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的蒙太奇
《微观世界》——蒙太奇镜头分析

《微观世界》——蒙太奇镜头分析《微观世界》于1996年9月6日在瑞士上映,影片以无与伦比的摄影技术和独具匠心的拍摄角度获得第二十二届凯撒电影节五项大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剪辑奖、最佳录音奖、最佳音乐奖和最佳制片奖。
影片利用特殊的微观摄影机,向人们展示了森林里、草丛下放大了无数倍的昆虫世界,每个镜头都是具有视觉冲击感的奇异小世界。
它以特殊的摄影技术、拍摄角度,将森林下、草丛下的世界无数倍放大到你的面前,昆虫、草叶、水滴无不纤毫毕现,成为了壮丽的奇观,镜头就像是放大了的迷你小星球,小石头变高山,小水滴变海洋,时间在这里过去了一秒,就像过了一天。
即使这么年代久远的片子,在今天看来还是有许许多多可圈可点之处。
《微观世界》这部纪录片以动物的视角来展现昆虫的世界,画质非常出众,画面显得异常透彻、干净,而声音方面,整部纪录片除了开篇的一小段描述之外,几乎没有人声,全由昆虫的窸窸窣窣和巧妙的配乐构成。
但是整部片子却不显得沉闷,因为它不单纯是一部“说教式”的纪录片,它就像是由昆虫们粉墨登场倾情出演的一部剧情片,诉说着昆虫们生活在这个世界的点点滴滴,纪录片处处洋溢着法兰西式的浪漫情怀。
这是一部精致、细腻、华丽、有温度的纪录片。
精致是因为它的拍摄与剪辑,细腻是因为它的视角,华丽是因为它的色彩,而温度则应该是导演雅克·贝汉对纪录片的另一种理解。
纪录片应该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通过镜头真实地记录拍摄对象的一切,但是旁观的记录不等于没有温度。
在《微观世界》中,导演将感情赋予他镜头下的一切生命,这种感情不仅仅使画面具有戏剧性,而且可以触动人的内心。
比如两只蜗牛在一片青草丛中相遇,缓缓移动的镜头下是两条亮晶晶的轨迹,然后蜗牛出现了,它们先用触角试探性地接触对方后猛地缩回,好像两个初恋中的男女不小心触碰到了对方的手之后紧张而羞涩的反应,然后再次缓缓试探对方的反应,最终热烈拥吻。
在这个场景中,全景、中景、特写等景别的变换,圣神、温情的女高音的配合,让“爱情”变得如此细腻美好。
蒙太奇手法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应用

蒙太奇手法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应用
蒙太奇手法是一种将多个片段进行剪辑组合,形成一个整体故事的技术手法。
在纪录片创作中,蒙太奇手法也被广泛应用,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影片所要传达的信息。
首先,蒙太奇手法可以帮助纪录片导演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展示事件发展的过程。
通过将多个片段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可以让观众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
例如,在记录某个历史事件时,蒙太奇手法可以将不同时间点的影像剪辑在一起,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事件发展的过程和历史背景。
其次,蒙太奇手法还可以帮助导演更加生动地描述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
在纪录片中,人物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体验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而蒙太奇手法可以通过剪辑不同场景来展示人物的情感变化,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最后,蒙太奇手法还可以让影片更加具有艺术性。
通过不同场景的剪辑组合,可以让影片拥有更加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让观众更深入地感受到影片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蒙太奇手法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帮助导演更好地展示事件发展、描述人物情感以及增强影片的艺术性。
- 1 -。
隐喻蒙太奇名词解释

隐喻蒙太奇名词解释隐喻蒙太奇(metaphor and anachronism)是指影视艺术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银幕上,或者借用各种比喻的手法,通过画面或语言来暗示观众某种象征意义。
隐喻蒙太奇反映了电影的本体论——隐喻理论的特征,它赋予电影以非个性化的思维方式。
