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天然材料做药?动物也会

合集下载

中药材 概念

中药材 概念

中药材概念
中药材是指用于中药制剂、药膳、药酒、中成药等制剂的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等材料。

它是中医药传统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的宝
贵经验,是中国特色的药学资源。

中药材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一般可分为草本药材、木本药材、
动物药材和矿物药材等几大类。

常见的中药材有人参、黄芪、熟地黄、当归、川芎、白术、枸杞子、阿胶、鹿茸等。

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成分,如挥发油、生物碱、多糖、黄酮、鞣质、甾体等。

这些成分在体内能够发挥多种药理作用,包括调
整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

中药材的使用需要通过先进的炮制加工技术,如斩碎、煮炒、晒干、蒸制等,以提高药效、降低毒性、改善口感等。

此外,中药材的
用量和配伍也非常重要,需要根据具体症状和个体特点进行合理搭配
和用量调节。

在当代中医药发展中,中药材在治疗疾病、保健养生方面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和青睐。

然而,中药材的
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加强相关和法规的
制定与执行,以确保中药材的安全、有效和可持续发展。

民族药名词解释

民族药名词解释

民族药名词解释引言民族药是指各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经验和方法,以及由此形成的传统药物。

这些药物主要由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材料制成,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药理作用。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民族药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民族药的特点和作用。

1. 黄芪黄芪是指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属于豆科植物。

它主要生长在我国北方地区,如河北、山西等地。

黄芪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固表的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气虚血弱、脾胃虚弱等症状。

它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对于预防感冒、慢性疲劳等有一定效果。

2. 阿胶阿胶是一种由驴皮经过加工制成的中药材。

它主要产于山东、河南等地。

阿胶具有滋补血脉、养颜美容的功效,被广泛用于调理女性身体、改善面色暗黄等问题。

阿胶还可以润肺止咳,治疗咳嗽、痰多等症状。

3.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属于伞形科植物。

它主要生长在我国西南地区,如四川、云南等地。

当归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经期疼痛等问题。

当归还可以补血养颜,对于改善面色苍白、气色不佳有一定效果。

4. 人参人参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材,主要产于我国东北地区和长白山区。

人参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肺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虚劳乏力、食欲不振等问题。

人参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对于预防感冒、提高身体抵抗力有一定效果。

5. 三七三七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材,主要产于我国西南地区,如云南、贵州等地。

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如鼻出血、便血等问题。

三七还可以降低血脂、抗衰老,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延缓衰老有一定效果。

6. 雪莲雪莲是一种稀有的中草药材,主要产于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

雪莲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火热内盛、肿痛等问题。

雪莲还可以调理气血、提高免疫力,对于改善体质和预防感冒有一定效果。

结论民族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天然颜料的来源和制备

天然颜料的来源和制备

天然颜料的来源和制备天然颜料是一种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易染色的颜料。

它们可以从动植物、矿物、土壤、泥土和昆虫中提取。

天然颜料在古代就被广泛使用,如埃及法老时期使用的金合欢树提取的靛蓝。

现在,天然颜料仍然有其独特的地位,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绘画、染色、食品着色和药用等领域。

下面我们将详细了解一下天然颜料的来源和制备。

一、动物颜料动物颜料是指从动物体内提取的颜料。

它们主要来自昆虫和贝壳。

最有名的动物颜料是从各种品种的贝壳中提取的珊瑚红色素。

珊瑚红是一种暖色调,非常适合绘制温暖明朗的场景。

另一个著名的动物颜料是蚕丝的天然黄色素。

这种颜料既可以作为绘画颜料使用,也可以用于食品着色和染色。

二、植物颜料植物颜料是从各种植物中提取的颜料。

如中国最著名的颜料之一枯槁菌红色素就是从枯槁菌中提取的。

中国还有一种著名的颜料是蓝靛,这是一种从松节草中提取的蓝色颜料。

另外,葛根中也含有一种蓝色颜料,可以用于染料和艺术绘画。

该颜料色泽宁静,具有浓郁的风景画感。

有些植物颜料已经被使用了数千年,例如印度花青。

这种颜料具有天然的蓝色调,可以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获得不同的颜色。

它既可以用于绘画颜料,也可以用作染色剂和墨水。

三、矿物颜料矿物颜料是指从各种矿物和岩石中提取的颜料。

这些颜料通常是稳定的,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例如翡翠绿是一种从铜矿石中提取的颜料,通常用于绘画和染色。

