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叶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合集下载

多糖的工艺优化怎么做

多糖的工艺优化怎么做

多糖的工艺优化怎么做
多糖的工艺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 原料选择:选择优质的原料,如新鲜的果蔬、高纤维食材等,以确保产品品质和口感。

2. 提取工艺:选择合适的加工方式,如机械碎磨、酶解、超声波提取等,以提高多糖的提取率和纯度。

3. 提纯工艺:通过膜分离、离子交换、溶剂萃取等方法进行多糖的进一步提纯,去除杂质和其他组分,提高产品纯度。

4. 反应条件优化:调整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以确定最佳反应条件,提高多糖的产率和质量。

5. 工艺流程优化: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综合考虑和调整,优化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6. 储存和包装:选择适合的储存条件和包装材料,以保持多糖的稳定性和口感。

7. 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制定严格的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以上是多糖工艺优化的一般步骤和考虑因素,具体的优化方法和策略需要根据不同的多糖类型和生产条件进行具体分析和探索。

桂花萃取的原理

桂花萃取的原理

桂花萃取的原理
桂花萃取的原理主要涉及到溶剂萃取法,包括二氧化碳临界萃取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将桂花与萃取溶剂(如二氧化碳)接触,使桂花中的芳香成分溶解在溶剂中,然后再通过分离和纯化过程得到桂花精油。

桂花精油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天然香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然而,由于桂花出油率低,萃取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桂花原料和时间。

因此,桂花萃取工艺的优化和提高出油率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除了溶剂萃取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桂花萃取方法,如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选择适合的萃取方法。

总之,桂花萃取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溶剂与桂花中的芳香成分发生相互作用,将其提取出来,并经过后续处理得到桂花精油。

这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原料和时间,因此萃取工艺的优化和提高出油率是非常重要的。

桂花的功效及综合开发利用

桂花的功效及综合开发利用

中国果菜China Fruit &Vegetable第42卷,第8期2022年8月综合利用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桂花的功效及综合开发利用武忠康(济南市林场,山东济南250108)摘要:桂花原产于我国西南部和中部地区,花色亮丽且香气浓郁,含有大量黄酮、糖苷、多酚、萜烯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护肝、降血脂等功效,是优良的纯天然功能性原料,可以制成桂花香料、桂花茶、桂花酒等。

为进一步探讨桂花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利用,本文阐述了桂花及桂花提取物的功效,总结了桂花在食品、香料加工等方面的开发和利用现状,为桂花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桂花;功效;开发;利用中图分类号:S685.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1038(2022)08-0056-04DOI:10.19590/ki.1008-1038.2022.08.009The Function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and Utilization ofWU Zhong-kang(Jinan Forest Farm,Jinan 250108,China)Abstract:is native to the southwe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of China.It has bright colors andstrong aroma,and has high utilization value.It has anti-oxidation,anti-aging,liver protection,blood lipid lowering and other medical effects.It can also be made into osmanthus spice,osmanthus tea,sweet-scented osmanthus wine,etc.is not only rich in fragrance components,but also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active ingredientssuch as flavonoids,glycosides,polyphenols,and terpenes.It is an excellent pure natural functional raw material.In order to further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efficacy ofand osmanthus fragrans extracts,and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osmanthus fragrans in food,spice processing,etc.Keywords:;function;development;utilization收稿日期:2021-11-20基金项目:2020林木良种培育项目第一作者简介:武忠康(1980—),女,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林业方面的工作桂花((Thunb.)Lour.)为木犀科木犀属,原产于中国西南部和中部地区,现已在淮河流域及南方广泛种植,被杭州、苏州等多个城市选为市花[1]。