其特点为:隐喻蒙太奇的创作有三种形态: 1、在真实的事件发展中进行蒙太奇;2、在人物性格发展和情节发展中进行蒙太奇; 3、在人物内心世界中进行蒙太奇。
在影片中起着提示和暗示作用。
它将思想、情绪和性格融于影像之中,不但具有艺术上的感染力,还能引导观众对角色性格和故事情节进行分析,给观众一些哲理上的启示,使影片更具有深度。
1、影视创作中的隐喻性就是运用隐喻这一文学概念,创作出具有意蕴的镜头画面。
3、在人物性格发展和情节发展中进行蒙太奇,就是把隐喻发展到最高阶段——“关系隐喻”。
当然,作为电影创作,也存在着艺术创作的规律。
第一、隐喻不可避免地要打破时间顺序。
在有限的时空中,电影艺术家只能采用特写、近景等叙述方式。
第二、电影中的隐喻是没有个性化的。
第三、电影的隐喻不能与个人情绪混淆。
4、“隐喻蒙太奇”主要用于影片的叙事。
隐喻蒙太奇中的思想与表现应该是统一的。
电影语言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做到有思想和情感上的一致性,这正是“隐喻蒙太奇”的精髓所在。
2、在隐喻结构中隐喻就是表现思想,而非表现情绪。
因此,隐喻表达可以大胆、夸张、幽默,也可以含蓄、曲折、晦涩。
隐喻蒙太奇的表现是直接的、明显的。
而“隐喻蒙太奇”则不同,它通常含蓄曲折,甚至故弄玄虚。
一般说来,作为叙事蒙太奇,其创作手法是传统的。
它将被观看的客体置于舞台的中央位置,并且强调镜头组合及画面衔接处对应物质的逼真,从而增加戏剧效果。
另外,如果摄影机拍下两个相互矛盾的场面(例如一边是阳光灿烂,一边却阴云密布),那么我们会认为后者才是真实的。
这样,隐喻蒙太奇便成为评价纪录片好坏的标准之一。
蒙太奇意识在电视新闻剪辑中的应用

蒙太奇意识在电视新闻剪辑中的应用蒙太奇(Montage)一词最初来源于法语,意为“剪接”或“拼贴”。
在电影和电视制作中,蒙太奇是一种通过剪辑不同的镜头或画面来表达情感、故事情节或概念的技术手段。
在电视新闻剪辑中,蒙太奇意识的运用可以提高节目的视觉冲击力和叙事效果,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报道的内容。
一、蒙太奇的基本原理蒙太奇是由前苏联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提出的电影剪辑理论,他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了这一理论,并通过自己的电影实践进行了充分的验证。
蒙太奇利用不同画面之间的对比和连接,来表达观念、情感和剧情,通过画面效果的变化和交替来达到一种整体感和震撼力。
蒙太奇技术不仅体现在视觉上,还包括声音、音乐等元素的运用,以及镜头的快慢、大小、颜色、运动等。
在电视新闻剪辑中,蒙太奇的基本原理同样适用。
通过对不同画面的快速切换和组合,可以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有力、连贯,提高观众的关注度和认知度。
蒙太奇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也需要结合具体的新闻主题和受众群体的特点,通过合理的剪辑和组织,来传达更加准确、深刻的新闻信息。
1. 画面对比画面对比是蒙太奇技术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不同画面的快速切换和组合来产生对比效果,从而加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在电视新闻中,可以通过画面对比来突出事件的矛盾、冲突和变化,加深受众的关注和共鸣。
在报道社会问题时,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人们生活状态和环境条件,来呈现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在报道突发事件时,可以通过对比灾区的破坏情况和救援行动的进行情况,来展现社会的救援力量和人性关怀。
2. 快速剪辑快速剪辑是蒙太奇技术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通过快速的画面切换和编辑来增强新闻报道的紧凑感和节奏感。
在电视新闻中,可以通过快速剪辑来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变化情况,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保持新闻报道的紧凑性。
在报道体育比赛时,可以通过快速剪辑来展现比赛的激烈进程和关键时刻的精彩瞬间;在报道政治活动时,可以通过快速剪辑来展现候选人的演讲和支持者的情绪,提高报道的紧凑度和吸引力。
蒙太奇含义分类和功能

蒙太奇含义分类和功能蒙太奇是一种剪辑技术,通过将多个不同的影像片段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影像作品。
蒙太奇在电影、电视、广告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具有丰富的含义、分类和功能。
