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 2015-6-4
2015 建筑规范

现批准《旅馆建筑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62-2014,自2015年3月1日起实施。
现批准《防洪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201-2014,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
现批准《火炸药生产厂房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1009-2014,自2015年5月1 日起实施。
现批准《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849-2014,自2015年5月1 日起实施。
现批准《城市电力规划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293-2014,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
现批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16-2014,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
现批准《古建筑防雷工程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1017-2014,自2015年6月1 日起实施。
现批准《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基本术语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335-2014,自2015年4月1日起实施。
现批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局部修订的条文,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现批准《海堤工程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1015-2014,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
现批准《石油库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74-2014,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
现批准《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328-2014,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
现批准《建筑地基基础术语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941-2014,自2014年12月1日起实施。
现批准《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142-2014,自2014年9月1日起实施。
现批准《机械式停车库工程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326-2014,自2014年10月日起实施。
现批准《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966-2014,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
2015建设规范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12《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2012《中药药品生产厂工程技术规范》GB51069-2014《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201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2011《有色金属加工机械安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1059《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50728-2011《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2014《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13《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2012《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食品工业洁净用房建筑技术规范》GB50687-2011《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1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城市消防站设计规范》GB51054-2014《医药工业仓储工程设计规范》GB51073-2014《水利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987-20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2014《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324-2014《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电子工业纯水系统安装与验收规范》GB51035-2014《有色金属工业厂房结构设计规范》GB51055-2014《民用建筑太阳能空调工程技术规范》GB50787-2012《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50898-2013》GB50898-2013《毛纺织工厂设计规范》GB51052-2014《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843-2013《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847-2012《光缆生产厂工艺设计规范》GB51067-2014《烟囱可靠性鉴定标准》GB51056-2014《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2013《电子工业防微振工程技术规范》GB51076-2015《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城镇建设智能卡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918-2013《水泥工厂脱硝工程技术规范》GB51045-2014《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低温环境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51081-2015《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GB50867-201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2012《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B50739—201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年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烧结厂设计规范》GB50408-201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799-201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筑技术规范》GB50881-201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1049-20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6-2014《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50846-2012《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农村防火规范》GB50039-2010《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小型水力