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学年高中数学不等式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学案新人教B版5180226287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5学案: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名师导航学案及答案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5学案: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名师导航学案及答案

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知识梳理数学应用性问题,就是指用数学的方法将一个表面上非数学问题或者非完全的数学问题转化成完全形式化的数学问题.利用不等式解实际应用问题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1.阅读理解材料:应用题所用语言多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并用,而且不少应用题文字叙述篇幅较长,阅读理解要达到的目的是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这就要求解题者领悟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问题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用怎样的模型能够解决问题的思路,明确解题方向.2.建立数学模型:根据前面的分析,把实际问题用“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抽象成数学模型,并且,建立所求和已知的对应关系,以便确立下一步的努力方向.3.讨论不等关系:根据以上建立的数学模型和题目要求,应用与不等式有关的知识,讨论与结论有关的不等关系,得到有关理论参数的值.4.作出问题结论:根据以上步骤得到的理论参数值,结合题目要求作出问题的结论. 知识导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所学的不等式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意,寻找相等与不等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因此必须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不等式应用题要注意与函数等有关内容的结合.疑难突破1.应用题大多用文字、图表等进行叙述,要解决题设问题首先要理解题中所叙述内容的含义,也就是说,阅读题意就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那么,使用什么样的步骤进行阅读可以加深对题意的理解?剖析:数学问题就是数学语言的理解问题,数学语言具有简洁、准确的特点,但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内涵,而数学应用题多使用汉语语言进行叙述.要正确理解应用题的含义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1)略读识大意.应用题实际上是一篇说明文,一般文字比较多,信息量比较大.这就需要快速浏览一遍,理解题目的大意:题目叙述的是什么事,是什么问题(比如不等式问题,是求最值还是要解不等式得出结论等),条件是什么,求解的是什么.涉及哪些基本概念.可以一边阅读一边写下主要内容.或者列表显示主要条件和要求的结论.(2)细读抓关键.题目中关键词语和重要语句往往是重要的信息所在,将其辨析出来,是实现综合认知的出发点.因此,在略读以后还要对题目进行逐字逐句地细读,弄清具体含义及各量之间的关系.(3)精读巧转换.领会题意的关键是“内部转化”,即把一个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个具体的内容,把符号转化为文字,把文字叙述转化为符号或图表,总之,要有灵活的转化思维.2.与不等式有关的应用题中,求最值是最常见的一种,那么求最值问题都有哪些类型和方法? 剖析:许多应用题都可以转化为求最值问题,有的可以直接采用均值不等式进行求解,但是有些问题由于条件的限制使某些式子不满足等号成立的条件,但是其最值又确实存在,这时,通常考虑函数y=ax+xb (a >0,b >0)的单调性,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很容易证明该函数在区间(0, a b ]上单调递减,在区间[ab ,+∞)上单调递增.特殊地,有函数y=x+x 1在区间(0,1]上单调递减,在区间[1,+∞)上单调递增.利用上述函数的性质也可以求解某些函数的最值,尤其是那些看似均值不等式求最值而等号却不能取到的情况.还有些问题可以根据条件转化为一元二次函数求最值,主要根据二次项的正负和对称轴的大小求最值:当二次项系数大于0时,在对称轴处取最小值;当二次项系数小于0时,在对称轴处取最小值.如果其中的变量有范围限制还要根据二次函数的单调性综合考虑求出最大或者最小值.事实上,一元二次函数在闭区间[a,b]上一定有最大值和最小值,主要考虑对称轴和区间端点a,b三处的函数值进行比较.也可以考虑两个端点a,b与对称轴的距离.。

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5[2](2021学年)

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5[2](2021学年)

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5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 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5的全部内容。

