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地形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教案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教案 湘教版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陆地表面这些高高低低不同形态的地形,怎样在平面图上表现出来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地形图。

(讲授新课)板书三、学看地形图讲述一般来说,平原用绿色表示,海洋用蓝色表示,高原用黄色表示,高山顶上的积雪和冰川用白色表示。

承转可见,学会看地形图后,我们可以在平面图上知道各地的海拔高度、起伏状况,从而判断地形类型。

那么,这种彩色地形图是如何绘制的呢?我们首先来了解地形图的制作过程。

板书 1.地形鸟瞰图课件展示教材P.30的图2-38“地形鸟瞰图”,图中的地表起伏,山地、平原、水体都一清二楚。

然而这是一幅立体图片,请大家试着将它们改绘成一张平面图。

活动分组讨论后,各组绘出一张平面图在班上交流。

板书 2.平面地图教师评价后展示图2-39平面图,指出平面图的不足:无法准确地表示出地形的起伏变化。

提问怎样才能把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表示在平面上呢?板书 3.等高线地形图讲述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等高线来表示,那么,什么是等高线?课件展示教材P.30图2-40,请大家找到图中400米的线,在这条线上各地的海拔高度均为400米。

小结在地图上,将陆地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课件展示 FLASH演示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

提问等高线中的高度用的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回答海拔提问你认为什么是等深线?深度从哪里起点?回答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深度起点应该从海平面开始,采用负值。

讲述有了等高线和等深线,就可以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了。

活动 1.在教材P.30的图2-40中找到最高山峰、海洋最深处的大致位置。

2.完成教材P.31的活动题1,教师可增加一个问题:读图说出反映山脊、山谷的等高线的特征。

3.教师展示下面三幅错误的等高线图,让学生观察,讨论并说明理由,从而加深对等高线的认识和理解。

4.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地形类型等高线的特征。

小结承转等高线地形图,因曲线过多,看起来费劲,再加上缺少色彩的变化而显得单调,我们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颜色就得到了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世界的地形》优教学案(第1课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世界的地形》优教学案(第1课时)

《世界的地形》优教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2.了解世界陆地两火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在地图,上找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位置。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陆地地形1.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_____________。

2.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五种基本类型。

3.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

不同的是,平原海拔较________;而高原海拔较________,边缘比较________;世界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平原,世界最高的高原是________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是________高原。

4.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表________。

不同的是,山地较高,坡度较________,沟谷较________;丘陵较______,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______米。

5.盆地四周多被________环绕,中部相对________。

有些盆地内部分布着起伏的丘陵。

6.陆地上高峻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带。

一是________山脉带,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________山系。

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大体呈________方向延伸,主要有________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等。

世界最长的山脉是________山脉,世界最高的山脉是________山脉。

二、海底地形海底地形是起伏不平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海沟等地形。

世界最深的海沟是________海沟。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拓展阅读】世界地形之最世界陆地的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且山峰最多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海拔7000米以上包括海拔7000米的山峰有50多座)最长的陆上山脉:安第斯山脉(长7500千米)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5万千米)最长的裂谷带:东非裂谷带(非洲东部 6400千米)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巴西)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中国)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巴西)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三角洲(总面积约7万千米²)最寒冷的平原:西伯利亚平原(平均气温-45℃,最低达-71℃)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地球上体积最大的山及火山:冒纳罗亚火山(夏威夷岛,海拔4 169米,火山体积达75000千米³)地球上最高的火山及死火山: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是西、南半球最高峰)地球上最高的活火山: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山(海拔6893米)最大的火山口:阿苏山(周长100多千米,日本)喷发次数最多的火山:埃特纳火山(已达210次,意大利)地势最高的岛屿:新几内亚岛地球上最大和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峡谷长达496.3千米,平均深度5000米)最长的海底山脉:中洋脊(长80000千米)最浅的海:亚速海(平均8米)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最大的独立岩石: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周长约为9.4千米)。

湘教版世界地形教案

湘教版世界地形教案

世界地形【教学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根本概念。

2、了解五种根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识记特殊的地形区。

4、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教学重点】: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根本概念。

