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理综化学部分)

合集下载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注意事项: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先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先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6. 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式 H + + O H -=2H O 表示的是A . 432N H C l+N aO H =N aC l+N H H O ∆↑+ B. 222M g(O H )+H C l=M gC l +2H O C. 3232N aO H +N aH C O =N a C O +H O D. 332N aO H +H N O =N aN O +H O7. 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 ):① 41022213C H (g )+O (g ) = 4C O (g )+5H O (l) 2878k J/m o l 2H ∆=- ② 41022213C H (g )+O (g ) = 4C O (g )+5H O (g ) 2658k J/m o l 2H ∆=-③ 410229C H (g )+O (g ) = 4C O (g )+5H O (l) 1746k J/m o l 2H ∆=- ④ 410229C H (g )+O (g ) = 4C O (g )+5H O (g ) 1526k J/m o l 2H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A. -2878kJ/molB. -2658kJ/molC. -1746kJ/molD. -1526kJ/mol 8. 在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B .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C .醋酸在醋酸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大于在纯水中电离的程度D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可提高SO 2的利用率9. 相同体积、相同pH 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 )随时间(t )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10. 若424()N H S O 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2S O 、2N 、3N H 和2H O ,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 原子数之比为A .1:4 B. 1:2 C. 2:1 D. 4:1 11. 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向100mL 4C H 和Ar 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mL 2O ,点燃使其完全反应,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mL ,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4C H 和Ar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1:4 B. 1:3 C. 1:2 D. 1:1 12. 短周期元素W 、X 、 Y 、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 、X 、 Y 、 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 、3、 4、 2(不考虑零族元素)。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理综卷(全)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理综卷(全)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理综卷 (宁夏、吉林、黑龙江、陕西、辽宁)化学部分解析第I卷一、选择题(共42分)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 ).A.Na2O2的电子式为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 L(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Cl-的结构示意图为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化学用语、基本计算及基本概念,本题具有综合性,属于基础题。

8.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3种B.4种C.5种D.6种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属于基础题,因此化学复习要重视基础、抓好基础。

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点评:该题考查的是有机反应类型,仍然属于基础题,再次说明化学复习要重视基础、抓好基础,所以考前回归课本很必要。

10.把500 mL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0.1(b-2a) mol/L B.10(2a-b) mol/LC.10(b-a) mol/L D.10(b-2a) mol/L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化学计算解题方法很多,本题可用元素守恒法,还可以用方程式计算等方法解题。

化学计算常常涉及一些方法技巧的问题,因此在平时练习时要熟练掌握根据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以及计算技巧等。

11.己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 = -12.1 kJ/mol;HCl(aq)与NaOH(aq)反应的∆H = -55.6 kJ/mol。

2010年高考化学真题(Word版)——新课标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0年高考化学真题(Word版)——新课标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化学试题第I卷一、选择题(共42分)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 )A.Na2O2的电子式为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Cl-的结构示意图为8.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3种 B.4种 C.5种 D.6种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10.把500mL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0.1(b-2a) mol/L B.10(2a-b) mol/LC.10(b-a) mol/L D.10(b-2a) mol/L11.己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 = -12.1 kJ/mol;HCl(aq)与NaOH(aq)反应的∆H = -55.6 kJ/mol。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 )A.-67.7 kJ/mol B.-43.5 kJ/molC.+43.5 kJ/mol D.+67.7 kJ/mol12.根据右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2Ag(s)+Cd2+(aq)==2Ag+(aq)+Cd(s)B.Co2+(aq)+Cd(s)==Co(s)+Cd2+(aq)C.2Ag+(aq)+Cd(s)==2Ag(s)+Cd2+(aq)D. 2Ag+(aq)+Co(s)==2Ag(s)+Co2+(aq)13.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选项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评价A Fe3O4与稀硝酸反应:2Fe3O4+18H+=6Fe3++H2↑+8H2O 正确B 向碳酸镁中加入稀盐酸: CO32-+2H+==CO2+ H2O 错误,碳酸镁不应该写成离子形式C 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2++SO42-==BaSO4↓正确D 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2Fe2++2Br-+2Cl2==2Fe3++4Cl-+Br2错误,Fe2+与Br-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第Ⅱ卷必考:二、非选择题(共43分)26.(14分)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2010全国高考新课标理综试卷(化学部分)

