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不仅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在科学技术领域有着许多重要发明和突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索古代中国在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方面的辉煌成就。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先秦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古代科学家进行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发明。
例如,孔子的弟子颜回曾经提出了“物质不能同时相互渗透”的穿越原理,这预示了后来物理学研究中的渗透定律。
此外,当时的中国人还为了解决水利问题而发明了不少工具和方法,例如铲车、田畦和水排等。
而到了汉朝时期,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科学家开始对天文学、地理学和医学等各个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对于天文学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汉代,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这对于研究地壳运动和预测地震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汉代的张仲景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中医学家,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成为了中医学的经典之作。
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之外,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也独树一帜。
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古代中国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多种形式,其中最著名的是诗歌。
中国的古代诗歌以唐诗为代表,被认为是世界诗歌史上的巅峰之作。
唐代的杜甫、李白等诗人以其豪放洒脱、含蓄深沉的诗风,表达了他们对人生、政治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他们的作品广泛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古代中国还有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例如《红楼梦》和《水浒传》等,这些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塑造而闻名。
而《水浒传》则是一部英雄传奇,讲述了一群忠义之士为了正义而奋斗的故事。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也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
总之,古代中国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衰落的原因:
(1)形式僵化,不及时改革表演形式 (2)脱离广大群众
3、历史启示
(1)戏曲是大众化、生活化的文学(世俗化的文学),不 能脱离群众的需要。 (2)要不断进行艺术形式的创新,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
(1)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 了物质基础 (2)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 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 (3)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词曲的句子 参差,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4、明清小说:
(1)小说发展历程:(魏晋南北朝) 志怪小说
5、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认识:
(1)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因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水 平造就了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化成就 (2)不同的文学作品往往反映出不同的时代文化特征
6、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逐渐平民化、通俗化
三、汉字与书画艺术
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六千年前,出 现“文字图画”
金文
甲骨文
大 篆
秦隶
小篆
2、汉字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原因
西 汉 纸
西汉时期,中国人就制造出了纸。 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植 物纤维纸逐渐取代竹木简成为古代中国 的主要书写材料。后来造纸术传入欧洲, 结束了羊皮纸和小牛皮纸的时代,有力 地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隋唐时期中国即盛行雕版印刷,《金 刚经》卷子是唐代雕版印刷品中的精美之 作。到北宋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极大推进了中国的文化事业发展。后来传 播到东亚、西亚、欧洲等地,为世界文明 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伟大的贡献。尤其是欧 毕升和活字版模型 洲人采用活字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 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使欧洲更快地迈入近 代社会门槛。
(2)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造纸术(1)发明:西汉早期(考古发现甘肃天水放马滩)。
西汉,帛、竹、木、纸四种书写材料并存。
(2)改进:东汉蔡伦制成“蔡侯纸”(公元105年)——原料易得、造价低廉、实用方便。
(3)外传:经阿拉伯人于12世纪传入欧洲(4)影响(两最):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战国:司南。
《韩非子》中提到“司南”。
(2)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指南针在航海中使用。
(3)传播: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
(4)指南针应用和意义: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航行和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技术保证(促进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时代的到来)。
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有关,商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
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2)应用:唐末宋初开始运用于军事。
武器:火药箭、火炮、火球。
(资料《武经总要》)(3)影响:火药在欧洲的运用,推动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带动采矿冶金业的发展;又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条件,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4.印刷术的进步⑴雕版印刷术:唐朝(868年)《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⑵活字印刷术:①发明:北宋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作用:节省雕版的费用,提高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②改进:元代:木活字、转轮排字盘;明代:铜活字;清代:《古今图书集成》是用铜活字印刷的最大一部书。
第10课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复习课件)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怨灵修之浩荡 兮,终不察夫民心 。
怨的是楚王太糊涂,始终不能明察 人的本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 兮,谣诼谓余以善 淫。
那些侍女嫉妒我的美貌,造谣诽谤 我善于淫邪。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 时下的风气就是投机取巧,人们都 违背法度,改变正常的措施。
3、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词和曲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7、明清小说
(1)历程:
兴起: 魏晋南北朝的 志怪小说 新阶段: 唐传奇和 宋话本 繁荣时期:
明清时期
(2)名作:
《三国演义》:最早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长篇神话小说; 《红楼梦》: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具有高度 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 《儒林外史》:讽刺小说;
阶段 初唐 盛唐 代表人物 王勃和陈子昂; 特点
边塞诗:高适,岑参
山水诗:孟浩然、王维
杰出代表:李白、杜甫
写出边塞景物雄奇壮 观和军旅生活英武豪迈
景物如画, 意境幽深;
李白:浪漫主义 杜甫:现实主义 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 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中唐
晚唐
白居易 杜牧、李商隐
探究:
为什么说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3)明清小说蓬勃发展的原因:
明清社会的变化 (政治、经济、思想)
为小说繁荣提供了条件 市民阶层的扩大
下列是介绍明清小说的文字,请列举其作品:
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人民的反抗斗争: 《水浒传》 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 《儒林外史》 以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和贵族家庭的盛衰,批判封建 社会:《红楼梦》
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在当时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详细阐述:一、科学技术1.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初期,纸作为书写材料已初现雏形,但质地粗糙,难以普及。
东汉时期,蔡伦凭借其智慧,对造纸工艺进行了重大改进,创制出质地优良、价格低廉的“蔡侯纸”,这一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被誉为书写材料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对全球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印刷术:隋唐之际,雕版印刷术的出现标志着书籍复制技术的重大突破。
至北宋,毕昇更是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创举不仅大幅提高了印刷效率,还极大地降低了印刷成本,加速了文化的传播与知识的普及,对后来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火药:唐代,中国炼丹家在追求长生不老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火药,这一发现最初被用于娱乐和庆典,但很快便应用于军事领域,改变了战争的面貌。
唐末至宋,火药武器逐渐成熟,并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传播至欧洲,对欧洲的社会变革和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助力了欧洲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的胜利。
指南针:战国时期,中国先民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原型。
至北宋时期,指南针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开始广泛应用于航海领域,极大地促进了远洋航行的发展,为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技术基础。
2.天文学中国古代的天文学观测与研究,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系统的记录闻名于世。
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不仅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其中的《石氏星表》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展现了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对星辰运行的深刻理解和精准观测。
唐代僧一行主持的子午线实测,以及元代郭守敬创制的“简仪”和编定的《授时历》,均体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在观测仪器、历法编制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数学中国古代数学以其独特的体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著称于世。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问题思考】1.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条件2.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天文学能取得巨大成就?3.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有哪些?探究一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1.问题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有哪些特点?2.问题明清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有哪些?探究二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问题中国领先世界的天文学成就有哪些?2.材料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问题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过哪些贡献?典型例题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A.《齐民要术》 B.《农书》 C.《农政全书》 D.《四洲志》思维流程变式训练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这里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A.指南针 B.火药 C.印刷术 D.儒家学说解题技巧单项肯定选择题的一般解法(1)特点:单项肯定选择题,是选择题中最简单且使用最多的一种题型。
它要求学生按照题意,从四个选项中选出应该肯定的一项即可。
它的四个选项同属于一个历史范畴或具有相同的属性,因此,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2)解题思路:单项肯定选择题包含了多种类型的单选形式,可根据不同的题型采取不同的方法,如直接选择法、排除法、综合分析法等。
一、选择题1.古代中国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
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 ①取得了较高的成就②重视实用技术③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④理论体系完整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2.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主观因素: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古代科学家的探 索精神。(积累丰富的生产经验、民族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经济+政治+文化政策+内外交往+人+前朝基础
归纳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原因的方法点拨:
经济+政治+文化政策+内外交往+人+前朝基础 小组 讨论:
有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有两个黄金时期, 一是汉朝,一是宋朝。宋朝以后,科技发展趋于停 滞
A
A
A
4、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 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你觉得 最适宜的是() ①大汉文明的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火药 ④印刷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 5、四大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重要标 志,是因为四大发明 A.是西方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B.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 C.发明时间长,技术含量高 D.领先西方时间长,足以令中华民族骄傲至今
A
Hale Waihona Puke B★掌握本课的几个“最”
