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泵课程设计
solidworks齿轮油泵课程设计

solidworks齿轮油泵课程设计摘要:一、齿轮油泵概述1.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2.齿轮油泵的分类及应用领域二、SolidWorks 齿轮油泵课程设计1.SolidWorks 软件介绍2.使用SolidWorks 进行齿轮油泵设计的步骤3.齿轮油泵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与建模4.齿轮油泵的装配与仿真三、齿轮油泵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材料选择2.参数设定3.性能优化四、结论1.SolidWorks 在齿轮油泵设计中的应用价值2.齿轮油泵设计对于相关行业的重要性正文:一、齿轮油泵概述齿轮油泵是一种通过齿轮的旋转来吸取和排放液体的泵。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在齿轮旋转的过程中,将液体从进口吸入,然后通过齿轮的啮合将液体排放到出口。
由于齿轮油泵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流量稳定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
齿轮油泵主要分为外啮合齿轮油泵和内啮合齿轮油泵两大类。
其中,外啮合齿轮油泵又可分为径向齿轮油泵和轴向齿轮油泵;内啮合齿轮油泵则可分为双齿轮油泵和多齿轮油泵。
不同类型的齿轮油泵在结构、性能和应用领域上有所差别,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二、SolidWorks 齿轮油泵课程设计SolidWorks 是一款功能强大的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
在齿轮油泵课程设计中,使用SolidWorks 软件可以方便地进行零部件的建模、装配和仿真,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使用SolidWorks 进行齿轮油泵设计的步骤如下:1.创建新文档,设置工作环境。
2.根据设计要求,绘制齿轮油泵的草图,包括泵体、进出口法兰、齿轮、轴承等零部件。
3.利用SolidWorks 的建模功能,将草图转化为三维模型。
4.对各零部件进行参数设置,如材料、尺寸等。
5.进行齿轮油泵的装配,将各零部件组合在一起。
6.利用SolidWorks 的仿真功能,对齿轮油泵进行性能分析,如流量、压力、温度等。
7.根据仿真结果,对齿轮油泵进行优化设计。
proe课程设计齿轮泵

proe课程设计齿轮泵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齿轮泵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2. 掌握齿轮泵的主要参数计算方法和性能影响因素;3. 了解齿轮泵的CAD设计流程和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Proe软件进行齿轮泵三维建模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齿轮泵性能、优化设计的能力;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3. 引导学生关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Proe软件设计齿轮泵,掌握齿轮泵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机械设计人才。
二、教学内容1. 齿轮泵基本理论:- 齿轮泵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齿轮泵的主要性能参数及计算方法;- 齿轮泵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2. Proe软件操作:- Proe软件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技巧;- 齿轮泵三维建模流程及注意事项;- 齿轮泵装配及运动仿真。
3. 齿轮泵设计方法:- 齿轮泵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步骤;- 齿轮泵的CAD设计方法;- 齿轮泵结构优化设计。
4. 实践教学:- 齿轮泵设计实例分析与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齿轮泵设计实践;- 针对齿轮泵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与解答。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与教材章节相对应。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教材第1章:齿轮泵基本理论;- 教材第2章:Proe软件操作;- 教材第3章:齿轮泵设计方法;- 教材第4章: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齿轮泵设计能力。
齿轮泵设计课程设计

齿轮泵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齿轮泵的基本设计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齿轮泵进行设计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掌握齿轮泵的主要参数计算和选择方法,了解齿轮泵的制造和加工工艺。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CAD等软件进行齿轮泵的辅助设计,能够进行齿轮泵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工程责任感,提高学生对齿轮泵设计和制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齿轮泵的主要参数计算和选择方法,齿轮泵的制造和加工工艺,以及齿轮泵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具体来说,包括齿轮泵的分类和应用范围,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齿轮泵的设计方法和步骤,齿轮泵的主要参数计算和选择方法,齿轮泵的制造和加工工艺,齿轮泵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通过讲授法,使学生掌握齿轮泵的基本设计原理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通过实验法,使学生能够进行齿轮泵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通过讨论法,使学生能够进行团队合作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主要用于提供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多媒体资料主要用于展示齿轮泵的图像和动画,实验设备主要用于进行齿轮泵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论文和专利资料,进行拓展学习和研究。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和团队协作等情况,占总评的20%。
作业主要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占总评的30%。
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占总评的50%。
齿轮泵设计课程设计

