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与企业过度投资关系实证研究
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约束效应的实证研究

Vo _ 0 No. I3 1
Jn 2 0 a .0 8
公 司治 理 对 上 市公 司过 度 投 资 约束 效应 的实 证 研 究
李 鑫 , 孙 静
(山东 大 学 管 理 学院 , 山东 济 南 2 0 0 ; 5 10 山东 中烟工 业 公 司 济 南卷 烟厂 , 山东 济南 2 0 0 ) 5 1 0
监 督 和抑 制公 司过 度 投 资 更有 效 。 由此 , 出如 下 提 假设 : 假设 1 董 事会 中独 立 董事 比例 越 高 , 过 度 , 对
投 资的 约束 作用 相对 越 强 , 上 市公 司过 度 投 资 程 即
债权人和经理人等之 间的相互制衡 , 防范 和化解股
东 一债 权 人 、 东一 经 理人 、 股东一 中小股 东 之 间 股 大
维普资讯
第3 0卷 第 1期 20 0 8年 1月
宁 夏大 学 学报 ( 文社会 科 学版 ) 人
Ju a o igi nvri ( u nt s&Sca Si cs dt n orl f nxaU iesy H maie n N t i oi c n e io ) l e E i
的利益冲突 , 防范投资风险, 保证企业投资决策的科 学 化 和有 效 运 行 。 正 是 在 这 个 意 义 上 , lom 和 Mi r g
R br 指 出 , oet s 当企 业 被 看 做 是 一 组 不 完 备 契 约 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企业所有权 中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间的有效
收稿 日期 :0 7—1 2 20 0— 0
摘要 : 现代 企业 中 自由现金 流处于经理人 控制之 下, 经理人 有机会 和动机 将 资源投入 到那 些能给 自己带来私人 收 益但损害公 司价值 的投 资项 目, 如果公 司治理机制 不能发挥 其应 有的 约束效应 , 企业将 面临过 度投 资风险 。 目前
投资和投机对股市影响的实证分析

投资和投机对股市影响的实证分析摘要:投资和投机作为影响股市变动的两大影响因素,其影响可谓是各有裨益,如何正确区分和认识投资和投机,对一国的政策制定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本文主要通过比较我国上证指数和英国富时指数投资和投机成分对股市的影响程度,并以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投资,投机,股票市场一、投资和投机的界定投资和投机自证券市场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是困扰着经济学家和投资者。
如何界定投资和投机,不仅有利于一国政府政策的有效制定,而且可以让投资者和投机者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进而起到规范市场行为的功能。
下面主要对投资和投机进行界定和区分。
1、投资的界定。
投资,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是指投入资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财物,然后进行生产、服务等经济活动,最终从这些经济活动中获得收入、利润的过程。
这种投资定义,是严格的实体经济投资定义1。
投资,从证券投资的角度讲,投资是指通过购买有价证券,寻求稳定的收益的过程,证券投资主要是指利用证券工具来筹集可供长期使用的巨额资金,变间接融资为直接融资的投资形式,主要功能有:(1)资本集聚功能,作为公开的资本市场,它可以利用债券、股票等证券商品来筹集巨额的资本,其资金来源无外乎来自于本国的个人、家庭、企业和政府,当然也可以是来自于国外经济主体;(2)资本配置功能,证券投资的吸引力在于能够获得比银行存款利息更高的投资回报,在同样安全的条件下,投资者都愿意购买回报高、变现快的证券商品,诸如政府债券,高效企业、朝阳行业发行的股票等。
投资者的这种偏好引导了社会资金流向符合社会利益的方向;(3)资本均衡分布功能,所谓资金的均衡分布是指既定资金配置符合不同时间长短的需求。
证券市场能通过长短期的货币和资本投资的交易,使资金的分布和流动变得更加合理,更加的迅速,从而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
2、投机的界定投机指根据对市场的判断,把握机会,利用市场出现的价差进行买卖从中获得利润的交易行为。
投机可分为三类:长线投机者、短线交易者、逐小利者。
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倒U型”关系再检验基于中国县域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倒U型”关系再检验基于中国县域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倒U型”关系假说在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假说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金融发展可能会加剧城乡收入差距;然而,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融的深化和普及将逐渐缩小这一差距。
为了验证这一假说在中国县域层面的适用性,本文利用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争议点。
然后,基于中国县域截面数据,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倒U型”关系。
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本文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教育资源分配等,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在中国县域层面,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确实存在“倒U型”关系。
具体来说,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金融发展确实会加剧城乡收入差距;然而,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融的深化和普及开始发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这一结论对于理解中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包括加强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农村金融创新等,以期通过金融手段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本文也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金融发展通过提供资本配置、风险管理、信息处理和便利交易等功能,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产生深远影响。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金融发展的作用机制及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独特性。
