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视听语言在电视电影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如何从视听语言的角度分析影片

如何从视听语言的角度分析影片

从视听语言的角度分析《撞车》中“车祸”段落的拍摄与剪辑这个是侯克明老师《视听语言》的期末作业从视听语言的角度分析《撞车》中“车祸”段落的拍摄与剪辑导演系:周楠《撞车》(Crash, 2004)是2005年度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Paul Haggis 在极短的拍摄周期和有限的预算之内,创造了又一个低成本影片的奇迹。

虽然影片的制作成本和规模类似与独立影片,然而,深谙好莱坞经典电影创作模式的剧作家Paul Haggis仍旧动用了一切可能的视听因素,极尽渲染之能事,将观众的情绪一次又一次地推上极限。

导演剪辑版的《撞车》全场110分钟,自第60分钟开始的“车祸”段落,与其后并存的“枪击女孩”段落,循规蹈矩地出现在了其应有的位置,导演运用了大量的视听语言手段,刻意而有节制地炮制出了影片的最高潮。

之所以选择“车祸”段落进行影片分析,除了由于本段落是影片高潮的一部分之外,导演在此段落对声音的处理、速度的处理、剪辑的处理,也是相当值得仔细研究的,不仅如此,就连传统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也以独特的形式出现在这个段落中,而在段落的末尾,导演又将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表达得一览无余,却毫不做作。

整个段落中或多或少地包含了追车、碰撞、爆炸、救人、情色、英雄等一系列商业元素,然而所有的元素的组合却仍旧不露痕迹,无怪整个电影的海报也以此段落的剧照为素材(另外一张海报则选择了“枪击女孩”),可以说,这一个段落,是导演在编剧和视听语言方面集好莱坞之大成之作。

《撞车》海报本段落承接自上一段落,黑人导演坐在拍片现场若有所思,波斯店主从垃圾箱里找出了锁匠的地址,随着上一段落中充满空灵感和宗教感的音乐响起,观众的情绪被带进了一个略微平静的层次,为接下来的两端高潮戏做好了铺垫。

并没有间断的音乐声中,出现了本段落的第一个镜头,即全景中,警察瑞恩开车出现在街道上。

导演使用长焦镜头拍摄了这个全景,除了一开始警车入画之外,警车在画面上形成了缓慢的纵深运动,而摄影机在与警车运动方向的垂直方向自右向左缓慢移动,这种纵深运动与水平横移的组合,仍旧延续了上一组镜头的风格和节奏,为接下来的高潮戏奠定了基础。