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1.能把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转化为不等式问题,能运用不等式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如比较大小,确定范围,求最值等).2.了解如何建立数学模型,体会数学知识和客观实践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良好的数学意识和情感态度.1.例题中的结论若b>a>0,m>0,则错误!____错误!.另外,若a>b>0,m>0时,则有错误!<______成立.【做一做】已知a,b是正数,试比较\f(2,1a+\f(1,b))与错误!的大小.2.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1)________:用字母表示题中的未知数.(2)__________:找出题中的不等量关系,列出关于未知数的不等式(组).(3)______________:运用不等式知识求解不等式,同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答:规范地写出答案.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首先要学会正确地梳理数据,从而为寻找数据之间的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建立起相应的能反映问题实质的数学结构,构建数学模型,再利用不等式求解,即解实际应用题的思路为:一、解应用题的流程剖析:数学问题就是数学语言的理解问题,数学语言具有简洁、准确的特点,但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内涵,而数学应用题多使用自然语言进行叙述,所以,对文字的理解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正确理解应用题的含义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1)略读识大意.应用题实际上是一篇说明文,一般文字比较多,信息量比较大.这就需要快速浏览一遍,理解题目的大意:题目叙述的是什么事,是什么问题(比如不等式问题,是求最值还是要解不等式得出结论等).条件是什么,求解的是什么,涉及哪些基本概念,可以一边阅读一边写下主要内容,或者列表显示主要条件和要求的结论.(2)细读抓关键.题目中关键词语和重要语句往往是重要的信息所在,将其辨析出来是实现综合认知的出发点.因此,在略读以后还要对题目进行逐字逐句地细读,弄清具体含义及各量之间的关系.(3)精读巧转换.领会题意的关键是“内部转化”,即把一个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个具体的内容,把符号转化为文字,把文字叙述转化为符号或图表,总之,大脑要有灵活的转化思维.二、常见的不等式实际应用类型剖析:常见的不等式实际应用问题有以下几种:(1)作差法解决实际问题作差法的依据是a-b>0⇔a>b,其基本步骤是:①理解题意,准确地将要比较的两个对象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②作差,分析差的符号.③将作差后的结论转化为实际问题的结论.(2)应用均值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①均值不等式:a,b∈R+,a+b2≥错误!(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当ab=P(定值),那么当a=b时,a+b有最小值2错误!;当a+b=S(定值),那么当a=b时,ab有最大值14S2.②注意利用均值不等式必须有前提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为了创造利用均值不等式的条件,常用技巧有配凑因子、拆项或平方.(3)应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用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步骤大致为:①理解题意,搞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②建立相应的不等关系,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问题;③解所列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得到实际问题的解.在建立不等关系时,一定要弄清楚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未知量的取值范围,不可盲目使用.题型一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例1】某种牌号的汽车在水泥路面上的刹车距离s m和汽车车速x km/h有如下关系:s =\f(1,20)x+错误!x2。

新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5)3.4《不等式的实际应》word教案

新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5)3.4《不等式的实际应》word教案

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教案一、教材分析: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本节主要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实例教学,让学生体验不等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数学与日常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并通过解题过程,抽象出不等式模型,总结出解应用题的思路与步骤。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解决线性规划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题思路。

同时,应用题中不等式模型也是高考经常经常涉及的问题,其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三维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的情景,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2、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不等式模型的过程。

3、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不等式的实际应用难点:数学建模四、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引导、归纳、总结与探究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如何抽象不等式模型及解不等式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比较两实数大小的常用方法2、联系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方程以及函数之间的关系,填写下表+bx+c+>0(二)情景引入b 克糖水中含有a 克糖(b>a>0),若在这些糖水中再添加m (m>0)克糖,则糖水就变甜了,根据此事实提炼一个关系式 ,师:引例就是不等式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引出课题)(三)、典例分析:例1、 甲、乙两人同时同地沿同一路线去同一地点,甲有一半的时间以速度m 行走,另一半时间以速度n 行走;乙有一半路程以速度m 行走,另一半路程以速度n 行走,如果m ≠n,问甲、乙两人谁先到达指定地点?分析:设总路程为s,甲、乙所用时间分别为t 甲、t 乙, 若要解决此问题,只需比较t 甲,t 乙的大小即可解:设总路程为s,甲、乙所用时间分别为t 甲、t 乙,由题意得s n t m t =+22甲甲,乙t n s m s =+22 所以 t 甲=nm s + , t 乙=mn n m s 2)(+所以t 甲- t 乙=n m s +-mn n m s 2)(+=()[]()mn n m n m mn s ++-242=()()n m mn n m s +--22其中s,m,n 都是正数,且m ≠n,于是t 甲- t 乙<0 ,即t 甲<t 乙答:甲比乙先到达指定地点。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_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5

