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达标检测卷(含解析)(新版)粤教沪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达标检测卷(含解析)(新版)粤教沪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达标检测卷(含解析)(新版)粤教沪版

第十一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100分,6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提着滑板在水平面上前行B.搬而未起C.推着小车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D.举着杠铃静止不动 2.以下单位中,表示功率单位的是( )A .千克B .瓦特C .牛顿D .米3.如图所示,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 ,分别沿光滑的斜面和粗糙的水平面拉木箱,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s AB =s CD ,比较两种情况下拉力F 所做的功( )A .AB 段做功较多 B .CD 段做功较多C .AB 段与CD 段做的功一样多 D .无法比较(第3题图) (第4题图)(第5题图)4.如图所示,工人利用动滑轮吊起一袋沙的过程中,做了300 J 的有用功,100 J 的额外功,则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A.75% B.66.7% C.33.3% D.25%5.(多选题)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忽略绳重及摩擦),下列做法能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有( )A.增加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B.减轻动滑轮的重力C.改变绳子的绕法,减少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 D.增加物体的重力6.草原发生大面积蝗灾时,农业部门利用飞机喷洒农药消灭蝗虫。

当飞机在某一高度水平匀速飞行喷洒农药时,它的( )A.动能不变,势能不变 B.动能减少,势能增加C.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D.动能减少,势能减少7.如图所示,在伽利略理想实验中,小球每次均从斜面A点自由滚下,分别经过a、b、c各位置(b、c等高),关于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描述错误的是( )A.从a到b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在b、c处重力势能相等C.从a到c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在a处动能最大(第7题图) (第8题图)(第10题图) (第11题图) 8.如图所示,在荡秋千时(不计能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最低点时,动能最小 B.到达最高点时,机械能最大C.在整个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不变 D.在向下摆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9.运动员站在地面用力竖直向下抛球,球碰地后会弹跳到高于原抛球的位置。

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同学们在学校的花园里散步时,看到校工师父在用剪刀修剪树枝,发现他在修剪较粗硬的树枝时,需要把树枝夹在剪刀离轴很近的地方,手放在剪刀离轴最远的末端就会很轻松的剪断粗树枝了,看到这里,同学们就讨论起来了:为什么这样使用,就会很容易剪断树枝呢?于是大家对杠杆的特性进行了如下探究。

A:“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当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时,杠杆处于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此时,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2)小明同学用图乙所示的方法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测出此时的拉力大小为1F,发现1122F L F L≠,其原因是:______B:“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如图丙所示装置,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O为支点(支点处摩擦忽略不计)(3)他将2个钩码悬挂在B点,在A点竖直向上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为1F,测得A、B两点上升的高度分别为1h、2h,则此次杠杆的机械效率为η=______(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4)他将2个钩码悬挂在C点,在A点竖直向上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C点上升高度仍为2h,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1F,此次拉力做的功将_____第一次做的功(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平衡右力臂大小F1的力臂测量错误2112mghF h×100% 大于小于【解析】【分析】【详解】(1)[1]图甲所示的位置时,杠杆静止,所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3]图甲中,杠杆右高左低,说明杠杆的重心偏左,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重心在支点上,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2)[4]图中,拉力1F的方向与水平杠杆不垂直,只有当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时,力臂才能从杠杆上直接读出来,小明误把杠杆的长度L1当成了拉力的力臂,所以小明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解析版)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小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用的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100g,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将杠杆安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调(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将杠杆调节水平平衡后,在杠杆上的B点悬挂了3个钩码,如图所示。

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状态,应该在A点悬挂 ________个钩码。

(3)若撤掉杠杆A点的钩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______(选填“A”或“C”)处竖直向上拉,当杠杆水平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N。

(g取10N/kg)【答案】左 2 C 1.5【解析】【分析】【详解】(1)[1]杠杆右端下沉,左端上翘,哪边高,平衡螺母像哪边调,所以应调节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

(2)[2]一个钩码重力0.1kg10N/kg1NG mg==⨯=假设杠杆一小格为L,A点挂n个钩码,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1N331N2n L L⨯⨯=⨯⨯解得n=2,所以应该在A点悬挂2个钩码。

