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五四制)沪教版语文九下《捕蛇者说》word教案
《捕蛇者说》优质教案

《捕蛇者说》优质教案《捕蛇者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沈从文的代表作品之一,作为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如何设计一堂优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的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技巧,是每位语文教师所面临的挑战。
本篇教案将从导入引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设计以及课堂评价等方面详细阐述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捕蛇者说》教学活动。
一、导入引入引导学生回顾《捕蛇者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比如通过提问、播放相关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快速进入故事情境,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理解《捕蛇者说》的主题和寓意。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
3.掌握沈从文的文学风格和写作技巧。
4.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分析、文学风格和写作技巧。
难点:学生对于小说主题的理解和归纳、对于作者写作技巧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阶段: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和基本情节,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整合阶段:以小组形式进行深入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主题、人物形象和作者的写作技巧,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
3.展开阶段: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进行个人或小组展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体会,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反思。
4.拓展阶段:引导学生探究《捕蛇者说》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关联,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促进跨学科思维。
5.总结阶段: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梳理学生的学习收获,引导学生对小说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五、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展示、个人写作等形式来评价学生对于《捕蛇者说》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注重学生的观点独特性和逻辑性,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素养。
通过以上的教案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深入探讨《捕蛇者说》这部作品,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学的魅力,提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九年级《捕蛇者说》教案 -

九班级《捕蛇者说》教案-导语:《捕蛇者说》是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文言散文,表达了怜悯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下面是该课文的教学设计,欢迎参考!【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力气1了解柳宗元的文学常识及说的体裁特点2把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3理解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诵文章能了解文章大意2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理解表达的思想感情3在生疏文章的主要的内容前提下,理解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篇说,让同学理解蒋氏三代宁可死于毒蛇之害而求免于苛税的描述,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的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行,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怜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同学们,蛇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下面请同学来谈一谈。
2、想到了蛇,同学们就联想到了凶狠、残忍这些词语,就感到恐惊。
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柳宗元又是怎样说说捕蛇人的事的。
[板书课题,]或从背景介绍导入:唐玄宗天宝中期起,战斗仍频,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斗、朱沎(cǐ)叛乱等祸乱接连发生,全国税户比唐玄宗早期削减四分之三,而兵员却增加三分之一。
朝廷任凭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旧税加新税,无休无止,民不堪命。
人民在重赋逼迫下逃往他乡,但悍吏仍不放过,有流亡则摊出(由存留户共同负担),已重者愈重。
在这种状况下,当时却有一种职业可以免其赋税,到底是什么职业呢?他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捕蛇者的世界。
二、揭题解题:1、捕蛇者说不能译成捕蛇的人说,由于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谈论,可以叙事,但叙事也是为了说理,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2、简介: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
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抱负。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实行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分析并评价文章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运用文中的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同情,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2.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分析并评价文章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
2. 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3. 运用文中的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课文、注释、问题讨论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认真听讲,了解课文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学生查找注释,解决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难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5.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文章的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交流心得。
6. 写作训练: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修改。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学生整理笔记,巩固学习成果。
8.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课堂所学。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文章,拓展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理解程度等。
教师也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看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捕蛇者说》。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捕蛇者”、“赋税”、“蛇毒”等。
分析文中描绘的捕蛇者的生活状况和封建社会的矛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翻译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捕蛇者的同情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捕蛇者说》的文意、结构和修辞手法。
文中描绘的捕蛇者的生活状况和封建社会的矛盾。
2. 教学难点: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和词语的理解。
对文中深层次意义的理解和探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捕蛇者说》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让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讲解与分析:讲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分析文中的捕蛇者的生活状况和封建社会的矛盾。
5.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对自己的启示。
让学生尝试用文中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写一段自己的文章。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捕蛇者说》。
3. 选择一篇类似的课文,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 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捕蛇者生活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捕蛇者的生活现状。
3.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捕蛇者与农民的生活进行对比,揭示封建社会的矛盾。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捕蛇者说》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3)了解古代捕蛇业的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论证手法和表达技巧;(2)学会对比阅读,从文章中汲取有益于现实生活的启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提高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捕蛇者说》,感受文章的韵律美;2. 字词讲解:梳理文中的生僻字词,解释重点句式;3. 文章背景:介绍古代捕蛇业的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4. 文章分析:分析文章的论证手法和表达技巧;5. 对比阅读:挑选相关文章进行对比阅读,拓宽视野。
