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望海潮》巩固练习
望海潮-----雨霖铃--理解性默写

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 的思绪和心境。
4、《雨霖铃》(柳永)下片中“ _多__情__自__古_伤__离__别____, __更__那_堪__,__冷__落__清_秋__节_。”这二句是感慨深秋季节的个人 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 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 感。 5、《雨霖铃》中被称为“古今俊语”为人传诵的名句是: “今__宵__酒_醒__何__处___,_杨__柳_岸__晓__风__残__月_____。” 6、《雨霖铃》(柳永)词中的“此_去_经__年__, _应_是__良_辰__好_景_。虚”设 这是想象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后,再好 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的情景, 可见愈想愈远,愈远愈悲。 7__、更__与《_何_雨_人霖__说铃__》__(?柳”永这)两词句中词的艺“术_地便_把_纵_离_有_别千__之种__情风_推_情_向__高, 潮,是词人感叹与心爱的人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之 慨。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
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
是:
,, 。
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
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
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
是: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
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
,, 。
新人教版必修四《望海潮》《雨霖铃》学案练习(最新整理)

《柳永词两首》学案设计人审核人审批人三维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柳永。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3、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第一课时《望海潮》一、常识积累1、词的起源:兴起于,盛行于,并在发展到高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 ”、“ ”、“ ”、“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58字以内)、(59—90字)(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等。
(词的段落叫: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4、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二、合作探究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2、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将它描绘出来?(开放性答案)三、拓展阅读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是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白居易《忆江南》2、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二课时《雨霖铃》1、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交代了哪些内容?2、这三句描写,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还有别的什么作用吗?(联系《琵琶行》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望海潮》理解性默写[1]
![《望海潮》理解性默写[1]](https://img.taocdn.com/s3/m/564acdf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c.png)
《望海潮》理解性默写[1]《望海潮》1、《望海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这三句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2、《望海潮》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 ,”写街巷河桥的美丽;“ ________________ ,”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3、《望海潮》词中的写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与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海潮》词中写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望海潮》词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这几句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6、《望海潮》生动描绘的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7、《望海潮》写达官贵人游乐场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雨霖铃》1、《雨霖铃》词中交代出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的时间、地点,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的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最新《雨霖铃》《望海潮》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红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凄切.(qiè)罗绮.(qí)处.(chù)之泰然适逢其会.(huì)B.相.(xiāng)看凝噎.(yē)间不容发.(fā)参.(cēn)差不齐C.应.(yīng)届暮霭.(ǎi)良辰.(chén)美景重湖叠巘.(yǎn)D.与.(yǔ)会千骑.(jì)字字珠玑.(jī)荷.(hè)枪实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催促军帐噤若寒蝉胜券在握B.暮霭竞然不勘入目不屈不挠C.天堑箫鼓寥若辰星九宵云外D.嘉宾夜暮嘻笑怒骂童叟无欺3.下列对词句中加红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A.帐饮无绪..(泛指珍珠)..(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市列珠玑B.兰舟..(山峰)..(船的美称)催发重湖叠巘C.竟无语凝.噎(因为激动或悲伤而说不出话)羌管弄.(吹奏)晴D.此去经年..(经过一年)图.(描绘)将好景4.古代诗歌中,因声律的要求,常常颠倒词序,下列诗句中颠倒了词序的一项是() A.留恋处,兰舟催发 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C.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
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B.慢词是篇幅长的、节奏缓慢的词。
慢,有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
《望海潮》《雨霖铃》都属于慢词。
C.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柳永、李清照等是婉约派的主要作家。
D.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他精通音律,创制了大量慢词。
他善于铺叙,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词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
阅读理解阅读《雨霖铃》,完成6—8题6.对词中语句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A.“寒蝉凄切”──蝉声本是聒噪的,诗人却以“凄切”来形容,恰好含蓄地表现了当时的心情;宋代汴河两岸多植柳树,“高柳乱蝉嘶”,这开篇四字又暗示了送别的环境。
《柳永词两首》原创练习题【附答案】

