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原理与维修分解

合集下载

2.1音箱的基本原理和维修方法

2.1音箱的基本原理和维修方法

2.1音箱的基本原理和维修方法2.1音箱的基本原理和维修方法的文章,此文章力求通俗易懂,让刚入门的朋友也能理解2。

1音响的工作原理。

并快速掌握音响检修的方法。

近日翻阅最新的2005年《电子报》合订本,偶然间发现了漫步者R201T原理图纸。

此图纸是南京的刘怀玉先生根据电路板实物描绘出来的。

因原作者只简单介绍了一下R201T的参数,并没有工做原理的详细介绍。

在这里,我想借助此参考图纸。

对漫步者R201T的工做原理做一介绍,并介绍几种实用的维修方法,此文对于磨机爱好者同样适用。

工作原理,如图纸所示:主要分为三部分。

分别为电源电路、卫星箱功放电路、超重低音电路.一、电源电路(图纸的最下面部分):220V市电经过保险管(F),和开关S后进入变压器初级,变压器的次级输出双12V交流,双12V送入由VD1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电路,经过桥式整流和C14,C15(3300UF/25V)的滤波后,输出的空载电压约为正负16V左右(根号2乘于12V),即A+为正16V,A-为负16V。

正负16V为三块功放芯片TDA2030,UTC2030提供电源。

另一路经过R21、R22的降压后,由B+,B-输出约正负12V为低音前置放大和低通滤波器IC4提供电源电压。

在本图纸当中,前置放大的供电并没有采用78/7912三端稳压电路,磨机爱好者在更换两个3300UF 电容时,也可以考虑加入LM7812/7912为前置提供更为稳定的工作电压。

二、左右声道放大电路(卫星箱功放电路),因左右声道作原理完全一致。

这里我只以图纸的左声道为例,作个介绍。

如图:RIN为信号输入端,经过耦合电容C23进入音量电位器,(音量电位器由三个引脚,与C23连接的是输入端,输出端也叫滑动端、另一引脚为接地端),调整音量后信号进入由R1/C3组成的高音提升电路,此电路可以提升一定量的高频信号,使声音更加清晰。

尔后信号经过耦合电容C1进入左声道功放,型号为UTC2030的1脚,经过功率放大后,由2030的第四脚输出,推动卫星箱发声。

音响 工作原理

音响 工作原理

音响工作原理
音响是一种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的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音源输入:音源(如电脑、手机、CD机)通过插入音频线连接到音响设备上。

音源会产生电信号,其中包含声音的波形信号。

2.信号传输:电信号从音源通过音频线传输到音响设备的输入接口。

音频线将电信号传输到音响设备的预放大器或功率放大器。

3.信号放大:预放大器接收到电信号后,对信号进行放大,增加信号的幅度。

放大后的信号输入到功率放大器中,进一步放大信号的幅度。

4.信号处理:放大后的信号通常还需要进行一些处理,以调整音频的音量、声场等特征。

音响设备上通常会具有调音台或音效处理器,用于处理音频信号。

5.声音输出:处理后的信号通过扬声器输出,转化为声音。

扬声器是音响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振动薄膜(如喇叭)或电磁震动技术,将电信号转化为可以听到的声音。

整个过程中,音源传输音频电信号,音响设备接收并放大处理信号,最后通过扬声器将信号转化为声音。

这样,人们就能够听到音乐、电影等声音效果。

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

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

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
音响设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子产品,它们能够为我们带来美妙的音乐
和清晰的声音。

然而,当音响设备出现故障时,我们往往束手无策。

因此,了解音响设备的原理和维修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音响设备的原理。

音响设备主要由音源、功放、喇叭
和线路组成。

音源可以是CD机、MP3、手机等设备,它产生的电信号经过功放放
大后驱动喇叭发出声音。

在这个过程中,线路起着连接和传输信号的作用。

了解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响设备的工作原理,为后续的维修提供基础。

在日常使用中,音响设备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比如没有声音、杂音、音量小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维修。

首先,我们可以检查音源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比如CD机或手机是否能够正常播放音乐。

其次,我们可以检查功
放和喇叭是否连接正确,并且线路是否出现断路或短路。

如果以上方法无法解决问题,我们可以考虑更换或修理功放、喇叭等部件。

除了以上的常见故障外,音响设备还可能出现一些其他问题,比如电路板损坏、元器件老化等。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能需要更专业的维修技能或者寻求专业的维修帮助。