2、了解五种根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3、识记特殊的地形区。

【教学难点】: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根本概念。

2、五种陆地根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重难点的突破策略】:海拔与相对高度、五种陆地地形的异同点,课采取比拟法,因为有比拟才有鉴别,要鉴别地理事物的异同,最好的方法是把它们放在一块比拟。

【教具】:多媒体、地图【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讲授新课〔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地球上的七和四大洋,知道了它们的名称、分布、大小以及洲界限,那么,外表和大洋底部的外貌形态具体是什么样的呢〞是平坦还是上下起伏呢〞学生:上下起伏的,〔其它答复〕。

教师:恩,是的,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干点和看法,但上下起伏是对地表形态最好的形容。

那么我们首先用三分钟的时间来给大家看看世界有哪些地形,这些地形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不同。

〔放视频给同学们看〕同学们看完视频大家有什么感受呢,世界的地形是不是上下起伏以及多种多样的呢,有的是平的,有的是凸起的,有的是凹陷的,我们就把这些地球外表上各种各样上下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今天教师将带大家去探秘世界的地形。

〔板书:第三节:世界地形〕刚刚教师已经提到什么是地形,有哪位同学记得吗〞学生:是地球外表各种各样上下起伏的形态的总称。

教师:这位同学答复得非常棒。

地形就是地表各种各样上下起伏的形态的总称。

一定要记住是地表各种各样的上下起伏的形态。

〔边讲边板书:一、地形概念地表各种各样上下起伏〕地表的上下起伏是在陆地上能看见的,但是还有一些被海水淹没,存在于海底的,因此我们把地形总体分为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板书:二:陆地地形〕我们先来看看陆地地形是怎么区分的,人们根据高度和形态特征的差异将陆地地形分为了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大类型〔边讲边板书: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世界的地形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世界的地形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世界的地形》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地形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地形的形成原因;3. 理解地形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4. 能够描述世界上闻名的地形特征。

二、导学内容:1. 地形的定义和分类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高下、平缓水平等特征。

根据地球表面的特点,地形可以分为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不同类型。

2. 地形的形成原因地形的形成主要受地质构造、地貌作用、气候、水文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山地主要是由地壳运动、岩石破裂等地质构造因素形成的;平原则是由沉积作用和风化作用形成的。

3. 地形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地形对人类生活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地形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都会有所不同。

比如,山地地形适宜发展林业、矿产资源开采等;平原地形适宜农业发展。

4. 世界上闻名的地形特征世界上有许多闻名的地形特征,如喜马拉雅山脉、尼罗河、亚马逊雨林等。

这些地形特征对周边地区的气候、生态等有着重要影响,并且吸引着浩繁游客前来参观。

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世界各种不同的地形特征,引起学生对地形的兴趣。

2. 进修:介绍地形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地形的基本观点。

3. 讨论:让学生讨论地形的形成原因,并举例说明不同地形类型的形成过程。

4. 总结:总结地形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地形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5. 拓展:通过世界地图等资料,让学生了解世界上闻名的地形特征,并展开相关讨论。

四、导学作业:1. 请结合所学知识,描述你身边的地形特征,并分析其对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2. 选择一个世界闻名的地形特征,撰写一篇短文介绍其地理位置、形成原因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对地形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以及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地形特征,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2.3 世界的地形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6)

2.3 世界的地形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6)
课题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在使用时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使用及如何阅读地形图。
3、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4、4、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1.等高线;在陆地上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就叫等高线
2.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绘制成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高低起伏,一目了然)





二.海底地形
1.等深线2.大陆架3.大陆坡4.海沟5.大洋中脊
过渡:在“世界地形图”当中就是利用分层设色表现了世界陆地、海洋的高度和深度
三.世界两大山脉带
1.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
(1)东岸:北美洲—落基山脉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最长山脉)
合称:科第勒拉山系(最长山系)
(2)西岸: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