关于蒙太奇的含义,最初是由俄国导演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出的。
他认为蒙太奇是一种国际化的剪辑语言,通过影像的组合来传达观众对现实的感受和思考。
蒙太奇的含义不仅仅是简单的剪辑技术,更是表达意义、情感和思想的艺术手段。
在蒙太奇的分类中,可以分为故事性蒙太奇、意象性蒙太奇和概念性蒙太奇三种类型。
故事性蒙太奇是通过不同的影像片段来串联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种类型的蒙太奇通常用于电影和电视剧中,可以通过将不同时间、地点、人物的镜头进行剪辑,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意象性蒙太奇注重影像的视觉冲击力和意境的传达。
影像片段通常是通过一系列有着共同主题或视觉元素的片段组合而成。
这种类型的蒙太奇更注重对观众感官的刺激和情感的表达,能够通过非线性的结构和跳跃的剪辑方式来创造独特的视觉体验。
概念性蒙太奇更注重表达一种思想或主题。
影像片段通常是通过一种隐喻、象征或对比的方式来组合而成,以传达其中一种抽象的概念或哲学思考。
这种类型的蒙太奇可以用于广告、音乐视频等领域,通过视觉的表达方式来引起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蒙太奇具有许多功能,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功能。
首先,蒙太奇可以用于表达时间和空间的跳跃。
通过将不同时间、地点的镜头快速剪辑在一起,可以打破现实世界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创造出超越现实的艺术效果。
其次,蒙太奇可以通过剪辑不同的影像片段来表达情感和情绪。
通过影像的节奏和音乐的配合,可以让观众在短时间内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此外,蒙太奇还可以通过剪辑不同的影像片段来传递信息和观点。
通过对具体细节的重复、变化和对比,可以对观众进行暗示、引导和思考。
这种方式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政治宣传等领域,以影像的方式来传递特定的信息和观点。
最后,蒙太奇还可以用于创造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
蒙太奇的作用

蒙太奇的作用蒙太奇(Montage)是一种将多个镜头或图像以非线性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的电影制作技巧。
它在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各种影视作品中被广泛使用,其效果丰富多样,具有多种作用。
首先,蒙太奇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和叙事。
通过组合不同的镜头和图像,蒙太奇可以以更快的速度传达大量的信息。
它可以用来展示一个人物或地点的变化,通过连续的镜头来揭示这些变化的过程。
比如,在一个殖民地到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蒙太奇展示城市的变迁,从农田到高楼大厦,从马车到汽车,从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等。
这样的蒙太奇不仅可以传达大量的信息,还能够在短时间内展示人们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蒙太奇可以创造一种节奏感。
通过组合不同的图像和镜头,蒙太奇可以在观众心中建立起一种特定的节奏感。
比如,在一个激烈的战争场面中,蒙太奇可以使用快速剪辑和快速的节奏来增加紧张感和战争的冲击力。
而在一个浪漫的爱情戏中,蒙太奇可以通过缓慢剪辑和柔和的音乐来营造浪漫的氛围。
节奏感的掌控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进入剧情,加强观影的感官体验。
此外,蒙太奇还可以创造视觉和情感上的冲击。
通过将不同的图像和镜头组合在一起,蒙太奇可以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比如,在一部惊悚电影中,通过用迅速切换的镜头来描绘一个人物的噩梦,可以让观众感受到角色内心的恐惧和混乱。
这种视觉上的冲击会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绪体验,增强电影的表现力。
最后,蒙太奇还可以用来表达导演的独特风格和创作主题。
每位导演都有自己独特的导演风格和创作主题,而蒙太奇可以成为导演的标志性技巧之一。
