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教案

合集下载

几种常见运动损伤原因及防治教案

几种常见运动损伤原因及防治教案

几种常见运动损伤原因及防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体育保健与康复》第四章第三节“几种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防治”。

详细内容包括:1. 常见运动损伤类型:扭伤、拉伤、骨折、擦伤等。

2. 损伤原因:运动过量、姿势不当、肌肉力量不足、热身不足等。

3. 防治方法:合理安排训练、加强肌肉力量、充分热身、正确使用护具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几种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2.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运动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互相帮助、关爱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运动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模型、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护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运动员受伤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几种常见运动损伤类型及损伤原因。

(2)讲解防治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列举出一种运动损伤,并讨论防治方法。

4.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扭伤、拉伤、骨折等典型病例,分析原因及防治方法。

5.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互相检查运动姿势,指出不足并改正。

六、板书设计1. 几种常见运动损伤类型及损伤原因2. 防治方法3. 重点:安全意识、运动自我保护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自己在运动中可能出现的损伤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 答案: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完成,教师批改后给予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实践情景引入等方法,使学生掌握了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但部分学生对运动安全意识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运动损伤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完整版体育课教案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

完整版体育课教案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

完整版体育课教案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原因,提高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

2. 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动损伤的分类、原因及处理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骨折、皮肤擦伤等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模型、急救包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运动员在比赛中受伤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运动损伤现象,并提出问题:“什么是运动损伤?运动损伤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和处理运动损伤?”2. 知识讲解(15分钟)(1)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原因。

(2)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①肌肉拉伤:立即停止运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

②关节扭伤:立即停止运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必要时进行复位。

③骨折:保持伤肢固定,尽快就医。

④皮肤擦伤:清洗伤口,消毒,包扎。

3. 实践操作(10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发放急救包,让学生动手实践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关于运动损伤处理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互相扮演伤员和救护者,进行情景模拟,检验学生对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①肌肉拉伤: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②关节扭伤: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复位③骨折:固定伤肢、尽快就医④皮肤擦伤:清洗伤口、消毒、包扎2. 运动损伤预防措施①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②合理安排运动负荷③注意运动器材和场地的安全④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原因。

(2)举例说明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2. 答案:(1)运动损伤是指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身体组织损伤。

2024年完整版体育课教案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

2024年完整版体育课教案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

2024年完整版体育课教案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七章《运动保健》第二节“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

具体内容包括: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原因;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紧急处理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及措施;实际操作演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原因,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紧急处理方法,提高运动保健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紧急处理方法。

难点: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及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模型、急救箱。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运动损伤的危害,激发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原因。

3. 常见运动损伤识别与处理:(1)关节扭伤(2)肌肉拉伤(3)骨折(4)皮肤擦伤采用图文并茂、模型展示、现场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损伤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4. 运动损伤的预防:(1)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措施:加强锻炼、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注意运动器材和场地、遵循运动规则等。

5. 实际操作演练:分组进行模拟急救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常见运动损伤处理及防治(1)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原因(2)常见运动损伤识别与紧急处理1)关节扭伤2)肌肉拉伤3)骨折4)皮肤擦伤(3)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及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原因。

(2)列举三种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3)谈谈你对运动损伤预防的认识。

2. 答案:(3)结合教材内容和个人实际,阐述运动损伤预防的意义和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体育社团,了解更多运动保健知识,提高自身运动素养。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和原因。

2. 培养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3. 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损伤的定义和分类2. 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3. 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4. 常见运动损伤的案例分析5. 运动损伤的康复与恢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2. 教学难点:运动损伤的诊断和康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运动损伤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练习,模拟运动损伤的处理过程。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运动损伤的预防、处理和康复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运动损伤的定义和分类,引发学生对运动损伤的关注。

2. 讲解:详细讲解运动损伤的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3. 实践:学生分组练习,模拟运动损伤的处理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4. 讨论:分组讨论运动损伤的预防、处理和康复方法,分享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学习态度。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模拟练习中的操作准确性、熟练程度以及安全意识。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和自我学习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材或相关资料。

2. 课件:PowerPoint或其他演示软件制作的课件。

3. 视频资料:有关运动损伤处理的示范视频。

4. 模拟道具:用于模拟运动损伤处理的道具,如绷带、急救包等。

5. 网络资源:在线案例分析、相关学术文章、康复训练指导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和原因。

运动损伤教案

运动损伤教案

运动损伤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3.能够正确使用常见的运动护具。

二、教学内容
1.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2.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
3.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4.常见的运动护具及其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难点:正确使用常见的运动护具。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引入话题,如“你们平时喜欢什么体育项目?是否遇到过受伤情况?”
2.知识讲解(30分钟)
(1)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包括急性和慢性损伤,软组织损伤等。

(2)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包括热身、逐渐增加训练强度、保持良好体态等。

(3)了解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包括止痛、止血、冰敷等。

(4)介绍常见的运动护具及其使用方法,如护膝、护肘、护腕等。

3.案例分析(20分钟)
通过实际案例讲解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和常见的运动护具的使用方法。