总的来说,了解音响设备的原理和一些简单的维修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
益的。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音响设备,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也可以节省一些不必要的维修费用。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

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

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
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技术一直是音响爱好者们关注的焦点。

无论是家用音响系统还是专业音响设备,了解其原理和掌握维修技术对于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音响设备的原理首先涉及到音频信号的处理和放大。

音频信号一般是以电流形式传输的,而音响设备需要将这些信号转换成对应的声音波动。

在音响设备中,一般会使用麦克风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然后通过音频线输入到音响主机中。

音响主机内部会包括放大电路和音频处理电路,放大电路用于增大音频信号的幅度,而音频处理电路则用于调节音频信号的音调、音色和音量等参数。

在音响设备维修方面,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噪音。

噪音可能是由于音频线连接不良导致的信号干扰,也可能是放大电路中的元器件损坏引起的。

此时,我们可以通过检查音频线的连接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或重新连接;而对于放大电路损坏的情况,我们需要检查放大电路中的元器件是否存在焊接问题或者损坏情况,并及时更换或修复。

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无声音。

无声音可能是因为音频信号未正常输入到音响设备中,或者音响设备本身出现故障。

对于前者,我们需要检查音频线与设备的连接情况,确保连接良好;对于后者,我们需要检查放大电路和音频处理电路是否存在损坏,以及扬声器是否正常工作。

此外,音响设备还有一些特殊的问题,例如失真、杂音等。


于这些问题的维修,我们需要分析具体情况,并通过检查相应的电路和元器件来进行维修。

综上所述,了解音响设备的原理以及具备一定的维修技术是保证音响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

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享受高品质的音乐和声音体验。

音响设备的原理与维修(超全)

音响设备的原理与维修(超全)

似。 直流偏磁方法简单,但在录音时会产生噪声,并且剩磁曲线的
线性区范围小,通常用在普及型录放机中。
第一节 磁记录的基本原理
二、偏磁录音原理
(2)交流偏磁
在录音磁头的线圈中,除了加有录音音频电流外,还加有一个 超音频交流偏磁电流,这个偏磁电流信号频率比录音信号频率大5倍
以上,一般为 50 - 200 kHz,它的幅度比录音信号大2 ~ 3 倍左右。
t
第一节 磁记录的基本原理
四、录、放音中的损耗及频率补偿
(2)高频损耗 高频损耗是指在高频信号状态时,由于铁磁材料、磁头结构、 磁头与磁带的接触关系等原因,使录、放音输出图中b线所示。录放 机中,高频损耗主要表现为下述几种形式: ①铁心损耗 指录、放音过程中磁头铁心所存在的磁滞损耗与涡流损耗。 ②录音去磁损耗 是指录音时,若信号频率较高,使已录下的剩磁被反转磁场磁化, 部分剩磁被抵消。
第一节 磁记录的基本原理
一、磁记录的基本工作原理
放音原理:把剩磁信号还原成相应的电信号。
第一节 磁记录的基本原理
一、磁记录的基本工作原理
② 磁头重放原理
放音时,磁带上某段小磁铁的磁场被磁头线圈切割,线圈两端 产生感应电动势,线圈中产生随磁场的强弱而变化的感应电流,电 流经放大后,送至喇叭还原出声音。
二、偏磁录音原理
第一节 磁记录的基本原理
二、偏磁录音原理
在录音磁头线圈中另加一个适当的直流电流,使它产生磁场强 度 H1,而 H1对应的磁感应强度正好处在磁化曲线的直线段中央 A 处,于是线圈中的音频信号电流将使磁带以H为中心磁化,产生的 剩磁不再有失真(图中Ⅰ′、Ⅱ′)。它与电子电路中给晶体管加适当 偏压,使晶体管工作点处于特性曲线性部分,以克服失真的方法相

