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设计院BIM建模标准
bim建模标准

bim建模标准BIM建模标准。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种基于数字化建筑信息模型的设计与施工方法,它能够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与共享。
在BIM建模过程中,为了保证建模的准确性、一致性和高效性,需要遵循一定的建模标准。
本文将介绍BIM建模标准的相关内容,以帮助建筑行业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BIM技术。
一、建模软件选择。
在进行BIM建模时,需要选择适合的建模软件。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BIM建模软件有Revit、Archicad、Tekla等,建模人员应根据项目需求和个人熟练程度选择合适的软件进行建模工作。
二、建模规范。
1. 建模尺度,建模时应按照实际比例进行,确保建筑物的尺寸和比例准确无误。
2. 建模精度,建模精度应符合项目要求,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结构、设备、管道等应保持在毫米级的精度范围内。
3. 建模一致性,建模过程中应保持一致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各个构件之间的协调一致性。
4. 建模分层,建模时应按照建筑物的实际结构进行分层建模,便于后续的施工和管理。
5. 建模参数化,建模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用参数化的建模方法,以便后续的修改和调整。
三、建模流程。
1. 建模前期准备,在进行建模工作之前,需要对项目的设计图纸和相关资料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准备。
2. 建模分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建模工作可以分为建筑建模、结构建模、设备建模等不同的分工,以提高建模效率。
3. 建模逻辑,在进行建模过程中,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结构和功能逻辑进行建模,确保建模结果符合实际需求。
四、建模质量控制。
1. 建模检查,在建模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建模检查,确保建模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建模修正,对于建模中出现的错误和不一致性,应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以确保建模质量。
3. 建模文档化,建模过程中应保留相关的建模文档和记录,以便后续的查阅和管理。
五、建模应用。
1. 建筑设计,BIM建模可用于建筑设计过程中,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设计意图。
bim建模及验收标准

bim建模及验收标准BIM建模及验收标准。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模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建筑设计与管理方法,它能够帮助建筑行业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设计质量等多种优势。
在BIM建模的过程中,验收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保证建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为后续的施工、运营和维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文将从BIM建模和验收标准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BIM建模应该具备的特点和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信息共享,BIM建模需要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施工工艺等多个领域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共享,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
2. 三维模型,BIM建模需要生成真实、精确的三维模型,以便于各个相关方对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和协作。