三、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背诵;2. 文章中重点字词和句式的掌握;3. 古代捕蛇业的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四、教学难点1. 文章的论证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2. 对比阅读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捕蛇者说》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僻字词和不懂的句子;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重点字词和句式的讲解,分析文章的论证手法和表达技巧;5. 对比阅读:组织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分享阅读心得;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完成相关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对比阅读:评估学生在对比阅读中的分析能力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实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代捕蛇业的兴趣;2. 引导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3. 鼓励表达: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7篇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7篇《捕蛇者说》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一、理解并掌握“质、赋、嗣、蹙、藉、徙、俟”等文言实词,了解“乎”、“而”的多种用法。
二、认识“说”这一文体的特点及对比的写法。
三、理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一中心文句以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感情。
教学设想一、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说”这一文体和特点;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第4段从语言角度分析、第5段从思想角度分析是难点,必须引导学生力求正确把握。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捕蛇者说》写于作者在永州任职时,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
课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敛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或叙事兼议论,或议论兼叙事,将叙事和评论结合起来,以说明一个道理。
二、讲析课文引导学生凭借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第1段。
教师适时做以下点拨:1、重点词语和文句质:质地,东西的主体。
这里指基本颜色。
章:花纹。
啮(niè):咬。
腊(某ī):干肉。
文中用作动词,把肉晾干。
岁:每年。
当(dàng):抵充、顶替。
永之人争奔走焉:永州的老百姓争先恐后地忙着去做这件事。
焉,兼词,于此,为这件事。
2、提问: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异蛇”之毒?明确:(1)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线,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
(2)这一段重在写“毒蛇”之异,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一是颜色之异,二是毒性之异,三是用途之异。
(3)注意首句的省略句“触草木尽死”,“尽死”前省去的主语应是“草木“,其余皆省去“毒蛇”。
小结:写“异蛇”剧毒,而“永之人争奔走焉”。
3、指名朗读第2、3两段提问:蒋氏的自述反映了什么?文章在这一段着重写什么?明确:如果说第1段是概述,从第2段开始便转入到具体的描述。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捕蛇者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例如“捕蛇者说”、“赋敛”、“租税”等。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如实词推断、虚词辨析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推测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3)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2)认识捕蛇者与农民的对比,理解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的道理。
(3)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捕蛇者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如倒装句、被动句等。
(2)通过课文内容推测人物心理和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导入方式:图片展示、问题引导等,引发学生对课文《捕蛇者说》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课文,解决疑难问题。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捕蛇者说》。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参与度。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捕蛇者说》全文。
能够分析并理解文本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能够解释“捕蛇者说”这个的含义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文本分析和解读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批判精神。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捕蛇者说》全文。
2. 分析并理解文本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解释“捕蛇者说”这个的含义和作用。
2. 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批判精神。
教学准备:1. 课文《捕蛇者说》全文。
2. 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捕蛇者说》的作者柳宗元及其时代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捕蛇者说”的含义和作用。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捕蛇者说》全文,理解文本内容。
2.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词和难点。
三、合作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本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 各小组选取一个比喻或象征进行深入分析,并分享给全班。
四、角色扮演(10分钟)1. 学生分组扮演文本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2. 各小组表演后,进行互评和总结。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社会现实。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捕蛇者说》全文,分析并理解文本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深入解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细节,深入解读捕蛇者与蛇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如何反映出社会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捕蛇者说
解词
(一)
质章啮然得
腊饵可以已去死肌
聚岁赋其二赋募
当其租入当争奔走焉
争奔走焉
(二、三)
专其利专是嗣
为死于是几数
貌戚悲且
莅事者莅更若役
役复何如
(四)
大戚汪然涕生
君将哀而生之乎甚向
向吾不为斯役为病
积积于今蹙殚(竭)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庐(室)
号呼而转徙顿踣犯(触)
呼嘘毒疠死者相藉藉
曩今其室十无一焉非死则徙尔
尔悍吏叫嚣隳突
叫嚣乎东西东西(南北)哗然而骇
虽虽鸡狗不得宁焉恂恂
弛然谨食之食时
退甘食齿尽吾齿
犯死熙熙旦旦有是是
死乎此则已后矣毒
(五)
悲苛政苛政猛于虎也
尝是为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以俟人风焉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翻译
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身子,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死掉;如果咬人,没有抵挡蛇毒的办法。
然而捕捉到(这种蛇),把它晒干用作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弯曲、脖肿、恶疮,消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起初,太医
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召募能够捕到这种蛇的人,(让他捕蛇来)抵他的租赋。
永州的百姓争着干这差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独自享受这捕蛇可以抵税的好处已有三代了。
我问他,他却说:“我爷爷死在捕蛇这差事上,我父亲死在捕蛇这差事上。
现在我接替干这差事十二年了,差点儿死掉的情况已经有我同情他,并且说道:“你怨恨这件差事吗?我打算去告诉主管官吏,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好几次。
”他说这些话时,脸色好像很悲伤。
蒋氏非常悲伤,眼泪汪汪,说道:“您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那么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的赋税所遭遇的不幸那么厉害呢。
(假使)从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
从我家三代人定居在这个村子,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
然而这些年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他们把田里的出产全部都交出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全都交出去,(也交不够租赋),
(大家)哭号着辗转迁徙,又饥又渴常常跌倒在地,(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毒气,到处尸骨成堆。
从前和我爷爷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难得有四五户了。
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
而我却靠着捕蛇独自存活下来。
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这个地方,四处吵嚷叫喊,到处冲撞破坏,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间的气势),即使鸡狗也不得安宁啊。
我提心吊胆的起身,看看那瓦罐,蛇还在里面,就放心躺下了。
小心喂养蛇,到时候把蛇送上去(交了差)。
回家后我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长出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
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就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了。
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有死亡临头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那些死去的乡邻已经是要晚了,我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我听了他的话更加悲伤。
孔子说:“残酷的统治令比猛虎还凶暴啊。
”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孔子的这句话还是可信的。
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这毒蛇更厉害的呢!因此,我写了这篇“说”,用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了解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