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公共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定位是关键,亦步亦趋,一味地模仿和照搬老牌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或者与老牌本科院校进行全面的竞争对于新建本科院校都是不适当的,错位竞争,将目标定位于按照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生产和管理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唯一选择。
应用型高等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而催生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已成为近年来探讨的热点。
在2001年教育部的4号文件,2005年教育部的1号文件,2007年教育部的2号文件都强调指出,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多年来,合肥学院积极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模式,锐意改革,勇于实践,特别是在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强化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一、以明确学院办学定位为主题,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2004年,我院在三校合并之初,开展了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的大讨论,在总结和传承办学历史的基础上,发挥学院办学的比较优势,明确地提出“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立足地方性、突出应用型、坚持国际化,但是,对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一开始在认识上还是比较模糊。
为此,学院以明确办学定位为主题,以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一次对实践教学地位和作用的研讨,通过研讨,全院上下提高了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澄清了过去认识上的一些误区,传统的本科人才的培养体系偏重于基础知识教学和理论体系的完整,忽视应用能力的构建,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应围绕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要改变那种把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把实验当作是理论验证的错误认识,实践教学它不仅仅是理论教学的一个延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二、以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初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设计阶段,是关系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资源的配置。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探研

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探研作者:庞亮来源:《成才之路》2024年第01期摘要:线性代数是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传统的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不符合目前的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需求,因此需要对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
文章分析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明确课程教学定位、优化课程教学大纲、注重教学核心主线、应用专业案例、完善教学考核方式、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等六个方面对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以优化线性代数课程教学。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1-0109-04基金项目:武汉设计工程学院2020年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案例的《线性代数》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JY101)计算机类专业线性代数课程属于一门基础的工科课程,其在社会工程建设、经济科学研究领域应用广泛[1]。
计算机类专业线性代数课程包括的内容较多,即行列式、矩阵计算、线性方程组求解、特征值、空間变换求解等。
其教学结构体系主线鲜明,第一部分主线是空间层次的概念理论研究,第二部分主线是矩阵运算方面的理论及研究。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了线性代数课程,但受教学经验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该课程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教学问题,如教材单一性严重,仅包含部分理论、推导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计算应用类教学等,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差,难以满足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需求。
尽管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已开始进行教学改革,但受固化教学模式及教学任务规划等限制,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亟须对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2]。
因此,本文根据线性代数课程教学特点,对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课程改革与探索--以五邑大学《电子电路综合设计》为例

2021年12期教改新论高教学刊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课程改革与探索———以五邑大学《电子电路综合设计》为例*曹路,王玉青,杨敏(五邑大学智能制造学部,广东江门529020)2018年5月26日,五邑大学因应国家制造强国发展战略和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需要,学校通过调整学科资源、优化学科结构而组建智能制造学部。
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型人才,智能制造学部所有专业按照“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质量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重构了课程体系。
根据2018年培养方案,智能制造学部对现有的实践教学进行了资源整合,形成了《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践课程。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所对应的专项实践环节,是一门强调综合性设计方法与实践的必修课程。
课程通过指导学生查找相关文献,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功能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利用软件仿真实现合理有效的功能需求,通过硬件制作包括电路板的焊接、调试实现具体功能,并展示实物、撰写报告、汇报设计过程。
课程为后续专业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类课程提供文献查询、方案制定与评估、设计说明书撰写和答辩等技能,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要影响[1-4]。
