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

合集下载

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 失败
中国代表在巴黎 和会上提出的正 义要求:
(1)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2)废除“二十一条”; (3)收回青岛等。
在巴黎和会上,为什 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 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
2.历史意义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重要 作用; 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 革命?它和旧民主主义 革命有什么区别,你知
道吗?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名称 革命性 革命任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发展前途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上海工人罢工
上海商界罢市游行
(3).结果
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 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
曹、陆、章免职令和拒签和约的报道
五四运动取得初 步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
它是一次彻底的 反帝反封建 的爱国运动。
国的待遇?
2.爆发: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3.口号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拒绝在和会上签字”
“废除二十一条”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并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曹汝霖
章宗祥
陆宗舆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第一阶段
时间:5月4日-6月3日 先锋:学生 中心:北京 斗争形势:学生罢课,游行示威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GB/79889/14872587.html
章宗祥,1916年任驻日公使。 曹汝霖,1915年代表政府跟 日本签署了二十一条。 陆宗舆,出卖国家,激起全国 人民的愤怒。
“卖国贼”的 “英雄事 迹”
章宗祥与当时的交通总 长曹汝霖、前驻日公使陆宗 舆勾结,向日本大量借款, 签署“二十一条”,出卖国 家主权。
五四运动著名领导人
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 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蔡元培,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 育家。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 彻底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功绩:启导人民的觉悟, 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端。
什么是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 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 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共同参 与,通过示威游行、罢工、 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
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陈独秀所创办的《新 青年》杂志等刊物,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 影响了学生青年,也就有了后来的五四运动。
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新 闻界所得知并发布该协定,使中国人民对日本以及 卖国政府的强烈不满,这种情绪在五四运动中得到 了进一步的发展。
团结 进步 爱国 科学
这就是伟大的“五四精 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谢大家!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三所高校的三千多名学 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许多 爱国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卖国贼。
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1919年5月11、14日, 上海、天津成立学生联合会,全国各地的学生和工人也 给予支持。全国各地的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 也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

五四运动知识点

五四运动知识点

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一、五四爱国运动1、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统治的必然结果。

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时间:1919.5.4 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3、运动中心地:前期地点北京------后期地点上海主力:前期是学生-------后期是工人(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4、斗争口号:(1)外争主权,内处国贼。

(2)取消二十一条。

(3)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4)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陆宗舆,章宗祥)5、结果: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P47因为: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位。

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历史意义:(1)从性质看,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从历史转折意义看: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因为:○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成立运动的领导人物。

○3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它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2)从参与阶级看: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共产党的诞生:1、条件:(P47小字)(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组织干部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2、中共一大(1)时间:1921.7(2)地点:上海(后转到浙江嘉兴南湖)(3)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也出席了大会。

(4)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

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大会选举了当地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5)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的利益。

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五四运动是什么

五四运动是什么

五四运动是什么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下面,让小编向大家介绍一下五四运动吧。

一、背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合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的反对。

从而激起青年们的“五四运动”。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社团组织在民国的发展,包括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会、新民学会、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工读互助团等等,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从思想、政治、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二、过程1919年的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

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5月3日,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

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历史特点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国主义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 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 众性的革命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 第四,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运动, 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五,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大事记
5月2日,北京政府林长民在《晨报》、《国民公报》 撰文:“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愿合四万万众誓死图 之。” 5月3日下午,以林长民为首的北京国民外交协会召开会议, 决定阻止政府签约。国民外交协会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校 长蔡元培将外交失败转报学生。当晚北大学生在北河沿北 大法科礼堂召开学生大会,并约请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学校 代表参加,大会决定于4日(星期天)天安门举行示威游 行。
大事记
5月4日上午10时,各校学生召开碰头会,商定游行路线。下 午1时,北京学生3000余人从汇集天安门,现场悬挂北大学 生“还我青岛”血书。队伍向使馆区进发,受到巡捕阻拦, 学生代表求会见四国公使,仅美国使馆人员接受了学生的陈 词书,英法意使馆均拒绝接受。随后发生学生大规模游行。 5月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清华学生宣布"从今 日起与各校一致行动"。蔡元培为首的校长团斡旋,被捕学 生返校,学生复课。 5月7日,上海60多个团体举行国民大会。
主要影响
五四运动从形式上是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但从整个社会背 景社会发展来说,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 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 产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现时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的中国社会亦有着不可低估之影响。
五四精神