2010全国高考新课标理综试卷(化学部分)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答案】D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答案】D3.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答案】C4.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

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

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A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答案】D6.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

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C.细胞的DNA含量D.细胞的RNA含量【答案】B29.(9分)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化学试卷(附答案)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化学试卷(附答案)

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宁夏、吉林、黑龙江)理综试卷1.(2010全国新课标)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A.Na2O2的电子式为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Cl-的结构示意图为2.(2010全国新课标)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3种B.4种C.5种D.6种3.(2010全国新课标)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4.(2010全国新课标)把500mL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A.0.1(b-2a)mol/L B.10( 2a-b)mol/L C.10(b-a)mol/L D.10(b-2a)mol/L(2010全国新课标)己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kJ/mol;HCl(aq)与NaOH(aq) 5.反应的∆H=-55.6kJ/mol。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A.-67.7 kJ/mol B.-43.5 kJ/mol C.+43.5kJ/mol D.+67.7kJ/mol6.(2010全国新课标)根据右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2Ag(s)+Cd2+(aq)==2Ag+(aq)+Cd(s)B.Co2+(aq)+Cd(s)==Co(s)+Cd2+(aq)C.2Ag+(aq)+Cd(s)==2Ag(s)+Cd2+(aq)D. 2Ag+(aq)+Co(s)==2Ag(s)+Co2+(aq)7.(2010全国新课标)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8.(2010全国新课标)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理综)word版含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理综)word版含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l5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3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016 Na23 Mg24 S32C135.5 K39 Ca40 Ni59 Cu64 Bal37 Lal39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O的参与。

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C.无氧呼吸不需要2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3.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4.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

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

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甲B.乙C.丙D.丁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6.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

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C.细胞的DNA含量D.细胞的RNA含量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Na O的电子式为A.CO为112L(标准状况) 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2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C H 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8.分子式为362A.3种B.4种C.5种D.6种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10.把500 mL 有2BaCl 和KCL 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 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化学】2010年高考试题——(新课标卷)解析版

【化学】2010年高考试题——(新课标卷)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 ).A.Na2O2的电子式为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 L(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Cl-的结构示意图为解析:A选项考查电子式的书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的阴离子需用中括号,在其右上角标上所带负电荷数,故A项错误;B选项考查有关物质的量及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由于乙醇和丙醇的总质量已知但其比例未知,因而无法求出CO2的量,B项错误;C项考查同位素和核素的概念,氮元素的质子?为7,但有不同有核素(即原子),故中子数不一定为7,故C项正确;D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简图的书写,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D项错误。

答案:C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化学用语、基本计算及基本概念,本题具有综合性,属于基础题。

8.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3种B.4种C.5种D.6种解析:不考虑立体异构共有4种结构:两个氯原子同时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有2种;分别连在不同的碳原子上又有2种,共4种。

答案:B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属于基础题,因此化学复习要重视基础、抓好基础。

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解析:A项,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是取代反应;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属加成反应,故A项错误;B项。

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是取代反应;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是氧化反应,B项错;C项,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属消去反应;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属加成反应,故C项也是错误;D项的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均属于取代应,所以D项正确。

2010年高考理综全国卷-化学部分

2010年高考理综全国卷-化学部分

已知以下信息: 已知以下信息: 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溶液褪色; ①A可使溴的 可使溴的 中有五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②B中有五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中有五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③C可与 可与 不能使溴的CCl4褪色,其核磁共振氢谱 褪色, ④D不能使溴的 不能使溴的 为单峰。 为单峰。 请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丙烯 ; ) 的化学名称是 (2)B的结构简式为 ) 的结构简式为 ; 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 (3)C与D反应生成 的化学方程式 ) 与 反应生成 为 ;
11.己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 .己知: 与 反应的 ; △H= -12.1 KJ.mol-1, HCl(aq)与 与 NaOH(aq)反应的△H= -55.6 KJ.mol-1。 反应的△ 反应的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 等于 等于(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 C )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 A. −67.7kJ gmol −1 . B. −43.5kJ gmol −1 .
(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 )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 升高反应温度、 ( 采取的措施有 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增加硫 答两 酸的浓度、 酸的浓度、增加锌粒的比表 种); 面积等 (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 ) 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 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 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 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 个盛有过量 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 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 粒的反应瓶中 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2 D.Ag + (aq) + Co( s) = 2 Ag ( s) + Co 2+ (aq)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理综化学部分)第I卷一、选择题(共42分)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 )A.Na2O2的电子式为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Cl-的结构示意图为解析:A选项考查电子式的书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的阴离子需用中括号,在其右上角标上所带负电荷数,故A项错误;B选项考查有关物质的量及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由于乙醇和丙醇的总质量已知但其比例未知,因而无法求出CO2的量,B项错误;C项考查同位素和核素的概念,氮元素的质子㶼为7,但有不同有核素(即原子),故中子数不一定为7,故C项正确;D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简图的书写,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D项错误。