血玉是另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颜料,其颜色令人联想到热爱的、宏大的琅琊榜世界观。

血玉颜色深红,非常稠密有质感。

四、土壤和泥土颜料土壤和泥土颜料是指从土壤和泥土中提取的颜料。

这些颜料使用起来非常简单,通常只需涂抹在画布上即可。

它们可以用于绘画、染色和装饰。

例如地砖红就是一种从土壤中提取的颜料,常常在中国民间绘画中使用。

五、天然染料天然染料是指用于染色的天然颜料。

在染色过程中,这些颜料可以与纤维或纺织品结合。

在染色过程中,可以使用天然染料来为纺织品赋予持久的颜色,同时保持其质地和柔软性。

天然产物的分类

天然产物的分类

天然产物的分类一、介绍天然产物是指在地球上自然生成的物质,包括动植物、矿物和微生物等。

天然产物的分类可以根据来源、性质和用途等方面进行划分。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天然产物进行分类和介绍。

二、根据来源的分类天然产物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植物产物、动物产物和矿物产物。

2.1 植物产物植物产物主要来自各种植物,包括树木、草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等。

植物产物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自然界,如水果、蔬菜、木材、纤维等。

植物产物的用途非常多样,可以用于食品、建筑材料、纺织品和药物等领域。

2.2 动物产物动物产物主要来自动物界的各种有机物质。

例如,动物产物可以来自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昆虫等。

动物产物可以是兽皮、羽毛、骨骼、蛋白质等,广泛应用于制造皮革制品、羽绒制品、骨制品、蛋白质药物等领域。

2.3 矿物产物矿物产物是指人们从地壳中开采获得的天然无机物质。

例如,金、银、铜、铁等金属矿石,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都是矿物产物。

矿物产物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能源等领域。

三、根据性质的分类天然产物还可以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有机产物和无机产物。

3.1 有机产物有机产物是指由含碳化合物组成的天然产物。

这些化合物通常来自于植物和动物,包括蛋白质、多糖、脂肪、木质素等。

有机产物在生命体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例如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础,多糖是能量储存和结构支持的重要物质。

3.2 无机产物无机产物是指由无机物质组成的天然产物。

无机产物包括矿石、岩石、矿物、矿物质等。

与有机产物不同,无机产物中的化合物通常不含碳。

无机产物在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供人类所需要的各种金属元素、石材等。

四、根据用途的分类天然产物还可以根据其用途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食品、药物、建筑材料等。

4.1 食品天然产物中的很多植物和动物产物都可以作为食物供人们食用。

例如,水果、蔬菜、肉类、鱼类等都属于天然产物。

天然药物组分的筛选和提取方法

天然药物组分的筛选和提取方法

天然药物组分的筛选和提取方法天然药物作为一种以天然植物、动物及微生物为原材料的药物,具有安全、有效、生态环保等特点,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而天然药物的主要作用成分一般为生物碱类、酚类、生物物质类等多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如何通过筛选和提取方法将这些成分提取出来并单独纯化,成为天然药物组分的研究重点。

一、筛选天然药物组分的方法1.生物学筛选法生物学筛选法是利用生物活性测试技术,通过测定天然药物对感染病毒、菌株和细胞等的生物学效应来鉴定天然药物中的有效组分。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多元化宿主免疫检测、细胞生存和增殖检测等方面。

然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检测到的并不都是目标化合物,更多可能是药物中其他复杂成分的影响。

2.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分离、检测和分析化合物的方法。

通过将天然药物中的混合物注入HPLC柱中,并逐渐向加入混合溶液,不同成分可被分离出来并检测到,从而实现对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筛选。

但有时高质量的定量HPLC耗费较多,难以适应大规模筛选。

3.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常用于分析和检测化合物的现代科技手段,其原理是将样品中的化合物分离下来,然后通过质量分析仪器测量其质量分布,从而确定各分子的种类和数量。

这种方法可以较快地确定天然药物中存在的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并且可以检测出其他分析方法检测不到的低浓度化合物。