(3)[3][4]撤掉杠杆A点的钩码,为使杠杆能够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应该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A处竖直向下拉或者在杠杆C处竖直向上拉;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B BC CF L F L=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1N31.5N4B BCCF L LFL L⨯⨯===2.如图是某学习小组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装置及实验数据记录表:斜面的倾物块重斜面沿斜面拉斜面长机械效斜程度/N G高/h m力/N F /m s率η较缓 10 0.1 5.0 1 20% 较陡 10 0.3 6.7 1 45% 最陡100.58.01(1)沿斜面拉动木块时,为使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应尽量使木块做__运动。

(2)比较表中“物块重”和“__”两栏对应的数据,可知斜面是一种省力的简单机械。

九年级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九年级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九年级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停在图甲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

为了消除杠杆______对实验的影响,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然后在支点两侧挂钩码,移动钩码位置,让杠杆再一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______;(2)探究过程中,在杠杆左端某固定位置挂一个重力G=2.5N的物体,在杠杆右端不同位置处施加不同的竖直向下的力F,保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多次测量的力和力臂,画出F和1L的图象如图乙(注意看清两个坐标的含义),由图可求出物体对杠杆拉力的力臂______m。

【答案】平衡自身重力右让力臂在杠杆上,便于直接从杠杆上测量力臂 0.2【解析】【分析】【详解】(1)[1]图甲中,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即是平衡状态。

[2][3]为了消除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应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而图甲中,杠杆左端下沉,所以应向右移动平衡螺母。

[4]杠杆挂上钩码后,移动钩码的位置让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让力臂在杠杆上,便于直接从杠杆上测量力臂。

(2)[5]由图乙知,当杠杆右端受到的拉力F=3N时,其力臂L=1 m 6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GL1=FL,2.5N⋅L1=3N×1 6 m所以物体对杠杆拉力的力臂L1=0.2m2.小军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物重G/N 绳自由端的拉力F/N钩码上升的高度h/cm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机械效率η/%s/cm1 1.0 0.5 10 3022.00.951574.1(1)根据记录表格中提供的信息,组装图中小军使用的滑轮组______;(2)根据给出的实验数据,计算出第一次的机械效率并填入表格中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同一个滑轮组,在两次实验过程中机械效率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

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停在图甲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

为了消除杠杆______对实验的影响,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然后在支点两侧挂钩码,移动钩码位置,让杠杆再一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______;(2)探究过程中,在杠杆左端某固定位置挂一个重力G=2.5N的物体,在杠杆右端不同位置处施加不同的竖直向下的力F,保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多次测量的力和力臂,画出F和1L的图象如图乙(注意看清两个坐标的含义),由图可求出物体对杠杆拉力的力臂______m。

【答案】平衡自身重力右让力臂在杠杆上,便于直接从杠杆上测量力臂 0.2【解析】【分析】【详解】(1)[1]图甲中,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即是平衡状态。

[2][3]为了消除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应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而图甲中,杠杆左端下沉,所以应向右移动平衡螺母。

[4]杠杆挂上钩码后,移动钩码的位置让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让力臂在杠杆上,便于直接从杠杆上测量力臂。

(2)[5]由图乙知,当杠杆右端受到的拉力F=3N时,其力臂L=1 m 6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GL1=FL,2.5N⋅L1=3N×1 6 m所以物体对杠杆拉力的力臂L1=0.2m2.小明想测量常见的两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1)他先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次数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测力计示数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率η140.1 1.80.3260.1 2.40.383% 340.1 1.40.557% 440.2 1.4 1.057%①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竖直向上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②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保留整数),第4次实验是用____图做的(选填“a”、“b”或“c”);③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2)接着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O为支点(支点处的摩擦不计)。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小苗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进行“探究杜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已知纡个钩码重0.5N。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半衡。

(2)在图甲中的A点悬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仍保持水平位置平衡,需在B点悬挂_______个钩码。

(3)如图乙所示,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弾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的拉力为__________N;若在C点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右上方,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读数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右 3 1.5 变大【解析】【分析】【详解】(1)[1]杠杆在使用前左端下沉,说明左侧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2]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A L A=F B L B,得4G×3L=F B×4L解得F B=3G即需在B点处挂3个钩码。

