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主要史学研究方法和史学理论总结专题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史学理论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和指导,是史学研究范式、方法论和观念体系的总和。
史学研究方法是史学理论在实践中的体现,是史学研究者根据研究对象和目标采用的具体操作手段。
下面将对主要的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进行总结。
一、史学理论1.内容文化史学理论:该理论强调历史是有内容的,历史的发展是物质和精神领域相互作用的结果。
通过研究历史中的文化内容,揭示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变化,深入分析历史作品、思想、观念的形成与传播,进而加深对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
2.结构功能史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历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系统,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历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通过研究社会、国家、文化等各种组织结构的形成、演变和功能的实现,认识历史的基本方向和形态,并探寻发展规律。
3.人类学史学理论:该理论强调历史是人类行为、信仰和文化的产物,历史研究的目标是把握人类活动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通过对人类种族、社会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研究,了解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普遍性,达到对历史的全面理解。
4.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通过对社会经济组织、阶级矛盾、生产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揭示社会变革的内在规律,探寻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史学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历史文献,获取历史资料,探寻历史事实和现象的真相。
包括综合文献、批判性使用文献、校勘文献等方法。
2.实证研究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的实证数据,运用统计学、数理逻辑等方法,确定历史规律和趋势。
主要包括案例研究法、统计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3.社会调查研究法:通过实地考察和个案调查,了解历史实践中的社会关系、行为规律和动态变化。
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
4.实用主义研究法:通过应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和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主要包括历史政策研究、历史评估研究、历史教育研究等。
史学理论研究方法总结 教师版

观点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整体; 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
态度
树立全球意识; 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及多样性; 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
重要联系:世界市场形成的阶段: ①开始形成:世纪,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为标志; ②初步形成: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完成,中国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民地为标志; ③完全形成:世纪末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瓜分世界的狂潮为标志; ④制度化、体系化: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为标志; ⑤升华:世纪年代,经济全球化为标志。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法总结
一.主要史学范式(史观) 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也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
和史学方法等有机集合体。高中新课标程式下的史学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 式(或称革命史范式),发展为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唯物史观、 革命史观、史学史观、比较史观、生态史观、等,下面依次作一概述 .文明史观: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通史顺序)。
古希腊 古罗马 近代英国
民主制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任期制、议会制、差额选举制、 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代议制起源于古代希腊,英国是近代代议制的发源地)
创造出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罗马法成为近代许多 欧洲国家的法律基础,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法原则也直接源于罗马法 。 君主立宪、议会主权、责任内阁、政党政治
历史学中的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历史学中的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学科,它涉及到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各个领域,是研究人类社会文明历史的重要手段。
在历史学的研究中,史学理论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历史学中的史学理论和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史学理论史学理论是指对历史学理论的理解和阐述,研究历史学的本质、原则和规律。
史学理论形成的主要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史学形成阶段、史学理论酝酿阶段和史学理论革新阶段。
1. 史学形成阶段史学形成阶段是从古到近代的一个漫长过程,包含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的漫长过程。
这一阶段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传说、神话、之中,人们把神话、传说等看作是历史的真相。
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对历史的研究和认识是非常肤浅的。
2. 史学理论酝酿阶段史学理论酝酿阶段主要是指近代史学思想的初步萌芽。
这一阶段,人们逐渐放弃了对神话、传说的信仰,开始寻找真实历史的可能性。
这一阶段史学家主要是借助哲学、文学、宗教等方面的理论来反思历史的真实性。
著名的史学家有威廉·霍尔顿、弗朗西丝·李维。
这个阶段的史学家们在方法上开始借鉴其他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方法。
3. 史学理论革新阶段史学理论革新阶段是现代史学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史学家开始利用现代科技和方法来研究历史。
这一阶段的史学家主要是以钩于社会科学、哲学和语言学等领域的思想来尝试进行历史研究和分析。
著名的史学家有阿诺·托因比、费尔南多·布劳内斯和凯文·洛尔等。
这一时期的史学界形成了一些成熟的方法论,比如原始资料批判法、文化历史方法和比较历史学方法等等。
二、史学方法除了史学理论,史学方法也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历史学家们在研究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加深对历史某一领域的理解和阐述。
1. 纪实方法纪实方法是历史学中最古老的方法之一,它主要是指史学家通过收集和整理历史上的各种资料,来还原过去的历史情况。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史学是研究历史事件和过程的学科,主要关注历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史学研究中,存在着一些主要的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有助于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分析。
本文将对主要的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进行总结。
一、主要史学理论1.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一种史学理论体系,强调历史的阶级斗争和经济发展对历史事件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认为历史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历史发展以经济基础为基础,上层建筑受制于经济基础的变化。
2.考古学理论:考古学理论是通过对文物、遗址和遗迹的研究,重建历史事件和过程的理论体系。
考古学理论认为文物和遗址是历史的记录和证据,通过对这些遗迹的发掘和分析,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和文化状况。
3.心理史学理论:心理史学理论是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心理和思想进行研究,揭示历史事件和过程的理论体系。
心理史学理论认为历史事件和过程是由个体的心理和思想决定的,通过研究历史人物的心理和思想,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4.文化史学理论:文化史学理论是通过对文化现象和文化发展的研究,揭示历史事件和过程的理论体系。
文化史学理论认为文化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由文化的变迁和发展决定。
二、主要史学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和解读,研究历史事件和过程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包括收集、整理、鉴定和评价历史文献,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是通过对现实社会和历史现象的实地观察和调查,研究历史事件和过程的方法。
田野调查法包括实地考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通过与当地人交流和观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细节和背景。
3.逻辑推理法:逻辑推理法是通过逻辑思考和推理,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和过程的方法。
逻辑推理法包括归纳、演绎和推论等推理方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逻辑推理,可以推断出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高中历史基本史学研究方法和史学理论简介

★近代化(现代化)问题
现代化
modernization (to make modern 成为现代的) 也被成为“近代化” “近现代化”
(2012· 北京文综· 37)(36分)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
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水与人类文明进步”关键词表
三峡水利工程 海上马车夫 筒车 北洋水师 新航路开辟 罗盘针 轮船招商局 水力织布机 第聂伯河水电站 海上丝绸(陶瓷)之路