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山脉带
(1)喜马拉雅山脉(亚洲)(最高山脉)
珠穆朗玛峰(最高山峰)
(2)阿尔卑斯山脉(欧洲)
(3)阿特拉斯山脉(非洲)
课堂小结:利用板书总结所学内容
课后作业:布置反复看图


小组评价与反思
教法与教具
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世界的地形》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6)

《世界的地形》word教案 (公开课)2020年湘教版地理 (6)

世界的地形〔第三课时〕强化识记当堂检测反响纠正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强化识记主要知识点组织学生达标检测题组织学生结合答案,自查自纠,必要时教师给以指导和帮助组织学生结合本节内容,谈谈心得与收获。

组代表发言倾听,学习分析疑难问题的方法。

利用各种方法识记。

做练习以稳固所学知识。

根据答案,进行自测。

畅所欲言,与大家分享收获的喜悦。

板书设计学看地形图山地的各组成局部教学反思讲练结合,课堂效果好。

海陆变迁【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球外表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根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合作探究、问题导学、阅读分析等方法。

【教具准备】熟鸡蛋、剪刀、透明纸、学生课前收集的海陆变迁的实例、简单PPT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利用实物展台,投影展示海洋生物化石。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那他们生活在哪?可是,人们却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4800米处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追问:这些海洋生物怎么会“游上〞高山的呢?学生观察,思考并答复以下问题。

鱼、海螺、海藻等。

生活在海洋。

产生疑问,并思考、试着答复:喜马拉雅山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隆起成为陆地。

产生疑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便于组织和开展进一步的教学。

学案导学教师要求学生以?地理助学?上“学习过程〞栏目为依据,先自学本课知识,并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1〕在书上标注知识点;〔2〕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3〕标记疑难问题。

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自学教材,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做到:〔1〕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在课本上标出;〔2〕完成助学上“学习过程〞栏目;〔3〕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做标记,以待解决。

通过自学从总体上把握本课的知识脉络,对于比拟抽象的两种学说,那么有了上课认真听讲的心理准备。

重难点突破一、海陆变迁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山脉是海变陆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其它由海洋变成陆地的例子吗?点拨:日本、香港均是人多地少,寸土寸金,为扩展生存空间进行填海造陆。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 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3  世界的地形 教案

《世界的地形》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在地图中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并记住主要山脉名称及其分布。

了解海底地形结构。

3、联系当地地形特征与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弄清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观观念,掌握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陆地地形1:自主学习读教材第27、28页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地形?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哪五种?(2)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注意:它们都是指垂直距离)在地图中标注的高度应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为什么?(3)课文中A、B、C三点的海拔各是多少米?你会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吗?(海拔和相对高度是描述某地高度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4)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山地和丘陵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盆地具有怎样的特征?【学法指导】五种地形特征的比较应从海拔、相对高度和地表特征两方面来分析将全班学生分成五大组,并将每组依次命名为五种基本地形名称。

而后展开自述,全面细致的说出自己的特征。

并设问:学校所在地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观察地图册P13-14,结合P28文字,思考:世界上陆地上高大山脉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分别是由哪些山脉组成?引导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熟悉主要山脉的位置,并强调: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最高大的山脉引导学生熟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的位置。

(过渡)了解了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你想知道深不可测的海底地形的样子吗?(二)海底地形1、自主学习读教材第29页《海底地形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海底地形结构是怎样分布的?有哪些地形名称?2 、小组交流小组内合作交流,你们小组内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大陆架是海洋还是陆地?【教师精讲点拨】教师绘制海底地形剖面图,学生完成填图。

湘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地形》同步优选教案

湘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地形》同步优选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教学设计授课时间:问题二:1.认识陆地地形的特征?2.认识海底地形的类型?教师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地带。

高原:分布面积较广。

平原:河流的中下游,主要由河流冲击而成。

学生总结。

完成问题二:1高低起伏地形形态复杂。

2.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海盆、洋中脊。

同桌相互交流,评价彼此掌握知识情况。

知识具有条理性,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合作探究承转:认识了陆地地形名称以及海底地形名称和分布。

