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中医证候分型特点研究
Ⅱ型糖尿病兼肥胖症的中医治疗

进 一 步 加 重 。这 与笔 者 在 临床 治疗 中 观 察 到 的 中青
年 Ⅱ型 糖 屎 瘸 患 者 肥 胖 与 胰 岛 素 抵 抗 程 度 较 老 年 糖
尿 病 人 更 为 突 出 的现 象 是 相 吻 合 的 。 肥 胖 和胰 岛 素 抵 抗 的程 度 与 空 腹 血 糖 的 高 低 不 存 在 正 相 关 的 关
Ⅱ型糖尿病兼 肥胖症 的中医治疗
安 其
成都 中 医药大 j 刚 |夏 ( hl 10 剃 I院  ̄ l 0  ̄) S 6
提要 : Ⅱ型糖尿病 和肥胖有共 同的病理基础 ,即胰岛素抵抗。在 中医辨证 中,均 与先天不足 , 脾 肾两虚 ,痰热瘵 阻有关 。应 用补益脾 肾、豁 痰行瘵 之 法 ,在降 低 空腹 血糖 和 降低 体重指教 方 面
已 经 存 在 ,并 且 是 Ⅱ型 糖 尿 病 和 肥 胖 共 同 的 病 理 基
础 。 随着 我 国进 入 小 康 社 会 , Ⅱ型糖 尿 病 和肥 胖 的 发 病 率 不 断 提 高 ,发 病 年 龄 不 断 降 低 。笔 者 在 临床 观 察 中发 现 ,中青 年 Ⅱ型 糖 尿 病 患 者 存 在 的肥 胖 和 胰 岛 素 抵 抗 较 老 年 Ⅱ 裂 糖 尿 病 患 者 更 加 突 出 ,采 用
维普资讯
四 川 中
4 0
医
2 O 年第 2 第 1 期 O2 0卷 1
Vd . 2 0, No. 1 1。 2 O0
J u d a f a i  ̄ i e S h T i r d ie c
均有可喜 效果 ,值得 进一步观察 。 关悯 : I塑糖 尿病 肥胖 中医治疗 I 补 益脾 肾 清热豁痰行瘀
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型与相关因素研究_司银套

本研究显示新发的 2 型糖尿病,HbA1C、FPG、PPG 比较,阴虚热盛型高于其他证型( 有显著性差别) ,湿 热困脾型最低,气阴两虚型与阴阳两虚型居中 ( 但无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证实新发的 2 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客
观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研究资料显示,在辨证分型主 证中,以湿热困脾型居多,其次为阴虚热盛型,再次为 气阴两虚型,而阴阳两虚型最少。与传统观点认为以 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不一致,这与时代进步及社会发展 有关,体检发现或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更为常见。病机 多为先天禀赋不足( 遗传) ,后天饮食不节,多食肥甘、 肉类食物,形体肥胖,首先致脾胃内伤,运化失司,水谷 不能化生精微,聚生痰湿,水谷不能化生精微,故从小 便而出,形成消渴。痰湿蕴久化热,耗伤阴津,故形成 阴虚燥热,气随津失,故见气阴两虚,病久及肾,故见阴 阳两虚,瘀、热是常出现的兼夹症。
虚型 HbA1C、FPG、PPG 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血脂代谢紊乱,使得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和质量下降,从
( P > 0. 05) 。
表 4 2 型糖尿病中医各证型 HbA1C、FPG、PPG 比较( x珋± s)
而导致了 严 重 的 胰 岛 素 抵 抗 的 发 生。 而 阴 虚 热 盛 型 BMI 及 TC、TG 最低,这与该型三多一少症状突出,消
2. 3 各组 HbA1C、FPG、PPG 的比较 由表 4 可知,2 型糖尿病患 者 的 中 医 证 型 中 的 HbA1C、FPG、PPG 比
·1140·
辽宁中医杂志 2013 年第 40 卷第 6 期
较,阴虚热盛型 > 气阴两虚型 > 阴阳两虚型 > 湿热困
本研 究 显 示 新 发 的 2 型 糖 尿 病,湿 热 困 脾 型 的
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气阴两虚型与湿 则更缠绵,湿与热合则更胶着,更易导致湿热困脾。湿
中青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脂质代谢关系的临床研究

与对 照 组 比 较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阳 两 虚 型 组 T 与 对 照 组 比较 有 显 著 性 差异 。 论 : 胖 2型糖 尿病 患 者存 在 严 重 脂质 代 阴 G 结 肥
谢紊乱 . 与中医分型有一定关 系. 应该积极进行调 脂治疗。
关键词 2型糖 尿 病 脂 代 谢 辨证 分 型
中图 分 类 号
R5 71 4 8. 0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9 X(0 8 1 — 0 3 0 6 2 3 7 2 0 )1 0 4 — 3
自汗 盗 汗 , 心烦 热 , 五 心悸 失 眠 . 红少 津 、 舌 少 2型糖 尿 病在 其 发 生发 展 过 程 中 常伴 有脂 质 代 酸 软 . 谢 紊乱 为 了进一 步探 讨糖 尿 病 中医 证 型与 血脂 代 苔 , 细数 。 阳两 虚 型症 状 : 脉 阴 小便 频 多 , 夜尿 增 多 ,
摘 要 目的 : 讨 中青 年 肥 胖 2型 糖尿 病 患 者脂 代 谢 与 中 医辨 证 分 型 的 关 系。 法 : 定 1 5例 中青 年 肥 胖 2型 糖 探 方 测 8
尿病 患者 与 5 3例 健 康 对 照 组 的 血 脂 , 中 医辨 证 将 肥 胖 2型糖 尿病 患者 分 为 痰 热 互 结 型 、 阴两 虚 型 、 阳 两虚 型 3组 . 按 气 阴
箍 | 究 j 研
孽 曩 孽| 《 誊 器
中青年肥胖 2型糖尿病患者 中医辨证分型 与 脂质代谢关系 的临床研 究
周丽波 1 李 敏2 董 柳 2 仝 小林 2 (. 1北京 中医药大 学 , 京 10 2 ;2 中国 中医科 学院广 安 门医院 , 北 0 05 . 北京 1 0 5 ) 0 0 3
中医治疗肥胖型2_型糖尿病的进展分析

中医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进展分析马香菊1,刘飞21.邹城市中医院肿瘤科,山东邹城273500;2.邹城市中医院内一科,山东邹城273500[摘要]肥胖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作为全球范围内流行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中医治疗在改善T2DM患者的胰岛功能、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血脂代谢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中医治疗通常注重整体调理,强调平衡阴阳、调理气血。
