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题目

一、基础知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yí)B. 毛遂自荐(sùi)C. 贵而重(zhòng)D. 鸿鹄之志(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文化素养也不断提高。
B.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C. 他的成绩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是因为他平时学习刻苦,又善于总结经验。
D.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证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 下列句子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她的演讲富有激情,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喝彩)。
B. 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被誉为当代文学界的(翘楚)。
C. 面对困难,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迎难而上。
D. 他的为人正直,在同事中享有(盛誉)。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丰富多彩,如《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
B.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诗出自屈原的《离骚》。
C. 他在书中提到,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D. 他每天早晨都会坚持跑步,风雨无阻,已经坚持了(3)年。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丰富多彩,如《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
这些神话故事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1. 请简要概括《嫦娥奔月》的故事梗概。
(4分)2. 请结合《夸父追日》的故事,谈谈你对“持之以恒”这一品质的理解。
(6分)3. 在《女娲补天》中,女娲为什么要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请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8分)4. 请从神话故事中的哲学思想角度,谈谈你对“命运与努力”这一话题的认识。
山西省晋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语文 含答案

山西省晋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随着西方艺术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理论、研究方法被引入国内,对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中国艺术史研究借鉴西方经验,引入了许多研究方法和理论,如社会历史学、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等,这些方法和理论帮助中国艺术史研究者更好地分析和解读艺术作品,关注艺术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关系,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受新艺术史研究的影响,中国艺术史研究者开始关注非传统的艺术领域,如民间艺术、当代艺术、女性艺术等,这种拓展使中国艺术史的研究更加多元化和综合化,进一步丰富了中国艺术史的研究内容。
例如,在分析绘画中的女性形象时,研究者会更多地结合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女性心理学,分析作品的精神内涵,尝试解释其中的历史、文化、政治因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笔触、品质等层面,这显示出我国美术史研究发生的深刻变化。
另一方面,艺术史研究的对象范围逐渐扩大,现代中国艺术史研究的视野早已不再局限于研究内部艺术变化,如风格、样式、语言、技法,而是扩展外向型研究;艺术史的研究方法也不再局限于本学科的理论方法,而是选择跨学科的方法和理论体系,如符号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受西方艺术史研究的影响,中国艺术史研究者与国际学术界进行了更加广泛的交流,这种跨文化的对话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艺术交流和相互借鉴,拓宽了中国艺术史研究的视野,促使中国艺术史研究者对传统的艺术史观念和叙述进行批判和反思,推动了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发展。
总之,西方艺术史研究包括新艺术史研究,对中国艺术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为中国艺术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拓展了研究领域,激发了中国艺术史研究者的理论创新和批判精神,使中国艺术史研究更加多元化、综合化和国际化。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本试卷共6大题,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离开考场时,带上答题卷,保管好待老师评讲。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行xíng 操行道行行尸走肉慎言笃行B.卡kǎ卡片关卡卡通画刊边防哨卡C.数shù数据数落数典忘祖数米而炊D.累lěI 累世积累危如累卵连篇累牍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管窥蠡侧旷日持久不堪之论临渊羡鱼B.鳞次栉比融会贯通时乖命蹇歃血为盟C.南轲一梦聊备一格觥筹交错草菅人命D.不落窠臼风生鹤唳弱肉强食颐指气使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充分发挥密云水库的______功能,确保白河水位不超过警戒线。
②有关部门应适度______出口与内需的比例,以加快货币回笼与周转。
③轻松、健康的娱乐活动可以______精神生活,应当大力提倡。
A.调节调整调剂B.调节调剂调整C.调剂调节调整D.调剂调整调节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克林顿政府在接受南联盟释放的三名美国战俘之后,不仅没有作出缓和紧张局势的举动,而且扬言“继续加强空中打击”。
B.现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存在许多弊端,必须逐步改革,不管一时不少人难以接受,这一改革都将在一两年内完成。
C.高考,是国家“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倘若没有进行缜密的调研和精确的测算,便扩大录取比例,那将产生一系列恶果。
D.退一步说,既然这位副县长没有受贿,那么他作为主管全县水利工作的领导就与这项“豆腐渣工程”没有直接关系了吗?5.下列各句中,粗体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罪犯××可谓江郎才尽,为走私毒品牟得暴利,竟将5小包海洛因吞进胃中。
B.他常常见异思迁,专业改了好几次,结果一事无成。
C.运动员、教练员应与裁判员相互理解,结为秦晋之好,共同搞好甲A足球联赛。
D.这篇题为《禅道》的杂文,文思杂乱,语言晦涩,真令人匪夷所思,不可理喻。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筵席(yán xí)恣意(zì yì)B. 蹉跎(cuō tuó)徜徉(cháng yáng)C. 罄竹难书(qìng zhú nán shū)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D. 恣睢(zì suī)踟躇(chí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D.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校决定开展一次作文比赛。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的“物”指的是外在的事物。
B.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指的是过去的事情。
C.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中的“虎穴”比喻危险的地方。
D. “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道”指的是正确的道理。
4-10. [此处省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选择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1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名句。
1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1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
1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文章内容省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文章和问题]四、古文翻译(共10分)21. 将下列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五、作文(共30分)22. 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全国名校2025高三月考滚动卷一语文

选择题:
下列哪一项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别称?