第16课 五四运动

第16课 五四运动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
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5、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思想基础 指明道路
阶级基础
一.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1、一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2、北洋军阀实行反动统治 民族矛盾加深 阶级矛盾加深 (根本原因)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
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5、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思想基础 指明道路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
阶级基础
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175家;1895— 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685家;1913—1919年,中 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 辛亥革命前产业工人达50万—60万人;1919年 产业工人达200万,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 万;1912—1919年的7年间,工人罢工130次,仅 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
本课小结:
背景
一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民族矛盾加深
国际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指明道路
五 四 爱 国 运 动
北洋军阀实行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加深 国内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新文化运动开展,提供思想基础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导火线: 中心:北京 第一阶段 先锋:学生 (以6月3日为界) 经过: 第二阶段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 领导:先进知识分子 释放被捕学生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罢免了卖国贼职务
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思想基础
阶级基础
陈独秀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 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 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 路” ——《中国通史》

五四运动简介

五四运动简介

五四运动简介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背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五四运动的过程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

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

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最后定出四条办法,其中就有第二天齐集天安门示威的计划。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货币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并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

随后,军警给予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

被学生烧掉的赵家楼学生游行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给予关注和支持,抗议逮捕学生,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严禁抗议公告,大总统徐世昌下令镇压。

但是,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

5月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一、历史意义:1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3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五四精神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么,有不同看法.一种看法:科学,民主.1949年后,中共阐述为:爱国,自救,科学,民主.一说:不屈不挠、忧国忧民、敢于奉献、敢于斗争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二、起因:从国内看,政治上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外卖国,对内掠夺,混战,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国内阶段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这个是最权威的答案了,不要再怀疑,犹豫了,就是这个答案!!!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大致经过及其历史意义:(1)原因是:从国际上看,一战期间,日本成为侵略中国的最主要国家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的道路;巴黎和会上战胜国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和中国外交上的失败,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这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从国内看,政治上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外卖国,对内掠夺,混战,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国内阶段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促使先进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活动。

(2)1919年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三千名学生天安门集会举行示威游行痛打章宗祥火烧曹宅军警逮捕学生北京学生罢课蔡元培辞职出走六•三大逮捕六•三逮捕引起了全国各界极大震动上海出现三罢斗争五四运动进入第二阶段,中心转到上海,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三罢斗争危及北京政府的统治,结果北京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贼,拒签和约,至此,五四运动提出的两个直接斗争目标---惩办卖国贼,拒签和约基本上得到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专题测试:五四运动90周年[高考经典感悟]1.(01上海15)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2.(03上海历史2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直接反对日本侵华的群众运动是()A.护国运动五四运动 B.五四运动五卅运动C.五卅运动省港罢工 D.五四运动省港罢工3.(03江苏10)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A.戊戌变法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C.五卅运动期间 D.一二·九运动期间4.(04广东10)五四爱国运动后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主要原因在于其成员()A.对文学革命的理解不同 B.对中国传统礼教的认识不同C. 对科学与民主观念的宣传方式不同 D.对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同5.(2005全国三19)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通过白话小说抨击封建礼教的思想家是()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吴虞6.(05春季16)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C.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D.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7.(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8)“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保路运动 B.五四运动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8. (08年广东单科,8)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9.(04全国四38)(32分)在中国近代史上,山东是列强激烈争夺的地区之一。

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山东成为其“势力范围”。

回答:(1)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发生了什么变化?(5分)(2)巴黎和会是如何处理山东问题的?中国代表团和中国人民作出了什么反应?(15分)(3)华盛顿会议期间山东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能够得到解决的原因是什么?(12分)10.(05广东历史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

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

”“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咸不谙熟。

”“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及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

”──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材料二: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

