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伐他丁对ACS患者CRP及sICAM-1、sVCAM-1的影响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ACS的效果及对血清MMP-1、ET-1和APN水平的影响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ACS的效果及对血清MMP-1、ET-1和APN水平的影响龙静;王竹文;马晓花【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将9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予氟伐他汀40 mg/d和80 mg/d治疗,连续4周;另外选择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1组和2组临床疗效;测定三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内皮素(ET-1)和脂联素(APN)水平.结果治疗2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治疗1组(P<0.05).ACS患者治疗前血清MMP-1和ET-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PN 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ACS患者治疗后血清MMP-1、ET-1明显降低,APN 明显升高(P均<0.05),尤以治疗2组为著(P<0.05);血清MMP-1、ET-1与APN 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ACS效果确切,尤以高剂量时为著;机制可能为通过调节MMP-1、ET-1、APN水平而减轻血管炎性反应和稳定粥样斑块.【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2(052)043【总页数】2页(P61-62)【关键词】冠脉综合征,急性;氟伐他汀;基质金属蛋白酶-1;内皮素;脂联素【作者】龙静;王竹文;马晓花【作者单位】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山东东营257000;东营市人民医院;东营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5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主要是由于冠脉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痉挛等因素导致的心肌缺血、损伤以及坏死,在该病理过程中炎症反应引起的内皮损伤、纤维组织完整性破坏以及细胞外基质降解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
他汀类药物除具有降脂作用外,还有明显抗炎和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2]。
2010年6月~2011年12月,我们观察了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ACS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内皮素(ET-1)和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旨在探讨氟伐他汀防治ACS的最佳剂量及可能机制。
氟伐他汀对SAH患者sICAM-1、hs-CRP的影响研究

Efects of fluvastatin on sICAM 一1、hs·CRP level in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CAO Wenfeng,WU Lingfeng,PAN Jie,et a1.(Department ofNeurology,Jiangx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Nan chang 330006,China)
ly reduced,while its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previouson 3 d,7 d,lower untildl4 d.The sICAM一1 level of
fluvastati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on 3 d,7 d,14 d.Fluvastatin group showed
a trend of gradually reducing the level of serum hs—CRP ,the serum hs—CRP level of f luvastatin group were signif 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on 7 d and 14 d.Conclusions Fluvastatin treatment is effective in reducing serum
氟伐他汀对血透患者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影响进展论文

氟伐他汀对血透患者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影响的研究进展【关键词】氟伐他汀;血透;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研究进展临床多应用血液透析(hd)对尿毒症患者进行治疗,现今此治疗技术已经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其已经可以大大地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仍存在问题。
此类患者每年的病死率几乎达到20%。
众多学者证明此类患者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存会有氧化应激、微炎症的身体状态,此类状态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1]氧化应激可能是降低crf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致死率的一个有效途径。
1 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的概念氧化应激(oxidativc strcss,os)状态是指机体活性氧的生成增加或/和机体清除活性氧的能力降低,导致活性氧的生成和清除失衡,过量的活性氧引起机体分子、细胞的损害。
近年来的研究[2]态、贫血、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心血管并发症有关。
患者处于微炎症状态情况下其身体是在免疫复合物、补体、化学物质、内毒素、微生物等因素的刺激之下,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因子大量释放而出现炎症表现[2]2 机制此类患者体内的代谢出现紊乱的情况,其会致使患者体内的内环境出现明显的变化,从而对患者的氧自由基有所损伤,抑制了其的清除机制,致使患者表现为氧化应激的状态。
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刻清除患者的体内毒素,但却会导致患者出现微量溶血等情况发生,从而导致患者处于氧化应激、微炎症的这一状态中。
现今对这一状态的研究还不是很明朗,其可能是因为患者的体内代谢、免疫等功能处于相对的紊乱情况下[3]3 血透对尿毒症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有研究人员horberger等[4]hd治疗的病死率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其病死率明显低于低通量hd患者的病死率。
患者经治疗其营养情况也得到了改善,这与进行治疗的剂量高会对患者体内的高通透量有一定影响有关联。
研究人员galli等[5]的这一状态。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症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预后的影响论文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症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氟伐他汀(40mg、80mg)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4周前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对缺血事件的影响,以及大剂量氟伐他汀治疗acs的疗效、安全性。
方法:8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氟伐他汀80mg/d睡前服用;对照组给予氟伐他汀40mg/d 睡前服用,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hs-crp水平及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超敏crp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试验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缺血事件发生率在两组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acs患者早期大剂量氟伐他汀能明显抑制炎症反应,明显降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减少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有良好的安全性。