4.操作演练(30分钟)
让学生尝试正确使用常见的运动护具,如穿戴护膝、绑定护肘等。

5.总结(5分钟)
回顾本次课程所学内容,强调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运动
护具的必要性。

五、教学评价
1.能够准确描述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2.能够列举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
3.能够正确处理常见的运动损伤;
4.能够正确使用常见的运动护具。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案5篇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案5篇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案5篇《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教案(一)在运动中看到的或自己亲身经历的运动中受伤的经过。

学生:举手回答。

2.教师小结,导出本课学习内容。

(-)运动损伤发展的原因14分钟1 .活动目的:明确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认识运动损伤的危害性,唤起对运动损伤预防的思考。

2 .活动形式:自主学习,分组讨论,老师小结。

3 •具体步骤:(1)学生自学教材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内容。

(2)教师给出讨论题目:结合体育锻炼和自主学习,你认为哪些因素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怎样做才能预防运动损伤?(3)提出讨论要求,各组推选讨论主持人和记录员。

(4)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5)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汇报人,代表本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做相应补充)。

(6)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教师给予补充、归纳。

4 .教师小结:大家知道,体育运动不仅可以使人体魄强健、体型健美,还可以使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是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但是,在体育学习 提高部分锻炼中,可能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或场地不平整、器械失修,或因疲劳和其他原因引发运动伤害事故。

一旦发生损伤,既影响身体健康,也影响学习和生活。

因此,在体育锻炼中要树立安全意识,明确预防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和锻炼身体。

(-)预防运动损伤的要求13分钟1活动目的:掌握运动前预防措施,明确运动前应做哪些准备,知道运动过程中有哪些基本要求。

5.活动形式:分组讨论,教师小结。

6•具体步骤:(1)教师给出讨论题目:为了预防运动损伤,运动前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在运动过程中预防运动损伤有哪些基本要求。

(2)提出讨论要求,各组推荐讨论主持人和记录员。

(3)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学生讨论信息。

(4)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汇报人,代表本小组讨论结果(小组内其他成员可以做相应的补充)。

(5)在学业讨论、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给予补充、归纳和讲解。

体育教案-理论课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体育教案-理论课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体育教案-理论课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和常见原因。

2. 培养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 使学生学会运动损伤的基本处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运动损伤的定义与分类2. 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3. 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运动损伤的基本处理方法。

2. 教学难点: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损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基本概念。

3. 原因与预防:分析运动损伤的原因,教授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如正确训练、适当休息、饮食营养等。

4. 处理方法:讲解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包括冷敷、热敷、按摩、拉伸等,并演示相关操作。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模拟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练习情况。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模拟练习中的动作规范程度。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和原因,传授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2. 示范法:演示运动损伤的预防技巧和处理操作。

3. 实践法:学生分组练习,亲身体验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运动中的损伤经历和预防处理方法。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运动损伤预防及处理教程。

2. 教具:投影仪、电脑、白板、教学PPT。

3. 器材:模拟运动损伤的道具(如绷带、冰袋等)。

八、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明亮,配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教学设备。

2. 运动场:可供学生实践运动的场所。

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练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和原因。

2. 让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 让学生学会运动损伤的基本处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运动损伤的定义和分类2. 运动损伤的原因3.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4. 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5. 运动损伤的康复与恢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2. 教学难点: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和康复训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2. 演示法:展示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运动损伤的预防训练和处理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3. 演示与实践:展示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运动损伤经历,讨论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5. 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加深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运动损伤预防及处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对作业的完成质量。

七、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材、PPT、演示视频等教学资源。

2. 教学场地与器材:准备适合进行运动损伤预防训练和处理练习的场地与器材。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运动员或教练来讲解他们的运动损伤经历和预防处理方法。

2. 组织学生参观运动医疗中心,了解运动损伤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反馈等,以便对后续的教学进行改进和调整。

