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疗效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29例临床疗效观察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29例临床疗效观察
量相差 1 . 1 7 %,用 浆最 多的科室是肝胆外科 、消化科 ,其 中肝胆 外科人
外伤、烧伤、肠梗阻等大出血或血浆大量丢失 】 。分析我院输血病例,
发现血浆在 使用时除补 充凝血 因子 外 ,还存在有扩容 、纠正 低蛋 白血 症 、营养支持 、补充免疫球蛋白以及与红细胞随意搭配输注 的情况 。
1 4 % ( 3 / 2 1 )和 1 9 % ( 4 / 2 1 )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 4 周和 8 周 同期有效率) ,观 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的高较 多 ( P<O . 0 5 ) ;观察组在 治疗 4周及 8 周后的血红蛋 白、红细胞、血细胞 比客、都比对照组要高 ( P<O . 0 5~ O . 1 ) 。两组同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在治疗 4 周及 8 周 后K P S评 分较高 ( 均P<O . 0 5 ) 。结论 应 用重组人 红细胞生成素 ( r - E P O)联合蔗糖铁较单用蔗糖铁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疗效明显 ,能有
20 0 7: 25 3 .
重 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索联合蔗糖铁 治疗肿瘤 相关 性贫血 2 9 例 临床疗效观 察
孙 莹
( 上海市杨浦区老年医 院,上海 2 0 0 0 9 0 )
【 摘 要】目的 观察 重组人 促 红 细胞 生成素 ( r - E P O) 联 合 蔗 糖铁 及单 用蔗 糖铁 治疗 肿瘤 相 关贫血 疗效 差别 。方 法 将肿 瘤相 关贫血 患者 5 0例 , 按 随机 数 字表 分 法分 为观 察组 ( 2 9例 )和对 照 组 ( 2 1 例) ,对照 组单 用蔗 糖铁 治疗 贫血 ,蔗 糖铁 每 次 O . 1 ,加 入 2 5 0 m L 的生理 盐 水 中,静 脉 滴 注 ,隔 日 1 次 。观 察 组在蔗 糖铁 相 同应 用 的基 础 上加 用重 组人 促 红 细胞 生 成素 ( r - E P O )6 0 0 0 I U, 皮下 注射 ,隔 日 1 次 。结 果 观 察 组在 应 用蔗 糖铁 和 r - E P O 的 4周 及 8 周 后 ,4周 的有 效率 是 4 8 % ( 1 4 / 2 9 ) ,8周 的有 效率 是 7 9 % ( 2 3 / 2 9 ) ,对 照组 相 对应 的 有 效率 分别 是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的疗效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的疗效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的疗效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TAC)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并发症,其特点为血红蛋白(Hb)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并且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

TAC患者往往伴随着疲劳、贫血、进食不良、心悸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TAC的治疗。

本文旨在综述EPO治疗TAC的疗效及安全性。

EPO,俗称造血生长因子,是一种重要的激素,能够促进骨髓内红系祖细胞向成熟的红细胞发展,增加红系细胞的生成及增殖。

临床研究表明,EPO在TAC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Hb水平,改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一项研究表明,使用EPO治疗TAC的患者中,其Hb水平较未治疗组显著升高。

在治疗第12周时,治疗组患者的Hb水平从治疗前的(92.2 ± 12.4)g/L升至(119.9 ± 9.5)g/L,而未治疗组患者的Hb水平只有轻微升高,从治疗前的(90.5 ± 11.2)g/L升至(94.2 ± 9.7)g/L,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此外,治疗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也显著高于未治疗组,表明EPO治疗可显著提高TAC患者的生活质量。

EPO治疗TAC的疗效可能与治疗前Hb水平,治疗剂量和疗程有关。

一项系统综述分析表明,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疗效与治疗前Hb水平相关,治疗前Hb水平低的患者有更高的治疗反应率。

此外,EPO治疗的剂量和疗程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低剂量和短疗程EPO治疗可能无法显著提高患者的Hb水平和生活质量。

EPO治疗TAC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已经发现EPO治疗可能会导致thrombogenic 表型的危险性增加,同时还可能导致癌症的进展速度加快。

因此,在使用EPO治疗TAC时,必须谨慎评估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并注意监测相关药物的副作用。

尽管存在一些副作用,但EPO仍然是TAC治疗中非常重要的药物之一。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的疗效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的疗效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的疗效慢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是一种与肿瘤相关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治疗难度也较大。