(4)阅读上表,从“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 ;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10分)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
文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 神文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 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一要 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 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涵义 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
转变的历史过程(广义)
民主化、法治化 民主、法治 城市化 工业化、全球化、信息化 经济方面: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政治方面: 专制、人治
科学化、理性化、多元化(思想解放潮流) 科学、理性、多元 思想文化方面: 愚昧、落后
历史学研究方法

历史学研究方法历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其研究方法对于历史事件的还原和解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历史学研究中,研究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深度。
因此,历史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历史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应当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来确定。
对于古代史的研究,由于史料的稀缺性和真实性的考证问题,需要更多地运用文献研究和考古学方法。
而对于近现代史的研究,则可以更多地侧重于采访、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
因此,研究方法的选择应当与研究对象的特点相适应,以达到最佳的研究效果。
其次,历史学研究方法的选择还应当考虑到研究者自身的背景和能力。
不同的研究者可能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研究能力,因此在选择研究方法时,需要考虑到自身的专长和优势,以便更好地运用研究方法进行历史学研究。
此外,历史学研究方法的选择还应当考虑到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如果研究的目的是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那么可以采用更多的文献研究和考证方法;如果研究的目的是解释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那么可以采用更多的比较分析和统计方法。
因此,研究方法的选择应当与研究的目的和问题相契合,以便更好地解决研究问题。
最后,历史学研究方法的选择还应当考虑到研究的实际情况和条件。
不同的研究对象和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而研究条件和资源的限制也会对研究方法的选择产生影响。
因此,研究方法的选择应当兼顾研究的实际情况和条件,以便更好地开展历史学研究工作。
综上所述,历史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应当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研究者自身的背景和能力、研究的目的和问题,以及研究的实际情况和条件来确定。
只有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才能选择和运用最合适的研究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研究效果。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史学研究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研究
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史料考证、历史分析、比
较研究和批判性思考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1.史料考证: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收集和考证史料。
史料包括文书、档案、资料、考古遗址等各种记载历史的实物和文字。
考证史料需要进行
真伪审查、时代辨证和相关比对等工作,以确定史料的可靠性和历史地位。
在考证的过程中,还需要研究史料的权威性、作者立场等因素,以确保研
究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将历史事件和人物与其他国家、地区或时代
进行比较,以发现历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比较研究可以通过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和对比法等多种方式进行。
横向比较是将同一时代或近似时代的
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纵向比较是将不同时代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对
比法是通过对相关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对比,以发现其相似性与差异性。
4.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思考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客观真理性原则,对历史问
题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和审视。
批判性思考不仅包括对历史事件和
人物的正面评价,还包括对其负面影响和问题的揭示和批判。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总结

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法总结一.主要史学范式(史观)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也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等有机集合体。
高中新课标程式下的史学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或称革命史范式),发展为阶级斗争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亦称全球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等四种史学范式。
这些新的史学范式,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框架性认识.1.文明史范式(通史顺序)文明史范式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
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例:请利用1949年到1956年的历史事实来分析“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
”?2.全球史范式(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全球史观,又称整体史观。
他们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
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请分析16世纪到19世纪的欧洲是如何加强与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并以此分析其对欧洲及世界发展的影响。
3.近(现)代化范式现代化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它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例:请从现代化范式的角度分析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的历史,以此说明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4.革命史范式(阶级斗争)革命史范式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范式。
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史料价值:第一手史料、第二手材料
1.含义:(1)第一手史料 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 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 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 (2)第二手材料: 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
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 ①一般来说,第一手的史料价值较高, 2.价值:
⑵文献(文字)史料:★档案文书类:
1.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 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 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 石为指挥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一惧色。”这则报道 ①是珍贵的史料 ②它是在吹捧蒋介石,不具备史料价值 ③经 考证无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 A.①正确,②③错误 B.②正确,①⑧错误 C C.①③正确,②错误 D.③正确,①②错误 2.(宁夏辽宁文综,35)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 《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 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 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 思是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 实反映历史 C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 映历史真实
3(2012年浙江高考15题).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 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 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 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 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 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
• ★报刊杂志海报:1.(天津文综历史,5)1919年5 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 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 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 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⑶口述史料 1.(江苏)10.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 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 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D :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二)实物史料: 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
