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血象分析

合集下载

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分析

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分析

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

方法对7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及疗效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72例中40例(55.56%)有消化道症状,36例(50.00%)三系血细胞均减少,11例(15.28%)有神经症状,巨幼细胞性贫血需与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及神经精神疾病进行鉴别。

结论提高巨幼细胞性贫血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注意高发人群的饮食结构,加强营养,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应该是防治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有效措施;注重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及膳食结构调整、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治疗,绝大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of the megaloblastic anemia etiology,clinical features and therapeutic effect. Methods 72 cases of megaloblastic anemia in patients with pathogenesis,clinical features and efficac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Among 72 cases in 40 cases(55.56%)had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36 patients(50.00%),three-line blood cells were decreased in 11 cases(15.28%)had neurological symptoms,megaloblastic anemia and pancytopenia need to diseases and digestive diseases and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identification. Conclusion improve megaloblastic anemia associated knowledge,publicity and education,attention to high-fat diet groups,strengthening nutrition,active treatment of primary disease,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hould be the megaloblastic anemia and effective measures, focusing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gestive diseases and food restructuring, Vitamin B12,and(or) folic acid treatment,most patients with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remarkable.[Key words] Anemia;Megaloblastic;Clinical analysis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所致。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标准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标准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标准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通常由于缺乏足够的维生素B12或叶酸而引起。

该疾病会导致红细胞异常增大和形态异常,进而影响氧气的运输和供应。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患者常常出现乏力、头晕、心悸、皮肤苍白等症状。

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黄疸、脾大等表现。

这些临床表现是诊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重要线索之一。

二、血液检查。

1. 血红蛋白浓度,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通常较低,常常低于正常范围。

2. 红细胞大小和形态,患者的红细胞通常呈现出异常增大和形态异常,出现巨幼红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3. 骨髓穿刺涂片,骨髓穿刺涂片检查可以显示出巨幼红细胞增多和形态异常,有助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诊断。

三、血清检查。

1. 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检测患者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可以帮助判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

2. 抗胃壁抗体检测,对于可能存在自身免疫性胃炎导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抗胃壁抗体检测有助于诊断。

四、其他检查。

在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后,还可以进行脾脏B超检查、胃镜检查等,以帮助明确诊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综上所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血液检查和血清检查。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准确地诊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重要依据。

希望本文所述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标准能够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描述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特点

描述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特点

巨幼细胞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主要是由于成人血红蛋白的合成受损,导致红细胞出现异常的形态和功能。

骨髓象是通过骨髓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来观察和诊断血液疾病的方法之一。

接下来将根据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特点进行详细描述。

1. 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特点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骨髓细胞增生异常在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骨髓象中,常常可以观察到异常增生的红细胞前体细胞,如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等。

这些异常细胞的增生导致了骨髓中红细胞系的代偿增生,但终究无法代偿红细胞的合成缺陷,导致了贫血症状的出现。

1.2 红细胞形态异常在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中,可以观察到红细胞形态的异常,主要表现为红细胞巨大、畸形和不成熟。

这是由于对血红蛋白的合成和成熟过程出现了障碍,导致红细胞在骨髓中无法正常发育成熟,从而出现了形态异常。

1.3 核分割异常在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中,常常可以观察到红细胞核分割异常的现象。

即红细胞在分割时出现异常,导致成熟的红细胞中出现多核、核裂变等现象,从而影响红细胞的正常功能。

1.4 其它特殊细胞形态在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中,还可以观察到一些特殊的细胞形态,如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巨核细胞异常等。

这些特殊细胞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对血细胞的代偿增生,也可能是由于疾病本身对骨髓造成了损害。

2. 总结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特点可以通过骨髓象检查来观察和诊断。

对于医生来说,了解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特点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这一类血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的特点。

巨幼细胞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与β-地中海贫血和白血病等血液疾病一样,对骨髓细胞的特定形态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特点,可以更好地认识这种疾病的发展和诊断。

下面将从骨髓象的细胞学特征、血液学表现以及临床意义等方面继续深入探讨。

3. 骨髓象的细胞学特征3.1 红细胞巨大、畸形和不成熟的特点在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中,可以观察到红细胞的形态异常,主要表现为红细胞巨大、畸形和不成熟。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体内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或某些影响核苷酸代谢的药物导致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

本病的特点是细胞核发育障碍,与胞浆发育不同步,导致细胞未成熟便在骨髓中破坏,即无效生成。

常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伴胃肠道症状。

维生素B12缺乏明显时,可同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本病多发生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在较少进食新鲜蔬菜、肉类的人群中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