十、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运动损伤预防及处理知识,整理重点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掌握练习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5、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措施,同时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6、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练习时严肃认真,不可嬉戏打闹。
四、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
1、擦伤
即皮肤表面受到摩擦后的损伤。
处理方法:,用生理盐水消毒后在患处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即可。
2、鼻出血
发生碰撞、摔倒、激烈运动时鼻腔毛细血管破裂导致。
处理:24小时前为急性期:方法: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24小时后为恢复期: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复性锻炼
5、心力憔悴:
表现:人发冷,多汗、脸色白或红、头痛、晕、虚、筋疲力尽。
预防:教练或练习者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
处理:离开热的地方,宽衣、湿衣。清醒后给他慢喝些水、注意观察,病人当天不要多运动
处理方法:放松坐下,头稍后仰,用手指捏住鼻翼,暂时用口呼吸,压迫鼻腔中血管止血。如流血过多,可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或颈后。
3、肌肉韧带拉伤:
内因:训练水平不够、柔韧、力量、协调性差,生理结构不佳
外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气温、湿度、上课内容不好
预防:选教练、场地及适当的课程,在正常天气情况下锻炼、准备活动充分、循序渐进。
(2)练习场地太滑、器械不牢固、服装与鞋袜不适宜等,都可能成为受伤的原因。
6、组织纪律性混乱和违反练习活动规定也是造成损伤事故的原因。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根据造成损伤的原因,制定如下与之相关的预防方法:
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客服思想麻痹;
2、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3、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恰当的活动内容,要控制运动量;
7、重力休克:
表现:头晕、眼发黑、心难受、脸苍白,手发凉,严重时晕倒。
原因:动时血液都供应下肢、突然静止运动时静脉回流不够,脑缺血缺氧,产生脑贫血。
预防:强度运动后,不要马上停止运动。
处理:让患者平卧、脚垫高、头低于脚,从小腿顺大腿按摩。
8、运动腹痛:
原因1:肝脾淤血。慢性腹部疾病
原因2:呼吸肌痉挛(准备活动不够,肺透气低,运动与呼吸不协调)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怎样发生,应该怎样避免
教学难点: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课的部分
教学内容




提问: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是《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及预防》,那么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题目,告诉我你所想到的问题有哪些?
答:1、运动损伤的概念?(什么是运动损伤?)
2、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如何预防?
体育与健康课教案
授课班级:高一(4)班
人数:33人
时间:2015.5.27
授课教师:XX
教学内容: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及预防
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的原因,掌握一些基本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并能在运动中最大度的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2、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氛活跃,同时培养学生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
3、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哪些?如何处理?…….
小结:好的,我们本次课所要解决和掌握的就是这几大问题,那么在学习之前,我想问问大家所知道的在比赛中,因为运动损伤而影响比赛的运动员有哪些?
通过提问引出刘翔案例。
事物发展必然有两重性,体育亦然。体育运动能给我们带来健康,也可能给我们的身体造成损伤。






处理:24小时前为急性期:方法:停止运动、冷敷、包扎、抬高受伤部位。24小时后为恢复期:配合按摩、微动、康复或恢复性锻炼。
4、关节扭伤:
内因:技术掌握不好、协调性差,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小、生理结构不佳、疲劳产生体力差
外因:准备活动不够、场地滑、动作速度快、转、跳多。
预防:准备活动充分、了解设备使用、循序渐进,让教练或自己速度放慢。












一、提问:什么是运动损伤?
定义: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二、运ຫໍສະໝຸດ 损伤发生的原因1、思想因素:
认识不足,措施不当。思想上麻痹大意,不注意科学的锻炼方法,忽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急于求成,盲目地进行锻炼,以及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6、运动疲劳:
表现:心悸、心动过速,运动后血压、脉搏恢复慢,内脏不适、血尿等。:人发冷,多汗、脸色白或红、头痛、晕、虚、筋疲力尽。
原因:训练方法不对、不循序渐进、系统训练,运动量大、训练时间多长、休息不充分等。
预防:安排合理的训练时间、计划,注意劳逸结合。
处理:调整锻炼计划,运动量,循序渐进、进行系统训练、全面训练。
原因3:胃肠痉挛(运动前吃得过饱、饭后过早运动,空腹或喝水太多)
预防:运动前健康检查,合理安排运动饮食,吃饭前后1小时运动,不空腹、喝水太多运动
处理:减慢运动速度、加深呼吸、调整运动呼吸节奏、手按疼痛部位,实在不行停止运动。






体育锻炼中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要做到:从思想上对运动损伤的预防给予重视,调节身体机能使之处于良好的运动状态,创造安全的锻炼环境,注意科学锻炼以及加强薄弱、易伤部位的锻炼。
倘若还是不小心发生运动损伤,可以遵循运动学的“大米原则”(Rice)即:休息 ( Rest )+ 冰敷 ( ice compress )
+ 压迫 ( constrict )+ 抬高 ( elevate )
课后小结
2、准备活动不当:
(1)不做准备活动就行进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关节损伤;(2)准备活动敷衍了事,肌肉关节及身体各器官未达到适宜水平;(3)准备活动内容不恰当,训练中主要用力部位没有活动到,活动开;
(4)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机能开始正式练习时已经处于疲劳状态易引起损伤。
3、身体心理素质差:
(1)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致使肌肉力量和弹性差,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不够,反应迟钝,都能可发生运动损伤;
(2)心情不好情绪不高,思想不集中,以及在练习中因恐惧、胆怯、犹豫及过分紧张等都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4、错误的练习方法:
在练习技术动作违反了人体结构与功能特点或者运动的力学原理,就容易造成受伤,这是学习新技术时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5、气候不良与场地不适应:
(1)气温过高,易发生中暑和疲劳,气温过低,易发生冻伤导致肌肉僵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