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内生菌及其防病作用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内生菌促生与生防作用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内生菌促生与生防作用研究进展作者:徐源清朱越韩佳妮徐桂雯黄轶勉周芳美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4年第02期摘要:我国幅员辽阔且气候多样,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的同时,蕴含着多样的内生菌资源。
药用植物内生菌和其宿主植物作为一个共生体,在长期协同进化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互惠共存的关系。
在药用植物生长过程中,内生菌既能通过促进植物对氮、磷、钾、铁等无机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和生长激素的合成直接促进药用植物的生长,也能通过生物防治功能间接促进药用植物的生长。
综述了近年来药用植物内生菌促生与生防作用的研究及应用,并对药用植物内生菌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药用植物;内生菌;促生作用;生物防治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2–00-03植物内生菌是指其生活史的部分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表皮细胞层间隙或组织器官内部的一类微生物,不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可以在宿主植物体内独立地分裂繁殖和传递,在与宿主植物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互惠共存的关系。
研究表明,从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到藤本植物,这些植物体的根、茎、叶、花、果实等组织器官都普遍存在内生菌,而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内生菌资源更为多样[1]。
此外,药用植物内生菌的价值极高,在医药、农业等领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综述了药用植物内生菌如何发挥促生作用,帮助宿主植物获取生长所需的资源和调节宿主植物生长发育及产生生物防治的效果,为解决某些药用植物繁殖率低、生长困难,致使资源日益枯竭和缓解其他珍稀药用植物生长困境及其他常见农作物供应不足等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1 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种类随着对植物内生菌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内生菌资源的多样性及价值性认知不断提高,开发和利用不断广泛,这为促植物生长和植物疾病生物防治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来,药用植物内生菌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
研究表明,药用植物内生菌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内生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在各种药用植物中分布广泛[2]。
牡丹内生细菌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农业科学N O N G Y E KE XU E 牡丹内生细菌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刘雪停林晓民夏彦飞摘要:近年来植物内生细菌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关于牡丹内生细菌研究较少。
在综述植物内生细菌的概念、抗病机制基础上,介绍了牡丹内生细菌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关键词:牡丹;内生细菌;生物防治;研究进展牡丹(Peonia Suffruticosa)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是多年生的落叶灌木[1],花期在4月份,果期在5月份。
牡丹花大色艳,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之称,更有“花中之王”的美誉。
根据牡丹花的颜色可分为红、白、粉、黄、黑、绿、蓝、紫、复色九种,花型有13种,其中以黄色最为尊贵,绿色和黑色为晚期品种,且最为稀有。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就完美诠释了牡丹的魅力。
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
牡丹不只具有观赏价值,其根皮(丹皮)还具有清热活血、凉血散瘀等功效的药用价值,牡丹花瓣茶、牡丹精油及种子油料等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牡丹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全面和深入。
由于植物内生菌已经成为生物防治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它作为生物防治手段优于化学防治,通过内生细菌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生态位定殖等作用机制来达到防治效果。
而近年来关于牡丹内生菌研究也逐渐进入生物防治工作者的视野,尤其是内生细菌广泛受到生物防治工作者的研究和关注。
一、植物内生细菌的概念内生菌一词是1866年由DeBary首先提出,当时内生菌的概念泛指内生真菌。
在1992年由Kloepper第一次提出了植物内生细菌的概念[2],丰富了人们对内生菌的认识,为生物防治工作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内生菌广泛存在于植物内部,通过植物表面消毒的组织内部分离得到,它们与植物和谐存在。
内生菌不但能够促进植株的生长,还能防治植物病害。
目前植物病害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防治,而化学防治导致的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中药内生菌研究进展

