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和大树》课文分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小草和大树课文及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小草和大树课文及知识点六年级上册语文小草和大树课文以长篇小说《简·爱》著称于世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
她的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1816年,夏洛蒂出生于英国北部一个穷牧师家庭,童年的一段生活是靠富人施舍,在慈善学校里度过的。
母亲不幸早逝,撇下她和嗷嗷待哺的两个妹妹艾米莉和安恩,还有一个弟弟。
作为姐姐,她不得不过早地承担起一部分维持家庭生计的责任。
除了洗衣、烧饭、缝缝补补外,还要拾柴、捡破烂,替富有人家带孩子。
她从小要强好胜,生活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
上不起学,就和弟妹们在家里跟父亲读书。
迫于生活,夏洛蒂和妺妹当过家庭教师,办过寄宿学校。
尽管成年累月在艰辛中谋生,她们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都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
1836年12月,20岁的夏洛蒂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几首诗,寄给当时大名鼎鼎的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希望能得到她所崇敬的文学前辈的指点、提携。
她苦苦地等了几个月,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得到一封远不止使她失望的回信。
诗稿原样退回,骚塞还以傲慢的冷冰冰的口吻训诫她:“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
放弃你可贵而徒劳的追求吧——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而且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
”她在一阵锥心的羞惭和痛苦中昂起头来,把这封浸透冷酷和偏见的信钉到床头,让它随时刺激、鞭打自己的灵魂。
两个妺妹跟她一样被激怒了,发誓偏要在这个“不是妇女的事业”上闯出一条路来。
文学这条路毕竟太狭窄、太陡峭了。
夏洛蒂姐妹的诗倒是写了不少,发表出来的却寥寥无几。
姐妹三人节衣缩食,于1846年自费出版了一本诗集,结果仅卖出了两本!沉重的打击只能使弱者低头叹息。
夏洛蒂和两个妹妹没有悲观退缩,没有失去自信心。
经过慎重的反思、权衡,夏洛蒂劝妹妹们把创作着眼点转到小说上来。
她说:“想来咱们的生活遭遇适宜用小说表现。
课文《小草和大树》读后感

课文《小草和大树》读后感《小草和大树》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课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课文通过小草和大树的对比,寓意了坚韧的毅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对生活充满了更多的希望和激情。
课文以小草和大树为主角,讲述了他们从种子长成成熟的过程。
小草在最开始的时候,身上只有一片嫩绿的叶子,但是它努力地往阳光的方向伸展。
它虽然承受了大风和雨水的冲击,但是依然坚持不懈,生长得更加茂盛。
大树则是小草的对照,它长得高大而茂盛,为小草提供了遮挡。
尽管大树在风雨中也摇摇欲坠,但它能够坚持到最后,站得更加稳固。
这个故事让我深深地理解到,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困境和挣扎,但是关键是怎样去面对它们。
小草和大树都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一步一步地前进。
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够在最困难的时候迎来成功。
从小草和大树的故事中,我也学到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首先,我们需要拥有坚定的目标和信念,就像小草一样努力伸展自己,追逐自己向往的阳光。
其次,我们要学会乐观地面对困难,不被外界的风风雨雨所动摇。
就像大树一样,我们需要保持内心的坚定,并为自己搭建起一片安定的天空。
最后,我们要时刻保持积极的态度,不轻易放弃。
正如小草和大树一样,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迎来成功的果实。
这篇课文让我明白了,困难和挫折不是一种束缚,而是一种成长的机会。
当遇到困难时,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退缩,一种是坚持。
如果我们选择退缩,那么我们将永远无法尝到成功的滋味;如果我们选择坚持,那么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