1、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的科技成果 是什么?(十进位值制);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国家; 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赤道坐标的国家; 4、世界上最早使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是战国的石 申; 5、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的星表是《石氏星表》; 6、汉朝使用的浑仪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7、世界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和哈雷彗星记录 8、 《授时历》早现在公历300年 9、对世界近代社会影响最大的科技是四大发明
四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天文历法 :商代有关哈雷彗星的记
载。战国时《石氏星表》世界现在最早星表。元 朝郭守敬编定《授时历》,一年周期与现行公历 基本相同,领先现行公历300年。
②印刷术:隋唐时就有了佛经等雕版印刷品。北宋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有利 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 大贡献。
③指南针:战国时利用磁石制成司南。到北宋时期, 指南针被运用到航海事业。
④火药:唐朝中期已有配制火药的配方。唐朝末年, 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时期,战争中广泛使用火药 与火药武器。
1)基本发展历程: 明清: 前:长期领先世界 后:落后于西方
经济:小农经济 2)原因: 政治:专制统一加强
对外:交流由盛到衰
3)成 就:
天文:战国,《石氏星表》世界现在最早星表 元代,郭守敬,简仪
农学:南北朝《齐民要术》,贾思勰
医学:战国,《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
数学: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 南朝,祖冲之,圆周率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 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 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 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 术成就。
1、 古 代 科 技
文学是社会存在在意识形态(文学形式)中的反映
3、古代艺术
1)汉字与书法
汉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料 3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发明的传入,对现代世界的形
成,曾起到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 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 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 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粗读 ] 欧的影响。
明清小说与时代特色
中国古代的汉字和书法艺术 (1)汉字起源与演变 基本脉络:原始的刻画符号 →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 书、草书、行书。 演变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两个阶段:古文字阶段;隶、楷阶段。
(2)书法 阶段特点:自发阶段——魏晋以前,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自 觉阶段——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发展脉络:楷书——始于东汉,魏晋完善,唐代步入盛世;草 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行书——东汉至西晋完全成熟。
(2)《伤寒杂病论》 :东汉张仲景著,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 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本草纲目》 :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对中药学的发展作 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二、辉煌灿烂的文学 1. 《诗经》 (1)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 颂三部分。 (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 实感强。 (3)地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 现实主义 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 经典。
(3)魏晋时期 ①特点:士大夫画家活跃,绘画理论有了很大发展。 ②成就:东晋顾恺之的《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等,且提出了 “以形写神”。 (4)隋唐时期 ①特点: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②成就: 《游春图》 《 步辇图 》和《送子天王图》等佳作,敦煌 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
(5)两宋时期 ①特点: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 风俗画 是 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②成就: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 (6)元明清时期 ①特点: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强调表现个性,讲究 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②成就:元代王冕的《墨梅图》 、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 、 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2.楚辞 (1)产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 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2)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代表作: 《离骚 》 。
3.汉赋 (1)产生: 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 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赋。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 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上林赋》 ,东汉张衡的《二 京赋》 。
6.元曲 (1)形成: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到元代与 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 (2)代表:关汉卿、马致远等。 (3)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7.明清小说 (1)背景 ①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②城市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市民 阶层扩大。 ③适应市民阶层需要。
(2)特点 ①数量繁多,体裁多样。 ②表现手法丰富。 (3)代表作 ①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 、 《水浒传》 、 《西游记》 、 《 红楼梦 》 。 ②短篇小说: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中国古代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不胜枚 举。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 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 代风貌和作者心声。它们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要点一 古代中国的科技 1.四大发明的影响 项目 对我国的影响 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三、古代中国的艺术成就 1.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 ①起源: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 称为“图画文字”。象形文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 字。 ②演变: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此后,汉字按照甲骨 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2)书法艺术 ①发展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 自觉阶段。 ②楷书: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 王羲之 贡献最大。唐代 楷书步入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 ③草书:魏晋以来,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 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④行书: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兆页、 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中国农耕科技 Vs 西方近代科技