浅析《影》中视听语言对叙事的作用

浅析《影》中视听语言对叙事的作用

浅析《影》中视听语言对叙事的作用摘要:电影作为一门广受观众喜爱的独特的艺术形式,重要的就在于其技术上的特性以及我们对其艺术特性的了解、熟悉。

当影片放映到银幕上时,就产生了通过视听语言手段刺激出的来源于观众的视觉所导致的心理期待。

九月份上映的《影》真相与结局扑朔迷离。

讲述八岁便被秘密囚禁的一个小人物,不甘心被当成傀儡,努力寻回自由人性的故事。

替身众所周知,人们替他们取的代号为“影子”。

影子必须和真身互为一体,让他人真假难辨。

有威胁生命之处,必定有影子,影子必须在危急关头为了替主人驳回一命而挺身而出。

张艺谋导演如何运用视听语言技术,使这个充满悬念的故事得以叙述?文结合《影》中的片段,从声音、色彩、构图等方面分析视听语言的作用。

关键词:视听语言《影》色彩声音视听语言是非语言性的交流,它通过连续的画面和声音组接在一起,达到叙事和审美的要求。

电影将电影技术手段、画面、声音作为传播媒介,通过摄影机,在镜头里创造出运动的时空形象、反应生活日常的独特的音像与画面结合产生的视听艺术。

张艺谋善于利用浓厚的色彩讲故事、说道理、表情达意。

通过极为强烈的画面渲染,隐喻出多种复杂情感。

影片《影》中运用了大量东方美学的艺术手法,在影子和主人之间将中国哲学中的人与人、生命与生命间的彼此“挪移”浑然一体发挥的淋漓尽致。

山河大地之中虚无缥缈的气化,构成了深远空灵的意境,构成影片独特的艺术美感。

张艺谋导演是一个“可以用色彩讲故事的导演”。

在这部电影中,大手笔的运用黑、白、灰这三种色彩将故事讲述出来。

通过三种色彩的完美融合,画面上的景物与人人物,巧妙地变为山水画中的景与山水画中的人,渲染出一派不真实的模糊感。

黑白灰三色的巧妙运用,在透露出的浓厚的古时江南风情中,彰显了本片唯美且庄重的风格,色彩可谓是《影》的灵魂。

在《影》中,张艺谋在巧妙的运用水墨丹青色调的同时,极为融合的运用了琴、箫等我国的古典乐器。

用传统文化彰显君王争斗。

影片中,虽然融入水墨画等诗意、优雅的表现方法,但是勾勒出却是一幅凄凉的画卷。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

114霍 琦:影视视听语言分析影视视听语言分析霍 琦(河北大学 河北 保定 071002)作者简介:霍 琦(1992-),女,汉族,河南人,学生,艺术硕士,河北大学,专业为戏剧与影视学。

【摘 要】在影视中利用的视听语言的作用,其实就是对电影设计的一种基本手段。

在利用视听语言的时候,其实也就是利用到了人们日常在视觉、听觉方面的习惯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在电影的叙事方式上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这样有效地克服了在电影叙事中,只利用语言来传递信息的单一性,本文就对几部经典影视作品中的视听语言进行分析,具体总结其中的妙处。

【关键词】影视;视听语言;特点;分析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2-0114-01一、视听语言概述(一)视听语言定义所谓的视听语言,通俗讲就是利用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来向对方传达某一种含义,从而达到语言的作用,在影视中我们所熟知的利用镜头的调度和各种音乐的运用,就是非文字的一种语言的传达,视听语言其实也是通过利用人们视觉和听觉方面的条件反射,通过对视觉和听觉的刺激,进行信息的传递。

(二)视听语言的主要分类1.景别。

景别指的是在画面中主体形象位置的固定下,通过变换取景的角度致使拍出的画面大小远近会有所差异,主要就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对于景物拍摄的远近不同,打造出的感觉也不同,所拍出的内容效果也会相应的有所差异。

2.运动镜头。

运动镜头顾名思义也就是镜头的运动和跟进,这是艺术家发挥自身创造力的一种行为,对于运动镜头主要分为五种基本形式有推、拉、摇、移、跟,通过运动镜头可以交代细节与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并且创造出戏剧的效果,也可以根据实际的影视情景,营造出轻松、欢乐、恐怖等独特的氛围。

3.电影声音。

电影声音主要分为音乐和音响,音乐旋律的差异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基调,且音乐对于场景的布置和营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一些喜剧的色彩环境渲染和恐怖的环境渲染,大多数都需要音乐来进行铺垫。

浅析《放牛班的春天》中的视听语言及音乐运用

浅析《放牛班的春天》中的视听语言及音乐运用

浅析《放牛班的春天》中的视听语言及音乐运用《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备受喜爱的法国电影,该影片通过丰富多彩的视听语言和音乐运用,成功地塑造了电影中的角色形象,并向观众呈现了浓厚的情感氛围。

本文将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分析电影中的语言和音乐运用。

一、视觉语言1、色彩表现电影中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要背景,色彩饱和度低,带有浓郁的田园风情。

