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_许彦君
枯草芽孢杆菌在抑制植物病原菌中的研究进展

枯草芽孢杆菌在抑制植物病原菌中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植物病原菌是威胁全球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大挑战。
近年来,随着生物防治策略的兴起,利用微生物拮抗剂进行植物病害控制已成为研究热点。
其中,枯草芽孢杆菌作为一种具有广泛抗菌活性的生物防治菌,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概述枯草芽孢杆菌在抑制植物病原菌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其抗菌机制、应用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前景。
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本文旨在为研究者提供全面的知识背景,推动枯草芽孢杆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机制枯草芽孢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菌,其抑菌机制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其主要的抑菌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抗菌物质的产生:枯草芽孢杆菌能够产生多种抗菌物质,如抗菌蛋白、抗菌肽、多粘菌素等。
这些物质能够直接抑制或杀死病原菌,从而起到保护植物的作用。
竞争作用:枯草芽孢杆菌在植物根际或叶际定殖后,能够通过与病原菌竞争营养和空间,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诱导植物抗性:枯草芽孢杆菌还能通过诱导植物的系统抗性来增强植物对病原菌的防御能力。
这种诱导作用能够激活植物的防御系统,产生一系列的抗病相关物质,如病程相关蛋白、植保素等,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酶解作用:枯草芽孢杆菌还能分泌一些酶类物质,如几丁质酶、葡聚糖酶等,这些酶能够降解病原菌的细胞壁或细胞膜,从而破坏病原菌的结构,达到抑菌的目的。
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机制涉及多个方面,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使得枯草芽孢杆菌成为一种有效的生防菌,对于控制植物病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然而,目前对于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机制仍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来防治植物病害。
三、枯草芽孢杆菌在农业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对枯草芽孢杆菌在抑制植物病原菌方面研究的深入,其在农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枯草芽孢杆菌作为一种生物农药,具有环保、安全、高效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农民和科研人员的青睐。
在植物病害防治方面,枯草芽孢杆菌可以产生多种抗菌物质,如抗菌蛋白、抗菌肽等,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
细菌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关键词 :细 菌;生物防 治;假 单胞茵 ;芽孢杆 菌 ;鉴 定
Ab t a t B c e i l y o tn c in a il gc l o to s r c : a t r p a sa i a mp r t t sb o o ia n r l a a o c
收稿 日期 :2 1 —1 —0 01 0 8 基金项 目:黑龙江省“ 十一五” 科技攻关项 目( A 6 1 1 1 5 ;黑龙 江省 “ G OB0 —— ) 十一 五” 重点项 目( B 6 15 G OB0 ) 通讯 作 者 :许 艳丽 ,女 ,研究 员 ,博 士 生导 师 ,研 究 方 向为植 物 线 虫 病 害 、作 物病 虫 害 生 物生 态 控 制 。E ma — i l
强 的抗 性 ,在 悉 生培 养 和盆 栽 条件 下 能减 少 N i对
马铃薯种苗的毒害 ( .. r 等 ,19 ) G I ud B 98 。
3 生防 细菌定 殖研 究
生 防细菌定殖能力是影 响防效稳定性 的重要 因 素 。生 防 细 菌 的 成 功 定 殖 要 达 到 数 量 、时 间 、 竞争位点 、环境的要求 ( . a a r等 ,20 ) E Gm lo e 0 3 。定 殖 受 到 许 多 因子 的 影 响 ,是 个 十 分 复 杂 的 问题 , 它 涉及 到 生 防 细 菌 本 身 、病 原 生 物 、寄 主植 物 和 环境因子( 张炳欣等 ,20 ) 0 0 。就环境条件而言,温 度 和湿 度 是 影 响 生 防 细 菌 防 治效 果 的两 个 最 关 键 的 因子 。 31 根 际细菌 定殖研 究 . PP G R作 为生 防 因 子是 近 年来 研 究 的热 点 ,主 要侧重 于土传病 害研究 ,其 良好 的定殖 能力和促 生 作 用 被 广泛 看好 ( 迎新 等 ,20 ) G R在 根 马 07 。P P 围的定殖 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原物 的定殖 和传 播 ,从 而促 进 菌 根 真 菌 的 生 长 发 育 ;对 受 污 染 土 壤也具有一定的生物修复能力 ( 戴梅等 ,20 ) 06 。有 证 据 表 明 ,植物 根 表上 大 量 P P G R细胞 的存 在会 导 致 根上 “ 根定 殖真 菌” R o cl in ni群体 ( ot o n i f g) - o z gu 数量 的下 降。根细菌一般 可使根定殖 真菌 的群体
枯草芽孢杆菌在抑制植物病原菌中的研究进展

