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病历

合集下载

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35例分析

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35例分析

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35例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分析35例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临床特点,为正确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对35例临床旧资料进行分析,与已发表资料对比。

结果: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主是由于消化道疾病或偏食所致。

结论:在治疗过程中除诊断明确后补充缺乏物质外,还应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改善饮食结构是必要的。

关键词巨幼细胞贫血诊断巨幼细胞贫血(简称巨幼贫)是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细胞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仍较多见,如何防治也就越发受到重视。

现将自2000年1月~2006年12月,对35例巨幼贫血临床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在35例巨幼贫患者中男21例,女14例,男女比例1.5∶1。

年龄60~80岁(中位年龄74岁),60~69岁12例,70~80岁23例,是同期非老年人巨幼贫1.6倍(22例,男5例,女17例),病程从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为3周~6个月。

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呈贫血貌。

头晕23例,乏力30例,气短5例,心悸11例,心前区不适4例,食欲差21例,偏食23例,口腔溃疡1例,恶心3例,呕吐2例,巩膜黄染2例,脾大1例,手足麻木5例,下肢水肿6例。

有消化道疾病,经胃镜检查6例,患胃溃疡1例,余患有浅表胃炎或浅表-萎缩性胃炎。

同时患糖尿病5例,肾脏8例,冠心病11例,胃大部切除术2例。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35例病人Hb均减少,为68.2±14.2g/L。

>60g/L男16例,女5例;<60g/L14例。

其中全血细胞减少4例(11.4%),血红蛋白少伴白细胞减少5例(14.3%),血红蛋白少伴血小板减少3例(8.6%)。

镜下血片红细胞大小不等,呈大椭圆形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消失;中性粒细胞核分叶多7例(20%),巨幼杆状核粒细胞6例(17.1%)。

骨髓象,骨髓增生呈活跃或明显活跃。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病历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病历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病历患儿XX,2岁,男童,因“皮肤毛发发黄6+月”入院。

1.患儿系学幼儿期儿童;2.起病隐匿,逐渐加重;3.主要表现:患儿于入院前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毛发发黄、伴虚胖,并逐渐加重出现皮肤黏膜苍白,以唇、口腔、甲床最明显,伴烦躁不安、易怒、表情呆滞、嗜睡、对外界反应迟钝,震颤,甚至抽搐、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等症状,无发热、咳嗽,无腹痛、腹泻等症状,患儿家长为求治疗,遂急送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收入我科住院治疗;患儿出生后饮食挑剔,大小便正常。

入院查体:T 36.5℃, P 120次/分,R 25次/分,W 12kg,慢性病容,神清,精神较差,抱入病房,面色蜡黄、毛发纤细,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

头形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唇、口腔苍白,咽无充血,颈软,颈部淋巴结无肿大。

胸廓对称,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明显湿罗音。

心界稍大,心率12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心脏听诊未闻及明显杂音。

腹平软,肝、脾稍大,双肾区无叩痛,移浊(—),肠鸣音正常。

甲床苍白,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外周血象、骨髓象、铁代谢检查:初步诊断及依据: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依据:患儿系学幼儿期儿童,起病隐匿,逐渐加重;因“皮肤毛发发黄6+月”入院;查体:皮肤毛发发黄6+月,唇、口腔苍白,甲床苍白,肝、脾稍大;辅查支持;故诊断。

鉴别诊断及依据:1.全血细胞减少:巨幼细胞性贫血可以全血细胞减少,需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脾功能亢进等相鉴别2.病态造血:需与MDS、红白血病等相鉴别。

3.神经系统疾病:本病有神经系统受累,婴儿期应与脑发育不全及其他有神经系统表现的遗传代谢病鉴别。

诊疗计划:儿科护理常规,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加强护理,保证睡眠,避免感染,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B12或(和)叶酸,补充铁剂,对症治疗。

巨幼贫血骨髓报告

巨幼贫血骨髓报告

巨幼贫血骨髓报告
JXYPH骨髓报告
报告人:X医生
报告日期:20XX年X月X日
一、受检者信息
姓名:XX 性别:女年龄:X岁
住址:XX省XX市XX区XX路XX号
电话:XXX-XXXX-XXXX
二、检查结果
1.临床表现:
患者感觉乏力、头晕、心悸,体检时发现皮肤苍白、巨幼贫血症状明显。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Hb 46g/L,RBC 1.50×10^12/L,MCV 83.5 fl,MCH 27.1 pg,MCHC 32.4 g/dL,RDW-CV 21%。