中药内生菌研究进展摘要:内生细菌是宿主内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潜力巨大的微生物新资源。
内生菌的研究对于保护野生与濒危药用植物,拓展药用资源,新药研发等均有一定意义。
内生细菌在与宿主长期协同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抗、互惠、共生等多种关系,能够直接或间接调节宿主的生长发育,协助宿主抵抗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等生物过程。
近年来,内生细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应用于新药研发,生物防治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研究与开发价值。
本文综述了内生菌形成分布,其资源的多样性,对药用植物的道地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前景进行了探讨,为内生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拓展和提升中药资源价值。
关键词:内生菌代谢产物中药材多样性引言内生菌(endophyte)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一类在其部分或全部生活史中存活于健康植物组织内部而不使宿主植物表现出明显感染症状的微生物类群。
药用植物内生菌可以产生许多生物活性物质,有些代谢产物与宿主相同或相似。
内生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潜力巨大的微生物新资源。
内生菌与药用植物共生,对植物药用成分的形成和含量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目前,药用植物内生菌作为宝贵的微生物资源库,正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笔者就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和其对中药材的影响进行综述,为中药内生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内生菌的形成和分布1.1内生菌与中药材之间的关系药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内生菌。
药用内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存在复杂的微生态关系。
内生菌长期生活在植物体内的特殊环境中,以宿主药用植物的组织、细胞及其代谢产物为外环境,吸收宿主植物的营养并得到保护;而植物为内生菌提供营养、保护和生存空间。
两者互相进行物质、能量及基因交流,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互惠共生关系。
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还表明,有的内生菌不但可以自身合成药物活性成分,还具有促进宿主植物合成活性成分的能力,刺激宿主植物产生次生代谢产物,如抗肿瘤物质、抗病毒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植物内生菌的杀菌效果研究

植物内生菌的杀菌效果研究植物内生菌指的是一类共生于植物体内的微生物,它们与宿主植物形成互惠共生关系,帮助植物吸收养分、促进生长并增强抗病能力。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一些植物内生菌还具有杀菌效果,能够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本文将对植物内生菌的杀菌效果进行研究。
植物病原菌是导致植物疾病的主要原因,它们会侵入植物体内并繁殖,最终导致植物死亡或减产。
传统的防治方法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但其存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副作用。
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杀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植物内生菌的杀菌效果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兴趣。
一方面,植物内生菌可以产生一系列抗菌物质,如抗生素、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对植物病原菌产生抑制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一些植物内生菌能够分泌抗菌物质,如溶菌酶、蛋白酶和生物活性物质等,这些物质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限制其繁殖,并最终导致其死亡。
此外,抗菌物质还可以激活植物的防御机制,增强植物的抗菌能力,减轻病害的发生。
另一方面,植物内生菌还能调节植物内部环境,限制病原菌的生长。
研究人员发现,一些植物内生菌能够调节植物的根际环境,产生一股抑菌区域,抑制病原菌的入侵。
这种抑菌机制与植物内生菌的共生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植物通过合成一些特定的物质,如抗菌物质和植物生长激素,形成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从而保护自己免受病害侵害。
在实践中,研究人员对植物内生菌的杀菌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以溶菌酶为例,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溶菌酶能杀灭多种病原菌,如炭疽菌、普通立枯病菌、松材线虫等。
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植物内生菌分泌的蛋白酶可以降解病原菌的细胞壁,导致其破裂死亡。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内生菌具有潜在的杀菌效果,并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绿色杀菌剂。
尽管植物内生菌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植物内生菌的杀菌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菌株的选择、培养条件、环境因素等。
因此,如何提高植物内生菌的杀菌效果仍然是一个挑战。
植物内生菌的抗菌杀虫活性总结

摘要:本文综述了植物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抗菌、杀虫等活性,以便寻找到植物源新的具有农药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关键词: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抗菌活性;杀虫活性植物内生真菌(Plant endophytic fungi)是指生活在健康植物组织内部但不引起植物体病害的真菌。
这类真菌资源十分丰富,它们可能产生在微生物一宿主关系中发挥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其次生代谢产物在生物制药、农业生产、工业发酵等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微生物源生物化学农药的研究和开发在我国十分活跃,但微生物资源及其应用潜力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植物内生真菌即是这样一类有待开发的新兴微生物资源,本文对植物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进行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内生菌的生物活性提供依据。
1 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代谢产物1.1生物碱类IFB-Lactam-1 (1)是来自白菜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的1个大环内酰胺生物碱,其可以很好地抑制柿子炭疽病[1]。
6-isoprenylindole-3-carboxylic acid (2)是从黄花蒿(Artemisiaannua)内生真菌Colletotrichum sp.分离的吲哚生物碱。
生物活性测试,在浓度200 µg/mL时,其对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Rhizoctonia cerealis、Helminthosporiumsativum有抑制作用[2]。
内生真菌E99401的发酵液中产生的cerulenin (3),在5 μg/disk时对C.glabrata、Candida albicans、C. krusei、C. parapsilosis、Microsporum canis、Cryptococcus neoformans、Mucor miehe、Nematospora coryli、Rhizomucor pusillus、Paecilomyces variotii的抑菌圈分别为17、16、14、28、40、30、40、42、36、38 mm,而对应的阳性对照制霉菌素在20 μg/disk 时,抑菌圈在10-20 mm[3]。
植物内生菌研究新进展