齿轮泵设计参数:包括齿轮模数、齿数、齿宽、齿高、齿距等
优化目标:提高齿轮泵的效率、降低噪音、延长使用寿命等
优化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CFD仿真等方法进行优化设计
优化结果:优化后的齿轮泵设计参数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提高齿轮泵的性能和可靠 性。
密封设计:优化密封设计, 提高齿轮泵密封性能
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材料, 提高齿轮泵耐磨性
确定齿轮 泵的装配 和安装方 式
确定齿轮 泵的测试 和验收标 准
齿轮泵类型: 选择合适的齿 轮泵类型,如 外啮合齿轮泵、 内啮合齿轮泵
等
流量:确定齿 轮泵的流量需 求,以满足实
际应用需求
压力:确定齿 轮泵的工作压 力,以满足实
际应用需求
转速:确定齿 轮泵的转速需 求,以满足实
际应用需求
材料:选择合 适的齿轮泵材 料,如不锈钢、 铸铁等,以满 足实际应用需
建筑领域:用于输 送混凝土、砂浆等
环保领域:用于污 水处理、污泥处理 等
齿轮泵设计流程
提高齿轮泵的效率和性能 降低齿轮泵的噪音和振动 保证齿轮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满足客户对齿轮泵的具体需求
确定齿轮 泵的类型 和尺寸
确定齿轮 泵的转速 和流量
确定齿轮 泵的压力 和温度
确定齿轮 泵的材料 和制造工 艺
流量与扬程的关系:流量越大, 扬程越高
影响流量与扬程的因素:泵的 结构、转速、叶片角度等
效率:齿轮泵的效率取决于齿轮的 啮合效率、轴承的摩擦损失和流体 的流动损失等因素
计算方法: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或理 论计算得到齿轮泵的效率和功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功率:齿轮泵的功率取决于齿轮的 转速、流体的流量和流体的压力等 因素
cad课程设计齿轮油泵

cad课程设计齿轮油泵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CAD课程设计中齿轮油泵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利用CAD软件进行齿轮油泵设计和绘制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2.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绘图技巧。
3.熟悉齿轮油泵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
4.能够熟练使用CAD软件进行齿轮油泵的绘制。
5.能够根据设计要求,独立完成齿轮油泵的设计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齿轮油泵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点。
2.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绘图技巧。
3.齿轮油泵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
4.齿轮油泵的CAD设计实践。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齿轮油泵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点。
第二周: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绘图技巧。
第三周:齿轮油泵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四周:齿轮油泵的CAD设计实践。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齿轮油泵的基本原理、设计步骤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齿轮油泵的设计和应用。
3.实验法:通过CAD软件操作实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提供CAD软件和相应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设计作业,评估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齿轮泵泵体设计课程设计

齿轮泵泵体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齿轮泵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掌握齿轮泵泵体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关键参数;3. 学生能了解齿轮泵泵体材料选择及性能要求;4. 学生能掌握运用CAD软件进行齿轮泵泵体三维建模的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齿轮泵泵体的设计;2. 学生能运用CAD软件进行齿轮泵泵体的三维建模和工程图绘制;3. 学生能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优化齿轮泵泵体设计,提高其性能;4. 学生能撰写齿轮泵泵体设计报告,展示设计过程和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机械设计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2.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树立质量意识,注重齿轮泵泵体设计的实用性和可靠性;4. 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敢于尝试新方法,优化齿轮泵泵体设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齿轮泵泵体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对齿轮泵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实际设计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齿轮泵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齿轮泵的组成部分,包括齿轮、泵体、泵盖、轴等;讲解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分析泵体在设计中的作用。
2. 齿轮泵泵体设计流程:讲解泵体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设计要求、选择齿轮参数、计算泵体尺寸、确定泵体结构等。
3. 齿轮泵泵体关键参数设计:分析泵体直径、泵体长度、泵体进出口直径等关键参数的设计方法,讲解如何根据泵的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参数。
4. 齿轮泵泵体材料选择及性能要求:介绍常用泵体材料的性能特点,分析不同工作条件下泵体材料的选择原则。
5. CAD软件在齿轮泵泵体设计中的应用:讲解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展示如何运用CAD软件进行齿轮泵泵体的三维建模和工程图绘制。
齿轮泵泵体设计课程设计

齿轮泵泵体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齿轮泵泵体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齿轮泵泵体设计中涉及的关键参数和计算方法;3. 引导学生掌握齿轮泵泵体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齿轮泵泵体三维建模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公式和工程软件进行齿轮泵泵体性能分析的能力;3. 提高学生解决齿轮泵泵体设计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2. 增强学生对齿轮泵泵体设计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价值认识;3. 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领域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机械设计及相关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齿轮泵泵体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具备实际工程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为实现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齿轮泵泵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齿轮泵泵体结构特点- 齿轮泵泵体工作原理及性能要求2. 齿轮泵泵体关键参数计算- 泵体主要尺寸计算- 齿轮参数计算- 流量、扬程和效率计算3. 齿轮泵泵体设计步骤及注意事项- 设计步骤概述- 设计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常见故障分析与预防4. 齿轮泵泵体三维建模与性能分析- CAD软件操作技巧- 齿轮泵泵体三维建模方法- 性能分析软件应用及结果解读5. 实际案例分析- 范例齿轮泵泵体设计过程展示-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设计问题- 总结齿轮泵泵体设计经验本章节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涵盖齿轮泵泵体的结构、工作原理、关键参数计算、设计步骤及注意事项等方面。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1-2课时:齿轮泵泵体结构及工作原理3-4课时:齿轮泵泵体关键参数计算5-6课时:齿轮泵泵体设计步骤及注意事项7-8课时:齿轮泵泵体三维建模与性能分析9-10课时:实际案例分析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k型齿轮油泵课程设计

