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考前冲刺讲义
经济师《初级财税》讲义第一章1

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
经济师《初级财税》讲义第一章1
第一章 财政的概念与职能
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
一、财政产生的经济与政治条件
(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 原始社会末期,财政产生。
(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为财政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
二、财政的一般特征
(一)财政分配的主体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它包含几层含义:
第一,国家是财政分配的前提;
第二,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处于主动的、支配的地位;
第三,财政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二)财政分配的对象
从财政分配的实际内容来考察,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即剩余产品的一部分。
(三)财政分配的目的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这种需要属于社会公共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具有四个特征:
第一,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公共产品,其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
第二,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产品不具有排他性;
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
第三,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无需付出代价或只需付出少量的费用; 第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来源只能是剩余产品价值的一部分。
社会公共需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保证执行国家职能的需要(典型的社会公共需要)。
如国防、外交、普及教育等。
(2)准社会公共需要。
如高等教育、医疗事业。
(3)大型公共设施。
如邮政、民航、电力和城市公共设施等。
2018年度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基础班辅导讲义(2019年考试先用这个复习)(7-10章节)

第七章 税务管理1.考情分析2.内容介绍3.内容讲解考情分析题型:以单选题、多选题为主,存在较大的出案例分析题的可能性。
分值:10分左右,一旦出案例分析题,本章分值在20分左右。
内容介绍第一节 税务基础管理第二节 税收征收管理第三节 税收控制管理2018年本章教材内容基本没有变化。
第一节 税务基础管理知识点:税务登记知识点:账簿、凭证管理知识点:发票管理知识点:纳税申报知识点:税务登记(纳税登记)税务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实施税收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基础工作。
(一)税务登记的范围(熟悉)1.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经工商部门批准核发营业执照的企业和个体户;2.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事业单位和社会性团体;3.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4.依法负有纳税义务的非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
临时取得应税收入或者发生应税行为,以及只缴纳个人所得税、车船税的单位和个人,可不办理税务登记或者只登记不发证。
【例题·单选题】(2017年)下列行为中,属于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是( )。
A.公司职员将自有旧汽车卖掉B.农民在农贸市场销售自种蔬菜C.高校教授在企业授课D.高校教工亲属在校内开设超市『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税务登记的范围。
临时取得应税收入或者发生应税行为,以及只缴纳个人所得税、车船税的单位和个人,可不办理税务登记或者只登记不发证。
(二)税务登记的种类(掌握)设立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注销税务登记,停业、复业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1.设立税务登记——先工商,后税务;30日情形 规定(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含临时工商营业执照)的 应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生产、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2)其他纳税人 应当自依法成立或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3)已办理税务登记的扣缴义务人 应当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税务登记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2.变更税务登记——先工商,后税务;30日内情形 办理变更税务登记时限已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的 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按规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或其变更登记的内容与工商登记内容无关的 自税务登记内容实际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或自有关机关批准或宣布变更之日起30日内税务机关应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审核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2018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备考专题(讲义-试题-题库下载)含答案

2018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备考专题(讲义|试题|题库下载)含答案
2018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备考专题(讲义|试题|题库下载)
根据“”得知:2018年初中级经济师考试时间为,原则上只在地级以上城市设置考场,必要时可在县设置考场。
值得注意的是:。
考试实行合并组织、分科目连续作答的方式。
考生须连续作答所报考专业的两个科目,,两科目总计作答时长为3小时。
为方便广大考生能够更好的复习2018年初级财政税收经济师考试,小编特整理了2018初级财政税收经济师考试各类辅导资料|试题大全模考押题汇总,方便考生复习。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备考汇总
章节讲义
章节试题
在线题库
第一章
社会经济制度。
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专业讲义

第四节政府预算执行的管理?一、政府预算执行的组织体系及职责?(一)组织领导机构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1、国务院组织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执行,职责。
?2、各级地方政府组织地方预算的执行,职责。
?(二)管理机构?1、财政部门在预算支出执行中的任务?第一,制度各项预算支出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第二,根据年度预算和季度计划,适时把预算资金拨给用款单位;?第三,监督用款单位讲求资金使用效果;?第四,要经常对预算支出的执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总结,提出改进的措施。
?(三)执行机构?1、收入征收机构。
主要包括税务部门和海关。
?税务部门主要负责征收并管理各项工商税收、企业所得税和国家交办的其他收入任务的执行。
?海关主要负责关税的征收管理,并代理税务机关征收进出口货物的增值税、消费税和其他有关税收,以及海关罚没收入。
?2、预算支出的执行机构。
主要包括国家政策性银行和有关商业银行。
?3、政府预算资金的出纳机构。
预算资金的收纳、保管和拨付,即出纳业务,由国家金库(简称国库)负责办理。
?(1)国家金库的设置?国家金库是政府预算收支的保管出纳机关,负责办理预算资金的收纳、保管和拨付业务。
?从世界范围看,国库体制的类型一般有三种:?①独立国库制;(芬兰)?②委托国库制;(美、英、法、德、日等)?③银行制。
(如美国的州和地方财政及蒙古国)?我国采用委托国库制,由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家金库,执行政府预算出纳业务。
不设中央银行的地方,国库业务委托当地的商业银行办理。
?二、政府预算收支的执行?1、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含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财政统一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各单位不再设有银行账户;?二是所有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所有财政支出根据部门预算均由财政集中支付到商品和劳务的提供者;?三是财政设立专门的国库现金管理和支付执行机构。
?2、设置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构成及功能是:?(1)、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按收入和支出设置分类账,收入账按预算科目进行明细核算,支出账按资金使用性质设立分账册。
2018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章节习题与精讲(可编辑).doc