2017_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_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5
答案 5
解析 设仓库到车站距离为x千米,那么y1= ,y2=k2x且k1=20,k2= ,
那么两项费用之和S= + x≥8(万元),当且仅当 = x.即x=5千米时,两项费用之和最小为8万元.
4.某小型服装厂生产一种风衣,日销售量x件与单价P元之间的关系为P=160-2x,生产x件所需本钱为C=500+30x元,该厂日产量多大时,天天获利很多于1 300元?
跟踪演练3 在一个限速40 km/h之内的弯道上,甲,乙两辆汽车相向而行,发觉情形不对,同时刹车,但仍是相碰了.事发后现场测得甲车的刹车距离略超过12 m,乙车的刹车距离略超过10 m.又知甲、乙两种车型的刹车距离Sm与车速xkm/h之间别离有如下关系:S甲=0.1x+0.01x2,S乙=0.05x+0.005x2.问超速行驶谁应负要紧责任.
(2)成立相应的不等关系,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问题;
(3)解那个一元二次不等式,取得实际问题的解.
3.应用均值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1)明白得题意,设出变量(必要时可画出示用意帮忙明白得);
(2)成立相应的等量或不等量关系,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3)对成立起来的关系式进行整理、变形,使之能应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
跟踪演练1 有一批货物的本钱为A元,若是本月初出售,可获利100元,然后可将本利都存入银行.已知银行的月利息为2%,若是下月初出售,可获利120元,但货物贮存要付5元保管费,试问是本月初仍是下月初出售好?并说明理由.
解 假设本月初出售到下月初获利为m元,下月初出售获利为n元.
则m=100+(100+A)·2%
(3)(x-1)2≤0的解集是 {1};
(4) >0的解集是{x|x<1或x>3};

新人教B版必修五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word学案

新人教B版必修五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word学案

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学案【预习达标】1•实际问题中,有许多不等式模型,必须在首先领悟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问题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然后适当设__________ ,将量与量间的关系变成___________ 或不等式组.2•实际问题中的每一个量—- ___________ ,必须充分注意定义域的变化.3.由例1可以知道:一个正的真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增加同一个数,分数值变 _____ 。

若一个假分数呢?试证明之。

【典例解析】例1某工厂有一面14m的旧墙,现准备利用这面旧墙建造平面图形为矩形,面积为126n i的厂房。

工程条件是:①建1m新墙的费用为a元;②修1m旧墙的费用为a元;③用拆去1m旧墙4a所得的材料建1m新墙的费用为元。

现在有两种建设方案:(I)利用旧墙的一段Xm(x<14)2为矩形厂房的一个边长;(H)利用旧墙的矩形厂房的一个边长为Xm(x> 14)。

问如何利用这堵旧墙,才使建墙费用最低?(I) (n)两个方案哪个更好?例2.有纯农药一桶,倒出8升后用水补满,然后倒出4升再用水补满,此时桶中的农药不超过容积的2 8% •问桶的容积最大为多少?分析:若桶的容积为x,倒前纯农药为x升”第一次x — 8 :倒出纯农药8升,纯农药还剩(x-8 )升,桶内溶液浓度x第二次x — 8 :倒出溶液4升,纯农药还剩[(x-8 )—( ) 4Lx中本题的不等关系是:桶中的农药不超过容积的2 8%解答:学生完成。

例3.某地投入资金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并以此发展旅游产业,根据规划,本年度投入800万1元,以后每年投入将比上一年减少-,本年度当地旅游业收入估计万400万元,预计今后51的旅游业收入每年会比上年增加一.(1)设n年内(本年度万第一年)总投入万a n万元,4旅游业总收入万b n万元,写出a n、b n的表达式。

(2)至少经过几年旅游业的总收入才能超过总投入?【双基达标】- •选择题:1•某产品今后四年的市场需求量依次构成数列{a n} , n=1, 2, 3, 4,并预测到年需求量第二年比第一年增长的百分率万P i,第三年比第二年增长的百分率万P2,第四年比第三年增长2 2 112的百分率为P3,且P i+ P2+ P3= 1。

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5[1](2021学年)

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5[1](2021学年)

2018版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 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5的全部内容。