丁莉峰等[5]以电化学方向为例,提出改变传统专业实验的教学理念,增加对开放性实验的探究,将教师的科研项目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胡明茂等[6]从师资建设、学生社团建设、仿真技术的应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建设。
熊田忠等[7]以运动控制课程为例,指出应用型本科建设应从教学内容优化、进行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吕凤娇等[8]通过改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开展校企合作等方式,对药剂学课程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实践。
刘琪芳等[9]以山西农业大学电子信息类课程为例,提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与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建立复合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
基于EIP-CDIO模式应用型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第二,个人能力方面要求每个学生对专业技能掌握符合社 会基本需要的程度,如编程能力,网页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 力等。
ISSN 1009-3044 C第om1p7u卷ter第Kn1ow6l期edg(e2a0n2d1T年ech6no月log)y 电脑知识与技术
Vol.17, No.16 June 2021
E-mail:wltx@ Computer hKtntopw:l/e/hento.clongy 电脑知识与技术
第三,团队合作能力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备的素质,如项 目的研发,从市场调研,可行性认证,需求分析、总体设计、编 码、测试运行、维护,环环相扣,需要不同次序的人员参与合作。
第四,工程体系能力,也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之努力的方 向,培养上训练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使之具备前瞻性的战略 思想和长效发展意识。
为此专业培养采用关联方式设置相关课程,打破学科之间
以及创新意识[2]。CDIO 三个核心文件全面系统阐述工程教育 的运作模式、实现方向和评价体系。
1.2 EIP-CDIO 模式适用于计算机专业的目标
现行培养目标存在定位欠明晰,主要表现在缺乏差异性定 位,应用型人才培养难以落实、科研和实践难打破平衡。其次 课程教学特点不鲜明,缺乏层次感,没有突出专业差异化,注重 知识传输,轻视能力培养。再次实验教学体系仿真性不强。最 后师资队伍实战、创新经验欠缺。EIP-CDIO 培养模式是将社 会道德、职业素养等核心价值观融入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 各个环节,由此获得一系列详细而合理的教学目标[3],来培养高 级工程专业人才的教育模式。重点强调基础知识、个人能力、 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这四个能力与计算机专业教学 层面“对标”出一致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较强的软硬件项 目开发、设计和建造的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的 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应用型地方院校数据结构课程改革实践与反思

第14卷第2期 吕梁学院学报2024年4月Vol.14No.2 Journal of Lyuliang University Apr.2024·应用型高校发展研究·收稿日期:2023⁃11⁃19基金项目:《软件工程》省级一流建设课程(K2021384);吕梁学院校级精品共享课程(XJKC202149)第一作者简介:张丽(1983-),女,山西离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深度学习、图像处理.应用型地方院校数据结构课程改革实践与反思张 丽,王三虎,白凤凤,王翠娥(吕梁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山西离石033001)摘 要:在教育改革数字化、网络化的推动下,结合我校应用型地方院校特点,为提高学生数据结构课程的学习效果,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进行实践,提出“三维学习目标”+“三重教学过程”教学体系.首先,通过线上教育平台提出问题清单;其次,在课堂上进行以学生为主的主题讨论及教师的总结;最后,利用多样性的成绩评定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度,最终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关键词:数据结构;线上;线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85X(2024)02-0089-03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作为这一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1].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线上教学的灵活性和便捷性,还保留了线下教学的互动性和深度,使得学习变得更加个性化和高效.本文积极探索并实施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对改革过程及结果进行反思,期望通过此次改革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1 数据结构课程特点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在CC2001计算机科学体系[2]和我国制订的CCC2002体系[3]中都强调了其核心地位.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特性,还通过对算法设计和使用高级语言上机实践的训练,使其具备数据抽象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4].传统的授课模式,理论课程占比较大,与实践联系不紧密,没有考虑学生特点以及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2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案例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一直以来扮演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算法设计能力的重要角色[5].然而,目前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空间,难以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应当积极探索并采纳线上教学模式作为重要的补充手段.线上学习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特点自由选择,如智慧树、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其特点是学习资源充足、多样,学习时间更为自由.通过个性化的因材施教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线上教学使教师脱离繁重的授课工作,将教师从单纯的“讲授者”转换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与“管理者”.尤其对于数据结构课程来说,有较强的实践性,结合线上教学后教师可增加实践训练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内化,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本文积极探索并实施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大模块进行课程教学,并提出“三维学习目标”+“三重教学过程”教学体系.具体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98图1 教学模型图2.1 教学设计2.1.1 学情分析我校为地方性院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因而在选择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时,要优先考虑主讲教师的讲解是否细致,是否通俗易懂等因素.