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第8章

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第8章

第8章 音响设备的故障检修
(7)电阻测量法: 是指用万用表的电阻挡测音响设备正、负电源线间的电阻及各局部 电路的电阻,以判断电路中是否存在短路现象;测量集成电路各引脚正 反向电阻,大容量电容器(大于0.022 µF)、二极管、三极管、电位器、 开关触点的通断、中周及变压器的通断等等,以判断各元器件的好坏, 这也都属于电阻测量法。 (8)工作电压测量法: 是指用万用表的电压挡测量各电路的供电电压,三极管的工作电压, 集成电路的各引脚电压,以及根据电路在无信号和有信号的状态下的静 态电压与动态电压等,来判断电路中是否存在故障。 (9)工作电流测量法: 是指用万用表的电流挡串入被测电路中来测量各部分电路的工作电 流的大小,以检查集成电路的工作电流,三极管的工作电流,各部分电 路的工作电流等。从而确定所测电路是否存在故障。工作电流测量法的 缺点是需将被测电路焊开或印制线割断,比工作电压测量法麻烦,因此 一般情况下较少使用。
4.掌握检测方法、积累维修经验 在根据故障现象,结合原理电路分析判断出故障所在的部位后,
还应通过适当的检修方法进行检测,才能既快又准确地逐步查找到故障
元器件,然后进行更换或调试,达到排除故障的目的。
第8章 音响设备的故障检修8源自1.2 音响设备机械类故障的检查方法
机械类故障的检查主要是依靠人的感觉器官,特别是眼和手。 1.直观检查法 是指用肉眼仔细观察机芯故障所在的检查方法。如录音座不走带等 故障的原因检查。 2.手感法 是指用手感试探的办法判断故障所在。如录音座出现带速慢,抖晃 大,或发生了绞带等运转不良故障,即可用手轻轻捏住收带轴,看看收 带力矩够不够。一般当力矩明显变小时,会引起上述故障。 3.测试法 是指借助于测试装置或仪器来检测故障所在。如用张力计(弹簧秤 或扇形张力计)和力矩计来测量录音座机芯压带轮的压力或其他需要确 定力矩、转矩是否正常的故障。 4.试探法 这是在靠直观和手感难以判断的情况下,经常采用的一种办法。比 如,抖晃大,在直观上看不出什么问题以后,可进行如下试探:先换一 盒磁带试放,看看是否因带盒粗糙引起;如不是,接着再试一下压带轮 的压力大小,把压力适当调大一点试;再不是,还可更换皮带、更换供 带盘等等,直到找到故障根源。

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第7章 数字音响设备

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第7章 数字音响设备

7.1.2 CD机的基本组成
第7章 数字音响设备
激光唱机主要由机芯和电路两大部分组成。
(一)CD机机芯的基本组成
1.机芯的基本组成
(1) 机芯的结构:机芯主要有6大部分组成:
①托盘进出机构;
②光盘装卸机构;
③光头进给机构;
④光盘旋转机构;
⑤夹持机构;
⑥激光束的聚焦与循迹机构。
(2)机芯中的电机:机芯中的驱动电机通常有3个:
随着音响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数字音响设备不断涌现。由于数字电 路只对高、低电平脉冲(1,0)进行识别、运算、控制、传输等处理,使 数字电路具有一些模拟电路所不具备的优点,如失真低、动态范围大、频 率响应宽、声道隔离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好、便于控制和特殊处理、 电路易于集成化等,因此现代音响设备都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典型的数字 音响设备有CD机(激光唱机)、MD(录放式微型磁光盘唱机)、MP3及 作为家庭影院的影音信号源—VCD,DVD等。
声道立体声伴音。 (2)电声性能指标高,重放的音响效果好。 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① 频率响应:20Hz~20 kHz; ② 信噪比:大于96 dB; ③ 动态范围:大于96 dB; ④ 声道分离度:大于96 dB; ⑤ 谐波失真:小于0.05%; ⑥ 抖晃率:几乎不存在。
第7章 数字音响设备
(3)激光非接触读取信息,使光盘永不磨损。 (4)对光盘上的灰尘和划痕具有较强的抵御能力。 原因:
托盘进出机构是在微处理器的控制之下,由加载电机驱动,带动有关 传动机构动作,完成托盘的移进或移出任务。当按下CD机的OPEN/ CLOSE键,即可使CPU控制加载电机的正反转,实现托盘的进出动作。 (2)光盘装卸机构。 也是由加载电机驱动,完成光盘的抬起(装载)和下降(卸载)动作。 装载时,由加载电机带动使旋转盘抬起,使托盘中的光盘被旋转盘托 起,从而实现了将光盘安装到旋转盘上的目的;卸载时,旋转盘下降, 使旋转盘上的光盘被卸下来重新放回到托盘中,以便由托盘进出机构 将卸下的光盘移出机外。

