够减少母猪体况损失,优化母猪生产性能,提高仔
猪断奶重。
母猪分娩前3天及分娩后3天采取限制饲喂,分娩第4天开始采取自由采食。
介于现阶段普遍的上班模式,夜间母猪视情况可由夜班人员加喂一顿。
5、母猪所带仔猪数量
为了促进1胎母猪乳腺的发育,1胎母猪所带仔猪一般为较大的、与其有效乳头数相当的仔猪;若产仔数较少的分娩日,1胎母猪也要比平均带仔数多带。
2胎或3胎的哺乳母猪因为乳头较小,乳房发育得较好,较1胎母猪更加温和,免疫力也较强,一般作为奶妈猪饲养。
所以像1胎和奶妈猪这一类的母猪饲喂也应重点关注,通常采取自由采食的方式进行哺乳期饲喂。
6、母猪的健康状况
及时发现不健康有问题的猪只,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保健措施,减少疾病导致的母猪哺乳性能下降和仔猪死亡或淘汰,从而提高断奶成活率,同时,保证母猪哺乳期体况损失**小。
几种常见分娩舍母猪健康问题
1)食欲不振:调整饲喂量并记下食欲发展情况,食欲减退可能是疾病的征兆。
2)腿疼:四肢姿势不正常或者腿部触诊有痛感要及时分辨出原因,属于感染的使用抗生素治疗。
3)乳房炎:个别乳腺触诊坚硬、乳房发红或乳房上有红疙瘩等,都是乳腺炎早期的症状,可以进行抗生素治疗。
4)子宫炎:子宫感染的排泄物通常很多,水样、恶臭以及灰褐色。
有感染的母猪呈现病态,无食欲和不泌乳。
治疗使用广谱抗生素作肌肉注射。
5)难产:分辨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难产,及时做出相应的措施。
6)高烧:在分娩当天若母猪的体温超过41℃,并且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其体温超过40℃,则说明母猪高烧,需要采取抗生素治疗以及退烧降温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