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艺术片的“魂”与“肉”
从《灵与肉》看经典文学改编剧的时代价值

作者: 岳大为[1]
作者机构: [1]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出版物刊名: 当代电视
页码: 37-38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12期
主题词:�灵与肉》;经典文学;价值;编剧;短篇小说;心灵成长;知识青年;情感历程
摘要:电视剧《灵与肉》改编自张贤亮同名短篇小说,叙说了贺兰山下"牧马人"的命运变迁,是一部时代赠予知识青年的心灵成长史。
该剧拓展了原著的土地依恋主题,将古道西风瘦马的苍劲融入人物的生命轨迹与情感历程中,进而摹写知识分子在特殊时代环境中的复杂心境。
谈郑大圣电视电影“恰当的”艺术性

|RADIO &TV JOURNAL 2019.04电视电影作为一种年轻的、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影视艺术形式,尚未形成权威的定义和标准的艺术规范。
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电视电影是以电视播映为创作初衷并在电视首播的电影作品,而且大部分电视电影是由央视电影频道参与制作和出品的。
相较于院线电影,电视电影有着不同的特点:投资规模相对较小、拍摄周期相对较短,以反映社会热点和现实生活见长;在视听方面,由于电视屏幕较小,电视电影较多采用中近景和特写镜头,不宜展现恢宏场面和大全景。
由于家庭式的观影环境所带来的随意性和可选择性,电视电影强调类型化叙事和现实主义风格,适于采用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着力激化矛盾、营造冲突的同时重视叙事的趣味与省略。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电视电影以故事为王。
以拍摄电视电影见长的导演并不多见,郑大圣即是其中一位。
在他的15部电影作品中,电视电影占到了11部之多,且多次获得电视电影“百合奖”,有人把郑大圣称为“央视六套定制电影导演”也就不奇怪了。
郑大圣曾在采访中这样表示:“当时叫‘电视电影’,我不管这个,在我的认知里那就是低成本电影,投放在电视上,跟我在美国公共频道里看过的很多有意思的非商业、非主流电影一样。
电视台一直是低成本电影的一大出路。
”①可见,郑大圣一直将电视电影当作低成本的独立电影来拍。
正是这种创作理念决定了他影像风格的独立性。
一、“人”郑大圣的电视电影多改编自文学作品,且多为历史题材,但影片的主体内容并不是对某段历史的反思和批判,而是立足于人,以历史为背景,探索的是人的内心。
他曾说:“历史是我表达现实的一种方式。
变成历史的景象和样貌,对我来说更自由、更容易想象。
因为我喜欢历史,更容易感同身受。
”实际上,选择历史题材与播放平台密切相关。
央视电影频道是极其主流,甚至可以说是最核心的官媒平台,在电影频道播放的电影相比院线片审查甚至更加严格,相对于现实题材来说,导演对历史题材的掌控度要更大一些。
浅谈获奖电影《黑天鹅》的精神艺术

浅谈获奖电影《黑天鹅》的精神艺术[摘要] 《黑天鹅》是一部在2010年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的美国电影,这部获奖影片所反映的现实,其实很贴近于我们的思想境界,它所表现出的悲剧性的唯美和黑暗色彩极浓的现实隐喻,都可以让在现实生活中挣扎过的人去细细回味,其实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另外一个自己。
[关键词] 精神分析电影符号镜像理论《黑天鹅》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1.025《黑天鹅》是一部在2010年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的美国电影,在2011年便荣获了第83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和最佳导演奖的提名,之后还荣获了第68届金球奖的最佳女主角奖。