在电影的后期,出现了鲜艳的舞台表演,鲜红的旗帜和色彩鲜艳的服饰,营造出了活跃喜庆的氛围。

2、画面运用电影中的镜头运用极具艺术性,画面常使用窄景、大角度和特写等手法。

在许多镜头中,环境和角色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塑造不同的情绪。

比如,牧场上空宁静的羊群,游戏时的快速摄像头移动,以及反映角色内心情感的镜头等。

3、特技运用在电影中,特技的使用并不多,但非常精妙。

例如,飞机的起飞和降落,使用了慢动作和快动作的变化,搭配着音乐的节奏,营造出了戏剧性的效果。

此外,当奸商使用汽车来追赶孩子们时,镜头跟随车辆的行驶轨迹,再使用特技使画面出现变形的效果,产生了非常明显的视觉印象。

1、音效使用音效在电影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开头的牧羊人口哨声,舞台表演时各种乐器的合奏等。

这些音效在不断地提醒观众电影的主题是音乐,而放牛、刻板的教学方式、压抑的生活状态成为了建立对比的背景。

音乐是《放牛班的春天》的主旨,对于电影的情感表达起到了关键作用。

电影中的音乐有多种风格,包括古典、流行、摇滚和乡村音乐等。

这些不同风格的音乐,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节奏、情绪和体验。

例如,故事中暴露了音乐家庭暴力和学校暴力的严重性,而音乐,这个情感的媒介,却一度为角色带来了无法承受的压力。

3、声音的混合使用混合使用音乐和声音效果是电影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它能够增强画面和音乐之间的情感共鸣。

比如,电影中音乐的节奏与孩子们放牛、跑步时的喘息声混合,音乐和声音掀起的情绪相互配合,使观众感受到角色生命真实的振动。

总结:浅析《放牛班的春天》中的视听语言及音乐运用,主要阐述了电影中的色彩表现、画面运用、特技运用,以及音效、音乐和声音混合使用等方面。

视听语言分析电影范文

视听语言分析电影范文

视听语言分析电影范文电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和语言等多种方式来传达信息和情感。

在电影中,视听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们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的主题和情节。

本文将以《肖申克的救赎》为例,分析电影中的视听语言,探讨它们对电影的影响。

视觉语言视觉语言是电影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可以通过画面、色彩、镜头等方式来传达信息和情感。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运用了多种视觉语言来表达电影的主题和情节。

首先,电影中的画面非常精美,每一个镜头都非常有意义。

例如,电影一开始的时候,肖恩·艾利斯(Andy Dufresne)被判刑入狱,他被送到了肖申克监狱。

这个场景中,导演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和远景,来表现肖恩·艾利斯的孤独和无助。

这个场景中的画面非常美丽,但是却充满了悲伤和绝望的情感。

其次,电影中的色彩也非常有意义。

例如,电影中的监狱是以灰色为主色调的,这种颜色代表着监狱中的压抑和绝望。

而当肖恩·艾利斯和他的朋友们在监狱中建造图书馆的时候,导演运用了明亮的色彩,来表现他们的希望和自由。

这种色彩的变化非常有意义,它表达了电影的主题和情节。

最后,电影中的镜头也非常有意义。

例如,电影中有一个场景,肖恩·艾利斯在监狱中被强制进行体检。

这个场景中,导演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和逆光镜头,来表现肖恩·艾利斯的痛苦和无助。

这种镜头的运用非常巧妙,它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了肖恩·艾利斯的心理状态。

听觉语言听觉语言是电影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可以通过音乐、声音和对话等方式来传达信息和情感。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运用了多种听觉语言来表达电影的主题和情节。

