洼38块蒸汽驱开发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洼38块东三段油层蒸汽驱开发试验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洼38块东三段油层蒸汽驱开发试验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J 7卷增刊
21 00年 1 2月
文章编号:10 6 3 (00 S 0 2—0 0 6— 5 5 2 1 ) O一04 2
特 种 油 气 藏
S ca la s Re e v i pe ilOi nd Ga s r or s
Vo 1 u p 1 7S p . . D e 2 l e. D O
洼3 8块 东 三 段 油 层 蒸 汽 驱 开 发 试 验 主 要 问题 及 对 策研 究
刘 霞
( 中油辽河油 田公司 , 辽宁 盘锦 14 1 ) 2 00
摘要 : 辽河油田洼3 8块 东三段 为注汽开发 的深层稠油 区块 , 油藏进入 高采 出程度、 高轮次吞吐 开发后期 , 转换开发方式尤为重要。通过分析该 区油藏概 况及蒸汽驱试验存在的主要 问题 , 认
水 1 . 8X1 , 12 t阶段 油汽 比为 0 0 , 0 . 8 阶段采 注 比为 06 , .3 各井 组开发 现状具 体如表 2所示 。
3.% , 1 7 平均剩 余 油饱 和度 为 4 % , 7 试验 区地层 压
力为 17 M a井 底 附近油层 温度为 6  ̄ . P , 0C。 20 0 7年 中心 注汽 井 洼 3 8—1 8一k 3 洼 1 1、 8—
20 0 8年 以来 由于受 注 汽 系 统 改 造 、 修 侧 钻 大 等 因素 的影 响 , 中心 注汽 井 多 次停 注 , 注 后 随着 停
有 的常规泵生产 , 当蒸汽驱见效后 , 井底温度达到
8 ℃左 右 时 , 0 常规 泵性 能变 差 , 泵效 低 , 影响 了油井 排液 , 而使 用高 温泵 的油 井 生产 效 果 较 好 , 体情 具
况 见表 3 。
表 3 不 同泵 型 生 产 情 况 对 比

改善洼38块高周期吞吐效果对策研究

改善洼38块高周期吞吐效果对策研究

改善洼38块高周期吞吐效果对策研究摘要:洼38块是1992年投入吞吐开发的一个整装的深层特稠油油藏,油田进入吞吐开发后期递减阶段以来,各种开发矛盾日益突出。

近两年通过优化注汽、深化二次开发、推进稠油方式转换等措施,使吞吐后期洼38块油藏得到有效治理,吞吐油气比稳定在0.36,油田连续两年实现综合不递减,确保了区块持续稳产。

关键词:洼38块高周期对策研究1概况洼38块处于辽河盆地中央凸起南部倾没带中北端,大洼断层东南侧上升盘。

含油目的层为东二段、东三段和沙三段。

动用含油面积10.0km2 ,动用地质储量3224×104t,标定吞吐阶段采收率26.6%,可采储量857×104t。

原油属特稠油,具有高密度、高粘度、低含蜡的“二高一低”特征。

2蒸汽吞吐开发主要矛盾洼38块是1992年投入吞吐开发的一个整装的深层特稠油油藏,1998年油田进入吞吐开发后期递减阶段以来,各种开发矛盾日益突出。

(1)随着采出程度的升高,油层压力下降。

小洼油田平均地层压力由原始的13MPa下降到3MPa以下。

(2)有效吞吐油井减少,油汽比低,低产停关井比例逐年增多。

小洼油田日产油低于3t的油井共有195口,占总开井数的77.6%。

停产井数高达244口,占油井总数的50.2%,其中低压低产停关井占44.3%。

(3)蒸汽吞吐进入高轮次,产量、油汽比明显下降。

洼38块已处于高采出程度、高轮次吞吐阶段,低油汽比井出现逐年上升趋势。

油汽比低于0.2的井比例从2003年的14%上升到目前的45.5%。

(4)东二段油层水淹严重,油水关系日益复杂,影响吞吐效果。

东二段含油井段长,油层厚度薄,且存在多套油水系统,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部分油井投产初期即因高含水关井。