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桂花叶总黄酮工艺的优化

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桂花叶总黄酮工艺的优化

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桂花叶总黄酮工艺的优化摘要: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研究了采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叶总黄酮工艺中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功率、提取时间对桂花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建立了具有良好预测性能的提取条件数学模型,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9%,提取功率140 W,提取时间13.2 min,液料比23∶1(V/m,mL∶g),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可达4.421 0%。关键词:超声-微波协同萃取;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总黄酮Optimiztion of the Ultrasonic-Microwave Synergistic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Osmanthus fragrans LeavesAbstract:Ultrasonic-microwave synergistic extrac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Osmanthus fragrans leaves were optimized by quadratic general rotary design. The effects of ethanol concentration, material to solvent ratio, extraction power, extraction time on the yield of total flavonoids were studied.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extraction conditions with good prediction performance was established; and an optimum craft for total flavonoids extraction wa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ethanol volume fraction, 59%; extraction power, 140 W; extraction time, 13.2 min; and solvent to material ratio, 23∶1(V/m,mL∶g). The yield of total flavonoids could be up to 4.421 0%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Key words:ultrasonic-microwave synergistic extraction; quadratic general rotary design; Osmanthus fragrans; total flavonoids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是木犀科木犀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桂花叶茂而常绿,树龄长久,秋季开花,芳香四溢。中国桂花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记载,而民间栽培始于宋代,昌盛于明初。在此间形成了湖北省咸宁市、江苏省苏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浙江省杭州市和四川省成都市五大全国有名的桂花商品生产基地,桂花是中国特产的观赏花木和芳香树。古人认为桂为百药之长,具有散寒破结、化痰止咳、暖胃、平肝、散寒、祛风湿的功效。桂花的根、茎、叶、花均有药用价值。桂花叶中有很多成分如黄酮、生物碱、多糖、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其中黄酮、多糖、生物碱是主要活性成分[1-4]。目前已经有报道用去离子水作为溶剂提取桂花叶中的总黄酮[5],但是利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的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环保、安全等特点。研究利用该新技术提取桂花叶中总黄酮,并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桂花叶总黄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原料桂花叶采自蜀光中学栽培园,将采回来的新鲜桂花叶清洗干净,放入烘箱中于60 ℃烘干,再用粉碎机粉碎,过60目筛备用[6]。芦丁标准品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NaOH购自重庆川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化学试剂厂,Al(NO3)3购自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NaNO2购自上海试剂一厂,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购自天津市化学试剂二厂。以上均为分析纯。1.1.2 仪器与设备CW-2000超声-微波协同萃取仪购自上海新拓微波溶样测试技术有限公司,AR1140电子天平购自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UV-11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购自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1.2 方法1.2.1 芦丁标准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于120 ℃干燥至恒重的芦丁标准品10.00 mg,置于50 mL的容量瓶中,加入体积分数为65%的乙醇,置于水浴上微热使之溶解,并用体积分数为65%的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1.2.2 最大吸收峰的确定精确移取芦丁标准溶液10 mL于50 mL容量瓶中,加入50 g/L NaNO2溶液2 mL,混匀,放置6 min,加入100 g/L Al(NO3)3溶液2 mL,放置6 min,混匀,再加入40 g/L NaOH溶液10 mL,摇匀,最后加入体积分数为65%的乙醇定容,放置15 min,以不加芦丁溶液的为空白对照,于460~580 nm波长下扫描,发现其在502 nm处有最大吸收峰。1.2.3 标准曲线的建立精确移取芦丁标准溶液0、1.0、2.0、3.0、4.0、5.0、6.0、7.0、8.0 mL,分别加入体积分数为65%的乙醇8 mL,加入50 g/L NaNO2溶液1 mL,混匀,放置6 min,加入100 g/L Al(NO3)3溶液1 mL,混匀,放置6 min,再加入40 g/L NaOH溶液10 mL,摇匀,最后加入体积分数为65%的乙醇定容至25 mL,放置15 min,在波长502 nm处测吸光度。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得标准方程:■=0.011 13C+0.005 86,r=0.997 7。1.2.4 桂花叶总黄酮提取率的计算称取一定量的桂花叶粉,用一定体积分数的乙醇在一定条件下采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将过滤得到的滤液定容,得供试品溶液。精确移取供试品溶液0.5 mL,加入显色剂,定容至25 mL,在最大吸收波长502 nm处测定吸光度,根据标准方程计算总黄酮提取率。1.2.5 单因素试验对影响总黄酮提取率的4个因素提取功率、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和提取时间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7-10]。1)提取功率对提取率的影响。在乙醇体积分数为60%,提取温度为55 ℃,液料比为4∶1(V/m,mL∶g),提取时间为12 min的条件下,改变提取功率分别为50、100、150、200、250 W进行提取,计算总黄酮提取率。