枯草芽孢杆菌在抑制植物病原菌中的研究进展黄曦;许兰兰;黄荣韶;黄庶识【摘要】枯草芽孢杆菌是芽孢杆菌中比较具应用潜力的菌种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芽孢杆菌各方面应用的研究日益增多,枯草芽孢杆菌作为一种生防细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主要综述了枯草芽孢杆菌在抑制植物病原菌生物防治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枯草芽孢杆菌的控病作用机制,包括竞争作用、拮抗作用、溶茵作用、诱导植物产生抗性及促进植物生长5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制剂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及在植物病害防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及发展前景.【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0(000)001【总页数】6页(P24-29)【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生物防治;作用机制【作者】黄曦;许兰兰;黄荣韶;黄庶识【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广西科学院生物物理实验室,南宁,530003;广西科学院生物物理实验室,南宁,530003;昆明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昆明,650024;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广西科学院生物物理实验室,南宁,530003;昆明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昆明,650024【正文语种】中文植物病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目前世界各国对植物病害的防治主要是使用化学药剂,由于化学药剂长期使用后,会给地球带来残留、污染、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伤害非靶标生物甚至破坏生态平衡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促使人们探寻一种对人类和环境无害并具良好防治效果的新的植物病虫害防治策略[1]。
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始于1921年Hartely利用真菌防治猝倒病(Pythium debaryanumdamping-off)[2]。
80多年来植物病害生防微生物已涉及真菌、放线菌、细菌乃至病毒(噬菌体)等种群。
目前,应用较多的生防细菌主要有芽孢杆菌(Bacillus)、假单胞杆菌(Pseudom onas)、土壤放射杆菌(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等[3]。
芽孢杆菌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研究进展

芽孢杆菌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研究进展朱明妍;刘姣;杜春梅【摘要】The study mainly introduced and expounded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made by Bacillus suhtilis , B. laterosporus, B. cereus, B. licheniformis, B. thuringiensis and Paenibacillus polymyxa et al. against plant diseases. The main bio-control mechanism of the Bacillus spp. against on plant diseases was reviewed, including antagonism, competition and induced plant systemic resistance. Moreover,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Bacillus spp. was mentioned and described. At last, th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cillus spp.in the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was analyzed in briefly.%综述了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多粘芽类芽孢杆菌等芽孢杆菌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芽孢杆菌防治植物病害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拮抗作用、竞争作用、诱导植物系统抗性等方面;总结了生防芽孢杆菌的遗传改良研究进展,并对芽孢杆菌及其制剂在生物防治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34【总页数】4页(P16635-16638)【关键词】芽孢杆菌;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作用机制【作者】朱明妍;刘姣;杜春梅【作者单位】微生物学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微生物学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微生物学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教育部农业微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2植物病害一直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
植物病原菌抗药性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 ,为杀菌剂 的开发 和抗性治理提供参 考。
定 义是 “ 遗传 学 为基 础 的灵 敏 度 降低 ” 特别 是 随
着 高 效 、 吸 、 择 性强 的 杀菌 剂被 开 发和广 泛 应 内 选 用 .杀菌剂抗性 越来 越严 重和普 遍 .成 为制 约化 学 防治措施 发展 的关键 因 素之一 2 0世 纪 5 O年 代 中期 .美 国 J m s G . o s a a e..H r fl
摘 要 植 物 病 原 菌 杀 菌 剂 .但 近 年 来 杀 菌 剂 的抗 药 性 问 题 呈 现 逐 年 增 多 的趋 势 .