3。

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学习目标 1.掌握建立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建立均值不等式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点一不等式模型思考一般情况下,建筑民用住宅时,民用住宅商户的总面积应小于该住宅的占地面积,而窗户的总面积与占地面积的比值越大,住宅的采光条件越好,同时增加相等的窗户面积和占地面积,如何研究住宅的采光条件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梳理建立不等式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1)理解题意,设出变量(必要时可画出示意图帮助理解);(2)建立相应的等量或不等量关系,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3)解决数学问题;(4)回归实际问题,写出准确答案.知识点二常见的不等式模型1.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根据题意抽象出的模型是一元二次不等式或一元二次函数,需要求变量的范围或者最值,解决办法是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或配方法求最值,注意实际含义对变量取值范围的影响.2.均值不等式模型根据题意抽象出的模型是(1)y=x+错误!(a>0),(2)a+b,ab中有一个是定值,求另一个的最值,解决办法是应用均值不等式,注意均值不等式成立的条件a>0,b>0,以及等号成立的条件是否具备.类型一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命题角度1 范围问题例1 国家为了加强对烟酒生产的宏观调控,实行征收附加税政策.现知某种酒每瓶70元,不加收附加税时,每年大约产销100万瓶,若政府征收附加税,每销售100元要征税R元(叫作税率R%),则每年的产销量将减少10R万瓶,要使每年在此项经营中所收取附加税金额不少于112万元,则R应怎样确定?反思与感悟解有关不等式应用题的步骤(1)选用合适的字母表示题中的未知数.(2)由题中给出的不等量关系,列出关于未知数的不等式(组).(3)解所列出的不等式(组).(4)结合问题的实际意义写出答案.跟踪训练1 某热带风暴中心B位于海港城市A东偏南30°的方向,与A市相距400 km.该热带风暴中心B以40 km/h的速度向正北方向移动,影响范围的半径是350 km.问:从此时起,经多少时间后A市将受热带风暴影响,大约受影响多长时间?命题角度2 最值问题例2 甲、乙两公司同时开发同一种新产品,经测算,对于函数f(x),g(x),当甲公司投入x万元作宣传时,若乙公司投入的宣传费小于f(x)万元,则乙公司对这一新产品的开发有失败的风险,否则,没有失败的风险;当乙公司投入x万元作宣传时,若甲公司投入的宣传费用小于g(x)万元,则甲公司对这一新产品的开发有失败的风险,否则,没有失败的风险.(1)若f(0)=10,g(0)=20,试解释它们的实际意义;(2)设f(x)=x4+10,g(x)=x+20,甲、乙两公司为了避免恶性竞争,经过协商,同意在双方均无失败风险的情况下尽可能少地投入宣传费用,问甲、乙两公司应投入多少宣传费?反思与感悟与最值相关的二次函数问题的解题方法(1)此类问题一般涉及最大值、最小值的确定,实质是求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值,一般是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一元二次函数,再通过配方求最值.(2)需要注意一元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与实际问题中自变量范围的关系,若对称轴在取值范围内,则最值在对称轴处取,若不在取值范围内,则根据函数的单调性确定在哪一个端点处取最值.(3)对于列出的函数是分段函数的,则在每一段上求最值,再比较每个最值的大小.跟踪训练2已知不等式sin2x-2asin x+a2-2a+2〉0对一切x∈R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类型二均值不等式的实际应用例3 某单位决定投资3200元建一长方体仓库,高度恒定,它的后墙利用旧墙不花钱,正面用铁栅,每米造价40元,两侧用砖墙,每米造价45元,顶部每平方米造价20元.(1)仓库底面积S(m2)的最大允许值是多少?(2)为使S达到最大,而实际投资又不超过预算,那么正面铁栅应设计为多长?反思与感悟(1)求最值或者求取值范围问题,首先考虑建立函数关系,通过函数的方法来求.均值不等式也是求最值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出现和与积的形式,把所求的量放在不等式中去考查.(2)建立函数时一定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定义域是函数的三要素之一,不能忽视.在利用均值不等式解题时,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若取等号时的自变量的值取不到,此时应考虑用函数的单调性.跟踪训练3 把一段长16米的铁丝截成两段,分别围成正方形,则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的最小值为( )A.4 B.8 C.16 D.321.某工厂第一年产量为A,第二年增长率为a,第三年的增长率为b,这两年的平均增长率为x,则( )A.x=错误! B.x≤错误! C.x〉错误! D.x≥错误!2.某校要建一个面积为392 m2的长方形游泳池,并且在四周要修建出宽为2 m和4m的小路(如图所示),则占地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___m2。