各种物件 1、举例: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 2、地位:
①比文献资料可信。 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 ③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 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3.局限
a.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 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 b.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 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3、局限: 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 政 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 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
• 例.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 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 “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 各标新军。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石为指挥 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一惧色。”这则 报道 ①是珍贵的史料 ②它是在吹捧蒋介石,不具 备史料价值 ③经考证无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石的 史料使用 • A.①正确,②③错误 B.②正确,①⑧错误 • C.①③正确,②错误 D.③正确,①②错误
⑷图片、影像史料1.(泰州期末)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 观察有图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A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2、按学术价值分类:一手、二手史料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右图对研究 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说 A A.是重要的原始资料 B.是虚假的人造史料 C.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D.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
(三)、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
• • • • 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 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 4.时代的局限性等。
(四)、运用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
上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
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多学科交叉 研究法:即跨学科综合研究法(计量史学、社会史观、生态史观) 2、二重证据法: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 4、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论由史出.。 5、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 (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
• • • • • •
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 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 知(见右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 可能是 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
通知亲爱的先生:5月26日,星期一。昨天早晨九 时,你的儿子无故缺席。但目前仍然缺席。我请你 通知我,到底是你儿子自行缺席,抑或是你希望他 继续荒废学业 校长:L· · H 泰纳 (Turner)
★思想或学术著作:1. 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 务本》 一文中认为:“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 此认识的形成是基于①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②巩固专制王 权需要 ③维护农民切身利益 ④实现儒家仁政的社会理 想 B.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2.(江苏)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 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 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 出现于 • A.春秋时期 B.西汉 C C.南北朝 D.北宋
• .2(2011· 浙江文综14)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
• • • •
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 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 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 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 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 以成立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 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 料并不矛盾
★史书:1.(上海历史卷,1)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 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传体史书的特征是 A.以事件为中心 B.以人物为中心 C.以年代为中心 D.以制度为中心 。 答案:B 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 由司马迁首创。A、C、D分别是纪事本末体、编年体 和典章制度史的特点
2.《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 鉏、夷、斤、斸,试诸壤土”。郭沫若释“美金”、“恶金”分别指 青铜和铁器。与郭沫若得出这一结论相匹配的历史事实是战国时期 A.青铜高贵,宜作武器;铁器低贱,仅作农具 B.青铜主要用作武器,铁器已应用于农业生产 B C.青铜颜色亮丽,铁器颜色深暗 D.青铜质地坚硬不易酸化,铁器质地粗糙且易锈蚀
• 【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研究方法。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获 得丰富的史料就更能接近真相。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诗歌是特定的时期社会风貌在文学领域的反映。它可以作为研 究的史料,A不准确;但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对这样的史料 必须“去伪存真”,还原本来面貌,因此排除B项选C项;以 诗证史并不是新的研究方法,C不准确。 【答案】D
• 四、史料解释(对历史原材料的解析、 阐释)
• 五、历史叙述(对历史人物的经历,简 历史的角度对历史 事件给予较客观、公正的评价或议论)
★高考链接
• 1(2011· 浙江文综12.)在历史发展进程中, 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 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 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 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 主制的重要条件 • A.①②③ B.①③④ • C.①④ D.③④
使用第二手史料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 主观色彩较强,学术价值偏低。
②衡量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也不能绝对化。
3.与三类史料的关系:
①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 ②文献史料中第二手的居多; ③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
(二)获取史料的途径
• 1、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 图片史料。 • 2、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 • 3、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 • 4、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 资料。 • 5、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 • 6、上网搜索
按表现形式: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
• (一)文献(文字)资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 1、种类: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 案、地方史乘、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 报刊、杂志、信件等。 • 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 如:电子邮件、BBS跟帖等。
2、地位: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
★高考练兵
• ⑴实物史料: • 1.(上海单科)23.下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C.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右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 大令众人曰协田”。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信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 B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
(三)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 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 • 1、种类: 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 2、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