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文学课件

合集下载

隋唐的文学艺术PPT课件2

隋唐的文学艺术PPT课件2

唐代诗歌——黄金时代
①诗人众多。 ②诗歌形式和风格多样。 ③题材广泛。 ④传世作品多。
繁荣 表现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春望》
《忆江南》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歌特色: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知识梳理
诗歌 书画 莫高窟 乐舞
李白(诗仙) 杜甫(诗圣) 白居易 书法:颜筋柳骨(楷书) 颠张醉素(草书) 绘画:阎立本、吴道子(画圣)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群
音乐:万宝常、李龟年 舞蹈:《秦王破阵舞》(健舞) 《霓裳羽衣舞》(软舞)
1、写出下面称号对应的人物。 诗仙: 李白 诗圣: 杜甫 画圣:吴道子 草圣: 张旭 药王: 孙思邈 书圣: 王羲之 诗鬼:李贺 诗囚:贾岛、孟郊 棋圣:王积薪 诗豪:刘禹锡 茶圣:陆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7课:隋唐的文学艺
考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刘禹锡《竹枝词》
李白《行路难》
高适《别董大》
一、诗歌的黄金时代
为什么唐代会出现 诗歌的黄金时代?
①政治统一,经济繁荣。 ②社会风气开放。 ③民族融合。 ④中外交流加强。 ⑤科举考试注重诗赋。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李白 “诗仙”: 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 杜甫 “诗圣”: 感情真挚,沉郁雄浑,语言锤炼。 白居易:通俗易懂,重在揭露社会黑暗。

中国古代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教学优质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教学优质课件

(2)唐代文化的繁荣对文学的影响 • 唐代文化全而繁荣,史学及艺术的 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 都有很大的发展。这些文化的繁荣 对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史学的繁荣对文学的影响
• 唐初设立史馆,史学上的求实与文学上的 求真,同是崇实思想的产物。史家对文学 问题的论述,更直接影响着文学的走向。 如《隋书•文学传论》、《北齐书•文苑传 赞》、《周书•王褒庾信传论》和各史中的 作家传、传论中精彩的文学见解,与初唐 诗风朝着合南北文学之两长,旨深、调远、 辞巧、声律风骨兼备的方向发展不无关系。
三、 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 1.唐代儒、释道的融合 a.唐代近三百年间,思想取兼容态度。以儒为主, 兼取百家。立国之本是儒学,在思想领域,则儒、 释、道并存。 b.儒、释、道思想的交融,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在政权运作、人材选用方面,儒家思想占统治地 位。在人生信仰、社会思潮、生活情趣与生活方 式方面,则时时杂入释、道。这些极大影响了唐 文学的发展。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发展概况
隋唐五代的历史起讫 • 隋朝(581-618)37年 • 唐朝(618-907)289年 • 五代(907-960)53年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

581

618
五代十国
907

960
一、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 1. 国力的强大与中外文化的交融 (1)唐代国力的强大 : 军事,东突厥、吐谷浑、高昌,西突厥。 政治,势力强大,天可汗的实际存在,达 120余年 之久 经济,唐朝建立不久迅速发展了经济,天 宝中达于顶点。
• 在唐代作家中,大多儒释道思想都 有,少有单独受一种影响的。儒家 的影响,给唐文学带来了进取精神, 佛教的影响丰富了唐诗心境的表现, 道教的影响则丰富了唐诗的想象。

《隋唐文学史》全套课件 PPT

《隋唐文学史》全套课件 PPT


作家

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北齐、 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 北朝诗风的代表;另一部分由梁、陈入隋的文人, 有江总、虞世基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 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 的最初阶段。
薛道衡
隋最著名的诗人 。 薛道衡(539—609),字 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 荣河县北人),曾官至襄 州总管、播州刺史,后因 忤逆炀帝被杀。受南方文 学的影响,诗语骈偶工丽。 《人日思归》、《昔昔盐》 是他的代表作。
歌行可入初唐者,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豫章 行》。”
杨素
隋朝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军旅生活体验尤 深。《出塞》二首为代表作。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格调清远,“转 似出世高人”(沈德潜)。 《赠薛播州诗十四章》也是佳作。《隋书· 杨素 传》:“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 作”。
宫廷诗与宫体诗的区别
宫廷诗:多应制奉和、宴饮赋咏之作,内容多 以歌功颂德、写景咏物为主。辞藻华美,讲求 对仗。但更多地去掉了宫体的浮艳淫靡。 宫体诗:以艳丽华美的语言写艳情以及女子的 容貌神态,风格浮艳轻薄。