2)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率的影响。在提取功率为150 W,提取时间为12 min,提取温度为55 ℃,液料比为4∶1(V/m,mL∶g)的条件下,改变乙醇体积分数分别为50%、60%、70%、80%、90%进行提取,计算总黄酮提取率。3)液料比对提取率的影响。在提取功率为150 W,乙醇体积分数为60%,提取时间为12 min,提取温度为55 ℃的条件下,改变液料比分别为4∶1、12∶1、20∶1、28∶1、36∶1(V/m,mL∶g,下同)进行提取,计算总黄酮提取率。4)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在提取功率为150 W,乙醇体积分数为60%,提取温度为55 ℃,液料比为28∶1的条件下,改变提取时间分别为6、9、12、15、18 min进行提取,计算总黄酮提取率。1.2.6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根据考察的因素数和零水平的试验次数确定星号臂值r为2[11,12]。因素与编码水平见表1。2 结果与分析2.1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2.1.1 提取功率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由图1可知,随着提取功率的逐渐增大,桂花叶总黄酮提取率也在逐渐增大,当提取功率达到150 W时,总黄酮提取率最高,之后随着提取功率的增加,总黄酮提取率逐渐降低,因此选择提取功率为100~200 W较为适宜。2.1.2 乙醇体积分数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由图2可知,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13],桂花叶总黄酮提取率呈下降趋势。在乙醇体积分数为50%时提取效果最好,总黄酮提取率最高为 2.79%。随着乙醇体积分数进一步增加,总黄酮提取率逐渐下降,故以乙醇体积分数为50%最佳。2.1.3 液料比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由图3可知,桂花叶总黄酮提取率随着液料比的增加也逐渐增大,当液料比为28∶1时,总黄酮提取率也达到最大,之后再增加液料比总黄酮提取率反而下降,但减小较少,液料比为20∶1~28∶1时,总黄酮提取率变化较小,故选择液料比为20∶1~28∶1较为适宜。2.1.4 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由图4可知,随着提取时间增长,桂花叶总黄酮提取率增高。当提取时间为12 min时总黄酮提取率达到最高,为3.79%,随后总黄酮提取率逐渐降低。故以提取12 min为宜。2.2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结果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14,15]结果见表2。对表2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24.437 74+0.627 00X1+1.364 06X2+0.392 84X3+ 0.022 926X4-0.015 357X1X2-6.413 33×10-3X2X3-9.613 33×10-4X2X4+1.944 00×10-4X3X4-9.584 29×10-3X12-0.019 451X22-2.902 57×10-3X32-8.064 29×10-5X42。对这个回归方程分别进行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以及失拟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及表4。由表3可知,各个系数项均显著,说明各个系数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由表4可知,由于FLf <F0.01(10,6),失拟性检验不显著,表明无失拟因素、模型有效。因此,可以通过此模型预测和筛选工艺方案。在试验条件范围内,使用快速登高法对回归方程求极值,可得到:X1=22.85、X2=13.19、X3=58.88、X4=137.19,即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3∶1,乙醇体积分数59%,在140 W的提取功率下提取13.2 min,此条件下的提取率为4.402 7%。2.3 验证性试验在上述最优试验条件下,采用液料比为23∶1的体积分数为59%的乙醇,用140 W的提取功率提取13.2 min后,得到提取率最高,为4.421 0%。3 小结与讨论以桂花叶为原料提取总黄酮,以影响总黄酮提取率的液料比(X1)、提取时间(X2)、乙醇体积分数(X3)、提取功率(X4)为考察因素,通过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得到如下回归方程:■=-24.437 74+0.627 00X1+1.364 06X2+0.392 84 X3+0.022 926X4-0.015 357X1X2-6.413 33×10-3X2X3-9.613 33×10-4X2X4+1.944 00×10-4X3X4-9.584 29×10-3X12-0.019 451X22-2.902 57×10-3X32-8.064 29×10-5X42。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可知,4个试验因素在一定的取值范围内均可得到较高的提取率,为方便操作及贴近实际生产,优化的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9%、液料比23∶1、提取功率140 W、提取时间13.2 min,此条件下桂花叶总黄酮实际提取率为4.421 0%,与理论值4.402 7%接近,表明数学模型对优化桂花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是可行的。参考文献:[1] 刘海洋,倪伟,袁敏惠,等.桂花的化学成分[J].云南植物研究,2004,26(6):687.[2] 蔡健,王薇.桂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J].食品科技,2007(4):178-180.[3] 杨康民.桂花[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75-204.[4] 燕亚飞,何刚,谢碧霞,等.桂花研究概况[J].湖北林业科技,2006(3):37.[5] 王学利,曹华茹,谢绍军. 桂花叶总黄酮提取方法的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8,28(5):50-53.[6] 高中松,丁文,高亮.超声波提取桑叶中总黄酮的工艺研究[J].食品科学,2006,22(4):116-119.[7] 蔡健,王微,陈国威,等.桂花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研究[J].粮油食品科技,2005,13(1):16-18.[8] 王延峰,李延清,郝永红,等.超声法提取银杏叶黄酮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2,23(8):166-167.[9] 黄锁义,张婧萱,程辉,等.超声波提取车前草总黄酮及鉴别[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4):557.[10] 陈彦.凤凰竹叶黄酮类物质提取条件的优化[J]. 化学研究与应用,2004,16(2):292-293.[11] 李永强,杨士花,高斌,等. 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优化山茶花红色素提取的工艺[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0(11):160-162.[12] 曲晓婷,张名位,温其标,等.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优化米糠蛋白提取工艺[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1):102-106.[13] 张玉,曾凡坤,吴剑. 响应面法优化柑橘皮渣中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J].食品科学,2010,31(8):28-32.[14] 袁志发,周静芋. 试验设计与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61-366.[15] 唐启义,冯明光.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59-163.。