【关键词】氟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超敏c-反应蛋白;缺血事件【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063-0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心病中的急重症类型,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继发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和远端血管的阻塞,具有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
炎症细胞介导的斑块破裂是发生acs的重要机制,90%以上为不稳定斑块破裂所致,研究表明,大量炎细胞侵润是斑块破裂的直接诱因[1]。
c-反应蛋白(crp)在肝脏中合成,是一种敏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被认为是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最强有力指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活动,与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2]。
他汀类药物除调脂作用外还有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等作用。
氟伐他汀短期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氟伐他汀短期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氟伐他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入选的76例ACS分成氟伐他汀组(n=38)及对照组(n=38),随访4周。
结果:氟伐他汀组治疗4周,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P<0.05)。
结论:ACS早期应用氟伐他汀的能有效降脂,抑制炎症反应。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氟伐他汀;C-反应蛋白Albert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等非调脂作用[1],其抗炎特性可能抑制ACS的发生和发展。
本研究通过检测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旨在探讨氟伐他汀干预治疗前后血清hs-CRP的水平变化。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04年8月~2006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ACS患者(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76例,随机分为两组,氟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8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及糖尿病例数、血脂水平、用药情况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入选排除标准为已知或可疑妊娠妇女、入选前4周应用他汀类药物者;肾功能异常,血肌酐>177 μmol/L。
1.2 研究方法: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处理,包括抗心肌缺血及抗凝治疗,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ACEI等,治疗组在入院后24小时内应用氟伐他汀40 mg/d,每晚顿服,连用4周;对照组不用氟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
1.3 观察项目: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入院第二天和药物治疗4周后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于-70℃冰箱待检,同时测定血脂、血糖、hs-CRP、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心电图、电解质等。
氟伐他汀论文

氟伐他汀对各级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CRP的影响谭知零1 史钰芳1摘要: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各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
方法:37例病人按NYHA分级分为心功能II、III、IV级组,所有患者在正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mg/d,口服连服10个月。
所有患者在加用氟伐他汀治疗前后检查心脏彩超,并测定CRP水平。
结果:治疗10个月后,各级心衰患者CRP水平较加药前下降,心功能有所改善。
结论:氟伐他汀能降低炎症因子CRP水平,改善心功能,尤其对NYHA IV级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
关键词:氟伐他汀;C反应蛋白;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the effect of fluvastatin on heart function and C reaction protei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luvastatin on heart function and C reaction protei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n NYHA class II-IV. METHODS 37 patients with CHF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group II, III and IV),the functional status of a patient could be defined by the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 classification. Everyone were treated by fluvastatin(40mg/d×10 months) on the basic anti-heart-failure therapy. Echocardiography and CRP would be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fluvastatin treatment. RESULTS With fluvastatin treatment,CRP was decreased, and heart function was improved in all heart failure patients.CONCLUSION Fluvastatin could reduce the level of CRP and improve heart function,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NYHA IV class heart failure.KEY WORDS:fluvastatin, C reaction protein,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氟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氟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关键词】氟伐他摘要:目的:观察氟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对其安全性作初步的评估。
方法:选择ACS病例36例,不论基础血脂水平如何,随机分为常规组(40mg/d,n=20)和强化组(80mg/d,n=16),均于发病24小时内给药,晚上1次服用,总疗程6月。
观察终点为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安全性。
结果:氟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可减少各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两组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结论:ACS 患者应用他汀类早期强化治疗可有效降低心脏事件,且安全性好。
关键词:氟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强化治疗;心脏事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调脂作用及由此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发生率及总死亡率已为定论,近年的研究发现,他汀类治疗不仅可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而且可以使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斑块趋于稳定,且他汀类对ACS的早期干预也多见报道,但对于他汀类的用药剂量及其安全性尚存在争论。