古代中国的文学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 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 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应不断 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变化。
中国古代小说出现不是在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不仅 有明清的长篇小说,还有唐代的传奇小说、宋代的话本小说等,明 清小说是此时文学领域里突出的成就。
(2)影响 ①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②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 日益衰落。 ③指南针:传入欧洲,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 时代。 ④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 宗教改革 ,促进了思想 解放和社会进步。
2.数学 (1)《九章算术》 ①内容: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②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 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从算筹演变成算盘。明朝时珠算法已传 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火 药
2.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中国农耕科技的特点 (1)中国——重经验;西方——重实验。 (2)中国——重综合;西方——重分析。 (3)中国——重实用;西方——重理论。 (4)中国——服务农业;西方——服务工业。 (5)中国——农学、天文历法、医学等领域;西方——天文、物 理、生物学等领域。
3.中国科技兴衰的影响因素 (1)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 国家统一,生产力的发展,各民族间的联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教育和科举制的完善,明清以前中外交流频繁。 (2)明清时期的科技渐趋衰落的原因 腐朽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闭关 锁国政策的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的实施。
(3)隋唐: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繁荣, 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社会的需要。中唐以后,政治黑 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黑暗统治的作品。 (4)宋元:随着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民间文化 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如绘画作品《清明上 河图》 、年画、话本和词的兴起。 (5)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 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了很多描写日常生活、人情世俗的小 说和艺术作品。 文化的发展是政治、经济的反映。中国古代各个历史发展阶段 因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造就了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化成就。
【史料印证】 史料 1 英国科技史学者李约瑟:“中国在公元 3 世纪与 15 世 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如果诺贝尔 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 属于中国人。”
史料 2 16-17 世纪中西方科学状况 姓名 李时珍 中国 徐光启 宋应星 哥白尼 欧洲 伽利略 牛顿 成就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提出“太阳中心说” 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太阳中心说 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京剧 (1)出现: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 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经过 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形成了京剧。 (2)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 鑫培等号称“ 同光十三绝 ”的著名艺人。 民国以来, 逐步走向世界。 ,
2.笔墨丹青中国画 (1)战国时期 ①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②特点: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 ③代表作: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人物驭龙图》 。 (2)秦汉时期 ①特点:门类丰富,风格各异。 ②类型:壁画、帛画、木刻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③代表作:东汉墓壁画《夫妇宴饮图》 。
古代中国的科技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1)从科技内容上看,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 少实验。 (3)从科技使用上看,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 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使之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 药学等方面。 (5)从成就上看,全面繁荣,多种成就领先世界。
造纸 有利于我国文化 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 促进 术 事业的发展 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 改革, 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印刷 有利于文化的传 术 播和发展
指 南 针
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 有利于航海事业的 实现环球航行, 为资产阶级 发展 开拓世界市场、 进行殖民扩 张提供了重要条件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 火药传到欧洲, 对资产阶级 最早发明火药、使 战胜封建贵族起到了一定 用火药武器的国家 的作用
三则史料介绍了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性状况及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细读] 史料 1 表明在 15 世纪之前中国科技水平遥遥领先于世 界,史料 2 表明在近代前期,中国和西欧的科技发展出现分野,在 近代实验型科技方面,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欧。史料 3 则表明中国的 四大发明推动了西欧及世界历史的进步。
(1)依据史料 1、2 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阶段性状况与特点。 (2)依据史料 3 分析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 【提示】 (参照史料研读内容)
要点二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1.文化的时代特色 (1)先秦: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了 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孔子编《诗经》作 为德行教化的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操。 (2)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 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大放异彩。汉赋华丽的辞藻描 绘恢宏气势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