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2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5

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2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5
解:由题意得生产销售的酒为(100-10R)万瓶,可以卖得70×(100-10R)万 元,
附加税为70×(100-10R)×R%万元,所以
70×(100-10R)×R%≥112,
即R2-10R+16≤0, 解得2≤R≤8.
答:R的取值范围为2≤R≤8。
例2:设计一幅宣传画,要求画面面积 4 840 cm2,画面的
42

x
总费 y 用 7a 2 为 x212 16 a 4 2 x
a2x1x26221 x14
fx x 1在 20 , 6,12 上 6单调 1, 2 递 6 上减 单, 调在 递增 x
当 x1时 4 x , 12 的 6 最1 小 41值 22 6为 3
当且仅4当 8401610x x
即x88cm时,等号成立,为此 55c时 m宽
练习2:某工厂有旧墙 14 m,现准备利用这面旧墙建造平面,图形为矩形,面积为 126 平方米的厂房,工程条件是:(1)建 1 m 新墙的费用为 a 元;(2)修1m旧墙的费用是 a/4元;(3)拆去1m旧墙,用所得的材料建1m新墙的费用为a/2元。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例1 根据某乡镇家庭抽样调查的统计,2003年每户家庭年平均消费支出总额为1万
元,其中食品消费额为0.6万元。预测2003年后,每户家庭年平均消费支出总额每年 增加3000元,如果2005年该乡镇居民生活状况能达到小康水平(即恩格尔系数n满 足条件40%<n≤50%),试问这个乡镇每户食品消费额平均每年的增长率至多是多 少?(精确到0.1)
4
2 x
a 7 x 2 5 7 2 7 a 1x 3 6 1 0 x 14
4 x 4 x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5 3.4 素材 《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学案(人教B)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5 3.4 素材 《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学案(人教B)
提示:恩格尔系数n的计算公式是:n=食品消费额/消费支出总额×100%
例4、汽车在行使过程中,由于惯性的作用,刹车时还要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住,我们称这段距离为刹车距离。刹车距离是分析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个限速40千米/小时以内的弯道上,甲、乙两辆汽车相向而行,发现情况不对,同时刹车,但还是相碰了。事故后,现场测得甲车的刹车距离略超过12米,乙车的距离略超过10米。又知甲乙两种车型刹车距离S米与车速x米/小时之间分别有如下关系:S甲=0.1x+0.01 ,S乙=0.05x+0.005 问超速应负责的是谁?
自己归纳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三)跟踪练习:
1.某工人共加工300个零件.在加工100个零件后,改进了操作方法,每天多加工15个,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问改进操作方法前,每天至少要加工多少个零件?
2.某乡种田专业户,2003年粮食产量为50万吨.由于实施了科学种田,该专业户计划到2005年粮食产量不低于60.5吨,他的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最低不能低于多少?
课题
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编制
审核
学习目标
1.能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进行处理。
2.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3.建立不等式问题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学习
学案内容
学生笔记
学习目标一:能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进行处理。
(一)生活常识问题:你能否根据所学知识,从数学角度解释“糖水加糖水更甜”的科学道理?
学习目标三:建立不等式问题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例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章头语中提出的有关恩格尔系数的应用问题:
根据某乡镇家庭抽样调查的统计,2003年每户家庭年平均消费支出总额为1万元,其中食品消费总额为0.6万元。预测2003年后,每户家庭年平均消费支出总额每年增加3000元,如果到2005年该乡镇居民生活状况达到小康水平(即恩格尔系数n满足条件 ),试问这个乡镇每户食品消费额平均每年的增长率至多是多少?(精确到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学习目标] 1.能根据实际情境建立不等式模型,并能用相关知识作出解答.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与均值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知识链接]下列各命题正确的有________.(1)(x -1)(2-x )≤0的解集是{x |1≤x ≤2}; (2)x 2< 9的解集是{x |-3<x <3}; (3)(x -1)2≤0的解集是 {1}; (4)x -1x -3>0的解集是{x |x <1或x >3}; (5)不等式ax 2+bx +c >0的解集是全体实数的条件是a >0且Δ=b 2-4ac <0. 答案 (2)(3)(4)解析 对于(1), (x -1)(2-x )≤0⇔(x -1)(x -2)≥0,所以解集是{x |x ≥2或x ≤1 },故不正确;(2),(3)显然正确;对于(4),x -1x -3>0⇔(x -1)(x -3)>0,所以解集是{x |x <1或x >3};对于(5),当a =b =0且c >0也满足题意,故不正确. [预习导引]1.解不等式的应用题解有关不等式的应用题,首先要选用合适的字母表示题中的未知数,再由题中给出的不等量关系,列出关于未知数的不等式(组),然后解所列出的不等式(组),最后再结合问题的实际意义写出答案.2.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1)转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为R 的情况,即ax2+bx +c >0(a ≠0)恒成立⇔⎩⎪⎨⎪⎧a >0,Δ<0.ax2+bx +c <0(a ≠0)恒成立⇔⎩⎪⎨⎪⎧a <0,Δ<0.(2)分离参数,将恒成立问题转化为求最值问题,即:k ≥f (x )恒成立⇔k ≥f (x )max ;k ≤f (x )恒成立⇔k ≤f (x )min .要点一 利用比较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例1 某商品计划两次提价,有甲、乙、丙三种方案如下,其中p >q >0,解 设商品原价为a ,设按甲、乙、丙三种方案两次提价后价格分别为N 甲、N 乙、N 丙,则N 甲=a (1+p %)(1+q %), N 乙=a (1+q %)(1+p %),N 丙=a [1+12(p +q )%][1+12(p +q )%]=a (1+p +q200)2.显然甲、乙两种方案最终价格是一致的,因此,只需比较a (1+p +q200)2与a (1+p %)(1+q %)的大小.N 甲-N 丙=a [1+p 100+q 100+pq 1002-1-p +q 100-p +q22002]=a2002(2pq -p 2-q 2)=-a2002(p -q )2<0.∴N 丙>N 甲,∴按丙方案提价比甲、乙方案提价幅度大.规律方法 一般说来,谁优、谁劣、谁省,哪一种方案更好,涉及比较的应用题,常常作差比较得出正确结论.跟踪演练1 有一批货物的成本为A 元,如果本月初出售,可获利100元,然后可将本利都存入银行.已知银行的月利息为2%,如果下月初出售,可获利120元,但货物贮存要付5元保管费,试问是本月初还是下月初出售好?并说明理由. 解 若本月初出售到下月初获利为m 元,下月初出售获利为n 元. 则m =100+(100+A )·2%=102+0.02A .n =120-5=115,故n -m =13-0.02A ,令n -m =0,得A =650.①当A =650元时,本月初、下月初出售获利相同. ②当A >650元时,n -m <0即n <m ,本月初出售好. ③当A <650元时,n >m ,下月初出售好. 要点二 均值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2 提高过江大桥的车辆通行能力可改善整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在一般情况下,大桥上的车流速度v (单位:千米/时)是车流密度x (单位:辆/千米)的函数.当桥上的车流密度达到200辆/千米时,造成堵塞,此时车流速度为0;当车流密度不超过20辆/千米时,车流速度为60千米/时,研究表明:当20≤x ≤200时,车流速度v 是车流密度x 的一次函数. (1)当0≤x ≤200时,求函数v (x )的表达式;(2)当车流密度x 为多大时,车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桥上某观测点的车辆数,单位:辆/时)f (x )=x ·v (x )可以达到最大,并求出最大值.(精确到1辆/时) 解 (1)由题意知,当0≤x ≤20时,v (x )=60;当x =200,v =0; 当20≤x ≤200时,设v (x )=ax +b .由已知,得⎩⎪⎨⎪⎧200a +b =0,20a +b =60,解得⎩⎪⎨⎪⎧a =-13,b =2003.