答案:C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化学用语、基本计算及基本概念,本题具有综合性,属于基础题。

8.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3种 B.4种 C.5种 D.6种解析:不考虑立体异构共有4种结构:两个氯原子同时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有2种;分别连在不同的碳原子上又有2种,共4种。

答案:B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属于基础题,因此化学复习要重视基础、抓好基础。

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解析:A项,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是取代反应;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属加成反应,故A项错误;B项。

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是取代反应;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是氧化反应,B项错;C项,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属消去反应;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属加成反应,故C项也是错误;D项的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均属于取代应,所以D项正确。

答案:D点评:该题考查的是有机反应类型,仍然属于基础题,再次说明化学复习要重视基础、抓好基础,所以考前回归课本很必要。

10.把500mL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0.1(b-2a) mol/L B.10(2a-b) mol/LC.10(b-a) mol/L D.10(b-2a) mol/L解析:a mol Na2SO4与BaCl2反应生成a mol BaSO4,则说明一份中含BaCl2 a mol ;b molAgNO34与BaCl2和KCl反应会生成b mol AgCl,说明一份中总的Cl-为 b mol;而a mol BaCl2中含Cl-为2a mol,则一份中含KCl为(b-2a)mol,由于原溶液为5等份,应含KCl为5(b-2a)mol。

故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5(b-2a) mol/0.5L=10(b-2a) mol/L。

答案:D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化学计算解题方法很多,本题可用元素守恒法,还可以用方程式计算等方法解题。

化学计算常常涉及一些方法技巧的问题,因此在平时练习时要熟练掌握根据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以及计算技巧等。

11.己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 = -12.1 kJ/mol;HCl(aq)与NaOH(aq)反应的∆H = -55.6 kJ/mol。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 )A.-67.7 kJ/mol B.-43.5 kJ/molC.+43.5 kJ/mol D.+67.7 kJ/mol解析:HCl(aq)与NaOH(aq)反应的∆H = -55.6 kJ/mol,说明H+(aq)+OH-(aq)=H2O(aq) ∆H = -55.6 kJ/mol,而HCN是弱酸,弱酸在水溶液中电离时要吸热,其∆H =55.6 kJ/mol-12.4 kJ/mol=+43.5 kJ/mol。

答案:C点评:该题考查的是中和热的计算,也是一道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的题。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是高考中常考的知点,特别是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的应用等。

12.根据右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2Ag(s)+Cd2+(aq)==2Ag+(aq)+Cd(s)B.Co2+(aq)+Cd(s)==Co(s)+Cd2+(aq)C.2Ag+(aq)+Cd(s)==2Ag(s)+Cd2+(aq)D. 2Ag+(aq)+Co(s)==2Ag(s)+Co2+(aq)解析:左图原电池中,Cd为负极,其电极总反就式为Co2+(aq)+Cd(s)==Co(s)+Cd2+(aq),B 项研确;右图原电池中,Co为负极,其电极总反就式为2Ag+(aq)+Co(s)==2Ag(s)+Co2+(aq),D项正确。

再由B、D两式可得,氧化性为Ag+ >Co2+ >Cd2+,因此可得2Ag+(aq)+Cd(s)==2Ag(s)+Cd2+(aq),故C项也正确;氧化性为Ag+>Cd2+,所以A项方程式的反应不能发生,A错。

答案:A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原电池的两电极反应式以及原电池的总反应式,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同时还考查了考生的变通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否适应陌生的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等,是一道考查能力的好题。