(2)骨髓形态学:骨髓涂片显示幼红细胞占90%,骨髓造血系列
细胞减少。

(3)骨髓免疫表型:光镜下,骨髓成熟红细胞表面CD59、CD55、CD58缺失。

(4)遗传学检查:检测结果显示患者为PNH(缺乏表面CD59、CD55基因)。

三、诊断意见:
患者表现为巨幼贫血,骨髓造血功能减退,实验室检查显示缺
乏表面CD59、CD55基因,符合PNH的诊断标准。

四、治疗建议:
1.针对巨幼贫血的症状,建议输注红细胞悬液以提高血红蛋白
水平。

2.针对PNH基因缺陷,建议使用克唑替尼或依达拉奉(又称厄
洛替尼)等CD55、CD59的通道抑制剂,以减少溶血现象。

五、备注:
1.本报告仅供临床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

2.若患者出现严重溶血现象,应及时输注血浆或血小板,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鉴于患者病情严重,请根据医生建议尽快安排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巨幼红细胞贫血报告

巨幼红细胞贫血报告

巨幼红细胞贫血报告巨幼红细胞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主要由于骨髓产生的红细胞不成熟或异常,导致红细胞数量不足或功能不完整。

本文将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几个方面介绍巨幼红细胞贫血。

病因巨幼红细胞贫血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营养不良、骨髓疾病和药物等。

其中,遗传因素是最常见的原因。

许多遗传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都与巨幼红细胞贫血有关。

此外,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营养物质也可能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

临床表现巨幼红细胞贫血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贫血症状和相关的体征。

贫血症状常包括乏力、疲劳、心悸、气促等。

相关的体征可能包括皮肤苍白、黄疸、口腔溃疡等。

此外,由于巨幼红细胞贫血可能导致脾脏异常增大,患者可能出现腹痛或脾功能亢进的症状。

诊断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血液检查、骨髓活检和病史资料。

血液检查是最常用的诊断手段,通过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等指标来确定是否存在巨幼红细胞贫血。

骨髓活检可以进一步确认病因,判断骨髓中红细胞的发育情况。

此外,医生还会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包括家族病史、用药情况等,以辅助诊断。

治疗针对巨幼红细胞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治疗原发病和缓解贫血症状。

对于遗传性疾病导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主要以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

对于营养不良导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及时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是关键。

同时,医生还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取输血、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治疗。

预防与注意事项巨幼红细胞贫血的预防主要包括避免遗传疾病的传递和合理膳食。

对于已经患有遗传性巨幼红细胞贫血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贫血症状。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合理膳食、避免劳累和感染等。

巨幼红细胞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

了解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患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巨幼红细胞贫血1 例报告

巨幼红细胞贫血1 例报告

巨幼红细胞贫血1 例报告实例报告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 例报告常宁市中医医院易明忠1. 简要病情患者:邓兰香女性 68岁,住院号 082975 因头晕、眼花、四肢乏力2月于20XX年7月10日9:30分护送入院。

查:T ℃ P 88次/分,R 20次/分 BP:110/60mmHg 患者神清合作,呈慢性病容,发育中等,面色苍白无华,口唇苍白,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

颈软,气管居中,甲关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咯血、呕血,无发热、畏寒、头痛、咳嗽,稍有腹胀,偶有返酸,打膈,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

入院诊断:贫血原因待查。

2. 实验室检查:7月10日,血常规WBC:×10/L ,N:,RBC ×10/L,Hb 38g/L,Plt:157×10/L MCV:,MCH: ,MCHC:330g/L.7 月10日13:30分输同型浓缩红细胞2u,输血过程无不适,于15:30输血完毕7月12日,血常规WBC:×10/L, N: ×10/L,Hb 57g/L,Plt:118×10/L ,MCV:,MCH: ,MCHC:343g/L.121299实例报告27月12日11:30遵医嘱输同型浓缩红细胞2u,输血过程无不适,于14:00输血完毕。

7月14日10:30在局麻下行髂前上棘后穿刺术,抽取骨髓作骨髓涂片查找原因。

7月15日骨髓象报告确诊:“巨幼红细胞贫血”。

7月15日查血常规:WBC:×10/L N: RBC ×10/L,Hb 66g/L,Plt:160×10/L ,MCV: fL,MCH: pg,MCHC:358g/L.7月15日13:35遵医嘱输同型浓缩红细胞2u,输血过程无不适,于15:50输血完毕。

7月17日WBC:×10/L ,N:,RBC ×10/L,Hb87g/L ,MCV:,MCH:,MCHC:343g/L 3.贫血原因进行分析:本实验室正常参考值范围:成人女性:×10/LHb:110-160 g/LMCV: , MCH: , MCHC:320-360g/L.以7月10日为例,患者:×10/L,Hb 57g/L,1212121299实例报告2MCV:,MCH: ,MCHC:343g/L. RBC↓Hb↓MCV↑,MCH↑MCHC 正常。