理论上,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可能呈现“倒U型”关系。
国有企业政治关联与过度投资关系研究

经济管理国有企业政治关联与过度投资关系研究彭若弘 王 茜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要:企业高管的政治关联能为企业带来银行贷款、财政补贴、IPO融资额度及投资机会方面的便利,而国有企业和政府存在天然的关联。
本文选取国有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国有上市企业高管的政治关联和上述便利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检验了国有企业存在政治关联的条件下,其所带来的便利对国有企业发生过度投资的影响。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为:在存在过度投资行为的国有上市企业中,其政治关联强度和银行贷款、财政补贴、IPO融资、投资机会便利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而这些便利则会导致企业的过度投资。
关键词:国有企业;政治关联;过度投资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1-000045-02一、引言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投资决策会带来企业的成长和未来现金流量的增加,会影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和盈利能力,并且会影响外界对其经营绩效和前景的判断,是企业做出财务决策的开端。
但是目前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非效率投资,过度投资是非效率投资的一种。
对政治关联的研究始于1990年,Roberts将对国会议员竞选时提供了政治献金的公司视为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这种对政治关联的定义经过后来学者更改和修正后,目前国内对政治关联的定义为:若公司CEO、董事长、董事会成员、总裁或副总裁目前或曾经在国家各级行政系统任职,则为存在政治关联。
国内外的诸多研究已经表明,政治关联的确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多相关便利。
存在政治关联的公司可能会获得更多银行贷款、享受更低的利率、股票发行价格更高、能得到更多的财政补贴,从而使企业能获取更富足的资金和更丰富的投资机会。
然而,国有企业的高管由于个人业绩和晋升等原因,有动机利用获得的资源扩大投资,进而有可能导致过度投资。
本文以国有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对企业高管的政治关联赋值得到公司总的政治关联水平,一方面研究在当前我国特殊的转轨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政治关联水平与其为企业带来便利的关系;另一方面研究国有企业的政治关联是否会促使其带来的便利导致企业的过度投资。
债务融资对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核电关联产业上市公司为例

行 为显 著相关 。 2 短期债 务融资 水平与 投资行 为负相 关 , () 而长 期
债 务 水 平 与 投 资 行 为相 关 性 不 大 。 ( ) 行 借 款 率 与 投 资 行 为 不 3银
债权 人代理 问题对 企业投 资行 为的影 响。 gw ( 0 ) O a a 0 3研究 了 日本 2 研发 密集 型 制造业 上 市企业 负 债对 公 司的研 发 投资 的影 响 以及
研 发 活 动 与 公 司 的 生 产 率 增 长 之 间 的 关 系 。研 究 发 现 ,0年 末 负 9 债 对 企 业 的 研 发 活 动 有 显 著 的 负 相 关 关 系 .而 在 8 0年 代 末 两 者
具有显 著的相关 性 。
二 究 设 计 研
本 文 以 2 0 — 0 0年 所 有 核 电 关 联 产 业 在 上 海 和 深 圳 证 券 06 2 1 交易所 上市 的 4 9家 公 司 为 研 究 样 本 . 据 研 究 目 的 , 样 本 按 照 根 对
了股东一债 权人 冲突引起 的非效 率投 资行为 。 他们 发现股 东一债 权 人利 益冲突确 实存在 . 而且 这种 冲突 随着公 司债 务水平 的上 升
而加剧 。 江伟 、 艺峰( o ) 沈 2 4分析表 明 , 于高成 长性企业 , o 对 负债 没 有 引起 投 资不 足 , 而导 致 了严重 的 资产 替代行 为 : 对 于低 成 反 而
一
Jn e(9 6认 为 由于 自由现 金流 的作用 , esn1 7 ) 负债 相对 于股权 融 资 , 以在一定 程度上 抑制管 理者 的过度投 资行为 。 建军(0 4 可 姜 20 1 研究表 明 , 在成 长机会 低和 成长机 会高 的企业 里负 债融 资抑 制了 过度投 资 ,或 信息不 对称使 企业 出现 融资 约束而 导致 投资 不足 。
中国股票市场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实证研究

中国股票市场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实证研究内容摘要:由于投资者存在认知偏差,导致证券市场上出现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现象。
这两个现象已经成为行为金融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阐明了传统金融理论下信息与价格的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的具体表现和形成原因。
鉴于对2009年上市公司年报公布之后股价收益率相关系数的实证检验,证明了我国市场上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现象的存在,并针对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造成的不利影响,从投资者投资策略和监管当局的管理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股票市场反应过度反应不足有效市场假说下的信息与证券价格从理论上来说,证券的价值等于其未来收益的现值。
证券是一种未定权证合约,且未来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因此,证券的交易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人们对未来收益的心理预期之上。