但是,质谱法成本较高,难以适用于大规模筛选。

二、提取天然药物组分的方法1.汽水法汽水法是一种萃取分离化合物的方法。

根据溶剂的不同,汽水法分为水蒸气法和水醇法。

在这种方法中,天然药物样品加入与待提取成分亲和的溶液后,经高压加热、快速释放压力等操作,目标物质可以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采用水作为溶剂,成本较低,但提取的效果不太稳定。

2.超临界液体萃取法超临界液体萃取法是指将超临界流体(超过其临界温度和压力的物质)作为萃取溶剂,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物质性质与目标化合物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离萃取。

这种方法能够提高目标化合物的提取效率和提纯度,且提取时间较短,但成本较高。

实验动物给药法实验报告(3篇)

实验动物给药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动物给药的方法和技巧。

2. 熟悉不同给药途径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昆明小鼠10只,体重20-25g。

2. 器材:注射器、灌胃针、注射针、固定器、酒精、棉球、生理盐水、药液等。

三、实验方法1. 抓取和固定小鼠:右手抓取小鼠尾巴,左手握住小鼠颈部皮肤,将其固定在实验台上。

2. 灌胃法:(1)将药液用生理盐水稀释至适宜浓度。

(2)左手固定小鼠头部,使口腔与食管成一直线。

(3)右手持灌胃针,将针头从口角插入,沿上腭壁轻轻进入食道。

(4)待有落空感时,说明针头已进入胃内,可缓慢注入药液。

(5)注射完毕后,用棉球轻轻擦拭小鼠口腔。

3. 皮下注射法:(1)选取小鼠背部或腹部无毛区域作为注射部位。

(2)左手固定小鼠皮肤,右手持注射针,垂直刺入皮下。

(3)缓慢注射药液,注射完毕后迅速拔针。

4. 腹腔注射法:(1)选取小鼠腹部无毛区域作为注射部位。

(2)左手固定小鼠皮肤,右手持注射针,垂直刺入皮下。

(3)将注射针沿皮肤表面推进,进入腹腔。

(4)缓慢注射药液,注射完毕后迅速拔针。

5. 静脉注射法:(1)选取小鼠耳缘静脉作为注射部位。

(2)用酒精棉球消毒小鼠耳缘,待酒精挥发后,用镊子轻轻提起耳缘。

(3)右手持注射针,垂直刺入静脉。

(4)缓慢注射药液,注射完毕后迅速拔针。

四、实验结果1. 灌胃法:小鼠在给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结果准确。

2. 皮下注射法:小鼠在给药后,局部出现轻微红肿,无明显全身反应,实验结果准确。

3. 腹腔注射法:小鼠在给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结果准确。

4. 静脉注射法:小鼠在给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结果准确。

五、实验讨论1. 实验动物给药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实验目的、药物性质和动物种类等因素综合考虑。

2. 在进行实验动物给药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不同给药途径各有优缺点,如灌胃法操作简便,但生物利用度较低;静脉注射法生物利用度高,但操作难度较大。

药用新型辅料

药用新型辅料

药用新型辅料
药用新型辅料是指用于药物制剂中的新型材料,它们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口感等,同时也可以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药用新型辅料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安全性高:药用新型辅料必须符合严格的安全标准,确保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2. 功能性强:药用新型辅料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口感等,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3. 环保性好:药用新型辅料应该是环保的,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 易于加工:药用新型辅料应该易于加工,可以适应不同的制剂工艺。

药用新型辅料的种类很多,例如:
1. 高分子材料:如聚乙二醇、聚维酮等,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2. 生物材料:如蛋白质、多糖等,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提高药物的靶向性。

3. 纳米材料:如纳米粒子、纳米纤维等,可以提高药物的渗透性和靶向性。

4. 天然材料:如植物提取物、动物提取物等,可以提高药物的口感和生物利用度。

药用新型辅料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还可以降低药物的副作用,是药物制剂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国家对于中药饮片的定义_概述及解释说明

国家对于中药饮片的定义_概述及解释说明

国家对于中药饮片的定义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中药饮片是指以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等原料为基础,经过加工制备而成的具有药理活性和疗效的中药制剂形式。

它是传统中医学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现代中医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国家对于中药饮片的定义展开论述。

首先会介绍中药饮片的概念和特点,接着解释国家对于中药饮片的法律法规定义。

随后将探讨中药饮片的分类和标准。

然后,在第三部分将探讨中药饮片与传统中医学的关系,包括其在传统中医理论中的地位以及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与优势,同时还会比较和融合其他中医疗法。