(3)[3]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的拉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A L A=F C L C,得4G×3L=F C×4L解得F C=3G=3×0.5N=1.5N[4]如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右上方,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减小,动力要增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才能使杠杆仍然水平平衡。

2.小明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G/N钩码提升的高度h/m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η1 1.00.10.80.431.25%2 1.00.20.80.831.25%3 2.00.1 1.20.441.67%4 3.00.1 1.5(1)试验中应沿着竖直方向______(选填“加速”或“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弹簧测力计______时读数;(选填“匀速运动”或“静止”)(2)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得出第4次实验时绳端移动的距离s=_______m,机械效率η=_______;(3)通过比较1、3和4三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滑轮组,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4)在忽略摩擦力和绳重的前提下,通过第1次数据可算出动滑轮的重力为_____N;(5)以下选项中不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是______A.动滑轮的重力 B.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C.物体上升的高度【答案】缓慢匀速运动 0.4 50% 越大 2.2 C【解析】【分析】【详解】(1)[1]为了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等于绳端的拉力大小,试验中应沿着竖直方向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

九年级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九年级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九年级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停在图甲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

为了消除杠杆______对实验的影响,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然后在支点两侧挂钩码,移动钩码位置,让杠杆再一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______;(2)探究过程中,在杠杆左端某固定位置挂一个重力G=2.5N的物体,在杠杆右端不同位置处施加不同的竖直向下的力F,保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多次测量的力和力臂,画出F和1L的图象如图乙(注意看清两个坐标的含义),由图可求出物体对杠杆拉力的力臂______m。

【答案】平衡自身重力右让力臂在杠杆上,便于直接从杠杆上测量力臂 0.2【解析】【分析】【详解】(1)[1]图甲中,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即是平衡状态。

[2][3]为了消除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应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而图甲中,杠杆左端下沉,所以应向右移动平衡螺母。

[4]杠杆挂上钩码后,移动钩码的位置让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让力臂在杠杆上,便于直接从杠杆上测量力臂。

(2)[5]由图乙知,当杠杆右端受到的拉力F=3N时,其力臂L=1 m 6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GL1=FL,2.5N⋅L1=3N×1 6 m所以物体对杠杆拉力的力臂L1=0.2m2.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滑轮安装了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次数 物体的重力G /N 物体被提升高度h /m 拉力F /N 绳端移动的距离s /m 机械效率η 1 2 0.1 1.0 0.3 66.7% 2 3 0.1 1.4 0.3 71.4% 3 4 0.1 1.8 0.3 74.1%420.11.50.2(1)表格内的第4次实验中应补充的数据是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达标检测卷(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达标检测卷(Word版 含解析)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达标检测卷(Word版含解析)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小军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物重G/N绳自由端的拉力F/N钩码上升的高度h/cm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cm机械效率η/%1 1.00.510302 2.00.951574.1(1)根据记录表格中提供的信息,组装图中小军使用的滑轮组______;(2)根据给出的实验数据,计算出第一次的机械效率并填入表格中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同一个滑轮组,在两次实验过程中机械效率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

【答案】 66.7 两次提升的物重不同【解析】【分析】【详解】(1)[1]当钩码上升的高度为10cm时,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30cm,则绳子承担重物的段数30cm310cmsnh===绳子的段数是奇数,从动滑轮开始绕起,如图所示(2)[2]第一次的机械效率111111N0.1m100%100%100%66.7%0.5N0.3mW G hW F sη⨯=⨯=⨯=⨯≈⨯有1有1总(3)[3]实验中两次测得的机械效率使用的是同一个滑轮组,即绳重、摩擦、滑轮重是相同的,所以导致机械效率不同主要原因是两次提升的物重不同。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左端下沉,此时应将杠杆两侧的螺母同时向_____(2)如图甲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如果在杠杆两侧各去掉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将______(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

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如图丙,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4)请在图丙中画出拉力F′的力臂l。