首先,电影中的音乐非常有意义。

例如,电影中的主题曲《Shawshank Redemption》非常动人,它表达了肖恩·艾利斯的希望和自由。

而当肖恩·艾利斯和他的朋友们在监狱中建造图书馆的时候,导演运用了轻快的音乐,来表现他们的乐观和自由。

试论视听语言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运用

试论视听语言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运用
甚至不用以正常的电视播 出标准来要求画面, 但正是这些纪 近年来, 我国电视新闻节 目故事化倾向的日益明显 , 故事化表达的 是摇晃的, 模式逐渐成熟 , 我国各大电视 台中, 电视新闻故事类节 目的数量以井喷 卖陛的镜头给观众更强的现场感与真实感 ,在一些突发新闻特别中多 状在增长 , 电视观众也对这种新颖 的新 闻节 目给予了好评, 本文将从两 数运用这样的手法, 让观众更好的感受新闻现场。 个方面来分析这一现象。 2 . 2内涵的镜头语言的使用 “ 此时无声胜有声” 、 “ 只可意会 , 不可言传” , 这样的表达意境是报纸 1用故事讲新闻的成因 . 时至今 日,越来越多的电视栏 目为了吸引受众 ,增加节 目的收视 传媒和广播传媒无法体现的, 广播和报纸给人的信息是较为具体的。 而 率, 开始使用讲故事的方式表现节 目0“ 讲故事” 已经成为当下电视节 目 电视媒体在某些方面则可以给留给受众一点 自己理解的空间。受众会 制作的惯用手法, 原因主要有以下 几 . 个方面。 不 自觉的把 自己各 自不同的感 } 青 掺杂在这种电视画面带给我们的感 隋 1 . 1 故事化是受众的心理需求 空间里。每个观众J 理都是一幅幅不同的画面 , 同样是感动, 但各不相 新闻节 目采用故事化的形式传递信息 ,还可以给新闻事件一个华 同, 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2 . 3 慢镜头的使用 丽诱 人的包装 , 行动活泼 、 充满悬念 的故事描绘 , 贴合 了受众娱乐化的 消费心理。正如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说: “ 新文学的核心就是采集和讲 慢镜头是电影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慢镜头可以让瞬 述故事 , 这个故事必须满足公众的利益兴趣和需求 。” 既能为受众传递 间的变化被延缓放大 , 从而更好的突出和强调主体动作 , 对于突发的新 闻状况 ,观众通过正常的画面无法看清楚 ,这种情况下利用慢镜头的 信息, 又能为受众带来消费的愉 悦。 “ 轻松化的信息消费” , 是指当今的受众更偏 向以一种轻松、 娱乐 、 方, 能够帮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突发状况 。 例如央视新闻联播的一条新 保加利亚的政要在慷慨激 昂的演讲时 , 突然遭遇杀手的袭击 , 在 平衡的状态下 , 以愉悦 的心情接受各种幽默 、 诙谐 、 悬疑等现代风格特 闻中 , 征为呈现方式的新闻产品。老套的新 闻节 目中那种刻板着对受众进行 这一瞬间, 安保人员迅速出现制止 了这一悲剧的发生。 在各大网站转载 “ 强行灌输” 和“ 政治说教 ” 的方式已为观众所难以接受。 这条视频新闻时,从杀手掏枪到安保人员出现这一段 画面利用慢镜头 l 2娱乐化成为电视节 目的主流 演示, 更好的还原了事态的本貌 , 也吸引了受众的观看和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 , 人们 的生活节奏加快、 压力不 断增大 , 他们在繁 2 . 4 利用音乐烘托气氛 忙的工作之余 , 需要的一种娱乐精神 , 需要寻求新鲜事物的刺激 , 以便 电影 中经常 利用 不 同风格 的音乐 烘托 气 氛 ,不 同的音 乐 风格 和节 在紧张和劳累之后获得身心的放松和享受。而电视艺术的功能正式满 奏将不同的情感变化传递给观众。而将音乐运用在一些新闻节 目故事 足广大受众的娱乐需求,所 以受众寻求娱乐的第一选择仍然是电视媒 化的叙事过程 中, 同样有利于隋感的表达, 气氛的烘托。同时, 将音乐运 体 。