正如课文中所说的:“只有海不停地奔流,我们才能把船拉进束缚的海湾。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要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无论是小草还是大树,在他们最开始的时候,都只是一颗小小的种子。
但是他们都拥有了一种信念,相信自己能够成长得更加强大。
正是这种信念和自信,让他们在生活的荆棘和逆境中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养成习惯纲举目张——由《小草和大树》的教学说开去

养成习惯纲举目张——由《小草和大树》的教学说开去
《小草和大树》是一则寓言故事,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方
面有着很好的启示。
故事讲述了一棵大树和一棵小草的故事。
小草短小精悍,充满
活力,大树高大威猛,但生长艰辛。
大树向小草嫉妒,认为小草无
忧无虑,小草则告诉大树,自己的生长也需要认真照顾和努力。
最后,大树学习了小草的毅力,终于茁壮成长。
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得出以下启示:
第一,快乐的生活不是由于拥有比别人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或
更好的社会地位,而是由于拥有一颗豁达明朗、不妄自菲薄的心态。
这种心态能让我们看到生活的美好和光明面,也能让我们坦然面对
生活的不如意和困难。
第二,养成好习惯需要付出长期、不断的努力。
好的习惯不是
一蹴而就的,要靠日积月累的努力才能逐渐形成。
比如学习、锻炼、整理房间等生活中的种种事情,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互相学习和借鉴也很重要。
如果我们能够像小草和大树
一样,不断借鉴和学习对方的优点和长处,那么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会更加美好和顺畅。
大家互相帮助,相互合作,才能共同成长。
总之,从《小草和大树》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养成好
的习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不妄自菲薄的心态能让我们拥有真
正的快乐,互相学习和借鉴能让我们共同成长。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2)学会对比分析,理解课文主题。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教育学生懂得弯曲是为了更好地成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2)学会对比分析,把握课文主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小草和大树的特点,从而理解课文主题。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小草和大树。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小草和大树有什么特点?它们给你什么感受?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描绘的小草和大树分别代表了什么?(2)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5. 理解课文主题:(1)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小草和大树的特点,把握课文主题。
(2)讨论:为什么小草要弯曲?弯曲是为了什么?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以“我心中的小草和大树”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教学反思:六、教学拓展:1. 课内拓展:(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明身边的小草和大树。
随文练笔巧安排——《小草和大树》练笔安排及评析

展了原作的形象层 次, 加深他们对文本 的理解 。
二 、扣“ ” 愤 写 顽 强 钉 悟
透 冷酷 和 偏 见 的信 钉 到 床 头 。… …”
这 是 一 句含 义 深 刻 的话 , 是 本课 教 学 的一 个 难 点 。 也 教 学 时 , 紧 紧抓 住 一 个 “ ” , 学 生 联 系上 下 文 理 我 硬 字 让
的铺 垫 。
评析: 作者在写作 过程 中, 有时因为表 达的需要 , 会
留下许多“ 白”这些空 白就是练笔的生长点 。 空 。 在本课教
学 中 , 师 通 过 抓 住 “ ” 个 生 长 点 , 导 学 生 展 开 想 教 等 这 引
・
3 ・ 9
张宏军 : 随文练笔巧安排
。 象, 让他们从 “ 单薄” 的文字中悟出“ 色彩 ”从 而丰富 、 树 ’ ” , 扩
《 学 与管理 》 教
20 0 9年 9月 1 5日
随 文练 笔巧安排
《 小草和大树》 练笔安排及 评析
◆江苏 宝应 县范水镇 中心小学
张宏 军
这 作 随文练笔是 阅读教学 中提高学生语 文能力的一条有 来 说 是 多 么 漫 长 , 漫 长 的 日子 她 是 怎 么 熬 过 来 的? 者
去 了 … … 雪越 下 越 大 。一 小 时过 去 了 … … 三 小 时过 去
了… …她几乎成 了个雪人 。可是 , 她还是等着 , 等着…. - .