为了有效治疗这一类型的慢性贫血,近年来,促红细胞生成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期改善患者的贫血状况。

本文旨在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1. 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的发病机制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是由于肿瘤和其相关治疗导致的贫血,主要表现为红细胞生成受抑制,红细胞寿命缩短,造血干细胞异常等。

肿瘤细胞的异常分泌和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导致造血功能受损,放疗、化疗等治疗也会对造血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加重患者贫血的程度。

2.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机制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多肽激素,主要通过与红细胞前体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结合,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成熟。

在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的治疗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促进红细胞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延长红细胞寿命,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症状。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具有显著的疗效。

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促红细胞生成素还可以减少输血的需求,降低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促红细胞生成素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对于大多数肿瘤患者来说,这点尤为重要。

随着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该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在目前的肿瘤治疗中,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会对造血系统造成损害,引起患者的贫血,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这一问题,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红细胞生成素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手段相互配合,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促红细胞生成素并非适用于所有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化疗肿瘤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化疗肿瘤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要] 目的 : 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h P ) rE O 对化疗肿瘤性贫血 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6例化疗 的肿瘤性 贫血 7

患者 随 机分 为 3组 。 治 疗 组 1rE O 1 0 / , : P 00 0U 次 皮下 注 射 (. ) 每 周 3次 , h SC , 持续 8周 ; 疗 组 2 rE O2 0 1 / , 治 : P 000U, 次 周 持续 h 8周 ; 照 组 : 给 予 rE O, 他 同治 疗 组 。 结果 : 疗组 rE O治 疗 后 2周 H 对 不 hP 其 治 hP b增 加 分 别 为 ( 02± . ) / 1. 5 3 g L和 (0±59 / ; 1 . )gL
则 以 软斑 为 主 , hC P组 和 MA 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与 sR U
ds ntn r kfc r o cri aclr i ae J . acl yf c o , s t r ad vsua s s [ ] JV u r u i i a o f o de s a
Me i n , 0 , ( ) 3 . dc e 2 2 7 1 : i 0 5
义 。提 示二 者 同时 升 高 , 血 压 患 者 颈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程 度 更 高
[] 华 3
扬 .实用 颈动脉与颅 脑血管超 声诊 断学 [ .北 M]
加严重 , 脉粥样 硬化 斑块 的稳定 性更差 , 种变化 比单纯 动 这 hC P升高和尿微量 白蛋 白升高更 为明显 我们 同时还发现 sR 高血压病者合并冠心病及外周 血管疾病 者多为软斑或混合性 斑块 , 这也提示他们 作为同源性疾病同时存 在是非常普遍的。
治疗后 4周 H b增加分别为 ( 12± . )/ 2. 78 g L和( 08± . ) / ; 2 . 5 8 gL 治疗后 6 H 增加分别( 62±64 和 (3 7± . )g L 治疗 周 b 2. .) 2. 68 / ; 后 8周 H 增 加分别 为(0 34 . ) 2 . 4 . ) L b 3 . - 8 和( 90_ 9 。治疗组 1 每周 3次 ) 8 - 7 ( 和治疗组 2 每周 1次) 比, ( 相 两者差异无统计 学意 义( P>00 ) . 5 。治疗组与对 照组相 比, 从第 2周开始平均 H b水平 即稳步升高( 0 0 ) P< .5 。结论 : E O能有效治疗肿瘤患者化疗 r P h 中贫血 , 保障化疗正常进行。每周 3次与每周 1 次相 比, 提高化疔 中患者 H b水平 , 两者差异不大。