本文综述了中医治疗肥胖型T2DM的最新研究成果,涵盖了治疗方法、机制、临床疗效等方面的重要进展。
旨在为医学界提供参考,促进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治疗方法的不断优化。
[关键词] 中医;肥胖型;糖尿病;综述[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4)02(a)-0194-05 Progress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Obes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MA Xiangju1, LIU Fei21.Oncology Department, Zouche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Zoucheng, Shandong Province, 273500 China;2.Internal Department Section One, Zouche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Zoucheng, Shandong Province, 273500 China[Abstract] As a chronic metabolic disease prevalent worldwide, the treatment of obes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has achieved some posi⁃tive results in improving islet function, lowering blood sugar level and improving lipid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T2D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usually focuses on overall conditioning, emphasizing balance of Yin and Yang, conditioning of qi and bloo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obese T2DM, including important advances in treatment methods,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effects. It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medical community and promote in-depth research in related fields and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treatment methods.[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bese type; Diabetes mellitus; Summarize肥胖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不足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还包括胰岛功能不足、高血糖、肥胖和高血压等[1-2]。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体重指数、血胰岛素水平及血脂关系的研究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体重指数、血胰岛素水平及血脂关系的研究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体重指数、学胰岛素水平和血脂等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联系情况。
方法根据2014年5月—2015年3月该院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共有15例阴阳两虚型、16例气阴两虚型、25例湿热困脾型、24例阴虚热盛型,对患者的血脂、空腹胰岛素、体重等指标进行监测记录,探讨患者的病情和这些指数的相关性。
结果四类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比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最多的是湿热困脾型患者,四类患者的血脂异常情况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湿热困脾血脂异常患者最多。
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比较好,可以通过对患者的血脂、血胰岛素、体重等指标来进行鉴别分析,患者湿热困脾类型是最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能够为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标签:血脂;胰岛素水平;体质量指数;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异常疾病,临床中比较多见,根据研究显示,现在我国的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大约有10%左右[1]。
糖尿病患者的脏器会出现衰竭现象,糖尿病是目前对人类健康威胁性占据第三位的疾病[2]。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之症,是因为阴津亏损,燥热过盛所引起的疾病。
根据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其血脂、体重、胰岛素水平等指标和病情有紧密的联系关系[2]。