A. 怡红公子
B. 潇湘妃子
C. 蘅芜君
D. 绛洞花王(正确答案)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三言二拍”?
A. 《警世通言》
B. 《喻世明言》
C. 《醒世恒言》
D. 《西厢记》(正确答案)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是杜甫为哪位历史人物所写?
A. 诸葛亮(正确答案)
B. 关羽
C. 曹操
D. 周瑜
下列哪一项不是《诗经》中的表现手法?
A. 赋
B. 比
C. 兴
D. 颂(正确答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的作者是谁?
A. 王维
B. 陶渊明(正确答案)
C. 孟浩然
D. 李白
下列哪部作品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之一,且以窦娥为主角?
A. 《西厢记》
B. 《汉宫秋》
C. 《窦娥冤》(正确答案)
D. 《赵氏孤儿》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之手?
A. 苏轼
B. 辛弃疾
C. 陆游(正确答案)
D. 杨万里
下列哪一项不是《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绰号?
A. 及时雨
B. 智多星
C. 黑旋风
D. 小李广花荣中的“小李广”不是绰号,而是对人物箭术的赞誉(正确答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出自哪位文学家的作品?
A. 范仲淹(正确答案)
B. 欧阳修
C. 苏洵
D. 曾巩。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思想“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影响。
“礼”的内涵丰富多元。
首先,“礼”强调等级秩序。
在中国古代社会,不同的阶层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而“礼”则是维护这种等级秩序的重要手段。
通过各种礼仪规范,人们明确了自己的身份地位,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运行。
其次,“礼”注重道德规范。
“礼”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内在的道德要求。
它要求人们在行为上遵守礼仪,在思想上秉持道德,做到言行一致、内外兼修。
最后,“礼”倡导和谐共处。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以“礼”相待,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礼”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遵守“礼”的规范,就能够避免冲突和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另一方面,“礼”思想对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教导人们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在当今时代,“礼”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礼”所倡导的尊重他人、遵守秩序、注重道德等价值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弘扬“礼”的思想,倡导文明礼貌、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共同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观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全过程。
B.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秩序完全依靠“礼”来维护。
C.“礼”思想既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又对个人修身养性有重要意义。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含答案)

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可以定义为正面的情绪或者具有正面向上价值的情绪。
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所产生的感受。
”由此可见,积极情绪就是经历了内在、外在的刺激,正确地解决了问题,达到某种成功与满意度,满足了个体的需求,感觉到个体的存在价值伴有随之而来的愉悦的心情与感受。
积极情绪并不是消极接受、坦然享受、乐不思蜀的感觉。
这些只是浅薄的感受,即时地享乐。
积极情绪拓展到更深的层面——从欣赏到热爱。
它并不是简单的迷恋,而是一种真心喜欢、经过努力而获得的欢愉、欣喜。
“积极情绪”这个词,指向了重要的人性瞬间。
那些轻微而短暂的愉悦状态,其实要比你想象的强大得多。
作为人类,生来就能够体验到微弱短促却愉悦舒畅的积极情绪。
它有着不同的形态和滋味。
回想一下,当感到与他人或与所爱的人心灵相通时;当感到有趣、有创意或忍俊不禁时;当感到自己的灵魂被蕴含在生命中的纯粹的美所打动时;或者当因一个新颖的主意或爱好而感到活力无限、兴致勃勃时,你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爱、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和激励这样的积极情绪,它们会打开你的心扉。
然而,无论是迷恋、欢笑还是爱,你由衷的积极情绪总是无法持续很长的时间。
良好的感觉来了又去,就如同好天气一样,这是人类的本性。
积极情绪会逐渐消退,如果它长盛不衰,人们会很难适应变化,无法觉察到好消息和坏消息之间的差异,或是邀请与冒犯之间的差异。
如果你想重塑生活,让它变得更美好,秘诀就是不要把积极情绪抓得太紧,也不要抗拒它稍纵即逝的本性,而是将它更多地植入生活——久而久之,你就会提高积极情绪的分量。
我们发现,在这一秘诀中最重要的是积极率,这是用来描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
名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一)(含答案)

名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一)(含答案)湖南省长沙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科学中的对称对称既然在人类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非常基本的地位,哲学家和科学家很自然会想广泛地加以运用。
1595年的时候,天文学家开普勒就曾经想用一些几何的对称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轨道的直径的比例。
他希望在一个球里面放一个内接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面放一个内接的正三角体,希望用这些正多面体的大小比例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轨道的大小比例。
我们知道许多早期用到科学上的对称原理,并没有很大的成果,可是它们说明了科学家很早就对对称发生兴趣了。
对称在科学界开始产生重要的影响始于19世纪。
发展到近代,我们已经知道这个观念是晶体学、分子学、原子学、原子核物理学、化学、粒子物理学等现代科学的中心观念。
