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韩城矿区煤层气地质条件及赋存规律_
韩城矿区煤层气利用改进构想及实践路径

企业合作模式探讨
建立产业联盟
推动煤层气企业、科研机构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产业联盟, 加强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技术创新。
探讨合资合作模式
鼓励煤层气企业与国内外能源企业、投资机构等开展合资合作,引 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加强企业间沟通与协作
搭建煤层气企业间沟通与协作平台,促进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 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发利用水平。
企业合作
引导企业加强合作,形成产业 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 ,共同推动煤层气产业发展。
技术创新
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煤层气产 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 高产业竞争力。
市场拓展
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煤层气产 品的应用领域和市场份额,推 动煤层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04
政策建议与保障措施
政策支持措施
安全保障措施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 度,强化现场安全管理, 确保煤层气利用过程中的 安全。
建立应急预案
制定煤层气利用安全应急 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救援 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 的能力。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
定期开展员工安全培训教 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和操作技能,确保安全生 产。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煤层气利用改进构想
本研究针对韩城矿区的煤层气利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改进构想 ,包括提高煤层气抽采率、优化煤层气利用技术、加强安全管理等方面。
实践路径
为了实现煤层气利用的改进,本研究也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路径,包括加强矿区 地质勘探、提高煤层气抽采设备性能、推广新型煤层气利用技术、完善安全管 理机制等。
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煤层气利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鄂东气田韩城区块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

断层 3 条大 的逆断层控制 , 形成 了不 同的构造格局 , 由 北 向南 可 划分 4 个构 造单 元 , 即: 韩 城北 平缓 斜坡 带 、 薛
峰 断裂 构 造 带 、 韩城 南 平 缓斜 坡 带 、 合 阳斜 坡 带 。韩 城
( 2 ) 5 号煤 层 : 位 于太原 组 下 部 , 5 号煤 层 结 构 相对 简单 , 变 化不 大 , 有薄 层夹 矸 1 ~3 层 。通过 对韩 城 区块 进 行 连井煤 层 对 比分析 得到 5 号煤在 平 面分 布较稳 定 , 仅 在 西北 部 局部 变 薄 、 尖灭 , 是 全 区稳定 可 采煤 层 。煤 层 厚 度 一般 0 ~9 . 9 m; 在 工 区绝 大 部分 地 区 5 号 煤厚 度
2 0 1 3 年第 1 1 期
西部 探矿 工程
5 9
鄂 东气 田韩 城 区块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
白 勇q , 熊先钺
( 1 .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 北京 1 0 0 0 8 3 ; 2 . 中石油煤层气有 限责任公司, 北京 1 0 0 0 2 8 ) 摘 要: 煤层 气藏具有其 自身的形成条件和 气藏特征 。从煤层 气藏的形成和保存条件 出发 , 以鄂东 煤 层 气 田韩城 区块为 实例 , 从 构造 条件 、 煤 岩 演化 程度 、 煤层 发 育及 分布 情 况、 硕底 板 盖层条 件 、 水文