3. 数据一致性,BIM建模需要保证各个模型之间数据的一致性,确保设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可视化,BIM建模需要能够实现对建筑各个方面的可视化呈现,包括结构、设备、管线等,以便于设计师和施工人员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其次,BIM建模的验收标准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模型准确性,验收标准应该明确模型的准确性要求,包括尺寸、比例、位置等方面的精度要求。
2. 数据一致性,验收标准需要检查模型中各个部分的数据一致性,确保设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可视化效果,验收标准需要对模型的可视化效果进行评估,包括逼真程度、细节表现等方面的要求。
4. 协同性,验收标准需要考虑模型在不同软件平台上的协同性,确保各个相关方能够对模型进行有效的协作和交流。
5. 可操作性,验收标准需要考虑模型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包括模型的导航、查看、编辑等方面的要求。
总结来说,BIM建模及验收标准是建筑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建筑行业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设计质量等多种优势。
因此,建筑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需要深入理解BIM建模及验收标准的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以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bim的标准

bim的标准BIM的标准。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一种基于数字化建模的工程设计和管理方法,它在建筑、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BIM的标准化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BIM的标准化内容、标准制定的意义和标准制定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BIM的标准化内容。
BIM的标准化内容主要包括数据标准、模型标准、工作流程标准和信息交换标准等方面。
数据标准是指BIM模型中所包含的各类数据要符合统一的规范和格式,以便于数据的互操作和共享。
模型标准是指BIM模型的构建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包括模型的精度、准确性和完整性等方面。
工作流程标准是指BIM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各个阶段的工作流程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和流程,以保证工程的高效和质量。
信息交换标准是指BIM模型中的信息要能够与其他软件和系统进行有效的交换和集成,实现数据的互通和共享。
标准制定的意义。
BIM的标准化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标准化可以促进BIM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提高建筑行业的数字化水平,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
其次,标准化可以促进BIM技术的互操作和共享,实现各类软件和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提高工程设计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再次,标准化可以促进建筑行业的规范化和规范化,提高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的标准化水平,降低工程风险和成本。
最后,标准化可以促进BIM技术的国际化和标准化,推动我国建筑行业与国际接轨,提高国际竞争力。
标准制定的挑战。
BIM的标准化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包括技术挑战、管理挑战和政策挑战等方面。
技术挑战是指BI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要符合一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包括模型的构建、数据的管理和信息的交换等方面。
管理挑战是指BIM技术的应用需要符合一定的管理规范和流程,包括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运营维护等各个阶段的管理要求。
政策挑战是指BIM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符合一定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包括政府政策、行业标准和企业规范等方面。
BIM建模标准

一、BIM实施标准BIM实施标准确保了项目所有参与方共同遵循导则中的规范和标准开展BIM 工作,确保了各专业在BIM技术应用的协同效率。