桂花精油的萃取技术分析与桂花纯露的提取工艺优化

桂花精油的萃取技术分析与桂花纯露的提取工艺优化

桂花精油的萃取技术分析与桂花纯露的提取工艺优化周晓静,乔永旭,周静,孙欣,姜婷婷,沈碧君,张永平(宿迁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宿迁223800)摘要:桂花因其“清芬袭人,浓香远逸”的独特迷人香气,常被提取为桂花精油、浸膏或精油后用作高档天然香原料,产品被应用于食物、药用、美妆等行业。

桂花品种多样,大多花期较短,在生产中有多种提取工艺,主要包括精油萃取的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提取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超声波辅助法、酶制剂辅助提取法及微波辅助提取法等。

不同工艺的提取率不同、提取物的香气与品质差异也较大。

针对这种现状,将对桂花精油与纯露在实验研究和工业生产的提取技术、生产工艺及其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与对比,总结每种方法技术的优点及不足,并对不同提取方法的产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充分利用我国本土桂花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桂花;精油;纯露;萃取技术;提取工艺中图分类号:TQ6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3)18-0196-030引言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是木犀科木犀属的一种常绿乔木或灌木,喜光,较耐阴,喜温暖,不耐严寒,适宜酸性土壤,怕积水。

它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多次提到桂花树,在黄河以南地区可露地种植。

作为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因其形美、常绿、花香在城市园林中应用普遍,现广泛栽种于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区,如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等地。

中国的桂花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2014年以来中国的桂花种植面积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桂花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

2016年,中国桂花种植面积为366200hm2,桂花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246亿t。

此外,我国食用桂花历史悠久,屈原在《九歌》中就有“援北斗兮酌桂浆”之句,说明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把桂花制成佳酿了,桂花茶、桂花糕、桂花酒均是中国特有食品。

因其富含多糖、多酚、黄酮、萜类、色素类等多种有效成分,故桂花及其制品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降血脂、降血压、止咳化痰、缓解口臭、抑菌等功效,古人将桂花封为“百药之长”。