第一作者简 介 : 白勇( 1 9 7 5 一 ) , 男( 汉 族) , 宁夏银川人 ,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 院2 0 1 1 级工程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煤层气地质 。
6 0
西 部探 矿 工程
2 0 1 3 年第 1 1 期
简述煤层气的赋存及开采机理。

简述煤层气的赋存及开采机理。
煤层气是一种以天然气为主要组成成分的有机矿物质,位于煤层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煤层气的形成是由煤级经历了自然热熔、长期压实形成的,其中以煤炭质部分发生的化学转化形成的烃类物质为主。
煤层气的赋存机理主要有渗漏、储存和驻留三种。
渗漏机制是指地质构造形成的胸部面上出现的渗漏洞口,天然气可以从地底深处穿过凝聚层形成流体,也可以从悬崖壁、地层剪切面等再渗漏到胸部,从而被抽出煤层,形成较高的渗漏通道,以及不同煤层产气更多的原因。
储存机制是指瓦斯以气体相存在油层中,被油层作为贮容空间,保持油层的结构特征和气体的流动状态。
驻留机制是指瓦斯驻留在煤级的微孔内,在煤层中构成“贯通型”的天然气储量,并受变形、裂隙和煤层特征的影响而分布均匀。
煤层气的开采机理是指为了开发煤层气而采取的一系列石油勘
探开采、处理和利用技术手段。
开发煤层气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规模经济价值,采取合理的勘探开发策略和技术,开拓煤层气藏的量、质和利用率,为石油燃料供应和国家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煤层气的开采机理主要有顶板封堵开采、高抽进封堵体系开采、抽洞堵塞开采和水果眼体系开采4种。
- 1 -。
陕西煤层气韩城的基本情况

陕西煤层气韩城的基本情况中联公司经过多年的勘探,中联公司在陕西省韩城地区发现。
并探明了该区第一个煤层气田——陕西韩城煤层气田2007年9月11日—14日, 国土资源部石油天然气储量评审办公室组织专家,在陕西韩城对“陕西韩城煤层气田WL1井区、韩城1井区新增煤层气探明储量报告”进行了评审。
韩城煤层气田新增煤层气探明储量报告是陕西省境内第一个通过国家评审的探明储量报告。
专家对报告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并指出,该报告编制规范严谨,内容翔实,资料丰富,在运用综合方法求取煤层气采收率研究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这是以往其它煤层气储量报告所没有的,是一个新“亮点”。
此次评审通过的3号煤、5号煤和11号煤叠合含气面积为41.7平方公里,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50.78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25.05亿立方米,经济可采储量22.55亿立方米,可以建成1.5亿立方米/年的生产能力。
随着勘探、开发工作进展,探明储量将逐步增加。
该气田行政上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管辖区,区内交通比较便利,低山、丘陵地形地貌特点,大陆型气候。
区域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汾渭地堑北缘,渭北隆起东段,东与河东煤田相连。
气田区地质构造比较简单,地层平缓,煤层分布比较稳定,煤储层埋深多在300m-900m,适合进行煤层气开发。
气田区内已完钻13口煤层气井,目前有一个11口井的试验井组正在进行排采生产。
单井的最高产气量达3500立方米/日,预测单井平均产气量在1800立方米/日左右,显示出良好的产气潜力和开发前景。
同时,该区也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煤层气下游利用市场广阔。
陕西韩城地区是中联公司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
韩城煤层气田的发现是继沁水煤层气田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发现,这一发现对实现国家“十一五”煤层气规划工作有着积极作用,将有力地推动陕西省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评审通过的探明储量为中联公司进行战略部署提供了技术依据,为该区开发煤层气奠定了资源基础,对公司实现在“十一五”期间的战略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韩城矿区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资源潜力

F o m a r t i o n nd a t h e T a i y u n a F o r ma t i o n wh e r e No . 3 , No . 5 a n d No . 1 1 c o a l s e a l T i s a r e p i r ma r y a n d d i s t r i b u t e d s t a b l y , a n d s h o w h i 譬 h v i t r i n i t e