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071-2014《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50091-2006《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50113-2005《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50135-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7-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8-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9-2010《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2010《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2002《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200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24-2010《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50226-200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81-2006《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324-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38-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47-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54-2005《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GB50365-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50371-2006《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01-2007《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50404-2007《型钢轧钢工程设计规范》GB50410-2014《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50429-2007《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GB50444-2008《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GB50447-2008《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50494-2009《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50495-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98-2009《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2010《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76-2010《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591-20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设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50608-2010《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17-2010《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GB50618-2011《钢管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28-2010《住宅信报箱工程技术规范》GB50631-2010《会议电视会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635-2010《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GB50642-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钢筋混凝土筒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69-2011《预制组合立管技术规范》GB50682-2011《传染病医院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686-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50689-2011《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2011《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702-201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仿古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5-2013《通用安装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6-2013《市政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7-2013《园林绿化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8-2013《矿山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9-2013《构筑物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60-20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61-2013《爆破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62-2013《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再生铜冶炼厂工艺设计规范》GB51030-2014《多晶硅工厂设计规范》GB51034-2014《微组装生产线工艺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1037-2014《电子会议系统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1043-2014《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GB51048-2014《精神专科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58-2014《有色金属矿山水文地质勘探规范》GB51060-2014《煤炭矿井设计防火规范》GB51078-2015行业标准《交通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243-2011《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118-2011《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范》JGJ339-2015《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设计规程》JGJ22-2012《采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JGJ255-2012《金融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84-201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JGJ248-2012《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 65-20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JGJ298-2013《建筑施工升降设备设施检验标准》JGJ305-2013《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 