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高考化学压轴答题高分攻略:无机制备类实验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无机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

高三化学无机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

高三化学无机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引言】在高三化学学习中,无机实验探究题占据了重要地位。

这类题目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化学知识,还对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提出了要求。

为了提高学生在这类题目上的表现,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分析题目、明确实验目的、熟悉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等方面,为大家提供高三化学无机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解题技巧1:分析题目】在解答无机实验探究题前,首先要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

了解实验背景、实验条件和实验要求,判断实验类型,如定性实验、定量实验等。

同时,注意找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如实验试剂、实验现象等,为后续解题奠定基础。

【解题技巧2:明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目的是解答无机实验探究题的关键。

学生应通过分析题目,判断实验目的,如鉴别物质、测定含量等。

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一步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解题技巧3:熟悉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熟悉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对于解答无机实验探究题至关重要。

学生应掌握各类实验的基本原理,如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等,并了解实验操作步骤,如试剂的加入顺序、实验装置的作用等。

这将有助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迅速找到解题思路。

【解题技巧4: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在实验探究题中,数据处理和分析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学生应掌握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平均值计算、误差分析等,并能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

这将有助于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解释,并为最终得出正确结论奠定基础。

【解题技巧5: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问题】在解答无机实验探究题时,学生应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例如,在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时,可以运用化学原理进行分析;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可以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

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实验探究题上的解题能力。

【结论】总之,掌握高三化学无机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高无机综合推断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高无机综合推断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高无机综合推断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一、无机综合推断1.A、B、C、W均为中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他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反应可以在水溶液中进行)。

(1)若A、B、C三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A俗称苛性钠,W为无色无味气体,C受热分解可转化为B。

①向B溶液中通入W生成C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溶液与C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B、C三种物质都含有一种金属元素,且B为两性物质,W俗称苛性钠。

①A、B、C三种物质中所含有的金属元素单质与W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②A溶液一步转化为C溶液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B、C、W四种物质均为气体,其中A、W为单质,C的摩尔质量为46g·mol-1。

①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制取B时,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

③一定条件下B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为淡黄色固体单质,W为气体单质,B、C均为酸性氧化物。

则C溶于水形成化合物D,在加热的情况下,D的浓溶液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32-+H2O+CO2=2HCO3- NaOH+NaHCO3=Na2CO3+H2O 2Al+2NaOH+2H2O =2NaAlO2 +3H2↑ Al3-+ 4OH- =AlO2- + 2H2O NO 不能 2NO+2CO2CO2+N2S+2H2SO4(浓)3SO2↑+2H2O【解析】【分析】(1) 若A、B、C 三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均含Na元素,A俗称苛性钠,则A为NaOH,W为无色无味气体,C受热分解可转化为B,则W为CO2、B为Na2CO3,C为NaHCO3;(2)若A、B、C三种物质都含有一种金属元素,且B为两性物质,W俗称苛性钠,则B为Al(OH)3,A为AlCl3、C为NaAlO2;(3) 若A、B、C、W四种物质均为气体,其中A、W为单质,C的摩尔质量为46g•mol-1,则A为N2、W为O2、B为NO、C为NO2;(4) 若A 为淡黄色固体单质,W 为气体单质,B、C均为酸性氧化物,则A为S,W为O2、B为SO2、C为SO3 。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高考热点问题——无机物制备流程题(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高考热点问题——无机物制备流程题(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高考热点问题——无机物制备流程题1、ClO2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浓度过高时易发生分解,常将其制成NaClO2固体,以便运输和贮存。

过氧化氢法制备NaClO2固体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已知:2NaClO3+H2O2+H2SO4===2ClO2↑+O2↑+Na2SO4+2H2O2ClO2+H2O2+2NaOH===2NaClO2+O2↑+2H2OClO2熔点-59 ℃、沸点11 ℃;H2O2沸点150 ℃图1图2请回答:(1)仪器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种)。

(2)空气流速过快或过慢,均降低NaClO2产率,试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l-存在时会催化ClO2的生成。

反应开始时在三颈烧瓶中加入少量盐酸,ClO2的生成速率大大提高,并产生微量氯气。

该过程可能经两步反应完成,将其补充完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②H2O2+Cl2===2Cl-+O2+2H+。

(4)H2O2浓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通过图2所示装置将少量30% H2O2溶液浓缩至40%,B处应增加一个设备。