学生的自学能力偏弱,则部分学术性较强的知识模块除了看线上视频,仍然采用线下讲授的方式对相关知识进行补充.使用问题导向的方式,使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上完成一部分实践环节,主要是针对相关算法的实现,可以先在课堂上进行启发、讨论,避免学生在上机实践时无从下手.2.1.2 教学目标设计根据不同知识模块以及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具体实践,制定了“三维学习目标”+“三重教学过程”教学体系.三维学习目标,即专业知识目标、专业能力目标、职业素质目标.三重教学过程,即课前提出问题、课中翻转课堂、课后完成相关学习活动.具体教学设计如图2所示.图2 三维学习目标+三重教学过程设计模型2.2 教学实施2.2.1 课前问题清单这一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提前发布教学资源,包括PPT、教学参考资料、教师自行录制的教学视频以及中国大学MOOC 中的视频,结合不同的知识模块,给学生列出问题清单.这个清单既是学生自学的提纲,也是教学实施过程的主要依据,课堂教学将围绕问题清单开展汇报、讨论、随堂测试等环节.2.2.2 课堂研学图3 学习通“主题讨论”示意图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学生已经将知识型内容基本掌握.课堂中首先利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分组汇报(根据内容难易程度,分为一人或多人一组).在汇报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对难点重点知识进行课堂讲解,加深学生理解.利用学习通平台的“主题讨论”发起讨论题目,利用“词云”功能展示讨论过程中的关键词.如图3所示.这个过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2.2.3 成绩评定多样性数据结构考核方式仍然采用平时+期末的形式进行.但在此次课程改革中,将平时成绩提高至50%,并采用学习通平台进行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教师可以9在“成绩管理”中设置各项学习活动的权重,平台将自动生成学习统计数据,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时做出调整促进课堂研学活动高效开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成绩考核多样性,使学生通过多种学习手段获得分数,深化因材施教的差异化教学理念.本次改革考核权重如表1所示.表1 学习通权重设置项目具体内容占比作业按在线作业的平均分计分。
应用型院校计算机专业嵌入式方向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应用型院校计算机专业嵌入式方向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摘要:嵌入式系统教学有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计算机专业嵌入式系统方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关键词:嵌入式方向;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tp36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4-0000-02伴随着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可以说嵌入式系统无处不在,它的应用已渗透到工业、军事、电子、网络、通讯等多个领域。
广泛的应用意味着巨大商机同时也就意味着巨大的人才需求。
而目前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嵌入式系统课程,但大都作为选修课,课时很短,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而且知识体系系统性和针对性较差,导致毕业生缺乏工程实践能力,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
哈尔滨华德学院计算机系为了能够满足当前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系统方向)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面向嵌入式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方向课程体系的改革嵌入式课程体系概括为“三个系列、四个阶段”。
其中3个课程系列组成:传统专业类课程系列,如计算机组成原理,有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传统专业知识,为嵌入式系统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嵌入式系统专业课程系列,如嵌入式操作系统,有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嵌入式系统专业知识,掌握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方法;实践教学环节系列,依据教学平台,设立实训、实践、课程设计、培训、毕业设计等方面的课程。
通过该环节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教学知识,更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设计、开发和测试能力,更能体现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如图1所示。
四个阶段指的是:嵌入式原理基础、嵌入式编程基础、嵌入式开发技术和嵌入式综合应用。
如图2所示。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方向教学模式的改革嵌入式方向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从理论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核三个方面进行。
应用型本科电气信息类专业“新工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18/3572-75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3卷第2期J.Changchun Inst.Tech.(Soc.Sci.Edi.),2022,Vol.23,No.2ISSN 1009-8976CN 22-1322/CDOI :10.3969/j.issn.1009-8976.2022.02.018应用型本科电气信息类专业“新工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收稿日期:2022-03-08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LZ5953220190726095418)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213F2G03W00CR)作者简介:郑文(1972—),女(汉),天津,硕士,教授主要研究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教学管理和理论。
郑文,林海波,段慧达,张卓,邢顺涛(长春工程学院,长春130012)摘要:开展“新工科”建设是高等工程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我校应用型本科电气信息类专业为例,分析了“新工科”的内涵及三个层次,明确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新工科”建设的定位,介绍了专业改造升级的内容与途径、课程体系优化与重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电气信息类专业;新工科建设;专业改造升级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976(2022)02-0072-04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不仅引发了世界格局的深刻调整,重塑了各国在全球竞争中的位次,而且颠覆了原有产业的形态、分工和组织方式,重构了人们的生活、交流和思维方式[1]25-29。
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与科学进步,满足国家战略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教育部多次组织高校开展“新工科”建设研讨会。
对高等教育来说,这既是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重大挑战。