已 引起 相关 领 域 的广 泛关 注 。 本 文 从抗 药性 病 原 菌 生 物 学 特 性 、抗 药 性 机 制 、抗 性 治 理 技 术 与 抗 性 利 用 4个 方 面综 述 了植 物 病 原 菌 杀 菌剂 的抗 药 性 研 究 进 展 。
植 物病 原菌 抗 药性 问题 在 多种 杀 菌 剂 上呈 现 出来 ,
许 多 国家 和 地 区 相 继 开 展 了 杀 菌 剂 的抗 性 研 究 . 国
情况 .适合 度是 指病 菌抗 药性突 变体 与敏感 群体在
自然 环境 条件 的生 存竞 争能 力 即是 在 生长 、 繁殖 速率 、 病性 等方 面 ,是 否变化 及 变化程 度 ,其 强 致
r ssa c . e itn e Ke wo d f n iie ; e itn e ; tl ai n ; e e r h a v n e y r s u gc d r ssa c u i z to i rsac d a c s
植 物病原 菌对 杀菌 剂产生 抗药性 是植 物病 害化 学 防 治中面 临的 主要 问题 之一 .简称 植 物病原菌 抗
微生物对植物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进展

摘 要 : 生物 在 整 个 生命 科 学 中 占有 举 足 轻 重 的地 位 , 微 对人 类 具 有 极 为 重 大 的影 响 , 何 让 植 物 资 源 能最 有 效 地被 利 用也是 广泛 关注 的 问 如 题 。 文从 多个 方 面就 微 生物 对 植 物 化 学成 分 的 影 响进 行 了介 绍 。 该
了阐述 。 1 微 生 物 在植 物 化 学 成 分合 成 中 的 作用
种化学成分均被人类利用 , 毕竟 植物资源有限 , 但 如何让其能最有
效 地 被 利 用 备受 关 注 。 此 , 于 微 生 物 与植 物 化 学 成 分 关 系 的科 因 关
植物细菌性病害和病原细菌分类研究进展

植物细菌性病害和病原细菌分类研究进展彭炜(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中国成都610072)摘要迄今为止已经描述的植物病原细菌约有30个属和650个种,其中我国记录的细菌约150种以上。
本文主要讨论植物病原细菌分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简要描述生产上造成显著危害的黄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欧文氏菌属、土壤杆菌属、棒形杆菌属及支原体等6类主要细菌及其所致病害,并对已经发现并证实的植物细菌性病害种类作出粗略的统计,这些数据对于研究植物病原细菌的系统分类学和植物病害信息数据库查询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植物细菌性病害;细菌分类;种类/属;真细菌;植原体Advances in classification of plant bacterial diseases and thepathogenic bacteriaPeng WeiSichuan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Administration and Sciences, Chengdu, ChinaAbstract. About 650 species of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in 30 genera have been reported around the world amongst which 150–200 species have been recorded in China.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review the historic development in plant bacterium classifiction and bacterial disease studies. The 5 most important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are described and they include Xanthomonas, Pseudomonas, Ewinia, Agrobacteria, Clavibacter and Mycoplasma. These data are important and can be useful in studies on systematics of plant bacteria and on construction of plant bacterial disease information platforms.Keywords.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systematics; species and genera; eubacteria; phytoplasmae————————————————————作者简介:彭炜(1955-),四川省资中县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保护专业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等工作。
刍议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

2015年第10期现代园艺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及任务1.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病虫害,影响植物的美观与实用价值,还会威胁植物的生命,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严重的还会危及到其他物种的生存安全。
比如松材萎蔫线材病自1982年在我国南京市中山陵首次发现以来,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展到安徽、广东、浙江等省局部地区并流行成灾,导致大量松树枯死,严重破坏了我国的松林资源、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且有继续扩展蔓延之势。
1.2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任务目前,我国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任务是,充分认识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熟悉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原因及诊治,充分发挥他人的相关研究成果,把其运用到防治工作中,大力推广防治措施,提升防治水平。
同时加强研究目前发生规律尚不清楚的病虫,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及时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园林植物生长健壮、优质、高产。