该设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馏出物是________。

(5)抽滤法分离NaClO2过程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为防止滤纸被腐蚀,用玻璃纤维代替滤纸进行抽滤B.先转移溶液至漏斗,待溶液快流尽时再转移沉淀C.洗涤沉淀时,应使洗涤剂快速通过沉淀D.抽滤完毕,断开水泵与吸滤瓶间的橡皮管后,关闭水龙头答案(1)作安全瓶,防止倒吸防止ClO2挥发,防止双氧水分解(2)空气流速过快反应不充分,空气流速过慢,ClO2浓度过高易发生分解(3)2ClO-3+2Cl-+4H+===2ClO2↑+Cl2↑+2H2O(4)降低体系压强,减少双氧水分解H2O(5)C2、实验小组制备高铁酸钾(K2FeO4)并探究其性质。

高考化学压轴题高分技巧

高考化学压轴题高分技巧

2019年高考化学压轴题高分技巧高考化学压轴题高分技巧一、理综化学学科大题的命题特点理综化学大题不但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区分考生成绩优秀程度、便于高考选拔人才。

根据对近年高考理综第Ⅱ卷化学命题情况分析,其存在如下特点:1.高考化学压轴题高分技巧:一般有4道大题,其中包括1道化学反应原理题、1道实验题、1道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道有机推断题。

2.试题的综合程度较大,一般都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考查,如元素化合物性质题中常涉及元素推断、性质比较实验、离子检验、反应原理等问题,再如化学反应原理题中的几个小题之间基本上没有多大联系,纯粹就是拼盘组合,其目的就是增大知识的覆盖面,考查知识的熟练程度及思维转换的敏捷程度。

3.重视实验探究与分析能力的考查。

第Ⅱ卷大题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对实验设计、分析的考查,如基本操作、仪器与试剂选用、分离方法选择、对比实验设计等,把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实验设计上融入了实验数据的分析,题型新颖。

二、理综化学学科大题的答题策略1.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

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策略】元素推断题,一般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

(1)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2)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3)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都可以。

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

高考化学与高无机综合推断有关的压轴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与高无机综合推断有关的压轴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与高无机综合推断有关的压轴题含答案解析一、无机综合推断1.化合物甲由四种元素组成。

某化学研究小组按如图流程探究其组成:已知丙和丁是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常见气体,其中丁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的化学式为____。

(2)甲发生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已知化合物甲中,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正价,另两种元素的化合价为最低负价,则爆炸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答案】AgOCN 2AgOCN=2Ag+N2↑+2CO↑ 1:2【解析】【分析】已知丙和丁是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常见气体,其中丁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由此可知丁是氮气,丙是一氧化碳。

根据流程图可知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01mol,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n(CO)= (3-2.16-0.0128)g0.02mol28g/mol⨯=,由此可知甲中C、N、O的原子个数比为1:1:1,化合物由四种元素组成,已知化合物中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为最高正价,另两种元素的化合价为最低负价,撞击甲容易发生爆炸生成三种物质,则甲中应该有一种金属元素,设甲的化学式为R(CNO)x,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根据反应2R(CNO)x=2R+2xCO+xN2,有2M+84x x=30.01,所以M=108x,设x=1,2,3,……,当x=1时,M=108,R为银元素,当x取2、3……时,没有对应的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合要求,所以甲为AgOCN。

【详解】(1)由分析可知,甲的化学式为AgOCN,故答案为:AgOCN;(2)由分析可知,乙为银单质,丙为一氧化碳,丁为氮气,则甲发生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OCN=2Ag+N2↑+2CO↑,故答案为:2AgOCN=2Ag+N2↑+2CO↑;(3)根据爆炸反应方程式可知,爆炸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为氮元素,共2mol,还原产物为银单质和一氧化碳,共4mol,则爆炸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答案为:1:2。

高考分题型押题一文搞定高考化学无机推断题

高考分题型押题一文搞定高考化学无机推断题

高考分题型押题一文搞定高考化学无机推断题无机推断题是高考化学最稳定的得分题,只要做出准备功夫,依靠对化合物特征的记忆,考试时总能推测出一些问题的答案来。

而如果勤加修炼这类题型,也很容易总结规律,追求高分。

无机推断题知识点、解题方法汇总一、推断题的类型以命题素材区分:(1)无机推断题(2)有机推断题(3)实验推断题(4)元素推断题(5)计算推断题以叙述形式区分:(1)框图式推断题(2)叙述式推断题(3)方程式推断题二、无机推断题的解题策略无机推断题具有集各类知识于一体,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等特点。