比如,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作品中常常使用蒙太奇来揭示人物内心的恐惧和心理压力;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在《低俗小说》中运用了复杂的时间线和剪辑方式,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来展示多个故事线的发展。
这些导演通过运用蒙太奇技巧,有效地表达了自己的创作主题和独特的视觉风格。
综上所述,蒙太奇在电影制作中具有多种作用。
浅谈影视后期剪辑中蒙太奇的作用

浅谈影视后期剪辑中蒙太奇的作用影视后期剪辑是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蒙太奇则是其中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蒙太奇是一种通过编辑方法来组合影像和声音的技术手段,主要目的是通过不同镜头的对比、组合和叠加来达到某种特定的效果。
在影视后期剪辑中,蒙太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升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还可以加强叙事效果,提高观众的观影体验。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浅谈影视后期剪辑中蒙太奇的作用。
一、增强影视作品的节奏感蒙太奇在影视后期剪辑中可以起到增强影视作品节奏感的作用。
通过对不同镜头的快速切换和组合,可以使影片的节奏更加紧凑,镜头之间的跳跃感也更强。
这种快速的切换和组合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强影片的紧张感和刺激感。
在动作片中,通过蒙太奇手法处理打斗场面可以使观众感到紧张刺激,增加影片的观赏性;在爱情片中,通过蒙太奇手法处理情感场景可以使观众更加投入到影片的情感氛围中,增强影片的感染力。
二、提升影视作品的叙事效果蒙太奇在影视后期剪辑中还可以起到提升影视作品叙事效果的作用。
通过对不同镜头的组合和叠加,可以使影片的叙事更加生动、流畅,能够更好地传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
在叙事上,蒙太奇还可以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跳跃,使得故事更有深度和层次感。
在科幻片中,可以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跳跃来展现不同的世界和文明;在悬疑片中,可以通过蒙太奇手法对事件的不同时间点进行切换和组合,增加观众的猜测和期待。
三、加强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蒙太奇在影视后期剪辑中还可以加强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通过对影像和声音的组合和叠加,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视听效果,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蒙太奇手法可以通过对镜头的放大、缩小、旋转、慢放、快放等处理,使得影片的视听效果更加生动、夸张和富有张力。
在惊悚片中,可以通过蒙太奇手法对恐怖场面进行特殊处理,增强恐怖氛围;在音乐片中,可以通过蒙太奇手法对音乐和舞蹈进行特殊处理,增强视听的冲击力。
蒙太奇的叙事方法

蒙太奇的叙事方法蒙太奇(Montage)是一种常用于电影和艺术作品中的叙事方法,通过将多个不同的片段或元素组合在一起,以特定的顺序和节奏展示,以达到某种视觉或情感效果。
这种叙事方法常常被用来传递信息、表达主题或引起观众的共鸣。
蒙太奇的叙事方法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媒体形式,如电影、电视剧、广告、音乐视频等。
它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剪辑、音乐、视觉效果等,以创造出戏剧性、诗意或引人入胜的效果。
在电影领域,蒙太奇最早由俄国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使用,并成为了他的标志性风格。
他通过将不同的镜头片段组合在一起,以强调情感、传递信息或创造戏剧性效果。
他的作品《十月革命》和《战争与和平》中都运用了蒙太奇的叙事方法,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蒙太奇的叙事方法在电视剧中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纸牌屋》是一部著名的美剧,它通过不同的剪辑手法和镜头切换,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来展示故事情节。
这种叙事方法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心理变化、情感冲突和复杂的政治阴谋。