高等教育只有把握新形势,不断创新,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和评价机制等,才能培养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与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与思考【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首先介绍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概述,然后解释了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概念和特点,包括灵活性和多样性。
接着探讨了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并结合实践案例分析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实践经验。
最后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思考和总结,并探讨了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优势以及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未来数字媒体行业的需求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思考、优势、发展前景、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数字媒体技术是一门涵盖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知识的综合性专业,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需求越来越大。
传统的课程设置方式往往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行业需求,因此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深度改革。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始探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扎实的技术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的优势。
这种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方式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来完善和优化。
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思考,为培养适应数字化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数字媒体技术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目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培养具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 的类 型 、条 件 和基础 差 别很 大 ,不 可能按 同一模
掌握 “ 必须够用” 的专业理论知识 , 又要掌握基本的专 业 实践技 能, 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
和应 会 , 再 围绕知 识点 来设 置相应 的课程 [ 。 结合三表 本科 专 业设 置和计 算机 基础 课程 教 育 的情 况 ,许 多应
用型本 科 院校 打破 原 来 的 系统知识 体 系,提 出 了分 层
次 的计 算 机 基 础 教 育教 学课 程 体 系规 划 以及 教 学 内 容、 教 学方 法手段 改革 的 思路 , 主要 突 出计 算机技 术在 不 同专业上 的应 用 ,实现 了计 算机 基础 教 育 与专 业教
Re s e a r c h a nd pr a c t i c e o f c o l l e ge s o f a ppl i e d co m put e r unde r gr a dua t e c ur r i c ul um NG " l l n g
育的有 机 结合 。
和做法。国内目 前有相 当多的教师在研 究如何改革计
算机基 础 的教 学方 法和教 学模 式 ,但 尚未形成 非 常有 代 表性 的教 学体 系 [ 1 ] 。
1 . 2 应 用型本 科 院校计 算机公 共课 程体 系现 状
2 应 用型 本 科 院校 计 算机 公 共 课 程体 系的建 设 规 划
计 算机操 作 能力 和计 算机 应 用开发 能 力的培 养是 计 算
机基 础教 育 的 出发 点 。
课程 设 置要 围绕该 目标 不 断进 行 改革 ,从 工作 岗 位 所 需的知识 和 能力 结构入 手 ,分 析相 应 岗位 的应 知
式、 同一要 求 、 同一 内容进 行教 学。 必须根 据 自己的情 况选择教 学 内容 , 做 到“ 因材施 教 ” 、 “ 各 取 所 需” 。 非计 算机 专业 中的计 算机 基础教 育 , 无 论从 教 学 目的 、 教 学 内容 、 教 学体 系、 教材、 教 学方 法等 各 方 面都 与 计 算机 专业 有很 大 的不 同 ,决不应 该 照搬 计 算机 专 业的模 式
c o mpu t e r a pp l i c a t i o n de v e l o pme n t c a p a bi l i t i e s o f v i e w, he t c o mb i na t i o n o f t he o r y a nd p r a c t i c e, i n o r d e r t o pr o v i d e a
与 实施 重点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工具分析 问题 、 解决 问题 , 提
高 学生的 计算机 实践 能力 ,推进 应 用型 本科 院校 素质 教 育的 实施 , 走 可持 续发展 之路 。 应 用 型本科 院校 学生 的 实际情 况与 一般 高校 不 同 , 他们 入 学成 绩差距 大 , 学
第 6卷 第 3期 2 0 1 5年 3月
黑龙江科学
HE I L O NG J I ANG S C I ENC E
Vo 1 . 6 No . 3
Ma r c h 2 01 5
应 用 型 本 科 院校
计 算机 公 共课 程 体 系研 究与 实践
邢 婷
( 黑龙江财经学院 , 哈尔滨 1 5 0 0 2 5 ) 摘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 算机公共课程 ,应该从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 出发 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 以此为应 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 计算机公共课程 : 体系结构 中图分类号 :G 6 4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8 6 4 6 ( 2 0 1 5 ) 0 3 — 0 0 7 8 — 0 2
1 现状分 析
应 用型本 科 院校 的几年 高等教 育提 高学生就 业 的各 方 面能力 _ 2 ] 。这样 , 应 用型本科 院校 的教 学 目标 是 : 既要
1 . 1 国 内高校 计算机 公 共课程 体 系现状
全 国高等院校计 算机基础教 育研 究会 自 1 9 8 4年 成立以来 ,始终不渝地探 索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a p p l i c a t i o n — o ie r n t e d b a s i c c o mp u t e r e d u c a t i o n c o l l e g e s .
Ke y w or ds :App l i c a t i o n— o ie r nt e d c o l l e g e s ; c o mp u t e r c o ur s e s ;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 He i l o n g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F i n a n c e nd a E c o n o m i c s , Ha r b i n 1 5 0 0 2 5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A p p l i e d 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p u b l i c s c h o o l c o mp u t e r c o u r s e s s h o u l d b e f r o m t h e s t u d e n t s c o mp u t e r s k i l l s a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