故函数v (x )的表达式为 v (x )=⎩⎪⎨⎪⎧60 x,13-x x(2)根据题意,由(1)可得 f (x )=⎩⎪⎨⎪⎧60x x ,13x 0-x x当0≤x ≤20时,f (x )为增函数,∴当x =20时,其最大值为60×20=1 200; 当20<x ≤200时,f (x )=13x (200-x )≤13[x +-x 2]2=10 0003,当且仅当x =200-x ,即x =100时,等号成立.∴当x =100时,f (x )在区间(20,200]上取得最大值10 0003.综上可知,当x =100时,f (x )在区间[0,200]上取得最大值10 0003≈3 333,即当车流密度为100辆/千米时,车流量可以达到最大,最大值约为3 333辆/时. 规律方法 (1)求最值或者求取值范围问题,首先考虑建立函数关系,通过函数的方法来求.均值不等式也是求最值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出现和与积的形式,把所求的量放在不等式中去考查.(2)建立函数时一定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定义域是函数的三要素之一,不能忽视.在利用均值不等式解题时,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若取等号时的自变量的值取不到,此时应考虑用函数的单调性.跟踪演练2 某单位决定投资3 200元建一长方体仓库,高度恒定,它的后墙利用旧墙不花钱,正面用铁栅,每米造价40元,两侧用砖墙,每米造价45元,顶部每平方米造价20元. (1)仓库底面积S (m 2)的最大允许值是多少?(2)为使S 达到最大,而实际投资又不超过预算,那么正面铁栅应设计为多长? 解 (1)设铁栅长为x m ,一侧砖墙长为y m ,则有S =xy . 由题意得40x +2×45y +20xy =3 200. 由均值不等式,得 3 200≥240x ·90y +20xy =120xy +20xy =120S +20S ,∴S +6S ≤160,即(S +16)(S -10)≤0. ∵S +16>0,∴S -10≤0,∴S ≤100. ∴S 的最大允许值是100 m 2.(2)取得此最大值的条件是40x =90y ,而xy =100,由此求得x =15,即铁栅的长应是15 m. 要点三 一元二次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应用例3 某汽车厂上年度生产汽车的投入成本为10万元/辆,出厂价为12万元/辆,年销售量为10 000辆.本年度为适应市场需求,计划提高产品质量,适度增加投入成本.若每辆车投入成本增加的比例为x (0<x <1),则出厂价相应地提高比例为0.75x ,同时预计年销售量增加的比例为0.6x ,已知年利润=(出厂价-投入成本)×年销售量. (1)写出本年度预计的年利润y 与投入成本增加的比例x 的关系式;(2)为使本年度的年利润比上年度有所增加,则投入成本增加的比例x 应在什么范围内? 解 (1)由题意得y =[12(1+0.75x )-10(1+x )]×10 000×(1+0.6x )(0<x <1), 整理得y =-6 000x 2+2 000x +20 000(0<x <1). (2)要保证本年度的年利润比上年度有所增加,必须有⎩⎪⎨⎪⎧y --,0<x <1,即⎩⎪⎨⎪⎧-6 000x 2+2 000x >0,0<x <1,解得0<x <13,所以投入成本增加的比例应在(0,13)范围内.规律方法 不等式应用题常以函数、数列为背景出现,多是解决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最优化问题,在解题中主要涉及到不等式的解法等问题,构造数学模型是解不等式应用题的关键. 跟踪演练3 在一个限速40 km/h 以内的弯道上,甲,乙两辆汽车相向而行,发现情况不对,同时刹车,但还是相碰了.事发后现场测得甲车的刹车距离略超过12 m ,乙车的刹车距离略超过10 m .又知甲、乙两种车型的刹车距离S m 与车速x km/h 之间分别有如下关系:S甲=0.1x +0.01x 2,S 乙=0.05x +0.005x 2.问超速行驶谁应负主要责任.解 由题意列出不等式S 甲=0.1x +0.01x 2>12,解得x <-40,或x >30.S 乙=0.05x +0.005x 2>10.解得x <-50,或x >40.由于x >0,从而得x 甲>30 km/h ,x 乙>40 km/h. 经比较知乙车超过限速,应负主要责任. 要点四 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 例4 设函数f (x )=mx 2-mx -1.(1)若对于一切实数x ,f (x )<0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对于x ∈[1,3],f (x )<-m +5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 (1)要使mx 2-mx -1<0恒成立, 若m =0,显然-1<0.若m ≠0,⎩⎪⎨⎪⎧m <0,Δ=m 2+4m <0⇒-4<m <0.∴-4<m ≤0.故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4,0].(2)方法一 要使f (x )<-m +5在x ∈[1,3]上恒成立. 就要使m (x -12)2+34m -6<0在x ∈[1,3]上恒成立.令g (x )=m (x -12)2+34m -6,x ∈[1,3].