桂花活性成分及其在化妆品中应用概述

桂花活性成分及其在化妆品中应用概述

第一期12桂花活性成分及其在化妆品中应用概述张卫红,李岳秦,曲召辉,刘有停(北京东方淼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48)摘要:桂花是我国一种名贵花木,其气味清香,营养成分丰富,在医药、食品、保健品及化妆品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本文对桂花中的活性成分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为桂花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桂花;活性成分;化妆品;应用桂花是中国木犀属众多树木的习称[1],系木犀科木樨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

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园艺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

桂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其花香清雅、沁人心脾,除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外,还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桂花性温、味辛,具有健胃、化痰、生津、散痰、平肝的作用,能治痰多咳嗽、肠风血痢、牙痛口臭、食欲不振、经闭腹痛[2]。

桂花现广泛栽种于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区,其适生区北可抵黄河下游,南可至两广、海南等地。

生长地区水热条件好,降水屋适宜,土壤多为黄棕壤或黄褐土,植被则以亚热带阔叶林类型为主。

在上述条件的孕育和影响下,桂花生长良好,并形成了湖北咸宁、江苏苏州、浙江杭州、广西桂林、四川成都五大全国的桂花商品生产基地。

桂花既是名贵香料植物,也是传统中药材,具有重要研究开发价值。

桂花富含多种活性物质,随着桂花成分及功效的深入研究,也为桂花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本文详细地概述了桂花的主要成分,以及桂花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状况和前景,为其在化妆品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1桂花的主要活性成分研究表明,桂花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水分等,同时还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激素、酗、生长素、桂花烷、三十碳烷、胡萝卜素、芳香油、花青素等成分,在世界上称为“全营养食品”⑵。

桂花的主要活性成分可分为挥发性成分和非挥发性成分两大类。

1.1挥发性成分桂花中的挥发性成分为花芳香物质,挥发油约0.3%(植物学上称为精油)。

桂花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桂花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87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工 业 技 术1 仪器试剂1.1仪器RE-52A 旋转蒸发仪器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SHB-Ⅲ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UV -757CR T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KDM型调温电热套 鄄城华鲁电热仪器有限公司1.2试剂分析醇95%、固体氢氧化钠,无水乙醇、丙酮、三氯乙酸、苯酚、铝片、硫酸、葡萄糖、桂花、(以上试剂为分析纯)2 实验方法2.1桂花多糖的粗提取2.1.1溶剂提取法从植物中提取多糖的常用方法是溶剂提取法。

用水作溶剂时,可以用热水浸煮和冷水浸提提取多糖。

或利用高浓度乙醇沉淀提纯不溶于高浓度乙醇的多糖;还可利用混合溶剂提取法对植物中不同的多糖进行分离。

2.1.2多糖粗提过程三份桂花等量干燥品,加95%乙醇8、6、6倍量分别回流提取3h、3h、2h,药渣置通风处晾干,热水浴(90℃~100℃)10、8、8倍量依次提取3.5h、2.5h、2h,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3,调含醇量至80%,静置过夜,抽滤得沉淀,依次用无水乙醇、丙酮洗涤,得粗多糖。

2.2桂花多糖的精制2.2.1脱除蛋白质本实验采用三氯乙酸法(TLA)。

此法的不足是会引起某些多糖的降解。

2.2.2脱色一般可用弱碱性树脂D EA E 纤维素吸附色素,若被DEAE纤维素吸附可进行氧化脱色。

2.2.3多糖的精制过程取粗多糖加水溶解至100ml,加入等体积30%三氯乙酸溶液脱蛋白,静置2h,离心,上清液用0.01mol/L氢氧化钠调pH=7,溶液减压浓缩至适当体积,用95%乙醇调含醇量至80%,放置,沉淀用无水乙醇,丙酮,无水乙醚依次洗涤,真空干燥,得除蛋白精制多糖。

2.4桂花多糖的含量测定2.4.1苯酚-硫酸法原理多糖或寡糖被浓硫酸在适当高温下水解,产生单糖分子,并脱水成糠醛衍生物,待测溶液的配制方法与葡萄糖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相同。

