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2017年中考语文的专题复习 专题十一 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7年中考语文的专题复习 专题十一 课外文言文阅读

靠着水居住,不种田,不收割;土气温和适宜,不织布帛,不穿衣服;活一百岁才 死,不早夭,不生病。那里的人民繁衍无数,有喜有乐,没有衰老、悲哀和痛苦。 那里的风俗喜欢音乐,手拉手轮流唱歌,歌声整天不停。饥饿疲倦了就喝神泉的 水,力气和心志便又恢复中和与平静。喝多了便醉,十多天后才能醒。用神泉的 水洗澡,肤色柔滑而有光泽,香气十几天才消散。 周穆王北游时曾经过那个国家,三年忘记回家。(他)回到国内以后,(仍然)思慕那 个国家,(以至于)怅然若失,精神恍惚。不想吃酒肉,好几个月以后才恢复正常。
【思路点拨】第1题: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第(1)句 的大意是:迷失了道路,错到了一个国家。所以“涂”通“途”,解释为“道路” ;第(2)句的大意是:气味胜过兰椒,甘美胜过甜酒。所以“臭”读xiù,解释为“ 气味”;第(3)句的大意是:沿着水居住,不种田,不收割。所以“缘”应解释为“ 沿着、顺着”。
第3题: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 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 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 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 词达句顺。第(1)句中重点词有:过:喝多了;旬:虚指十多天;乃:才。同时注意 “过”前面省略了“人们”,后面省略了“神水”。句子的翻译为:(人们)喝多了( 神水)就醉,十多天后才醒。第(2)句中重点词语有:“反”通“返”,返回;慕:羡 慕,思慕;其:指示代词,(终北)那个国家;惝然:失意、不高兴的样子。同时注意 “既”前面省略了“他”。句子的翻译:(他)回到国内以后,(仍然)思慕那个国家,( 以至于)怅然若失,精神恍惚。

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杭州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

大德间,江南大饥。

道殣①者相望。

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

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

不数年,使还乡土。

生道遇一女子,丫鬟③尾行。

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

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

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

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君力也。

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

君必无归。

”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⑥,度尚可活。

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注】①殣(jìn):饿死。

②钱塘:地名,今杭州。

③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

④罹(lí):遭受。

⑤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

⑥衰耄(mào):年老体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A.自度无所得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B.即以母属两弟神情与苏、黄不属C.即具酒炙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D.生则毅然谢曰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B 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北京市2017年中考语文精品复习:5-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11页,含答案)

北京市2017年中考语文精品复习:5-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11页,含答案)

北京市2017年中考语文精品复习:5-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11页,含答案)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

河渚^①间有仲长子光^②者,亦隐士也,无妻子。

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

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③雁、莳^④药草自供。

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

自号“东皋^⑤子”。

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终于家。

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

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注】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②仲长子光:字不耀,洛阳人。

③凫:野鸭。

④莳:移植。

⑤东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有“登东皋以舒啸”句,“东皋”由此而来。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无妻子..()②日.与对酌()③君有奴婢数.人()④终.于家()(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绩爱其真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其真不知马也(《马说》)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1)①妻子儿女②每天③几,几个④终了,结束(2)C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遂相近结庐【答案】遂/相近/结庐3.翻译下列句子。

(1)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翻译:(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翻译:【答案】(1)即使有刺史来拜见他,他都不应答人家。

(2)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4.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王绩的“性简傲”,请你概括出两点。

【答案】(1)辞官回家后就随便在仲长子光的附近盖了茅屋居住。

(2)有刺史来拜见,都不应答人家。

(二)阅读《晋文公攻原》,回答下列问题。

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2017·北京卷】二、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三峡》,完成7—10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沿溯阻绝溯:________(2)属引凄异属:________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________(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________9.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3分)10.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2分)(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

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7.(1)逆流而上(2)连续不断8.(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2)即使乘着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9. 每当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象格外美丽,江水滔滔,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茂盛不受拘朿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茂谣,色彩鮮艳生机勃勃。

意境明快,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10.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其他也可)(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其他也可)【2017·重庆A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安徽省】二、【三】(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选自《论语子罕》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

亦指其所居之地。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⑴有仙则名.名:⑵斯.是陋室斯:⑶谈笑有鸿儒..之劳形案牍:..鸿儒:⑷无案牍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⑵或曰:“陋,如之何?”17.【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和“”。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18.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