近年来,对称更变成了决定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中心思想。
(所谓相互作用,是物理学的一个术语,意思就是力量,质点跟质点之间的力量。
)我今天要跟大家讨论的是对称观念对20世纪物理学的作用。
我准备分下列几节来讨论:①、②、“群"与对称、守恒定律与对称、宇称守恒与左右对称、规范对称。
最后,我想跟大家谈一下未来的发展。
①1871年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题为《物理量的数学分类》的文章。
麦克斯韦以及比他更早的一个数学家兼物理学家哈密顿,了解到物理里面所讲的量不止一种,有的叫作标量,有的叫作向量。
标量没有方向,向量除了大小外,还有方向。
这篇文章非常有意思,因为今天物理学常用的一些观念,这篇文章已经非常清楚地用一些几何图像表示了出来。
比如麦克斯韦称为“内向”的观念,今天我们常把这个量叫作“散度"(即向外发散的程度),这是一个重要观念。
另一个重要的观念叫作“旋度”。
这些观念的引进都有赖哈密顿跟麦克斯韦的努力。
在另外一篇文章里,麦克斯韦把电学跟磁学的基本公式写了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度高三阶段性检测试卷语文学科(满分16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 横.财/专横.跋扈攒.动/万箭攒.心瘦削./削.足适履B. 押解./浑身解.数应.届/应.接不暇呼吁./长吁.短叹C. 裨.将/无裨.于事刹.车/古刹.钟声提.防/耳提.面命D. 癖.好/僻.静地点监.生/槛.菊愁烟雨霁./身材颀.长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在奥运赛场上,如果身无长物....是很难与强大的对手竞争的,孙杨正是凭借实力才获得了两枚金牌,并且打破了世界记录。
B.14名香港保钓人士乘坐“启丰二号”披肝沥胆....几万海里,冲破日方阻挠在钓鱼岛靠岸,其中7人成功登上钓鱼岛,并展开中国国旗宣示主权。
C. 8月14号上午6时50分,逃亡8年的特大杀人犯周克华在重庆被击毙,他身负9条性命,犯下的罪行骇人听闻....。
D.自从大学毕业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为了让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在骆马湖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聚会。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俄罗斯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禁止官员使用进口汽车,推行住房商品化,以及精简包括电力公司、铁路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等。
B.如何才能富起来呢?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是以知识的充足为前提的。
C.晚年的袁枚,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他为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D.华航电子有限公司以人为本,利用各种渠道培养和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我们在诗歌中接触到大量富有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请你从下面名词中任选一个作为陈述的对象,为所给的上联写一句下联。
(3分)橘子洲浔阳江天姥山洞庭湖兰亭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下联:▲5.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
不超过20字。
(3分)北京时间7月28日18:00,2012年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正式开始,中国选手易思玲和喻丹携手亮相,为伦敦奥运会首枚金牌展开争夺。
最终,中国选手易思玲获得冠军,波兰选手塞尔维娅-博加卡获得亚军,中国选手喻丹获得季军。
在7月28日下午进行的女子10米气步枪预赛中,易思玲和喻丹分别打出了399环和398环,分列第二和第四,两人携手晋级决赛。
易思玲从第一枪开始就落后于波兰选手博加卡。
直到第八枪,对方出现失误,比易思玲少整整一环。
随后易思玲凭借稳定的发挥,一举反超,最终获得了冠军。
伦敦奥运会第一个颁奖仪式上,响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这是易思玲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但她已经是世锦赛和世界杯的双料冠军。
这次收获奥运金牌,实现了这个项目的“大满贯”。
赛后易思玲表示,首金的压力让自己成长。
国际奥委奥委会主席罗格赛后为获奖者颁奖后说“首金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的良好开端,是中国队实力的体现。
我认为中国队将延续他们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好成绩。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一8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苏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
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
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龟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
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
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
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
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
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
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
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
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
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
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
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
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