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体重和胰岛素水平的分析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该院2014年5月—2015年3月间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对他们的血脂、胰岛素水平、体质量等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院共选取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其中有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9例,最小患者52岁,最大患者75岁,患者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9年。
我们根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进行了诊断[3],全部患者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值超过了7.1 mmol/L,餐后2 h的血糖值超过了11.1 mmol/L;并且为这些患者进行了实验室检查,均确诊。
2 型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的中医辨证特点

传因素密切相关 ∀ 多项研究表明 高脂肪 !高热量 !过
多甜食摄入 !饮酒 !肥胖 !低劳动强度等因素均可促进
型 ⁄ 的发生≈ ∀ 近年来 随着国人生活方式 !饮食
习惯及环境状况的改变 ⁄ 患者的数量也迅速增加 ∀
本研究显示 近年来新发病例合并高血脂 !高血压比例
上升 而且在起病形式和临床症状上以/ 三多一少0 等
力 阴虚 内热 证主要症状 潮热盗汗或五心烦热
腰膝酸软 !足跟痛 口干咽燥 !皮肤干痒 舌红少苔 脉
沉细数 ≈ 阳虚证主要症状 畏寒肢冷 神疲 !面色 白
及阳萎 !性欲减退 五更泄泻或夜尿频 !肢体浮肿 舌淡
胖 脉沉迟无力 …血瘀证主要症状 肢麻或刺痛 !痛处
不移或夜甚 肌肤甲错或晦暗 !脉络瘀血 口唇爪甲紫
多尿 !消瘦为特征 ∀ 但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条件和医
疗保健水平的进步 本病的临床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
许多患者往往并不出现典型的消渴病表现 同时随着
人均寿命的延长 ⁄ 患者的病程也较前延长 慢性并
发症发生率亦明显增加 ∀ 既往已有很多学者对 ⁄ 的
中医辨证分型进行了研究 但对本病常见慢性并发症
的中医证候研究尚不多见 ∀ 本研究调查的 例具有
定的客观性 在辨证分型时以/ 主要症状 舌 !脉 兼次
要症状0为判定尺度 对辨证分型的量化 !标准化进行
了初步尝试 ∀ 临床症状的证候归类以国标和卫生部药
政局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为参照 具有一定权威性 ∀
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和现阶段的证情特点 证候选择
以气虚 !阴虚 !阳虚 !血瘀 !痰湿为主要证候 ∀ 本病是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近年来 我国糖尿病
∏ ⁄ 的患
病率增长较快 患者总数已达
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
传统中医学将糖尿病归为“消渴”范畴,认为其主要病机是湿热病邪阻滞气血循行所致。
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如下:1.辨证分型:中医将2型糖尿病大致分为气阴两虚、瘀热炽盛、脾肾两虚、湿阻脾阳四类。
1.1气阴两虚型:症状表现为多饮、多尿、乏力、消瘦、神疲、气短等。
舌苔白或微黄,舌体较红,脉象细弱。
治疗重点是滋阴益气,清热生津,常用黄芪、玄参、麦冬、白术等药物。
1.2瘀热炽盛型:症状表现为糖尿、口渴、消渴、尿急,甚至出现目翳、痛、红肿等糖尿病并发症。
舌红苔黄,脉象数滑。
治疗重点是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常用黄连、连翘、丹参、赤芍等药物。
1.3脾肾两虚型:症状表现为乏力、体倦、腰膝酸软、尿频、遗精等。
舌淡苔白,脉象波虚。
治疗重点是健脾养血,温肾壮阳,常用党参、熟地、巴戟天、枸杞子等药物。
1.4湿阻脾阳型:症状表现为多饮多尿、口渴、纳差、腹胀等。
舌质淡 swollen苔白腻,脉象滑。
治疗重点是燥湿健脾,温阳化湿,常用茯苓、陈皮、山药、砂仁等药物。
2.中医药治疗:治疗2型糖尿病的中药可以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使用。
2.1苦瓜:苦瓜富含苦瓜元素,具有降糖作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代谢和利用。
2.2五味子:五味子能够增强胰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
2.3黄连:黄连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瘀热炽盛型的2型糖尿病。
2.4黄芪:黄芪具有益气、固表、增加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适用于气阴两虚型的2型糖尿病。
2.5茯苓:茯苓能够利尿、健脾、利湿,可用于治疗湿阻脾阳型的2型糖尿病。
3.其他治疗方法:3.1饮食疗法: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建议采用低脂、高纤维、低糖、低盐的饮食方案,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同时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3.2运动疗法: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增加代谢率,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2518例肥胖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分类研究

c s swe ee c s e to tma h a d i tsies n rmeb 46 ; wee sa n t n q n h e m y d o y 68 % ; a e r x e sh a fso c n ne t y d o y 1 .% 1 1 r tg ai ia dp lg s n rme b . n 7 o 21 r p e n d fce c n h e m ee t n s n r me b .% ; 2 r t e sb 7 . 1 8 a e u f2. 1 9 we e s le eiin y a d p lg rtn i y d o y 87 o 4 8 we eoh r y 1 % . 71 c s so to 5 8
柳 1李红皎 1 7 .