贫血病历模板

贫血病历模板

贫血病历模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贫血病历模板】姓名:XXX 年龄:XX岁性别:男/女职业:XXXXX主诉:XXXXX现病史:XXX年XX月XX日,患者出现XXXXX症状,持续XX 天。

既往史:无特殊情况家族史:无贫血家族史个人史:平时饮食正常,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1. 一般情况:患者精神可,面色苍白,贫血表现明显2. 皮肤:苍白,指甲床苍白,无皮肤出血点或瘀斑3. 呼吸道:呼吸音清晰4. 心胸听诊:心率XXX次/分,心音有力,无奇遇心音,心音有相对性浊音,无杂音5. 腹部检查:肝肿大无触痛,脾肿大无触痛,无包块,肠鸣音亢进6. 神经系统:精神清楚,生理反射正常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Hb低于正常值,RBC低于正常范围2. 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骨髓细胞成熟度低,幼红细胞增多3. 铁蛋白检查:铁蛋白水平严重下降4. 血清铁蛋白检查:血5. 碱性条件下红细胞数量增加6. 血生化检查:无异常7. 尿常规检查:无异常诊断:贫血治疗方案:1. 维持患者心理稳定,保持充足睡眠2.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瘦肉、动物肝脏等3. 补充铁剂,如复合铁剂、亚铁补剂等4.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输血治疗5. 定期复查血常规和铁蛋白水平随访计划:1. 一周后复查血常规和铁蛋白水平2. 每月复查一次血常规和铁蛋白水平3. 定期随访,关注病情变化备注:贫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遵医嘱,保持充足营养和休息,定期复查以监测疗效。

如有新症状或不适,及时就医。

第二篇示例: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不同类型。

贫血的病历是医生诊断和治疗该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份关于贫血病历模板。

一、基本信息1. 患者姓名:2. 性别:3. 年龄:4. 职业:5. 住址:6. 就诊日期:7. 就诊医院:8. 主诉:二、既往史1. 既往有无贫血病史:2. 既往有无慢性疾病史:3. 过敏史:4. 家族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病史):三、诊疗过程1. 主要症状:2. 体格检查:血压、心率、呼吸率皮肤黏膜、巩膜颜色肝脾肿大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骨髓穿刺涂片:骨髓象、异形核细胞比例铁代谢指标: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4. 辅助检查:腹部B超、胃肠镜等四、诊断1. 初步诊断:2. 确诊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骨髓穿刺涂片、辅助检查结果3. 鉴别诊断:确认排除其他疾病五、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2. 营养与饮食指导:铁质食物、其他营养调理3. 术后护理:手术治疗后的护理指导六、随访计划1. 治疗效果评估:2. 随访计划:复查血常规、铁代谢指标等3. 不良反应观察:药物治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上就是关于贫血病历模板的一个简单介绍,希望可以对您了解和处理患者贫血病例提供一些帮助。

《儿科学》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儿科学》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一、病因(一)缺乏维生素B12所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的病因(二)缺乏叶酸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执业2005-4-018】24.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是(2005)A.缺乏维生素B12解析:可参考第16题。

【助理2000-2-076】9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因为缺乏(2000)B 叶酸和维生素B12二、临床表现和实验检查(一)临床表现维生素B12:和叶酸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婴幼儿,<2岁者占96%以上,起病缓慢,主要临床表现如下:1.一般表现多呈虚胖—条件反射点1,或伴轻度水肿,毛发稀疏发黄—条件反射点2,严重病例可有皮肤出血点或瘀斑。

2.贫血表现轻度或中度贫血者占大多数。

患儿面色苍黄,疲乏无力。

常伴有肝、脾肿大。

3.精神神经症状患儿可出现烦躁不安、易怒等症状。

维生素B12缺乏者还可出现精神症状和病理征阳性,如:表情呆滞、嗜睡,对外界反应迟钝,不哭不笑,智力发育、动作发育落后,甚至退步。

此外,还常出现肢体、躯干、头部和全身震颤,甚至抽搐、感觉异常、共济失调、踝阵挛及巴宾斯基征阳性等。

4.消化系统症状常有食欲不振、腹泻、呕吐和舌炎等。

【执业2001-4-059】23.不符合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临床表现的是(2001)A.毛发稀疏、发黄B.头围增大C.肝、脾肿大D.震颤E.舌炎解析: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主要临床表现如下:①贫血表现轻度或中度贫血者占大多数。