广告领域也经常使用蒙太奇的叙事方法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传递产品或品牌的信息。
通过将不同的场景、人物或动作片段组合在一起,广告可以创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和故事情节,从而吸引观众的兴趣并激发购买欲望。
音乐视频是另一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通过将不同的镜头、图像或动画片段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音乐视频可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这种叙事方法使得音乐视频更加生动、有趣,并能够更好地表达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蒙太奇的叙事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娱乐作品,还可以应用于教育、宣传和纪录片等领域。
例如,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使用蒙太奇的叙事方法来呈现复杂的概念和信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纪录片中,导演可以通过将不同的镜头和片段组合在一起,以展示一个事件或主题的多个方面,从而更全面地呈现真实的情况。
蒙太奇的叙事方法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媒体形式,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和情感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纪录片的蒙太奇作者:周京辉来源:《新闻世界》2008年第10期电视是一种以活动的图像为主要载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和电影相似的表现手法。
蒙太奇(Montage)作为电影的画面组接技巧,被电视所继承和使用。
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兼有新闻性和艺术性的片种,无疑其表现形式是比较接近于电影的。
在纪录片的前期拍摄阶段,往往要拍摄大量素材,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如何从一大堆零散杂乱的素材中,挑选出有价值的镜头,再将这些镜头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合成为优美、流畅、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电视画面?电视纪录片的蒙太奇有哪些需要遵循的规律和方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一、镜头转换的逻辑基础一部电视纪录片通常包含几十个到几百个镜头,任意两个镜头之间的切换都需要剪辑者精心设置。
画面剪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同一目的可以有不同的剪辑方法,甚至很难说哪一种是最佳方案。
但无论如何,它还是必须要遵守观众心理感受的一般规律,镜头的转换必须符合一定的逻辑要求。
1、符合生活的逻辑镜头的切换首先要遵循生活的逻辑。
比如一个人走进家门,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看新闻,这是一个连续的动作过程。
一个人实施犯罪行为,被抓获判刑,锒铛入狱,这是一个事件的发展过程。
当然,电视画面的剪辑,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事件的全过程展示给观众。
它表现的是一种观众能够接受的、屏幕所特有的时空连贯,是对事物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的重新组合。
必须注意时间的连贯和空间的统一。
首先,动作或事件的发展离不开时间的因素。
时间的连贯性是画面流畅的必要前提,剪接时忽视了这一点,就会造成逻辑混乱。
比如表现一个书法家的创作过程,如果上一个镜头是写完字盖印章,后面又接一个正在写字的镜头,就不符合生活的逻辑了。
其次,动作或事件是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和发展的,这就要求剪辑者时刻注意统一空间的概念。
统一空间是指为了表现一个空间内发生的活动,一组镜头所展现的空间保持一致。
这种空间的统一感是靠环境和参照物体现的。
看到镜头里的大海、帆船、浪花、海鸥,观众可以知道这是海上的环境。
如果中间插上一个火车的镜头,就破坏了空间的统一。