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相关贫血的疗效

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相关贫血的疗效
剂量为 8 0 ~ 9 0 m g / mz ,且根据不 同 的肿瘤 选择不 同的剂量标 准 。
治疗组 3 0例( 肺癌 1 1 例, 结肠 癌 6例 , 胃癌 6例 , 食管癌 2例) 患 者给予 重组人红细胞 生成 素皮下注射治疗 , 每周 皮下注射 3次 , 每次注射 剂量为 1 0 0 0 0 , 持续应 用 6周 。经过 6周的治疗 之后 , 患者 H b升高 1 0 g / L及其 以上的患者即为有反应 。对 照组 2 0例 ( 肺癌 1 O例 , 结肠癌 5例 , 胃癌 7例 , 食 管癌 3例) 患者仅 给予 益 血生 口服治疗 , 3 次/ d , 4粒/ 次, 持续应用 8 周。 在对 患者 进行的 8 周治 疗过程 中 , 至少化 疗 2个 周期 , ; 结束 2个周期 的化疗 后对 治疗效果进 行评价 。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 中 H b  ̄7 0 g / L , 或 临床 ( 下转第 8 1 页)
采用 S P S S 1 3 . 0统计学软件处理 , 计量 资料采 用均数± 标 准差
( j) + 表示 , 进行 t 检验 。
2 结 果
两组 患者 用药后 H b 值 变化 情况 见表 1 ,两组 患者用药 后 HC T值变化见表 2 。 两 组患者用 药后 R B C值变化见表 3 。治疗组 患者应用重组人红 细胞生成 素治疗 后 , H b升高 ≥1 0 g / L 1 8 例, 有 效率 为 6 0 . 0 0 %:而对照 组 H b升 高 ≥1 0 g / L 2例 ,有效 率仅 为 1 0 . 0 0 %。 两 组差 异 有统 计 学意 义( P < 0 . 0 5 ) 。治 疗 组输 血 需求 2
2 01 3 NO. 1 8
临 床 医 学

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相关贫血的疗效

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相关贫血的疗效

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相关贫血的疗效作者:王勇来源:《中外医疗》2013年第18期[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相关贫血的疗效。

方法选取该院收治肿瘤化疗相关贫血患者5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

治疗组患者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益血生口服治疗。

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2周、4周、6周及8周后对其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Hb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肿瘤化疗;相关贫血;疗效;皮下注射[中图分类号] R7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6(c)-0079-02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 Related Anemia,CRA)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伴随疾病之一,根据形成原因可分为化疗相关和非化疗相关两大类。

在化疗导致的CRA中,细胞毒性药物尤其是铂类药物的广泛使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这些药物能促进红系凋亡,同时还能造成肾脏损害,损伤肾小管细胞导致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而引起贫血[1]。

目前认为,EPO 治疗肿瘤病人贫血的主要目标是改善生活质量,保障化疗顺利进行,减少输血需求,避免输血相关疾病。

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相关贫血的疗效,为今后的实际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现分析2009年9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肿瘤化疗相关贫血患者50例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的肿瘤化疗相关贫血患者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为41~69岁,平均年龄为60.3岁。

原发病为:21例肺癌、11例结肠癌、13例胃癌、5例食管癌。

所有患者均经过细胞学或病理证实,且Hb均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应用含有顺铂的联合化疗方案,顺铂每周期的剂量为80~90 mg/m2,且根据不同的肿瘤选择不同的剂量标准。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的疗效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的疗效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的疗效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是指肿瘤患者在无铁缺乏或溶血的情况下出现的持续性贫血。

该种贫血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负担,而且会限制治疗方案的实施,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刺激红细胞生成和释放的激素,可以有效治疗肿瘤患者的贫血。

本文旨在总结与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的疗效。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骨髓中红细胞母细胞增生和成熟,促进红细胞生成和释放。

该种激素一般在人体内的肾脏中产生,但也可以在外源性的方式下进行应用。

在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的治疗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机制是刺激骨髓中的干细胞发育成为红细胞,从而增加红细胞数量,改善贫血症状。

多项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药物对于治疗肿瘤患者的贫血具有明显疗效。

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将Peg-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PEG-rHuEPO)与化疗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癌症患者的贫血症状,使其红细胞数量得到提高,同时也减少了输血的需求,缓解了病人的身体负荷。

另外一项随机对照实验则显示,在接受同样治疗方案的患者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组的总有效率为86.7%(提高血红蛋白水平≥20 g/L),而单纯化疗组的总有效率为50%。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的疗效与治疗前的贫血程度有关。

研究表明,在治疗前Hb低于100 g/L的患者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明显优于单纯化疗治疗。

而在治疗前Hb高于100 g/L的患者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则相对较弱。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血栓栓塞事件(VTE)。

研究显示,使用不同品种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药物,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VTE的发生率。

因此在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时需注意严格控制剂量和用药时长,尤其是在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心血管疾病等高危因素的患者中,更应加强监测。

总而言之,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慢性贫血患者的疗效是肯定的。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研究_林长裕[1]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研究_林长裕[1]