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土风,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家.灵壁,而为此园家:定居B.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闻:出名C.推其余力,日增治.之治:治理D.无适.而不可适:适合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外修竹森然以.高B.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硕求余文以.记之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C.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D.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楚人之所以为.乐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记述灵壁张氏园亭的地理位置、景物、规模、用处及其建筑始末,来抒发作者的感慨。
B.本文的重心是围绕“不必仕,不必不仕”这一命题所进行的探讨,及其所作出的抉择。
作者力图对这两方面都作出合理的解释,以维系其精神的平衡,摆脱仕宦不遇的烦恼和痛苦。
C.苏轼认为张氏园亭“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是出仕、退隐的理想去处。
出仕,有庄园的物产可以养其亲;退隐,可为全身远祸找到一块理想的乐土。
D.文章熔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长短句式相互搭配,间以一连串对偶句式的穿插,使行文如行云流水一般。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词鉴赏(10 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①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②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③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①洛中:今洛阳。
②午桥:在洛阳东南。
③长沟:大河。
(1)这首词中,能体现空间变化的是哪两个句子?(2分)答:▲▲(2)词的上阕中的“长沟流月去无声”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包含了词人昔日的什么感情?(4分)答:▲▲(3)请简要分析“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在全词结构上的作用。
(4分)答:▲▲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3)是故,,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4)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5)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6)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7),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看麦熟刘成章①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
而到了清明节呢,农谚说:“清明麦子埋老鸹。
”于是,田野处处,是厚可盈尺的绿绒被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块又一块的绿绒被儿,绿光闪烁,好不喜人。
从此小麦就可着劲儿长了,那绿绒被便膨起来,膨起来,一天一个样子,直至像隆起的海浪碧波,涛声震响。
忽然有那么一天,麦梢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
麦梢儿的变化是一种信号,它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的,却是婆娘们的心。
②婆娘,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成了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
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人性美,最有人情味。
③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着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
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
丈夫、公婆都理解她们,由着她们的心性。
咱关中俗话说:“麦梢黄,女看娘”呀!辈辈沿袭。
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
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家家屋中都是这样。
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
④于是,麦黄天,人们都惊叹关中路,广漠的田野上,到处闪耀着看麦熟的婆娘的身影。
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的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的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
于是,这麦黄天,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
色块有了曲线喜悦的旋律,曲线有了色块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被馨香浸透。
⑤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
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它那么丰盈,那么辉煌。
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
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所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的秦腔。
在那原色中, 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
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声音,早就存于她们的心坎了。
⑥奔着爹,她们在走。
奔着娘,她们在走。
她们粘着轻尘的布鞋、皮鞋、胶鞋,踩下急切的脚印,千姿百态,南来北往地撒布在旷野,一如总也开不败的夏的花朵。
⑦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停下脚来。
她们被关中大丰收的景象撩拨得晕晕乎乎,竟至忘了此刻身在何处,以为自己嗅到的已是娘家麦子的芳香,等恍然大悟——这哪是娘家的麦地呢,便独个儿笑了起来,如歌似地灿烂。
但绝不吝惜泼出去的情意,娘家爹和丈夫不都常说么,人不能太自私了,天下农民是一家。
是的,也应该为别人喜欢喜欢。
何况,娘家地土好,人又勤,麦子一定不会比这儿差,也应该提前为之开怀一乐了。
⑧满怀的麦香,满心的快活,满鬓角的汗珠,满眼睫的光。
她们的身姿是大小雁塔上的风铃。
正干农活的男人们都知道她们是干什么去的,都为她们而感到自豪和充实。
婆娘们喜滋滋地迈开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