明确了对各分包专业进行标准化BIM成果控制的依据,是推进项目BIM实施的重要保障。
本节提供建研科工在多个项目BIM实施中总结的BIM实施标准,有一定的适用性,仅供参考。
但由于各项目的业主对于BIM成果要求不一,同时本项目设计阶段已经建立了BIM 模型,为了不造成重大的BIM工作返工,最终的BIM实施标准可协同业主、设计、专业分包共同编制。
(一)模型拆分规则统一模型拆分规则,有利于子模型系统的整合,便于模型的使用(鉴于大模型对硬件资源占用较高,使用效率低,所以在本项目中,更多的使用子模型系统)。
总体拆分原则:在按照系统划分模型的基础上,各系统应进一步按施工标段、施工流水段、分区、分楼层进行拆分模型。
模型文件大小控制:单一模型文件的大小,最大不宜超过100M,以避免后续操作多专业模型时,硬件设备反应过慢,尤其为了后期更好的在IPAD上浏览文件。
特例:a) 幕墙系统幕墙的拆分与幕墙的整体形态构成原理及为其设想的建模方式有紧密关系,在实际划分时,应考虑幕墙体系自身的逻辑以及与之相关的结构体系进一步考虑。
b) 结构系统结构系统拆分时,应注意考虑竖向承力构件贯穿建筑分区的情况(如巨柱),应先保证体系完整和连贯性。
c) 机电系统机电系统拆分时,应注意某些子系统或构件贯穿建筑分区的情况(如点对点的布线等),应先保证体系完整和连贯性。
(二)文件命名标准模型文件命名规则命名规则:项目名称-大专业-子专业-层数-交付日期(版本号)命名细则:a)不能出现中文。
南区用S代替,北区用N代替。
裙楼用PB(podium building)b)大专业中ARCH用A代替,STRU用S代替,MEP还用MEP。
c)子专业命名方式:建筑土建:A室内:I幕墙:CW结构钢结构:ST机电给排水:P暖通:M消防:FE强电:E弱电:T。
(完整版)设计院BIM建模标准

目录第一章建模精度标准及相关规定 (2)第一节建模精度 (2)1. 建筑专业 (2)2. 结构专业 (2)3. 给排专业 (3)4. 暖通专业 (3)5. 电气专业 (4)第二节建模规定 (4)1. 单位和坐标 (4)2. 模型依据。
(4)3. 模型拆分规定 (4)4. 模型色彩规定 (5)5. BIM建模管控要点 (6)6. 管线综合管控要点 (6)第三节 BIM软件规定 (6)1. 建模软件 (6)2. 其他BIM软件要求 (6)第二章模型族类型命名 (6)第一节结构模型 (7)1. 族的分类 (7)2. 剪力墙的命名 (7)3. 梁(除地梁)的命名 (7)4. 柱的命名 (7)5. 板的命名 (7)6. 楼梯的命名 (8)7. 基础承台的命名 (8)8. 地梁的命名 (8)9. 补充说明 (8)第二节建筑模型 (8)1. 族的分类 (8)2. 墙的命名 (9)3. 柱的命名 (9)4. 天花板的命名 (9)5. 门窗的命名 (9)第三节安装模型 (10)第一章建模精度标准及相关规定第一节建模精度1.建筑专业2.结构专业3.给排专业4.暖通专业5.电气专业第二节建模规定1.单位和坐标1.1.项目长度单位为毫米,标高的单位为米。
1.2.使用相对标高,±0.000即为坐标原点Z轴坐标点;建筑结构及机电使用自己相应的相对标高。
1.3.为所有BIM数据定义通用坐标系。
建筑、结构和机电统一采用一个轴网文件,保证模型整合时能够对齐,对正。
2.模型依据。
1.1.以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提供的通过审查的有效图纸为数据来源进行建模。
1.2.根据国家规范和标准图集为数据进行建模。
1.3.根据设计变更为数据来进行模型更新。
3.模型拆分规定3.1建筑专业3.1.1.按建筑分区3.1.2.按子项3.1.3.按施工缝3.1.4.按楼层3.1.5.按建筑构件,如外墙、楼梯、楼板等。
3.2结构专业3.2.1.按建筑分区3.2.2.按子项3.2.3.按施工缝3.2.4.按楼层3.2.5.按建筑构件,如外墙、楼梯、楼板等。
最新(完美版)BIM项目 BIM项目模型标准

BIM项目模型技术标准CCDI悉地国际2018.05总则:为了统一、规范项目BIM实施要求和标准,使BIM技术在项目设计、施工阶段更好的应用和使用,提高设计图纸质量、减少施工问题,提高业主项目管理能力,特制定本标准。
目录目录 (3)一、概述 (5)二、BIM模型深度 (6)三、命名规则 (7)1.文件夹命名规则 (7)2.模型文件命名规则 (7)3.模型视图命名规则 (9)4.系统族命名规则 (10)5.标准构件族命名 (11)6.内建族命名 (12)四、BIM模型标准 (13)1.BIM模型基本条件标准 (13)1.1 基点、方位、标高和单位 (13)2. 模型文件大小控制 (13)2. BIM建模标准 (14)2.1建筑结构: (14)2.2机电部分: (15)2.3机电配色标准 (20)3.管线综合标准 (21)3.1总则 (21)3.2机电各专业细则 (21)4.冲突检测、净高分析标准 (24)4.1名词说明 (24)4.1冲突检测对象 (24)4.2净高分析区域 (24)5.软件要求 (25)5.1建模软件 (25)5.2模型整合软件 (25)5.3其他 BIM 软件要求 (25)5.4文件格式要求 (25)成果文件格式 (26)交换文件格式 (26)浏览文件格式 (26)6.硬件配置 (26)7.BIM模型拆分原则: (29)8.模型整合和数据交换: (30)8.1模型提交要求: (30)8.2模型整合: (30)9.BIM交付物: (30)一、概述原则:本标准仅适用于项目。
目标:通过BIM技术,提高图纸设计质量,减少施工拆改,提高施工质量,节约成本,确保施工进度。
对象:项目的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的各参与方。
