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PPT课件

对外开放格局的
初步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1 对外开放的原因
目录
2 对外开放的进程
3
对外开放的格局
对外开放的原因
国际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与日本、 西方等国家差距拉大
国内
1. 历史经验的总结,闭关自守造成中国的落后 2. 文革的破坏使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人心思治 3. 国内建设缺乏资金、技术,需要从国外引进
3.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 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 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 定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
浦东创下的 全国第一
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 第 一 个 “ 11 0 ” 电 话 报 警 系 统 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
对外开放的格局
(引进与利用外资的需要)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对外开放的进程
经济特区的设立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经济特区的设立
厦门 汕头 深圳 珠海
海南
为什么在这些地方设立经济特区?
①靠近国际市场 ②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③交通便利 ④有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在这里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 开放区
沿江和沿边开 放城市
内地
全方位
点
线
面
多层次
宽领域
谢谢大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经济特区的作用
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 成为全国排头兵
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 宝贵经验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环渤海地区 长三角 闽三角 珠三角
初步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1 对外开放的原因
目录
2 对外开放的进程
3
对外开放的格局
对外开放的原因
国际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与日本、 西方等国家差距拉大
国内
1. 历史经验的总结,闭关自守造成中国的落后 2. 文革的破坏使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人心思治 3. 国内建设缺乏资金、技术,需要从国外引进
3.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 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 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 定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
浦东创下的 全国第一
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 第 一 个 “ 11 0 ” 电 话 报 警 系 统 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
对外开放的格局
(引进与利用外资的需要)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对外开放的进程
经济特区的设立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经济特区的设立
厦门 汕头 深圳 珠海
海南
为什么在这些地方设立经济特区?
①靠近国际市场 ②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③交通便利 ④有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在这里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 开放区
沿江和沿边开 放城市
内地
全方位
点
线
面
多层次
宽领域
谢谢大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经济特区的作用
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 成为全国排头兵
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 宝贵经验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环渤海地区 长三角 闽三角 珠三角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共31张PPT)

资金来源: 建设资金以外资为主。
经营形式: 以“三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为主。 产品以外销为主。
经济运行
机制:
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为主。
政策优惠: 在税收、土地使用、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和政策。
特区,正确的!
作用和影响
① 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经济特区的建立
阅读教材思考: 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 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 外开放?
①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 ②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③依托广阔的经济腹地,资源丰富
④是著名的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有利于吸引侨资
厦门 深圳
海南岛
汕头 珠海
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 他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 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 来。”
个别企业发行股票 “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更好些。”
破
81978年4年1月
率先放开土地市场
广东
——邓小平
特区,正确的!
作用和影响
① 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② 经济特区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提供宝贵经验 ③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展开的“窗口”: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一、探源对外开放
为什么要开放:历史的教训
“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 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的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 穷落后,愚昧无知.”
——邓小平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 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一些困难。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PPt课件

对外开放格局的未来展望
对外开放格局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外开放格局将继续扩大,各国之间的 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
技术创新驱动
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对外开放格局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兴技术如人 工智能、大数据等将为对外贸易和投资提供更多机会。
区域合作深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区建设将进一步加强,推动对外开放格 局向更高层次发展。
开法律法规 体系,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公平竞争环境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打破行 政垄断和地区封锁。
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 。
CHAPTER 03
对外开放格局的影响与挑战
对外开放格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促进经济增长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有助于吸引 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促 进国内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进
加强国际合作
01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
球性挑战。
优化营商环境
02
持续深化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
性,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来华投资。
培育新动能
03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动
能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THANKS FOR WATCHING
意义
对外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可 以加速我国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 。
对外开放的历程与现状
历程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 外开放经历了从沿海到内地、从 一般加工工业到高科技产业的逐 步推进过程。
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 大货物出口国。
对外开放格局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外开放格局将继续扩大,各国之间的 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
技术创新驱动
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对外开放格局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兴技术如人 工智能、大数据等将为对外贸易和投资提供更多机会。
区域合作深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区建设将进一步加强,推动对外开放格 局向更高层次发展。
开法律法规 体系,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公平竞争环境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打破行 政垄断和地区封锁。
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活力 。
CHAPTER 03
对外开放格局的影响与挑战
对外开放格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促进经济增长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有助于吸引 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促 进国内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进
加强国际合作
01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
球性挑战。
优化营商环境
02