300-2013《人工碎卵石复合砂应用技术规程》JGJ361-201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12《建筑物倾斜纠偏技术规程》JGJ270-2012《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2015《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采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JGJ225-2012《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286-2013《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276-2012《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及验收规程》CJJ12-2013《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JGJ289-2012《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2012《索结构技术规程》JGJ257-2012《直线电机轨道交通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01-2013《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 297-2013《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术规程》JGJ253-2011《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310-201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13《公共建筑吊顶工程技术规程》JGJ345-2014《房地产登记技术规程》JGJ278-2012《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312-201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7-2010《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200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1《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JGJ19-2010《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10《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0-87《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JGJ41-8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200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58-2008《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60-99《网壳结构技术规程》JGJ61-2003《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65-89《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2003《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JGJ76-200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83-2011《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港口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86-92《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2010《科学实验建筑设计规范》JGJ91-9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11《钢框胶合板模板技术规程》JGJ96-2011《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103-200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110-2008《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03《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115-2006《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JGJ124-99《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载体桩设计规程》JGJ135-2007《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140-2004《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141-2004《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47-2004《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擦窗机安装工程质量验收规程》JGJ150-2008《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JGJ153-2007《镇(乡)村文化中心建筑设计规范》JGJ156-2008《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JGJ158-2008《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JGJ161-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4-2008《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JGJ165-2010《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建筑外墙清洗维护技术规程》JGJ168-2009《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169-2009《三岔双向挤扩灌注桩设计规程》JGJ171-2009《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JGJ174-2010《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176-2009《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83-2009《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JGJ184-2009《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程》JGJ190-2010《液压爬升模板工程技术规程》JGJ195-2010《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203-2010《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206-2010《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JGJ209-2010《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GJ214-2010《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纤维石膏空心大板复合墙体结构技术规程》JGJ217-2010《展览建筑设计规范》JGJ218-2010《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JGJ224-2010《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建筑技术规程》JGJ227-2011《倒置式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230-2010《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矿物绝