复合酶法提取槐花多糖的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复合酶法提取槐花多糖的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任晓莉,杨璐,乔鹏,等. 复合酶法提取槐花多糖的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J]. 食品工业科技,2024,45(7):8−14.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3070216REN Xiaoli, YANG Lu, QIAO Peng, et al. Optimization of Extraction Process of Polysaccharide from Sophora japonica by Compound Enzyme Method and Its Antioxidant Activity[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24, 45(7): 8−14.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3070216· 特邀主编专栏—食品中天然产物提取分离、结构表征和生物活性(客座主编:杨栩、彭鑫) ·复合酶法提取槐花多糖的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任晓莉*,杨 璐,乔 鹏,缪奕锴,杨懿昂,代秋红,张贤德(太原工业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系,山西太原 030008)摘 要:目的:采用复合酶法提取槐花多糖,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复合酶添加量、pH 、复合酶比例和酶解时间对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确定槐花多糖的最佳提取参数,并以V C 为对照,通过测定槐花多糖对DPPH·和ABTS +·的清除率及总还原力,考察所提取的槐花多糖的抗氧化活性。

结果:复合酶法提取槐花多糖的最佳提取参数为:复合酶添加量23.8 mg/g ,pH4.8,果胶酶与纤维素酶比例0.912:1,该工艺下槐花多糖得率为10.71%,所提取的槐花多糖对DPPH·和ABTS +·均表现出较好的清除能力,当槐花多糖溶液浓度为2.8 mg/mL 时,对DPPH·和ABTS +·的清除率分别达到同浓度下V C 的94.19%和99.79%,总还原力达到V C 的75.9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花叶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摘要:以水为溶剂提取桂花(osmanthusfragrans)叶多糖,以多糖含量为指标,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水料质量比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设计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

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水料质量比60∶1、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4h,在此条件下桂花叶多糖的提取率为11.35%。

关键词:桂花(osmanthusfragrans);多糖提取;正交试验;提取工艺
abstract:polysaccharidewasextractedfromosmanthusfragransusingwaterasextractant.conditionsincludingextraction time,temperatureandmassratioofwatertomaterialwereoptimizedbysinglefactortestsandl9(34)orthogonaltestusingtheyieldofpolysaccharideasindicator.theresultsshowedthattheoptimumextraction processwasextractingfor4
hunder90℃withthemassratioofwatertomaterial60∶1.theyieldofpolysaccharidewas11.35%undertheseconditions.
keywords:osmanthusfragrans;extractionofpolysaccharide;
orthogonaltest;extractiontechnology
近年来,植物、海洋生物及菌类等来源的多糖已作为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出现,多糖所具有的抗肿瘤、免疫、抗凝血、降血糖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毒副作用小和不易造成残留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重视[1-3],植物多糖的提取、功能等成为新的研究热点[4,5],目前已报道有马尾藻多糖[6]、玫瑰花多糖[7]、沙棘叶多糖[8]、绿茶多糖[9]等。

桂花(osmanthusfragranslour.)又名木犀、九里香、金栗,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被称为“全营养食品”[10]。

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桂花叶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为桂花叶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和仪器
桂花叶来自福建武夷山地区,自然晒干,烘干至恒重备用。

葡萄糖、苯酚、硫酸、无水乙醇、石油醚、氯仿和正丁醇均为分析纯。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2550(日本岛津),恒温水浴锅(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真空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自动纯水蒸馏器(上海嘉鹏科技有限公司),微型植物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厂)。

1.2试验方法
1.2.1桂花多糖的提取工艺流程桂花干叶→粉碎、过60目筛→乙醇索氏提取回流至无色→残渣晾干→水浴浸提4h→减压过滤→sevage法脱蛋白→剧烈振荡→静置分离→浓缩
至15ml左右→乙醇沉淀→减压过滤→丙酮溶剂洗涤3次→低温干燥→桂花多糖(备用)。