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4分)【答案】15.(5分)⑴出名,有名⑵这⑶博学的人⑷官府文书16.⑴(2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⑵(2分)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17.(3分)惟吾德馨君子居之18.(3分)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北京市】二、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4-7题。

(共9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下列各组加点词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天时.不如地利自云先是闻秦时.乱B.地利不如人和.至若春和.景明C.环二攻之而不胜.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用现代汉语翻译词句。

2017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析

2017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析

201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一、基础·运用(共21分)1、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

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

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寓醴泉铭》选帖,完成(1)-(2)题。

(共5分)。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体(字体),其中“武”字第笔的“(斜钩)”体现了“险而劲”的特点(2分)(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

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3分)A、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字之体势,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2,名人故居足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

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题。

(共10分)(1)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

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图中【甲】处是哪--位名人的故居。

(1分)名人故居分布图提示语:《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答:(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到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

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

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训规矩,说故事,还为他买《心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和善良。

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

这样的老师令我肃然起敬。

D.《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2017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

2017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

2017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文言文是语文考试里的重点内容,在2017年的中考备考过程中,掌握一些课外文言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2017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以供大家学习。

2017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曹司农竹虚言曹司农竹虚言①,其族兄自歙②往扬州,途经友人家。

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

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

"曹强居之。

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

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

曹殊不畏③。

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

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

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

"鬼技穷,倏然④。

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蠕,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竟不入。

导读:俗话说"邪不胜正",鬼的伎俩在堂堂正正的人面前就无计可施了。

鬼是不存在的,但社会上的邪气却是有的。

只有发扬正气,邪气才无市场。

注释:①曹司农竹虚言:曹竹虚司农说。

司农,官职名。

②歙(sh):县名,在安徽省。

③殊不畏:一点儿也不害怕。

④倏(sh)然:很快地。

这里指很快地消失不见了。

2017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长安何如日远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②。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③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④。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

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⑤?"答曰:"举⑥目见日,不见长安。

"导读:明帝两次的回答不一样。

自然不能都对,但他却都能说出个道理来。

这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注释:①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2017中考补充四篇京版文言文原文、练习、答案

2017中考补充四篇京版文言文原文、练习、答案

活板板印②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③。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④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⑤中有布衣⑥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⑦,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⑧纸灰之类冒⑨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⑩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①。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②,更互③用之,瞬息可就④。

每一字皆有数印⑤,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⑥,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⑦。

有奇字⑧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⑨,文理⑩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11与药相粘,不可取○12;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13之,其印自落,殊不○14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15所得,至今保藏。

①选自《梦溪笔谈,技艺》(胡道静《梦溪笔谈校证》卷一八,古典文学出版祉1957年版),略有改动。

活板,就是活字版。

板,同“版”。

②[板印]用雕版印刷。

③[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

之,指“板印书籍”。

④[已后]即“以后”,"已同“以”。

⑤[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一1048).⑥[布衣]平民。

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⑦[钱唇]铜钱的边缘。

⑧[和(huo)]混合。

⑨[冒]蒙,盖。

⑩[范]框子。

○11[持就火炀(ya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

炀,烤。

○12[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

①「字平如砥]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

②[具]准备好。

③[更(geng)互]交替、轮流。

④[就]完成。

⑤[印]字印。

⑥[以纸帖之]用纸条给它做标记。

帖,用标签标出。

⑦[每韵为一帖,木格贮(zhu)之]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

韵,指韵部。

唐宋时,人们按照诗歌押韵的规律,把汉字分为206韵,后来又合并为106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

河渚^①间有仲长子光^②者,亦隐士也,无妻子。

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

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③雁、莳^④药草自供。

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

自号‚东皋^⑤子‛。

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终于家。

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

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注】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②仲长子光:字不耀,洛阳人。

③凫:野鸭。

④莳:移植。

⑤东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有‚登东皋以舒啸‛句,‚东皋‛由此而来。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无妻子..()②日.与对酌()③君有奴婢数.人()④终.于家()(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绩爱其真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其真不知马也(《马说》)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1)①妻子儿女②每天③几,几个④终了,结束(2)C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遂相近结庐【答案】遂/相近/结庐3.翻译下列句子。

(1)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翻译:(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翻译:【答案】(1)即使有刺史来拜见他,他都不应答人家。

(2)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4.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王绩的‚性简傲‛,请你概括出两点。

【答案】(1)辞官回家后就随便在仲长子光的附近盖了茅屋居住。

(2)有刺史来拜见,都不应答人家。

(二)阅读《晋文公攻原》,回答下列问题。

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①原:原国。

②卫:卫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答案】A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答案】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答案】(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