缘电缆敷设技术规程》JGJ232-2011《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JGJ237-2011《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冰雪景观建筑技术规程》JGJ247-2011《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2011《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及验收规程》CJJ12-99《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05《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58-2009《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63-2008《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CJJ68-2007《机动车清洗站工程技术规程》CJJ71-2000《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02《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94-2009《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2004《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10-2006《民用建筑修缮工程查勘与设计规程》CJJ117-98《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2-2008《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3-2008《建筑排水金属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27-2009《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CJJ138-2010《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40-2010《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工程技术规程》CJJ145-2010《公共浴场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60-2011《游泳池水质标准》CJ244-2007。
建质函[2015]159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
![建质函[2015]159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19cba4016c175f0e7cd13753.png)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建质函[2015]159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规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总后基建营房部工程局:为指导和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的应用,我部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6月16日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为贯彻《关于印发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建质[2011]67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号)的有关工作部署,现就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下简称BIM)的应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BIM在建筑领域应用的重要意义BIM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是对建筑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表达。
BIM能够应用于工程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阶段,实现建筑全生命期各参与方在同一多维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共享,为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造和繁荣建筑创作提供技术保障;支持对工程环境、能耗、经济、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分析、检查和模拟,为项目全过程的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支持各专业协同工作、项目的虚拟建造和精细化管理,为建筑业的提质增效、节能环保创造条件。
信息化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BIM应用作为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极大地促进建筑领域生产方式的变革。
目前,BIM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还存在着政策法规和标准不完善、发展不平衡、本土应用软件不成熟、技术人才不足等问题,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BIM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为依据,坚持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相结合,在建筑领域普及和深化BIM应用,提高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各参与方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工程建设优质、安全、环保、节能。
国家级BIM标准汇总看这里

国家级BIM标准汇总看这里2018年1月1日起,建筑信息模型(BIM)领域首份细则性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将正式实施。
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的BIM应用标准,填补了我国BIM技术应用标准的空白,与行业BIM技术政策相呼应。
对于致力于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朋友来说,BIM概念并不陌生,但中国的BIM技术暂处于落后状态,截止到目前,住建部刚刚编撰完成并批准适用于中国建筑行业发展的BIM标准。
一、为什么要制定BIM标准BIM标准是建立标准的语义和信息交流的规则,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作提供有力保证。
但是,目前并未在建筑全生命周期范围内大规模地实施应用BIM,以及在此基础上实施ERP、BLM等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建筑信息模型标准体系与标准的缺失。
与其它行业相比,建筑物的生产时基于项目与协作的,通常由多个平行的利益相关方在较长的时间段协作完成。
建筑业的信息化尤其依赖在不同阶段、不同专业之间的信息传递标准,即需建立一个全行业的标准语义和信息交换标准,否则将无法整体实现BIM的优势和价值。
此外,BIM标准对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实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涉及企业中的业务管理与数据管理的软件,均依赖标准化所提供的基础数据、业务模型,从而促进建筑业管理由粗放型转向精细化管理。
二、BIM国家级标准有哪些1、《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国家标准,GB/T51212-2016 2017年7月1日起实施对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在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的各个阶段建立、共享和应用进行统一规定,包括模型的数据要求、模型的交换及共享要求、模型的应用要求、项目或企业具体实施的其它要求等,其它标准应遵循统一标准的要求和原则。