宫廷诗发展的三个阶段及特点
1、贞观诗坛——唐太宗及其周围的诗人。 特点: ( 1 )多君臣唱和、应制奉答、宴饮赋咏之 作,内容多以歌功颂德、写景、咏物为主。 (2)典雅绮丽、雍容平和
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 合流与初唐 诗歌
参考书目
1、徐明霞校注《卢照邻集》《杨炯集》,
中华书局1980年。 2、徐鹏校《陈子昂集》,中华书局上海编 辑所1960年。 3、葛晓音《论初、盛唐诗歌革新的基本特 征》,《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2期
第一节
隋代文学

隋唐文学史PPT课件

隋唐文学史PPT课件
2
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 一、隋、唐、五代的社会概况 ❖ (一)隋的短暂统一(581_618) ❖ 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
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 但只有短短37年历史的隋王朝随即
被唐取代,迎来了我国封建社会的 鼎盛时期。
3
(二)唐代的社会状况
❖ 1.唐代历史的分期 ❖ 2.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 3.唐代的社会矛盾
16
晚唐诗歌
❖ 晚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衰落时期。 ❖ 晚唐大致从文宗开成元年到唐灭亡(836-907年)。 ❖ 晚唐诗歌影响较大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二人有
“小李杜”之称。 ❖ 陆龟蒙、皮日休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但多具
闲适淡泊的情调。 ❖ 此外,温庭筠、杜荀鹤、韦庄等都有一定的成就。
172、唐代散文概况Fra bibliotek隋唐五代文学史多媒体课件
1
目录
❖ 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 第二章 隋及初唐的诗歌 ❖ 第三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 第四章 李 白 ❖ 第五章 杜 甫 ❖ 第六章 中唐诗歌 ❖ 第七章 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 ❖ 第八章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 ❖ 第九章 晚唐诗文 ❖ 第十章 唐代传奇 ❖ 第十一章 唐五代词
13
1.1.2初唐后期诗歌
❖ 初唐后期诗歌虽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 但出现了新的转机。“初唐四杰”的创作开创 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新诗风,在内容题材、审 美追求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文 章四友”、“沈宋”虽也都是宫廷诗人,但对 律诗的定型和成熟作出了贡献。陈子昂在理论 上和实践上都是转变唐代诗风的重要人物,他 力反齐梁诗风,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的兴 寄传统,并且实践了这个主张。总而言之,初 唐诗歌显示了过渡和创新的特点