目前东二段综合含水达到93.7%,采油速度为0.59%,采出程度仅为8.72%。

3、改善洼38块高周期吞吐效果对策3.1优化老井吞吐,确保吞吐开发效益生产3.1.1转注时间的选择(1)用单井一个周期内产量递减规律确定:分析小洼油田正常生产井和多个周期产量变化资料,蒸汽吞吐单井一个周期内的产量递减基本符合指数递减规律。

提高蒸汽驱采注比技术研究与应用

提高蒸汽驱采注比技术研究与应用

提高蒸汽驱采注比技术研究与应用洼38块东三段油藏蒸汽驱开发受效井普遍存在高温及出砂卡泵的问题,检泵周期短;由于蒸汽超覆造成油层纵向上吸汽不均、动用程度不均,部分油井因蒸汽窜造成泵效降低或气锁不出,致使蒸汽驱采注比达不到方案设计的要的。

为此,开展了提高蒸汽驱采注比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从耐高温泵、分层注汽、温固型复合树脂防砂、多井点提液和回字型注采井网技术研究应用入手,克服高温蒸汽影响,延长检泵周期,提高泵效,改善油层吸汽状况,达到提高蒸汽驱采注比的目的。

自2017年到2019年底,该项目现场应用133井次,累计增产原油10985t,注采比达到1:1.3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标签:蒸汽驱;采注比;采注比技术;洼38块东三段油藏引言洼38块东三段油藏1992年投入稠油热采开发,2007年转蒸汽驱开发试验。

蒸汽驱主要目的层为d3Ⅱ油层组,油藏中深1370m,平均孔隙度27.9%,平均渗透率1403.8×10-3μm2,50℃时地面脱气原油粘度7477mPa·s。

转驱前地层压力2.2MPa,地层温度60℃,含油饱和度42.2%。

采注比是评价稠油蒸汽驱开发效果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洼38块东三段油藏通过数值模拟设定采注比为1:1.2,但开发过程中受效井普遍存在高温及出砂卡泵的问题,检泵周期短。

由于蒸汽超覆造成油层纵向上吸汽不均、动用程度不均,部分受效油井因蒸汽窜造成泵效降低或气锁不出,致使采注比达不到蒸汽驱方案设计的要求。

为此,开展了提高蒸汽驱采注比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从耐高温泵、分层注汽、温固型复合树脂防砂、回字型注采井网等技术研究应用入手,克服高温蒸汽影响,延长检泵周期,提高泵效,改善油层吸汽状况,最终达到提高蒸汽驱采注比的目的。

自2017年到2019年底,该技术现场应用133井次,累计增产原油10985t,7个蒸汽驱井组日注汽量905t,开油井56口,日产液量1198m3,日产油82t,采注比达到1:1.32。

洼38块难动用储量评价及开发调整实践

洼38块难动用储量评价及开发调整实践

洼38块难动用储量评价及开发调整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洼38块是一个位于国内某油气田的重要区块,其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变化大,储集规模较大。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大以及开发经验不足等原因,洼38块的难动用储量评价和开发调整一直面临较大挑战。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洼38块的油气资源,有必要对其储量进行科学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开发调整实践。

2. 正文2.1 储量评价方法储量评价方法是评估油气田储量规模及可采储量的关键步骤,是决定油气田开发潜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

在洼38块难动用储量评价中,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地质统计方法、数学统计方法、地震波形分析方法和物理实验方法等。

地质统计方法是通过对野外地质勘探和实验室地质样本分析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例如井下地质勘探、岩心样品分析等,结合地质模型推算储层规模和储量储量。

数学统计方法是通过对历史数据和生产数据进行数学拟合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未来的储量规模和储量产能。

地震波形分析方法是利用地震勘探技术获取的地震波数据,通过地震反演和成像技术来研究油气藏内部结构和储量分布情况。

物理实验方法是通过对储层岩石物理性质的实验分析,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来评价储层的储量潜力和可采储量。

综合运用这些储量评价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洼38块的难动用储量情况,在油气田开发调整中提供科学依据。

2.2 开发调整实践开发调整实践是指在对储量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开发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的实际操作过程。

对于洼38块难动用储量评价而言,开发调整实践至关重要。

针对洼38块地质特征和储量分布情况,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

这包括确定井位布局、注采工艺、开发阶段安排等方面。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地质勘探和生产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开发方案,以提高开采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开发调整实践还包括对井网优化和提高采收率的措施。