________【答案】右逆时针变大不变【解析】【分析】【详解】(1)[1]杠杆左端下沉,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2)[2]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一个小格代表l,如果在图中杠杆两侧各去掉一个相同的钩码时,杠杆的左端为⨯G l Gl22=4杠杆的右端为⨯G l Gl3=3所以杠杆的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积大于右端的乘积,所以杠杆左端下沉,杠杆将逆时针转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100分,6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提着滑板在水平面上前行B.搬而未起C.推着小车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D.举着杠铃静止不动 2.以下单位中,表示功率单位的是( )A .千克B .瓦特C .牛顿D .米3.如图所示,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 ,分别沿光滑的斜面和粗糙的水平面拉木箱,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s AB =s CD ,比较两种情况下拉力F 所做的功( )A .AB 段做功较多 B .CD 段做功较多C .AB 段与CD 段做的功一样多 D .无法比较(第3题图) (第4题图)(第5题图)4.如图所示,工人利用动滑轮吊起一袋沙的过程中,做了300 J 的有用功,100 J 的额外功,则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A .75%B .66.7%C .33.3%D .25%5.(多选题)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忽略绳重及摩擦),下列做法能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有( )A .增加物体被提升的高度B .减轻动滑轮的重力C .改变绳子的绕法,减少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D .增加物体的重力6.草原发生大面积蝗灾时,农业部门利用飞机喷洒农药消灭蝗虫。

当飞机在某一高度水平匀速飞行喷洒农药时,它的( )A.动能不变,势能不变 B.动能减少,势能增加C.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D.动能减少,势能减少7.如图所示,在伽利略理想实验中,小球每次均从斜面A点自由滚下,分别经过a、b、c各位置(b、c等高),关于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描述错误的是( )A.从a到b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在b、c处重力势能相等C.从a到c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在a处动能最大(第7题图) (第8题图)(第10题图) (第11题图) 8.如图所示,在荡秋千时(不计能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最低点时,动能最小 B.到达最高点时,机械能最大C.在整个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不变 D.在向下摆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9.运动员站在地面用力竖直向下抛球,球碰地后会弹跳到高于原抛球的位置。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球开始下落时动能为零 B.球弹跳到原抛球位置时仍具有动能C.球离地后的上升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 D.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增加10.一个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落,速度越来越大,相继经过B、C两点,如图所示。

若A、B两点间的距离等于B、C两点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小球在下落过程中动能不变B.小球在C点的重力势能小于在B点的重力势能C.小球所受的重力在AB段做的功等于在BC段做的功D.小球所受的重力在AB段做功的功率小于在BC段做功的功率11.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在粗糙水平面上匀速拉动物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 B.拉力F1做的功是额外功C.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做的功是总功 D.该滑轮的机械效率可能等于100%12.把篮球抛向空中,忽略空气阻力,下列哪一个图像能正确反映球离手后至落回地面前机械能E与篮球离地高度h的关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13.“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形容射箭运动员拉弓放箭的情形,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弓的________能转化为箭的________能。

14.如图所示,小红背着书包站在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随着扶梯一起上行,在上行过程中:以自动扶梯为参照物,小红是________的;小红的机械能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小红对书包________(填“做了功”或“没做功”)。

(第14题图)15.小新遥控重为10 N的小型无人机从水平地面由静止开始经历加速、匀速、减速三个竖直上升阶段,共用时20 s,然后悬停在距地面16 m的高度,在减速上升阶段飞机的动能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在整个上升阶段飞机的重力势能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直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或“先增大后减小”);若不计空气阻力,且无人机在匀速竖直上升的阶段速度为1.2 m/s,则在匀速上升阶段,无人机升力的功率为________W。

16.如图所示,用同一滑轮按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物体重100 N,滑轮重25 N,绳重和摩擦不计。

图甲中F甲=________N,图乙装置的机械效率η乙=________,若在图乙中再加挂一物体,机械效率将________。

(第16题图) (第17题图)(第18题图)17.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被压缩的弹簧一旦放松,就能将它上面的砝码举起,观察由甲图到乙图的变化过程。