虽然它被定义为一部超自然惊悚电影,但就个人喜好而言,也有一部分观影者更愿意把这部影片看作是一部纯粹的艺术片。
虽然有悬疑和惊悚元素的植入,但优雅华美的芭蕾舞和世界名曲的交相辉映又让影片充满了知性感和优越感。
一、从拉康的精神分析来看获奖电影《黑天鹅》法国心理学家拉康是弗洛伊德的追随者,发扬者和颠覆者。
他的基本理论特别是镜像阶段学说描述了一个过程,揭示儿童如何形成一种关于自我的错觉,一个由词“我”所界定的统一的意识的“自己”。
“镜像”阶段的前提因素就是匮乏的出现,对匮乏的想象性否认以及欲望的产生。
拉康也曾提出“人的无意识欲望就是另一个欲望”,“人的欲望只有在另一个欲望中才能发现其意义”。
就《黑天鹅》这部获奖影片来说,电影的基调是黑暗的,而以《天鹅湖》为背景,就注定了演员一人分饰两个角色的双重性,并且让演员在真实生活中也产生精神上的分裂。
电影中的妮娜为了角色而不得不去挖掘出自己恶的一面,这种被动的双重人格就像两个镜面人生一样相互补充,相互影响。
如多棱镜一样,幻化出不可捉摸的复杂性格。
镜子里反映出来的景象会产生一个心理的反应,这种反应形成了关于“我”的心里表象。
儿童会把这一形象看成与自己是同一物而予以认同。
电视文艺节目与电视娱乐节目

电视文艺节目与电视娱乐节目电视文艺节目一.关于电视文艺节目文艺:即文学和艺术的总称。
(一)文艺节目是否等同电视综艺节目?等同?电视综艺节目>电视文艺节目?电视文艺节目>电视综艺节目?电视综艺节目: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节目,既包括综艺栏目,也包括各种形式的综艺晚会;《曲艺杂坛》、《综艺大观》电视文艺节目=电视综艺节目+由某种独立文艺形态电视化而形成的节目样式(电视音乐(音乐电视)电视戏曲、电视舞蹈、电视散文、电视诗歌、电视小说等)(二)电视剧、电视电影、电视艺术片以及娱乐节目是否属于电视文艺节目类型?广义来说,电视文艺包括一切电视文学文艺样式,电视电影、电视剧和电视艺术片,也包括娱乐节目。
●早期由于电视电影和电视剧比其他各类电视文艺节目更早获得独立,其理论确立和成熟也早于其他文艺节目,所以在划分节目形态上,将电视电影、电视剧等约定俗称独树一帜;●电视艺术片的创作规律和制作方式比较接近记录片创作,因此,放于纪录片范畴。
●而娱乐节目,作为近年来异常火爆的节目类型,与传统的综艺节目已经有了很大不同。
较之电视文艺节目艺术性、欣赏性较强的特点,娱乐节目的审美价值较弱,而参与性、互动性和娱乐性较强,娱乐不仅仅是一项功能,而更成为制作娱乐节目的目的。
同时,随着娱乐节目的发展,各类竞技节目、游戏节目、益智节目、选秀节目、博彩节目以及真人秀等纷纷上马,出现了“娱乐热”的文化现象,可见,娱乐节目已经由了一套独特的制作方式与理论,已经具备独立门户的能力,因此,单独成一章节。
二.电视文艺节目的定义电视文艺节目,是以文学、艺术和文艺演出作为创作原始素材和基本构成元素,在保留原有艺术形式的基础上,运用电视视听语言进行二度创作,具有较高欣赏艺术性和审美价值的电视节目类型。
排除了电视剧、电视电影、电视艺术片以及娱乐节目类型。
三.电视文艺节目的五种类型1.电视综艺节目2.电视音乐节目、音乐电视3.电视舞蹈节目4.电视戏曲节目5.电视文学电视娱乐节目一.电视娱乐节目定义《辞源》对娱乐的定义:娱,欢乐,戏乐。
文学艺术在电视媒体中的新视听语境

着亲密的姻缘互动关系, 这种关系 在电 视发展的 最初阶段以及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更多表现 为电视对于文学的借鉴,而随着影像文化的迅速 发展, 电视地位的提升与普及, 高高在上的文 昔日
学不仅可以借助电视这一新的大众流行传播手段
命,都使得文学的传播获得了更大的自由 度和更 好的效果, 从而在一定意义上推进了文学的传播, 给文学带来了 新气象, 也能够繁荣文学的创作。 文 学形式开始更加多变而丰富多 彩。“ 视文学” 电 就