其解题思维模型主要是分析—综合。

一般解题策略是:读题→审题→解题→验证读题:读题的主要任务是先了解题目大意,寻找关键词、句,获取表象信息。

尽量在题中把相关信息表示出来。

切勿看到一点熟悉的背景资料就匆匆答题,轻易下结论,这样很容易落入题设的陷阱中。

审题:对读题所获信息提炼、加工,寻找明显的或潜在的突破口——“题眼”。

审题最关键的就是找出“题眼”。

解题:找到“题眼”后,就是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解无机推断题常用的方法:顺推法、逆推法、综合推理法、假设验证法、计算法、实验法等。

通常的思维模式是根据信息,大胆猜想,然后通过试探,验证猜想;试探受阻,重新调整思路,作出新的假设,进行验证。

一般来说,先考虑常见的规律性的知识,再考虑不常见的特殊性的知识,二者缺一不可。

验证:不论用哪种方法推出结论,都应把推出的物质代入验证。

如果与题设完全吻合,则说明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

解题注意点:一看:看清题中的文字说明,列出解题的关键字词。

二找:找出框图中的实验现象,找出框图中的变化规律。

三查:查框图中的物质、查反应条件、查反应过程。

四答:答非所问是考生解答此类试题经常出现的错误。

以此在答题时必须注意:①答名称,还是答符号、化学式;②答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③答现象,还是答结论;④答规律,还是答具体物质或具体内容。

最近几年的高考无机框图题中的特点(1)单信息、多信息并重。

2020年高考化学压轴答题高分攻略:无机定量与探究实验(全国版含解析)

2020年高考化学压轴答题高分攻略:无机定量与探究实验(全国版含解析)

压轴大题04无机定量与探究实验(二)1.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里对Fe 3+与I ﹣的反应进行探究,实现Fe 3+与Fe 2+相互转化。

(1)甲同学首先进行了如下实验:编号操作现象Ⅰ先向2mL0.1mol•L ﹣1FeCl 2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再滴加新制氯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先向2mL0.1mol•L ﹣1FeCl 3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再滴加0.1mol•L ﹣1KI 溶液滴加KSCN 溶液后,溶液变成血红色;滴加0.1mol•L ﹣1KI 溶液后,血红色无明显变化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实验II 的现象与预测不同,为探究可能的原因,甲同学又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编号操作现象Ⅲ向2mL0.1mol•L﹣1KI 溶液中滴加1mL0.1mol•L ﹣1FeCl 3溶液,再滴加KSCN 溶液滴加FeCl 3溶液后,溶液变成黄色;滴加KSCN 溶液后,溶液变成血红色根据实验Ⅲ,该同学认为Fe 3+有可能与I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请结合实验现象说明得出该结论的理由:。

(3)乙同学认为,还需要进一步设计实验才可证明根据实验Ⅲ中现象得出的结论。

请补全下表中的实验方案:编号操作预期现象及结论Ⅳ向2mL0.1mol•L ﹣1KI 溶液中滴加1mL 0.1mol•L﹣1FeCl 3,溶液变黄色,取该溶液于两支试管中,试管①中滴加,试管②中滴加。

预期现象①,②。

结论。

(4)上述实验结果表明,Fe 3+有可能与I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查阅资料知,参加反应的Fe 3+和I﹣物质的量相同.该小组同学结合上述实验结论,分析了实验Ⅲ中加入KSCN 后溶液变血红色的原因,认为Fe 3+与I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写为:。