隋唐五代文化与文学概述 ppt课件

隋唐五代文化与文学概述  ppt课件
► 漫游名山大川,除了山水游赏之外,可能还与神仙 道教信仰有关。名山访道,成为一种时尚。这种风 气也在唐诗中留下了印记。
► 漫游的又一重要去处是边塞。边塞诗是唐诗的一个 重要题材。到过边塞的诗人,一是入节镇幕府;一 是边塞漫游。前者如高适、岑参、李益;后者如王 昌龄,以及李白、王之涣等人。边塞漫游为唐诗带 来慷慨壮大的气势情调和壮美的境界。
▪ 《旧唐书·王翰传》说王翰“神气豪迈,……发言立意, 自比王侯”。
▪ 陈子昂《答洛阳主人》 :“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良城璧,三陟平津侯。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 李白自比;高适、岑参、王昌龄、祖咏等, 无不如此。
▪ 唐代士人功名心特重,安史乱后,虽有所变化,渐至晚 唐而渐见纤弱,但积极入世的总趋势并未改变。这种积 极进取的精神反映到文学上来,便是文学(特别是诗) 中的昂扬情调,即通常所说的“盛唐气象”。
ppt课件
5
► 唐人恢宏的胸怀气度与对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态, 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史学、书法、绘画、 雕塑、音乐、舞蹈都有很大的发展。
▪ 八史的修撰:唐初修《梁书》、《陈书》、《北齐书》、 《周书》、《隋书》五史,后又以太宗御撰的名义修 《晋书》和以私修官审的形式修《南史》和《北史》。
▪ 史家求实的思想倾向与文学潮流的发展同步。初唐的文 学潮流,逐步的向着反伪饰、求真情的方向发展,并从 此一步步地摆脱南朝文风的影响。
►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的艺术特质得到充分的 发展,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唐代文学的繁荣提供 了很好的基础。从永嘉南渡开始的漫长岁月里,文学一直在 南北分裂的局面中发展,带着明显的地域色彩,有待纳入统 一的进程之中。唐人的贡献,就是在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础 上,合南北文学之两长,创造了有唐一代辉煌的文学。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课件:隋唐五代文学 (共25张PPT)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课件:隋唐五代文学 (共25张PPT)
隋唐五代文学
初唐诗坛
初唐四杰:初唐时期四位文学家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 一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 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李白诗词名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 留别》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蜀道难》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杜甫
字子美,被誉为“诗圣”“少陵野老”,诗被誉为“诗 史” 诗特点:(1)多反映“安史之乱”前后人民的疾苦,如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其他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揭露统治者骄奢淫逸,穷兵黩武 (3)写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怀;《绝句》、《登高》、 《望岳》、《蜀相》
(4)自由奔放,不受诗歌格律形式的束缚,灵活采用古风和乐府歌行体 式创作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美诗篇。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律诗较少,五、 七言律诗一共只有八十多首,大部分是乐府和歌行。这两种体式,字数灵 活,格律不严,能够比较自由地表达诗人深刻的思想、奔放的情感和丰富 的想象。例如《将进酒》开头就是一个十字长句“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 来”,中间杂有三字句、五字句,运用自如。
2018年真题链接:山东编导统考:杜甫诗歌的特色
(1)杜甫擅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 事物,通过客观的描写,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里,从而 揭示它的本质。比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把尖锐的阶级矛 盾集中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个字里,使人触目惊心。

隋唐文学史课件

隋唐文学史课件

(二)唐代散文的成就

中唐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以恢复儒学 为旗号而进行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革新, 以清新质朴的散体文代替华美空洞的骈体文, 使文体革新取得成功。
《全唐文》(清.董皓等编)收作者3035人,骈散文共
20025篇。清末的陆心源(藏书家)编《唐文拾遗》和 《唐文续拾》,续收777位作者,文2871篇,两者合计, 作者3516人,文22896篇。现据西北大学《新编全唐五 代文》新增未收文1100余篇。
二、唐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一)诗歌的繁荣 (二)散文的成就 (三)小说的成就 (四)词的产生和发展 (五)变文
(一)唐代诗歌的繁荣与发展
1、诗人众多,名家辈出
《全唐诗》(清.彭定求)收录唐代诗人两千二百
余家。 《全唐诗补编》(今人陈尚君)收作者一千多人。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统计,唐代诗人有别集 者共691家。 《诗薮· 外编》(明.胡应麟):“甚矣,诗之盛 于唐也!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 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
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对唐文学发展的影响
(1) 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可以由此进入上层统治集团,这 就使文学进一步从宫廷和贵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这也是唐 代文学的繁荣的一个原因。 (2)形成整个社会重视文学的风尚。 (3)重视诗赋艺术技巧,讲究声律对仗。 严羽《沧浪诗话 · 诗评》曰:“或问:‘唐诗何以胜我 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4)“行卷”、“纳卷”、“温卷”对文学创作有影响。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出 对 出 对 出 对 出 对
8、影响深远广泛