二、BIM模型深度BIM模型深度应按不同专业划分,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消防、电气、室内精装、幕墙、景观、小市政等专业。
BIM模型应满足设计图纸深度及设计规范、施工规范等。
BIM模型深度应分为几何和非几何两个信息维度:几何信息包括形状、尺寸、坐标等。
BIM建模标准

以毫米为单位,考虑到尺寸标注等不需要显示舍入的2
个小数位,可在尺寸标注样式处独立设置单位格式。
长度单位设置图
•而积
以平方米为单位。
而积单位设置图
•体积
以立方米为单位。
搐式
体积单位设置图
•角度
以度(°)为单位。
角度单位设置图
•坡度
以度(° )为单位。
坡度单位设置图
•模型拆分标准
需根据不同项目区别对待,但均应按照区域划分的思路
热水供 水管
重力 -废 水
153,51,51
新风
0, 255, 0
热水回 水管
255, 0,255
压力 -废 水
102, 153,25
5
正压送风
0, 0, 255
冷凝水 管
0, 0, 255
雨水管
255, 255, 0
空调回 风
255, 153,25
5
冷媒 管
102, 0,255
通气管
51,0,51
•定位楼层:楼层数+F,例如IF, 2F,一层,二层,地下部分B1,负一层,BX,夹层此项为必填项
•版本:A-Z,没有则留空
2.施工模型文件命名规则
【项目名称】-【施工阶段代码】-【版本】
命名细则:
•项目:项目名称拼音大写缩写;
•整合阶段:两位字母或数字大写,表示该模型整合后所应用 的施工阶段;
•版本:A-Z,没有则留空
3, 255, 0
消防桥架
255, 0, 0
冷冻水 回水管
0, 255,255
热水 给水 管
12& 0, 0
厨房排油烟
153, 51, 51
bim模型组织标准

BIM模型的组织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模型分类与命名规则:根据建筑、结构、水暖电等专业进行模型分类,并制定相应的命名规则,以便于模型的管理和协调。
模型文件结构:规定模型文件的存储结构,包括文件命名、文件路径、文件格式等,以确保模型文件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模型数据标准:制定模型数据的标准,包括数据格式、数据精度、数据单位等,以确保模型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模型共享与协作:制定模型共享与协作的规则,包括模型的版本控制、权限管理、数据传输等,以确保不同专业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模型输出与交付:规定模型的输出格式和交付要求,包括图纸输出、报告生成、数据统计等,以满足项目需求和业主要求。
总之,BIM模型的组织标准是确保BIM模型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它涉及到模型的分类、命名、文件结构、数据标准、共享与协作以及输出与交付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建模精度标准及相关规定 (2)
第一节建模精度 (2)
1. 建筑专业 (2)
2. 结构专业 (2)
3. 给排专业 (3)
4. 暖通专业 (3)
5. 电气专业 (4)
第二节建模规定 (4)
1. 单位和坐标 (4)
2. 模型依据。
(4)
3. 模型拆分规定 (4)
4. 模型色彩规定 (5)
5. BIM 建模管控要点 (6)
6. 管线综合管控要点 (6)
第三节BIM 软件规定 (6)
1. 建模软件 (6)
2. 其他BIM软件要求 (6)
第二章模型族类型命名 (6)
第一节结构模型 (7)
1. 族的分类 (7)
2. 剪力墙的命名 (7)
3. 梁(除地梁)的命名 (7)
4. 柱的命名 (7)
5. 板的命名 (7)
6. 楼梯的命名 (8)
7. 基础承台的命名 (8)
8. 地梁的命名 (8)
9. 补充说明 (8)
第二节建筑模型 (8)
1. 族的分类 (8)
2. 墙的命名 (9)
3. 柱的命名 (9)
4. 天花板的命名 (9)
5. 门窗的命名 (9)
第三节安装模型 (10)
第一章建模精度标准及相关规定
第一节建模精度
1. 建筑专业
2. 结构专业
3. 给排专业
4. 暖通专业
5. 电气专业
第二节建模规定
1. 单位和坐标
1.1. 项目长度单位为毫米,标高的单位为米。
1.2. 使用相对标高,土0.000即为坐标原点Z轴坐标点;建筑结构及机电使用自
己相应的相对标高。
1.3. 为所有BIM数据定义通用坐标系。
建筑、结构和机电统一采用一个轴网文
件,保证模型整合时能够对齐,对正。
2. 模型依据。
1.1. 以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提供的通过审查的有效图纸为数据来源进行建模。
1.
2. 根据国家规范和标准图集为数据进行建模。
1.3. 根据设计变更为数据来进行模型更新。
3. 模型拆分规定
3.1建筑专业
3.1.1. 按建筑分区
3.1.2. 按子项
3.1.3. 按施工缝
3.1.
4. 按楼层
3.1.5. 按建筑构件,如外墙、楼梯、楼板等。
3.2结构专业
3.2.1. 按建筑分区
3.2.2. 按子项
3.2.3. 按施工缝
324. 按楼层
325. 按建筑构件,如外墙、楼梯、楼板等。
3.3机电专业
3.3.1. 按建筑分区
3.3.2. 按子项
3.3.3. 按施工缝
3.3.