作为电视节 目来说 , 用枯燥和刻板的说教方式来表现节 目, 已经不 用娴熟还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新 闻联播片头的音乐, 每当听到那熟悉 能吸引受众的遥控器, 真正吸引受众的, 是那些富有“ 娱乐精神” 的电视 的前奏响起时, 就知道新闻联播将要播 出; , 运用得当的音乐不仅可 以烘 节 目。电视节 目的了娱乐化 , 是传媒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 也是一种文 托节 目 气氛 、 表达节 目主题 、 甚至可以成为—个节 目的显著标志。 化从“ 精英派” 到“ 大众派” 的—种过渡。娱乐正在引领着媒体 , 成为吸引 将音乐运用到电视新闻节 目,通过使用不同风格的音乐也能够配 受众的重要表现方式 , 几乎各种类型的节 目, 合新闻内容 , 更易于调动观众的情绪 , 使新 闻故事更好看 , 可以有效的 间。 改善电视新闻节 目 传统的刻板形象。 但值得注意的是 , 音乐的选择要跟 1 . 3 市场化的媒体运作 节 目风格契合 , 如果将不合时宜的音乐加入到电视新闻节 目当中, 得到 纵观世界各国的传媒行业,我们会发现电视台的经营模式和企业 的效果也必然南辕北辙。 的经营模式基本一致 , 广告一直是主要的经济来源 , 而 电视节 目的收视 2 . 5 特写镜头的表现 率决定着广告的利润率和广告商的青睐。这种趋势进一步的推动了电 特写镜头可以更好的展示细节 ,这一点在电视新闻节 目中运用的 视娱乐化的方向。虽然电受众多种多样, 对于新闻的要求- 1 9 _ .  ̄I s I 难调。 很广泛 , 由于电视新闻节 目本身具有现场 『 生 和真实性的优势 , 加上特写 处 于海量信息大潮中的受众 已不再满足于枯燥乏味 的说教式表达方 镜头的运用 , 向受众展示新闻现场的细节。 可以更好的还原新闻现场的 式, 为了更好地抓住观众, 节 目的创作者就要遵循受众 的需求 , 这样才 真实感 , 让受众更好的感触新闻现场。 能以提高节 目的收视率 , 获得广告商 的青睐, 提高广告 的利润率 , 这样 3结论 才能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收入。 满足受众的需求, 才能调动他们的消费热 综上所述 , 电视新闻节 目利用 自身的特点加上故事化手段 , 能够在 情, 需要转变陈旧的观念 , 采用更加创新、 更加娱乐化的新闻播报方法, 不失真实性 、 时效 眭的情况下, 将新闻内容更加轻松的传递给受众 。但 而此时新闻节 目“ 故事化” 的表现形式就在时代的大潮 中诞生。 也要注意到 , 电视编导不能为了新闻的好看 , 在内容上过分地追求新 、 2视听语言在新闻节 目故事化表达中的用途 奇、 特, 以吸引观众的眼球 , 提高收视率, 使“ 娱乐化 ” 在新闻中占了过大 电影叙 事学家麦茨在论述 电影符号时指 出电影有五种传 播符 的比例。虽然 电视新闻节 目在当今时代的表达方式上采用了一些创新 号——影像 、 文字 、 音效 、 声音 、 音乐 , 这五个符号在 电视新 闻中同样可 的技巧 , 但传统意义上 内容严肃 、 思想深刻、 与生活息息相关 的新闻节 以运用 自如。 与看报纸媒体和广播媒体相比, 电视媒体的时效性和娱乐 目依然是受众们关心的主题。 性使 ^ 、 们更加倾向于选择通过电视媒体获取信息。电视新 闻 节 目中加 参考 文献 以运用视听手段, 增加了新 闻的现场感与真实感的效果 , 拉近了新闻与 [ 1 】 潘知常. 讲“ 好故事” 与“ 讲好” 故事【 ^ . 北京 : 中国广播 电视 出版社 , 20 07, 6 9 . 观众的距离。让观众“ 走进’ 新 闻中, 强化 ^ 、 们对真实事件的感知。 21 运用纪实的手法增强现场感 f 2 1 欧阳照. 电视新 闻的叙事研究I M1 . 重庆 : 重庆大学出版社, 2 0 1 0 . 2 3 . 所谓“ 眼见为实” , 电视新闻中的现场画面带给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 3 】 李希光. 畸 变的媒体【 M】 上 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 0 0 4 . 3 7 5 . 的真实感 , 这是报纸和广播所无法企及的。 纪实手法中采用的镜头可以 【 4 】 谭君强. 叙事学导论 . 北京: 高等教育出 版社 , 2 0 0 8 . 1 4 3 . 作 者简介 : 张馨月( 1 9 8 8 , 3 一 ) , 女, 硕 士, 汉, 哈 尔滨师范大学传媒 学院, 电视 艺术与技 术。