问题:根据教师提供的世界地形图,探究下列问题。

1.各大洲的各自地形特点?2.海底的地形特征?3.探究海底地形的各自特点?教师指导学生探究,并给予点评。

合作交流,完成问题:1.亚洲:地形比较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非洲:地形比较单一,以高原为主欧洲:地形比较复杂,以平原山地为主大洋洲:地形比较复杂,以高原平原为主北美洲:地形比较复杂,以平原山地为主南美洲:地形比较复杂,以平原高原为主南极洲:地形比较单一,以高原为主2.海底地形高低起伏,形态多样。

3.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的巨大陡坡,海水深度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海沟:是大洋底部最深的地方,常常出现在大陆坡与洋盆的交界处洋中脊:是指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洋盆:指宽广而又相对平坦的大洋底部能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突出重点知识以及对难点知识的挖掘和掌握。

形成感性认识,有助于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 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在地图中找出
世界两大山脉带,并记住主要山脉名称及其分布。了解海底地形结构。
3、联系当地地形特征与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1、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
2、世界两大山脉带,海底地形结构。
教学方法
读图法、联系比较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课件播放几幅图片: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低于海平面
的吐鲁番盆地等世界著名的地形区,同时教师把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的高度与吐鲁番盆
地海拔-155米的高度相渲染,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到世界陆地高低不平,相差太大了!教
师及时导出:不仅世界陆地相差很大,就是海底也是高低不平的。这节我们就共同学习世界
的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二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陆地地形
1:自主学习 读教材第27、28页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地形?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哪五种?
(2)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注意:它们都是指垂直距离)在地图中标注的高度
应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为什么?
(3)课文中A、B、C三点的海拔各是多少米?你会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吗?(海拔
和相对高度是描述某地高度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
(4)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山地和丘陵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盆地具有
怎样的特征?
【学法指导】五种地形特征的比较应从海拔、相对高度和地表特征两方面来分析。
(5)读地图册中的世界地形图,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一是环太平洋山脉带,二是横贯亚
欧大陆南部和非洲北部的山脉带。它们各有哪些著名山脉组成?各自又呈什么走向? 分布
在哪个大洲?
(6)在填充图册上填出下列山脉名称: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
山脉、阿特拉斯山脉。
(7)你能够说出下列世界之最吗?①世界最大的平原 ② 世界最大的高原 ③ 世界最高的
高原 ④ 世界最大的盆地 ⑤ 世界最长的山脉 ⑥ 世界最深的海沟 ,在地形图中找出它们
吧,看看它们分别位于哪个大洲或大洋?
2:小组交流 小组内合作交流,你们小组内的疑难问题是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是怎样的?
【教师精讲点拨】 (1)教师出示平原与高原的自然景观图片,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平原与高原
的相同与不同。
(2) 教师出示山地和丘陵的自然景观图片,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山地和丘陵的相同和不同。
(3 ) 教师画简单的示意图来表示山地和丘陵的区别。
(4)教师出示四川盆地的自然景观图片,学生在感性上认识盆地的形态。学生总结:盆地四
周是山地或高原,中部相对低平。
【探究结论】
地形类型 主要特征
海拔高低 地面起伏 共同点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学习任务(二) 海底地形
1、 自主学习 读教材第29页《海底地形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海底地形结构是怎样分布的?有哪些地形名称?
2 、小组交流
小组内合作交流,你们小组内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 。
3、 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大陆架是海洋还是陆地?
【教师精讲点拨】教师绘制海底地形剖面图,学生完成填图。
【探究结论】仔细阅读课文中关于大陆架的文字表述,会发现大陆架是海洋而不是陆地,水深
不超过200米。
三 、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你的家乡是以什么地形为主?说说家乡的人们是怎样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生产的?


四 、总结梳理 归纳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的特征,学习了众多的地
理名称,要做到在图中落实,读图法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坚持运用。
五 、巩固训练
见基础训练第27、28页
六 、附板书设计
左为 五种地形特征表格
中间 世界海陆分布图
右面 五种地形素描图和海底地形剖面图
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教后反思】
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