【答案】(1)编号操作现象Ⅰ滴加KSCN 后溶液无明显变化,加入氯水后溶液变成血红色Ⅱ2Fe 2++Cl 2═2Fe 3++2Cl ﹣;Fe 3++3SCN ﹣=Fe (SCN )3;(2)溶液变成黄色,推测生成了I 2;(3)编号操作预期现象及结论Ⅳ滴加淀粉溶液(或CCl 4)滴加铁氰化钾溶液预期现象:溶液变蓝(或溶液分层,下层溶液为紫红色)出现特征蓝色沉淀结论:Fe 3+能与I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 2和Fe 2+(4)2Fe 3++2I﹣2Fe 2++I 2【解析】(1)①亚铁离子和硫氰化钾溶液不反应,所以向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后,溶液不呈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氯气把亚铁离子氧化呈铁离子,铁离子和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络合物,导致溶液呈血红色,所以实验I 的现象为滴加KSCN 后溶液无明显变化,加入氯水后溶液变成红色;②氯化亚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 2++Cl 2═2Fe 3++2Cl -,Fe 3++3SCN ﹣=Fe (SCN )3;(2)碘水溶液呈黄色,根据溶液变成黄色,推测生成了I 2;(3)如果碘离子和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和亚铁离子,亚铁离子和铁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蓝色,碘溶于四氯化碳后溶液呈紫色,所以如果要检验碘单质和亚铁离子,可以用再滴加淀粉溶液(或CCl 4;或铁氰化钾溶液)检验,反应现象是溶液变蓝(或溶液分层,下层溶液为紫色;或生成蓝色沉淀),结论:Fe 3+能与I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 2(或Fe 2+);(4)Fe 3+与I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参加反应的Fe 3+与I -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3++2I -⇌2Fe 2++I 2。

无机化工流程综合分析--2024年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项训练(解析版)

无机化工流程综合分析--2024年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项训练(解析版)

压轴题 无机化工流程综合分析命题预测本专题考查类型主要化学工艺流程题是将化工生产中的生产流程用框图形式表示出来,并根据生产流程中有关的化学知识步步设问,是无机框图的创新。

试题以现代工业生产为基础,与化工生产成本、产品提纯、环境保护等相融合,考查物质的制备、检验、分离或提纯等基本实验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综合性,是近几年新高考地区常考题型。

预计2024年命题重点考查涉及除杂和分离等环节,特别是通过调节溶液的pH 达到除杂或分离的目的,常涉及除杂及离子的检验等体现能力立意和化学知识的应用,综合性增强,考查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能力等。

高频考法(1)废旧物资提纯回收(2)矿产资源物质制备(3)工艺流程与化学图像(4)工艺流程与晶胞结构1.原料预处理的方法及目的方法目的解题指导粉碎、研磨将块状或颗粒状的物质磨成粉末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以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反应更充分,也是提高“浸出率”的方法之一浸取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1)加热、搅拌、适当提高酸(或碱)浓度,可以加快浸出速率;增加浸出时间可使样品充分溶解,可提高浸出率(2)酸溶时所加酸的量不能太多①过量的酸多消耗后续调节pH 所加的碱性试剂②如果实验过程有硫化物,酸过量会形成有毒气体硫化氢酸浸与酸接触反应或溶解,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碱浸除去油污,溶解酸性氧化物、铝及其氧化物灼烧(焙烧)1.除去可燃性杂质2.使原料初步转化①除去硫、碳单质②使有机物转化或除去有机物③高温下原料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等④使一些杂质在高温下氧化、分解,如煅烧高岭土2.常见的流程中的条件控制条件控制目的反应物用量或浓度①酸浸时提高酸的浓度可提高矿石中某金属元素的浸取率;②增大便宜、易得的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其他物质的利用率,使反应充分进行;③增大物质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使平衡发生移动等降温①防止某物质在高温时溶解(或分解);②使化学平衡向着题目要求的方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③使某个沸点较高的产物液化,使其与其他物质分离等;④降低某些晶体的溶解度,减少损失等控温①结晶获得所需物质;②防止某种物质(如H2O2、草酸、浓硝酸、铵盐等)温度过高时会分解或挥发;③使某物质达到沸点挥发出来;④使催化剂的活性达到最好;⑤防止副反应的发生等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①转化为目标产物的价态;②除去杂质离子[如把Fe2+氧化成Fe3+,而后调溶液的pH,使其转化为Fe(OH)3沉淀除去]加入沉淀剂①生成硫化物沉淀(如加入硫化钠、硫化铵、硫化亚铁等);②加入可溶性碳酸盐,生成碳酸盐沉淀;③加入氟化钠,除去Ca2+、Mg2+pH控制①生成金属氢氧化物,以达到除去金属离子的目的;②抑制盐类水解;③促进盐类水解生成沉淀,有利于过滤分离3.常考分离、提纯的方法及操作(1)从溶液中获取晶体的方法及实验操作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如NaCl)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实验过程为: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如果温度下降,杂质也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洗涤、干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