中 国 石 油 勘 探
第2 2 卷
第 6期
C HI NA P E T RO L E UM E X P L O RA T I O N
2 0 1 7 年 1 1月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6 7 2 — 7 7 0 3 . 2 0 1 7 . 0 6 . 0 0 9
f r o m CBM we l l s di s t r i b u t e d i n t h e who l e a r e a ,a nd e s t a bl i s h e d a c a l c u l a t i o n mo de l us i n g s t e pwi s e r e g r e s s i o n me t ho d ,b a s e d o n wh i c h
c a l c u l a t e d c o a l b e d me t h a n e r e s o u r c e s . T h e s t u d y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 i n t h i s a r e a : f 1 ) p r i ma r y c o a 1 . b e a r i n g s t r a t a a r e t h e P e r mi a n S h a n x i
韩城WL1井组煤层气地质特征1

6.37
0.02 -1.15 2.44 26.9 8.54 7.89
19.19 6.63
68
大小及有效驱动能量持续作用时间。储层压力越
高、临界解吸压力越大、有效地应力越小,煤层气
的解吸-扩散-渗流过程进行得就越彻底,表现为
采收率增大,气井产能增大。有效压力系统由静水
压力、地应力以及气体压力组成。对不饱和储层来
上为单斜构造。
1.3 水文地质
第四系松散层的孔隙含水层,厚度 2 m~10m, 单位涌水量 0.149 l/s.m~21.11 l/s.m,含水性 属中等~极丰富;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单位涌水 量 0.000102 l/s.m~0.0766 l/s.m,含水性属小~ 中等。
山西组底部砂岩含水层,单位涌水量 0.000102 l/s.m~0.109 l/s.m,渗透系数 0.00036 m/d~0.487m/d,含水性属小。
太原组砂岩及灰岩(K2)含水层,单位涌水量
0.000041 l/s.m ~ 1.72 l/s.m , 渗 透 系 数 0.07
m/d ~1.65m/d,含水性属小-中等。奥陶系灰岩
岩 溶 裂 隙 含 水 层 , 单 位 涌 水 量 0.000681 ~
6.15l/s.m , 渗 透 系 数 1.05m/d 。 水 质 为 HCO3-·SO42-·Cl-~Na+·Ca2+·Mg2+型,水温为 24℃~
表 3 WL1 井煤储层参数一览表 Table 3The list of reservoir parameters of WL1 well
压力梯度/ kPa/m
渗透率 / md
表皮 系数
调查半 径/m
储层 温度/
论韩城矿区煤层气的构造控制

在矿区东南边缘地带 。( 1发育在煤层内的构造 图 ) 以 中型裙皱 及 落差 5m 以下 的 中 小 型 断层 为 主 , 大
中型 断层不 甚 发育 。
层气富集的规律性与煤层 气渗透的差异性 , 为选准 首期 开发试 验 区提供科 学 依据 。
2 矿 区地质 概 况
从南西至北东, 煤层走 向呈多级正弦型波状曲
线变化 。( 2 其 中 一级 波 状 弯 曲有 3个 , 别 为 图 ) 分
弧顶位于象山煤 矿井口附近 , 向南弯凸的一级宽缓 向斜, 弧顶位于文家岭附近 , 向北西弯凸的一级宽缓 背斜及弧顶位于桑树坪矿南部边界 , 向南东弯凸的
表 1 韩城矿区可采煤层厚度爰 甲烷含量 表
韩城 矿 区位于 渭北 煤 田东北 端 . 处 渭南 地 区 地 韩 城 市 境 内 , 一 北 东 延 展 的 宽 带 状 , 面 积 约 呈 总 1157k 2 1. m 。现生 产矿 区以 文家 蛉 隆起 为 界 , 自然 分为北 区 与南 区两 部分 , 区包 括 象 山 、 南 马沟 渠 2 个 煤 矿 ; 区包括 燎 原 、 峪 口及 桑树 坪 3 煤矿 。总 北 下 个 面积约 133k 2 9 . m 。区 内 主要 含 煤 地 层 为 二 叠 系 山 西组及石 炭 系太原 组 , 煤 9~1 层 , 中南 区含可 含 2 其 采 煤层 4层 , 区含 可采煤层 3 , 北 层 各煤 层厚 度及 甲 烷含 量如 表 1 所示 。 目前 5 生产 矿井 中 , 开采 边部煤 层 的马 沟 个 除
A ̄ae: a do e t o Co a a 0 “l nadA y o hC i , eca rsr ipnebi,n a el a c l ' tBs lt , f lt r s f J n n ̄gi N a h at oleev r enai ̄ adm i go - a e lh s ̄- 己 l i n n h o l n 岬cl 删 m嘴
韩城矿区王峰井田储量报告