《柳永词两⾸》原创练习题【附答案】《望海潮》练习题⼀、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学常识表述有误的⼀项是()A. ⾼⽛,古代⾏军有⽛旗在前导引,旗很⾼,故称“⾼⽛”。
B. 柳永,北宋婉约派词作代表⼈物。
原名柳三变;排⾏第七,⼜称柳七。
官⾄屯⽥员外郎,故世称柳屯⽥。
是北宋第⼀个专⼒作词的词⼈。
C. 凤池,对尚书省的美称,在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代指朝廷。
D. 三吴,指代长江下游江南的⼀个地域名称。
⼀般指吴郡、吴兴郡和会稽郡这三郡。
2.对《望海潮》⼀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项是()A. 《望海潮》是⼀⾸投赠之作,所以在词的上⽚极⼒赞扬杭州⾃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
B. 词⼈先对杭州作了总体介绍:“东南形胜”,地理位置重要;“三吴都会”,社会条件优越;“钱塘⾃古繁华”,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
接着对“形胜”“都会”“繁华”这三个⽅⾯进⾏对⽐。
C. 词的下⽚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
在“三秋桂⼦,⼗⾥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派祥和欢乐。
D. 词的最后两句虽然有粉饰太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地反映了北宋初年经济繁荣的社会现实。
3.对《望海潮》⼀词中所⽤修辞⼿法判断不正确的⼀项是()A. 怒涛卷霜雪(⽐喻)B.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对仗)C. 嬉嬉钓叟莲娃(叠词)D. 归去凤池夸(借代)4.下列关于这⾸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项是()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形胜”,地理形势特别好的地⽅;“都会”,⼈⼝和货物集中的⼤城市。
B.“参差⼗万⼈家”,“参差”,⾼下、⼤⼩不齐的样⼦。
C.“重湖叠巘清嘉”,“重湖”,西湖分⾥湖和外湖两区;“叠巘”层层叠叠的⼭峰。
D.“嬉嬉钓叟莲娃”,“莲娃”,采莲的娃娃。
5.下列关于这⾸宋词的分析不恰当的⼀项是()A.这⾸词运⽤铺陈的⼿法,把杭州这个都会的繁荣⾯貌,钱塘江的壮阔象,湖⼭的秀丽风光,都描绘得⾮常出⾊,能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唐诗宋词选读》三四单元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唐诗宋词理解性默写《雨霖铃》理解性默写1.《雨霖铃》词中渲染分别气氛,融情入景,准确地传达一种凄凉的诗句:,,。
2.《雨霖铃》交代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的时间、地点,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的诗句:“,,。
”3.《雨霖铃》词中写不忍离别而又不能不别,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内心痛苦的诗句:,、,4.《雨霖铃》中“,。
”这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5.《雨霖铃》下片中“,、”感慨深秋季节的个人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6.《雨霖铃》词中表现主题的诗句:,、。
7.《雨霖铃》中的“、,”这两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
一个“念”字领起,说明所描写之景不是眼前的实景。
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
8.《雨霖铃》词情景交融、最为人称道(被称为“古今俊语”为人传诵)的诗句:。
9.《雨霖铃》词中想象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后,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的诗句:,。
10.《雨霖铃》词中“,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是词人感叹与心爱的人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之慨。
]定风波1.苏轼的《定风波》作于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一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一句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2.苏轼的《定风波》中“”一句写雨滴打在竹叶上发出响声,你不要感到扫兴,如果你把它当着美妙的音乐来欣赏,就“”了。
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不要太在意,不妨去欣赏它。
3.苏轼《初入庐山》诗中写道“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他想图个清净逍遥.自在旷达的生活,即使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这才是人追求的最终生活境界。
望海潮 雨霖铃 阅读练习

阅读《望海潮•东南形胜》,回答问题。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1、上阕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钱塘华的?(3分)上阕是从重要的地理形势勢、悠久的历史、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和物阜民丰的人文景观等方面表现钱塘察华的。
(3分。
答对一点1分,三点3分。
)2、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1)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
(2)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
(3)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4)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
(5)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筆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3、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朝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勢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
柳永词两首理解性默写(望海潮、雨霖铃)