2、符合观众的心理逻辑观众欣赏艺术作品,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
电视纪录片的画面剪辑,除了要考虑生活本身的逻辑,还要考虑观众观看时的心理逻辑。
对于电视画面,镜头的切换就是人们注意力转移的要求,镜头的长度就是人们感兴趣程度的要求,镜头角度、景别的变化就是人们观察事物时视点改变的要求。
除了视觉感受规律以外,还有观众对于情绪的感受、对于内容的感受、对于内涵外延的感受等等。
因此,镜头的转换必须综合考虑观众的心理需求。
首先,观众要了解画面所传达的信息。
电视画面可以表现大千世界、各种事物,对于同一个对象,不同景别的镜头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
景别的变换,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了解不同的画面信息的。
比如,远景用来介绍大场面的环境,如山川、田野、城市等;全景用来介绍整体人物或环境,如会场、大楼、集会人群等;中景用来介绍人的位置、状态及相互关系等;近景或特写用来突出人物表情、动作等观众感兴趣的细节。
正确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可以满足观众不同的心理需求,反之则会让人感到不满足。
其次,观众希望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用画面表现一件事物,可以平铺直叙、平平淡淡,也可以充满浓郁的感情色彩。
比如纪录片《我的小学》末尾,随着主人公和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镜头由课堂里转换到学校外景,再转换到村庄全景、天空,就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也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3、符合艺术的逻辑艺术表现有自己的逻辑,也就是说,艺术家运用独到的方法和技巧,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想感情。
纪录片镜头的组接,在很多情况下不仅仅是为了叙述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为了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情绪。
比如说视觉节奏的控制。
通过镜头长度的变化,可以在观众的心理上产生完全不同的情绪。
依次变短的镜头组接,可以造成紧张的感觉,而较长的镜头组接,则有一种舒缓、平稳的情绪效果。
再比如声画分立的运用。
声画分立是指画面和声音不一致,通过声画的冲突效果产生某种寓意。
如电视纪录片《雕塑家刘焕章》的结尾,镜头从刘家慢慢拉远,而斧凿声却越来越响,这种变形处理造成一种意犹未尽,昂扬向上的意境。
二、镜头转换的基本原则镜头切换基本原则的掌握,主要是指画面剪接点的掌握。
谢尔曼在《论剪接艺术》一文中指出:“每做一次剪辑,都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把注意力从一个形象转换到另一个形象,不论转换得如何流畅,只有在为了一个特殊的戏剧性理由时,剪接才是真正起作用的。
”因此,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以下的这些剪辑原则:1、避免产生视觉跳动镜头切换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在转换过程中使人在视觉上感到自然、流畅,注意力自然而然地从一个场景转换到另一个场景,也就是说,视觉上不要产生生硬的跳动感(特殊情况除外)。
视觉跳动感是一种很微妙的心理现象。
画面和画面的转换,本身就是一种视觉形象的中断。
景别的改变,比如从全景到中景,是一种较大幅度的空间位移,主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通常得到的是视觉连贯感;而相同背景中的主体错位,比如人物访谈中经过剪切后的断点,只是一种很小幅度的位移,却会造成视觉跳动感。
究其原因,应该这样解释:景别、视角的大幅度变化,符合观众全方位了解事物的心理需求,因此感觉流畅;而景别、视角的微调不符合观众的心理预期,故而感觉跳跃。
除了景别、角度的因素,色彩和影调也会影响画面的连续感。
表现同一场景的一组镜头,应当尽量保持色彩和影调的一致,否则也容易产生视觉跳动。
2、主镜头和插入镜头在纪录片中,为了表现一个连续进行的场面或动作,可以用一个不间断的长镜头,保持事物的时空连续性和人物活动的自然状态。
但是,用得不好,也可能会显得沉闷、呆板。
为了避免这一点,可以采用主镜头和插入镜头相交错的表现手法,打破事物本身固有的时空和节奏,形成一种活泼的格局。
主镜头是为了展现事物或动作的完整面貌而拍摄的镜头,是一个段落的主导部分,相对来说持续时间较长;插入镜头是在主镜头的进行中,穿插一个和主镜头中的内容有关的镜头,比如说主镜头画面中的一个局部,以便更细致地表现场景中有特殊含义的细节;或者和主镜头内容有着内在逻辑关联的画面,以便表现特定的含义。