13.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选项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评价A Fe3O4与稀硝酸反应:2Fe3O4+18H+=6Fe3++H2↑+8H2O 正确B 向碳酸镁中加入稀盐酸: CO32-+2H+==CO2+ H2O 错误,碳酸镁不应该写成离子形式C 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正确液:Ba2++SO42-==BaSO4↓D 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错误,Fe2+与Br-的化2Fe2++2Br-+2Cl2==2Fe3++4Cl-+Br2 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 解析:A项注意的是HNO3把+2价的铁也氧化为+3价了,但HNO3应还原为NO气体,故A项评价错误;B项的碳酸镁为微溶物,写离子方程式时应保持化学式;B项评价正确;C项的离子方程式错误,正确为2NH4+ +SO42-+Ba2++2OH-=BaSO4↓+2NH3·H2O;D项的反应是正确的,故D项评价错误。

答案:B点评:该题考查的是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方法。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是个年年必考的题型,如A选项常见;B选项是个重现率很高的的经典题,C选项也是学生常见且重现率很高的的经典题;D选项也是经典题。

该题属于基础题,因此化学复习要重视基础、抓好基础。

第Ⅱ卷必考:二、非选择题(共43分)26.(14分)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其中A为某金属矿的主要成分,经过一系列反应可得到B和C。

单质C可与E的浓溶液发生反应,G为砖红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E 、G ;(2)利用电解可提纯C物质,在该电解反应中阳极物质是,阴极物质是,电解质溶液是;(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4)将0.23 mol B和0.11 mol氧气放入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①,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得到0.12 mol D,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 。

若温度不变,再加入0.50 mol氧气后重新达到平衡,则B的平衡浓度(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氧气的转化率(填“升高”、“不变”或“降低”),D的体积分数(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解析:(1)此题的G为题眼,因G为砖红色沉淀,显然是Cu2O,则F为铜的化合物,再结合“单质C可与E的浓溶液发生反应生成B和F”,而B与O2反应生成D,D溶于水生成E,,可得出B为SO2,D为SO3,E为H2SO4,C为Cu(由“A为某金属矿的主要成分”的信息可以得到证实),故F为CuSO4。

(2)该问考查的是铜的电解精炼的知识,在铜的电解精炼中,应用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 ∆ CuSO4+SO2+2H2O。

(4)此问考查的是平衡常数的计算,是一道化学平衡的常规计算题。

根据题给条件,经计算分别列出各物质的起始量、变化量和平衡量,可表示如下:起始浓度(mol/L) 0.23 0.11 0浓度变化 (mol/L) 0.12 0.06 0.12平衡浓度(mol/L) 0.11 0.05 0.12故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0.12mol/L)2/[(0.11mol/L)2·(0.05mol/L)]= 23.8 L /mol。

若温度不变,再加入0.50 mol O2后重新达到平衡,因为平衡要向右移动,所以SO2的平衡浓度要减小,即B的平衡浓度减小;氧气的转化率降低;根据勒夏特列原理,SO3的体积分数减小。

答案:(1)B.SO2 E.H2SO4 G.Cu2O (2)粗铜精铜 CuSO4溶液(3)Cu+2H2SO4(浓) ∆ CuSO4+SO2+2H2O (4) K=23.8 L /mol 减小降低减小点评:该题为无机框图推断题,涉及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同时又综合考查了基本理论中的化学平衡部分,考查了化学平衡及其平衡常数的计算,影向化学平衡的因素及其平衡浓度、转化率、体积分数的定性判断等。

该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等。

此题综合性较强,难度中等偏高,区分度较好,是一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好题。

27.(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到答F列问题:(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和;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4)尾气可采用溶液吸收。

解析:(1)装置A是实验室制取SO2的发生装置, 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蒸馏烧瓶,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2)A中反应生成的SO2在B中会使KMnO4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O2+2MnO4-+2H2O==2SO42-+5Mn2++4H+,这说明SO2具有还原性;装置C中生成硫单质,现象为无色溶液出现黄色浑浊,说明SO2又具有氧化性。

(3)SO2还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SO2的漂白是不稳定的,物质受热会恢复原来的颜色,表现为可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