植物内生菌研究新进展一、本文概述植物内生菌,作为一种独特的微生物群体,它们在植物内部生存并与其建立紧密的联系。
这些微生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技术的发展,植物内生菌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这些研究进展,重点关注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生态功能、应用前景及其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机制。
通过总结和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植物内生菌研究的新视角和深入理解,为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植物内生菌的生态学特性植物内生菌,即生活在植物组织内部而不引起明显病害的微生物,它们与宿主植物形成了复杂而微妙的共生关系。
这种共生关系的生态学特性表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内生菌的多样性、空间分布、种群动态以及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等。
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丰富,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多个类群。
这些内生菌的种类和数量因植物种类、生长环境、生长阶段等因素而异。
例如,某些植物可能携带大量的内生细菌,而其他植物则可能以内生真菌为主。
这种多样性不仅反映了植物内生菌的适应性,也为其在植物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功能提供了可能。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体内的空间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般来说,内生菌更倾向于定殖在植物的营养组织,如叶片、茎秆等,而不是生殖组织,如花、果实等。
这种空间分布特点与内生菌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特性有关,也反映了其与宿主植物的共生策略。
再者,植物内生菌的种群动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宿主植物的生理状态、环境条件、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等。
在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内生菌的种群结构和数量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植物幼苗期,内生菌的种类和数量可能较少,而随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内生菌的多样性和数量逐渐增加。
植物内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复杂而多样。
一方面,内生菌可以通过产生抗生素、竞争营养等方式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增强宿主植物的抗病性。
另一方面,内生菌也可以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其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
我国植物内生菌研究进展

我国植物内生菌研究进展一、概述植物内生菌,指的是在其生活史的某一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在健康植物组织内部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与宿主植物建立了复杂而微妙的共生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植物微生物互作认识的加深,植物内生菌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生物学、农业科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热点之一。
我国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大量的植物种类和丰富的植物内生菌资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科研人员在植物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功能挖掘和应用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些研究不仅增进了我们对植物内生菌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理解,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本文旨在综述我国植物内生菌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植物内生菌的分离鉴定技术、种类多样性、功能特性、生态分布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
通过系统总结和分析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旨在为植物内生菌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同时也为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创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1. 内生菌定义与分类内生菌(Endophytes)是一类在植物组织内部生活而不引起明显病害症状的微生物,它们存在于植物的健康组织中,与宿主植物建立了密切的共生关系。
这些微生物可以是细菌、真菌或放线菌,它们的生活史大部分时间都在植物组织内部度过,从中获取营养并进行繁殖。
根据分类学上的特点,内生菌可分为多种类型。
内生真菌是最常见的一类,它们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组织中,包括种子、叶片、茎干和根部等。
这些真菌与植物之间建立了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产生重要影响。
内生细菌也是一类重要的内生微生物。
它们存在于植物的组织和细胞间隙中,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影响。
与内生真菌相比,内生细菌在植物体内的数量和种类相对较少,但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和抗逆性也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内生真菌和内生细菌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内生微生物,如放线菌等。
玉米内生菌研究进展

玉米内生菌研究进展李晔;田红琳;张丕辉【摘要】植物内生菌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生物资源,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青睐.到目前为止,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植物中分离出大量内生菌,在生防、促生长、抗非生物胁迫方面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潜力.玉米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对其内生菌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玉米内生菌的多样性、种群分布特性、生物学特性等方面概述了当前有关玉米内生菌研究的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以期为玉米内生菌相关研究提供借鉴.%As a new type of microbial resource,endophyte is attracted by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So far,a large number of endophytes were isolated from different plants,and showed great potential in biocontrol,growth promoting and abiotic stress resistance.It is significant to study about the endophyte in maize,the largest food crop in China.The main achievements and latest progress in diversity,population distribution,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ize endophytes were summariz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elated researches about maize endophytes.【期刊名称】《作物研究》【年(卷),期】2017(031)006【总页数】4页(P709-712)【关键词】内生菌;玉米;促生;抗病【作者】李晔;田红琳;张丕辉【作者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重庆401329;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重庆401329;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重庆4013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2.1植物内生菌是指其生活史中某一阶段或整个阶段生活在生长健康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内,并对宿主植物没有引起明显病害症状的一类微生物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