当m >0时,g (x )在x ∈[1,3]上是增函数,∴g (x )max =g (3)⇒7m -6<0,∴0<m <67;当m =0时,-6<0恒成立;当m <0时,g (x )在[1,3]上是减函数,∴g (x )max =g (1)=m -6<0,得m <6,∴m <0. 综上所述: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67).方法二 当x ∈[1,3]时,f (x )<-m +5恒成立, 即当x ∈[1,3]时,m (x 2-x +1)-6<0恒成立. ∵x 2-x +1=(x -12)2+34>0,又m (x 2-x +1)-6<0,∴m <6x 2-x +1.∵函数y =6x 2-x +1=6x -122+34在[1,3]上的最小值为67,∴只需m <67 即可. 故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67).规律方法 有关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的取值范围,通常处理方法有两种:(1)首先考虑能否进行参变量分离,若能,则构造关于变量的函数,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大(小)值,从而建立参变量的不等式;(2)若参变量不能分离,则应构造关于变量的函数(如一元一次、一元二次函数),并结合图象建立参变量的不等式求解.跟踪演练4 当a 为何值时,不等式(a 2-1)x 2-(a -1)x -1<0的解集为R? 解 ①当a 2-1=0时,a =1或-1. 若a =1,则原不等式为-1<0,恒成立.若a =-1,则原不等式为2x -1<0,即x <12,不合题意,舍去.②当a 2-1≠0时,即a ≠±1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R 的条件是⎩⎪⎨⎪⎧a 2-1<0,Δ=[-a -2+a 2-解得-35<a <1.综上a 的取值范围是(-35,1].1.某工厂第一年产量为A ,第二年增长率为a ,第三年的增长率为b ,这两年的平均增长率为x ,则( ) A .x =a +b2 B .x ≤a +b2 C .x >a +b2D .x ≥a +b2答案 B解析 由题意知A (1+x )2=A (1+a )(1+b ), 即x =+a+b -1≤1+a +1+b 2-1=a +b2.2.若产品的总成本y (万元)与产量x (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y =3 000+20x -0.1x 2(0<x <240),若每台产品的售价为25万元,则生产者不亏本(销售收入不小于总成本)时的最低产量是 ( )A .100台B .120台C .150台D .180台 答案 C解析 y -25x =-0.1x 2-5x +3 000≤0,∴x 2+50x -30 000≥0,解得x ≥150或x ≤-200(舍去).3.某公司租地建仓库,每月土地占用费y 1与仓库到车站的距离成反比,而每月库存货物的运费y 2与到车站的距离成正比,如果在距离车站10公里处建仓库,这两项费用y 1和y 2分别为2万元和8万元,那么,要使这两项费用之和最小,仓库应建在离车站________公里. 答案 5解析 设仓库到车站距离为x 公里,则y 1=k 1x ,y 2=k 2x 且 k 1=20,k 2=45,则两项费用之和S =20x +45x ≥8(万元),当且仅当20x =45x .即x =5公里时,两项费用之和最小为8万元.4.某小型服装厂生产一种风衣,日销售量x 件与单价P 元之间的关系为P =160-2x ,生产x 件所需成本为C =500+30x 元,该厂日产量多大时,每天获利不少于1 300元?解 由题意得(160-2x )x -(500+30x )≥1 300, 化简得x 2-65x +900≤0,解得20≤x ≤45.答 该厂每天产量在20件至45件之间时,每天获利不少于1 300元.1.解不等式实际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实际问题―――――――――→建模审题、抽象概括、转化数学问题―――→建模推理演算数学模型答案――→验证实际问题结论 2.建立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求解实际问题操作步骤为:(1)理解题意,搞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2)建立相应的不等关系,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问题;(3)解这个一元二次不等式,得到实际问题的解.3.应用均值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1)理解题意,设出变量(必要时可画出示意图帮助理解);(2)建立相应的等量或不等量关系,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3)对建立起来的关系式进行整理、变形,使之能应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4)回扣实际问题,写出准确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