2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种类2.1按园林植物苗木生长的不同时期划分园林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病虫害的种类也不同,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苗期病虫害,一类是成年期病虫害。
前者主要表现为立枯病、根癌病、猝倒病;引发此病的虫类主要有各种鸟类、兔、鼠等。
后者主要表现为白粉病、锈病、炭疽病类、叶斑病类、灰霉病类、花卉藻斑病、叶畸形类、花木煤污病、腐烂病、溃疡病类、枯萎病类、丛枝病类;刺蛾类、蓑蛾类、夜蛾类、舟蛾类、毒蛾类、螟蛾类、尺蛾类、枯叶蛾类、斑蛾类;蚧壳虫类、蚜虫类、粉虱类、叶蝉类、螨类;天牛类、小蠹虫类、木蠹蛾类;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2.2按园林植物病虫害危害的部位划分依据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部位还可以划分为:叶、花、果病虫害、茎病虫害、根病虫害。
叶、花、果的病虫害疾病主要有白粉病、锈病、叶斑病、灰霉病类、花卉藻斑病、叶畸形类、花木煤污病、腐烂病、溃疡病类、枯萎病类、丛枝病类;刺蛾类、蓑蛾类、夜蛾类、舟蛾类、毒蛾类、螟蛾类、尺蛾类、枯叶蛾类、斑蛾类;蚧壳虫类、蚜虫类、粉虱类、叶蝉类、螨类;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5.2011摘要:细菌作为重要的生防因子在植物病害防治上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生防细菌研究进展,包括细菌作为生防因子的优势、细菌对植物病害的作用机制、生防细菌定殖、生防细菌鉴定、影响生防细菌效果的环境因素、重要的生防细菌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应用研究及生防细菌菌剂开发,并对未来生防细菌的遗传改造等生物工程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细菌;生物防治;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鉴定Abstract:Bacteria plays a important action as biological controlfactor on plant diseases.Advance in the bacteria biological con ⁃trol for plant diseases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with particu ⁃lar reference to the advantage to control plant diseases,mecha ⁃nism,colonization,identification,environment factors,applica ⁃tion of Pseudomonas spp.and Bacillus spp.and development of bacterial agent,with expectation in the future studies on the gene engineering of bacteria.Key words:Bacterial;Biological control;Pseudomonas spp.;Bacillus spp.;Identification利用生防细菌来防治植物病害成为国内外在生物防治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近年来,利用生防细菌或其代谢产物调控寄主植物根际周围益害微生物的平衡从而达到控病保产的目的,这也是防治土传病害的重要途径(郭荣君等,1998)。
大量的研究表明,生防细菌不仅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多种拮抗性或竞争性的代谢产物,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达到阻碍或杀死病原菌的效果,而且细菌大多对植物具有较好的亲合性,易于定殖(R.Grosch,1999)。
1细菌作为生防因子的优势生防细菌主要优势有:(1)生防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众多,在植物根际和地上部大量存在;(2)生防细菌对病原菌的作用方式较广,可以通过竞争、拮抗和寄生、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等方式对病原菌产生影响;(3)具有惊人的繁殖速度;(4)多数生防细菌可从植物根际和叶部分离得到,接种后易于在植物上定植,生防效果持久稳定;(5)细菌大多可以人工培养,便于控制,在实践中易于操作(程亮等,2003);(6)其遗传和生化分析简单,容易产生大量的次生代谢物;(7)有些细菌不仅能防治病害而且可以增加作物产量。
2生防细菌作用机制目前认为生防细菌主要是通过对营养和位点的竞争以及产生抗生素的拮抗作用来达到生防效果。
主要的作用模式包括:抗生物质的产生;通过产生噬铁素对铁原子的竞争(L.Cindy 等,2002);对位点和营养的竞争(O.G.G.Knox 等,2000);诱导植物抗性机制的表达(L.C.Van Loon 等,1998;杨海莲等,2000);降解病原菌产生的致病物质,如毒素等;分泌细胞壁降解酶,如几丁质酶和ß-1,3葡聚糖酶等(J.M.Whipps,2001)。
有的拮抗菌株以一种机制为主,有的同时依赖多种机制,但是对不同的病害又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收稿日期:2011-10-08*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GA06B101-1-5);黑龙江省“十一五”重点项目(GB06B105)**通讯作者:许艳丽,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植物线虫病害、作物病虫害生物生态控制。
E-mail:xyll@细菌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许彦君1,刘海龙2,刘新晶3,许艳丽4**(1.黑龙江省双城市朝阳乡农业服务中心,黑龙江双城150134;2.黑龙江倍丰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20;3.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150025;4.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哈尔滨150081)中图分类号:S476+.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547(2011)05-0018-06病虫防治18■No.5.2011机制。
2.1抗生作用生防菌和病原菌相互作用中抗生物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N.Andreas 等,1998)。
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多种具有拮抗活性的物质,包括多种抗生素类、酶类和挥发性等成分。