偏食或过长时间烹煮食品、患自身免疫性疾病、胃肠道疾病及肿瘤等,是该病的高危因素。

病因:【1】.叶酸缺乏叶酸属水溶性B族维生素,富含于新鲜水果、蔬菜、肉类食品中,主要在十二指肠及近端空肠吸收。

以下多种原因均可导致叶酸缺乏:①摄入减少:主要是食物加工不当。

食物中的叶酸经长时间烹煮,可损失50%~90%。

其次是偏食,如不食肉类或极少进食新鲜蔬菜;②需要量增加:婴幼儿、生长发育期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等需要量增加而未及时补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感染、溶血性疾病、某些皮肤病、肿瘤等消耗性疾病患者,叶酸的需要量也增加;③吸收障碍:腹泻、小肠炎症、肿瘤和手术及某些药物影响叶酸的吸收;④利用障碍:抗核苷酸合成药物可干扰叶酸的利用。

⑤叶酸排出增加:血液透析、酗酒可增加叶酸排出。

【2】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2也属于水溶性B族维生素,又叫做钴胺。

式存于肝脏及其他组织。

人体每日所需维生素B12主要来源于动物肝脏、肾脏、肉类、鱼、蛋及乳制品等。

维生素B12缺乏主要有以下原因:①摄人减少:完全素食者因摄入减少导致缺乏;②吸收障碍:是维生素B12缺乏最常见的原因,可见于内因子缺乏(如恶性贫血、胃切除等)、胃酸和胃蛋白酶缺乏、胰蛋白酶缺乏、肠道疾病、药物(如对氨基水杨酸、新霉素、二甲双胍、秋水仙碱和苯乙双胍等)影响、肠道寄生虫或细菌大量繁殖消耗;③利用障碍:如先天性转钴蛋白缺乏。

一、临床症状1.症状:①血液系统表现:起病缓慢,常有面色苍白、乏力、活动耐力下降、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②消化系统表现:口腔黏膜萎缩,舌乳头萎缩、色红,舌面呈“牛肉样舌”或镜面舌,可伴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泻或便秘;③神经系统表现和精神症状:对称性远端肢体麻木、记忆力及智力下降。

巨幼细胞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

与叶酸、维 生素B12摄入不足、吸收不良以及需要增加 有关。 (1)口腔炎、舌炎病人应保持口腔清洁, 饭前、饭后用漱口液液、生理盐水漱口, 减少感染的机会和刺激食欲。口腔溃疡面 可涂溃疡膜、麦迪霉素甘油等。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2)饮食指导 主要措施有: ①提供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品。绿叶蔬菜、水 果、谷类和动物肝、肾等均富含叶酸。但叶酸不耐 热,故不宜烹饪过度,避免破坏叶酸。维生素B12 缺乏者要多吃动物肝、肾、禽蛋、肉类以及海产品。 注意营养,不可偏食或素食,因植物性食物一般不 含维生素B12,长期素食可以造成维生素B12缺乏。 婴幼儿和妊娠妇女对叶酸的需要量增加要特别注意 补充。

④严重贫血病人在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12治
疗后,血钾可大量进入新生成的细胞,从而 导致血清钾突然下降。因此,对老年人、有 心血管疾患和不能进食者,应注意观察有无 低血钾表现。必要时遵医嘱补钾。
其他护理诊断
1.口腔黏膜改变
与贫血引起舌炎、口腔溃
疡有关。 2.感知改变 与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神经系统 损害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白细胞减少致免疫力下 降有关。



2)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口角炎、舌炎,舌面光滑称“镜面舌”或舌质 绛红称“牛肉舍”及味觉消失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及便秘偶见。
3)神经系统症状:维生素B12缺乏特别是恶性贫血 的患者常有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是由于脊髓后、侧 索和周围神经受损所致。表现为乏力手足对称性麻 木感觉障碍、下肢步态不稳、行走困难。小儿及老 年人常表现脑神经受损的精神异常、无欲、抑郁、 嗜睡或精神错乱。部分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神经系 统症状可发生于贫血之前。 上述三组症状在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中可同时存 在也可单独发生同时存在时其严重程度也可不一致。

巨幼贫血骨髓报告

巨幼贫血骨髓报告

巨幼贫血骨髓报告
JXYPH骨髓报告
报告人:X医生
报告日期:20XX年X月X日
一、受检者信息
姓名:XX 性别:女年龄:X岁
住址:XX省XX市XX区XX路XX号
电话:XXX-XXXX-XXXX
二、检查结果
1.临床表现:
患者感觉乏力、头晕、心悸,体检时发现皮肤苍白、巨幼贫血症状明显。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Hb 46g/L,RBC 1.50×10^12/L,MCV 83.5 fl,MCH 27.1 pg,MCHC 32.4 g/dL,RDW-CV 21%。