的需要 。
在当下的社会潮流中,我们的生活节奏 日益 加快, 快餐文化” “ 席卷四周, 环顾所处的文化环 境, 我们发现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曾是我们灵 魂重要栖居地的文学却 日渐式微 , 江河 日下。 就在 传统文学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终于发现 了可 以充分地利用电 视媒介, 于是文学作品的传播、 流 通、 接受, 自然而然地对视觉传媒具有 了极大的亲 和感。 当然这种亲和感使得受众最常见, 电视屏幕 上出现最多的电视文学形式还是诸多经过改编的 影视剧, 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搬上荧 变得脍 屏, 炙人口,曾经内 敛含蓄的文学内涵也越来越让人 “ 明察秋毫”一目了然” “ 。诚然. “ 从文学作品到电
味的视 觉文化。
丹尼尔 贝尔 资本主义文化矛 一书中 在《 质》
说: “ 我坚信, 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 当 而 不是一种印刷文化, 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④ 。扑天
盖地的电视节 目 及其流行程度无疑印证 了这样一 个事实,但流行背后更需要的是时其信息传递审 美优势全方位的开发利用和有效引导。 要知道, 电 视文学艺术的审美活动其审美特征不仅不同于一 般的绘画、 雕塑与建筑, 而且也不同于其赖以产生
课程代码:01178 电视艺术概论必考知识点,精编

课程代码:01178电视艺术概论中国传媒大学李明一、绪论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也可以定义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苏珊说:“艺术是情感的形式”。
电视艺术,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上的的屏幕艺术形态。
二、电视剧电视剧的发展过程经历了:“直播电视剧”时期、“电视单本剧”时期、“电视连续剧”的产生、多种样式电视剧并存的时期。
我国第一个直播“电视小戏”是《一口菜饼子》。
时效性和纪时性,构成了电视剧总体观念的基础。
电视单本剧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电视文艺的新时代。
中国大陆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是《敌营十八年》。
通俗剧是指:以反映世俗的生活、世俗的情感为主的电视剧。
通俗电视剧的特征:1、有浓厚的世俗精神和平民意识;2、强烈的戏剧性;3、情节、人物类型化、模式化;4、消费性;5、娱乐化;6、商业化;7、制作标准化;8、形式的通俗和幽默。
人是电视节目的主题。
世俗化成为电视的基本特征之一,其表现以下三个方面:1、首先表现在平民化,即专题节目主人公绝大部分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平常百姓,无名小卒。
2、第二个表现是生活化、日常化。
3、恢复伟人、展示名人真实面目是世俗化的第三个表现。
情感成为电视专题节目的重要主题。
电视专题片中,情感的表达方式很多。
分为:细节、空镜头画面、特写、慢动作与定格;此外情节、镜头蒙太奇组接、音乐、解说词都是表达情感的有效手段。
(有可能是论述题,要有一些例子)作品的风格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上。
我们的电视专题节目,主要是专题片和纪录片。
被称作:“时代的立体档案”、“历史的备忘录”。
文化通常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部分。