资产的预期收益取决于很多因素,主要有资产本身的生产力、对该资产的需求、消费者偏好、消费者收入等。
投资者根据这些影响证券未来收益的因素评估证券价值。
由于这些因素大多都是不确定的,证券产品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几乎完全取决于交易双方对各种信息的掌握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判断。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是20世纪60年代由法玛(Fama)正式提出的证券市场效率理论,他在理性预期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较为严密、权威性的有效市场假说定义:假定t-1期的股票价格依赖于未来时期t的各种股票价格的联合概率分布的特征,那么市场有效性要求在决定t-1期的股票价格时,市场充分正确地运用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又被人们用来估计t时期的股票价格的联合概率分布。
那么在一个富有效率的证券市场中,股票的价格会对任何能影响它的信息做出及时、快速和准确的反应,股票价格既充分表现了股票的预期收益,也反映了股票的基本因素和风险因素,所以任何人想通过有关信息买卖股票以获得超额收益都是不可能的。
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是三个逐渐放松的假定:第一,投资者是理性的,他们能够对证券的基本价值做出准确的预测。
企业投资效率研究综述

企业投资效率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投资效率问题逐渐成为了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
企业投资效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因此,对企业投资效率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企业投资行为的内在规律,也有助于为企业提高投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企业投资效率的相关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分析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评估方法以及优化策略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企业提高投资效率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
文章首先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定义和内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和目标;接着从投资环境、企业内部因素、投资者行为等多个维度出发,探讨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关键因素;然后,对企业投资效率评估方法进行总结和评价,为企业进行投资效率评估提供方法论支持;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优化企业投资效率的策略建议,以期为企业提高投资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企业投资效率研究框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推动对企业投资效率问题的深入研究,为企业提高投资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企业投资效率的概念及理论基础企业投资效率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指标,反映了企业在资本运用方面的效果和效益。
其核心内涵在于企业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通过科学的投资决策和管理,实现资本的最大化增值。
一个企业的投资效率高低,不仅关乎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对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在理论基础上,企业投资效率的研究主要依赖于现代金融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以及公司财务理论。
现代金融理论中的有效市场假说(EMH)认为,在完全有效的市场中,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信息或采用特定的交易策略来获得超额收益,企业的投资决策应基于市场信号而非个别信息。
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投资者行为研究

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投资者行为研究
(二)投资者的羊群效应(Herd Behavior) 当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时,多数投资者在在雉以保持建性而选择盲目跟风。个人投资者总是 根据其他人的行动而行动,在他人买入时买入,在他人卖出时卖出
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投资者行为研究
(三)投资者的后悔厌恶(Aversion To Regret) 后悔厌恶是指投资者在做出错误的决策后,会产生后悔和痛苦的情感体验,进而避免 类似的决策再次发生。在金融市场上,后悔厌恶的投资者往往过于关注过去的决策结 果,而忽略了未来的可能收益。这导致他们在投资过程中过于保守,不愿意承担风险
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投资者行为研究
行为金融学下证券投资者非理性行为表现
(一)投资者的过度自信(Over Confidence) 过度自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表现为投资者对自身判断的过度信任。在金融市场 上,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往往高估自己的判断准确性,低估风险,导致投资决策的偏差。实 证研究结果表明,过度自信可以解释许多市场上的异常现象,如过度交易、错误的预测等
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不论寻找多少白天鹅都不能证明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正确的思 路应该是去寻找一只别的颜色的天鹅否定原假设,用证伪的思路解决问题,但是往往会忽 视这种证伪的心理 证实偏差会使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让人更加自信