本研究旨在观察氟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对ACS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对其安全性作初步的评估。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选择2001年6月~2003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ACS患者[1]36例,发病时间<24小时,无论性别、年龄及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吸烟,均为入选对象。
两组基线资料有可比性,见表1。
排除对象:活动性肝病及原因不明的转氨酶持续升高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对氟伐他汀过敏者。
表1 两组入选时临床资料及血脂水平(略)12 治疗方法所有入选病人发病24小时内给予氟伐他汀,常规组40mg/天,强化组80mg/天,每晚睡前服,连服6月,其他治疗同ACS的常规治疗如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抗凝及溶栓治疗等。
避免使用与他汀类药物有协同诱发肌病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及随访所有入选病例在入院前、服药后3个月及6个月时作血脂、肝肾功能、CK测定,检查心电图,观察记录各种心脏事件包括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再入院等,及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肌痛、CK升高、胃肠道反应等。
氟伐他汀钠对既往冠心病患者感染衣原体后动脉硬化危险因子影响

DOI:10.3969/j.issn. 1005-1678. 2016. 09. 018氟伐他汀钠对既往冠心病患者感染衣原体后动脉硬化危险因子影响邬小花A,方波,袁晓旭(浙江省舟山医院心血管内科,浙江舟山316000)[摘要]目的探讨氟伐他汀钠对既往冠心病患者感染衣原体后动脉硬化危险因子的影响。
方法选取浙江省舟山医院符合 纳入标准且确诊的冠心病史衣原体感染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2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 组在常规治疗上予以氟伐他汀钠(20 mg/次,1次/天)治疗,共治疗4周为一疗程,于治疗前后采血测定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基质金 属蛋白酶及炎症因子水平,同时记录2组间不良反应状况。
结果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 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月旨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血月旨综合指数(lipid comprehensive index,LCI)水平较低,高密度j!旨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id-cholesterol,HDL-C)水平较高,可洛性细胞间雜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较低,NO 水平较高,基质金属蛋白酶 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含量较低,月中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ct,TNF-ct)、白介素-1(3(interleukin 1beta,IL-1(3)、高敏 C 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IL~6水平较低(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仅为胃肠道轻微不良反应,2组间不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A S 0 例 C 患者分为 氟伐 他丁组(5 ) 常规 治疗组 (4 )另选 5 5例 和 5例 , O例健康人 为对照组 , 治疗 前 、 疗 测定 治 8 周后血清 C P s A 一 、 C M ~ 的变化。结果 : A S 者血清 C P s A 1 sC M 一1 平 明显 R 、 C M 1s A I V 1 ① C患 R 、C M一 、 A I V 水
ahs nmo cl 一1 s A 一1 , laev8 ua e d einm l ue一1 s C M 一 )cnet i a et wt ct oo d ei l ue (l M o e C ) s ub a 一c r lah s o c o l cl o el (V A 1 o t s np tns i auecr- n i h
E e to lv s a i n Se u CRP,SL f c fFu a t t o r m n CAM 一1 a d S n VCAM 一1 Co t n s i ne t n Pa ins wi u e Co o a y S n r me t t t Ac t r n r y d o e h
EUS A)weeme u e o eoea datrt ame t o e k t u a tti nte ec r icp t n sw l a 0c nrl. r a rd b t b fr f e t n r w e sw h f v a i s ada ai t a e si 5 o tos s h n e r f 8 i l s n h es n
连云港市第二人 民医院(20 3 22 2 )
摘要
孙黎明 周 哲 周新华 王怡练 左逸夫 滕士阶
目的 : 究氟伐他丁对急性冠状动脉综 合征 ( C ) 者血清 C一反应 蛋 白( R ) 可溶性 细胞 黏 研 A S患 CP及
附分子 一1 sC M 一1 、 (lA ) 可溶 性血 管细胞 黏 附分子 一1 s C (V AM 一1 的影响 。方 法 : ) 采用 随 机 、 对照 的方 法 将
nr ydo ( C ) a sn r y me A S .Meh d 19p tns i C e adm ydv e t f vs t to s o a etwt A Sw r r o l id di ol ati ra dgo p 5 ae )ad cn i h en i n u a n—t t ru ( 5 css n o - ee
维普资讯
・
—
—
20・ 8 — —
放射 免疫学杂志 20 0 7年第 2 0卷 第 3期 Jo a immuooy07,0 3 f do R i n l 20 2 ( ) g
・
论 著・
氟 伐他 丁 对 A S患 者 CR C P及 sC M 一1 s C M 一 lA 、V A 1的影 响
高于对照组 ( 0 O ) P< . 1 。② 氟伐他丁组治疗 8周后血清 C P s AM一1s C M一1 平显著降低 ( 0 0 ) R 、I C 、V A 水 P< . 1 。 而常规治疗组 治疗后无显著变化 。结论 : 氟伐他丁对 A S患者有抗 炎抗 细胞 黏附作 用 。 C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氟伐他 丁 C一反应 蛋 白 细胞黏 附分子
S n L mig,Z o h u i n h u Z e,Z o n u ,e 1 h u Xi h a t . a
D p r eto ad l y h eod Pol H si lfLa yn ogCt, inug n 22 2 ) eat n fC rio ,TeScn e e o t inug n i Lay nog( 2 0 3 m og p pao y A src 0be t e T t y h et f u at i o hn e f e1 bt t a jci os d ee c vs t nc ags 1m C~rat epo i( R )a dslal treua v u t f of l an o s3 ecv rt n C P n ubei ecl r i e o n l l
R s l ① Bf etet t v s fe m C P s A 一 , V A e us t e rr m n, e ee r R , I M 1 sC M一1 e i ic t i e i t aetwt A S o ta h l los u C r s n al h hrn h ptn h C w e g f ny s e i si i h n o ( 0 O ) ②At a n, e e s f e R , l M 1s A t n ot l P< .1 . fr e ett vl o s m c P s A 一 , C M一1 nptn t f v ti dc ae a c rs et t r m h le m Ct e i s
vn oM te p ru ( 4r e ) ef n r ygop 5 a s . ecnet o e / R ( i m n t bdt m t d ,sC M 一1 s C M 一1 ( i i h a c s otn fsIm C P wt i muou i y e o ) IA s 2 h r i h ,V A wt h
s nfa t ( < . 1 , u el e eent c h gdi ecn et nl eaygop o c s n Fuatt a e i ic l P 0 O ) b t vl w r o hca e nt ovni a t r ru .C n l i lv ai C d 。 g in y h t e s mu n h o h p uo s 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