另有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者:狭义文化(哲学、文学……)、广义文化(典章制度、生产交换……)、深义文化(民族、人类精神)思辨的表达方式:首先、创作都要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其次、必须寓恩辨、哲理于形象中,让形象,让画面说话;再次、要将哲理与情感结合起来,既有哲理在思索,又有诗情在腾跃,既有哲理的深邃,又有情感的炽热。
《名优之死》中爱艺术毁灭

浅谈《名优之死》中爱与艺术的毁灭摘要:田汉的《名优之死》刘振声这一形象一直被一个固定的模式阐释着,那就是老艺术家痛恨自己悉心培养的徒弟被旧社会恶势力引诱而堕落,为了维护艺术坚决地与之斗争,最后悲愤而死。
然而,刘振声的斗争不单单是为了艺术,剧作中其实存在两条线索,即刘振声为爱情和为艺术而与社会恶势力、压迫者的斗争。
田汉《名优之死》以爱情和艺术的幻灭,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灵与肉的冲突,这两个冲突折射出田汉剧作的深深的感伤情绪,而当我们撩开感伤情绪的面纱,这种感伤也是一种抗争。
关键词:爱情;艺术;理想与现实;灵与肉;感伤;抗争田汉的三幕剧《名优之死》中的刘振声这一形象历来被这样一种批评模式阐释着:名优刘振声是一个坚持生活真理忠于艺术的老艺人,杨大爷是欺侮和压迫艺人的旧社会恶势力代表。
刘振声痛恨自己悉心培养的女弟子名旦刘凤仙被流氓头子杨大爷引诱腐蚀,并公开和杨大爷作斗争,结果却悲愤而死。
由此宣扬了正义与邪恶势力的斗争,被压迫者对压迫者的斗争。
这种阐释在通过戏剧来鼓舞人民的战斗情绪的特定历史时代,有着其不可抹杀的积极作用。
然而,如此简单地理解田汉剧作中所表现的反抗精神,有些过于简单化和程式化,让我们细细分析《名优之死》中刘振声最终走向毁灭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两条主线贯穿全剧,这两条线并行不悖,相辅相成,最后汇成一个主流,表达出反抗这一主题。
这两条线分别是:刘振声爱情与旧社会势力的抗争,刘振声艺术追求与旧社会邪恶势力的抗争。
而爱情和艺术作为田汉剧作永恒的主题,通过二者的毁灭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灵与肉的冲突,这两个冲突深深得折射出田汉剧作的感伤情绪,而这种感伤情绪服务于表达抗争这一主题。
一、爱情的逝去第一幕左宝奎和萧郁兰的对话中,左宝奎问:”你不知道她跟刘老板的关系?”暗示出刘凤仙和刘振声之间的暧昧关系,以及刘振声催凤仙起床练嗓的时候,有”再不起来我就要掀被窝”的台词,加之旧社会里,梨园中师徒间暖昧关系的传统的影响,刘振声和刘凤仙之间的爱情在田汉的笔下虽隐晦但还是可以读的出来的。
从西藏到西湖:刘郎电视艺术片的文化阐释

电视 艺术 片编 导 刘 郎 以 《 藏 的诱 惑 》 举 西 一 成名 , 随后 编导 了《 天驹 》 兴 亡 》 鬼 斧 》 发 现 》 《 《 《 等作品, 后到 了江南 , 导了《 之 编 江南 》 苏 园六 《 记 》 苏 州 水 》 同 里 印 象 》 七 弦 的 风骚 》 陶瓷 《 《 《 《
刘 郎是 河 北 保 定 人 , 华 北 平 原 到 青 海 高 从
原 , 个 富有 “ 赵悲 歌 ” 怀 的人 , 像 彭斯 的 一 燕 情 会
诗 “ 的 心 在 高 原 ” 样 登 上 高 原 , 在 高 原 又 我 那 而 认 定 自己“ 属于 这 片高原 ” 我 。 在 上 世纪 8 0年代 , 曾经 到 过 西藏 的 艺术 家 ,
引用 李 笠翁 的两 句话 说 : 涉浅 水者 得 鱼虾 , 深 “ 涉
的年代 》 以及《 天心 月 圆》 王 阳明 》 作 品 , 《 等 近年
又完成 了 十 集 大 型 电 视 艺 术 片 《 湖 》 可 以 西 。
说 , 拍摄 的 电视 艺 术 片 的 主题 轨 迹 是 “ 西 藏 他 从