根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建标[2012]5号文《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立项编制。
2、《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国家标准,GB/T51235-2017 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标准规定规定在施工过程中该如何使用BIM应用,以及如何向他人交付施工模型信息,包括深化设计、施工模拟、预加工、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
广联达BIM建模软件标准化建模规范V1.0

广联达BIM建模软件标准化建模规范(V1.0)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6月目录1 总则 (3)1.1综述 (3)1.2依据 (3)1.3适用范围 (3)1.4术语解释 (3)2 建模规范 (4)2.1基本规定 (4)2.1.1点线面原则 (4)2.1.2重叠原则 (5)2.1.3拉通原则 (5)2.1.4原点 (6)2.1.5合法性检查 (6)2.1.6封闭原则 (6)2.2模型信息规范 (7)2.2.1项目信息 (7)2.2.2区域楼层 (7)2.2.3通用模型信息 (7)2.2.4计量规则信息 (8)2.3构件命名规范 (8)2.3.1总说明 (8)2.3.2构件命名规范 (8)2.3.3构件扩展信息 (8)2.4图元绘制规范 (8)2.4.1总说明 (8)2.4.2主体构件绘制规范 (8)2.4.3装修构件绘制规范 (11)2.4.4基础构件绘制规范 (12)2.4.5零星构件绘制规范 (15)2.5计价信息附加规范 (20)2.5.1总原则 (20)2.5.2组价规范 (20)2.5.3模型关联规范 (20)3数据交互规范 (20)3.1一般规定 (20)3.2交付与交换 (20)3.3编码与存储 (20)附录1:构件命名及替代规范 (21)1 总则1.1综述为了有效的实现广联达BIM模型与其他BIM软件的模型数据的交互,对广联达BIM建模做相应约束,以实现BIM应用中的各软件模型无缝衔接。
本规范涉及两大部分:建模软件本身的建模规范和数据交互规范两大部分。
1.2依据根据设计规范、国内清单定额计算规则规范要求,结合国内行业制图特点及相关BIM软件,制定本规范。
1.3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使用广联达BIM建模软件进行土建专业三维建模,并且符合本规范要求的建模方式和构件范围及构件建模规范要求,便于后续与其他三维模型产品的数据交互。
本规范只是本软件的基本规则,不是软件的全部规范。
1.4术语解释构件:指在绘图过程中建立的墙、梁、板、柱等构件的名称;图元:指绘制在绘图区域的图形;构件ID:ID就如同每个人的身份证一样。
bim竞赛建模标准

bim竞赛建模标准模型建模标准及命名标准一、基本原则1 基本规定 1.1 原点定位在建立轴网时,将A轴与1轴的交点设为场景原点位置。
1.2 按层绘制图元尽量按照构件归属楼层,分层定义、绘制各楼层的构件图元。
例:梁应在当前楼层绘制,利用偏移值调到相应位置。
1.3 楼层定义楼层采用统一格式:地下:B+数字。
例:地下一层:B1 地上:F+数字。
例:地上十层:F10。
2 项目文件命名规范项目名称—楼层或标高—专业.rvt 例如:食堂—F2—建筑。
二、土建专业1 命名原则1、族命名基本按“特征(材料、功能等)+构件名称”原则进行命名,命名示例详见表。
族命名原则专业建筑结构族命名规则“特征(材料、功能等)+构件名称” “特征(材料、功能等)+构件名称” 族名称命名示范双扇平开钢质防火门砼矩形梁表 1-12、族类型的命名应按其计量规则命名,族类型命名示例可参考下表。
专业构件类墙墙面建筑楼地面面层踢脚墙洞口系统族:楼板系统族:基本墙墙洞口 - 圆形族名称系统族:基本墙系统族:基本墙族类型命名示例命名规则构件名 - 主材质 - 辅材质 - 厚度做法表编号 - 做法表名字 - 厚度做法表编号 - 做法表名字 - 厚度做法表编号 - 做法表名字 - 厚度构件名 - 形状表 1-2 族类型命名示范外墙 - A5.0 蒸压加气砼砌块 - 砌筑砂浆 M5.0 - 200 内墙面1 - 刮腻子涂料- 5 楼面1 - 耐磨混凝土 80 踢脚1 - 抹灰喷涂料 5 墙洞口 - 圆形门窗栏杆扶手电梯停车位基础结构现浇砼结构单扇平开木门单扇外平开窗系统族:栏杆扶手普通客梯机动车停车位系统族:基础底板灌注桩 - 扩底砼矩形柱系统族:基本墙砼梁门编号窗编号材质-形状-高度长度x 宽度x 高度长度x 宽度构件名 - 厚度桩身直径截面宽度x 截面高度构件名 - 厚度截面宽度x 截面高度M0921 C0718 靠墙不锈钢扶手 - 直型 - 900 2700x3200x2500 5300x2400 筏板基础底板- 500 D1500 600x600 剪力墙- 400 300x6002Revit 构件材质 Revit 构件材质定义:在构件“结构”中编辑“核心层材质”即可;若某构件没有该属性项,则需要自行添加“材质”属性项(即增加一个字段,字段名称为“材质”),并填写上相应的属性值(是什么材质写什么材质名称,见下图)。
QAVIC-09301-2015-6S管理评价准则

STANDARD OF AVIATION INDU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 Q/AVIC 09301-2015
代替 Q/AVIC 09301-2013
6S 管理评价准则
Assessment criteria for 6S management
© 本标准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所有,未公开发表,享有著作权及其他法律规 定的任何权益,受法律和国际条约保护。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书面同意或授 权,任何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发送、泄露、复制及使用等,否则其行为将 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受到最大可能的起诉。
2015-01-15 发布
2015-01-20 实施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发 布
Q/AVIC 09301-2015
目次
前言„„„„„„„„„„„„„„„„„„„„„„„„„„„„„„„„„„„„„„„„„Ⅲ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整理、整顿、清洁„„„„„„„„„„„„„„„„„„„„„„„„„„„„„„„„„„2
III
Q/AVIC 09301-2015
6S 管理评价准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为“集团公司”)6S 管理评价标准的考评细则。 本标准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的 6S 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建筑专业规范-图集

10
06J908-7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2006-9-1
11
05J909
工程做法
2005-12-1
4.建筑专业国家及山东省标准图:
序号
标准图集号
标准图名称
实行日期
被代替编号
12
05J910-1
钢结构住宅(一)
2005-11-1
13
05J910-2
钢结构住宅(二)
2005-11-1
14
08J911
农村民宅抗震构造详图(砖结构房屋)
48
15J939-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示例(剪力墙结构)
49
15G107-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表示方法及示例(剪力墙结构)
50
G310-1~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2015合订本)
51
15G365-1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板
52
15G365-2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内墙板
2007-12-01
4.建筑专业国家及山东省标准图:
序号
标准图集号
标准图名称
实行日期
被代替编号
2
03J501-2
钢筋砼雨蓬建筑构造
2003-09-01
3
03J502-1
内装修(轻钢龙骨内(隔)墙装修及隔断
2003-12-1
4
03J502-2
内装修(室内吊顶)
2003-12-1
5
03J502-3
内装修(室内(楼)及其它装修构造
14
10J121
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一)
2010-9-01