患儿面色苍黄,疲乏无力。

常伴有肝、脾大。

②精神神经症状患儿可出现烦躁不安、易怒等症状。

维生素B12缺乏者还可出现表情呆滞、嗜睡,对外界反应迟钝,不哭不笑,智力发育、动作发育落后,甚至退步。

此外,还常出现肢体、躯干、头部和全身震颤,甚至抽搐、感觉异常、共济失调、踝阵挛及巴宾斯基征阳性等。

③中性粒细胞变大并有分叶过多现象,可见到5%以上的中性粒细胞有5个以上的核分叶。

【执业2005-4-018】25.1岁婴儿,面色苍黄,毛发稀疏,易怒少哭,查体:体温正常,神清,不会扶站,四肢抖动,踝阵挛,巴氏征(+),该患婴的诊断可能是(2005)E.巨幼细胞性贫血解析:该患婴面色苍黄,首先考虑贫血,而巨幼细胞性贫血除一般贫血表现外,还伴有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怒少哭,查体四肢抖动,踝阵挛,巴氏征(+)等支持巨幼细胞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病程

营养性贫血病程

一、病史特点1.患者,,女,58岁。

2.患者因“面色苍白、头晕、乏力1年余,加重伴心慌1个月”来院就诊。

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头晕、乏力,家人发现面色不如从前红润,但能照常上班,未予以重视,近1个月来加重伴活动后心慌,曾到医院检查说血红蛋白低(具体不详),给硫酸亚铁口服,因胃难受仅用过1天,症状仍未减轻,遂来我院就诊,门诊拟以“营养性贫血”收住入院,病程中无便血、黑便、尿色异常、鼻衄和齿龈出血。

睡眠好,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3.入院查体:T:38.5 ℃ P:80次/分 R:18次/分 BP:170/110mmHg神清,精神可,贫血貌,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形体适中,表情自如,查体配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巩膜皮肤无黄染,颈软,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未见肿大,双侧胸廓对称,呼吸运动自如,心律齐,HR80次/分,心脏各瓣膜区未及病杂,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腹部平坦,无膨隆及凹陷,腹壁静脉无曲张,无皮疹、瘢痕,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

肠鸣音亢进未扪及包块。

肝脾肋下未及,余(-)。

二、辅助检查辅检:化验:Hb 60g/L,RBC 3.0×1012/L, MCV 70fl, MCH 25pg, MCHC 30%, WBC 6.5×109/L,分类:中性分叶70%,淋巴27%,单核3%,plt 260×109/L,网织红细胞1.5%。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1.初步诊断:营养性贫血。

诊断依据:面色苍白、头晕、乏力1年余,加重伴心慌1个月;PE:一般状态好,贫血貌,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不黄,口唇苍白,舌乳头正常,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

该病应与以下疾病鉴别: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遗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红细胞头铁利用障碍性贫血。

表现为小细胞性贫血,但血清铁蛋白浓度增高、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颗粒增多、铁粒幼细胞增多,并出现环形铁粒幼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病历
患儿XX,2岁,男童,因“皮肤毛发发黄6+月”入院。

1.患儿系学幼儿期儿童;
2.起病隐匿,逐渐加重;
3.主要表现:患儿于入院前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毛发发黄、伴虚胖,并逐渐加重出现皮肤黏膜苍白,以唇、口腔、甲床最明显,伴烦躁不安、易怒、表情呆滞、嗜睡、对外界反应迟钝,震颤,甚至抽搐、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等症状,无发热、咳嗽,无腹痛、腹泻等症状,患儿家长为求治疗,遂急送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收入我科住院治疗;患儿出生后饮食挑剔,大小便正常。

入院查体:T 36.5℃, P 120次/分,R 25次/分,W 12kg,慢
性病容,神清,精神较差,抱入病房,面色蜡黄、毛发纤细,查体
合作。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

头形正常,双侧瞳孔
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唇、口腔苍白,咽无充血,颈软,颈部
淋巴结无肿大。

胸廓对称,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明显湿罗音。

心界稍大,心率12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心脏听诊未闻及
明显杂音。

腹平软,肝、脾稍大,双肾区无叩痛,移浊(—),肠鸣
音正常。

甲床苍白,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
异常。

辅助检查:外周血象、骨髓象、铁代谢检查:
初步诊断及依据: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依据:患儿系学幼儿
期儿童,起病隐匿,逐渐加重;因“皮肤毛发发黄6+月”入院;查体:皮肤毛发发黄6+月,唇、口腔苍白,甲床苍白,肝、脾稍大;辅查支持;故诊断。

鉴别诊断及依据:
1.全血细胞减少:巨幼细胞性贫血可以全血细胞减少,需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脾功能亢进等相鉴别
2.病态造血:需与MDS、红白血病等相鉴别。

3.神经系统疾病:本病有神经系统受累,婴儿期应与脑发育不全及其他有神经系统表现的遗传代谢病鉴别。

诊疗计划:儿科护理常规,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加强护理,保证睡眠,避免感染,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B12或(和)叶酸,补充铁剂,对症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