通过合理调整井间距、提高注水注气效果、优化油藏开采方式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采收率,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油井洼38—19—12C硫化氢含量超高原因分析

油井洼38—19—12C硫化氢含量超高原因分析
油 井 洼 3 — 9 1 c硫 化 氢 含量 超 高 原 因分析 8 1— 2
路 延 龙
( 河 油 田金 马 油 田 开 发 公 司 , 宁 盘 锦 1 4 1 辽 辽 2 0 0)
摘要 :蒸汽驱 在 洼 3 8块 的其 中含 量 最 高的 井洼 3 —1 — 2 8 9 1 C,通过 与 油井 洼 3 —1 —1 C与 油井 洼 3 —1 — C 8 8 2 8 89
致 油井 洼 3 — 9 2 8 1 —1 c硫化 氢超 高的主要 层位 为 d 小层 ,属 于河 口砂 坝沉 积微相 。 Ⅱ 关键 词 : 井洼 3 -1 - 2 油 8 9 1 C硫 化 氢含量 ;沉积微 相 ;东营组 中 图分 类号 : E 4 T 35

文献 标识 码 : A
块构造呈 断鼻特征 ,大洼断层与洼3 断层形 成上倾 遮 8
挡 ,构 造 高 点 位 于 北 部 洼 3 井 附近 , 向南 东 和 南西 方 8 向倾 没 。本 区地 层 自下 而 上 发 育 太 古 界 、 中 生 界 、 下 第 三 系 沙 河 街 组 、东 营 组 、上 第 三 系 及 第 四系 ,东 营 组 与 下 伏 沙 河 街 组 不 整 合 接 触 ,其 间局 部 缺 失沙 一 、
d *2 1 3 — 、6 I 2 2 3 — 、d I 2 3、d I 2 4 3 — 3 — d _3 1 3 — 、d _ 3 3 -2
表 1 小洼油 田地层发 育特征统 计表
6 3
d 3I2 d _3 3
f系


地厚 层度
岩 性
接 系 触 关

8 块 砾 砾 主 整 00 - 状 岩 岩 合
沙 三 段 地 层 之 上 , 西 厚 东 薄 。西 部 与 沙 三段 不整 合 接 触 , 缺 失 沙 一 段 、 沙 二 段 地 层 , 顶 部 与 东 二 段 呈整 合 接触 ,连 续 沉积 。

洼38块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先导试验

洼38块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先导试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 稠 油 氧化反 应机 理 稠 油 与氧气 的反 应包 括低 温氧化 反应 和高 温
裂 解 (燃 烧 )反 应 。稠 油 低 温 氧 化 反 应 的 主 要 温 度 范 围为 100~300 ℃ ,反应 温 度 低 于 250℃ 时 , 以低温 氧 化 反应 为 主 ,温 度 达 350~400℃ 时 ,以 高温裂 解 (燃 烧 )反 应 为 主 。稠 油 氧 化 反 应 的反 应 强度 与温 度 的关 系 见 图 1,注 空 气 辅 助 蒸 汽 吞 吐采油 技术 以低 温氧 化反 应 为主 。
采 油 试 验 10口井 ,取 得 了产 油量 上 升 、含 水 下 降 、周期 增油 4 111 t的试 验 效 果 ,但 因成 本 高 未 能 大规 模应用 。借鉴 曙光采 油 厂杜 80、杜 255、杜 66等 区块注 空气 采油 技 术试 验 成 功 的经 验 ,在 充 分研 究 与室 内实 验 的基 础上 ,开 展 了 2口井 的注 空 气采 油先 导试 验 ,取 得 了周 期 增 油 883 t,回采 水 量 8 661 m。,注 汽压 力提 高 了 1.3 MPa,回采 水 率 提高 了 10.5% ,是 稠油 热 采 开 发 中后 期 一项 实 用新 技 术 ,具有 良好 的应用 前景 。
2016年 3月
白文海等.洼 38块注空气辅助蒸汽吞吐先导试验
23
洼 38块 注 空 气 辅 助 蒸 汽 吞 吐 先 导 试 验
白文海 ,顾 宏 ,乐庸 军 ,张学钦 ,刘 国忠
(中国石油辽河油 田金马油 田开发公 司,辽宁盘锦 124010)
摘 要 针对进入开发 中后期 的小洼油 田特稠 油油 藏存 在的问题 ,在总结氮 气助排成 功应用和借 鉴其他油 田注空气采 油试验 的基础 上 ,通过工艺技 术优化 ,开展 了 2井次 注空气辅助 蒸汽吞 吐先 导试验 ,结果 表明 ,洼 10—3井注空气后 ,注气 压力提 高 了 4.5 MPa,注汽 生产周期 延长 了 1.5倍 , 为稠油油藏 中后期提高采收率开发提供 了技术 支持。 关键词 特稠油油藏 注空气辅 助蒸 汽吞 吐 先导试验 洼 38块 小洼油 田