论视听语言在电视民生新闻中的运用

论视听语言在电视民生新闻中的运用

论视听语言在电视民生新闻中的运用作者:崔松旺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12期摘要:视听语言也是语言,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工具,最早时候出现在电影中,后来随着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开始被其他媒体用作传递信息的基本语言。

视听语言具有独特的功能,因此广受人们的关注和欢迎。

本文就通过视听语言在电视民生新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视听语言;民生新闻;运用实际上,所有的电视、影视作品都是视听语言组成的。

狭义上讲,视听语言指的是镜头之间的组合。

广义上来说,视听语言指的是镜头中的所有内容,从人员到景物,从对话到动作,都是视听语言的一部分。

因此说整个电视节目都是视听语言组成的。

对于电视民生新闻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民生”。

通过对视听语言的应用,给观众带来好的观看体验。

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合理的调整视听效果,能够带动群众的思维跟着节目走,增加了节目效果,同时可以增强与观众的互动。

一、视听语言的概述将视听语言应用到电视节目中,其实是观众审美需求提高的表现。

视听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首先视听语言其中蕴含的科技含量是较高的,其中涵盖了通讯、计算机、电视等多种数字化的科技。

这些媒介在传播过程中是非常形象和直观的。

随着媒介的不断普及,视听语言的使用也越来越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视听语言已经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各种媒介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其次,就是视听语言十分形象,其本身是一种思维语言,能够将事物最大程度的趋向于生活化,完成事物载体和本体的一致性。

应用在民生新闻中,可以保证新闻的真实性,还原事物的本来面貌。

最后,视听语言是一种综合性语言,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方面。

这种综合性可以将各种其他元素完美融入其中,带给人全新的体验。

二、视听语言在电视民生新闻中的具体应用(一)拉近节目与观众的距离对于节目的制造者来说,应该始终站在观众的角度去反省其中的不足,在保证完成节目目标的同时,应该敢于突破前路,去创新思维。

在我国以前的民生节目中,都是主持人在那里不断的讲解,节目模式单一,而且脱离群众,给人遥不可及的感觉。

影视视听语言艺术分析——以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

影视视听语言艺术分析——以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

影视视听语言艺术分析——以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影视视听语言艺术分析——以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为例一、引言《这个杀手不太冷》是由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执导,于1994年上映的一部经典法国犯罪动作片。

该影片通过精彩的剧情和画面,创造了一个史诗级的故事。

本文将从影视视听语言的角度对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进行分析,探讨其艺术表达和独特之处。

二、影像语言的运用1. 抓住细节《这个杀手不太冷》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和处理展示了导演对影像语言的精准运用。

比如,在影片开头,贝松巧妙地运用递进式的描写,突出了主人公利昂是如何成为职业杀手的。

从他的眼神、动作、口吻等方面,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角色的个性特点和身份背景。

2. 镜头语言的创新在影片的拍摄中,贝松大胆尝试了多种镜头语言的创新,并将其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相结合,增强了影片的表现力。

例如,他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和拟人化的视角,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三、音效语言的运用1. 音乐的选用《这个杀手不太冷》的配乐选用了多种曲风的音乐,包括古典音乐、摇滚乐和电子音乐等,给影片带来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比如,在紧张刺激的追逐场景中,贝松选择了快节奏的摇滚乐,使观众在音乐的推动下更加紧张兴奋。