k型齿轮油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k型齿轮油泵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相关术语和概念。
2. 学生能够描述k型齿轮油泵的安装、调试及维护方法,了解其应用领域。
3. 学生掌握k型齿轮油泵的性能参数及其影响因素,能够分析其性能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操作k型齿轮油泵,完成泵的组装和拆卸。
2. 学生能够分析k型齿轮油泵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软件,对k型齿轮油泵进行选型和性能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k型齿轮油泵,培养对机械设备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机械设备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提高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能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但对齿轮油泵的了解较少,需要结合实际操作进行学习。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k型齿轮油泵的选型、使用、维护和故障排除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k型齿轮油泵的基本结构:讲解泵体、泵盖、齿轮、轴、轴承、密封件等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及其作用。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2. k型齿轮油泵工作原理:阐述齿轮油泵的工作过程,分析液体在泵内的流动特性。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3. k型齿轮油泵的选型与计算:介绍选型依据、方法和步骤,以及使用计算软件进行性能计算。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4. k型齿轮油泵的安装与调试:讲解泵的安装要求、调试步骤及注意事项。
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5. k型齿轮油泵的维护与故障排除:分析常见故障及其原因,提出相应的维护措施和故障排除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外啮合直齿轮泵
工作条件:使用年限15年(每年工作300天),工作为二班工作制。
原始数据:理论排量:125ml/r;额定压力:6.3MPa;工作介质轴承油:220s
mm/2
注意事项:
课程设计任务书:
1)测绘一套相近部件或产品,完成测绘图;
2)根据给定要求设计齿轮泵,完成一套齿轮泵装配图和全部非标零件图;
3)完成全部零件三维实体造型,并进行数字装配;
4)完成齿轮泵标准件的计算选型
5)完成齿轮泵非标零件精度设计
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约7000字)。
- 2 -
机械基础综合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
- 3 -页
- 4 -
机械基础综合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
- 5 -页
- 6 -
机械基础综合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
- 7 -页
此设计中齿轮材料选为40r C ,调质后表面淬火,由上表可取。
)(8.18921a E MP Z = 图2.1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弯曲疲劳强度寿命系数FN K 7.选取载荷系数 1.3K =
8.齿宽系数d ϕ的选择 1d d b =ϕ
1.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
对一般的齿轮传动,因绝对尺寸,齿面粗糙度,圆周速度及润滑等对实际所用齿轮的疲劳极限影响不大,通常不予以考虑,故只需考虑应力循环次数对疲劳极限的影响即可。
齿轮的许用应力 按下式计算
[]S lim
σσN K =
S ——疲劳强度安全系数。
对解除疲劳强度计算,由于点蚀破坏发生后只引起噪声,振动增大,并不立即导致不能继续工作的后果,故可取 1S S H ==。
但对于弯曲疲劳强度来说,如果一旦发生断齿,就会引起严重事故,因此在进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时取 1.5~1.25S S F ==。
N K ——寿命系数。
弯曲疲劳寿命系数FN K 查图1。
循环次数N 的计算方法是:设n 为齿轮的转速(单位是r/min );j 为齿轮每转一圈,同一齿面啮合次数;h L 为齿轮的工作寿命(单位为h ),则齿轮
齿轮校核
《机械设计》
P219
- 8 -
机械基础综合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
- 9 -页
- 10 -
机械基础综合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 11 -页
- 12 -
机械基础综合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 13 -页
- 14 -
机械基础综合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
- 15 -页
六、联轴器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1.联轴器类型选择:
为了隔离振动与冲击,选用弹性套柱销联轴器。
2.载荷计算:
设齿轮泵所需功率为w P
)(245.760/101036kw Q P P w =⨯⨯⨯=-
Q ——流量
P ——工作压力
公称转矩:
m N 34.125n P
109.55T 5I ⋅=⨯=
由机械设计表14-1查得取
3.1=K A ,故由式(14-1)计算转矩为: 图6.1 联轴器
m ca ⋅N =T ⋅K =T I A 95.162
由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P143表6-97得刚性凸缘联轴器(GB/T5843—2003)轴孔直径为28的联轴器工程转矩为224N.m ,许用最大转速为9000r/min ,,故选用轴孔直径为28mm 的联轴器满足要求。
型号 轴孔长度L/mm L1/m m D1/m m D/mm d/mm d1/mm
J 型 44 62 55 105 28 48
联轴器
《课程设计》P143
- 16 -
机械基础综合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
- 17 -页
rad 002.0~001.0p =θ
轴的径向受到力与齿轮沿齿轮圆周液压产生的径向力和由齿轮啮合产生的径向力和相等。