佳 , 立 波 , 燕妮 周 张
【 摘要 】目的 : 究肥胖 2型糖尿病(2 M) 研 T D 的中医症状分布 、 证型特征。方法 : 采集 门诊病 例信息 , 类别分析 , 按 确定
主要证型。 结果 : 1 例肥胖 T D 患者 中肝 胃郁热证 1 3 25 8 2M 2例 , 29 胃肠 实热证 3 8 , 1 . 气滞痰 阻 3 占5 . %; 6 例 占 46 %:
— —’ ‘————堕——— 0 第3 第1 WrJrl eadrin d smMdi 2 8 o N 1 :—。。—————————0 年 卷 期 0 uaf treTdiaa ee ece 0 ,1.. —:‘‘——堕————— 8 — ——!— —合杂 — —— —— 垦 — — — — —— — 志2 — — i on I gt at 1 w t d on o n i n 0 V. o 3
ci ial. Re ut 1 3 2 T DM a e u f2, 8 wee sa n to fl e n tma h h a y do y 5 .% : 6 ln c l y s l s: , 3 2 c ss o to 5 1 r tg ain o i ra d so c e ts n r me b 29 v 3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1]Ning G.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 2013,310(9):948-959.[2]郭学军,邹移海,吴凌.链脲佐菌素诱导SD和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因[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8,16(4):301-304.[3]Stumvoll M,Goldstein BJ,van Haeften TW.Pathogenesis of type 2 diabetes[J].Endocr Res,2007,32(1-2):19-37.[4]Muoio DM,Newgard CB.Mechanisms of disease: molecular and metabolic mechanisms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beta-cell failure in type 2 diabetes[J].Nat Rev Mol Cell Biol,2008,9(3):193-205.[5]戴鹏,陶枫.近五年“从脾论治”糖尿病常用方药研究概况及对研究方向的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3):733-736.基金项目:江苏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LZ13177)。
作者简介:于一江,通讯作者。
编辑:张玉兰编号:EA-4180619113(修回:2019-01-02)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中医证候分型特点研究A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TCM syndrome classification of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obesity赵蕾1指导老师:郭志芹2(1.山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5级,山西太原,030027;2.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太原,030013)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9)01-0004-证型:DGB【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及非肥胖患者的证候差异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揭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证候分布特点及相关指标特点,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规范化防治奠定基础。
方法:将收集到的187例2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按是否肥胖分为肥胖组及非肥胖组,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颁布的《消渴病中医分期辨证参考标准》(1990年)进行证候分型,共分11型,包括虚证4型: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实证7型:燥热证、血瘀证、气郁证、气郁化热证、痰湿证、湿热证、胃肠结热证。
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BMI、腰围、腰臀比、糖尿病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颈部斑块或动脉硬化、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异同。
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主要证候特点是郁热,以气郁化热证为主要证型;肥胖组在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上明显高于非肥胖组,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低于非肥胖组。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肥胖;证候分型;代谢指标【Abstract】Objective: To reveal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yndrome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obesity and related indexes feature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of symptoms and laboratory indexes between ob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non-ob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187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esity group and the non-obese group. 187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ere divided into Xu syndromes (虚证) [ Qixu syndrome (气虚证), Xuexu syndrome (血虚证), Yinxu syndrome (阴虚证), Yangxu syndrome (阳虚证)] and Shi syndromes (实证) [Zaore syndrome (燥热证), Xueyu syndrome (血瘀证), Qiyu syndrome (气郁证), Qiyu Huare syndrome (气郁化热证), Tanshi syndrome (痰湿证), Shire syndrome (湿热证), Weichang Jiere syndrome (胃肠结热证)]. Conclusi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main syndrome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obesity was Yure syndrome (郁热证), and the main syndrome was Qiyu Huare syndrome. The clinical indexes in the obesit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non-obese group. The levels of serum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in the obesit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non-obese group.