插入镜头的作用有很多种。
有的可以突出细节,满足人们深入了解事物的心理需求;有的可以烘托气氛,通过画面的变化强化心理感受;有的可以用插入镜头省略一段进程的中间环节,使动作或事件显得更紧凑;有的可以掩盖同期声剪辑造成的画面跳动;有的可以起过渡的作用,使两个不连贯的镜头显得连贯;有的可以表现主镜头内主体人物看到的东西,或想象到、回忆到的情景;有的可以体现一种因果关系;有的提醒观众注意与主镜头相关联的另外一个场景……3、画面内运动的剪接点如果纪录片的一组镜头是表现人物或物体的运动的,剪接点的选择会直接影响运动过程的流畅,进而影响画面的顺畅。
只有按照表现效果的要求和镜头内主体的运动规律来连接镜头、转换场景,才能使镜头的衔接和谐、顺畅,显得一气呵成。
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可以用一组不同景别和角度的镜头表现。
为了动作的连贯,可以在动作的中间切换镜头,比如一个人从沙发上站起来走开,就选择在站立的过程中切换。
在动作中转接镜头,能使主体的运动和镜头的变换保持协调一致。
当然,电视纪录片一般都会对冗长的动作过程进行裁剪,在用若干动作片断来表现完整的动作时,需要剪辑者选择合适的转换时机,使不连续的动作变得顺畅。
4、镜头运动的剪接点除了镜头内人或者物体的运动,镜头也可以有自身的运动,如推、拉、摇、移等。
为了使运动镜头的转换自然流畅,必须按照镜头运动的规律来寻找剪辑的时机。
镜头运动的连接,最基本的规律是静接静、动接动,这样容易保持视觉的和谐感。
所谓静接静,指的是固定镜头之间的连接。
固定镜头,即镜头本身没有任何运动,保持静止状态,如人的目光凝神观望。
当然,镜头内的主体可能是静止的,也可能是运动的。
所谓动接动,是指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变焦镜头等运动镜头之间的组接。
同样,画面中的主体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
除了静接静、动接动,也有个别的动静相接的情况,即把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组接在一起。
三、段落转换的基本方法电视片的最小单元是镜头,一组镜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段落。
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转场,也有一些原则和方法需要遵循。
1、段落转换的视觉和心理要求段落的划分和转换,可以使全片的条理和层次更清晰。
对观众来说,段落转换的视觉、心理要求,是视觉的连续性和心理的隔断性。
所谓视觉的连续性,就是运用适当的转场手法,使人在视觉上感到两个段落之间的过渡自然、顺畅。
所谓心理的隔断性,就是要使观众有比较明确的段落的感觉,知道上一段内容结束了,下一段内容即将开始。
段落转换的方法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电视特技进行转换,一类是通过直接切换进行转换。
2、电视特技转场利用特技进行段落之间的转场,在内容区别较大的两个段落之间用得比较多,它的特点是容易形成明显的段落层次。
可用于转场的特技主要有:淡入淡出。
前一个画面逐渐暗下去,后一个画面逐渐亮起来。
一般用于时间、空间的大幅度变化,段落感最为显著。
叠化。
上下两个画面有几秒钟时间的重合,一般用于时间、空间的小幅度变化。
定格。
前一段落的结尾画面作定格处理,使人产生暂告中止的感觉,接着下一个段落开始进行。
此外,还有翻页、划变、三维等许多转场特技,可以创造丰富多彩的视觉感受。
3、直接切换转场直接切换转场也叫无技巧转场。
它不用特技来“承上启下”,而是用镜头的直接切换来过渡两段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片子的节奏。
常用的直接切换方法有以下几种:利用两极镜头转场。
这种方法往往在较大的段落转换时使用,利用反差很大的两极景别可以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利用特写镜头转场。
特写镜头作为一种插入镜头,基本上看不出周围的环境,可以在不同的段落中合理地出现,所以,用特写镜头来进行段落之间的转场,易于制造连绵不断的错觉,有着很连贯的视觉感受。
利用形态因素转场。
就是上下镜头具有相似的主体形象,利用形态近似的和谐感,达到视觉连续的目的。
此外,还有利用动势转场,利用遮挡转场,利用声音转场等等。
总之,对于电视纪录片创作,镜头的剪辑——蒙太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作环节。
好的画面剪辑可以使片子的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并可以弥补前期拍摄的不足,为全片增色。
(作者单位:安徽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