持续深化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
性,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来华投资。
培育新动能
03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动
能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THANKS FOR WATCHING
意义
对外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可 以加速我国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 。
对外开放的历程与现状
历程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 外开放经历了从沿海到内地、从 一般加工工业到高科技产业的逐 步推进过程。
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 大货物出口国。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4.意义:(先看材料)
2010年4月18日,是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经过二十年来的开发开放,浦东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让我们通过数据来分析。 无论是吸引外资合同还是外贸进出口总额,二十年来,超过千倍的迅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长18%左右,在世界上也是很突出的。 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思
考
探
究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与旧中国被迫开放的不同
宁要浦西一张床, 不要浦东一间房
浦东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 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 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 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 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 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 ……
深圳
汕头
厦门
珠海
海南
1、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4个)
秦皇岛
天津
大连
烟台
连云港
青岛
南通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湛江
北海
广州
旨在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984年。
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珠三角
闽东南地区
长三角
环渤海地区
(1)地区:
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2010年4月18日,是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经过二十年来的开发开放,浦东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让我们通过数据来分析。 无论是吸引外资合同还是外贸进出口总额,二十年来,超过千倍的迅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长18%左右,在世界上也是很突出的。 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思
考
探
究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与旧中国被迫开放的不同
宁要浦西一张床, 不要浦东一间房
浦东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 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 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 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 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 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 ……
深圳
汕头
厦门
珠海
海南
1、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4个)
秦皇岛
天津
大连
烟台
连云港
青岛
南通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湛江
北海
广州
旨在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984年。
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珠三角
闽东南地区
长三角
环渤海地区
(1)地区:
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高中历史必修II人教新课标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 C.①③④ D.②③④
•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特区,意在考查学生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经济特区没有实行独 立的管理体制,②不正确,故选C项。
• 答案:C
•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答案:D
• 2.(2014·天津文综,4分)1981年中共中央 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 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 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
•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独立的管理体制 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④市场调节为主
• A.①②③ B.①②④
• (2)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 (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 经济所有制形式。
• (4)经济活动以_市_场__调_节________为主,对外 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 3.意义
• (1)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 兵。
• (2)深圳作为最早的经济特区,迅速从一个 边陲小镇发展成一座现代化城市。
• 邓小平为什么会提出设立经济特区?我国的 对外开放又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新格局,有何 特点呢?现在就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一 起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目标导航
• ●课标要求
•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 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 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的特点。
• (3)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 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 了宝贵经验。
•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 1.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 (1)时间:1984年。 • (2)城市:__天_津______、上海、福州、广州
•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特区,意在考查学生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经济特区没有实行独 立的管理体制,②不正确,故选C项。
• 答案:C
•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答案:D
• 2.(2014·天津文综,4分)1981年中共中央 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 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 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
•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独立的管理体制 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④市场调节为主
• A.①②③ B.①②④
• (2)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 (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 经济所有制形式。
• (4)经济活动以_市_场__调_节________为主,对外 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 3.意义
• (1)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 兵。
• (2)深圳作为最早的经济特区,迅速从一个 边陲小镇发展成一座现代化城市。
• 邓小平为什么会提出设立经济特区?我国的 对外开放又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新格局,有何 特点呢?现在就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一 起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目标导航
• ●课标要求
•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 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 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的特点。
• (3)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 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 了宝贵经验。
•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 1.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 (1)时间:1984年。 • (2)城市:__天_津______、上海、福州、广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 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共28张PPT)

合作学习
• 4、特区“特”在何处(特点) (1)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2)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 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 调节为主。 (4)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探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题
5、作用 (1)在外向型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方面,已 成为排头兵; (2)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
贵阳 昆明 南宁
长沙
南昌
厦门 福州 汕头
目的:旨在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珠海
深圳 广州
沿海城市 经济特区
广州 北海
海南
湛江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第二跳: 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1992)——
开放,三级跳!!