1.2.2葡萄糖工作曲线的制作采用苯酚-硫酸法[11,12],称取葡萄糖0.020g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定容,即为0.2 mg/ml葡萄糖标准溶液。

取2.0ml蒸馏水作为空白样,依次取0.4、0.8、1.2、1.6、1.8、2.0ml葡萄糖标准溶液,用蒸馏水补足至2.0ml,在7个样品中均加入1.0ml6%的苯酚,5.0ml98%的浓h2so4,静置10min后摇匀,室温放置20min,定容到25ml。

然后测定490nm波长处的吸光度。

葡萄糖
在0.016~0.160mg/ml时浓度(x)和吸光度a490nm(y)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8.82012x-0.13000,r=0.9997。

1.2.3单因素试验准确称取0.500g桂花叶粉末,按1.2.1工艺流程提取多糖,设计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水料质量比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各因素水平设置如下:浸提温度,60、70、80、90、100℃5个水平;浸提时间,2、3、4、5、6h5个水平;去离子水做为溶剂,水料质量比分别为40∶1、50∶1、60∶1、70∶1、80∶1。

1.2.4正交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正交试验工艺参数范围,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见表1。

1.2.4总还原糖含量的测定根据1.2.2的方法测定所得提取液中桂花叶多糖的含量并计算多糖提取率。

多糖提取率=提取所得多糖的质量/原料干重×100%。

2结果与分析
2.1单因素试验结果
2.1.1提取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桂花叶多糖的提取率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图1),2~4h时提取率随时间的延长升高较快,4h后提取率的增加速度变慢。

2.1.2水料质量比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随着提取溶剂的增加,桂花叶多糖的提取率不断升高(图2),水料质量比为40∶1~60∶1时提取率随提取溶剂的增加升高较快,之后再增加提取溶剂,提取率的升高不明显,且添加过多提取剂不利于后期的浓缩纯化。

2.1.3浸提温度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桂花叶多糖的提取率先随着提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60~80℃时提取率升高较快,90℃时提取率达到最高,之后随着温度的增加提取率明显下降。

可能的原因是多糖在温度过高时会降解。

2.2正交试验结果
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由极差分析可知,各因素对桂花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为水料质量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

最佳试验组合为a3b2c2,即水料质量比为60∶1,提取温度为90℃,提取时间为4h。

精确称取桂花叶粉末0.500g,按照上述优化的条件提取多糖,重复5次,进行验证试验,所得桂花多糖提取率为11.35%,与正交试验组合a3b3c2所得提取率相同,高于其他试验组合。

分析a3b3c2与a3b2c2提取率没有明显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各因素中提取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最小,且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提取4h与5h提取率差异不显著,因此,确定最佳工艺的提取时间为4h。

3结论
本试验以桂花叶为原料,以水为溶剂提取多糖,考察了各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确定了桂花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4h、水料质量比60∶1,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11.35%,为桂花叶多糖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韦巍,李雪华.多糖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5,32(3):179-184.
[2]蒋岩,陈春英.硫酸酯化箬叶多糖抗hiv-1机制的初步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0,14(1):56-59.
[3]吴华振.植物多糖的药理作用及应用进展[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7):1803-1804.
[4]申利红,王建森,李雅,等.植物多糖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349-352.
[5]倪福太,庄妍.植物多糖研究进展[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34-36.[6]刘洪丽,胡庭俊,何颖,等. 马尾藻多糖分离提取及
抗氧化活性初步观察[j].江苏农业科学,2009(6):337-339.
[7]白伟芳,崔波.玫瑰花多糖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9(6):83-86.
[8]包怡红,秦蕾,王戈.沙棘叶多糖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0(1):286-290.
[9]chenh,zhangm,quz,etal.antioxidantactivitiesofdifferentfractionsofpolysaccharideconjugatesfromgreentea(camelliasinensis)[j].food c hemistry,2008,106(2):559-563.[10]蔡健,王薇,陈国威,等.桂花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研究[j].粮油食品科技,2005,13(1):16-18.
[11]张惟杰.糖复合物生化研究技术[m].第二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11.
[12]谷维娜,肖颖,王红娟,等.柿叶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8):1953-19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