她 多么希望美梦成真呀!” 从学生 的话语 中, 我们真切地 感受 到学生 已经走进 了夏 洛蒂的心灵 ,感受到 了她 当时 的热切期盼 ,为理解后面她所受 到的打击之深作 了很好
取得了比较好 的教学效果 。现具体谈谈 自己的做法 。
小草和大树教案

小草和大树教案小草和大树教案 1内容1、常见的小草。
2、比较大树和小草。
3、整理相同和不同。
设计理念引入小草,扩大学生的认识视野。
关注一个个的小生命。
小草与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
提醒孩子,对小小的生命也要关注、也要爱护。
课时教学目标1、意识到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明确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3、知道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4、会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5、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资源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修改意见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的小草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
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
(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樟树狗尾草茎颜色软硬粗细质地叶颜色形状软硬大小气味果实颜色形状大小多少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讲解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讲解《语文园地六》是三年级下册的一本课本,本文将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详细解析和讲解。
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阐述,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内容。
第一部分:课文内容及分析《语文园地六》中,包含了多篇课文,每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故事。
以下是其中的几篇课文及其分析:1. 《狼和羊》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狼和羊之间的故事。
通过对比狼和羊的性格特点,表达了善与恶的对立。
在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友善、助人为乐等道德教育的内容。
2. 《钢琴家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一个钢琴家努力学习的故事。
通过讲述主人公刻苦学习、不懈努力的经历,向我们传递了奋发向上的积极人生态度。
读完这篇课文,我们可以受到激励,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3. 《小草与大树》这篇课文通过对小草和大树的比喻,揭示了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小草虽然微不足道,但其扎根土地、顽强生长的品质却令人敬佩。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不论身份大小,都对社会有着贡献。
第二部分:词语解析和语法应用《语文园地六》中还涉及到一些词语的解析和语法的应用,下面举例说明:1. 词语解析- 例句1:明天有一个表演会。
词语解析:表演会,指的是一场特定的演出活动。
- 例句2:他是一位音乐家,擅长演奏钢琴。
词语解析:擅长,意为某人具有较强的技能或者能力。
2. 语法应用在《语文园地六》中,我们还可以学到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例如:- 句子的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和宾语等。
- 词性的辨析: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 时态的运用: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等。
第三部分:阅读技巧与方法《语文园地六》不仅仅只是课文和知识点的积累,还包含了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的讲解。
以下是一些阅读技巧的介绍:1. 理解词义在阅读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生词,此时我们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测词义。
可以通过关键词的提取、词语的重复等来帮助我们理解词义。
2. 分析句子结构在阅读中,一些句子结构复杂,我们需要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到的自然、人文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学会通过课后资料,了解课文背后的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分享、互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及价值。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
(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小草和大树的看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自然科学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收集有关小草和大树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2)引导学生谈论对小草和大树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节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引导学生探讨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及价值。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2)课后资料分享,了解课文背后的故事。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1)是否全面讲解了生字词。
(2)是否让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
(3)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具有针对性。
2. 反思教学方法:(1)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了学生的参与。
(2)合作学习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
(3)教学手段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反思教学效果:(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简析
本文是一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作的叙事性文章。
讲述了夏洛蒂三姐妹在写作道路上克服重重困难,艰难前行,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
表现了三姐妹不屈的抗争精神和不懈努力的顽强意志,歌颂了她们在保守观念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敢于冲破旧势力的勇气和胆识。
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树”共出现了3次,一次是在课题,一次在骚塞的回信中,一次是在文末。
回信中的“小草”指的妇女能从事的事业,“大树”指的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小草不能变成大树,小草就是小草,大树就是大树,言下之意,文学是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即使从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言语中充斥着对妇女的蔑视。
文末的“小草”指的传统观念中妇女不能从事文学事业,“大树”则是指的夏洛蒂姐妹在文学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和影响,小草浇灌成大树,即指: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妇女不可能从事文学事业的传统观念和陈腐偏见,取得了巨大成功。
纵观全文,题目除了以上两个意思,还将成功前的夏洛蒂比喻成小草,在接踵而至的艰辛和磨难中,以顽强的生命力,茁壮成长,将成功后的夏洛蒂比喻成大树,突出她的成就非凡。
题目通过鲜明对比,暗示主人公与命运和世俗偏见抗争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追求理想的性格。
在自然界中,小草虽然不能变成大树,但在文学界里,夏洛蒂姐妹却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学习本文,一是激发学生对夏洛蒂的敬佩之情,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的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二是培养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对文章语言的感受能力。
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这句话把夏洛蒂比作“仙人掌花”,突出了她不屈的精神和在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的顽强生命力,从中可以看出她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
②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
句中“小草”指的传统观念中妇女不能从事文学事业,“大树”则是指的夏洛蒂姐妹在文学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和影响,小草浇灌成大树,即指: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妇女不可能从事文学事业的传统观念和陈腐偏见,取得了巨大成功。
从这些比喻中可以看出夏洛蒂姐妹付出的努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她们的成功是用汗水和心血培育成的。
(2)对词语的理解
嗷嗷待哺: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寥寥无几: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惴惴不安:形容因担心或害怕而不安。
大名鼎鼎:形容名气很大。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