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

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

(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

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

(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甲】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②悬为最善。

其法:取新纩③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④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其中有磨而指北者。

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⑤其理。

(选自《梦溪笔谈》)【注】①方家:行家。

②缕:丝线。

③纩(kuàng):丝绵。

④芥子许蜡:芥籽大小的蜡。

⑤原:探究。

1.文章介绍了指南针的四种操作方法,分别是、放在指甲上、、系在丝线上。

【答案】放在水面上放在碗边上2.指南针的四种操作方法,作者认为这种操作方法最好。

【答案】系在丝线上3.作者对这个问题说不出其中的道理。

【答案】磁石之指南(四)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乙】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1.解释句中画线的字。

(1)足食,足兵兵:(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答案】(1)武器装备、军备(2)限制……居住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2)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翻译:【答案】(1)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3.【甲】文重点强调的是‚人和‛(‚得道‛),【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你认为【甲】【乙】两文的内容有什么关系?【答案】【乙】文重点强调‚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

‚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

(五)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宋代沈括《活板》)【乙】或书之竹,谓之竹简;或书于缣(jiān)帛^①,谓之帛书。

缣贵而简重,不便于用。

至后汉,蔡伦以木肤、麻头、敝布、鱼网造纸,称为蔡伦纸^②而文籍资^③之以为卷轴。

然皆写本^④,学者艰于传录,故人以藏书为贵。

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931),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⑤国子监^⑥田敏,校正《九经》^⑦,刻板印卖。

朝廷从之。

锓梓(qǐnzǐ)之法^⑧,其本于此。

因是天下书籍遂广。

然而板木工匠,所费甚多,至有一书字板,功力不及,数载难成,虽有可传之书,人皆惮其工费,不能印造^⑨传播后世。

(节选自元代王祯《造活字印书法》,有删改)【注】①缣帛:用于书写的白色丝织品。

②蔡伦纸:指蔡伦用植物纤维改进造纸方法所发明的纸。

③资:凭借,用。

④写本:手抄的书本。

⑤判:指兼职。

⑥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

⑦《九经》:儒家经典。

⑧锓梓之法:刻板印刷的方法。

⑨印造:印刷制作。

1.下列语句中‚从‛字的意思,与【乙】文‚朝廷从之‛的‚从‛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其印为予群从所得C.从民欲也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答案】C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词的意思。

(1)瞬息可就就:(2)谓之竹简谓:【答案】(1)完成(2)称为;叫,叫作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纸帖之。

翻译:(2)因是天下书籍遂广。

翻译:【答案】(1)用纸条给它做标记。

(2)天下的书籍于是就多了起来。

4.选文【甲】中的‚活板‛有、制版活、、拆版活等优点。

选文【乙】进一步阐明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在纸张发明之前,人们只能书写在竹或缣帛上,但‚缣贵而简重,不便于用‛;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文章典籍可以用纸书写后装订成卷轴,但‚‛;刻板印刷术发明之后,天下书籍遂广,但‚‛。

(前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后两空用原文语句回答)【答案】字印活(字活、字模活)印刷活(备版活、字印数目活)学者艰于传录人皆惮其工费(板木工匠,所费甚多;功力不及,数载难成)(六)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甲】臣(指乐毅)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

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

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也,有高世主之心,故假节于魏,而以身得察于燕。

先王过举,厕之宾客之中,立之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

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节选自《史记·乐毅列传》)【乙】臣(指魏征)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1.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1)不以禄私其亲以:私:(2)必固其根本固:【答案】(1)拿,用偏爱(2)使……坚固,巩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

翻译:(2)必浚其泉源。

翻译:【答案】(1)所以考察才能然后授予官职的,是能成就功业的君主。

(2)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

3.结合两段选文,写出乐毅、魏征这些大臣在治理国家方面给君主的建议。

【答案】要点:任人唯贤广积恩德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选自《庄子·秋水》)【乙】平原君欲封^①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

平原君乃置酒。

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鲁仲连笑曰:‚所贵^②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即^③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注】①封:封赏。

②贵:认为可贵。

③即:如果。

1.解释下面画线的词。

(1)或谓惠子曰()(2)非梧桐不止()(3)是商贾之人也()(4)遂辞平原君而去()【答案】(1)有人(2)栖息(3)这(4)离开2.下列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非练实不食食之不能尽其材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去国怀乡C.为人排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仰而视之曰解纷乱而无所取也【答案】B3.翻译下面的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