隋唐文学 文学史 课件

隋唐文学 文学史 课件
(1)李白的才能:艺术家的气质、诗人的妙 笔、超乎世事的思维
(2)李白的弱点:思想比较幼稚,对于人际 交往不是很在行,行动做事不谨慎,并无治 国为政的政治才能。不够冷静。
(3)李白的理想:“管晏”自比,姜太公自 比。
(4)李白的错位:没有发挥优长。
艺术特色
1.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与艺术结构 的腾挪跌宕完美地结合。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四杰”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卢、
骆生年较早,约比王、杨长十余岁。 ❖四人创作个性不同,所长亦异,其
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 律。
❖ 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确有文才又自负 很高的诗人,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 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 积着不甘居于人下的雄杰之气。
❖ 宋苏东坡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边塞诗派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 武,世称高常侍,与岑参并称,盛 唐边塞诗代表作家。其边塞诗感情 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长于 七古。
❖代表作《燕歌行》。
《燕歌行》写作背景
❖ 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 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 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开元二十一年后,幽 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
译文
❖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 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喜 欢。
❖ 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阔 无边的旧日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 到它就很艰难。象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 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 人间。
唐明皇与杨贵妃
写作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居秋暝
《送元二使安西》
首句抓住“朝雨”“客 舍”“柳色”,为送别勾画了一个明朗清新的环 境,这样一来,送别的气氛就不是伤悲,而是轻 快明朗的。尾联用最能表达感情的事和语言入诗。 他不说送别时的其它种种活动,而只提取把酒相 送的一句话,真挚的友情和豪壮的胸怀皆有,既 充满人情味。所以,这首诗被人们谱成曲,成为 千古传唱的别离歌。明李东阳《麓堂诗话》云: “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 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 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 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 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
感遇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感遇》其二
诗咏兰若,托物寓意, 后四句写秋风之中芳草摇落,表现出 一种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悒郁情怀, 从而将自己政治失意、壮志未酬,美 好理想未能实现的苦闷心情含蓄地表 达了出来。反映出一个有理想、有抱 负的知识分子无处施展自己才智的悲 哀和苦闷。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底树 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第四编 隋唐五代 文学
绪论
进入
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
与初唐诗坛 盛唐诗歌
进入
第二章
进入 进入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李白
杜甫 中唐诗歌
进入
进入
第六章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唐代散文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晚唐诗歌 词的初创及晚唐
五代词