《中国医学创新》第12卷 第14期(总第332期)2015年5月 临床研究 Linchuangyanjiu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2):18-19.[10]何宇杰,于大利,刘阳,等.外科手术治疗纵膈肿瘤23 例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5):141-143.[11]刘风金,刘红新.复杂纵膈肿瘤的外科诊治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16):2487-2488.[12]欧阳征,冉鹏,彭勇.电视胸腔镜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85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1):3599-3600.[13]李伟民.电视胸腔镜辅助治疗后纵隔肿瘤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5):43.[14]张位龙,王健文,郑海波,等.中央型巨大肺错构瘤X 线和CT误诊2例[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0):2387-2388.(收稿日期:2015-01-20) (本文编辑:周亚杰)①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 广东 普宁 515300②广东省普宁市华侨医院通信作者:林长裕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研究林长裕① 何伟珊② 李伟健①【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110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联合组(A 组,n=60)和对照组(B 组,n=50)两组。

B 组采用单纯化疗方案,A 组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化疗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其用药前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水平(Hb)及血细胞比容(HCT)变化差异。

结果:(1)A 组显效20例,有效21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8.3%,明显高于B 组的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血细胞比容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且A 组增幅大于B 组(P <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素 年龄 骨转移 活动性出血 感染 血清铁蛋白 转铁蛋白饱和度 是否有效 变量名 X 1 X 2 X 3 X 4 X 5 X 6 Y 赋值 < 6 0岁 = 0 , 0岁 = 1 ≥6 无= 0 , 有= 1 无= 0 , 有= 1 无= 0 , 有= 1 < 1 0 0 n g / m l = 0 , 0 0 n g / m l = 1 ≥1 < 2 0 %= 0 , 0 % ≥2 否= 0 , 是= 1
[ 1 ]
益比奥治疗的患者 1 7 9例, 其中头颈部恶性肿瘤 5 例, 肺癌 4 3例, 乳腺癌 1 2例, 胃癌 2 0例, 食管癌 4 例, 肝癌 1 0例, 胰腺癌 1 6例, 胆囊、 胆管癌 6例, 结、 直肠癌 1 4例, 膀胱癌 3例, 睾丸癌 3例, 卵巢癌 4 例, 宫颈癌 4例, 淋巴瘤 6例, 其他恶性肿瘤 2 9例。 通过 E x c e l 收集整理患者的以下 1 2项数据: 年龄、 性别、 有无骨转移、 是否合并感染、 有无活动性出血、 接受化疗周期数、 放疗与否, 治疗前血清转铁蛋白饱 和度、 铁蛋 白、 叶 酸、 维生素 B 1 2和 治 疗 前 后 血 红 蛋白。 1 2 方法 益比奥( 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
【 K e yWo r d s 】 R e c o m b i n a n t h u m a ne r y t h r o p o i e t i n ; N e o p l a s m ; A n e m i a
目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 h E P O ) 广泛用于 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 但仍约 4 0 %的患者对 E P O治 疗无效
【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肿瘤; 贫血
中图分类号: R 7 3 0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9- 0 4 6 0 ( 2 0 1 1 ) 0 4- 0 3 4 6- 0 3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f a c t o r s i n f l u e n c i n ge f f e c t o f r e c o mb i n a n t h u ma ne r y t h r o p o i e t i no na n e mi c p a t i e n t s w i t hma l i g n a n c y C H E NJ i a n ,G A OW e i r a n ,W E I Y a n ,H A NL i a n g ,X UZ h o u m i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O n c o l o g y ,S h a n g h a i C o r p s H o s p i t a l o f C h i n e s e P e o p l e s A r m e dP o l i c e F o r c e s ,S h a n g h a i 2 0 1 1 0 3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d e t e c t t h ef a c t o r s i n f l u e n c i n ge f f e c t o f r e c o m b i n a n t h u m a ne r y t h r o p o i e t i no na n e m i cp a t i e n t s w i t h
。本研究对我院 2 0 0 6年 4月至 2 01 0年 3