改善中深层特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效果研究

改善中深层特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效果研究

改善中深层特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效果研究摘要:2007年起在东三段开展了蒸汽驱先导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受油藏埋藏深、原油粘度大、注采井网等因素制约,先导试验井组开发指标始终未达到方案要求。

近年来通过深化蒸汽驱开发机理研究,开展了高干度注汽、优化注采参数、间歇蒸汽驱、多手段提液等措施,蒸汽驱开发效果明显改善。

关键词:蒸汽驱;井底干度;注汽速度;采注比1、基本情况洼38块东三段埋深1375m,平均孔隙度22.3%,平均渗透率1066×10?3μm2,为中高孔、高渗储层,非均质性较弱。

油层厚度平均21.5m,50℃地面脱气原油粘度15090mPa·s,属于中深层层状特稠油油藏。

2007年开展了100m井距反九点井网蒸汽驱先导试验,截止2011年12月,共有注汽井7口,日注汽984t,生产井42口,井开37口,日产液964.9m3/d,日产油84t/d,含水91.3%,瞬时油汽比0.09,瞬时采注比0.98,累产油10.86×104t,累计油汽比0.11,累计采注比0.96。

2、影响深层蒸汽驱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2.1油藏埋藏深、现有隔热条件下注入蒸汽井底干度低东三段油藏埋深-1240~-1430m,在现有隔热技术条件下,深层油藏注汽井的井筒模拟结果表明,注汽速率为100t/d,井口蒸汽干度为75%,井深为1400m 时,井底干度只有20%~30%[1],而蒸汽驱操作参数要求井底干度>40%,因此在现有隔热技术下蒸汽驱已基本无效。

2.2蒸汽热损失大,汽腔扩展慢、驱替效果差深层油藏井底干度低,汽化潜热低,即注入地层的有效热量低,受油层厚度薄影响,蒸汽在地层中的热损失进一步加大。

原油粘度大,所需驱动力很高,井间压力、温度梯度大,汽腔扩展慢,高温热场形成的范围小,随着原油粘度对数的增大,蒸汽驱采收率呈线性下降。

2.3反九点蒸汽驱井网存在的技术瓶颈2.3.1现有隔热条件下深层蒸汽驱必须采用较高的注汽速度以保证井底干度现场实践表明,注汽速度为120t/d,井底蒸汽干度为41.5%,换言之,东三段蒸汽驱最低注汽速度不能低于120t/d,否则变成热水驱,本质上无法实现蒸汽驱。

洼38块难动用储量评价及开发调整实践

洼38块难动用储量评价及开发调整实践

洼38块难动用储量评价及开发调整实践洼38块是位于某地区的一处油气储量较大的区域,该区块由多个油田和气田组成,其中包含有一定数量的储量。

储量评价是对该区块内的油气资源进行量化和估计的过程,这有助于为开发该区块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和调整策略。

为了进行洼38块的储量评价,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钻井数据、地震数据、油气勘探和开发历史数据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可以对该区块内的油气资源进行初步的评价。

储量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洼38块的含油气层面和储量范围。

通过综合分析地质条件、构造特征和储层性质等因素,可以确定潜在的含油气层面。

通过对已有采收率和勘探数据的分析,可以初步估计该区块内的储量范围。

在储量评价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一些不确定性因素。

地质模型的不确定性、地震解释的不确定性以及储层参数的不确定性等。

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对储量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

完成储量评价后,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开发方案和调整策略。

开发方案需要考虑洼38块的地质特征、储层性质、采收率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通过合理规划钻井布局、开发序列和注采配水等措施,可以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一些调整和优化。