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

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

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1. 引言音响设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子设备之一,用于放音乐、语音和其他声音。

它包括扬声器、放大器、混音器等组件。

本文将介绍音响设备的工作原理,并提供一些常见的故障排除和维修方法。

2. 音响设备的工作原理2.1 扬声器扬声器是音响设备中最常见的组件之一。

它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并放大到可听的水平。

扬声器由磁体、振动膜和音圈等部分组成。

当音频信号通过放大器传入扬声器时,放大器会将电信号转换成交流电流。

这个交流电流通过音圈中的磁场,使音圈产生震动。

音圈的振动膜通过与空气的接触,产生声波并传播出去,从而产生声音。

2.2 放大器放大器是将低能量信号放大到足够电平的设备。

它是音响系统中的核心部分,负责增大音频信号的幅度,以便扬声器能够发出足够响亮的声音。

放大器通常由输入端、放大电路和输出端组成。

输入端接收音频信号,并将其输入到放大电路中。

放大电路通过增大信号的电压或电流来放大信号的幅度。

最后,放大的信号通过输出端输出到扬声器中。

2.3 混音器混音器用于管理和操控音频信号的混合和分配。

它允许用户控制多个音频源(如麦克风和乐器)的音量、音调和其他音频效果,以实现最佳的音频混合。

混音器通常具有多个通道,每个通道可以连接一个音频信号源。

通过调节每个通道上的音量控制旋钮,用户可以控制每个音频信号源的音量大小。

混音器还可以通过内置的均衡器、效果器等功能来调整音频的音调和效果。

3. 音响设备的维修方法即使是高质量的音响设备,也有可能出现故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故障和相应的维修方法。

3.1 无声音如果音响设备没有声音输出,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检查音响设备的电源:确保音响设备的电源线正确连接并插入到稳定的电源插座中。