2. 音效的精妙运用贝松在电影中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音效,比如枪声、警笛声和爆炸声等,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听到真实感十足的声音效果。

这种精妙的音效运用,一方面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另一方面也使得影片更加生动有趣。

四、语言艺术的独特之处1. 多元文化的融合《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影片语言中融入了法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元素,使得影片具有了它独特的魅力。

例如,影片中利昂和玛蒂尔达之间的情感线索在法国文化中是可以接受的,但在美国文化中则具有一定争议性。

贝松通过有意识的多元文化融合,使得影片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2. 反英雄形象的塑造影片中的主人公利昂具有一种特殊的英雄形象,他是一个职业杀手,但却具备着高尚的品质和内心的善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视听语言在电视电影中的运用
论视听语言在电视电影中的运用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引言
视听语言作为一种信息沟通的符号编码方法,其同样是复现和展示影像的中介环节。

视听语言中的元素与语言系统中的元素是不同的,一般的语言学中由音调、字词和语素等元素构成,这些元素在视听语言中是不存在的。

在电影和电视剧作品当中,视听语言有着强烈的象征和暗示等延伸作用。

因此,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的实例对视听语言在电视电影中的运用展开分析。

一.视听语言概述
视听语言就是广义上的蒙太奇,从文化上讲,视听语言是一种电影思维方式;从艺术角度分析,视听语言是电影的表现方法,同时也是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从传播的角度讲,视听语言是电影的符号编码系统,其包括镜头、镜头的分切、镜头的组合以及声音画面关系等四个方面。

在视听语言中所涉及到的视听元素为镜头,镜头作为电影视听的最小单位,摄影机在一次开机到关机
之间所记录下来的连续声画过程就是镜头,视听的最基本元素是声音和画面[1]。

二.《夏洛特烦恼》影片中视听语言的运用分析
《夏洛特烦恼》是一部观众反响和影视票房均较好的影片,在这部影片中集合了很多典型影片的设计元素,例如穿越、老歌情怀、平行蒙太奇以及特技的剪辑形式等,这些元素在《人在囧途之泰囧》、《重返20岁》、《港囧》等片中亦有应用,这类视听语言的完美结合使影片能够具有更好的效果表达。

《夏洛特烦恼》以主人公夏洛参加婚礼作为线索,通过良好的情节设置引出夏洛的梦,进而展示他跌宕
起伏梦境,亦或是他的“新生活”。

在这样大段的梦境展示中,篇幅长且内容丰富,导演和演员将人物形象和情节都设置得细腻生动,真实感极强。

这部影片中,时空的交错、场景的切换以及镜头衔接,都很顺畅,从而使故事的发展十分自然,完全没有突兀之感。

下面主要对电影中的视听语言特征展开分析[2]。

(一)语言魅力
《夏洛特烦恼》是一部喜剧影片,语言作为影片的重要喜剧构成元素,具有不可小觑的地位与作用。

在电影的故事发展过程中,其语言风格融合了夸张的
话剧语言表现手法,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和诙谐的语言将生活原貌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增强了影片的喜剧气氛,例如在“夏洛成名后去寻找马冬梅”的片段中,他向楼下大爷打听马冬梅时的对话,不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相似的手法也在小品中经常被引用。

《夏洛特烦恼》这部影片当中没有太多设置曲折复杂的情节和激烈炫目的特技制作,更多的是透过幽默简单通俗的语言演绎较为平凡的主题——中年危机和青春萌动。

每一个精湛的喜剧情节都在台词语言的作用下使其内涵和意义得更深化,这也是现代喜剧影片所缺少的元素[3]。

(二)空间的调度
由于《夏洛特烦恼》采用了时空穿越的叙事方式,因此影片中会涉及到一定的空间调度方式,比较典型的画面转场是在夏洛进入梦境和回到现实时,运用了光影强度的变化,再配合镜头时间的延长,音响的加入、人物的大特写等,使得时空的转换变得顺畅。