月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合并贫血患者接受 r h E P O ( 益比奥) 的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进一步探 讨了一般情况、 治疗史、 骨转移、 感染、 出血、 铁代谢 等常见因素与 r h E P O疗效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各类晚期恶性 5 g / L 、 接受 肿瘤、 接受过化疗或放疗、 血红蛋白 ≤ 9
P O疗效有关( P< 0 0 5 ) 。见表 1 。 表1 恶性肿瘤相关性贫血治疗单因素分析结果
临床病理参数 性别 男 女 年龄( 岁) < 6 0 0 ≥6 骨转移 有 无 活动性出血 有 无 感染 有 无 铁蛋白( n g / m l ) < 1 0 0 0 0 ≥1 血清转铁饱和度( %) < 2 0 ≥2 0 叶酸( n g / m l ) < 3 1 1 ≥3 维生素 B 1 2 ( p g / m l ) < 3 0 ≥3 0 化疗周期数( 个) > 6 ≤6 放疗史 有 无 合计 n 9 8 8 1 9 7 8 2 4 3 1 3 6 5 1 1 2 8 7 0 1 0 9 5 2 1 2 7 6 8 1 1 1 2 8 1 5 1 1 1 7 8 5 6 1 2 3 1 1 4 6 5 1 7 9 有效 3 1 2 6 3 9 1 8 7 5 0 1 0 4 7 1 4 4 3 1 1 4 6 1 2 4 5 1 1 4 6 0 5 7 1 7 4 0 3 4 2 3 5 7 无效 6 7 5 5 7 0 6 5 < 0 0 1 5 8 6 4 6 3 1 2 < 0 0 5 3 6 8 6 4 9 1 9 < 0 0 5 4 1 8 1 8 5 3 6 < 0 0 1 5 6 6 2 3 8 6 0 < 0 0 5 4 1 8 1 1 0 1 7 5 < 0 0 1 5 6 6 6 0 8 4 4 > 0 1 0 1 7 1 0 5 1 1 2 1 0 0 8 3 > 0 5 0 3 9 8 3 0 5 9 9 > 0 1 0 8 0 4 2 1 2 2
2 素进行 χ 检验, 其中年龄、 骨转移、 活动性出血、 感 h E 染、 血清铁蛋白、 转铁蛋白饱和度等 6个因素与 r 2
2 3 两分类 L o g i s t i c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以 r h E P O 治疗是否有效为应变量 Y , 以年龄、 骨转移、 活动性 出血、 感染、 血清铁蛋白、 转铁蛋白饱和度 6项因素 ( 单因素分析中与疗效相关) 为自变量分别设为 X 1 ~ X 。最终进入 L o g i s t i c 多元回归模型有独立预测 6 作用的因素有 4个, 分别为年龄( X ) 、 骨转移( X ) 、 1 2 感染( X ) 和转铁蛋白饱和度( X ) 。 4 6 表2 r h E P 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疗效的可能影响 因素与赋值说明
·3 4 6 ·
临床肿瘤学杂志 2 0 1 1年 4月第 1 6卷第 4期 C h i n e s eC l i n i c a l O n c o l o g y , A p r . 2 0 1 1 , V o l . 1 6 , N o . 4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 相关性贫血的疗效影响因素
m a l i g n a n c y .Me t h o d s O n e h u n d r e da n ds e v e n t y n i n e p a t i e n t s w e r e e n r o l l e di nt h i s s t u d y .A g e ,g e n d e r ,b o n e m e t a s t a s i s ,i n f e c t i o n , h e m o r r h a g e ,c h e m o t h e r a p y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t r a n s f e r r i t i ns a t u r a t i o n ,f e r r i t i n ,f o l i c a c i da n dv i t a m i nB 1 2w e r e a n a l y z e d .R e s u l t s T h e s e f a c t o r s s u c ha s g e n d e r ,c h e m o t h e r a p y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f o l i ca c i da n dv i t a m i nB 1 2h a dn o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e f f e c t o f r e c o m b i n a n t h u m a n e r y t h r o p o i e t i n .B u t a g e ,b o n em e t a s t a s i s ,i n f e c t i o n ,h e m o r r h a g e ,t r a n s f e r r i t i ns a t u r a t i o na n df e r r i t i nd i di t .F o u r i n f l u e n t i a l f a c t o r s f i n a l l ye n t e r e di n t o t h e m o d e l o f L o g i s t i c r e g r e s s i o n : a g e , b o n e m e t a s t a s i s , i n f e c t i o na n dt r a n s f e r r i t i ns a t u r a t i o n .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e f f e c t o f r e c o m b i n a n t h u m a ne r y t h r o p o i e t i no na n e m i c p a t i e n t s w i t hm a l i g n a n c y i s r e l a t e dw i t ha g e , b o n e m e t a s t a s i s , i n f e c t i o na n dt r a n s f e r r i t i n s a t u r a t i o n .
临床肿瘤学杂志 2 0 1 1年 4月第 1 6卷第 4期 C h i n e s eC l i n i c a l O n c o l o g y , A p r . 2 0 1 1 , V o l . 1 6 , N o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