(2)骨髓形态学:骨髓涂片显示幼红细胞占90%,骨髓造血系列
细胞减少。

(3)骨髓免疫表型:光镜下,骨髓成熟红细胞表面CD59、CD55、CD58缺失。

(4)遗传学检查:检测结果显示患者为PNH(缺乏表面CD59、CD55基因)。

三、诊断意见:
患者表现为巨幼贫血,骨髓造血功能减退,实验室检查显示缺
乏表面CD59、CD55基因,符合PNH的诊断标准。

四、治疗建议:
1.针对巨幼贫血的症状,建议输注红细胞悬液以提高血红蛋白
水平。

2.针对PNH基因缺陷,建议使用克唑替尼或依达拉奉(又称厄
洛替尼)等CD55、CD59的通道抑制剂,以减少溶血现象。

五、备注:
1.本报告仅供临床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

2.若患者出现严重溶血现象,应及时输注血浆或血小板,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鉴于患者病情严重,请根据医生建议尽快安排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②VitB12100ug,肌注,qd,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仅用叶酸可治疗贫血, 但不能改善神经症状VitB12
嗜多色性红细胞有Cabot环
双核晚巨红细胞
Howell-Jolly小体 巨红细胞 MA血象:双核晚巨红细胞,含Howell-Jolly小体, 嗜多色性红细胞有Cabot环,易见高色素性巨红细胞
高色素性大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
巨红细胞 MA血象: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大红细胞、 巨红细胞,高色素性大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
4、血清铁、铁蛋白、运铁蛋白饱和度 正常或增高 血清间接胆红素和乳酸脱氢酶↑。
巨幼样变:
巨幼样变是指不典型的巨幼变,
即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肿瘤、反复溶血、
或使用抗代谢药物后,造成机体VitB12
或叶酸的相对不足,幼红细胞的个体稍大或不增大,
但具有核染色质细致疏松、
核发育落后于浆的特点,胞浆可呈泡沫状,
5、神经系统症状(VitB12缺乏):
七、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巨 幼 细 胞 贫 血 ⅼ 1、大细胞性贫血改变:
MCV、MCH大于正常,
MCHC 多正常; 血片中红细胞大小不均,RDW ↑; 以大红细胞为主, 中心淡染区不明显或完全消失 并有一定数量巨红细胞。 可见嗜碱性点彩,豪-周小体,卡波环, 周围血可见幼红细胞
(二)巨幼贫骨髓象 1、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巨 2、粒红比值减少 幼 细 3、红系显著增生,比值增高,在30~60%。 胞 原红、早幼红轻度增生,以中幼红增生为主, 贫 幼红细 胞形态异常(巨幼红大于10%), 血 ⅼ 与同期幼红细胞相比,其特征: ①胞体大,胞浆丰富 ②核大,染色质细致疏松、不凝集,似网 ③核浆发育不平衡,核发育落后于浆, 出现“核幼浆老” ④可见核畸形或多核幼红细胞。

贫血:(概述、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贫血:(概述、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二、临床表现:
血液系统 起病缓,常有面色苍白、乏力、耐力下降、头昏、 心悸等贫血症状。重者全血细胞减少,反复感染 和出血。少数患者可出现轻度黄疸
消化系统 口腔黏膜、舌乳头萎缩,舌面呈“牛肉样舌”
神经系统 可出现对称性远端肢体麻木,深感觉障碍如振动 感和运动感消失;共济失调或步态不稳;锥体束 征阳性、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等
吸收障碍:①内因子缺乏,如恶性贫血、胃切除、胃黏膜萎缩 等;②胃酸和胃蛋白酶缺乏;③胰蛋白酶缺乏;④肠道疾病; ⑤先天性内因子缺乏或VitB12收障碍;⑥药物(对氨基水杨酸、 新霉素、二甲双胍、秋水仙碱和苯乙双胍等)影响;⑦肠道寄 生虫(如阔节裂头绦虫病)或细菌大量繁殖可消耗VitB12
利用障碍:先天性及药物作用
生素B族,富含于新鲜水果、蔬菜、肉类食品中 吸收与代谢 :
食物中的叶酸经长时间烹煮,可损失50%~90%。 叶酸主要在十二指肠及近端空肠吸收 ; 缺乏原因: ①摄入减少:食物加工不当及偏食 ; ②需要量增加: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妇 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感染、肿瘤等; ③吸收障碍:腹泻、小肠炎症等; ④利用障碍:抗核苷酸合成药物如甲氨蝶呤; ⑤叶酸排出增加:血液透析、酗酒可增加叶酸排 出
一、铁代谢
吸收部位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VitB12回肠)
吸收形式 影响因素
食物中铁以Fe3+为主,在酸性环境中或有还原剂如VC 存在下还原成Fe2+便于吸收,动物铁更好吸收
咖啡、蛋类、茶、菠菜等可抑制铁的吸收
转运
转铁蛋白
贮存
贮存形式有两种: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摄入不足 吸收障碍 丢失过多
精神症状 抑郁、失眠、记忆力下降、谵妄、幻觉、妄想甚 至精神错乱、人格变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