在采收率较低的区域可以增加注水措施,以提高采收率;在储量较大的区域可以适当增加开发强度,以加快开发进度和提高经济效益。

洼38块的储量评价和开发调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工程经济等因素。

只有通过合理的评价和调整,才能高效开发洼38块的油气资源,实现优质的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 以小 洼油 田洼 3 8 块 东三段油层蒸汽驱 先导试验为例 , 分析 了深 层特 稠油油藏蒸 汽驱采用常规反九 点井 网开发存在 的技术瓶颈 , 提 出高 干度注汽 、 “ 以采定注” 、 “ 回字型” 井网设 计等 改善深 层特稠油蒸 汽驱 开发效果 的新思路 , 对于 同类油
藏开发 有参考价值 。
f e c t s . T h e r e s u l t s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t O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s i mi l a r r e s e r v o i r s .
v e r s e d n i n e — s p o t w e l l p a t t e r n i n d e e p e x t r a h e a v y o i l r e s e r v o i r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 S o m e n e w i d e a s s u c h a s h i 【 g h d r y n e s s f r a c t i o n , i n j e c —
( J i n ma O i l i f e l dD e v e l o p me n t C o m p a n y , L i a o h e O i l i f e l d , C N P C , P a n j i n , L i a o n i n g 1 2 4 0 1 0 )
第5 卷 第2 期
R E S E R V O I R E V A L U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油 气 藏评 价 与开 发
2 0 1 5 年4 月
洼3 8 块蒸汽驱开发技术研 究
于蓬勃
( 中国石油辽河油 田金 马油 田开发公 司 , 辽宁 盘锦 1 2 4 0 1 0 )
Ab s t r a c t : T a k i n g e a s t 3 me mb e r o f Wa 一3 8 b l o c k a s a n e x a mp l e o f s t e a m l f o o d i n g t e s t , t h e b o t t l e n e c k o f s t e a m l f o o d i n g wi t h i n —
5 6 . 6 m, 平均厚度 2 1 . 5 m, 净总厚度 比为 3 3 . 6%, 5 0 ℃ 地 面脱气 原油黏度 1 5 0 9 0 m P a ・ S , 属于深层层状特稠 油油藏 。 洼3 8 块东 三段蒸汽 驱开发 方案设计 要点 如下 :
井 网井距 为反 九点井 网 , 1 0 0 m X 1 0 0 i n ; 注汽 速率 为
1 . 8 t / ( d ・ h a ・ m) ; 井组 采注 比为 1 . 2 ; 井底 蒸 汽于度 大
驱通过 开展高 于度 注汽 、 优化 注采参 数 、 回字型井 网
探 索试 验 等 调控 技 术 , 蒸 汽驱 开 发效 果 明显 改善 。
于5 0%; 油藏 压力为 3 . 0~4 . 0 MP a ; 结 束方式 为蒸 汽 驱5 年后转注水开发 , 生产 2 年。
8 0 年 代 以来 , 我国4 大 稠油 油 区相继 开展 蒸汽 驱先导 试验 , 大 部分试 验效果 不理 想 】 。近几 年来 , 辽河 油 区在油 藏埋 深超过 1 3 0 0 m的深 层稠 油油 藏 开展蒸汽驱试验 , 采注 比也未达到方案要求 1 。 近年来辽河 油 田洼 3 8 块东 三段深 层特稠油蒸汽
K e y wo r d s : s t e a m f l o o d i n g , d e e p e x t r a h e a v y o i l r e s e r v o i r , w e l l p a t t e r n , i n j e c t i o n — p r o d u c t i o n r a t i o , h i g h d yn r e s s f r a c t i o n
关键词 : 蒸汽驱 ; 深层特稠油油藏 ; 井网; 采注 比; 高干度
中图分类号 : T E 3 5 7 .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Re s e a r c h o n s t e a m lo f o di ng i n Wa 一3 8 b l o c k
Yu P e n g b o
通过总结 洼 3 8 块深 层特稠油 蒸汽驱 开发主要 8 块蒸汽驱技术瓶 颈
1 洼3 8 块东三段蒸汽驱基本情况
小洼油 田洼 3 8 块东三段油藏埋深 1 2 4 0 ~1 4 3 0 i n ,
t i o n o p t i mi z a t i o n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 , h o mo c e n t r i c s q u a r e s s h a p e d we l l p a t t e r n a n d S O o n we r e p r o p o s e d t o i mp r o v e t h e e f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