秦皇岛 天津
大连
烟台 青岛 兰州 连云港 南通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环渤海 长三角洲
开放,三级跳!!
第一跳:开放沿海城市(1984)
塔城 哈尔滨 伊宁 珲春 长春 沈阳 黑河 满洲里
第二跳: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1992)
秦皇岛 第三跳:沿江城市、省会、沿边城镇(1992 )大连 乌鲁木齐 呼和浩特 天津 银川 西宁 兰州 西安 拉萨 成都 郑州 太原 石家庄 烟台 青岛 济南 连云港 合肥 南通 南京
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3、意义: (1)浦东新区已成为 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 和现代工业基地。 浦 (2)成为上海新的经 东 陆 济增长点。 家 (3)成为中国90年代 嘴 金 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 融 志。 贸
厦 门 汕头 深 圳 珠 海
澳门 香港
优越条件:
①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 ②靠近沿海,交通便利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共26张ppt)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0世纪70年代我们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资料1:50~7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为 “亚洲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科 学技术革命使发达国家生产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工业,亚 洲四小龙拥有质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正好发展劳动密集 工业。经济在很短时期内获得飞速发展。
4、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1992)
5、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特点)
进入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开 始由沿海向内地转移。
实现这一具有战略意义转移的第一大决策, 是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0年4月18日,李鹏同志在上海宣布: 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 区的开发。
6、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旧:成为列强经济掠夺的场地。
今: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 结果不同: 旧:沦为半殖民地化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
根本目的是 A.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A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学习发达国家经营管理方法
D.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D 2.以下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是
A.海南省 B.深圳 C.上海 D.长江三角洲
阅读教材,思考:
我国的对外开放的体系是如何形成的?有 什么特点?
经济 特区
沿海开放 沿海经济 沿江开放 城市 开放区 港口城市
沿边开放 城镇
内地省会 开放 城市
从经济特区开始,我国对外开放区域已从沿海延伸 到广大内陆,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开放 格局(特点)。
多层次——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 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 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 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20世纪70年代我们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资料1:50~7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为 “亚洲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科 学技术革命使发达国家生产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工业,亚 洲四小龙拥有质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正好发展劳动密集 工业。经济在很短时期内获得飞速发展。
4、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1992)
5、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特点)
进入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开 始由沿海向内地转移。
实现这一具有战略意义转移的第一大决策, 是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0年4月18日,李鹏同志在上海宣布: 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 区的开发。
6、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旧:成为列强经济掠夺的场地。
今: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 结果不同: 旧:沦为半殖民地化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
根本目的是 A.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A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学习发达国家经营管理方法
D.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D 2.以下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是
A.海南省 B.深圳 C.上海 D.长江三角洲
阅读教材,思考:
我国的对外开放的体系是如何形成的?有 什么特点?
经济 特区
沿海开放 沿海经济 沿江开放 城市 开放区 港口城市
沿边开放 城镇
内地省会 开放 城市
从经济特区开始,我国对外开放区域已从沿海延伸 到广大内陆,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开放 格局(特点)。
多层次——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 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 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 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ppt课件

请回答: (1)“ 与外界隔绝”是指清政府推行的什么政策?“新鲜空 气”喻指什么? (2)旧中国“解体的过程”首先从哪方面开始?结合史实说 明其解体的表现。 (3)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一次被动开放和一次主动开 放,两个时期最早开放的城市分别是哪些?两次开放有何本质 不同? (4)“ 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 试分析两个时期“吃这个苦头”的本质原因有何不同。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 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 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 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 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指出:“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 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 头,如果从明朝中期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 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 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思维拓展
3 . 1990 年初,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又说: “……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要研究一下哪些地方条件更 好,可以更广大的开放。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为 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什么举措?有何目的? 点拨:开发和开放浦东。
目的:以浦东为龙头,带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
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开放的不同
要点精析