【Keywords】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besity; Syndrome classification; Metabolic indices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9.01.0022型糖尿病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升高,同时还会造成脂代谢异常。
2013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达到了10.9%[1],其中90%为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其中肥胖人数占到了总患病人数的2/3,腹型肥胖则达到了45.4%。
中医药治疗在治疗糖尿病合并肥胖上具有副作用小、适宜推广的特点,因此为了更好地认识糖尿病合并肥胖的证候特点,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合并肥胖、延缓疾病的进展奠定基础,故对糖尿病合并肥胖的证型分布及其代谢指标的特点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本研究选择2017年3-12月在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87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及2型糖尿病非肥胖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1.2.1 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1999年)的诊断标准制定,要点如下:①糖尿病症状(尿量增多、心烦、口渴、饮水量增多和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随机血糖(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 mmol/L;②空腹血糖(FPG)≥ 7 mmol/L;③OGTT2小时血糖≥11.1 mmol/L。
(注:需重复测量一次予以证实,才能确诊。
在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同时还应排除1型糖尿病等其他类型糖尿病)。
1.2.2 肥胖的诊断标准根据2003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用)》标准如下:①身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为肥胖;②腹型肥胖: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
(注:如果体重增加是由于肌肉发达,则不应诊断为肥胖)1.2.3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诊断既符合2型糖尿病,又符合肥胖的诊断标准。
1.2.4 中医证候诊断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颁布的《消渴病中医分期辨证参考标准》(1990年)制定,共分11型,包括虚证4型: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实证7型:燥热证、血瘀证、气郁证、气郁化热证、痰湿证、湿热证、胃肠结热证。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1.3.1 纳入标准①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1999年)的诊断标准;②符合2003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用)》关于肥胖的诊断标准;③年龄18~75周岁。
1.3.2 排除标准①有其他严重原发疾病及严重心功能及肝肾功能不全者;②近1个月发生过严重急性并发症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糖尿病急性并发症(LA)、高血糖高渗状态(HHS)等;③近1个月有其他急性病症者,如急性感染等;④妊娠、哺乳期的妇女;⑤其他类型的糖尿病患者;⑥不愿意合作及精神失常患者。
1.4方法1.4.1 收集资料1.4.1.1一般资料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腰臀比(WHR)、糖尿病病程。
1.4.1.2临床及实验室指标①空腹血糖(FBG);②糖化血红蛋白(HbAlc);③血脂4项: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④血尿酸(UA);⑤颈部斑块及动脉硬化(彩超);⑥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HOMR-IR:HOMA-IR=[FBG(mmol/ L)×FINS(mIU/L)]/22.5。
1.4.1.3中医证候分类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颁布的《消渴病中医分期辨证参考标准》(1990年)制定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证候学分类。
1.4.2 整理及分析资料按照分组标准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肥胖组及非肥胖组,分析两组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及区别;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腰围、腰臀比、糖尿病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4项、血尿酸、颈部斑块、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差异。
1.4.3 统计分析方法实验数据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描述,组间的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方差齐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者采用t检验;两组间非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采用α=0.05,双侧检验,显著性差异水平均为P<0.05。
2结果本研究共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87例,按照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非肥胖组有男性66例,女性30例,共96例;肥胖组有男性67例,女性24例,共91例。
2.1 一般资料比较两组在糖尿病病程、性别、年龄、身高上无明显差异(P>0.05);肥胖组的体重及BMI明显大于非肥胖组(P<0.05);肥胖组的腰围、臀围、腰臀比明显大于非肥胖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