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投资者行为研究
四、 非理性行为的启示
在投资领域,非理性投资行为常常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造成经济损失。本文 将就如何避免非理性投资行为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发展与企业过度投资 关系实证研究 ■ 强志娟(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3) ◆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立足于我国特殊的资 本市场和转轨经济背景,从金融发展 这一角度出发来研究企业过度投资行 为。以我国2003~2008年的上市公司为 样本,利用Richardson模型来识别企业 过度投资行为,研究最终发现金融发 展水平与企业的过度投资程度成负相 关,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制约企业 的过度投资行为。 关键词:金融发展投资过度投资
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现象是当今世界许 多国家均面临的问题,而我国的非效率投 资现象更为严重。相对于投资不足而言, 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似乎更广为社 会公众及学者所诟病。目前,国内外学者 分别从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资本结构 和公司治理等视角对过度投资进行了研究, 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金融发展 也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的投资行为根植于 这一特定的外部治理环境,使得我国上市 公司投资问题可能与西方国家大不相同。 在我国这样特殊的资本市场中,金融发展 到底与过度投资行为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学者研究较少,因此 本文将从实证的视角探讨我国金融发展对 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这对于研究企 业过度投资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说 随着对金融认识的深入,学者们发现 金融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关键 的作用(Levine,1997;Beck等,2000 o 所谓金融发展,通常是指金融体系向好 的方向变化,即“金融体系的规模或效率 得到提高”(Khan,2000 o金融发展为 企业的投资提供了资金来源。 Bencivenga等(1991)认为金融发展有 利于扩大储蓄流向生产性投资的比例, 从而提高资本积累,为投资行为提供资 金支持。G reenwood等(1990)指出金 融发展可以提高投资效率,即金融发展 水平越高的地区的非效率投资越少。 Brandt等(2003)的研究发现,在我国 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各地区银行改革进 程的不同导致了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水 平的不同。Garc f a—Herrero等(2005) 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他们认为金融发 展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国有银行市场化 改革更加深入,这些地区的国有银行在 发放贷款尤其是长期贷款时更多的考虑 盈利目的而非政治目的,所以政府干预 的非效率贷款会减少,一定程度上减少 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在我国,方军雄 (2 0 0 6)使用修正的 Wurgler方法研究发现,金 融市场发展程度变量与行 业投资反应系数显著正相 关,金融市场越发达,资本 的配置效率越高。陈信元、 朱红军和何贤杰【2006)研 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 的现金流敏感性,发现金 融发展有利于降低投 资的现金流敏感性。 鉴于我国各地区的金 融发展水平存在差 异,本文认为金融发 展对过度投资的约束 效用的发挥也存在不 同。由此,本文提出 假设:金融发展水平 与企业的过度投资程 度成负相关,即当上 市公司所在地区的金 融发展越落后时,企 业的过度投资行为越严重。 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3— 2008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为了保证结果 的准确性,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样本筛选剔 除每年被ST和PT的公司,这些公司的财 务状况异常,若这些公司纳入研究样本中 将影响研究结果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因 为这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与其他类上市 公司差异比较大;剔除数据不全的上市公 司;剔除各变量1%以下和99%以上的极 端值。经过筛选,最终得到4373个有效观 测值。有关上市公司数据来自CCER数据 库以及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网站。金融发 展数据来自于樊纲等(2006)在《中国市 场化指数一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6年 度报告》一书中编制的中国各地区金融业 的市场化指数。 (二)模型设定 如何衡量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程度,国 内外不少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其中,Richardson(2006)模型不仅在国 外的研究得到应用(Verdi,2006等),而 且也深受我国学者的青睐(辛清泉等, 2007;魏明海等,2007 o Richardson将 企业的新增投资支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 是由成长性、资产负债率、资产规模等因