•检查音量设置:确保音响设备的音量设置适当,并且不是静音状态。

•检查音频输入:确保音频输入线正确连接到音响设备,并且音频源(如CD播放器、电脑)正常工作。

3.2 噪音或杂音如果音响设备产生噪音或杂音,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检查音频线缆:音频线缆可能损坏或接触不良,尝试更换线缆并重新连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 功放机
10.2.1 功放分类、基本组成及电路形式 1.功放的分类及基本组成 音频功率放大器简称扩音机,俗称功放。功放的
类型较多,按输出功率的大小可分为:小功率功 放、中功率功放和大功率功放;按采用的元器件 不同可分为:电子管式、电子管与晶体管混合式 (胆机)、晶体管式和集成电路式(IC);按处 理信号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按 输出的声道不同可分为:单声道、双声道(立体 声)或多声道等;按输出电路的不同可分为:推 挽式、 OTL式、OCL式、BTL式等。
2. 功率放大器的组成 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形式较多,但基本上都由激励
级、输出级和保护电路所组成。 (1)激励级。激励级又可分为输入激励级和推
动激励级,前者主要提供足够的电压增益,后者 还提供足够的功率增益,以便激励功放输出级。 (2)输出级。输出级的主要作用是产生足够的 不失真输出功率。 (3)保护电路。保护电路是用来保护输出级功 率管及扬声器,以防过载损坏。 (4)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电源是整机的能源供 给。一般有单电源和双电源两类。 此外某些机型还有电平电路、回响电路等。
接收频率范围也称作波段,调频(FM)频率范围87-1008 MHz;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波(AM)频率范围为535~1605 为5.90-21.85 MHz。
KHZ;短波(SW)
频率范围
3.按电路所采用的元器件划分,可分为分立式和集成电路 (IC)式。
4.按外形结构可分为微型(随身听型)、袖珍式、、便携式、 立式和台式。
音源选择电路的功能是选择所需要的音源信号送至后级, 同时关闭其他音源通道。各种音源的输出是各不相同的, 通常分为高电平与低电平两类。调谐器、录音座、VCD等 音源的输出信号电平一般为50~500mV,称为高电平音源, 可直接送至音源选择电路;而动圈式话筒的输出电平为 5mV以下,称为低电平。须经均衡放大后才能送至音源选 择电路。
(3) 故障现象:AM波段收音正常,FM波段收不到电台信号 故障原因分析及维修方法:首先应测CXA1019的15脚电压是否为1V左右,
若不是,则应检查SA1是否处于AM状态位置、相关引线有无折断。若15脚 电压正常,可进一步检查2脚、7脚、12脚、17脚电压来确定故障范围,引 起上述引脚电压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BC1陶瓷滤波器漏电或R2电阻断路; C9或C12半可变电容器漏电; C8、C11可变电容器或C9、C12半可变电容器碰片; 7脚外接本振回路失谐; 天线信号输入回路的电容C3、C1及电感L3断路或C2、C4、C5中的某一 电容漏电或击穿。
输入放大器的作用就是将音源信号放大到额定电平,通常 为1V左右。它的电路形式比较灵活,可设计为独立的放大 器,也可在音质控制电路中完成所需的放大。
音质控制的目的是使音响系统的频率特性可以控制,以达 到高保真的音质。音质控制主要包括有音量控制、响度控 制、音调控制、左右声道控制、低音噪声和高频噪声抑制 等。
2. 中放级:对变频级输出的中频465 KHZ 信号加以放大。中放级一般采用 两级放大。
3. 检波级:把已经完成运载音频信号任务的载波去掉,检出所需要的音频 信号。
4. AGC电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简称AGC,它能使收音机接收强信号时增 益自动减小,接收弱信号时增益保持最大。
5. 功放级:对检波级送来的音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驱动喇叭发声。
(2) 故障现象:FM波段收音正常,AM
波段收不到电台信号
故障原因分析及维修方法:首先测量CXA1019的15脚电压是否为0V,若不 是,则应检查SA1开关接触是否良好。若SA正常,从CXA1019的16脚输入 干扰信号,喇叭应发出“咯咯”声。若无声,则应检查BD3;若有声,则 继续从14脚输入干扰信号,如仍无“咯咯”声,则应检查电阻R1是否断路、 中周IFT是否断路等。若有“咯咯”声,则继续检查5脚、10脚电压来判断 故障范围,引起这两脚电压异常的原因一般是可变电容器碰片、漏电或 SA1接触不良。
在高保真音响电路中,功放电路通常由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音频声道组成。每个声道分别为两 个主要的部分,即前置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 两部分电路可分设在两个机箱内,也可组装在 同一个机箱内,后者称为综合放大器。
前置放大器具有双重功能:它要选择所需要的音源信号, 并放大到额定电平;还要进行各种控制,以美化声音。这 些功能均由均衡放大器、音源选择、输入放大器及音质控 制等电路来完成。
10.1.3 随身听IC式收音机工作原理及检修 1. 随身听IC式收音机工作原理及检修
2. 收音机的检修
(1) 故障现象:通电后完全无声 故障原因分析及维修方法:首先检查开关SA2、
电池及电池的接触簧片等电源相关部分。然后用 万用表直流500 mA档并入开关两端(SA2处在断 开位置)测量整机静态电流,若正常(8 mA~12 mA),则应检查低放电路、音量电位器RP1、 C23、C24、C28、喇叭或耳机等。若电流值为0或 很小,则应检查电池至CXA101926脚之间的印制 铜箔线有无折断处。若测值大于12 mA,则应检 查C26电容、CXA1019及相关印制铜箔线间有无 漏电等现象。
第10章 音响系列
音响系列主要产品有:收音机、随身听、MP3/4、有 源音箱、复读机、收录机、电视机及功放等。本章节 主要介绍收音机,功放机的组成、工作原理、信号流 程及故障的检修。
10.1 收音机
10.1.1 收音机简介与分类
1.按接收信号的调制方法,可分为调幅机和调频机。
2.按接收信号的波段划分,可分为调频、中波、短波和多波 段机。
5000cm3以上为台式;700 cm3~5000cm3为便携式;100 cm3~700 cm3为袖珍式;100 cm3一下为微型。
5.按调谐显示方式分,有指针式和数显式;按调谐操作方式 分,有手动式和自动式。
10.1.2 收音机的基本电路组成
1. 变频级:选择所要收听的电台信号(选频),进行放大后输出中频。
一台功放大致可分为前置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和直 流电源三大组成部分,如图10.5所示。从各个信号源 送来的节目信号,经过前置放大器的选择、均衡、 混合和放大,得到适当的特性和电平,然后再送到 功率放大器加以放大以得到足够的功率,去驱动扬 声器(喇叭)发声。电源部分则为前置和功率放大 器提供平稳的直流电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