甲图中,弹簧被压缩得越紧,弹簧的________越大,弹性势能________,放松时对砝码做的功________。

乙图中,砝码的____________能增大,这是因为弹簧的____________能减小。

18.现有30包大米总质量为150 kg,小明想尽快将它们搬上10 m高处的库房。

如图为小明可以提供的用于搬运物体的功率与被搬运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图像。

由图可知他可以提供的最大功率为__________W;为了尽可能快地将大米搬上库房,他每次应搬______包。

若每次下楼时间是上楼时间的一半,则他最快完成搬运任务并返回原地所用的时间________s。

(g取10 N/kg)三、实验与探究题(每题8分,共24分)19.现代生活中,健身已成为一种时尚,爬楼梯就是一种既方便又环保的健身方式,小明同学想测出自己爬楼的功率,可是不知道怎么做。

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小明设计一个实验方案:(1)实验器材:电子秤、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①用电子秤测出小明的质量m;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测量数据写出爬楼功率的表达式P=________。

(4)小明先用较慢的速度爬楼梯,测得功率为P1,然后用较快的速度爬楼梯,测得功率为P2,则P1________(填“>”“=”或“<”)P2。

20.某班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一些猜想并对猜想进行验证。

(1)如果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A、B、C多个,要研究其与B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而改变________因素,从而进行研究。

(2)下列是A、B同学提出的两个猜想:猜想一: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细线的绕法有关;猜想二: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提升的物重有关。

(3)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准备分别按图甲、乙、丙和丁所示的滑轮组进行实验。

验证猜想一的小组应按图______________所示的两个滑轮组进行实验,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一是错误的;验证猜想二的小组应按图________________所示的两个滑轮组进行实验,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二是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4)请你为该班同学提出一种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0题图)(1)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动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转化来的,实验时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动能大小。

(2)将同一小车从斜面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如图甲、乙所示,是探究动能大小与______________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若使用的木块质量较大,为确保实验仍有较明显的现象,有很多种方法。

请答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22题9分,23题12分,共21分)(第22题图)22.电动玩具车质量为1 kg,它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 cm2,该车在水平地面运动时,车内电动机提供的水平动力F与速度v的关系如图所示。

(g=10 N/kg)求:(1)玩具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2)该玩具车在水平地面以0.3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动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23.如图是某建筑工地上使用的塔式起重机。

在一次操作过程中起重机将质量为500 kg的建筑材料竖直提升了12 m,用时15 s,g取10 N/kg。

求:(1)所提建筑材料受到的重力;(2)起重机提起建筑材料所做的功;(3)提升过程中该起重机的电动机功率为8 kW,那么提升过程中塔式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大?(第23题图)第十一章达标检测卷一、1.C 2.B3.C 点拨:运用公式W =Fs 进行分析。

4.A 5.B 、D6.D 点拨:飞机水平匀速飞行,高度和速度不变,但总质量减小,故动能、重力势能都减小。

7.C 8.C9.B 点拨:由于球不是自由下落,是运动员向下抛的,故球在开始下落时的速度不是零,故动能不是零,故A 错误;据题目可知,球碰地后会弹跳到高于原抛球的位置,当球反弹至原位置时仍是运动的,此时仍有动能,故B 正确;球离地后的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变小,动能变小,同时高度增加,势能增大,将动能转化为势能,故C 错误;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会与空气、地面摩擦,故会损失掉一部分机械能,故机械能减少,故D 错误。

10.A 点拨:小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下落,质量不变,速度越来越大,动能不断变大,故A 错误;小球的质量不变,C 点的高度小于在B 点的高度,故小球在C 点的重力势能小于在B 点的重力势能,故B 正确;已知AB 和BC 的距离相等,根据W =Gh 可知,重力一定,通过的距离相同,重力做的功相同,故C 正确;由题意知,小球在AB 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BC 段的平均速度,AB 和BC 的距离相等,在BC 段所用的时间小于在AB 段所用时间,根据P =W/t 可知,BC 段功率大,故D 正确。

11.C12.A 点拨:忽略空气阻力,篮球的机械能守恒,不会因高度的变化而改变。

二、13.弹性势;动14.静止;增大;做了功15.减小;一直增大;12 点拨:升力的功率P =Fv =Gv =10 N×1.2 m/s=12 W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