圆 》 王 阳 明》 作 品 , 年 又 完 成 了十 集 大 型 电视 艺 术 片 《 湖 》 《 等 近 西 。可 以 说 , 拍 摄 的 电 视 艺 术 片 的 主 题 轨 他
迹 是 “ 西 藏 到 西 湖 ” 刘 郎 的 这 些 电视 艺术 片作 品 , 以 以原 型批 评 的 方 式 , 三个 方 面 来 进 行 阐 释 。一 、 从 。 可 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艺术片的“魂”与“肉”
一部日本的记录片《茶马古道》,带我们走进了一段发生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古朴却又鲜为人知的历史……这次观影,不能不说是一次心灵的震撼,至少,于我是如此……
坦率的说,这种震撼,来源于nhk 电视台的编导们对主旨的精确把握与深刻提炼,也就是上面所说的“魂”,与之相较,我们的差距还真切是“路漫而修远”……
说起茶马古道,这条发祥于云南,四川,通过西
藏,到达尼泊尔,印度的古“丝绸之路”。
我既熟悉又很陌生……
我打小走过的,都是陪着家里的老人,长辈;直来直往,大抵是昆明,重庆这些车水马龙的都市,再有,就是丽江,西双版纳这些装饰的过于精致的小城,我去过两次的乌鲁木齐,是因为始终流连于南山的悠然俊美,天池的钟灵地秀,而当我站在依旧秀美的昆仑山脉向那一边的山脊望去,心中顿生一念:“苍悲,甚至有些怜悯了。
”那另一边,就是青藏高原……
现在,我不得不感慨:“无知与愚蠢,往往只有一线之隔,有些时候,连一线都触不到……”
以上,就是我这名观众从这部电视艺术片中获得的感悟。
没有这部《茶马古道》,谁曾想过,在包原隰险之深处,一个不怎么知名的小村落,静静地流淌在快要被我们遗忘的角落里……这里,有着这么美的一片世外桃源,有着那样天然古朴的宁静生活,还有,我们这些“愚夫鲁汉”难以企及的“梦”……
记得《茶马古道》的结尾,是一声推土机修路时的轰鸣;看着商队流下的泪水,“砰”的一声,我知道,我的梦也碎了……
暂时作别了这段厚重的历史,我坐在书房里,翻起了父亲在日本京都访问时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赠
与他的书籍,里面详细描述了京都关于文物的保护,我的感觉是:“在城市现代化领跑世界的日本,民众对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依旧爱的深沉,正是这份深沉的爱,成就了今天的京都……”
今天,虽然我并不知道还有多少爱着这一条条“茶马古道”的人们,但显然,编导的努力让我们走进了这部作品,感悟了这条“古道”。
就冲这一点,我愿意起身为nhk 鼓掌喝彩……
我一直觉得,摄影技巧,明星花哨等不过是所谓“电视艺术片”的“肉”,是皮毛,而这些的心灵最细腻的触动,才真正堪称是“艺术的魂”!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国内,在有些电视频道取得了一些收视成绩之后,更多的电视台争相效仿,甚至邯郸学步,东施笑颦,到头来学艺不精,只弄来一些皮毛,反而怡笑大方……
我国是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的传媒体系,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优越的“塔”式结构,是一种先进的文化传播模式,执行的好了,不仅可以给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带来稳定,更可以发挥其兼容并包的特性,激发出我中华五千年来文化底蕴积淀的灿烂与辉煌……
当然了,我本人并不排斥传媒的通俗化,相反,我十分赞成以娱乐性作为传媒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本
质特征。
只是,娱乐与低俗的界定,就像是“幽默”与“搞笑”的区别,这二者泾渭分明,不可混淆;而作为导向性极强的大众传播媒介,更应该肩负起社会赋予的责任,千万要把握好界限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