接下来,在第四部分将阐述国家对于中药饮片质量监管体系及要求,包括药材采购和加工控制要点、生产环境和设备管理要求以及质量控制和监测机制建立与执行要求。

最后,在结论中将对国家对于中药饮片定义进行总结和解释说明,并展望中药饮片未来的发展以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概述和解释国家对于中药饮片的定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认识中药饮片。

同时,通过探讨中药饮片与传统中医学的关系以及国家对于质量监管体系的要求,可以加深对中药饮片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应用前景和重要性的认识。

希望本文能为相关行业提供指导,促进中药饮片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 国家对于中药饮片的定义:2.1 中药饮片的概念和特点:中药饮片是指采用中草药作为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的一种剂型,在使用前需通过煎煮或直接冲泡等方式制成汤剂或水剂进行服用。

中药饮片与传统的汤剂相比,更易于保存和使用,且能保留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中药饮片具有以下特点:- 基于中医理论:中药饮片是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制备而成,体现了中医学思想和特点。

- 多种组方:中药饮片通常由多种中草药组合而成,以发挥综合治疗效果。

- 多种剂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剂型,如散剂、包装袋装、粉末等。

- 方便服用:只需将中药饮片放入开水中冲泡即可,方便携带和服用。

2.2 国家对于中药饮片的法律法规定义:国家在相关法律法规中给予了对于中药饮片的明确定义,为其生产和使用提供了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天然材料做药?动物也会 鸟类,蜜蜂,蜥蜴,象与黑猩猩等都拥有这样的生存技能:它们都会“自我治疗”。它们总会吃些什么来缓解症状,预防疾病,杀灭体内寄生虫、细菌或病毒,或者纯粹帮助消化。哪怕有些大脑小若图钉帽的物种,都会不可思议地在需要的时候专门去找来特定的植物吃下去,或用其他特殊方式对其加以利用。

遛狗时看到过狗吃草吗?那就是一种自我治疗。狗狗如果吃草,那说明它可能肚子不舒服或者生了寄生虫。吃草能够帮助狗狗通过呕吐减轻症状或把寄生虫随着粪便排出体外。

动物的自我药疗有一个专业术语:动物生药学(Zoopharmacognosy)。 这个词由词根:“动物”(Zoo),“药物”(Pharma)和“知识”(Gnosy)构成。这其中到底有多少学问还不清楚,但貌似许多动物都演化出了从植物中找疗效的本能。证据并不确切,不过案例的确非常多。这种行为在动物界中随处可见,有时还很出人意料:

邻近“药铺” 1. 熊、鹿、大猿以及多种食肉动物都会食用药用植物以自疗。 2. 某些蜥蜴在被一种毒蛇咬后会食用一些植物的根系来抵抗蛇毒。 3. 埃塞俄比亚狒狒会食用某种植物叶片来对抗扁虫引起的血吸虫病。 4. 果蝇若发现寄生蜂(Parasitoid Wasp)的存在,就会产卵于

乙醇含量较高的植物上,以保护自己的后代。 5. 红金刚鹦鹉、绿金刚鹦鹉以及其他许多动物会吃下泥土以辅助消化,杀灭细菌。 6. 巴西的雌性绒毛蛛猴通过食用植物来调节自身的生殖能力。 7. 马达加斯加的狐猴会在怀孕之后啃食罗望子果以及无花果树的树叶和树皮,旨在促进产奶,杀灭寄生虫以及增加成功分娩的把握。 8. 肯尼亚的怀孕大象会通过食用某些类型的树叶来催产。

尽管如此,大多关于动物自疗行为的研究还是针对大猿进行的。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人类学家西田利贞(Nishida Toshisada)观察到坦桑尼亚的黑猩猩食用某种不具备营养价值的植物叶子。哈佛大学的灵长类动物学家理查德·兰厄姆(Richard Wrangham)也在贡贝河自

然保护区观察到了同样的行为——黑猩猩们将整张叶片囫囵吞下。其他研究者也在不同的黑猩猩群体中发现这种现象。叶片不经咀嚼,就算吃下去营养价值也很小。那么黑猩猩们为何要这样做呢?