2018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章节习题与精讲(可编辑)第一章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公共物品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公共物品的受益是非排他的B、提供公共物品是以盈利为目的的C、通过竞争的方式可以取得公共物品D、公共物品的效用是可以分割的、()决定了财政支出的范围。
A、私人物品的提供B、市场失灵C、准公共物品的提供D、公共物品的提供、()决定了财政的职能范围。
A、市场失灵B、公共物品C、私人物品D、政府失灵、实现公共物品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途径是()。
A、完善公共部门的组织制度B、完善激励约束制度C、完善民主、科学的财政决策体制D、确保公共部门的行为不偏离政府的意图、以下属于准公共物品的是()。
A、国防B、基础科学研究C、环境保护D、医疗、公共部门可以看作是公共物品的生产单位公共部门具有()性质。
A、单边垄断B、完全垄断C、寡头垄断D、双向垄断、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调节企业利润水平的主要手段是()。
A、遗产税B、消费税C、土地使用税D、房产税、一国在进行国际经济交往时其国际收支比较理想的状态是()。
A、资本项目收大于支B、经常项目收大于支C、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合计大体保持平衡D、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合计收大于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产业政策D、投资政策、提供下列()的目的不是追求盈利而是追求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A、公共物品B、公有制产品C、私有制产品D、私人物品、随着公共物品的消费者的增加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的变化是()。
A、增加B、减少C、等于D、恒为正数、关于市场配置资源与市场失灵的说法错误的是()。
A、市场在提供纯公共物品方面无能为力B、不完全竞争导致垄断C、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是很公平的D、市场经济不可能自动平稳地发展、财政可以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其分配比例主要取决于()。
2018-2019年最新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精讲班精讲讲义精心总结

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职能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财政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知识点: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原始社会初期,没有剩余产品,没有国家,也不可能产生财政。
原始社会末期,发生了社会分工,即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标志着人们不再是直接为了自身的消费而生产,还进行为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
人们的生产劳动所创造出的劳动产品,除了维持自身的生存之外,还出现了日益增多的剩余产品,为财政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知识点: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逐渐形成私有制社会。
伴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及阶级的出现,氏族组织逐渐演变为国家。
奴隶制国家为维持存在及实现其职能,需要占有和消耗一定的物资资源,其本身又不从事物资资料的生产,只能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把一部分的社会产品据为己有,就产生财政分配。
结论: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成为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例题】财政产生的条件是()。
A.生产力的发展B.国家的出现C.剩余产品的出现D.阶级的出现E.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答案】ABCD【解析】财政产生的条件分为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两大类,共五方面的内容。
市场效率、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知识点:市场效率市场指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场所。
决定市场规模和容量的要素有:购买者、购买力、购买欲望。
市场效率是指完全竞争状态下所达到的帕累托最优效率。
这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的,他在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最早使用了这个概念。
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专业讲义

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专业讲义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第六章商品劳务税制度第一节增值税制一、增值税的概念与类型增值税是以从事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从事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
增值税的类型:以扣除项目中对外购固定资产的处理方式为标志,可以将增值税分为三种类型: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
(三)增值税的特点1、不重复征税,具有中性税收的特征。
2、逐环节征税。
3、税基广阔,具有征收的普遍性和连续性。
二、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具体规定:1、申报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境内的货物均应缴纳增值税。
进口货物的收货人或办理报关手续的单位和个人,为进口货物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
2、代理进口货物,以海关开具的完税凭证上的纳税人为增值税纳税人。
对报关进口货物,凡是海关的完税凭证开具该委托方的,对代理方不征增值税;凡是海关的完税凭证开具给代理方的,对代理方应按规定征收增值税。
3、企业租赁或承包给他人经营的,以承租人或承包人为纳税人。
(三)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1、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根据规定,凡符合下列条件的视为小规模纳税人:( 1)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本数,下同)的;(2)除第(1)项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
上述第( 1)项所称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是指纳税人的年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占年应税销售额的比重在50%以上。
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其他个人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可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2、一般纳税人的认定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税销售额(纳税人在连续不超过12个月的经营期内累计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包括免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
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专业讲义

第六章商品劳务税制度第一节增值税制一、增值税的概念与类型增值税是以从事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从事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
增值税的类型:以扣除项目中对外购固定资产的处理方式为标志,可以将增值税分为三种类型: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
(三)增值税的特点1、不重复征税,具有中性税收的特征。
2、逐环节征税。
3、税基广阔,具有征收的普遍性和连续性。
二、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具体规定:1、申报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境内的货物均应缴纳增值税。
进口货物的收货人或办理报关手续的单位和个人,为进口货物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
2、代理进口货物,以海关开具的完税凭证上的纳税人为增值税纳税人。
对报关进口货物,凡是海关的完税凭证开具该委托方的,对代理方不征增值税;凡是海关的完税凭证开具给代理方的,对代理方应按规定征收增值税。
3、企业租赁或承包给他人经营的,以承租人或承包人为纳税人。
(三)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1、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根据规定,凡符合下列条件的视为小规模纳税人:( 1)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本数,下同)的;(2)除第(1)项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
上述第( 1)项所称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是指纳税人的年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占年应税销售额的比重在50%以上。
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其他个人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可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2、一般纳税人的认定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税销售额(纳税人在连续不超过12个月的经营期内累计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包括免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
纳税人一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不得转为小规模纳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