柳永词两首理解性默写(望海潮、雨霖铃)
《望海潮》柳永
①上阙中对杭州城作总体介绍的诗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②上阙中运用比喻描写杭州城内美丽风光的句子: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③对“东南形胜”做铺展描写的诗句是: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④对繁华做铺展描写的诗句是:_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⑤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的诗句: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雨霖铃》柳永
① 上阙中写景来渲染离别凄凉气氛的句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② 上阙中写对别后情景设想的句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③ 描写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句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④用别后想象美景的抒写别情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⑤下阙直接抒发别情的句子: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练习
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红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凄切.(qiè)罗绮.(qí)处.(chù)之泰然适逢其会.(huì)
B.相.(xiāng)看凝噎.(yē)间不容发.(fā)参.(cēn)差不齐
C.应.(yīng)届暮霭.(ǎi)良辰.(chén)美景重湖叠巘.(yǎn)
D.与.(yǔ)会千骑.(jì)字字珠玑.(jī)荷.(hè)枪实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催促军帐噤若寒蝉胜券在握
B.暮霭竞然不勘入目不屈不挠
C.天堑箫鼓寥若辰星九宵云外
D.嘉宾夜暮嘻笑怒骂童叟无欺
3.下列对词句中加红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帐饮无绪
..(泛指珍珠)
..(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市列珠玑
B.兰舟
..(山峰)
..(船的美称)催发重湖叠巘
C.竟无语凝.噎(因为激动或悲伤而说不出话)羌管弄.(吹奏)晴
D.此去经年
..(经过一年)图.(描绘)将好景
4.古代诗歌中,因声律的要求,常常颠倒词序,下列诗句中颠倒了词序的一项是() A.留恋处,兰舟催发 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C.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
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B.慢词是篇幅长的、节奏缓慢的词。
慢,有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
《望海潮》《雨霖铃》都属于慢词。
C.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柳永、李清照等是婉约派的主要作家。
D.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他精通音律,创制了大量慢词。
他善于铺叙,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词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
阅读理解
阅读《雨霖铃》,完成6—8题
6.对词中语句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蝉声本是聒噪的,诗人却以“凄切”来形容,恰好含蓄地表现了当时的心情;宋代汴河两岸多植柳树,“高柳乱蝉嘶”,这开篇四字又暗示了送别的环境。
B.“都门帐饮无绪”──不仅明写送别的地点,而且毫无隐晦地暗示了送别时的情感世界──无绪饮酒。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尽管我留恋,我思念,然而,我走了又去,去了一程又一程,经历了千里风尘,我终于来到辽阔无垠的楚地。
D.“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我这一走,至少得有一年。
恋人啊,纵然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纵然有深情蜜意,我还能向谁诉说?
7.对《雨霖铃》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而感情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寥寥十一字,真是力敌千钧!
C.“念去去”二句中的“念”字用得特别好,后面用“去去”二字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道路修远。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
“此去”二字,呼应上阕“念去去”,“经年”二字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8.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柳永本是南方人,在汴京仕途失意,内心充满惆怅,决计离京赴外地。
但一想到要与恋人分别,将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凄苦万种,无以名状。
B.全词基调极其低沉。
诗人又善于借助人物的神态来烘托心情,如“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等,使低沉的基调更显低沉。
C.诗人擅长移情于景,擅长渲染氛围,使人物情感明朗化。
像“对长亭晚”与“兰舟催发”,都是情化了的语言,产生了鲜明的美学价值和诱人的魅力。
D.诗人充分发挥想象,进行了精心构思。
上阕面对秋天的傍晚,乃是实事、实景、实情;下阕设想别后情景,无疑为虚写。
全词正是运用这种实虚结合的手法,塑造了完美形象,提高了艺术品位。
阅读《摸鱼儿》,完成9—11题
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②,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
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万,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
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
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9.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
A、设问、借代;
B、设问、比拟;
C、夸张、比拟;
D、夸张、借代。
10.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
11.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
“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
参考答案
1.C(A绮qǐ,处chǔ;B发fà;D与yù)
2.A(B竞—竟,勘—堪;C辰—晨,宵—霄;D暮—幕,嘻—嬉。
)
3.D(经年:一年。
)
4.C(应为“良辰好景应是虚设”。
)
5.C(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
6.C(这三句所述,是作者想象的,而不是亲身经历的。
)
7.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从词义看,是承上面“念去去,千里烟波”两句而来,前后照应。
由此分析,D项错误。
)
8. C (此项的评述犯了含混不清以及论点与论据未能全部照应的毛病——评价中所举例句,并未证明“擅长移情于景”的论点。
)
9.B。
10.奸臣小人没有好下场。
11.“愁”指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绪。
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空闲之愁最苦。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