表1模型1变量定义 变量类型 变量名称 计量 因变量 新增投资(INV.) (t年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长期投资的年度 增加值)/1年初总资产 成长性(Growth…) t一1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资产负债率(Lev...) t一1年末的资产负债率 解 经营现金流(cFO..) t一1年末经营现金流量/t一1年末总资产 释 盈利能fJ(ROA..) t一1年的资产收益率 变 公司年龄(Age) 截至上期末该公司上市的年数 量 资产规模(size..) t一1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上期投资(INV ) 计算壳法 INVt 控制 行业(Industry) 按证监会的行业分类标准.设1 1个行照虚拟变墨 变量 年度(Year) 控制年度宏观经济影响,设5个年度虚拟囊赣
表2模型2变量定义 变量类型 变量名称 定义 因变量 过度投资(OveL JN v|) t年的投资过度程度,等于模型1残差丈于霉的数值 解 金融发展指数(Fin.) 正向指标,数值越大,表示t年的金融发展零平越商 径 自由现金流(FCF,) (t年经营现金流一折旧一摊销一预期新增投资)It年平 变 均总资产 量 大股东占款(ORECTA+) t年末的其他应收款It年末的总资产 控制 行业(Industry) 按证监会的行业分类标准,设1 1个行业虚拟变童 变量 年度(Year) 控制年度宏观经济影响,设5个年度虚拟变量
表3模型2涉及的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样本数 均值 中位数 最小值 最大值 标准差 Over_INt 1∞9 02208 00850 00001 33474 04262 F_门 1609 7000 7(∞ n7300 11 48D0 22§29 FCF 1609 -0O460 —00543 —11111 068,55 o-1碡23 0REC1_A 1609 00295 0O1弱 OO004 055仃 lD0406
《中文核心期刊耍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73 表4金融发展与过度投资 l Group1 Fin=l l Group1:Fin=2 I Group1 VS Group2 l Mean l Mean I PValue Abninv l 0.2293 l 0.21 10 1 0.391
Obs 857 752
表5金融发展与公司过度投资的logistic回归结果
注:川、¨、 分别表示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括号中的数字为T值 (双尾检验)。
素决定的预期投资支出;另一部分是非预 期投资支出,是实际投资支出与预期投资 支出的差额。在计量经济学中,回归模型 的估算值就是根据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 问的关系拟合的值,而模型的残差就是被 解释变量的实际值和估算值之间的差额。 所以,模型的估算值就是企业预期的投资 支出,模型的残差就是企业的非预期投资 支出。正残差表示实际投资支出超过预期 投资水平,即过度投资的程度。而负残差 则为实际投资支出低于预期投资水平,即 投资不足的程度。本文借鉴Richardson的 思想,构建模型1来估算企业的最佳投资 支出水平(见表1)。 INVt OC 0+OC 1Growtht—l+0【2LeVt.1+a 3 CFO 1+OC 4ROAh1+a 5Age+ 6Sizet1十 7 1NV[-l+ Industry+Y Year+£t (1】 参考Ang等(2002)、Richardson (2006)的类似研究,本文使用自由现金 流量(FCF)和大股东占款(ORECPA)作 为控制变量来考虑代理成本对过度投资的 影响。同样,我们在模型中也加入了行业 虚拟变量和年度虚拟变量,用来控制不同 行业和不同年度的宏观经济形势对企业投 资决策的影响。本文在借鉴已有文献的基 础上,设置模型2来检验前文的假设(见 表2 o OVERINV。=p 0+p lFin +p 2FCFt+ B,ORECTA +乏Industry+y Year+ (2) (三)描述性统计 1.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表3列出了模型 2中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可以发现有 1609个观察样本发生了过度投资行为。其 中过度投资程度的平均值为0.2208,最大 值高达3.3474,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上 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程度很严 重。同时,我们可以直观的 看出我国不同地区的金融发 展水平差异也较大,即不同 地区的企业受到的金融发展 的影响也不一样。 2.组问比较分析。为了 考察金融发展对企业过度投 资行为的影响,本文以上市 公司所处地区的金融发展指 数的均值将样本分为两组, 低于均值的样本组1赋值为 1,而高于均值的样本组2赋 值为2。表4列示了金融发展 水平与过度投资之间的组问 比较分析结果。本文发现, 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地区的上市公司的过度 投资程度高于金融发展水平高的样本的过 度投资程度(P值为0 391 o这可以说明 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约束企业的过度投 资行为,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本文 的研究假设。 (四)回归分析 模型2的回归结果见表5,可以发现金 融发展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存在显著的负 相关,回归系数为一0 011(显著性水平为 1%)。这个结论与本文的假设一致。采用 Richardson模型的一个前提假设是上市公 司整体资本投资行为正常,即不存在系统 性地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现象。否则,在 使用模型1计量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时, 容易产生系统偏差。本文使用辛清泉等 (2007)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将模型1 中的残差按照大小等分成三组,然后将参 差最大的一组作为过度投资组,在相应地 对模型2进行回归。检验结果显示,金融发 展与企业过度投资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 相关(回归系数为一0.021 o稳健性检验的 回归结果与本文的研究结论没有实质性差 异,进一步验证了本文实证研究结果的有 效性。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立足于我国特殊的资本市场和转 轨经济的背景,从金融发展的角度出发,寻 求金融发展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关系。 以2003~2008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的上 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发现金融发展水平与 企业的过度投资成负相关,即当上市公司 所在地区的金融发展越落后时,企业的过 度投资行为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