02J12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写依据:设计企业BIM实施标准指南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建筑工程设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基础标准》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设计院BIM建模标准中南集团BIM课题组——协调建模工作标准建筑专业BIM建模规范一、建模方法1.建模总则1.1.模型拆分原则1.1.1. 按建筑分区1.2.1. 按楼号1.3.1. 按施工缝1.4.1. 按单个楼层或一组楼层1.5.1. 按建筑构件,如外墙、屋顶、楼梯、楼板1.2.文件命名规则1.2.1.在服务器\\192.1.6.77中由管理员建立子项目名称文件夹(依据计划表的子项目名称来建),设计人员在子项目名称文件夹中建立项目名称,若一个子项中含有多个分子项,可以在“建筑专业中心文件”夹中并列建立另一个分子项文件。
如\\192.1.6.77(服务器)重庆汇程铸锭铣床(子项名称文件夹)建筑专业中心文件锯切机铣床控制室/破碎机隔音罩(另一个分子项)。
1.2.2.原点文件夹与此命名相同。
1.2.3.存到本机上的文件命名规则是在分子项名称后加“本地”两字。
如锯切机铣床控制室(本地)1.3.模型定位基点设置规则以项目基点作为纵横轴的左下角交点,其目的便于各专业的链接时自动原点对原点,及碰撞检查的需要,建立轴网后再隐藏项目基点。
1.4.轴网与标高定位基础规则1.4.1.使用相对标高,±0.000即为坐标原点Z轴坐标点;建筑、结构、电气和公用专业使用自己相应的相对标高。
1.4.2.建筑专业建立原点文件(包含轴网和标高),上传到服务器。
结构、电气和公用专业复制监视建筑原点文件,步骤如下:第一步:插入——链接REVIT——打开“服务器文件夹中的原点文件”定位选择“自动原点到原点”第二步:协作——复制/监视——复制——选择链接“——再次点击“完成”第三步:插入——管理链接——卸载原点文件1.5.工作集划分规则1.5.1.利用协作——工作集工具,为项目新建工作集,命名为“混凝土构件(包含地下室墙、楼梯、防爆墙、楼板、地坪)”并将“可编辑”属性设置为“是”。
1.5.2.系统默认的工作集1作为活动工作集,所建模型都在工作集1完成,并将“可编辑”属性设置为“是”。
1.5.3.所有模型建成后,在链接结构模型前将材质是混凝土材质的构件划为“混凝土构件”工作集,便与其他专业对建筑模型的操作。
2.构件命名规则2.1.编码说明2.1.1.方框内的编码表示可以按照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更改。
2.1.2.无方框的编码表示必须严格按照要求使用特定字符。
2.1.2.1.“F”为半角英文大写字母。
2.1.2.2.“_”为半角下划线符号(使用shift+_输入)为更方便识别,请严格遵守大小写规则。
2.2.族的分类2.2.1.根据建筑项目包含的各种构件类目,将族分类如下表(详见表1)2.2.2.根据2.2.1条,为各族类目分配“族类目编码”如下表:表1 族分类及对应类目编码表2.2.3.构件编号和建筑图、建筑构造统一做法表、建筑构造选用表和门窗表应该相互对应。
2.3.墙的命名以下以位于13层标高至14层标高之间,内墙在图纸中的编号为NQ1,厚度为200mm的填充墙内墙(名称:13F_NQ_NQ1_200)为例,解释各编码含义。
2.4.楼地面的命名以下以板顶标高25层标高,建筑做法编号为“楼4”的楼面(名称:25F_LM_楼4)为例,解释各编码含义。
2.5.楼梯的命名以下以从18层至19层,图纸编号为LT3的钢筋混凝土现浇四跑楼梯中的其中两跑(名称:18F_T_LT3a)为例,解释各编码含义。
2.6.天棚的命名以下以板顶标高25层标高,建筑做法编号为“棚4”的天棚(名称:25F_T P_棚4)为例,解释各编码含义。
2.7.屋面的命名以下以建筑做法编号为“屋4”的屋面(名称:WM_屋4)为例,解释各编码含义。
2.8.门窗的命名以下以门窗表中编号为“C-1”的窗(名称:15F_C_C-1)为例,解释各编码含义。
2.9.补充说明2.9.1.模型在建立过程中,建模者应该随时对项目族类型名称记录进行更新,将新建的族类型添加入记录中,避免重复新建。
2.9.2.对于本规范未提及的族类目,或者族类目已经提及,但实例形态较特殊无法严格按照本规范进行命名的情况,建模者应该及时提出,可先采用临时名称命名,并记录在案,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范提出修改或补充建议。
【条文说明】:建立各种建筑、结构、机电构件模型的命名规范。
这虽然会增加设计师的工作量,但将对BIM模型从设计、施工到运维全过程的数据检索与传递带来极大的便刑,是BIM模型信息能够得到全过程高度重用的必要条件。
其命名可采用分类编码的方式,定制多个关键字段,以便后续的查询和统计。
例如,墙的命名规则中可包括类型名称、类别、材质、总厚度等字段,还可包括内外面层厚度、结构层厚度、描述等字段。
3.构件的主要参数设置规则构件的主要参数设置规则为:所在层+结构层材质+结构厚度+功能。
3.1. 墙3.1.1 . 基本墙:压型钢板墙1F_压型钢板_250mm_外墙(内墙),若为内墙,修改“功能”值为“内部”。
✧砖墙1F_砖_240mm_外墙(内墙)2-5F_砖_240mm_外墙(内墙)✧混凝土墙1F_混凝土_300mm_外墙✧夹芯板墙1F_夹芯板_80mm_外墙(内墙)3.1.2 .叠层墙:1F_压型钢板+砖_250mm_外墙1F_夹芯板+混凝土_80mm_外墙3.2. 楼板1F_压型钢板_100mm_屋面3.3.屋面压型钢板_100mm_屋面混凝土板_100mm_屋面夹芯板_80mm_屋面3.4.门1F_彩钢夹芯板_1000(宽度)X2100(高度)_门3.5.窗1F_塑钢_窗1F_铝合金_窗3.6. 楼梯1-2F_混凝土_楼梯【条文说明】:约定不同建筑构件的主要参数设置规则。
参数类别及名称设置的规范,不仅会影响到构件自身的外观、统计等,还会影响到构件间的关联关系及软件系统的自动识别能力与处理效果。
4.构件之间的空间关系规则建筑专业链接结构模型后,平面上墙不在柱间打断,剖面上墙的顶部也不在梁底或板底打断。
如果考虑后续这些构件工程量的精确统计,可以用乘以系数的方式解决。
【条文说明】:约定不同建筑构件间的模型空间关系及连接要求等。
除上述构件命名、参数设置外,构件间的空间关系也将影响构件的外观、数据统计等。
5.材料统计规则视图-----明细表-----材质提取,如下图:6.门窗统计规则7.面积统计规则8.专业间交叉设计的建模重用规则结构专业可以复用建筑专业的楼梯,电气专业可以复用水暖专业带电的阀门和设备。
【条文说明】:设定交叉设计的建模重用规则可以有效提高模型的重用率,保证模型信息的一致性,提高设计效率,减少重复劳动。
二、模型内容与深度1.前期与策划阶段建筑模型:以建筑外轮廓形状为主,主要用于规划分析。
2.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模型:应该达到国家规范要求的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深度要求。
可以用于可视化表达、建筑热环境、结构、绿色节能、消防安全等模拟和计算,还可用于初步的碰撞检查。
3.施工图设计阶段模型:应达到国家规范的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主要用于指导施工。
在建模过程中对BIM模型包含的构件及其建模详细程度标准的制定,是BIM模型数据信息达到良好完整性、规范性,减少冗余的必要保障。
对于建模过程中所遵循的建模深度标准一般应与模型交付深度要求一致,才能达到最终的交付要求4.建模深度要求详见《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标准》,摘录如下:5.2. 模型精细度5.2.1. 建筑工程信息模型精细度应由信息粒度和建模精度组成。
5.2.2. 建筑工程信息模型精细度分为五个等级,应符合表5.2.2 的规定:表 5.2.2【条文说明】世界大多数国家均对建筑工程信息模型的详细程度进行了分级。
其中美国的分级策略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为了使国际间交流更加顺畅,本标准等同采用了美国建筑科学院(NIBS)主编的《美国国家BIM 标准》(NBIMS)。
在日常使用中,可根据使用需求拟定模型精细度。
一些常规的建筑工程阶段和使用需求,其对应的模型精细度建议如下:5.4. 建模精度5.4.1. LOD100 模型精细度的建模精度宜符合表5.4.1 的规定。
表 5.4.15.4.2. LOD200 模型精细度的建模精度宜符合表5.4.2 的规定。
表 5.4.25.4.3. LOD300 模型精细度的建模精度宜下列规定,并宜符合表5.4.3 的规定。
1 各构造层次均应赋予材质信息2 信息应按照《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或《三维归档文件编码和族编码原则》进行分类和编码。
表 5.4.3建模几何精度为50mm。
可采用生产商提供的成品信息模型,但不应指定生产商。
必要的非几何属性信息,包括梯速,扶梯角度,电梯轿厢规格、特定使用功能(消防、无障碍、客货用等)、联控方式、面板安装、设备安装等方式等。
5.4.4. LOD400 模型精细度的建模精度宜下列规定,并宜符合表5.4.4 的规定。
1 应满足LOD300 建模精细度的要求基础之上进行深化。
2 各构造层次均应赋予材质信息3 数据应按照《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或《三维归档文件编码和族编码原则》进行分类和编码表 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