到了1996年,生物学家迈克尔·霍夫曼(Michael Huffman)提出这是黑猩猩在“自疗”的观点。霍夫曼在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工作多年,他首次发现一头因为体内长寄生虫而便秘的黑猩猩去吃一种通常会敬而远之的有毒植物的叶子,到第二天,这头黑猩猩的症状就完全消失了。

它吃的这种植物的叶子布满毛刺,触感非常粗糙。霍夫曼于是提出一种理论:黑猩猩之所以吞食这种植物,是为了利用这种植物的粗糙特性来净肠,由此将寄生虫排出体外。这种现象在非洲其他地区的不同猿类身上也一样被观察到。

霍夫曼建立了一套判断某种动物是否在进行自我治疗的标准,后被广泛采用。首先,动物吃下的某种植物不应该属于其日常食谱的一部分,动物吃它们是为了药用而非食用。其次,这种植物对动物而言营养价值很低或者不存在。再次,进食这种植物的行为发生在每年的特定时段,比如寄生虫活动最为活跃,感染力最强的雨季。最后,该动物群体的其他成员并不参与该进食行为。霍夫曼表示,若某种动物进食某种植物的行为符合这些标准,则可以相当有把握地认为该动物正在实施自我治疗。科研人员已在25个地区观察到了涉及多达40种植物的自疗行为。

对付寄生虫 最近观察到的一例自疗行为发生在刚果盆地的最深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演化人类学所的芭芭拉·福鲁斯(Barbara Fruth)团队自1990年来就开始研究倭黑猩猩。他们在密林中静静端坐,观察着一个灵长类动物聚居区的状况,同时在这些动物的生活区下方的地面上寻找着它们的粪便。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非常苦逼的科研苦活,然而这种找屎的工作能够帮助她们弄清倭黑猩猩是如何对付寄生虫的。

福鲁斯的野外考察在2007年10月到2009年6月期间进行过数次。他们研究的倭黑猩猩群体在萨隆加国家公园的边缘生活,距离最近的村落都有25千米左右的距离。他们完全徒步跟踪倭黑猩猩群落,有时甚

至不得不匍匐穿过错杂的藤蔓,跋涉过沼泽湿地。通常他们会与动物保持至少 7米以上的距离,并且戴着面罩,以免动物们感染人类的疾病。

福鲁斯的装备也不赖——她的双筒望远镜是莱卡的。 一只雌性倭黑猩猩在挑选Manniophyton Fulvum的枝条。图片来源:Max Koelbl, LuiKotale Bonobo Project

福鲁斯所目击到的黑猩猩吃下的其中一种植物名为Manniophyton fulvum,是一种大戟科灌木。这种灌木常被当地人用来编成捕捉动物的陷阱。福鲁斯和她的团队在密林中观察,记录,甚至计算倭黑猩猩每分钟的咀嚼次数。她们发现倭黑猩猩从这种灌木上采下一片叶子或一段茎后,会将其展平了放在自己的舌头上,分泌唾液,然后再把叶片向后方折曲成球状,同时不让嘴唇碰到以免刺痛或发痒。最终,倭黑猩猩吞下了叶片,而没有经过咀嚼。根据他们2013年发表在《美国灵长类学

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在线刊上的文章,研究团队总共观察到了56回这种现象。 福鲁斯指出,这种植物并非倭黑猩猩的日常食物,它们吃下这种叶子的时期又正好是寄生虫最活跃的季节。这种行为完全符合霍夫曼的四条标准。