韩城矿区王峰井田煤层气储量报告西安摩科实业有限公司二○一五年九月韩城矿区王峰井田煤层气储量报告韩城矿区王峰井田煤层气储量报告编写人:审核人:批准人:西安摩科实业有限公司二○一五年九月目录1 井田概况 (1)1.1申报区的位置与矿权 (1)1.1.1 位置交通 (1)1.1.2 矿权 (1)1.1.3 自然地理及经济状况 (3)1.2 勘探开发历程 (6)2 区域地质特征 (9)2.1 区域构造特征 (9)2.1.1 矿区构造特征 (9)2.1.2 井田地质构造特征 (11)2.2 地层特征 (13)2.2.1 矿区地层特征 (13)2.2.2 井田地层特征 (13)2.3 水文特征 (18)2.3.1 地表水 (19)2.3.2 地下水 (19)2.3.4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条件 (24)2.3.4 地下水水质 (25)2.3.5 水文地质勘探类型 (25)3 煤层特征 (27)3.1 煤层发育特征 (27)3.1.1 沉积特征 (27)3.1.2 含煤性 (27)3.1.3 可采煤层 (28)3.2 煤层煤质特征 (33)3.2.1 物理性质 (33)3.2.1 煤岩特征 (33)4 煤储层特征 (36)4.1 煤的吸附性 (36)4.2 煤的含气性 (37)4.2.1 瓦斯的成分 (37)4.2.2 瓦斯含量及分布规律 (38)4.3 煤的渗透性 (38)5 煤层气资源量 (42)5.1 计算范围 (42)5.2 计算方法 (42)5.3 参数的确定 (43)5.4 计算结果 (43)5.5 储量综合评价 (44)6 开发方案概念设计 (46)6.1 有利区域选择 (46)6.1.1 目标煤层选择 (47)6.2 井型选择 (48)6.3 部署方案 (50)6.3.1煤层气井网部署原则 (50)6.3.2部署结果 (50)6.4 产能预测 (52)6.4.1开发方式选择 (52)6.4.2产能预测 (53)1 井田概况1.1申报区的位置与矿权1.1.1 位置交通王峰井田位于韩城矿区的东北部,桑树坪煤矿之西北侧深部、黄河西岸,行政区划隶属陕西省韩城市王峰乡、桑树坪镇管辖,地理座标为北纬35°37′58″~35°47′52″,东经110°25′02″~110°33′4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经开始商业化开采。 本书系统研究了韩城矿区影 响煤层甲烷含量与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 根据煤层 厚度、煤层埋深、甲烷含量、煤体结构、顶底板封闭性 能和构造条件等指标, 把区内各煤层勘探开发类型 划分为三类,制定了确定类型的原则。计算了煤层气 资源量,选定了煤层气勘探开发目标区,进行了煤层 气参数井施工和排采试验。研究试验表明,本区煤层 气生储条件良好,甲烷含量较高,赋存和富集规律性 较强,资源丰富,开发前景较好。 全书 11 章 35 万字。
参考文献:
[1] 孙 升 林 ,曹 代 勇 ,张 群.煤 炭 地 质 勘 查 与 评 价 管 理[M].江 苏 徐 州 :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出 版 社 ,2007 :10-18. [2] 李建中,周昊,王春 林,等.支 持 向 量 机 技 术 在 动 力 配 煤 中 灰 熔 点 预 测 的 应 用 [J]. 煤 炭 学 报 ,2007 ,32(1):81-84. [3] 张衍国,蒙爱红,梁静,等.灰渣组分对灰渣熔点影响 的 实 验 研 究[J]. 清 华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2007 ,47(11):2010-2013. [4] 刘 筱 华,李 晋 文.浅 谈 利 用 灰 成 分 计 算 灰 熔 点[J].中 国 高 新 技 术 企 业 ,2009 ,(12):51-52. [5] 梁静,张衍国,蒙爱 红,等.应 用 神 经 网 络 方 法 优 化 垃 圾 焚 烧 模 拟 灰 渣 熔 点 的 预 测 [J]. 环 境 工 程 学 报 ,2009 ,3(11):2087-2090. [6] 王春林,周昊,李国 能,等.基 于 支 持 向 量 机 与 遗 传 算 法 的 灰 熔 点 预 测[J]. 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报 ,2007 ,27(8):11-15. [7] 袁善 录,戴 爱 军.配 煤 对 灰 熔 点 和 煤 成 浆 性 能 的 影 响[J].煤 炭 转 化. 2008,31(1):30-32. [8] 宋述停.逐步回归方法及其在燃煤发热量分析中的初步应用[J].山 西 电 力 ,2002 ,(5):3-4. [9] 赵志根,吴基文,王定武.张集煤矿 13-1 煤层甲烷含量的逐步回归 分 析[J]. 中 国 煤 田 地 质 ,2003 ,15(3):12-14. [10] 康 永 尚,沈 金 松,谌 卓 恒.现 代 数 学 地 质[M].北 京 :石 油 工 业 出 版 社 ,2005 :46-60. [11] 向 东 进,李 宏 伟,刘 小 雅.实 用 多 元 统 计 分 析[M].湖 北 武 汉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出 版 社 ,2005 :33-71. [12] 樊泉桂. 化学组分及单组分熔融温度与煤灰熔融温度的 相 关 性 分 析[J]. 锅 炉 技 术 ,2007 ,6(38 ) :10-13.