1 .前提不同:近代开放是在国家不独立的情况下的被迫 开放,现代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的主动开放。
2 .目的不同:近代开放是适应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现 代开放则是为了发展经济。
3 .结果不同:近代开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 深并日益贫穷,现代开放则使国家逐渐走向富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 汕头
珠海 厦门 海南
深圳敲响土地使用权拍卖的第一槌,拉开了土地利用市
场化的序幕; 发行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张股票,吹响了我国发展股份 制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前奏; 率先引进外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奏响了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序曲; 率先推行招聘录用、竞争上岗、合同用工,开启了劳 动力商品化的先河;
······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中华大地春潮涌
高一历史必修二
人教版
临沂十九中高一历史组
于晓敏
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背景。 2.梳理并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步骤。 3.总结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4.感悟对外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坚定拥护对 外开放的决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区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
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 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 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 ……
为全国提供了经验
春雷响,万物长
二、“的脚步”——对外开放的步骤
1. “雨水”——经济特区的创办 2. “惊蛰”—— 沿海港口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环渤海地区
1984,沿海港口城市 1985,沿海经济开放 区
长江三角洲
闽东南地区
珠江三角洲
春过其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
二、“春的脚步”——对外开放的步骤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中华大地春潮涌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
1979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啊,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二、“春的脚步” ——对外开放的步骤
东风解冻,万物始生。
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1979年7月,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中共中央下发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 外经济活动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同意广东、福 建两省创办特区和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的方案。
二、“春的脚步”——对外开放的步骤
特区成立后,在特殊的开放政策下,深圳吸引了大量 内外资企业投资,到1983年,工业产值达到13亿元, 比1979年增长了20倍,财政收入4.5亿元,比1979年增 长10余倍。 ——《中国对外开放史》
1984年,邓小平在深圳视察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成为全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排头兵
对沿海地区的探索和示范作用
材料三 从20世纪60年代起,特别是在70年代,新加 坡、南朝鲜和中国的台湾、香港经济高速发展,引起世 界瞩目。……在60年代,它们适时地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发展外向型经济,国民经济以年均10%的速度猛增,迅速 转变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人均国民收入与其他发展中 国家和地区相比,名列前茅……故被称为“亚洲四小 龙”。 ——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编》 思考:对外开放的现实原因是什么?
一、“春的构想” ——对外开放的背景
一、“春的构想”——对外开放的背 景
(一)原因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 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 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 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文选》
思考:对外开放的历史原因及时代发展潮流是什么?
3. “春分”——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为什么我考虑 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 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 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 长三角 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
浦 东
二、“春的脚步”——对外开放的步骤
3. “春分”——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开发目的: 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2)开发优势: 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 地理、交通、人才和产业优势
浦东创下了许多“全国第一”:
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 “中国第一塔”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 “中华第一楼” 东方明珠电视塔 全国第一个保税区 金茂大厦──外高桥保税区
3、现实:文革” 使国民经济崩溃,亟需恢复和发展经济; 借鉴亚洲四小龙经济迅速发展的经验
一、春的构想——对外开放的背景
(一)原因 1、历史原因:闭关锁国导致落后 2、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 3、现实原因:“文革”使国民经济崩溃,亟需恢复和 发展经济;借鉴亚洲四小龙经济迅速发展的经验 (二)条件
1、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1. “雨水”——经济特区的创办
厦门
汕头 深圳 珠海
香港
海南 (1988)
澳门
毗邻港澳
交通要道
地处侨乡
资源丰富
(三)特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经济领 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 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工业生产方面,外 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可以大于内地。特区的经济 特特 活动在社会主义计划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 殊殊 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作用。 经经 济 济 (七)对在特区举办的外商投资企业给予优惠和方 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管政 便。企业所得税按 15%征收;收取场地使用费按不 理策 同行业和用途给予优惠;对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 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体 华侨和港澳同胞简化入境手续。 制 (八)授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属于中央统 一管理的外事、边防、公安、海关、金融、外汇 特区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等方面的业务,由国务院主管部门结合实际情况, 制订专项管理办法,报国务院核准后实施。 • ──程中原等著《1976~1981年的中国》 思考:经济特区“特”在哪?
1、历史原因:闭关锁国导致落后 2、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
材料二 1979年12月20日,李先念在全国计划会议上 说:“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经济 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三十 年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百分之八十,超过了全国三十年固 定资产的总和。” ——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