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之恶因。

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1)根据材料一,概述1912年中国普通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

(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什么问题。

(3分)(3)概述材料三每项调查结果所体现的主流民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7分)11.(2006年四川卷)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或称近代化)步伐加快。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其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重要变化。

(9分)【答案】1—8 CBBDCBBD9.(1)日本夺取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2)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

中国代表团拒签和约,中国人民掀起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

(3)中国与日本签订条约,收回在山东的主权。

中国人民和政府坚持斗争,美英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中国,向日本施加了压力。

10.(1)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不够深入。

(2)认识到帝制复辟的根本原因。

(3)主流民意:认为国民革命是最重要的救国方案;苏联对中国的积极影响已经超过美国;列宁和孙中山在人民心中占有重要地位。

原因:南方革命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军阀的反动统治。

11. 政治方面: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

经济方面: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思想方面: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五四运动90周年专题训练(100分)【考点现场演练】一、选择题(每题二分,35道共70分)1.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这里的“彻底”是指()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坚决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精神C.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D.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了政治舞台2.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具有明显的不同点是()A.其发生有更深刻的社会根源 B.其指导思想更具有革命性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它比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开始发生变化C.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 D.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十月革命的影响C.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民觉悟 D.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加深5.1918年12月,《每周评论》在发刊词中说:一战的结果是“公理战胜了强权”,这一论点反映了知识分子在当时()A.号召人民为真理而斗争 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C.认识到了一战的实质 D.向巴黎和会致意6.“试观此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

”这次运动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7.巴黎和会上中国能够拒约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国外交人员出色而有力的辩论和交涉B.中国国内人民的反抗斗争给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巨大压力C.国际社会的普遍同情D.中国站在正义的立场上8.1919年5月,北京学生发动了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

纪念这次爱国运动的节日是()A. 劳动节 B. 教师节 C. 护士节 D. 青年节9.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

”其中“亡羊”喻指()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D.中国在巴黎和会中外交失败10.五四运动获得初步胜利的标志是()①迫使北洋政府罢免曹、路、章②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③使民主与科学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④在斗争的高潮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1.在五四运动中起主力作用的是()A.青年学生 B.工人阶级 C.中国共产党 D.农民阶级12.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和约签字”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13.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这是因为()A.北京学生开始南下上海宣传 B.北京学生运动遭到镇压C.上海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 D.上海开始进行“三罢”斗争14.五四运动能取得初步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指导作用15、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以完全实现的是()A.外争国权 B.废除《二十一条》C.还我青岛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6.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B.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C.是先进阶级领导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D.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传播17.五四运动区别于辛亥革命的是()①提出明确的反帝要求②主力军发生重要变化③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④反对清朝的封建统治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18.五四运动不同于辛亥革命之处是()①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③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作用④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9.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C.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D.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20.五四运动的革命性质是()A.工人和学生的革命运动 B.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C.广大学生的爱国运动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1.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为全国性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2.五四运动最主要的作用是()A.促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B.促成中国人民的觉醒C.促使北洋军阀政府撤销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D.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23.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主要是因为()A.革命性质的变化B.革命对象的变化C.革命动力的变化D.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的变化24.五四运动较之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是因为()A.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先进知识分子的领导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5.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②传播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③有组织有计划的伟大的学生运动④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C.②③④ D. ①②④26.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正义要求有()①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②取消“二十一条”③收回日本在“一战”期间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A.① B.①②③ C.②③ D.②27.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A.爱国主义 B.民主和科学精神 C.追求真理的精神 D.勇于解放的精神28.将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最主要的依据是()A.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B.先进知识分子发挥领导作用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主力军的作用D.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组成部分29.五四运动有哪些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发扬()①爱国②民主③罢学④追求真理⑤思想解放⑥科学A.①②④⑤⑥B、①③④⑤⑥C、①③⑥D、①②③⑤⑥30.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到“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罢学风潮”、“政治问题:分别指()A.上海学生运动,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C.五四运动,日本提出“二十一条”D.上海学生运动,五四运动31. “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此次不图,将成大乱,将成大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