在实际设计计算时用e pBD F
△85.0=近似计算
作用在从动齿轮上的径向力,即轴在径向受到的力为
N
7497100143.685.085.0=⨯⨯⨯==e
pBD F △。
查《机械设计手册》可得
p
22
4
42y 0769.0])287(5.01[028.01067028.0y ≤-=--⨯⨯⨯⨯-=F p
442rad 000854.021
1028.0106028.0θθ≤-=+⨯⨯⨯-=)
(F 故可得轴满足要求。
图7.1 轴的分析
密封
《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 P139
- 18 -
机械基础综合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 19 -页
- 20 -
机械基础综合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 21 -页
- 22 -
机械基础综合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 23 -页
设计小结
三周的机械课程设计结束了,说是三周,实则两周,第一周因测绘,因而无暇搞设计,两周的时间紧迫,因为感觉手里的资料太少了,没有,于是不得不晚上和周末抽时间来继续搞设计,时间抓的紧也很充实。
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大三的学生,我觉得能做这样的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
在已度过的两年半大学生活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基础课。
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基础课的理论面,如何去面对现实中的各种机械设计?如何把我们所学到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做类似的大作业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在做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当属查阅了很多次设计书和指导书。
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工程标准,一次次翻阅机械设计书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做的是课程设计,而不是艺术家的设计。
艺术家可以抛开实际,尽情在幻想的世界里翱翔,我们是工程师,一切都要有据可依.有理可寻,不切实际的构想永远只能是构想,永远无法升级为设计。
记得我曾经设计了一个很“艺术化”的减速器箱盖吊钩,然后找老师询问,结果马上被老师否定了,因为这样的设计,理论上可用,实际上加工困难,增加产品成本。
所以我们工程师搞设计不要认为自己是艺术家,除非是外形包装设计。
作为一名专业学生掌握一门或几门制图软件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本次课程设计没有要求用 auto CAD制图,但我却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都用到了它。
用cad制图方便简洁,易修改,速度快,我的设计,大部分尺寸都是在cad上设计出来的,然后按这尺寸画在图纸上。
这样,有了尺寸就能很好的控制图纸的布局。
另外,课堂上也有部分知识不太清楚,于是我又不得不边学边用,时刻巩固所学知识,这也是我作本次课程设计的第二大收获。
整个设计我基本上还满意,由于水平有限,难免会有错误,还望老师批评指正。
希望答辩时,老师多提些问题,由此我可用更好地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以便课后加以弥补。
经过几周的课程设计,我终于完成了自己的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感觉学到了很多的关于机械设计的知识,这些都是在平时的理论课中不能学到的。
还将过去所学的一些机械方面的知识系统化,使自己在机械设计方面的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除了知识外,也体会到作为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并且要有极好的耐心来对待每一个设计的细节。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好多问题,这些都是平时上理论课中不会碰到,或是碰到了也因为不用而不去深究的问题,但是在设计中,这些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不问老师或是和同学讨论,把它搞清楚,在设计中就会出错,甚至整个方案都必须全部重新开始。
比如轴上各段直径的确定,以及各个尺寸的确定,以前虽然做过作业,但是毕竟没有放到非常实际的应用环境中去,毕竟考虑的还不是很多,而且对所学的那些原理性的东西掌握的还不是很透彻。
但是经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更加深入的思考之后,对很多的知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刚刚开始时真的使感觉是一片空白,不知从何处下手,在画图的过程中,感觉似乎是每一条线都要有一定的依据,尺寸的确定并不是随心所欲,不断地会冒出一些细节问题,都必须通过计算查表确定。
设计实际上还是比较累的,每天在电脑前画图
- 24 -
机械基础综合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
或是计算的确需要很大的毅力。
从这里我才真的体会到了做工程的还是非常的不容易的,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或许提前体会到了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活吧。
经过这次课程设计感觉到自己还学到了很多的其他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经过训练能够非常熟练的使用Word和CAD。
并
所以这次课程设计,我觉得自己真的收获非常的大。
打完这行字,真的心一下子放了下来,看到自己完成的成果,真的觉得虽然很累,但觉得很欣慰,这次课程设计应该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第八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龚溎义、罗圣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 吴宗泽、罗圣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 陈铁鸣.新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
- 2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