4. 按楼层
3.3.5. 按系统、子系统
4. 模型色彩规定
4.1建筑专业色彩
4.1.1. 图纸已经明确的构件外观色彩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建模。
4.1.2. 图纸未明确构件外观色彩告BIM小组负责人,由小组负责人确定4.2结构专业色彩
4.2.1. 图纸已经明确的构件外观色彩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建模。
4.2.2. 图纸未明确构件外观色彩告BIM小组负责人,由小组负责人确定4.3机电专业色彩
5. BIM 建模管控要点
在满足建模精度要求和模型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在建模过程中应着重注重 以下几点: 5.1. 建筑专业建模:要求楼梯间、楼梯、电梯间、管井、配电间、空调机房、
泵房、天花板高度等定位必须准确。
5.2. 结构专业建模:要求梁、板、柱截面尺寸与定位尺寸必须准确。
53 水专业建模要求:各系统的命名须正确;有坡度的水管须建出坡度;阀门 及保温层也须
建模。
5.4. 暖通专业建模要求:各系统的命名须正确,影响管线综合的设备、末端须 建模,
如:风机盘管、风口等;暖通水系统同水专业建模要求;有保 温层的风管,保温层也须建模。
6. 管线综合管控要点
6.1. 管线综合应在施工阶段和施工专业深化阶段各完成一次。
6.2. 施工图阶段管线综合过程中,设计单位、BIM 咨询单位应密协作,设计单位
应根据最终BIM 管综成果,调整二维图纸。
6.3. 施工专业深化阶段BIM 管线综合应在设计阶段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并加入
相关专业深化的管线模型,对有矛盾的部位进行优化与调整。
专业深 化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应根据最终深化 BIM 管综成果,调整二维图纸。
第三节BIM 软件规定
1. 建模软件
如果是两方或几方协作建模,软件使用版本须一致
2. 其他BIM 软件要求
各专业参建单位如采用其他软件建模的, 在提交模型时,必须将其他软件
建模的模型转换成*.rvt 格式提交。
第二章模型族类型命名
编码说明
方框内的编码表示可以按照要求根据实际情更改。
无方框的编码表示必须严格按照要求使用特定字符。
弱电线槽 0,255,255
以柱编号为KZ1,截面尺寸600 X
600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柱为例:
5.板的命名
第一节结构模型
1.族的分类
族分类 r
族类型编码
族分类
族类型编码
剪力墙 Q 梁
L 柱 Z 板 B
楼梯 T 地梁
D
桩承台
C
2. 剪力墙的命名
以墙编号为Q1,厚度为200的钢筋混凝土现浇剪力墙为例:
□ - □ □- □ □ □ - - ----- ----- 1
墙厚(单位mm 墙编号 3. 族类型编码
梁(除地梁)的命名
以梁编号为KL1,截面尺寸200X 300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梁为例:
□ - □ □ □- □ □ □ XC 3 □ □
4. 柱的命名 根据项目结构模型包含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类目,将族分类如下:
族类型编码
梁高(单位mr ) 梁宽(单位mm 梁编号
根据建筑项目包含的各种构件类目,族分类如下:
以板编号LB1,厚度100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为例:
6. 楼梯的命名
以楼梯编号为LT1为例:
□ - □卩□
I
楼梯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 族类型编码
7. 基础承台的命名
以承台编号CT1,垂直投影尺寸为1000X 1000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承台为例:
□ - □ □ □- □ □ □ □ XH □ □ □
承台长边尺寸(单位mr )i 承台短边尺寸(单位 mr )i 承台编号 族类型编码
8. 地梁的命名
以地梁编号DL1,截面尺寸300X 500的钢筋混凝土现浇地梁为例:
□ - □ □ □- □ □ □ XP □ □
地梁高宽(单位位mmm 地梁宽(单位mr )
地梁编号
族类型编码
9. 补充说明
对于本规范未提及的族类目或者族类目已提及, 但实例形态无法按照 本规范进行命名时,就记录在案,待下次本规范修订时再进行补充或修改。
楼板厚度(单位mm 板编号 族类型编码
第二节建筑模型
1. 族的分类
2. 墙的命名
以内墙NQ材质页岩空心砖,墙厚200的填充墙为例:
□ □- □□空心砖-□申□
________ 墙厚度(单位mm
-------------------------------- 墙材质名称
--------------------------------------------------- 族类型编码3. 柱的命名
以构造柱编号为GZ1,截面尺寸200 X 200为例:
4. 天花板的命名
以铝扣板天花板为例:
5•门窗的命名
以C1215为例:
根据建筑项目包含的各种构件类目,族分类如下:
□ - □ □ □ □ □
I ------ 窗编号
族类型编码
第三节安装模型
由于安装工程构件种类复杂繁多,在此只提出命名原则:族类目+构件编号+构件尺寸或者构件材质的方式来命名各字段之间用“ - ”分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