另外,在展示人物所处的大环境时,运用较多拉镜头进而展现全景画面,从而给人一种景深悠远的即视感,比如当主人公回到过去站在马路上画面的展现。

开阔的画面不仅可将人物活动的空间和环境特征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起到了渲染气氛和创造意境的作用。

在空间展示的过程中,将镜头拉到人物或物体的近景角度上会给观众带来一种凝
视主人公的体验,更能够了解人物内心情感变化,从而加深共鸣。

(三)镜头的运动
在电影情节中,除平视拍摄以外运用大量的仰视拍摄和俯视拍摄,在拉动镜头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淡入和淡出特征,从而使得大全景和特写镜头的切换成为电影情节中鲜明的视听特征。

画面内视觉范围内的方位以及形象变化会随着被拍摄对象和拍摄角度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从而转化着观众的注意力,进而引起观众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4]。

(四)声音配乐
作为与影片质量相关的关键元素之一,声音配乐可谓是电影的重要灵魂,在音乐与电影情节的密切配合下很容易带动观众的情绪发生不同的变化。

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一些流行歌曲的配置把剧情不断推向情感的高潮,例如袁华出场时的背景音乐《一剪梅》,这一具有代表性的情节点设置,配合着雪花飘飘、北风萧萧的场景,对剧情的张弛和深化起到了极佳的表现效果。

此外,在整部影片中一共贯穿了二十多首不同风格的歌曲,使喜剧笑点如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跌宕于有优美的旋律当中。

而当那首“一次就好”响起时,观众会不约而同的被感动落泪,伴随着音乐的节奏,更强地烘托戏剧情感和人物心理,引发观众的联想和共鸣[5]。

(五)美术用光
美术用光的特点体现了电影作品的艺术美感,是一种艺术表达。

从主人公着装的角度分析,夏洛成名前后的着装反映了其生活品质的改变。

当夏洛成名后登台演唱时,舞台灯光的强弱程度变化也衬托着夏洛当时心里的狂妄与自豪感,使得画面的强调效果得到显著增强,这是电影艺术与人文的交流过程,同时也可以体现出不同主人公的不同心理特征。

此外,在看着马冬梅和大春离去时,灯光的渐渐暗淡也很好地反映出了夏洛此时落寞的心情。

可见,美术用光对画面的作用也具有表现主人公心理,营造空间环境氛围的重要作用[6]。

三.《泰坦尼克号》影片中视听语言的运用分析
《泰坦尼克号》也是一部讲述爱情的影片,Rose 和Jack的感情
尽管没有得到完美的结局,但仍震撼人心。

无伦是对灾难场面的诠释还是热烈爱情的展现,都给观众身临其境、真实具体的感受,大量壮观场面,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与影视情节中的视听语言密不可分。

影片会在适合的桥段增添配乐来提高情节的叙事能力和情绪渲染力,例如当主人公深情对望,会对应一段不同氛围的歌曲,歌曲的旋律给人陶醉其中的美感,即使是闭上眼睛,依然可以感受到二人对望的深情,这就是音乐和画面的价值与作用。

《泰坦尼克号》影片中的各种视听特征,都和Rose 与Jack之间的爱情紧密相连,在镜头运动的过程中,不同景别的画面影像和不同的运动方式给人多样的视觉感受与心灵震撼。

当船沉陷时,音乐的节奏低缓,哀怆,镜头由近及远的拉镜头运动方式亦使受众更能感受到那种深切的哀伤,同时也随着音乐的延伸,融合了万千的思绪。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对视听语言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界定,其次对《夏洛特烦恼》和《泰坦尼克号》影片中视听语的的运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视听语言作为表现电视电影作品内涵和艺术价值的重要特征,不仅起到了强调故事发展的作用,同时也保证了电视电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外延情感的有效传递。

随着电视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大对视听语言的研究力度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