高。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是 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 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二是由梁、 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 王胄、庾自直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 朝。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 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第二节
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仪
初唐诗坛
贞观时期,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唐太
宗是贞观文学的领袖。贞观诗风主要受南朝文学 的影响,逐步走向宫廷化。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 重要诗人。他的五言诗,“绮错婉媚”,讲究对 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 时人谓之“上官体”。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 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但其内容仍局限于宫廷 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所以诗歌的变革只能 由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一般士人即四杰来承担。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在狱咏蝉
《在狱咏蝉》
诗以蝉自喻,用比兴 手法寄托了自己的悲愤心情。清人施 补华《岘佣说诗》:“三百篇比兴为 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 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 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 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 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比兴不同如此。”
沈佺期和宋之问是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宫庭诗人。
其主要贡献:总结了六朝以来的声律方面的创作 经验,进一步将趋于成熟的律诗形式固定下来, 最终确立律诗的形式。他们的作品格律形式完整, 为历代批评家所推崇。《新唐书· 宋之问传》: “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 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全期又加靡 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 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谓 苏武李陵也。”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五言 至沈宋始可称律。”沈之《独不见》为成熟的七 律,宋之《度大庾岭》为成熟的五律。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明月松间照 竹喧归浣女 随意春芳歇 天气晚来秋 清泉石上流 莲动下渔舟 王孙自可留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二、孟浩然及其他山水诗人
1、孟浩然诗。与王维齐名而同样以写自然
山水见长的是诗人孟浩然。孟浩然的山水 诗, 贴近生活,将净化的情思、清淡的语言、 明秀的诗境融为一体。自然平淡,清旷冲 逸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但也有少 数诗写得气象壮阔,如《临洞庭湖赠张丞 相》。
第四节
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经过九十余年的发展,初唐诗歌在题材范围的扩
大、体物写景技巧的成熟、声律的完善和风骨的 形成等诸多方面,已为唐诗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 础,而刘希夷和张若虚的歌行体则为诗歌意境的 创造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张若虚今存诗两首,单 凭一首《春江花月夜》奠定了他唐诗大家的地位。 这首诗将诗情、画意与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 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剔透的诗 境。类似的诗境创造,也体现在刘希夷的诗中。 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为 盛唐诗歌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准备。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三、杜审言与 “沈宋”
杜审言在五律方面的成就超过了杨炯,
使五律的创作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胡应麟《诗薮》说:“初唐无七言律, 五律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 为首倡。”他的《合晋陵陆丞早春游 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生动 的写出了早春的气息,这也是它最有 名的五律。
第三节 陈子昂与唐诗 风骨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云:“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 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 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 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 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 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 作者相视而笑。……”在这篇序言里,陈子昂提倡“风 雅”“兴寄”和“汉魏风骨”,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 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反对齐梁诗风,倡导“骨气端 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学风范。 此序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唐诗的健康发展 确立了正确的方向。但这种复古易重蹈古诗以比兴手法 论理寄慨的构思方式,简单的将抽象思维附着于感性形 象之上,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首联对仗精整,意境开阔, “风烟”一词,点出宦游之地一派凄迷,伤别之已微露。 颔联散承,以友情来宽释离情。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胸怀 大志,对未来充满信心,并以此来鼓励杜少府,情感细 致微妙,诚挚恳切,显得亲切而有信心。颈联:千古名 句,历来为人所称引,由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 四海,万里犹比邻”点化而来,但比曹植原句更为工整、 凝炼、深沉、精警,以宽阔的胸怀提出对人生离别的态 度,一洗以往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常态,格调高朗。这 种对人生的积极态度给人以鼓舞的力量,其乐观、奋发、 向上,充分体现出了唐代那种充满自信、乐观奋进的时 代气息。此后,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诗有:“相知 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高适《别董大》有:“莫愁前 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与此一脉相承。尾联由上 联的豪情勉励转为柔情开导,语气委婉,感情深挚,结 出不必伤别之意。此联也化用曹植“忧思成疾疹,毋乃 儿女仁”一联,但更显旷达。
二、王维


1、王维的生平(见教材236页)。 2、王维的诗歌创作。王维的一生以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 龄罢相为分界,前期有政治热情,诗多慷慨英发之气,风格雄浑 博大,后期则消极避世,隐逸山林,多山水田园诗,风格幽邃空 静,多禅趣。王维的诗歌可大致分为四类:其一,山水、田园诗, 名作有《山居秋暝》、《终南山》、《渭川田家》、《鹿柴》、 《竹里馆》、《辛夷坞》、《鸟鸣涧》等;其二,游侠、边塞诗, 有《使至塞上》、《观猎》、《少年行》、《老将行》、《陇西 行》等,意境雄浑,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其三,乡 情、友情、爱情诗,名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杂诗》 其二、《送元二使安西》、《送沈之福之江东》、《相思》等; 其四,政治感遇诗,有《寓言》其一、《偶然作》其五等。
3、山水田园诗。奠定王维在唐
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 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他精通音 乐,又擅长绘画,在他的山水田 园诗中,创造出“诗中有画”的 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 句诠。
观猎
风劲角弓鸣 草枯鹰眼疾 忽过新丰市 回看射雕处 将军猎渭城 雪尽马蹄轻 还归细柳营 千里暮云平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绩在初唐诗人中市较为独
特的一位,他的《野望》等 诗歌,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 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创造出 一种宁静淡泊而又纯朴疏野 的意境。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初唐四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 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杰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 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 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题材上‚由宫廷走 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举凡离别、怀 乡、边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皆入诗,内容上代表 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 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 雄放、铺张扬励;形式上王、杨长五律,卢、骆长于七 言歌行,改造了宫体诗。他们的诗歌创作,代表了矫正 宫廷诗风的成就。杜甫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 文哂未休。尔曹身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对他们的历史地位做出来很高的 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