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起到关键的作用(Z.Y.Chen 等,2003)。
生防细菌的同化作用产生的抗菌物质,能对病原菌的生长和代谢产生抑制作用或者能使细胞出现溶解的现象(林福呈等,2003)。
2.2竞争作用生防细菌对生态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再加上其代谢迅速、繁殖快,在空间的占领及其他方面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其与病原菌的竞争就是营养物质的竞争,物理位点、生态位点的抢占以及氧气的竞争。
铁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之一,但土壤中的铁常以铁离子(Fe 3+)形式存在,不易被微生物吸收利用,因而当一种微生物具有较强获取铁素营养的能力时,该微生物就能在低铁生境中处于优势地位。
某些生防细菌产生的水溶性色素是一种嗜铁素,该物质对Fe 3+具有专一的高度亲和性,能络合根围铁离子,使病菌得不到足够的铁素营养,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对植物体的危害减轻,从而使植物生长发育得到改善(M.Leeman 等,1996)。
2.3胞外酶Colum 等(2000)通过离体研究表明,生防因子分泌的水解酶,如几丁质酶、蛋白酶和葡聚糖酶可以降解真菌细胞壁;Kobayashi 等(2002)也证明了生防作用机制涉及抗生素的产生、胞外酶的分泌(如蛋白酶和几丁质酶)和根部定殖。
2.4诱导系统抗性(ISR)诱导抗性是由于生物或者非生物因子(诱导因子)激发寄主产生物理或化学的抗菌屏障的过程,就是采用非亲和性的病原物或其他因素诱导植物产生抗性。
系统反应包括产生物理屏障、结构抗性及生理生化变化,其中生化变化主要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酚类物质的增加、植保素的积累及各种酶类的产生(孔庆科,2001)。
在过去的一些年里,植物防卫反应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且在生物防治的研究领域发展最快的是关于诱导抗性的研究。
2.5其他机制根际细菌(rhizobacteria )是从根际分离的细菌,依据其对植物的作用,分为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三类。
有益根际菌又被称为促生根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简称PG-PR ),PGPR 指与根有密切关系并强定殖于根系,能促进植物生长的根际细菌(陈立杰等,2006)。
PGPR 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促进植物生长,如固氮作用、促进营养物质(如磷)的溶解(A.V.Sturz 等,2003)、促进菌根功能、调节根部乙烯的产生(许煜泉等,1999)、释放ACC 脱氨酶、释放植物生长素及减轻重金属毒性等。
例如株系Kluyvera ascorbata SUD165对重金属离子Ni 2+、Pb 2+、Zn 2+和CrO 4-有很强的抗性,在悉生培养和盆栽条件下能减少Ni 2+对马铃薯种苗的毒害(G.I.Burd 等,1998)。
3生防细菌定殖研究生防细菌定殖能力是影响防效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生防细菌的成功定殖要达到数量、时间、竞争位点、环境的要求(E.Gamalero 等,2003)。
定殖受到许多因子的影响,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生防细菌本身、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环境因子(张炳欣等,2000)。
就环境条件而言,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生防细菌防治效果的两个最关键的因子。
3.1根际细菌定殖研究PGPR 作为生防因子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主要侧重于土传病害研究,其良好的定殖能力和促生作用被广泛看好(马迎新等,2007)。
PGPR 在根围的定殖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原物的定殖和传播,从而促进菌根真菌的生长发育;对受污染土壤也具有一定的生物修复能力(戴梅等,2006)。
有证据表明,植物根表上大量PGPR 细胞的存在会导致根上“根定殖真菌”(Root—colonizing fungi )群体数量的下降。
根细菌一般可使根定殖真菌的群体数量减少33%~63%(陈晓斌等,2004)。
3.2内生细菌定殖研究植物内生细菌(endophytic bacteria )是指能在健康植物组织内栖居而对植物不造成危害并与植物建立了和谐联合关系的微生物(S.Di Fiore,1995)。
内生细菌一旦进入植物体内就寻找适于自己生存的植物组织定殖下来,而不是在整个植物体内的各组织间到处扩散(刘云霞,1996)。
研究表病虫防治19■No.5.2011明植物内生细菌可以定殖于植物的根毛、叶片、维管组织、木质部的表皮细胞、薄壁细胞、液胞等的间隙、细胞壁、细胞质中等(M.Schloter 等,1995;P.Gyaneshwar,2001;刘云霞,1996)。
有些内生细菌定殖于植物体的活体细胞内与宿主之间即有营养交流,同时也引起植物体的生理反应(W.L.Barraquio,1997)。
4生防细菌鉴定传统的细菌系统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对细菌进行纯培养分离,然后从形态学、生理生化反应特征加以鉴定。
细菌形态学正确描述依赖于方法、培养基、培养时间、染色试剂等,培养基和培养时间不同会影响细菌的形态。
形态学鉴定方法操作较繁杂,疑难菌、少见菌、寄养菌鉴定是传统方法的薄弱之处。
上世纪60年代以后,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细菌分类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在细菌分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如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法、核酸杂交法、16SrRNA 序列分析等,它们主要是对细菌染色体进行直接的DNA 分析或对染色体外的DNA 片段进行分析,从遗传进化的角度认识细菌,从分子水平进行分类与鉴定。
细菌16SrRNA 基因序列由保守区和可变区组成,两者互相交错排列。
16SrDNA 序列大小适中,约1.5kb 左右,能够体现不同菌属之间的差异,使用通用引物能够较容易获得其序列(I.M.Lee 等,1997)。
通过对某菌株16SrDNA 序列测定来获得最终鉴定证明的做法是被普遍认可的(刘鹏等,2006)。
序列与基因库中的片段比对,便得知未知菌与基因库中其他菌的相似性,从而完成对细菌的鉴定。
当鉴定同源性很高的菌种时,可以用生理生化实验或其他方法作为补充,但16SrRNA 序列分析在分类学中的地位是无法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