倭黑猩猩在树上睡觉,每天清早会从林间高处向下拉屎。在观察到它们吞下叶子后的第二天早晨,研究团队收集到了轰炸在地面上的694坨

屎。

按照霍夫曼之前的理论,猿类是把这些叶子当砂纸用,加快排出寄生虫。叶片外侧的毛刺含有二氧化硅,非常坚硬,猿类应该只需6小时就能将

其排出体外。但福鲁斯认为意义应该不止于此,至少对倭黑猩猩如此。她和团队并未观察到叶子被排出的速度加快——24小时过去之后,倭黑

猩猩依然在拉着叶子。

据此,福鲁斯认为这种叶子除了清肠之外,还应该起到了药用缓释胶囊的作用。她说:“如果你吃下一种会在肠内停留长达24小时的东西,这

东西又不会加速你的排便,那你肯定会问,它有什么用?为什么得整个吞下?”福鲁斯猜测:或许倭黑猩猩们将叶子整团吞下是为了让其能够

在肠内停留更加长久,从而令其充分发挥作用。

她猜测,这种叶子还可能能够治疗由寄生虫所造成的伤口,或许还有消炎作用。但她还需要时间来找到具体是何种寄生虫。

在非洲许多地方,人们都把这种植物用作栓剂,灌肠剂等,并用于治疗痔疮。霍夫曼表示:假如人类与大猿都在利用这同一种药用植物,那说不定人与猿的共同祖先也曾这么做。

这是习得行为吗? 这里很明显有个悬念:为什么这些动物们(有些动物甚至不存在智慧)会学会这种技能?鹦鹉和麻雀等鸟类怎么学会收集富含尼古丁的烟头来减少自己鸟巢中的螨虫感染?蜜蜂和木蚁又是怎么知道在筑巢时使用树脂来对抗细菌?

有些自我治疗的适应行为是最近才出现的。收集烟头的行为就不可能超过100年,因为香烟不过也就这么点历史。但其他适应行为就得追溯到

演化长河中去了。

一个简单化的答案或许是:几百万年前的某天,某只动物——比如一头大猩猩——肚子疼了。它鬼使神差地抓来一把叶子吞下去,然后就好些了。于是它牢牢记住了这次经历,从此每逢肚子痛就故伎重演。

密歇根大学生态及环境生物学系教授马克·亨特(Mark Hunter)认为这种假说不无道理。这些技能可能是本能具有的,也有可能是习得的,或者两者兼有。

猿类作为有智慧的生物,能够将习得经验传递给后代。它们总是相互观察,并通过声音或姿势进行交流,于是它们的后代能够主动学习。然而,与生俱来的习得也是存在的。

“自然选择的力量不可低估。”亨特说,“它可不需要生物足够聪明来建立一种本能行为。”有时可能发生了某种基因突变,使得某只大猩猩吃下一种它们通常不会去吃的植物,而吃这种植物让大猩猩变得更加健康。于是携带有这种基因背景的大猩猩能够活得更加长久,拥有更多后代,这一过程中并不存在有意识的思考。“这种情况同样可能在其他物

种中存在。”他说。 比如,黑脉金斑蝶(Danaus plexippus)会在马利筋属植物上产卵。这类植物具有抗寄生虫的效用。在艾默里大学专门研究美丽生物的助理教授雅各布斯·德鲁德(Jacobus de Roode)数:“我们只需要比较

健康的和病弱的黑脉金斑蝶。病弱的黑脉金斑蝶被这些寄生虫感染了。寄生虫会在它的腹部造成微小的穿孔,致使体液流失,让它感觉不舒服。”

马利筋上的黑脉金斑蝶。图片来源:butterfly-lady.com 染病后的蝶身上所发生的生理改变可能使它对于植物气味的反应发生变化,这时它可能出于遗传偏好找到对它有益的植物。“它完全不用„意

识‟到这一点。”德鲁德说,对具有治愈功效的植物气味的遗传偏好意味着它的后代也可能同样继承这种能力,因而生存率也更高。于是这种基因就容易一代一代传递下去。这种行为也就被刻在基因中了。 研究动物生药学的科学家们相信人类在探索新药方面可以向动物借鉴。许多民间医学,尤其在世界欠发达地区的民间药方,可能最初都源于对动物自疗行为的观察。在倭黑猩猩的例子中,它们吞下的那种叶子就恰好有用。霍夫曼知道各种医疗人员特意观察动物的行为来寻找治病线索的例子。

比如吸引黑脉金斑蝶的马利筋,就似乎具有抗寄生虫作用,或许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目前,研究者已经发现这种蝶类所利用的是马利筋中的强心甾 (Cardenolides)来驱逐一种叫做Ophryocystis

Elektroscirrha的寄生虫。强心甾已被用于治疗哮喘或减轻疼痛。

动物们会利用其他植物来对抗血吸虫,疟原虫以及利士曼原虫。这些病原同样能够在人类身上造成可怕的疾病,而目前人们已经从这些植物中获得了部分药物。

“一些动物利用药用植物的历史已长达数百万年,如果我们能向它们学习,研究清楚其用途,我们应当会有有趣的发现。”德鲁德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