表 2 方差分析表 Table 1 Table of variance analysis
方差来源 平方和 回归 92 758.16 剩余 114 056.4 总合 206 814.5
自由度 3 39 42
均方 30 919.39 2 924.522
F值 10.57
显著性 **
2.4 误差分析 每个灰熔点的实际值与通过回归方程计算的回
!!!!!!!!!!!!!!!!!!!!!!!!!!!!!!!!!!!!!!!!!!!!!!
《韩城矿区煤层气地质条件及赋存规律》
作 者:王双明等著 责任编辑:吴宁魁、李莉 定 价:36.00 出版日期:2008 年 12 月 出版发行:地质出版社
陕西省煤层气资源主要赋存于渭北石炭二叠纪 煤田韩城、澄合、铜川、蒲白矿区、陕北石炭二叠纪煤 田吴堡、府谷矿区和黄陇侏罗纪煤田焦坪、黄陵、彬 长矿区。 其中,韩城矿区煤层气资源丰富,也是全省 煤层气研究程度较高、开发试验最早的地区,目前,
11 期
马振海,等:汝箕沟煤矿煤灰熔点的逐步回归分析
9
布 表 的 临 界 值 ,F0.01(3,39)=4.33;F=10.57>F0.01(3,39)=4.33, 所以回归方程显著,有实际使用价值;二是相关系数 检 验 法 , 回 归 方 程 的 复 相 关 系 数 R =(S 回/S 总 )1/2= 0.6697,给定显著水平 α=0.01,查相关系数表 R , 0.01(432)=0.489,R=0.669 7>R0.01(43-2)=0.489,表明回归方程是 显著的,有实际意义。
归值的差是这个灰熔点的离差;离差有正有负,不便 于比较和计算,故将该离差取绝对值。绝对离差占灰 熔点实际值的百分比,称为相对离差。本文中的离差 绝对值和相对离差特征见表 3,由表 3 可知,平均绝 对离差在 42.43℃,平均相对离差 3.6%,表明离差不 大,逐步回归分析的效果总体较好。
表 3 回归方程的误差分析 Table 3 Error analysis of regression equation
实 际 值 /℃
1 320~1 030 1 190
回 归 值 /℃
1 279.22~1 092.17 1 189.81
绝 对 离 差 /℃
111.30~2.90 42.43
相 对 离 差 /%
8.51~0.24 3.60
3 结束语
①煤灰熔点是一项重要指标, 建立起适合具体 矿区煤质灰熔点的数学模型是一个值的煤质分析数 据,包括灰分、灰成分和灰熔点的数据;根据逐步回
归分析的基本原理, 建立了煤的灰熔点与显著变量 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影响 灰熔点的显著因素,有利于指导生产实践。
③根据数理统计的原理, 逐步回归分析可以在 众多的因素中筛选出对因变量影响显著的因素,剔 除不显著的因素,并最终建立起“最优”的回归方程。 通过 F-检验和相关系数检验,表明回归方程是显著 的,有实用价值;通过误差分析,表明逐步回归分析 的效果较好。因而,逐步回归分析为研究煤的灰熔点 与化学组分的关系提供了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